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规范化管理
一次性耗材的使用和处理制度

医院所采⽤的⼀次性医⽤器材已⼴泛应⽤于临床医疗及护理⼯作中,给医院⼯作带来诸多⽅便,且有效地预防、控制了医院感染。
因此,在医院⼯作中加强对⼀次性医⽤耗材的监督与管理,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1、各科护⼠长对本科室的⼀次性耗材进⾏统⼀管理。
2、对于病⼈使⽤的⼀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应严格做到⽆菌,⼀⼈⼀针管,严防交叉感染。
3、经常检查有效期,对于已过效期的⼀次性物品应及时上报总库处理,严禁使⽤。
4、对于使⽤过的⼀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及针头必须经含氯消毒剂浸泡后,⽅可毁形处理。
5、注射器、输液器浸泡时,必须将针头分离,分别浸泡。
6、消毒液液⾯必须没过所浸泡物品。
7、浸泡过的注射器及输液器交供应室毁形处理,并做好登记。
8、对于⾮注射器、输液器等病⼈使⽤过的⼀次性耗材,及时按医⽤垃圾处理,防⽌交叉感染。
无菌物品及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安全管理规定

无菌物品及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安全管理规定(一)无菌物品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1、无菌物品有效期规定:
2、无菌物品无过期、无污染,使用时应注明使用时间。
3、使用无菌液体要现配现用,各种无菌液体开启后要注明开启时间。
已打开的无菌液体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24小时内有效。
肝素盐水配置后4小时内有效。
4、一次性物品应放置在清洁干燥处,并在包装外标明的有效期内使用。
5、对有创性操作使用的所有器械,都要经过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
(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使用期限规定
求或按医嘱执行。
(三)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及用后处理规定
1、一次性物品使用规定
(1)应放置在清洁、阴凉、干燥处,与非无菌物品分开。
(2)、使用前检查包装的完好性。
(3)必须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
2、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处理规定
(1)注射器:用后取下针头放入利器盒,针筒放入黄色垃圾袋统一处理。
(2)输液器(输血器):用后取下针头放入利器盒,其余部分放入黄色垃圾袋统一处理。
(3)一次性引流袋、引流管等塑料类医用废弃物:如尿袋、一次性引流袋、一次性吸
痰管、引流管、手套、肛袋、窥具等塑料类废弃物,需倒掉引流液,放入黄色垃圾袋内统一回收处理。
(4)病房里废弃的医用垃圾:如敷料、绷带、棉球、纱条、压舌板、中单、棉签等,放入黄色垃圾袋,统一回收处理。
(5)特殊感染性物品:如气性坏疽、绿脓、破伤风、艾滋病等患者用过的废弃物,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后结扎开口处,袋外予以注明,统一回收处理。
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血)器 管理制度

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血)器管理制度
一、进入医院的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血)器必须持有有效证件,即《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产品经营许可证》。
二、每批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血)器进入医院必须做好质量验收,检查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有效期,并做好登记。
三、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血)器存放于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50cm,拆开外包装后方能进入无菌室,发放时严禁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使用科室。
四、科室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及时采样做热原检查,停发该批号产品,追踪该产品去向。
五、医院感染管理科要经常深入到各病房了解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血)器使用情况,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发放该产品,并报告设备科、护理部。
六、每天下送到科室的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血)器要做好登记。
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及管理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具由消毒供应室向医院器械科(处)申报使用的月、季、年计划,采购由器械科负责。 负责采购人员应向供货单位索取四证(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推销人员证件),有关主要技术性 能指标,如材料、生产环节、生产工艺、生产条件、消毒方法、产品说明等。消毒供应室参阅有关资料,检验产 品达到临床使用要求后,由器械科按计划购进。做到保质、保量、供应及时。
使用规范
一次性医疗物品在临床的普遍使用,能有效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对医疗诊治水平、护理质量、工 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医院应根据条件选用一次性的物品,以逐渐取代反复再处理的医疗用品。需 要强调的是,进入消毒供应室的一次性物品,必须是经过环氧乙烷或电离辐射及其他经卫生部审查合格的方法进 行灭菌的无菌医疗器具。
1.对医院购进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具应按每批注射器、输液器抽样0.5%进行热原监测,结果应为阴性, 无菌试验应为无菌生长。
2.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有关医疗事件,必须按规定登记:发生时间、类型,受害者临床表现、结 局,所涉及一次性器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批号及供货单位、供货日期等,并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验收
