过程控制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过程控制系统复习资料

过程控制系统复习资料

闭环控制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有什么不同?答:开环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开环控制系统较为简单不能保证消除误差,抗干扰能力差,控制精度不高。

闭环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通过反馈环节返回到输入端;根据偏差控制被测量可以偏差减小或消除,闭环系统较为复杂,闭环控制系统使系统的稳定性变差。

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哪几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在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答:一般自动控系统包括被控对象,检测变送单元,控制器、执行器1、被控对象:是植被控制的工业设备或装置。

2、检测变送单元:测量被控变量,并按一定规律将其转化为标准信号,输出作为测量值,即把被控变量转化为测量值。

3、控制器:被控变量的测量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出的偏差信号,并控制某种预定的控制变量进行运算,给出控制信号。

4、执行器:接收控制器送来的控制信号直接改变操纵变量按设定值的不同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哪几类?答:按设定值的不同,将自动控制系统分为三大类1、定值控制系统2、随动控制系统3、程序控制系统对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过程控制系统的单项性能指标有哪些?他们分别表示了对系统哪一方面的性能要求?答:基本要求包括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一般可以归纳为稳准快,过渡过程的单项性能指标1、衰减比n放映了系统的稳定性2、超调量与最大动态偏差Emax,衡量过渡过程动态准确性3、回复时间Ts衡量控制系统快速性4、余差描述静态准确性的指标一阶自衡非振荡过程的特性参数有哪些(过程特性的一般分析)?各有何物理意义?答:一阶自衡非振荡过程的特性参数有K、T、To K:放大系数T:时间常数To:纯滞后时间什么是控制器的控制规律,常规控制的基本控制规律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特点?答:控制器的控制规律是指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常规控制器的基本控制规律有比例控制P积分控制I和微分控制D各种控制规律的特点:1、比例控制规律,控制速度很快,输出输入成正比,不具备消除偏差的性质是有差调节。

过程控制复习资料

过程控制复习资料

过程控制复习资料* 过程控制系统课后习题解答(不完全版注:红⾊为未作答题⽬)1.1过程控制系统中有哪些类型的被控量?答:被控量在⼯业⽣产过程中体现的物流性质和操作条件的信息。

如:温度、压⼒、流量、物位、液位、物性、成分。

1.2过程控制系统有哪些基本单元组成?与运动控制系统有⽆区别?答:被控过程或对象、⽤于⽣产过程参数检测的检测仪表和变送仪表、控制器、执⾏机构、报警保护盒连锁等其他部件构成。

过程控制系统中的被控对象是多样的,⽽运动控制系统是某个对象的具体控制。

1.3简述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与发展。

答:特点:被控过程的多样性,控制⽅案的多样性,慢过程,参数控制以及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

发展:⼆⼗世纪六⼗年代中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 ),计算机监控系统(SCC );⼆⼗世纪七⼗年代中期,标准信号为4?20mA 的DDZ 川型仪表、DCS 、PLC ;⼋⼗年代以来,DCS 成为流⾏的过程控制系统。

1.4衰减⽐n 和衰减率①可以表征过程控制系统的什么性能?答:⼆者是衡量震荡过程控制系统的过程衰减程度的指标。

1.5最⼤动态偏差与超调量有何异同之处?答:最⼤动态偏差是指在阶跃响应中,被控参数偏离其最终稳态值的最⼤偏差量,⼀般表现在过渡过程开始的第⼀个波峰,最⼤动态偏差站被控量稳态值的百分⽐称为超调量,⼆者均可作为过程控制系统动态准确性的衡量指标。

2.2通常描述对象动态特性的⽅法有哪些?答:测定动态特性的时域⽅法;测定动态特性的频域⽅法;测定动态特性的统计相关⽅法。

2.4单容对象的放⼤系数 K 和时间常数T 各与哪些因素有关,试从物理概念上加以说明,并解释 K , T 的⼤⼩对动态特性的影响?答: T 反应对象响应速度的快慢,T 越⼤,对象响应速度越慢,动态特性越差。

K 是系统的稳态指标,K 越⼤,系统的灵敏度越⾼,动态特性越好。

2.5对象的纯滞后时间产⽣的原因是什么?答: 被控参数位置有⼀段距离,产⽣纯滞后时间。

过程控制复习

过程控制复习

3-6 什么是直接参数和间接参数?这两者有什么关系?选择被控参数应遵守哪些基本原则?答:问题一:直接参数是指直接反映生产过程中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参数。

