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处理
(完整word版)口腔内科学

一、名词解释1.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包括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及口腔黏膜病等;主要研究上述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2.冷热诊牙髓活力测试:指用低于10°C 和高于60°C的温度测试牙髓活力,前者为冷诊,后者为热诊。
#3。
FDI记录法:是一种采用二位数记录牙位的标志法,第一位数字代表象限,第二位数字代表牙齿的min 名称。
4龋病:是牙齿硬组织在多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产生色(白垩色、黄褐色、黑褐色),(缺损成洞),质(疏松软化)3方面改变的慢性破坏性疾病5。
牙菌斑:是细菌生存的复杂的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进行一系列代谢活动,条件适合便会致龋病;(或者)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牢固地粘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粘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
6.脱矿:是在酸的作用下,牙齿硬组织中矿物质(Ca、P等)发生溶解、丢失的过程。
7.再矿化:是各种矿物质(ca、P等)再沉积到牙齿硬组织中,进行结晶化的过程.8.猖獗龋:又称猛性龋,指龋病在短时间内广泛、快速发展;常见于鼻咽癌患者经头颈部放疗后,唾液腺萎缩、破坏,口腔唾液分泌少的患者,也见于舍格伦综合症患者.9.静止龋:指龋病发展过程中,由于局部环境条件的改变,使原来隐蔽的龋坏暴露于口腔而导致龋病发生停止。
10.釉质发育不全:指牙发育期受全身、局部或遗传因素等影响,使釉质矿化障碍,造成釉质发育缺陷,分釉质发育不全和釉质矿化不全。
*11。
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指牙发育期摄人过量氟引起的一种特殊的釉质发育不全,是慢性氟中毒早期最常见的症状。
*12.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指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化学(酸、甜)及机械作用(摩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牙体病共有的症状13。
口腔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

口腔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一、牙齿疾病1.蛀牙:蛀牙是由于牙菌斑中的细菌在食物中产生酸,腐蚀牙齿而引起的。
蛀牙的主要症状包括牙齿表面的黑色斑点、牙齿表面出现坑洞、牙痛等。
治疗方法:治疗蛀牙的方法包括牙齿补洞、牙齿抛光等。
严重的蛀牙可能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或拔牙。
2.牙龈疾病牙龈疾病是指牙齿周围组织的炎症或感染。
常见的牙龈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
牙龈炎的症状包括牙龈红肿、易出血、牙龈酸痛等。
牙周炎的症状包括牙齿松动、牙龈萎缩、口气等。
治疗方法:牙龈炎的治疗主要是改善口腔卫生,刷牙时注意正确的刷牙方法,也可进行口腔清洁和牙石清除。
牙周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洗牙、口腔清洁、局部药物治疗等。
3.根尖炎:根尖炎是由于牙齿根尖周围的组织发生感染所引起的。
根尖炎的症状包括牙痛、牙齿敏感、牙齿颜色变化等。
治疗方法:根尖炎的治疗通常包括根管治疗或拔牙。
在根管治疗中,医生会清除感染的组织,并填充根管,以防止细菌再次进入。
二、口腔黏膜疾病1.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主要症状为口腔黏膜上出现溃疡,伴有疼痛和不适感。
治疗方法:轻度口腔溃疡通常可以自愈,但重度的口腔溃疡可能需要用药物治疗。
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包括口腔溃疡贴片、漱口液等。
2.口炎:口炎是指口腔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口炎包括牙龈炎、舌炎等。
治疗方法:治疗口炎的方法包括改善口腔卫生、口腔清洁、口腔药物治疗等。
三、口腔囊肿和肿瘤口腔囊肿和肿瘤是指口腔黏膜或骨骼组织中的异常肿块。
常见的口腔囊肿和肿瘤包括牙槽骨囊肿、口腔癌等。
治疗方法:治疗口腔囊肿和肿瘤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总结起来,口腔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牙痛、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等。
对于不同的口腔科疾病,治疗方法包括牙齿补洞、根管治疗、口腔清洁、口腔药物治疗以及手术切除等。
预防口腔科疾病的最佳方式是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检查等。
口腔常见病的识别和诊治实验报告

题目:口腔常见病的识别和诊治实验报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口腔常见病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之一。