1.每次购置,必须进行质量验收。做到:推销人员证件与销售产品的生产企业相一致;定货合同上的供货, 单位与生产企业相一致;发货地点与生产企业所在地相一致;货款汇寄帐号与生产企业帐号相一致。
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负责对本单位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具的采购、使用管理及回收处理进行监督,并对 购入产品的质量进行监测。
回收处理
1.各科室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必须经初步消毒处理,消毒供应室派固定的车全部收回,实行无 害化处理。
2.将注射器针管与针栓分开,针栓去掉活塞,分类进入毁形机毁形,输液器剪去插瓶针,去掉调节器,剪成 三段与毁形后的注射器一起装入密封的塑料袋内,按原材料处理(交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指定的废品收购站)。
注射器管理制度

注射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注射器的管理,确保医疗机构注射器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部所有涉及注射器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务人员、护士、医疗器械管理人员等。
三、注射器的分类及标识1. 注射器根据用途和结构可分为一次性注射器和可重复使用注射器。
其中,一次性注射器采用一次性使用,不得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注射器需在使用前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
2. 注射器的标识应明确注明注射器的型号、规格、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确保使用时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四、注射器的储存及保管1. 医疗机构应建立符合卫生标准的注射器储存库房,定期检查库存量和质量,确保注射器的存放环境清洁、干燥、通风。
2. 注射器的保管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严禁使用过期或损坏的注射器。
3. 注射器在储存和保管过程中,应避免与掺杂其他医疗器械或药品,防止污染。
五、注射器的采购及验收1. 医疗机构应选择正规的医疗器械生产厂家进行注射器的采购,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验货、验收。
2. 对于一次性注射器,需查验包装完好、标识清晰,无异常变形和损坏现象;对于可重复使用注射器,需查验灭菌指示标志是否完整。
3. 验收合格的注射器需进行登记入库,并在库存管理系统中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六、注射器的使用和清洁消毒1. 使用注射器前,医务人员应仔细检查注射器的外观是否完好,避免使用已经损坏的注射器。
2. 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即废弃,不得重复使用。
3. 可重复使用注射器在使用前需进行灭菌处理,使用后需进行清洁消毒。
清洁消毒操作要规范,确保注射器表面无菌。
4. 注射器在使用中如遇到异常情况,需及时进行记录和报告,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七、注射器的报废处理1. 注射器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损坏、失效或过期情况,需及时将其处理为废弃物,严禁二次使用。
2.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注射器废弃物处理制度,并定期对注射器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确保废弃物的无害化排放。
医院注射工具用品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规范医院注射工具用品的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注射工具用品的管理,包括注射器、针头、输液器、注射针等。
三、职责1.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本制度。
2. 供应室负责注射工具用品的采购、验收、储存、发放和回收。
3. 临床科室负责注射工具用品的使用、消毒和回收。
四、管理制度1. 注射工具用品的采购(1)采购前,供应室应向感染管理科提交采购申请,说明采购品种、数量、规格等信息。
(2)采购申请经感染管理科审核同意后,供应室负责采购。
(3)采购的注射工具用品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规定,具有合法的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注册证。
2. 注射工具用品的验收(1)供应室在收到注射工具用品后,应立即进行验收。
(2)验收内容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有效期、外观、包装等。
(3)验收合格后,供应室应填写验收记录,并报感染管理科备案。
3. 注射工具用品的储存(1)注射工具用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专用储存柜中。
(2)储存柜应定期清洁、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3)注射工具用品的储存环境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规定。
4. 注射工具用品的发放(1)临床科室需要注射工具用品时,应向供应室提出申请。
(2)供应室在发放注射工具用品时,应核实临床科室的申请信息,确保发放准确。
(3)发放过程中,供应室应做好记录,包括发放时间、品种、数量、科室等信息。
5. 注射工具用品的使用(1)临床科室在使用注射工具用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注射工具用品一次性使用后,应立即进行消毒、毁形处理。
(3)注射工具用品的回收应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
6. 注射工具用品的回收(1)注射工具用品回收时,应进行分类、打包。
(2)回收的注射工具用品应送至供应室进行集中处理。
(3)供应室对回收的注射工具用品进行分类、消毒、毁形处理,并做好记录。
五、监督检查1. 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注射工具用品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次性注射输液器具的管理.