间接参数是间接反映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参数。

问题二:间接参数与直接参数有单值的函数对应关系。

问题三:1)选择对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安全生产、经济运行和环境保护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可直接测量的工艺参数为被控参数2)当不能用直接参数作为被控参数时,应该选择一个与直接参数有单值函数关系的间接参数作为被控参数3)被控参数必须具有足够高的灵敏度4)被控参数的选取,必须考虑工艺过程的合理性和所使用仪表的性能3-7选择控制参数时,为什么要从分析过程特性入手?为什么选过程控制通道的放大系数K0要适当大一些,时间常数T0要小一些,而扰动通道K f要尽可能小一些,T f要大?答:问题一:在生产过程中往往有几个参数可作为控制参数,选择不同的控制参数,就相当于选择不同的过程特性,而过程的动态、静态特性直接影响着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动态性能和暂态性能.问题二:控制通道的静态放大系数K0越大,表示控制作用越灵敏,克服扰动的能力越强,控制效果越显著.时间常数T0的大小反映了控制作用的强弱,反映了控制器的校正作用克服扰动对被控参数影响的快慢。

若控制通道时间常数T0太大,则控制作用太弱,被控参数变化缓慢,控制不能及时,系统过渡过程时间长,控制质量下降,所以希望T0要小一些.扰动通道K f越大则系统的稳态误差也越大,这表示在相同的阶跃扰动作用下,稳态下被控参数将偏离给定值越大,这样显著地降低控制质量,所以选择K f要尽可能小一些。

时间常数T f的增大,扰动作用于控制回路的过渡时间加长,但是由于过渡过程乘上一个1/T f的数值,使整个过渡过程的幅值减小T f倍,从而使其超调量随着T f的增大而减小,因而T f要大。

3-9在过程控制系统设计中,测量变送中常遇到的有哪些主要问题?怎样克服或尽量减小纯滞后、测量滞后及信号传送迟延问题?答:问题一:常遇到两种问题:1、有些检测和变送器有一定的时间常数,将造成所谓的测量滞后和传送滞后问题;2、有些测量变送器的阻尼较小,测量信号中将叠加大量高频噪声信号,将引起控制质量恶化的问题。

过程控制复习重点

过程控制复习重点

过程控制复习重点热点偶:当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连接时,若两个接点温度不同,回路中会出现热电动势,并产生电流;通常将一端温度T0维持恒定,称为冷端或自由端。

另外一端放在需要测温的地方,称为热端或工作端。

温度补偿:只有当热电偶冷端温度保持不变时,热电势才是被测温度的单值函数;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只有将冷端温度保持为0℃,或者进行一定的修正才能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热电阻:在中、低温区,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动势很小;而在中、低温区,用热电阻比用热电偶做为测温元件时的测量精确度更高;热电阻特点: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一般可在-270~900℃范围内使用(推荐在150℃以下时选用)。

1习题1-1试述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工业上常用的测温热电偶有哪几种什么热电偶的分度号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补偿导线答:a.当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连接成闭合回路时,若两个接点温度不同,回路中就会出现热电动势,并产生电流.b.铂极其合金,镍铬-镍硅,镍铬-康铜,铜-康铜.c.分度号是用来反应温度传感器在测量温度范围内温度变化为传感器电压或电阻值变化的标准数列.d.在电路中引入一个随冷端温度变化的附加电动势时,自动补偿冷端温度变化,以保证测量精度,为了节约,作为热偶丝在低温区的替代品.1-2热电阻测温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热电阻要用三线接法答:a.在-200到+500摄氏度范围内精度高,性能稳定可靠,不需要冷端温度补偿,测温范围比热电偶低,存在非线性.b. 在使用平衡电桥对热电阻进行测量时,由电阻引出三根导线,一根的电阻与电源E相连接,不影响电桥的平衡,另外两根接到电桥的两臂内,他们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可以相互抵消.(在中、低温区,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动势很小;而在中、低温区,用热电阻比用热电偶做为测温元件时的测量精确度更高;热电阻特点: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一般可在-270~900℃范围内使用(推荐在150℃以下时选用)。

