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率单位

合集下载

测定岩石标本物性参数

测定岩石标本物性参数

磁力仪测定岩(矿)石标本物性参数方案一、物性参数(1) (σ)SI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符号为kg / m3换算单位:103kg / m3=1 g / cm3(2) 磁性单位(k)磁化率的单位为:SI(k)与CGSM单位换算如下:4πSI(k) = 1 CGSM(k)②(M)磁化强度的单位为:安培每米(A/m)与CGSM单位换算为:A/m=10-3 CGSM( M )③磁化方向的磁偏角(D)与磁倾角(I)的单位均为:°(度) (3)、电性单位(ρ)电阻率的单位为:Ω·m (欧姆·米)(η)极化率的单位为:% (百分数)可见,岩矿石物性标本应具有地质单元的代表性、统计样本的代表性、空间分布的代表性。

岩矿石物性数据应具有地质描述的准确性,参数测定的精确性,数理统计的合理性,构造岩矿石物性数据的可靠性。

专门的岩矿石物性调查工作应单独进行技术设计编写,物探中的物性工作可参考专门的岩矿石物性调查工作编写技术设计,也可作为相应项目的一部分编写设计。

误差计算公式有两种: a) 平均相对误差为:%100BiAi -n1i i n1i ⨯+B A =∑=μb) 均方误差为:nB Ani i i2)(12∑=-±=ε式中:μ — 平均相对误差; ε — 均方误差; n — 检查样品数;A i —— 第i 件样品一次测量结果;B i —— 第i 件样品另一次测量结果。

二、测定物性参数的仪器设备(1) 密度测定仪器①、密度测定仪器其种类包括:大称、密度计和电子天平等。

大称宜用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的密度测定;密度计和电子天平宜用于固结岩矿石的密度测定。

②、测定密度仪器的测程为1000~7000kg / m3。

③、仪器检查与性能测定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规定进行仪器检查与性能测定。

根据样品质量的范围,在测定过程中应使用相应质量大小的砝码进行仪器标定。

④、仪器维护维护砝码的清洁,以保证砝码质量的稳定。

电介质物理及其应用-极化和介损部分

电介质物理及其应用-极化和介损部分

3.介质极化的宏观参数—介电常数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εr)是描述电介质极化的宏观参数.
r
D
解: P cos
00
P
900 0
1800 P
0E
D、E——分别为电介质中电感应强度、宏观电场强度 介电常数的意义:用平板电容器为例进行说明
极化前
极化后
Dx = qEi / k
q Ei a Ei k
2
x
4 0 a 3 Ei Ze
a

Ei

qx
e 4 0 a 3
q2 k
e Zex 4 0 a 3 Ei
异性离子的相互作用势能为:
u x q2 b 4 0 x 4 0 x n
n 1 q 解得: k 3
4 0 a
∴离子极化率为: a E


i
q 2 4 0 a 3 k n 1
偶极分子位能大小:
u ql E 0 Ei 0 Ei cos
离子中心距离a可以认为是正、负离子的半径之和
a
4 0 r r n 1
α—极化率,单位是Fm2,
P Nμ i N E i
Cm Cm F m2 V/m V
2
所以极化强度P又可表示为:
P 0 r 1 E N Ei
⑤夹层(界面)极化 说明:在实际介质中,往往是多种机化并存!
r 1
N E i (克劳休斯Clausius 方程) 0E
建立时间约为10-12~10-13s,当交变电场的 特点: 频率f<红外光频率时,离子极化来得及建立。

什么叫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

什么叫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

绝缘电阻,吸收比,极化指数之间的关系当说吸收比时,应该说到绝缘电阻极化指数。

绝缘电阻――在绝缘结构的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的直流电压值与流经该对电极的泄漏电流值之比。

R=U/I,常用单位:(MΩ)吸收比――在同一次试验中,1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与15s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用字母K来表示。

极化指数――在同一次试验中,10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与1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用字母P来表示。

绝缘电阻测试是电气试验人员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判断。

通常用兆欧表进行测量。

根据测得的试品1分钟时的绝缘电阻值的大小以及吸收比,可检出绝缘是否有贯通性的集中缺陷、整体受潮或贯通性受潮。

预防性试验规程对变压器绝缘电阻的要求:绝缘电阻换算至同一温度下,与前一次测试结果相比应无显著变化,一般不低于上次值的70%2)35kV及以上变压器应测量吸收比,吸收比在常温下不低于1.3;吸收比偏低时可测量极化指数,应不低于1.5绝缘电阻大于10000 MΩ时,吸收比不低于1.1或极化指数不低于1.3应当指出:只有当绝缘缺陷贯通于两极之间,测得其绝缘电阻时才会有明显的变化。

