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
土壤测量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目录前言 ............................................................................................................................................ I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的文件 (1)3 总则 (1)3.1目的任务 (1)3.2工作区域 (1)4 设计书编写 (1)4.1编写依据 (1)4.2准备工作 (1)4.3主要内容 (3)5 野外工作方法技术要求 (4)5.1样点布设 (4)5.2样品采集 (5)5.3 定点与记录 (7)5.4 野外样品加工及管理 (8)6 野外工作质量检查 (8)6.1 三级质量检查 (8)6.2野外质量检查内容 (9)6.3质量检查记录 (10)6.4问题的处理 (10)7 实验室样品接收与加工 (10)7.1 实验室资质 (10)7.2 样品接收 (10)7.3 分析样品加工 (11)7.4 分析样品加工粒径 (11)7.5 测定金样品加工 (11)7.6 加工工具与清洁 (11)7.7样品分装 (11)7.8 样品加工损耗 (11)7.9 分析付样保管 (12)7.10保管期限 (12)8 样品分析及质量监控 (12)8.1样品分析 (12)8.2分析方案选择 (12)8.3 详查样品分析技术要求 (13)8.4 质量控制 (14)8.5 分析质量评估 (17)9 数据整理与数据库建立 (17)9.1 数据整理 (17)9.2 数据库建立 (18)10 地球化学图件编制 (18)10.1 原始图件编制 (18)10.2地球化学图件编制 (18)11异常查证与评价 (21)11.1异常查证目的任务 (21)11.2 异常筛选与排序 (21)11.3异常分类 (21)11.4异常解释推断 (22)11.5异常查证程度 (22)11.6异常查证的技术要求 (22)11.7异常评价 (23)11.8异常查证工作报告 (23)11.9 异常登记 (23)12成果报告编写 (23)12.1编写要求 (23)12.2编写提纲 (24)12.3报告附图、附件 (25)13资料汇交 (25)附录A (规范性附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记录卡 (27)附录B (资料性附录)GPS野外使用要求 (29)附录C (资料性附录)GPS坐标校正校验记录 (30)附录D (资料性附录)质量检查登记系列表 (31)附录E (资料性附录)地球化学异常登记 (39)前言本标准遵循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讨论稿)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10-XX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讨论稿)中国地质调查局2010年7月16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讨论稿)任务书编号:总[2010]05-01-02项目编号:121201091051项目负责人:张华编写人:张华、叶家瑜、向运川单位负责人:韩子夜单位专业负责人:史长义提交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提交时间: 2010年7月前言本次《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是在1994年版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近十多年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工作实践经验,吸收了近些年我国在分析测试,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的先进成果,本着制定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应具基本代表当前的先进技术水平,促进我国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实际水平向更高层次跃进宗旨,编制本规范。
编制后的《土壤地球化学规范》对我国在不同景观区开展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相关的设计编写、野外样品采集及其方法技术、样品加工、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图件编制、异常查证与评价、成果报告编写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使之更符合当前国内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实际水平和工作要求。
在规范正文之后,对相关的其他内容以附录的形式表述。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和归口管理。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负责组织起草修订。
本规范起草人:张华、叶家喻、向运川、王会锋等。
牟绪赞、任天祥、李宝强、陈国光、杨万志、刘长征、许光等参加了衬稿的讨论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修改意见。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讨论稿)1. 范围1.1本规范规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工作性质与任务、设计编写、野外样品采集及方法技术、样品加工、质量管理与检查,分析测试技术、测定元素选择与分析测试质量、资料整理与图件编制、异常查证与评价、成果报告及附图、资料汇交等相关要求。
1.2本规范主要适用于金属矿产勘查的1:10000、1:5000和1:25000大比例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也适用于1:50000和1:250000中比例尺区域地球化学测量,1:250000和1:50000工作中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应依据《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和《地球化学普查规范》要求执行,铀矿、地热、非金属矿产勘查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参照执行。
国土资源部公告2017年第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等5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国土资源部公告2017年第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等5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7.03.08
•【文号】国土资源部公告2017年第7号
•【施行日期】2017.03.0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国土资源部公告
2017年第7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等5项行业
标准的公告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等5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已通过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现予批准、发布,于2017年5月1日起实施。
编号及名称如下:
DZ/T 0145-2017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
DZ/T 0002-2017 含煤岩系钻孔岩心描述
DZ/T 0051-2017 地质岩心钻机型式与规格系列
DZ/T 0090-2017 地质钻探往复式泥浆泵
DZ/T 0081-2017 自然电场法技术规程
自上述标准实施之日起,以下编号的标准废止:
DZ/T 0002.1-1991、DZ/T 0002.2-1991、DZ/T 0002.3-1991、DZ/T 0002.4-