)1-3说明热电偶温度变送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实现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在什么情况下要做零点迁移答:a.结构:其核心是一个直流低电平电压-电流变换器,大体上都可分为输入电路.放大电路及反馈电路三部分.b.工作原理:应用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检测其温度传感器通常为热电阻,热敏电阻集成温度传感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然后通过转换电路将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转换为变准电流信号或标准电压信号.c.由铜丝绕制的电阻Rcu安装在热电偶的冷端接线处,当冷端温度变化时,利用铜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向热电偶补充一个有冷端温度决定的电动势作为补偿.桥路左臂由稳压电压电源Vz(约5v)和高电阻R1(约10K欧)建立的恒值电流I2流过铜电阻Rcu,在Rcu上产生一个电压,此电压与热电动势Et串联相接.当温度补偿升高时,热电动势Et下降,但由于Rcu增值,在Rcu两端的电压增加,只要铜电阻的大小选择适当,便可得到满意的补偿.d.当变送器输出信号Ymin下限值(即标准统一信号下限值)与测量范围的下限值不相对应时要进行零点迁移.1-4什扰共模干扰为什么会影响自动化仪表的正常工作怎样才能抑制其影响么叫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为什么工业现场常会出现很强的共模干答:共模干扰:电热丝上的工频交流电便会向热电偶泄漏,使热电偶上出现几伏或几十伏的对地干扰电压,这种在两根信号线上共同存在的对地干扰电压称为~.差模干扰:在两根信号线之间更经常地存在电磁感应、静电耦合以及电阻泄漏引起的差模干扰.工业上会出现共模干扰是因为现场有动力电缆,形成强大的磁场.造成信号的不稳.共模干扰是同时叠加在两条被测信号线上的外界干扰信号,是被测信号的地和数字电压表的地之间不等电位,由两个地之间的电势即共模干扰源产生的.在现场中,被测信号与测量仪器间相距很远.这两个地之间的电位差会达到几十伏甚至上百伏,对测量干扰很大使仪表不能正常工作有时会损坏仪表.共模干扰在导线与地(机壳)之间传输,属于非对称性干扰,共模干扰幅度大.频率高.还可以通过导线产生辐射,所造成的干扰较大.消除共模干扰的方法包括:(1)采用屏蔽双绞线并有效接地(2)强电场的地方还要考虑采用镀锌管屏蔽(3)布线时远离高压线,更不能将高压电源线和信号线捆在一起走线(4)不要和电控锁共用同一个电源(5)采用线性稳压电源或高品质的开关电源(纹波干扰小于50mV).2.1 什么是调节器的调节规律?PID 调节器的数学表达式是怎样的?比例、积分、微分三种调节规律有何特征?为什么工程上不用数学上理想的微分算式?规律:确定调节器的动态特性称为调节器的调节规律,是调节器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动态关系。

过控复习资料

过控复习资料

过控复习题库一、判断1、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是结构分散、控制集中。

()2、设计数字控制器时,采样周期应远大于对象的时间常数。

()3、串级控制系统主回路——随动控制系统,副回路——定值控制系统。

()4、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可以测量双原子气体。

()5、设计数字控制器时,采样周期应远大于对象的扰动周期。

()6、对于非线性被控过程调节阀应选用直线特性。

()7、使用热电耦测温时冷端温度补偿是对冷端温度 t000的补偿。

()8、采用热电阻测量温度时,应采用三线制接法。

()9、系统对控制通道的要求是放大系数要大、时间常数适当、纯滞后尽可能小。

()10、气动执行机构可看做一个惯性关节。

()11、过程控制系统投运顺序:控制器投运、检测系统投入运行、调节阀手动遥控。

()12、对于由几个一阶环节组成的过程应尽量设法使几个时间常数相等。

()13、PID控制中微分的作用是提高稳定性。

()14、前馈控制是基于偏差控制的。

()15、在分程控制中,调节阀流量特性的选择应尽量选用对数调节阀,且应有一定的重叠区。

()16、串级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整定方法中,当主、副过程时间常数相差较大时,采用逐步整定法。