口腔是人体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入口,也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之一。
口腔常见病的识别和诊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口腔常见病的识别、诊治实验报告以及日常护理等方面展开介绍,希望能为读者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一、口腔常见病的识别1.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上的溃疡性病变,常见于口腔黏膜表面,病变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较整齐,溃疡面较平坦。
溃疡通常伴有疼痛感,严重影响口腔功能和饮食,给患者带来不适感。
2. 牙龈出血牙龈出血是指牙龈在刷牙、吃硬食物或化脓性炎症时因炎症而出现的出血现象。
牙龈出血可能是由于口腔卫生不佳导致的牙龈炎症,也可能是因为牙周炎等疾病导致的。
3. 龋齿龋齿是口腔常见病中的一种,是由于牙齿表面的釉质受到酸性物质的腐蚀而引起的。
龋齿会导致牙齿疼痛、牙齿变色、牙齿表面凹陷等症状,严重影响口腔健康。
二、口腔常见病的诊治实验报告1. 病例分析我们在实验中选取了一名患有口腔溃疡的患者进行观察和诊治。
患者口腔溃疡面积较大,伴有明显的疼痛感。
经过口腔拍片和检查,发现溃疡部位没有其他病变,初步诊断为单纯口腔溃疡。
2. 治疗方案针对口腔溃疡患者的治疗方案,我们首先进行了口腔溃疡面部位的局部消炎处理,然后配合口腔溃疡药物进行局部涂抹。
患者在3天后出现明显好转现象,疼痛感减轻,溃疡面开始愈合。
3. 随访观察我们对患者进行了长期的随访观察,发现口腔溃疡痊愈后并未再次发作。
通过实验报告的诊治实验,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口腔溃疡治疗方案,为口腔溃疡的诊治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法。
三、口腔常见病的日常护理1. 定期口腔护理定期口腔护理是预防口腔常见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每天早晚刷牙并使用牙线、漱口水等工具进行口腔清洁,能减少牙菌斑和牙结石的产生,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病率。
2. 饮食调理均衡饮食有助于口腔健康。
减少甜食和饮料的摄入,多食用富含钙、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助于口腔健康的维护。
口腔内科学

一、名词解释1.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包括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及口腔黏膜病等;主要研究上述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
2.冷热诊牙髓活力测试:指用低于10°C 和高于60°C的温度测试牙髓活力,前者为冷诊,后者为热诊。
#3. FDI记录法:是一种采用二位数记录牙位的标志法,第一位数字代表象限,第二位数字代表牙齿的min 名称。
4龋病:是牙齿硬组织在多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产生色(白垩色、黄褐色、黑褐色),(缺损成洞),质(疏松软化)3方面改变的慢性破坏性疾病5.牙菌斑:是细菌生存的复杂的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进行一系列代谢活动,条件适合便会致龋病;(或者)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牢固地粘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粘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
6.脱矿:是在酸的作用下,牙齿硬组织中矿物质(Ca、P等)发生溶解、丢失的过程。
7.再矿化:是各种矿物质(ca、P等)再沉积到牙齿硬组织中,进行结晶化的过程。
8.猖獗龋:又称猛性龋,指龋病在短时间内广泛、快速发展;常见于鼻咽癌患者经头颈部放疗后,唾液腺萎缩、破坏,口腔唾液分泌少的患者,也见于舍格伦综合症患者。
9.静止龋:指龋病发展过程中,由于局部环境条件的改变,使原来隐蔽的龋坏暴露于口腔而导致龋病发生停止。
10.釉质发育不全:指牙发育期受全身、局部或遗传因素等影响,使釉质矿化障碍,造成釉质发育缺陷,分釉质发育不全和釉质矿化不全。
*11.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指牙发育期摄人过量氟引起的一种特殊的釉质发育不全,是慢性氟中毒早期最常见的症状。
*12.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指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化学(酸、甜)及机械作用(摩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牙体病共有的症状13.特纳(Turner)牙:指由于乳磨牙严重的根尖周感染造成的恒前磨牙的釉质发育不全。
(完整word版)口腔内科学

一、名词解释1.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包括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及口腔黏膜病等;主要研究上述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
