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活动探究型教学【分层练习】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基础题一、选择题1.“尽管他是篡立,但使全国统一获得实现,功不可没……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
”这段话描述的是()A. 隋文帝B. 隋炀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2.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而短暂的璀璨辉煌。
它的都城在()A. 北京B. 长安C. 洛阳D. 建康3.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标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
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A. 王莽B. 杨坚C. 杨广D. 李渊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B. 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C.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治D.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5.隋朝是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王朝,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B. 589年隋朝结束了南北朝以来的混乱局面,统一南北C. 隋文帝时开凿了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D.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6.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
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
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 隋文帝B. 隋炀帝C. 唐太宗D. 元世祖7.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能力题1.《元和郡县图志》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家商旅,舳舻相继。
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
“请问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工场的描绘()A. 都江堰B. 灵渠C. 长城D. 大运河2.古人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含解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含解析)一、选择题1.隋唐最显著的时代特点是A.繁荣与开放B.民族政权对立C.君主专制加强D.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隋朝大运河【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封建社会里,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期,“繁荣与开放”的表现在:①盛世局面的出现。
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②以“和”为贵的民族关系。
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③对外的友好交往关系。
如玄奘到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等;④辉煌的隋唐文化。
如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在时代。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
2.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A.秦灭六国B.西晋C.隋朝D.元朝【答案】C【详解】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隋朝。
589年,隋朝隋文帝灭掉南方的最后一个割据政权陈朝,统一全国。
所以C是正确的。
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封建国家是公元前221年,是在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出现之前;西晋是三国统一归晋后出现的朝代,三国两晋南北朝;元朝在中原建立统治是在结束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之后。
所以A、B、D三个选项是错误的。
故选择C。
3.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A.隋朝1 / 17B.秦朝C.西汉D.东汉【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魏晋以来用人做官的制度,隋炀帝设置了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成绩择优录用,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故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选A。
4.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81年建立隋朝B.589年实现国家南北统一C.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D.统治时期国泰民安【答案】C【详解】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随堂练习卷: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下图是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 蜀、西晋、隋B. 东汉、南宋、隋C. 蜀、西晋、金D. 蜀、西夏、元【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20年曹丕建立魏,221年刘备建立蜀;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280年统一全国;581年杨坚建立隋,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2.终结了自西晋灭亡以来民族政权南北分立局面,并为盛世唐朝奠定基础的是()A. 秦朝B. 汉朝C. 东晋D. 隋朝【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终结了自西晋灭亡以来民族政权南北分立局面,并为盛世唐朝奠定基础。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B. 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C. 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D. 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605年隋炀帝命人开凿大运河。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A. 扬州、北京B. 杭州、北京C. 杭州、扬州D. 广州、杭州【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北起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的的大运河,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选B。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单项选择1.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中国朝代更迭示意图”的片段。
其中“?”处应为( )A.西晋B.隋朝C.秦朝D.汉朝2.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3.《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
”由此可见,隋文帝( )A.崇尚节俭B.鼓励发展农业生产C.整顿吏治D.生活奢侈,沉迷享乐4.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
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的大致走向,最为贴切的是( )A B C D5.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下列古人对大运河的评价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唐·胡曾《汴水》)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唐·皮日休《汴河铭》)D.“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元·脱脱《宋史》)6.《新唐书·选举志》提及“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
这表明( )A.唐朝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B.科举制起源于隋朝C.唐朝科举制缺乏创新精神D.隋朝选举制度陈旧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 )A.禅让制B.世袭制C.推举制D.科举制8.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
这里说的“他”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隋炀帝9.隋朝的历史与秦朝相似,它们的共同之处有( )①都结束了之前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②都因暴政而灭亡③都开通了京杭大运河④都对辽东进行征伐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③10.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治(盛)世。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练习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A.促进了中外交流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C.促进了民族交融D.巩固了国家统治2.《北京晚报》2014年4月10日报道,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②年号开皇,史称其统治为“开皇之治”③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④残暴酷虐,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某同学正在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文中关键词是:“统一”“杨氏家族”“暴政”“二世而亡”。