()17、串级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整定原则:先副后主、先比例后积分。

()18、PID控制中积分的作用是提高精度。

()19、安装流量测量仪表时,节流件端面与管道轴线应垂直,孔板尖锐测应迎着流向。

()20、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可以测量惰性气体。

()21、微分调节可消除余差,它是依据偏差是否存在来进行调节的。

()22、工程上比例度就是放大倍数。

()23、在使用压力检测仪表时,为了保证测量精度,被测压力的最小值,一般应不低于仪表量程的1/3。

()24、积分调节可消除余差,它是依据偏差是否存在来进行调节的。

()25、纯滞后就是指容量滞后。

()26、执行机构为正作用表示调节阀为气开式,和阀体安装无关。

()27、比值控制是实现两种物料温度之比的控制。

()28、静压式液位计是测量不可压缩液体高度的仪表。

过程控制复习

过程控制复习

1. 过程控制系统中,需要控制的工艺设备(塔、容器、贮糟等)、机器称为被控对象。

(√)2. 扰动量是作用于生产过程对象并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随机因素。

(×)答案:扰动量是除操纵变量外作用于生产过程对象并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随机因素。

3. 由调节器输出至被调参数间的所有环节称为干扰通道。

(×)答案:由调节器输出至被调参数间的所有环节称为调节通道。

4. 过程控制系统的偏差是指设定值与测量值之差。

(√)5. 由控制阀操纵,能使被控变量恢复到设定值的物料量或能量即为操纵变量。

(√)6. 按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是否反馈到系统的输入端可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

(√)7.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按照设定值的情况不同,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答案:在闭环控制系统中,按照设定值的情况不同,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8. 在一个定值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不随时间变化的平衡状态,也即被控变量变化率等于零的状态,称为系统的动态。

(×)答案:在一个定值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不随时间变化的平衡状态,也即被控变量变化率等于零的状态,称为系统的静态,静态是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9. 对一个系统总是希望能够做到余差小,最大偏差小,调节时间短,回复快。

(√)10. 时间常数越小,被控变量的变化越慢,达到新的稳态值所需的时间也越长。

(×)答案:时间常数越大,被控变量的变化越慢,达到新的稳态值所需的时间也越长。

11. 时间常数指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达到新稳态值的63.2 %所需要的时间。

(√)12. 对干扰通道时间常数越小越好,这样干扰的影响和缓,控制就容易。

(×)答案:时间常数越大越好,这样干扰的影响和缓,控制就容易。

13. 放大倍数K 取决于稳态下的数值,是反映静态特性的参数。

(√)14. 对于控制通道来说希望τ越大越好,而对扰动通道来说希望τ适度小点好。

过程控制复习知识点

过程控制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1.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调节器、调节阀、被控过程、检测变送2.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1)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控制系统2)按给定值信号的特点分类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3.过程控制系统的质量指标系统是衰减震荡的过程、衰减比和衰减率、余差、调节时间,峰值时间第二章1.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解析法:根据过程的内在机理,通过静态与动态物料平衡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自衡过程和无自衡过程。

2.实验法a.阶跃响应法,试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试验测定前,被控过程应处于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2)输入阶跃信号的幅值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3)分别输入正负阶跃信号,并测取其响应曲线作对比4)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测试几次b.矩形响应法3.混合法第三章1.变送器的类型和特点差压变送器、温度变送器、流量变送器、液位变送器温度变送器的分类是直流毫伏变送器、热电隅温度变送器(热电效应)、热电阻温度变送器温度变送器的特点:(1)采用低漂移,高增益的运算放大器作为主要放大器,具有线路简单和良好的可靠性,稳定性及各项技术性能。

(2)在配热电隅和热电阻的变送器中采用线性化电路,使其输出电流I与被测温度呈线性关系,测量精度高(3)线路中采用了安全火花防暴技术措施,可用于易燃易爆场合(4)采用DC24V集中供电,实现了二线制接线方式液位变送器迁移的原因:差压变送器安装位置与容器液相取压点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2.仪表的选择1)量程的选择2)仪表等级的选择3.仪表的应用1)零点的调整:将变压器的测量起始点由零点迁移到某一点正值或负值2)量程的调整的目的:使变压器输出的信号的上限值Ymax与输入测量信号上限值Ymax相对应。