2.冷热诊牙髓活力测试:指用低于10°C 和高于60°C的温度测试牙髓活力,前者为冷诊,后者为热诊。
#3. FDI记录法:是一种采用二位数记录牙位的标志法,第一位数字代表象限,第二位数字代表牙齿的min名称。
4龋病:是牙齿硬组织在多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产生色(白垩色、黄褐色、黑褐色),(缺损成洞),质(疏松软化)3方面改变的慢性破坏性疾病5.牙菌斑:是细菌生存的复杂的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进行一系列代谢活动,条件适合便会致龋病;(或者)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牢固地粘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粘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
6.脱矿:是在酸的作用下,牙齿硬组织中矿物质(Ca、P等)发生溶解、丢失的过程。
7.再矿化:是各种矿物质(ca、P等)再沉积到牙齿硬组织中,进行结晶化的过程。
8.猖獗龋:又称猛性龋,指龋病在短时间内广泛、快速发展;常见于鼻咽癌患者经头颈部放疗后,唾液腺萎缩、破坏,口腔唾液分泌少的患者,也见于舍格伦综合症患者。
9.静止龋:指龋病发展过程中,由于局部环境条件的改变,使原来隐蔽的龋坏暴露于口腔而导致龋病发生停止。
10.釉质发育不全:指牙发育期受全身、局部或遗传因素等影响,使釉质矿化障碍,造成釉质发育缺陷,分釉质发育不全和釉质矿化不全。
*11.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指牙发育期摄人过量氟引起的一种特殊的釉质发育不全,是慢性氟中毒早期最常见的症状。
*12.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指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化学(酸、甜)及机械作用(摩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牙体病共有的症状13.特纳(Turner)牙:指由于乳磨牙严重的根尖周感染造成的恒前磨牙的釉质发育不全。
口腔内科学

一、名词解释1.龋病: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色、形、质发生改变)慢性感染性疾病2.菌斑:是牙齿和修复体表面未矿化的细菌沉积物,由细菌和基质组成,是细菌生长、繁殖、代谢和衰亡的微生态环境。
3.充填术:它是用手术方法去除龋坏组织,制备成一定的洞形,经隔湿消毒,垫基底,再选用适宜的充填材料修复缺损,恢复牙的形态和功能。
4.备洞:经手术的方法去除龋坏组织,并按要求制备成一定的洞形,以容纳和支持修复材料,这一步骤叫窝洞制备,简称备洞。
5.抗力形:抗力形是使修复体和余留牙结构获得足够抗力,在承受咬合力时不折裂的形状。
6.固位形:固位形是防止修复体在侧向或垂直方向力量作用下移位、脱落的形状。
7.釉质发育不全:牙体发育期间受全身、局部或遗传因素等影响,使釉质矿化障碍、结构异常,造成釉质发育障碍8.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是指牙在发育时期摄入过量氟素所引起的一种特殊型的釉质发育不全。
9.四环素牙:在牙发育矿化期间,使用四环素族药物,牙萌出后呈棕褐色或深灰色称四环素牙。
10.楔状缺损:是指牙唇、颊面颈部硬组织,由于某些因素长期作用发生缓慢损耗,形成类似楔形的组织缺损。
11.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是指在收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化学及机械作用所引起的酸痛症状,它不是独立疾病,而是多种牙体病共有的症状。
12.口腔黏膜病: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与软组织上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疾病的总称。
13.溃疡: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
14.疱疹:多个小泡聚集成簇。
15.口腔白斑:是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具有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一些口腔白斑可转化为癌。
二、选择&填空1.口腔一般检查方法:问诊、视诊、探诊(确诊的方法)、叩诊、扪诊(触诊)、牙齿松动度检查、咬诊、嗅诊、染色法2.叩诊使用的工具:镊子柄端或口镜的金属柄端叩诊分为垂直叩诊和侧向叩诊。
急诊值班中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妇女的特殊生理期多指月经期、
妊娠期、更年期。该阶段的患者由于体内的 激素水平的改变,往往使其口腔疾患的临床 表现更为复杂,症状更为严重,这需要我们 临床医生更加耐心细致的诊断病情,尽最大 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对于妊娠早期的患者, 尽可能避免用药,只能是简单地对症处理。
谢谢!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三、医源性急症
(一)药物过敏
甲醛甲酚、丁香油、樟脑酚等口腔内科常用药物 可见过敏病例发生。 临床表现:
过敏性口炎,突发支气管哮喘,全身过敏反应。 一般在封药后数小时发生,可表现为封药的牙齿 发痒疼痛,继而患牙周围的口颊粘膜出现水疱。全 身反应多以颜面部开始,颈、胸背部、四肢多处皮 肤变红,瘙痒并隆起,有不规则风团样疹块 。
(二)意外穿髓
多见于深龋处理的病例。参考病例,询问病史可 得知。 临床表现:患牙剧烈疼痛,冷热诊阳性或冷热无反
应,叩诊强阳性。 治疗原则:一旦发生,即采取牙髓治疗。因为在现阶
段的急诊环境中,采用直接盖髓等保存活 髓的做法不太现实。
提示:
一些比较敏感的病人在做了深龋处理以 后会表现出不适加重的感觉,这里需要认真 鉴别,防止误以为意外穿髓。
乳牙外伤的处理原则与年轻恒牙大致
相同,儿童机体的恢复能力较强,因此移 位乳牙经复位后一般预后较好,除非牙齿 严重脱出牙槽窝或牙根已经大部分吸收, 一般均可保留受伤乳牙,不必拔除。
年轻恒牙的牙髓组织抵抗力较强,若
露髓孔不大,且外伤时间短,可做直接盖 髓治疗,但不易成功,需要向患者交待。 可在局麻下做活髓切断术。如外伤时间较 长,有牙髓炎症甚至牙髓坏死,则应对及 时去髓治疗。去根髓时应注意不要损伤牙 乳头,可做根尖诱导成形术。
口腔内科_精品文档

口腔内科导语:口腔内科是一门专门研究口腔疾病的医学领域。
它涉及到口腔、牙齿、牙龈、舌头、颌骨等部位的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口腔内科的定义、相关疾病和治疗方法。
第一部分:口腔内科的定义口腔内科是一门医学科目,主要负责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它涵盖了口腔和颌面部的疾病,包括牙齿、牙周、牙龈、舌头、颌骨和口腔黏膜等组织。
口腔内科医生是专门从事口腔内科工作的医生,他们通过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手段来确定病因并制定治疗方案。
第二部分:口腔内科的常见疾病2.1 牙龈炎牙龈炎是口腔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它是由于牙龈周围的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症状包括牙龈红肿、出血和牙周袋形成等。
治疗牙龈炎的方法包括口腔卫生的改善、局部药物治疗和牙齿清洁等。
2.2 龋齿龋齿是指由于口腔细菌产生的酸腐蚀牙齿造成的疾病。
龋齿常见的症状包括牙齿疼痛、牙齿表面的凹陷和龋洞等。
治疗龋齿的方法主要是填充材料修复、根管治疗或牙齿拔除等。
2.3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口腔黏膜溃烂、疼痛和食欲减退等。
治疗口腔溃疡的方法包括局部口腔清洁、消炎液漱口和口腔内科药物治疗等。
2.4 牙周炎牙周炎是指牙槽骨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牙龈红肿、出血、牙龈退缩和牙齿松动等。
治疗牙周炎的方法主要包括牙周清洁、使用抗菌药物和手术治疗等。
第三部分:口腔内科的治疗方法3.1 口腔检查口腔内科医生会进行口腔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病因和严重程度。
口腔检查包括观察口腔黏膜、牙齿和牙周组织的状况,并可能需要进行X射线检查或其他辅助检查。
3.2 药物治疗口腔内科疾病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
口腔内科医生可以使用口服药物、局部涂抹药物或注射药物等方式治疗疾病。
常用的口腔内科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炎药和止痛药等。
3.3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口腔内科疾病,如牙槽突炎或顽固性牙周炎,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以包括牙齿拔除、牙周手术和根管治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处理
摘要:目的:针对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期间的10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有关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诊断常见的不同类型口腔疾病的方法及处理措施,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初步探讨。
结果:本研究中的患者经临床诊断,结果显
示有牙髓病患者20例,龋齿患者24例,口腔粘膜病27例,牙周病患者29例。
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后,98例患者治疗痊愈,获得了较好效果。
对患者随访3个月,病情复发的患者10例。
结论:口腔内科有很多比较常见的疾病,较为复杂
的病情,一些疾病具有类似的表现,加强诊断可提高确诊准确性,并采取有针对
性的治疗措施,对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口腔疾病;临床诊断;处理措施
1. 前言
受外界理化因子损害、牙颌面异常发育、侵入病原及全身性疾病等影响而引
发的口腔病理现象被称为口腔疾病,在临床中口腔疾病有很多种类,主要在口腔
部位的原发疾病。
口腔疾病有害细菌容易产生糖尿病,治疗不及时易引发败血症,牙周病容易产生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因此应对口腔疾病提高重视,避免引发各
类并发症。