你认为此同学论述的是()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4.威尔•杜兰特的《世界文明史》写道:古代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
”他主要赞扬了中国科举制度()A.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B.为读书人创造相对平等的机会C.为政府招募了忠心耿耿的臣子D.为邻国提供了可供学习的模式5.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贡献是()A.重新统一南北B.开通了大运河C.隋朝初期的经济繁荣D.创立了科举制6.隋朝是个短命王朝,在我国历史上只存在了()年。
A.26年B.27年C.36年D.37年7.据如图信息可知,大运河的修建()A.实现了政治中心转移B.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C.沟通了南北经济交流D.促成了海上贸易扩张8.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A.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B.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C.隋炀帝创立进士科D.武则天创立殿试制9.隋朝是短暂的,但它留下的物质遗产、文化遗产,直到以后很长时间都让人受用无穷。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七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含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选择题1.588年,隋文帝杨坚命令杨广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江作战,进攻江南的陈朝,589年,陈后主被俘投降,陈朝灭亡。
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结束了长期分裂,统一全国C.夺取了陈朝政权,建立唐朝D.击败了东西突厥,控制西域2.“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
”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A.实现了南北方统一B.推动了隋朝的对外交往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3.它对中国长期的政治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它把已经分裂了四个世纪的两个各自为政的地区重新纳入到一个政体当中,南方对成为军事、政治中心的北方提供给养与支持也主要依赖它。
文中的“它”是()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长城4.“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A.隋文帝时期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B.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C.唐太宗时期增加考试科目D.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5.泰州有些地方还保留有“状元坊”“状元村”。
与“状元”相关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时期6.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度盛行B.全国户口众多C.土地兼并严重D.郡县数量过多7.下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
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8.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
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这句话表明()A.杨忠经历了北周和南朝B.杨忠是隋朝的开国皇帝C.杨坚没有做过“随国公”D.隋朝最初的国号是“随"9.下面示意图中括号处应填入()A.分封制度B.察举制度C.刺史制度D.科举制度10.以下是某中学“中国古代智慧”阅读提纲节选,其中陈述符合史实的是()A.B.C.D.11.在美国作家迈克尔・H·哈特撰写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隋文帝杨坚名列其中。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是()A.杨坚B.杨广C.杨勇D.杨林2.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A.大运河B.都江堰C.灵渠D.黄河3.图片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图片中景物与隋朝有关的是()A.B.C.D.4.假如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A.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一B.大运河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C.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D.调运江南财物、巩固统治5.隋朝和秦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的封建王朝,但也是开创性王朝。
下表与史实相符的是选项共同点①因暴政而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某学习小组在整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时,收取了“十年寒窗”“金榜题名“连中三元”等关键词。
这个学习小组研究的古代制度是A.郡县制B.九品中正制C.监察制度D.科举制7.“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开凿()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B.利于中外友好交往C.加强对全国的控制D.方便皇帝南下游玩8.“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百家争鸣B.商鞅变法C.刺史制度D.科举制度9.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在于()A.南下灭陈,统一全国B.取道水路,巡游南方C.南水北调,发展农业D.加强交通,巩固统治10.“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与大运河的开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1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光芒四射”。
下列对隋朝之“光芒四射”的理解,正确的是:“隋朝”所制定、推行的一系列措施①顺应了中国统一历史的发展趋势②扩大了国家选拔各类人才的范围③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工具的改进④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取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复习练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 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2.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 加强水利灌溉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 为了对高丽战争3. 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4. 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A. 才能B. 财产C. 民族D. 门第5. 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是( )A. 儒家经书B. 对时事的看法C. 科技知识D. 风俗民情6. 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在( )A. 魏晋时期B. 隋朝时期C. 唐朝初期D. 唐朝中期7.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
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8. 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9. 繁荣一时的隋朝很快灭亡。
隋朝被推翻的根本原因是( )A.开凿大运河 B.隋炀帝游江都C.隋炀帝的暴政 D.皇族内部的争权夺利10. 隋炀帝时正式创立了科举制度,其主要特征是( )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11. 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朝12. 下图所示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589年灭掉南方的割据政权陈朝,统一全国。
2.隋统一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知识点二开通大运河
3.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4.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知识点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5.隋文帝即位后,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6.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知识点四隋朝的灭亡
8.残暴的统治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9.材料一魏晋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但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很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
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10.材料二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文才秀美”等10科举荐人才。
……大业年间,隋炀帝还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
11.材料一所提及魏晋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你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弊端?