意义:工程应用中变送器进行零点迁移与量程调整可以提高其灵敏度。

第四章1.理解调节器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2.调节器的分类1)按使用的能源:气动调节器和电动调节器2)按结构形式来分:基地式调节器、单元组合调节器、组装式调节器3)按信号类型:模拟调节器和数字式调节器3.调节器作用方式的选择4.调节规律对控制系统的影响PID调节器参数对系统的影响1)比例度是反映比例控制作用强弱的一个参数。

过程控制复习资料

过程控制复习资料

1、过程控制是根据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采用测量仪表执行机构计算机等自动化工具,应用控制理论,设计工业生产过程系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

2、过程控制有多种方案,包括单回路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3、控制系统按照结构特点可分为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复合控制系统。

按给定值信号特点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

4、防爆技术的种类包括隔爆型本安型正压型油浸型充砂型等5、过程控制中压力检测方法有应变片式,压阻式,弹性式,液柱式。

6、半导体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PTC 负温度系数NTC 临界温度电阻CTR。

7、节流流量计基于节流变压降原理,由节流件、导压管及差压检测仪表组成。

8:物位测量方法静压式浮力式电气式超声波式。

9:过程数学模型的求取方法一般有机理建模、试验建模和混合建模。

10调节阀由阀芯阀体组成《11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有直线流量特性、对数(等百分比)流量特性、抛物线流量特性和快开流量特性四种。

12:DCS的设计思想是控制分散、管理集中。

13:在工业生产中常见的比值控制系统可分为单闭环比值控制、双闭环比值控制和变比值控制三种。

14、Smith预估补偿原理是预先估计出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然后将预估器并联在被控过程上,使其对过程中的纯滞后进行补偿。

15、过程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器、执行器、被控过程和测量变送等环节组成。

16、仪表的精度等级又称准确等级,通常用引用误差作为判断仪表精度等级的尺度。

17、过程控制系统动态质量指标主要有衰减比n 、超调量σ和过渡过程时间ts。

静态质量指标有稳态误差ess。

18、真值是指被测变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值,在计算误差时,一般用约定真值或相对真值来代替。

19、绝对误差是指仪表输出信号所代表的被测值与被测参数真值之差20、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与仪表量程的百分比。

21、^22、调节阀可分为气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和液动调节阀三大类23、积分作用的优点是可消除稳态误差(余差),但引入积分作用会使系统稳定性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控制系统课后习题解答(不完全版注:红色为未作答题目)1.1过程控制系统中有哪些类型的被控量?答:被控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体现的物流性质和操作条件的信息。

如: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液位、物性、成分。

1.2过程控制系统有哪些基本单元组成?与运动控制系统有无区别?答:被控过程或对象、用于生产过程参数检测的检测仪表和变送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报警保护盒连锁等其他部件构成。

过程控制系统中的被控对象是多样的,而运动控制系统是某个对象的具体控制。

1.3简述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与发展。

答:特点:被控过程的多样性,控制方案的多样性,慢过程,参数控制以及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

发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 ),计算机监控系统(SCC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标准信号为4~20mA 的DDZ Ⅲ型仪表、DCS 、PLC ;八十年代以来,DCS 成为流行的过程控制系统。

1.4衰减比η和衰减率Ψ可以表征过程控制系统的什么性能?答:二者是衡量震荡过程控制系统的过程衰减程度的指标。

1.5最大动态偏差与超调量有何异同之处?答:最大动态偏差是指在阶跃响应中,被控参数偏离其最终稳态值的最大偏差量,一般表现在过渡过程开始的第一个波峰,最大动态偏差站被控量稳态值的百分比称为超调量,二者均可作为过程控制系统动态准确性的衡量指标。

2.2通常描述对象动态特性的方法有哪些?答:测定动态特性的时域方法;测定动态特性的频域方法;测定动态特性的统计相关方法。

2.4单容对象的放大系数K 和时间常数T 各与哪些因素有关,试从物理概念上加以说明,并解释K ,T 的大小对动态特性的影响?答:T 反应对象响应速度的快慢,T 越大,对象响应速度越慢,动态特性越差。

K 是系统的稳态指标,K 越大,系统的灵敏度越高,动态特性越好。

2.5对象的纯滞后时间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由于扰动发生的地点与测定被控参数位置有一段距离,产生纯滞后时间。