若设备绝缘只是局部缺陷,而两极之间仍保持有部分良好绝缘时。

绝缘电阻降低很少,甚至不发生变化。

因此不能检出这种局部的缺陷。

绝缘材料的绝缘电阻并不是一个恒定的值,当绝缘材料吸收水份或表面有灰尘或瓷件表面有污垢时,绝缘材料的绝缘电阻就会大大地降低。

绝缘电阻之所以会降低是由于吸收水份受脏后相当于并联了一个相当数值的电阻,使绝缘材料的总电阻下降。

绝缘电阻降低后泄漏电流就增大。

所以绝缘电阻可以判断内部绝缘材料是否受潮,或外绝缘表面是否有缺陷。

对外绝缘而言,如果擦干净后,即可恢复其绝缘性能,说明不了外绝缘的绝缘性能本质。

对内绝缘而言,也不能表示其老化程度与损伤情况(这些绝缘性能要由介质损失角及局部放电试验来测定)。

所以绝缘电阻,吸收比试验,极化指数是一项在低电压下测定的绝缘性能。

极性与非极性分子及极化率

极性与非极性分子及极化率
8/25
根据电荷分布是否均匀, 根据电荷分布是否均匀,共价键有极 电荷分布是否均匀 非极性之分, 性、非极性之分,以共价键结合的分 子是否也有极性、非极性之分呢? 子是否也有极性、非极性之分呢?
分子的极性又是根据什么来判定呢?
9/25
二、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电荷分布均匀对 称的分子 电荷分布不均匀 不对称的分子
20/25
思考: 思考: 什么事实可证明H 中确实存在极性 中确实存在极性? 什么事实可证明 2O中确实存在极性? 实验(P221) 实验
动画放映
21/25
三、分子间作用力 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又称范德华力 又称范德华力
作用微粒 作用力强弱 意义 影响物质的化 影响物质的化 相邻原子 作用力强烈 学性质和物理 学性质和物理 化学键 之间 性质 影响物质的物 影响物质的物 理性质( 范德华力 分子之间 作用力微弱 理性质(熔、 沸点及溶解度 等)
26/25
分子的平均偶极矩u 电场强度E 分子的平均偶极矩u与电场强度E的比值。 符号α u=αE 它是统计平均值,高斯 符号α ;u=αE 它是统计平均值,高斯 CGS单位相当于1.11265×10-16库 2/伏。 CGS单位相当于1.11265×10-16库·米2/伏。 SI单位为:库·米2/伏。 SI单位为:库· 2/伏。 对于非极性分子,若极化率α 对于非极性分子,若极化率α越大, 则在外电场诱导出的偶极矩越大。极性 则在外电场诱导出的偶极矩越大。极性 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他的极化率是原 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他的极化率是原 子极化、电子极化与定向极化的总和。 子极化、电子极化与定向极化的总和。
如:H2(H-H) Cl2(Cl-Cl) N2(N N) 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有偏向 电荷分布不均匀) (电荷分布不均匀)