依据是门第出身。
这种制度造成门第出身较高的人,即使不学无术也可以当官,面普通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很难步入仕途。
12.材料二中的这种选官方法是什么制度?与材料一中制度的相比哪种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科举制。
材料二中的科举制更好。
因为科举制度使门第出身较低的读书人,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作官,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 300多年。
随堂巩固案
1.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右图)第一章标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
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B )
A.王莽 B.杨坚
C.杨广 D.李渊
2.结束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是(C )
A.秦朝统一全国 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隋军南下灭陈 D.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3.隋朝统一的重大历史意义不包括(C )
A.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
B.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阻碍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D.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4.(2015年海南省)在2014年6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与丝绸之路双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大运河开凿于(B )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5.(2015年扬州市)“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时的皇帝是(B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6.(连云港中考)“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
”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A )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进了民族融合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
7.(苏州市中考)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
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
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该“制度”指的是(C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内阁六部制
8.成语“罄竹难书”出自《旧唐书•李密(注:隋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这是李密为声讨哪一人物而写的(B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选择题
1.(2016年自贡市)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A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隋文帝统治成就的是(D )
A.国家安定统一 B.大运河贯通南北
C.社会经济繁荣 D.制度改革和创新
3.隋文帝时各地仓库储积的粮食、布匹可供正常开销五六十年,以下评述不恰当的是(B )
A.反映了封建经济的繁荣
B.说明了隋朝统治的日益腐朽
C.说明封建国家日益强盛
D.说明统治者对人民剥削沉重
4.(淄博市中考)中国古代的建筑、水利工程和科技发明,凝聚了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至今仍发挥巨大实际效用的是(B )A.故宫 B.大运河
C.长城 D.地动仪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条件(C )
A.隋朝人口增长较快 B.隋朝统一安定
C.隋炀帝时轻徭薄赋 D.隋朝经济繁荣
6.(济宁市中考)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C )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7.(2014•永州市)大运河与长城像一个“人”字书写在中国大地上。
这两大工程的共同点是(D )
A.最后完工的时间相同
B.具有浓厚的军事防御功能
C.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D.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优越性
8.(2016年天门市)孙中山曾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他所说的这种考试制度在我国正式诞生于(B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
9.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D )
A.全国灾荒严重
B.政治腐败导致爆发军事政变
C.外戚宦官专权
D.隋炀帝骄奢淫逸,滥用民力
10.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下列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最能说明这个道理(B )A.汉文帝、汉景帝 B.隋文帝、隋炀帝
C.唐高祖、唐太宗 D.唐太宗、武则天
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右图。
材料二(隋炀)帝谓给事郎蔡征曰:“自古天子有巡狩之礼;面江东诸帝多傅胭粉,从深宫,不与百姓相见,此何理也?”对曰:“此其所以不能长世。
”
——《资治通鉴》
材料三隋炀帝“将兴辽东之役(攻打高丽),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大运河两端城市A、B分别是哪里?C、D、E、F分别是哪一段?
A—涿郡;B—余杭。
C—永济渠、D—通济渠、E—邗沟、F—江南河。
(2)大运河的开通与隋朝哪位皇帝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三,试说明他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隋炀帝。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大运河开通有什么重要意义。
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4)隋朝大运河在世界运河史上有什么地位?
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