1991、DZ 19-82、DZ/T 0051-93、DZ/T 0081-93、DZ/T 0090-1994、DZ/T 0119-1994、DZ/T 0120-1994、DZ/T 0145-94。
2017年3月8日。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5
5.1 测地及采样点的定位工作按ZBD/0002《物化探测地规范》要求执行。而面积性工作采用随机 采样方法的,野外定点时必须用相同或大于其工作比例尺的地形图。点位误差要求:普查、详查工作 ≤2mm
5.2
5.2.1
5.2.1.1 详查在测定的采样点周围点线距的1/10范围内采样,样品可由一处组成或由数处组成, 区调或普查,由3~5点采样组合成一样。采样应避免各种污染,遇有岩石露头、废石堆、沼泽、崩积
a.试验剖面应布置在主要的、有代表性的矿床和覆盖物地段.每条剖面的两端必须各有3~5个点 落在背景地段上。
b.采样层位(深度)和加工方案试验,一般选择在揭露过矿体的探槽或浅井上(见附录A)。如果地表 工程不理想或没有工程,可以用一般剖面方法,按不同深度采样。指示元素和测网试验一般与层位和 粒度试验在同一剖面进行。削面数量不得少于三条。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1995-01-27发布
5.2.1.2 一个地区的工作应尽量采自同一介质、同一层位物质,样品一般采集在距地表20~50cm 深处土壤的B层(淋积层)或C层(母质层)中的细粒级物质。取样重量根据测试项目多少而确定,以保证 过筛后送测试的单个样品重量满足分析要求为准。过筛后送化验室单个样品不少于80g,进行痕金测 定的单个样品,过筛后的重量应不少于100g
5.3 5.3.1 5.3.1.1 野外采样人员每日采样结束,整理填写好送样单将样品送交加工人员验收登记。加工人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它是研究土壤的质量、组成、结构和其他特性的重要手段。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规范是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规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测量设备、样品处理和数据处理。
测量设备的规范要求,使用质量合格的测量仪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样品处理的规范要求,样品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步骤,以确保样品的质量和纯度;数据处理的规范要求,在统计计算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数据处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规范还应包括科学的报告书写,以及实验室管理等内容。
报告书写要求,报告内容应清楚、简明,并应遵循报告格式的要求;实验室管理的规范要求,实验室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它要求详细、系统地控制测量过程,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它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促进科学研究的进步,为决策者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为政府政策的实施提供保障。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地球化学评价是对土壤、矿石、矿石矿石和岩石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和组成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对土地质量进行地球化学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土壤的质量状况,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的规范。
一、样品采集1.样品应随机取样,以避免局部的化学污染对样品的影响。
每个采样点应至少采集3个均匀混合的土样,以减少抽样误差。
2. 采样应根据评价的目的确定,例如,如果是用于农业土壤肥力的评价,应采集0-20 cm和20-40 cm两层土样进行分析。
3.样品应标记清晰,注明采样地点、深度和日期等信息,便于后期分析和比较。
二、样品前处理1.样品在分析前应进行样品前处理,以去除有机质、碳酸盐和颗粒物等杂质,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有机质的去除可以通过干燥、高温燃烧或酸处理等方法进行。
3.碳酸盐的去除可以通过酸洗或加热处理等方法进行。
4.样品中的颗粒物可以通过筛分或沉积沉淀等方法进行去除。
三、分析方法1.样品的分析方法应选择准确、精密和快速的方法,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常用的土壤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3.在选择分析方法时,应考虑到土壤中不同元素的含量范围和特性,以及所需的分析灵敏度和准确性。
四、评价指标1.土壤地球化学评价指标应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需要进行选择,如农业土地、城市土地和工业土地等。
2.常用的土壤地球化学指标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常量元素含量,以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等。
3.在评价指标的选择时,应考虑到土壤的特性和功能需求,确保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五、结果解释1.土壤地球化学评价的结果应经过统计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以指导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2.结果的解释应根据所选择的评价指标来进行,如通过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来评估土地污染状况。
3.结果的解释应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标准进行,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第二部分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第二部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33)1工作部署 (33)2准备工作; (33)2.1收集资料 (33)2.2选择合理工作方法 (33)2.3踏勘及方法试验 (33)2.4.1 工区踏勘 (33)2.4.2方法试验 (34)2.5确定实施方案 (34)3设计编写 (34)3.1设计内容 (34)3.1.1工作任务 (34)3.1.2测区的概况 (35)3.1.3 工作方法、技术与质量要求 (35)3.1.4 成果提交 (35)3.1.5技术、经济指标 (35)3.1.6 设计修改 (35)4野外工作方法 (37)4.2工作布置原则 (37)4.2.1规则测网 (37)4.2.2不规则测网 (38)4.3测网布设 (39)4.3.1测网布设 (39)4.3.2 采样点定位 (40)4.3.3采样及编录 (40)4.4样品加工 (42)5实际材料图编制 (49)5.2采样手图 (49)5.2.1 野外手图与清图 (49)5.2.2 实际材料图 (49)6野外质量检查及原始资料整理 (50)6.1分级检查制度 (50)6.1.1 采样小组自检 (50)6.1.2 工区检查。
(50)6.1.3 分队抽查 (51)7.1.4 大队负责技术质量的核实性检查和原始资料的审查验收。
(51)6.2方法技术及工作质量检查 (51)6.2.2 工作质量检查 (51)6.3原始资料整理 (52)7测定元素的选择及测定的技术要求 (52)7.1分析元素的选择 (52)7.2元素测定的检出限要求 (53)7.3分析测试方法 (54)7.4报出率要求 (54)7.5分析方法 (55)8成果图件的编制 (55)8.1.1 采样点位图 (55)8.1.2 数据图 (55)8.2地球化学异常图 (56)9成果报告的编写 (56)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要点提示1、土壤测量的网度、采样介质2、多点采样,现场组合3、土壤样品加工4、异常识别、查证第二部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刘应平1 工作部署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一般布置在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勘查等工作发现的异常区域,目的是进一步查明异常地质体的位置、展布特征,为山地工程地布设提供依据。