DD_2006-03_岩矿石物性调查技术规范

DD_2006-03_岩矿石物性调查技术规范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 D2006- 03岩矿石物性调查技术规程中国地质调查局2006 年 7 月目次前言⋯⋯⋯⋯⋯⋯⋯⋯⋯⋯⋯⋯⋯⋯⋯⋯⋯⋯⋯⋯⋯⋯⋯⋯⋯⋯⋯⋯⋯⋯⋯⋯⋯⋯⋯⋯⋯⋯⋯⋯⋯Ⅱ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名词和计量单位⋯⋯⋯⋯⋯⋯⋯⋯⋯⋯⋯⋯⋯⋯⋯⋯⋯⋯⋯⋯⋯⋯⋯⋯⋯⋯⋯⋯⋯⋯⋯⋯⋯⋯⋯1 3.1 名词⋯⋯⋯⋯⋯⋯⋯⋯⋯⋯⋯⋯⋯⋯⋯⋯⋯⋯⋯⋯⋯⋯⋯⋯⋯⋯⋯⋯⋯⋯⋯⋯⋯⋯⋯⋯⋯⋯⋯13.2 计量单位⋯⋯⋯⋯⋯⋯⋯⋯⋯⋯⋯⋯⋯⋯⋯⋯⋯⋯⋯⋯⋯⋯⋯⋯⋯⋯⋯⋯⋯⋯⋯⋯⋯⋯⋯⋯⋯14 总则⋯⋯⋯⋯⋯⋯⋯⋯⋯⋯⋯⋯⋯⋯⋯⋯⋯⋯⋯⋯⋯⋯⋯⋯⋯⋯⋯⋯⋯⋯⋯⋯⋯⋯⋯⋯⋯⋯⋯⋯25 技术设计⋯⋯⋯⋯⋯⋯⋯⋯⋯⋯⋯⋯⋯⋯⋯⋯⋯⋯⋯⋯⋯⋯⋯⋯⋯⋯⋯⋯⋯⋯⋯⋯⋯⋯⋯⋯⋯⋯26 物性仪器设备⋯⋯⋯⋯⋯⋯⋯⋯⋯⋯⋯⋯⋯⋯⋯⋯⋯⋯⋯⋯⋯⋯⋯⋯⋯⋯⋯⋯⋯⋯⋯⋯⋯⋯⋯⋯3 6.1 密度测定仪器⋯⋯⋯⋯⋯⋯⋯⋯⋯⋯⋯⋯⋯⋯⋯⋯⋯⋯⋯⋯⋯⋯⋯⋯⋯⋯⋯⋯⋯⋯⋯⋯⋯⋯⋯3 6.2 磁性测定仪器⋯⋯⋯⋯⋯⋯⋯⋯⋯⋯⋯⋯⋯⋯⋯⋯⋯⋯⋯⋯⋯⋯⋯⋯⋯⋯⋯⋯⋯⋯⋯⋯⋯⋯⋯3 6.3 电性测定仪器⋯⋯⋯⋯⋯⋯⋯⋯⋯⋯⋯⋯⋯⋯⋯⋯⋯⋯⋯⋯⋯⋯⋯⋯⋯⋯⋯⋯⋯⋯⋯⋯⋯⋯⋯46.4 附属设备⋯⋯⋯⋯⋯⋯⋯⋯⋯⋯⋯⋯⋯⋯⋯⋯⋯⋯⋯⋯⋯⋯⋯⋯⋯⋯⋯⋯⋯⋯⋯⋯⋯⋯⋯⋯⋯47 野外施工⋯⋯⋯⋯⋯⋯⋯⋯⋯⋯⋯⋯⋯⋯⋯⋯⋯⋯⋯⋯⋯⋯⋯⋯⋯⋯⋯⋯⋯⋯⋯⋯⋯⋯⋯⋯⋯⋯4 7.1 准备工作⋯⋯⋯⋯⋯⋯⋯⋯⋯⋯⋯⋯⋯⋯⋯⋯⋯⋯⋯⋯⋯⋯⋯⋯⋯⋯⋯⋯⋯⋯⋯⋯⋯⋯⋯⋯⋯4 7.2 标本采集⋯⋯⋯⋯⋯⋯⋯⋯⋯⋯⋯⋯⋯⋯⋯⋯⋯⋯⋯⋯⋯⋯⋯⋯⋯⋯⋯⋯⋯⋯⋯⋯⋯⋯⋯⋯⋯4 7.3 原始记录⋯⋯⋯⋯⋯⋯⋯⋯⋯⋯⋯⋯⋯⋯⋯⋯⋯⋯⋯⋯⋯⋯⋯⋯⋯⋯⋯⋯⋯⋯⋯⋯⋯⋯⋯⋯⋯4 7.4 野外工作验收⋯⋯⋯⋯⋯⋯⋯⋯⋯⋯⋯⋯⋯⋯⋯⋯⋯⋯⋯⋯⋯⋯⋯⋯⋯⋯⋯⋯⋯⋯⋯⋯⋯⋯⋯57.5 物性送样⋯⋯⋯⋯⋯⋯⋯⋯⋯⋯⋯⋯⋯⋯⋯⋯⋯⋯⋯⋯⋯⋯⋯⋯⋯⋯⋯⋯⋯⋯⋯⋯⋯⋯⋯⋯⋯58 样品加工与测定⋯⋯⋯⋯⋯⋯⋯⋯⋯⋯⋯⋯⋯⋯⋯⋯⋯⋯⋯⋯⋯⋯⋯⋯⋯⋯⋯⋯⋯⋯⋯⋯⋯⋯⋯58.1 样品加工⋯⋯⋯⋯⋯⋯⋯⋯⋯⋯⋯⋯⋯⋯⋯⋯⋯⋯⋯⋯⋯⋯⋯⋯⋯⋯⋯⋯⋯⋯⋯⋯⋯⋯⋯⋯⋯58.2 