一次性注射输液器具的管理1 抽样检测,确保质量检测方法:1996~1999年共购进一次性注射、输液器具431批,其中一次性注射器210批,输液器148批,输液桥管33批,输液瓶9批,针头31批,共计879件。
对每批随机抽样进行细菌培养和细菌内毒素检测,判定所购器具的无菌无热原质量。
细菌培养参照消毒技术规范的无菌试验。
以肉汤作培养基,取样置37℃恒温箱内3~7 d,无细菌生长为合格。
内毒素检测参照中国药典1995年版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鲎试剂灵敏度为0.5 eμ/ml,对照的内毒素含量为1 eμ/ml[1]。
抽样检测的一次性注射器及输液器具用无热原水1~5 ml荡洗,荡洗液置50℃温箱内30 min备查,然后取标准器2支,各放荡洗液0.1 ml,在荡洗液试管内加鲎试剂0.1 ml。
取阳性对照管(内有1 eμ/ml 的内毒素标准液0.1 ml和鲎试剂0.1 ml)1支和阴性对照管(内有无热原水0.1 ml和鲎试剂0.1 ml)1支。
将上述试管轻轻摇匀后封闭管口,置(37±0.5)℃的水浴箱内,1 h取出观察结果。
阳性对照管内应发生凝胶反应,阴性对照管及2支被监测的样品管均无凝胶反应为合格产品[1]。
4支试管监测结果如有1支不符合上述要求为检验失败,需重新取样检测。
检测结果及改进措施:1996年购进116批,抽样合格率为100%;1997年购进122批,抽样合格率为100%;1998年购进138批,抽样合格136批,合格率为98.6%;1999年1~6月购进55批,抽样合格53批,合格率为96.4%。
平均合格率为99.1%。
虽然只有极少部分产品不合格,但有逐年上升趋势。
为了防微杜渐,确保质量,对所购买的每个批号一次性器具的先进行细菌培养及细菌内毒素检测。
检验合格的产品,才发放到临床使用。
供应室每月定期下各科室听取临床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如产品有问题,保留样品及时向厂家反映,不断改进工作;如产品检测不合格,坚决予以退货。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使用及管理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使用及管理关键词医疗用品正确使用感染管理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使用及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
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使用管理不当又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给患者、医院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及不良的社会影响。
我院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避免医源性院内感染的发生,为保证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安全可靠的应用于临床,多年来从采购、供应、使用、回收各环节进行了一系列规范化管理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增强医护人员法律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由主管院长、感染办公室具体负责,根据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要求,制定了一次性医疗用品采购验收、使用、管理一系列规章制度。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和有关安全防护专业技术,使广大医务人员进一步增强了法律责任意识。
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使用、回收、管理过程中,做到专人负责,层层落实。
感染办随时深入各科室监督指导,从而保证了一次性医疗用品安全正确地应用于临床。
严把进货质量关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工作是监管工作的首要环节。
为保证一次性医疗用品在有效期内使用完毕,由供应室根据临床用量提出购买计划,器械科专人负责采购,选择具有国家医疗管理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厂家的产品。
并要具有厂家详细地址、名称、帐号、批准文号。
以上证件复印件经院感染办审核后存档,备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
质量检查外观检查:①购入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由专人负责查验:产品的检验报告、生产日期、灭菌日期、灭菌方法、产品名称、合格证、数量、使用说明书是否齐全,并存档;②查验内外包装是否相符,包装有无破损,标识是否清晰;③穿刺针有无锈癍、污渍;输液器、注射器内有无杂质和污渍;针头是否光滑,有无毛刺;各衔接部有无漏气等,发现质量问题不可用于临床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注射器输液器规范化
国内已有使用不合格的注射器引起医
院感染暴发流行的事件和大量未经消毒毁
形的输液器流入社会引起公害的报道[1]。
供应室对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规范管理已不容忽视,作者就此规范化管理发表如下浅见。
1 把好采购关
一是要规范采购环节。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采购是医院对其进行质量监督的
首要环节,医院应专门成立招投标中心,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招投标中心要严格掌握国家对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生产、装配、包装、灭菌等过程制定的卫生标准、生产环境标准、质量控制标准等要求,指导供应室对一次性注输器的质量控制及管理。