土壤化探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 0145-94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中主要方法、技术要求和规则。
1.2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
铀矿、地热、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GB/T 14496 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名词术语DZ/T 001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0 000)DZ/T 0075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3 总则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测量),是以上壤为采佯对象所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3.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地质勘查的详查阶段,也可用于在区域调查、普查阶段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无法进行的地区。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4 工作设计4.1 资料收集编写土壤测量的工作设计前,—般应收集和分析以下资料:a.测区的地理和交通、生活情况以及测地资料;b.测区及外围地质特征,矿产、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矿床氧化淋失程度等特点; c.测区及外围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的工作程度和工作成果;d.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第四纪覆盖物(尤其是土壤)的类型,植被特征,人工污染情况等有关资料;e.表生作用对指示元素的影响及表生赋存状态。
4.2 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4.2.1 野外踏勘编写设计前应对测区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了解所收集资料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其内容包括:a.检查核对所搜集资料的可靠程度;b.确定试验地点和测区的有效范围;c.实地考察工区的交通、生活及工作条件。
4.2.2 设计前的技术试验4.2.2.1 有前人工作过的测区或邻区,设计时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方案可参照前人的工作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
(最新版)
目录
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定义与目的
2.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
3.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规范与标准
4.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应用领域
5.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意义与展望
正文
一、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定义与目的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测量,是一种通过系统采集地表疏松覆盖物样品,分析其中元素含量或其他地球化学特征,发现土壤异常,以达到矿产勘查目的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为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土地资源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采样:按照一定的采样密度和方法,采集地表土壤样品。
常见的采样方法有网格采样、随机采样等。
2.样品处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需要经过一定的处理,如干燥、研磨、过筛等,以满足分析要求。
3.分析: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测定其中元素含量。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X 射线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4.数据处理与解释:根据分析结果,绘制土壤元素分布图,结合地质
背景和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土壤异常的原因,推测潜在的矿产资源。
三、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规范与标准
为了保证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
其中,《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DZ/T 0145-1994)》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于 1995 年 1 月 27 日首次发布,于 1995 年 12 月 1 号实施。
此规范包括野外工作、采样工作及编录、加工及管理等内容。
最新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是《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DZT 0145-2017)》。
四、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应用领域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
1.矿产资源勘查: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以初步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为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依据。
2.环境保护: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为土壤污染监测和污染源追踪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环境保护。
3.土地资源评价:通过对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可以评价土地资源的质量,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规划提供依据。
4.农业资源调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以为农业资源调查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五、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意义与展望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对于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土地资源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