样品测定⋯⋯⋯⋯⋯⋯⋯⋯⋯⋯⋯⋯⋯⋯⋯⋯⋯⋯⋯⋯⋯⋯⋯⋯⋯⋯⋯⋯⋯⋯⋯⋯⋯⋯⋯⋯⋯69 物性数据整理、图示⋯⋯⋯⋯⋯⋯⋯⋯⋯⋯⋯⋯⋯⋯⋯⋯⋯⋯⋯⋯⋯⋯⋯⋯⋯⋯⋯⋯⋯⋯⋯⋯⋯79.1 物性数据整理⋯⋯⋯⋯⋯⋯⋯⋯⋯⋯⋯⋯⋯⋯⋯⋯⋯⋯⋯⋯⋯⋯⋯⋯⋯⋯⋯⋯⋯⋯⋯⋯⋯⋯⋯7 9.2 物性数据统计⋯⋯⋯⋯⋯⋯⋯⋯⋯⋯⋯⋯⋯⋯⋯⋯⋯⋯⋯⋯⋯⋯⋯⋯⋯⋯⋯⋯⋯⋯⋯⋯⋯⋯⋯79.3 物性数据图示⋯⋯⋯⋯⋯⋯⋯⋯⋯⋯⋯⋯⋯⋯⋯⋯⋯⋯⋯⋯⋯⋯⋯⋯⋯⋯⋯⋯⋯⋯⋯⋯⋯⋯⋯710 成果报告⋯⋯⋯⋯⋯⋯⋯⋯⋯⋯⋯⋯⋯⋯⋯⋯⋯⋯⋯⋯⋯⋯⋯⋯⋯⋯⋯⋯⋯⋯⋯⋯⋯⋯⋯⋯⋯7 附录 A 岩矿石物性调查工作设计书编写提纲(规范性附录)⋯⋯⋯⋯⋯⋯⋯⋯⋯⋯⋯⋯⋯⋯⋯⋯9 附录B 岩矿石物性采样记录表(规范性附录)⋯⋯⋯⋯⋯⋯⋯⋯⋯⋯⋯⋯⋯⋯⋯⋯⋯⋯⋯⋯⋯⋯10 附录C 岩矿石物性送样单(规范性附录)⋯⋯⋯⋯⋯⋯⋯⋯⋯⋯⋯⋯⋯⋯⋯⋯⋯⋯⋯⋯⋯⋯⋯⋯11附录D 岩矿石物性测定报告(规范性附录)⋯⋯⋯⋯⋯⋯⋯⋯⋯⋯⋯⋯⋯⋯⋯⋯⋯⋯⋯⋯⋯⋯⋯12附录E 岩矿石物性调查成果报告编写提纲(规范性附录)⋯⋯⋯⋯⋯⋯⋯⋯⋯⋯⋯⋯⋯⋯⋯⋯⋯14前言历年制订、颁发与实施的地球物理勘查规范、规定、规程等均提及了相应勘查方法对岩矿石物性工作的要求,诸如DZ/T 0171-96《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DZ/T 0082-93《区域重力调查规范》、DZ/T 004-91《重力调查技术规定》等对岩矿石密度工作的要求,DZ/T 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 0144-94《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以及DZ/T 0142-94《航空磁测技术规范》等对岩矿石磁性工作的要求,DZ/T 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 0072-93《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 0073-93《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等对岩矿石电性工作的要求。

