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古今贤文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4古今贤文教案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4古今贤文教案24古今贤文教材分析本课是由押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集结而成,强调修身的可贵、保健的重要,表达了人要注重修身和保健的观点。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
第一幅是读书修身图,第二幅是冬练三九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共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修身篇,介绍了修身的一些具体行为。
第二部分是保健篇,叙述了如何保健。
文章每句对仗,朗朗上口,其文含义深刻,简洁明了,是启迪学生心智的好读物。
教学要求1认识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两部分内容的大致意思,初步理解课文阐明的道理。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研究第24课《古今贤文》,课文汇集了我们中国从古到今的一些格言、谚语,它们按内容被分为两篇,这节课我们研究第一篇《修身篇》。
修身是指修养身心。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都将修身立德放在首位。
那为何要修身?又怎样修身呢?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就蕴含着心灵修炼的哲理。
2、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读,相机正音。
提醒“逆"的声母是n。
3分组读课文。
三、理解大意1怎样修身?请同学看插图。
是的,博学XXX是修养身心,提高自我的好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修身的具体行为还有很多。
2出示课文,学生思考,教师整理分类,指点朗读。
择善而交一一近朱者赤,近墨肾黑。
检束自我一一梅贵高洁,人贵自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仁爱谦卑一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深谋远虑——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真诚待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善听谏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3按分类让学生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可以间接从字面上理解,也可以联系实践生活,教师补充。
四、熟读积累文章每句对仗,朗朗上口,寄义深刻,简约明了,好读易记。
1采用对对子的形式读。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 24 古今贤文 勤俭篇》研讨课课件_3

细水长流年年有,好吃懒做福不久。
节约使用,才能经常不缺用;贪 于吃喝,懒于做事,好日子便不长 了。
拓展延伸
古今贤文(合作篇)
课堂演练
一、给下面蓝色的字加拼音。
(zhuō) (lián)( bǔ ) (héng) 补拙 养廉 补充 永恒
二、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 勤快、勤奋 勤劳 反义— 懒惰、懒散
唯勤能补拙,省俭可养廉。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后天的勤奋可以弥补本性的笨拙, 勤劳节俭能够培养廉洁公正的品行。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历观前代王朝和古老的家风,往 往勤俭节约意味着成功,奢侈浮夸 意味着失败。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生活环境从节衣缩食变成丰衣 足食,轻而易举;若是丰衣足食变 成节衣缩食,很难。
我会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bǔ
补充
lián
廉洁
zhuō
笨拙
hénɡ
恒心
一起来读
识字游戏
整体感知
《勤俭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勤俭篇》主要是围绕__勤__俭__ 方面的名言警句。
鸟美在羽毛, 人美在勤劳。 马有四蹄行千里, 人有两手创奇迹。
唯勤能补拙, 省俭可养廉。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
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 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碗粥一碗饭,应当想想来处不容易;半 根丝半根线,要常常想到,得到这些东西很艰 难。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 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 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在物资丰富时要考 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
新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古今贤文》教学课件

强中更有强中手,休在人前夸海口。
在强者中间还有更强的人,不要在别 人面前自满地夸口。 告诉我们,即使你已经本领高强,取得了很 大的成就,也不要自满自足,到处炫耀;要知 道,还有比你更高强的人值得你去学习、追赶。
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越比越骄傲;
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越比越虚心。
要能够正确评价自己
主题概括 课文主要向我们展示了《古今贤文》 勤俭篇 ”和“ ________ 戒骄篇 ”的名 中有关“ ________ 言警句。启发学生要成为一个有修养, 会自省 能自律 的有用人。 _______,________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沉静下来要经常自省自己的过失, 闲谈的时候莫议论别人的是非得失。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 河不拒细流,故能成其深。
泰山之所以有这样的高度,正是因为不拒 绝渺小的土壤,堆砌而成才能形成如今的成就。 江河之所以有这样的深度,正是因为不拒绝细 微的溪流,汇流而成才能形成如今的规模。
同学们,我们学 了不少名人格言、警 句,今天我们将集中 学习由16句组成的 《古今贤文》(勤俭 篇、戒骄篇)。
24 古今贤文
《古今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书目。又 名《昔时贤文》《增广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 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 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 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作者一直未见任 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 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补充 笨拙
yì tài
廉洁 恒心
jù
rǎng
有益 泰山 拒绝 土壤
识字游戏
一起来读
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勤俭 、_______ 戒骄 课文主要是围绕_______ 两方面的名言警句。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3.古今贤文(类文)

真理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多看事实,少听虚言。
满招损,谦受益。
知过必改,闻过则喜。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从善如流,疾恶如仇。
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合作篇人心齐,泰山移。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水涨船高,柴多火旺。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知已知彼,将心比心。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
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
劝学篇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而不学。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坚持不懈,久炼成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
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古今贤文