附:常见的过程动态特性类型有哪几种?各可通过什么传递函数来表示?答:(1)单容对象动态特性(有自平衡能力),用一阶惯性环节表示传递函数(s)1K G s τ=+;(2)无自平衡能力单容对象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用一个积分换届表示11(s)G Ta s=;(3)具有纯延迟的单容对象特性,多了一个延迟因子0s e τ-表示传递函数0(s)1s K G e Ts τ-=+;(4)多容对象的动态特性(具有自平衡能力),传递函数()()()()()1234(s)1111...1n K G T s T s T s T s T s =+++++其中123,,,...n T T T T 为n 个相互独立的多容对象的时间常数,总放大系数为K ;(5)无自平衡能力的双容对象,传递函数为一个积分环节与一个一阶惯性环节之积,11(s)1a G Ts T s =+g ,对于多容对象,若有纯延迟则类似于单容对象,传递函数多一个延迟因子0s e τ-;(6)相互作用的双容对象,211221122211(s)()s 1G R C R C s R C R C R C =++++3.1简述流量检测的基本原理,流量的测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答:在管道中流动的流体具有动能和位能,并在一定条件下这两种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换,但参加转换的能量总和是不变的,利用节流元件进行流量检测是基于此原理;流量的测量与流量系数、可膨胀系数、节流装置开孔截面积,流体流经节流元件前的密度、节流元件前后压力差有关。

3.2简述流量调节中调节阀的几种理想特性。

答:①当调节阀两端压差不变时,阀的可调比称为理想可调比max minQ R Q =,其中Qmax 是调节阀可控的上限值,Qmin 是调节阀可控的下限值,R 是理想可调比,理想可调比是调节阀的一个重要特性。

②理想流量特性是阀前后压差保持不变的特性,主要有直线、对数、抛物线、快开等。

直线流量特性rrdQ K dL =,对数流量特性r r r dQ KQ dL =,抛物线流量特性r r dQ dL =()(1)r r r r dQ f L K L dL ==-。

附1被控变量与控制变量选择的原则有哪些?答:原则如下①选择对控制目标起重要影响的输出变量作为被控变量②选择可直接控制目标质量的输出变量作为被控变量③在以上前提下,选择与控制(或操作)变量之间的传递函数比较简单,利用动态和静态特性较好的输出变量作为被控变量④有些系统存在控制目标不可测的情况,则可选择其他能够可靠测量,且与控制目标有一定关系的输出变量作为辅助被控变量。

附2调节阀理想流量特性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4.1P.I.D 控制规律各有何特点?其中,哪些是有差调节,哪些是无差调节?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消除控制系统的误差,应选用哪些调节规律?答:P 控制是有差调节,作用速度快,但最终平衡,达到稳定状态;I 控制是无差调节,超调量大,不如P 控制稳定;D 控制是有差调节,有余差,只与偏差变化速度有关。

应选用PI 调节规律或PID 调节规律以清除控制系统的误差和提高系统稳定性。

4.2试总结调节器P 、PI 、PD 动作规律对系统控制的影响。

4.3什么是积分饱和?引起积分饱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答:具有积分作用的调节器,只要被调量与设定值之间有偏差,其输出就会不停的变化,当偏差始终保持一个方向时,调节器的输出u 将因积分作用的不断累加而增大,从而使执行机构达到极限位置Xmax ,之后尽管u 还在增大,但执行机构已不再动作,这种现象称为积分饱和,原因也在于此。

消除积分饱和的常用方法有①限制PI 调节器的输出在规定范围②积分分离法,即人为设定一个限值,在PI 调节器的输出超过某一限值时,改用纯P 控制③遇限削弱积分法,即人为设一限定,当控制输出大于该限定时,只累加负偏差,反之亦可。

4.4一个控制系统,在比例控制的基础上分别增加①适当的积分作用;②适当的微分作用。

试问:(1)这两种情况对系统的稳定性、最大动态偏差、余差分别有何影响?(2)为了得到相同的系统稳定性,应如何调整调节器的比例带δ?说明理由。

答:(1)情况①稳定性下降,最大动态偏差增加,余差消除;情况②稳定性加强,最大动态偏差减小,余差减小。

(2)PI 下:11t o I u e edt T δ⎛⎫=+ ⎪⎝⎭⎰PD 下:1D de u e T dt δ⎛⎫=+ ⎪⎝⎭δ增大可得到相同的系统稳定性。

4.5微分动作规律对克服被控对象的纯延迟和容积延迟的效果如何?对克服外扰的效果又如何?答:微分动作规律对克服被控对象纯延迟无效,对容积延迟效果较好,微分动作对外扰有放大作用,对于克服外扰的效果较差。