极化强度和分子极化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极化强度和分子极化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极化强度和分子极化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极化强度和分子极化率是两个在化学和物理领域中经常讨论的重要概念。

极化强度是描述物质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极化效应的强度指标,分子极化率则是描述分子内部极化程度的物理量。

对于分子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研究,极化强度和分子极化率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系统讨论极化强度和分子极化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深入分析这两个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极化行为和特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首先对极化强度和分子极化率进行简要概述,接着介绍本文的结构安排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部分,分别探讨了极化强度和分子极化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并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分析了研究结果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整个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希望能为读者对极化强度和分子极化率这一领域的理解提供一定的帮助。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极化强度和分子极化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其在化学和物理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对极化强度和分子极化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进行介绍,希望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这两个概念在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此外,本文还将讨论极化强度和分子极化率在材料科学、生物化学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拓宽读者的学术视野,促进科学知识的交流和研究的深入发展。

2.正文2.1 极化强度:极化强度是描述物质在外电场中产生极化现象的能力的物理量。

在分子中,电子云和原子核带有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云和原子核会发生位移,在发生极化的过程中产生极化强度。

极化强度可以用矢量来表示,其方向与外电场方向相同。

极化强度的大小取决于分子内部的电子云极化率,外电场的大小和分子结构。

介电常数和极化率的关系

介电常数和极化率的关系

介电常数和极化率的关系
介电常数和极化率是密切相关的物理量,它们之间存在着简单的关系。

极化率定义为物质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极化的能力,通常用符号α表示。

极化率是一个无量纲的物理量。

介电常数是描述物质的电介质性质的物理量,它表示了物质在电场作用下的极化程度。

它通常用符号ε表示。

对于各向同性的介质,介电常数可以表示为介电常数绝对值的形式,即ε = |ε|。

极化率与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表示:
α = ε - 1
其中,α表示极化率,ε表示介电常数。

这个公式适用于介质对弱电场的极化情况。

在介质对电场强度变化较小的情况下,上述公式可以近似为:α ≈ ε
这个近似适用于介质对强电场的极化情况。

总之,介电常数和极化率之间存在着简单的线性关系,可以通过极化率等于介电常数减去1来表示。

电极化率公式

电极化率公式

电极化率公式
电极化率是衡量电介质极化程度的物理量,其计算公式可以表达为:E=γα
其中,E是电极化强度,γ是介电常数,α是电极化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公式仅适用于非铁电性电介质,而对于具有复杂非线性关系的铁电性电介质,如酒石酸钾钠、钛酸钡等晶体材料,以及水晶等各向异性的电介质,它们的电极化率是一个二阶张量,需要使用其他公式计算。

同时,在量子光学理论中,对于气体介质在振荡电磁场中的极化,我们也可以通过统计波理论推导得出相应的电极化率i的表达式。

这些结果在研究新材料的记忆、贮存和压电效应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化率单位
极化率单位是研究微波、射电和激光技术,以及工程应用中有关介质电性质的基本单位。

它是一种相对单位,它可以用来衡量对特定电磁波的反射、吸收或衰减情况。

极化率是用来表示介质电性质的物理量。

它是一种可以度量介质分布电磁场强度的概念。

它描述了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能量。

它是可以衡量介质电磁属性的指标。

极化率是指介质中的电磁场强度的概念。

它的定义是介质中电磁波强度的变化率。

通常将极化率定义为介质中电磁隙的电磁场强度的变化率,它是介质中电磁场强度变化的比率,它可以用来描述介质中电磁波传播的能量变化。

极化率单位有线性极化率单位、等效线性极化率单位、非线性极化率单位和极化调制度等。

线性极化率单位是介质中电磁波在一个方向上的传播方式,它表示极化波的传播方向和入射电磁波的方向之间的角度关系。

等效线性极化率单位是一种实际情况下的线性极化率单位,它可以应用于多种技术场景,比如微波通信、射电天文观测等。

非线性极化率单位是一种描述介质中电磁波非线性传播的度量,它表示介质中电磁波强度在入射电磁波方向上的变化。

极化调制度是介质中电磁场分布概念的一种表示,它表示介质中电磁波强度在介质中传播方向上的变化。

极化率技术在微波、射电和激光技术以及工程应用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它可以用来测量微波通信信号的传播方向,衡量
射电天文观测的效果,以及衡量激光技术和光纤传输的效果。

极化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介质中的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些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

极化率测量技术也应用于工程领域,比如测量介质中电磁波传播的特性,提高电池充电效率,以及提高监测仪器的分辨率等。

在这些应用中,极化率仪器可以帮助我们测量介质中电磁波的特性,并据此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此外,可以通过极化率技术来更好地控制电磁波的反射、吸收和衰减现象,从而改善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总之,极化率单位在微波、射电和激光技术以及工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些技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