本研究针对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现将有关情况进行总结。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期间的10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有关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有42例男患者,58例女患者,男女患者之
比为21:29,患者年龄在6—63岁之间,平均年龄(31.5±7.5)岁。
患者的基
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 方法
2.2.1 口腔疾病诊断方法
在牙髓病中尖周炎与牙髓炎是两种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是因牙齿龋坏对
牙根周与牙髓造成影响而引发的口腔疾病。
牙髓病临床诊断应详细检查患者症状,并结合温度试验,对患者检查其压痛感是否存在,特别是要对患者组织发生损坏
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龋齿疾病初期不具有明显症状表现,牙齿也未表现出完整性,所以难以进行
准确诊断,因此不仅要根据肉眼观察到等情况进行判断,还应利用电子龋病计、
激光荧光仪等相关仪器设备进行辅助检查。
牙周病有牙龈发炎及出血等很多类型,患者产生牙龈肿胀、坏死等症状,诊断患者过程中,不仅要进行详细问询,还应
对患者存在口臭及牙齿位移等相关情况进行准确判断。
确有需要时,应详细检查
舌温。
诊断口腔粘膜病过程中,不只是密切观察患者病变发生部位,还应对患者产
生疼痛等具体症状表现详细检查,并辅以组织病理检查及分离培养等检查方法,
对患者病因及病情发展情况深入分析。
2.2.2 处理措施
可对患者口腔部位采用生理盐水清洗、超声洁治术、手术开放髓腔等口腔清
理措施进行处理,采用止血剂、压迫及缝合等措施进行止血,采用激素提高患者
免疫力,采用维生素替代治疗方法,应用抗生素避免发生感染。
采用根管填充的
填补修复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2.3 评价临床疗效标准
评价临床疗效标准主要是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对各疾病患者数量详细记录。
消失症状,恢复正常牙齿功能的患者为痊愈。
患者治愈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对
复发患者进行记录。
3. 结果
本研究中的患者经临床诊断,结果显示有牙髓病患者20例,龋齿患者24例,口腔粘膜病27例,牙周病患者29例。
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后,98例患者治疗痊
愈(占98%),获得了较好效果。
对患者随访3个月,病情复发的患者10例(占10%)。
4. 讨论
口腔内科有很多常见而复杂的疾病,临床诊断患者过程中,应先问询患者病
史等情况,对患者病情详细了解,对发病原因深入分析,了解临床症状表现,对
患者疾病的类型进行准确判断并分析鉴别,结合组织病理检查等辅助检查方法提
高诊断的准确性。
对患者疾病类型明确后,结合病情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提高针对性。
一般情况下,口腔疾病具有比
较复杂的病情,不同疾病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部分疾病只能单独采用药物或
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而部分疾病应联合多种治疗方法。
临床中目前对口腔内科常
见疾病采取基于对症治疗原则的处理方法,主要是使患者症状表现得到有效缓解。
另外,一些疾病与糖尿病、皮肤病等其它疾病具有一定的关系,这不仅需要使患
者症状表现得到有效缓解,还应结合其它相关学科制定联合治疗方案。
口腔疾病治疗不及时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牙周病容易对心血管组织产生
感染,而引发一些心血管疾病。
血液中进入牙周病产生的细菌,在冠状动脉附着
的脂肪酸易引发血块,对血液流通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对正常供应的氧气和营
养产生影响,进而产生心脏疾患。
口腔疾病产生的较多,若治疗不及时将产生败
血症。
病毒经血液循环向身体其它部位传输,对脑部损害也较大。
具体而言,烂
牙长期在患者口腔中保留或没有及时治疗炎症,将引发败血症,脑部CT影像结
果可显示出头颅内存在脑脓肿。
口腔疾病的一些有害细菌可引发糖尿病,具有破
坏性的细胞因子对健康不利,诸如细胞因子过多对胰岛腺破坏,使人体减少胰岛
素的分泌量,导致Ⅱ型糖尿病。
因此,口腔疾病容易产生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为有效预防这两种并发症,应加强口腔护理。
5. 结语
总之,口腔内科有很多比较常见的疾病,较为复杂的病情,一些疾病具有类似的表现,加强诊断可提高确诊准确性,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志宏.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8.10
[2] 张新松.关于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11
[3] 陆梅玲.口腔内科疾病发生及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15
[4] 苗静.浅析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5
[5] 邹波.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分析及口腔疾病相关因素分析和预防[J],当代医学,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