24古今贤文△◎跟我学课文修身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
][①“朱”和“赤”是指什么?]梅贵高洁,人贵自知。
[②这句话是说明了什么道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③“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如何理解?]段导读:本段写人要有自知之明,学会借鉴别人,多听劝告,多结交好的人做朋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④“孰”字如何理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⑤“加勉”如何理解?][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有错就改的道理。
]见微者著,防微杜渐。
[⑥这句话如何理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⑦这句话是说什么意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要善于听取忠言,分辨好赖话。
][⑧“逆耳”是什么意思?]段导读:是说应该知错就改,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多听忠言,利于行。
知识点详解:①“朱”指朱砂,“赤”指红色。
②这句话是说明“人贵有自知之明。
”③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④“孰”是“谁”的意思。
⑤“加勉”就是用来鼓励自己的意思。
⑥知微见著比喻知道一个小小的细节就继续琢磨,洞悉大的影响或结果,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和结果。
防微杜渐比喻在坏思想、坏事情和坏毛病刚冒头时,就加以防制、杜绝,不让发展下去。
所以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⑦这句话是说,知道就没有不说的,说的就会全部说岀,说的人没有责任,但是听的人要引以为戒。
⑧“逆耳”指不动听的语言,但是有利于我们行动,把事情做好。
保健篇食不语,寝不言。
[①这句话是说什么意思?]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春捂秋晾,春天要多穿点,秋天少穿点。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②有节”、“有常”指的什么?]饥不暴食,渴不狂饮。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饮食有节制,不可过量。
]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要经常通风透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苏教版三年级增广贤文简版

增广贤文全文(上)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
孝当竭力,非徒养身。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昼坐惜阴,夜做惜灯。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不说自己桶索短,但怨人家箍井深。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客来主不顾,惟恐是痴人。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
两人一般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针。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物极必反,器满则倾。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笨鸟先飞,大器晚成。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耳闻是虚,眼见为实。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人老心不老,人穷志不穷。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早把甘旨勤奉养,夕阳光阴不多时。
既坠釜甑,反顾何益?已覆之水,收之实难。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
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日勤三省,夜惕四知。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惜钱休教子,护短莫从师。
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友如作画须求淡,邻有淳风不攘鸡。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心口如一,童叟无欺。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过则无惮改,独则毋自欺。
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人而无信,百事皆虚。
学不尚行,马牛而襟裾。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是非朝朝有,不信自然无。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积金千两,不如一解经书。
聪明逞尽,惹祸招灾。
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
乐不可极,乐极生悲;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不作风波于世上,但留清白在人间。
最新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 语文下册 24.古今贤文(相关资料)

最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24.古今贤文(相关资料)24.古今贤文一、勤俭节约的小故事:1.朱元璋的故事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好处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2.苏轼房梁挂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之后在朋友的帮忙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一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一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3.季文子的故事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
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
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
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期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透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最新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古今贤文