4.6增大积分时间对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有什么影响?增大微分时间对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有什么影响?4.7某电动比例调节器的测量范围为100~200℃,其输出为0~100mA 。

当温度从140℃变化到160℃时,测得调节器的输出从3mA 变化到7mA 。

试求出该调节器比例带。

解:()()max min max min /(160140)/(200100)100%100%500%/(73)/(1000)e e e u u u δ---=⨯=⨯=---。

4.14什么是数字PID 位置型控制算法和增量式控制算法?答:位置式PID 控制算法:[]0(k)K (k)(j)(k)(k 1)k D P j I T Tu e e e e T T =⎧⎫=++--⎨⎬⎩⎭∑ 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11212P I D u k u k u k K e k e k K e k K e k e k e k =--=--++----⎡⎤⎡⎤⎣⎦⎣⎦V4.15为什么在计算机控制装置中通常采用增量式控制算法?答:位置式PID 控制算法带来的问题对e(k)的累加增大了计算机的存储量和运算的工作量,u(k)的直接输出易造成执行机构的大幅度动作,有些应用场合要求增量式u(k)。

因此在计算机控制装置中通常采用增量式控制算法。

4.16简述积分分离PID 算法,它与基本PID 算法的区别在哪里?答:控制偏差较大时,取消积分作用,以减小超调;控制偏差较小时,再恢复积分作用,以消除余差。

无积分分离算法的输出曲线有较大的超调量,而积分分离PID 算法输出曲线超调量较小。

4.17数字PID 控制中采样周期的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答:给定值的变化频率,被控对象的特性,执行机构的类型,控制的回路数1nj j T T =≥∑。

附1PID 参数整定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过程是什么?答:①动态特性参数法:这是一种以被控对象控制通道的阶跃响应为依据,通过一些经验公式求取调节器最佳参数整定值的开环整定方法。

使用方法的前提是,广义被控对象的阶跃响应可用一阶惯性环节加纯延迟来近似()1s K G s e Ts τ-=+则做实验得对象参数K 、T 、τ,再根据Z —N 调节器参数整定公式求取PID 参数。

②稳定边界法。

基于纯比例控制系统临界振荡试验所得数据,即临界比例带pr δ和临界振荡周期pr T ,利用一些经验公式,求取调节器最佳参数值。

过程如下:置调节器积分时间I T 到最大值(I T =∞),微分时间0D T =,比例带δ置较大值,使控制系统投入运行。

待系统运行稳定后,逐渐减小比例带,直至系统出现等幅振荡,即所谓临界振荡过程,记下此时比例带pr δ,计算两波峰时间pr T 。

利用按照稳定边界法给出的计算公式,求取调节器各整定参数δ,I T ,D T 。

③衰减曲线法:也是闭环整定方法,整定的依据同稳定边界法,也是纯比例调节下的试验数据,不同的只是这里的试验数据来自系统的衰减振荡,且衰减比特定(通常为4:1或10:1),之后就与稳定边界法一样,也是利用一些经验公式,求取调节器相应的整定参数。

④经验整定法:根据经验先选一组控制器参数,将系统投入运行根据运行情况,依经验调整PID参数。

5.1什么是串级控制系统?请画出串级控制系统的原理方框图。

答:所谓的串级控制系统,就是采用两个控制器传亮工作,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由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控制阀,从而对主控变量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5.2试举例说明串级控制系统克服干扰的工作过程。

答:以隔焰隧道窑温度——温度串级控制系统为例说明如下:控制阀选择“气开”方式。

两个控制器都选择“反”作用方式。

①当只存在二次干扰时,系统只收到来自燃料压力波动的干扰,例如燃料压力波动的干扰,例如燃料压力升高,这时尽管控制阀门开度没变,但是燃料的流量增大了,引起燃烧室温度T2升高,经副温度检测变送后,副控制器接受的测量值增大。

根据副控制器的“反”作用,其输出将减小,“气开”式的控制阀门将被关小,燃料流量被调节回稳定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