二是要订货索证。
采购人员每购入一批一次性
注射器、输液器前,必须验证生产企业的各种证照,凡证照不齐企业生产的产品一律不准进入医院。
2 把好进货验收关
开箱验收,检查产品名称、厂家地址、灭菌方法、灭菌日期、有效期、型号、规格、生产批号、日期、数量、产品商标、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等,且包装密封性好。
对一次性注射器的验收:注射器应清洁、无微粒和异物,刻度清晰,注射器的内表面不得有明显可见的润滑剂汇聚,空针活塞与芯杆连接好,抽吸时有良好的密封性,外套与活塞接触的部位不得有漏液现象,注射针头不带钩、锐利、针腔通畅,针面符合国家标准[2]。
对一次性输液器验收:输液管柔软有韧性,透明、光洁、无杂物,针头质硬光滑、尖部无钩、配有药物过滤器、保护套,滴针要便于观察滴液、弹性适中,流量及各部分尺寸符合规定标准[2]。
3 供应室储存室的规范化管理
供应室应有一次性无菌物品专用储存室,储存室内要求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空气细菌数≤500cfu/m3,保持室内洁净度和温湿度。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应放在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离天花板≥50cm 的储物架上,光线充足,防止过期,防止霉变。
供应室无菌发放室规范化管理:无菌室存放灭菌后的医疗器械及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并负责向全院发放。
无菌室装有10万级层流,专人负责,入室须洗手、更衣、更鞋,室内温度保持18℃~22℃,相对湿度35%~50%,储物架、传递窗口每日擦拭,定期对层流装置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新风输入,避免室内缺氧与空气污染。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外包装不能进入无菌室,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按先远期再近期摆放,无菌室内杜绝过期的产品。
在发放过程中坚持以旧换新、数目相符、专册登记的发放原则,以确保不流失。
4 一次性注输器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一是要强化使用科室的规范化管理。
临
床使用部门对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应加强管理,负责复验产品小包装的生产批号、外观质量。
操作护士使用前要检查小包装的密封性、消毒日期、有效期和注射器、输液器内有无杂质和污渍,衔接部位有无漏气,穿刺针有无锈斑、污渍,凡有质量问题或过期产品严禁使用。
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或异常情况,必须及时留取标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物资供应中心,必要时通知生产厂家。
二是要注意收集临床使用意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
临床护士是产品的直接使用者,对其优劣及实用性最有发言权。
采用抽样检测方式,有的虽然检测合格,但大量使用就暴露出质量问题。
对于那些使用后问题出现较多,不受临床欢迎的产品,通知物资供应科停止采购。
而对质量好,但存在某些不足的产品,则提出改进意见,将意见反馈给有关部门后,及时得到解决。
5 一次性注输器使用后的规范化管理
严重污染类的一次性注输器,在注射或
输入完毕后,将血渍等体液冲洗干净,取下或剪下针头部分泡入防刺、防漏、有盖的塑料碗内;分离针筒与活塞,放入桶内消毒液浸泡[3]。
一般污染类的一次性注输器,只浸泡消毒针头部分,空针筒及沥净液体并剪成两段的输液器,分别放入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中[3],将输液器10个捆成一捆,以
便供应室清点和处理。
基本无污染类的,取下针头放入回收盒中,其他部分分别放入回收袋中。
一次性使用注输器回收方法:供应室设专人定时下科室清点,回收已使用过的一次性注输器,并建立回收登记本,回收率必须达到100%;供应室专管人员在进行医疗废物回收时,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操作中戴防护口罩和手套,回收完毕要规范的洗手、消毒,避免操作中的污染。
供应室将回收的注射器放入毁形机中粉碎,对未毁形的输液器放入专门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进行消毒毁形,毁形后的物品集中交由环保部门颁发有回收许可证的单
位回收,双方签字。
供应室对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规范化管理是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和护理工作安全的重要措施。
由于管理措施有效,几年来本院未发生一例因一次性注输器引起的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 尹维佳,谭成,陈敏,等.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注射器的管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207~208.
2 王春香. 供应室对一次性医疗用品
规范化管理的探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029~1030.
3 何多多,张玉强,刘同亭. 进口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管理. 中华医院感
染学杂志,2003,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