24 古今贤文△◎跟我学课文修身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
][①“朱”和“赤”是指什么?]梅贵高洁,人贵自知。
[②这句话是说明了什么道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③“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如何理解?]段导读:本段写人要有自知之明,学会借鉴别人,多听劝告,多结交好的人做朋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④“孰”字如何理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⑤“加勉”如何理解?][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有错就改的道理。
]见微者著,防微杜渐。
[⑥这句话如何理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⑦这句话是说什么意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要善于听取忠言,分辨好赖话。
][⑧“逆耳”是什么意思?]段导读:是说应该知错就改,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多听忠言,利于行。
知识点详解:①“朱”指朱砂,“赤”指红色。
②这句话是说明“人贵有自知之明。
”③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④“孰”是“谁”的意思。
⑤“加勉”就是用来鼓励自己的意思。
⑥知微见著比喻知道一个小小的细节就继续琢磨,洞悉大的影响或结果,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和结果。
防微杜渐比喻在坏思想、坏事情和坏毛病刚冒头时,就加以防制、杜绝,不让发展下去。
所以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⑦这句话是说,知道就没有不说的,说的就会全部说出,说的人没有责任,但是听的人要引以为戒。
⑧“逆耳”指不动听的语言,但是有利于我们行动,把事情做好。
保健篇食不语,寝不言。
[①这句话是说什么意思?]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春捂秋晾,春天要多穿点,秋天少穿点。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②有节”、“有常”指的什么?]饥不暴食,渴不狂饮。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饮食有节制,不可过量。
]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要经常通风透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古今贤文△
教学要求1.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如何修身养性、规范言行举止的。
2.学会本课的生字。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养成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
重点难点1.体会贤文的句子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和上下文体会贤文的内容。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教具教学课件
◎跟我学课文
修身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
][①“朱”和“赤”是指什么?]梅贵高洁,人贵自知。
[②这句话是说明了什么道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③“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如何理解?]段导读:本段写人要有自知之明,学会借鉴别人,多听劝告,多结交好的人做朋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④“孰”字如何理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⑤“加勉”如何理解?][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有错就改的道理。
]见微者著,防微杜渐。
[⑥这句话如何理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⑦这句话是说什么意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要善于听取忠言,分辨好赖话。
][⑧“逆耳”是什么意思?]
段导读:是说应该知错就改,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多听忠言,利于行。
知识点详解:
①“朱”指朱砂,“赤”指红色。
②这句话是说明“人贵有自知之明。
”
③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④“孰”是“谁”的意思。
⑤“加勉”就是用来鼓励自己的意思。
⑥知微见著比喻知道一个小小的细节就继续琢磨,洞悉大的影响或结果,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和结果。
防微杜渐比喻在坏思想、坏事情和坏毛病刚冒头时,就加以防制、杜绝,不让发展下去。
所以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⑦这句话是说,知道就没有不说的,说的就会全部说出,说的人没有责任,但是听的人要引以为戒。
⑧“逆耳”指不动听的语言,但是有利于我们行动,把事情做好。
保健篇
食不语,寝不言。
[①这句话是说什么意思?]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春捂秋晾,春天要多穿点,秋天少穿点。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②有节”、“有常”指的什么?]饥不暴食,渴不狂饮。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饮食有节制,不可过量。
]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要经常通风透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
段导读:写日常生活,中饮食起居的行为规范。
治病不如防病,防病重在锻炼。
若要健,日日练。
[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明运动锻炼的重要性。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④“三九”、“三伏”是指什么?]坐如钟,卧如弓,站如松,走如风。
[⑤这是告诉我们些什么?] 段导读:多运动,注意养生保健,勤奋练功,规范自己的举止行为。
知识点详解:
①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这是规范人的言行的话。
②“有节”是指有节制,“有常”指起居要有常规,不能混乱。
③这句话是说“长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生命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④“三九”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三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这句话是说一个人练功非常勤奋。
⑤这句话是要求我们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的姿势。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今贤文》,了解古人是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修身养性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逐段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墨(mò) 戒(jiè) 逆(nì) 寝(qǐn) 锻(duàn) 炼(liàn) 腐(fǔ)
读准这些字的读音:前鼻音“寝锻练”。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分类指导。
(1)“朱孰加勉枢蠹”等词语由教师讲解。
(2)学生互帮互学,理解部分词语。
3.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修身篇》讲了如何修身养性?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修身篇》告诉我们要多结交好的朋友,要有自知之明,要学会借鉴别人,有错就改,多听忠言劝告。
4.《保健篇》主要讲了如何保健身体?
《保健篇》告诉我们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经常锻炼身体,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三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修身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怎么理解这句话?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师生小结:
“朱、赤”都是指红色,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2)“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说明了什么道理?
(把别人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的是非成败,自己可以反思借鉴。
)
(3)这一自然段,说明了几个意思?
(说明了三个意思:①多多结交好人做朋友。
②要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优缺点。
③学习借鉴别人,有利于自己,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是什么意思?
是说人都会犯错误的,关键是有错就改。
(2)“见微者著,防微杜渐。
”是说什么?
是说要善于发现错误的苗头,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
(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是说明什么道理?
让我们多听进一些不动听,但是有利于我们的话。
(二)学习《保健篇》
1.“食不语,寝不言。
”是什么意思?
是说吃饭和睡觉都不要说话,这在规范自己的行为。
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在说什么的重要性?
这是打比方说明运动锻炼的重要性。
四回顾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文章通过介绍《修身篇》和《保健篇》,告诉我们如何修身养性,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今后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变得更美好!
24 古今贤文
近贤人
有自知之明
修身以人为镜
防微杜渐
听忠言
饮食有节制
保健重在锻炼
规范举止行为
1.先鼓励学生自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再坚持自学,指导字词掌握情况,然后再读课文,初读感知。
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是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1.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戒(jiè√ jèi ) 寝(pǐn qǐn√) 炼(liàn √niàn)
逆(nì√ lì) 锻(duàn √dàn ) 腐(fǔ√ tǔ)
2.用下面的字组词,再用词语写一句话。
戒(戒掉)我劝告爸爸戒掉吸烟的不良习惯。
锻(锻炼)多多运动,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梅贵高洁,人贵自知。
(2)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古今贤文
《增广贤文》。
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
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
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2.对偶句
偶句形式工整、匀称并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和传诵;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炼,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一般的写作中,只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就行了,不一定讲究平仄,这叫宽对。
对偶形式的修辞方式,在诗歌、对联中出现最为普遍。
对偶又称对仗,俗称对子,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互相关联的两个句子或词组。
人们所熟悉的对联就是一组对偶句。
根据意义的不同,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三种。
比如: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正对--意义相近,互为补充。
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
满招损,谦受益。
(反对--意义相反,互相映照。
《尚书·大禹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串对--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等关系。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再如本文中“食不语,寝不言。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就属于正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