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水平钢筋起步间距
剪力墙根部第一道水平筋间距(水平起步间距)

剪力墙根部第一道水平筋,水平筋起步间距1/2间距按间距得1/2及S/2起步计算剪力墙根部第一道水平筋,水平筋起步间距1/2间距出处在哪就是那本图集啊?ﻩ没有出处,就是习惯,就是行之有效得习惯,就是不违背规范得习惯。
一座建筑物多庞大,内容无数,倘若我们每个动作都要见到规范或图集才敢动一步,那大家都喝西北风吧!剪力墙竖向与水平向钢筋起步筋间距就是S/2,还就是50,还就是在有加强区得时候怎么确定,如下?如下面图片中这种情况如何理解,剪力墙还需要设起步筋S/2?按间距得1/2及S/2起步计算。
“但就是下面得图中显示竖向分布筋间距小于等于200”间距得1/2,无论它就是小于或大于。
如下面图片中这种情况如何理解,剪力墙还需要设起步筋S/2,?不就是s/2,也不就是50mm,而就是S,请瞧11S101—1细部节点800就是约束边缘构件答:第一根竖向钢筋在距离暗柱边缘一个布置间距处开始布置;第一根水平钢筋在距离地面(基础顶面)50mm 处开始布置。
该条文详见 11G902-1 P10页第(3)条见附图剪力墙水平钢筋起步距一般为50mm,垂直筋起步就是S(墙柱主筋与剪力墙纵筋之间距离)。
根据图集 09G901—2 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2-21页就是水平起步构造,图集06G901-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3—9页就是水平起步构造,3—2页就是垂直筋构造,12G901-1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第3-9页就是水平起步构造,3-2~3—5页就是垂直筋距墙柱构造ﻫ剪力墙水平钢筋上下间距不一样怎么画?剪力墙水平钢筋0到2米间距100mm,2米到3.7米间距200mm,这种得怎么输入呢?按标高把剪力墙定义成两段!!!!!即0到2米定义一个剪力墙2米到3。
7m米定义一个剪力墙。
GTJ-剪力墙的计算学习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剪力墙的计算学习剪力墙分为墙身、墙柱(暗柱和端柱)和墙梁(暗梁、连梁和边框梁)。
剪力墙墙身中的钢筋一般有水平钢筋、垂直钢筋和拉筋。
墙柱的钢筋有纵筋、箍筋和拉筋。
墙梁的钢筋也分为纵筋和箍筋,有时候还有拉筋。
下面主要介绍剪力墙的钢筋算法,墙柱的算法见柱/墙柱计算设置介绍,墙梁的计算比较简单,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一、剪力墙算量基本方法:(一)水平筋的计算(图集规定):1、长度计算:水平筋计算,需要根据端部是暗柱或端柱,取不同的做法。
6G101-1第71页:水平钢筋伸至端部弯折10*d一字型端部无暗柱时水平筋端部做法,见1--转角墙(斜交转角墙)水平钢筋做法:见16G101-1第71页。
--翼墙水平钢筋做法:见16G101-1第72页。
----有端柱的墙水平筋做法,见16G101-1第72页。
2、根数计算:--根数=(ceil(墙高-起步)/间距)+1,扣洞口;当梁(框架梁、连梁、暗梁、边框梁)属性中输入了侧面钢筋时,也需要扣减。
起步距离:见16G101-3第64页,图集规定为50mm,取计算设置第22项。
(二)垂直筋的计算:1、长度计算:1)基础层:插筋长度=露出长度(按规范计算,见计算设置第14项)+搭接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弯折(按规范取,见计算设置第15项)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16G101-1第73页。
2)中间层: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16G101-1第73页,同上图。
3)顶层:--垂直筋长度=墙高-本层露出长度-节点高+锚固,见16G101-1第74页。
2、根数计算:根数=(ceil(净长-2*起步)/间距)+1,扣洞口。
(三)拉筋的计算:1、长度计算:墙身范围内拉筋长度=bw(墙厚)-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边框梁范围内拉筋长度=hb(边框梁截面宽度)-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2、根数计算:1)计算拉筋应扣除连梁、洞口范围;2)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输入了拉筋时,则需要扣除暗梁、边框梁的范围;3)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没有输入拉筋时,则不扣除暗梁、边框梁的范围,同时边框梁范围的拉筋长度应根据边框梁的截面宽度进行计算;4)计算拉筋数量时,还需要根据节点设置中拉筋的布置方式进行排列计算;5)基础锚固区内拉筋数量和墙身部分分开计算。
钢筋起步筋要求

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相关规范及图集序文件编号文件名称实施日期1GB50666- 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2012-08-01 5.4.7.5梁及柱中箍筋、墙中水平分布钢筋、板中钢筋距构件边缘的起始距离宜为50mm。
(条文说明:第 5款中 50mm的规定根据工程经验提出,)2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2011.09.0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P74:连梁起步筋距暗柱50mm,顶层进暗柱长度全部设置@150。
P85:梁、柱接头处的箍筋距柱边50mm;次梁两端箍筋距主梁50mm;P92、 P95:板筋距次梁边1/2 板筋间距。
P54:注 2 .(梁、柱类构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及5d。
P73:注 1. (约束边缘构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及 5d。
3DBJ/T01-26-2003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二分册)2001-03-01 (P4-6)1.4.3.【墙筋帮扎】2第一根水平筋距地面50mm。
6过梁箍筋两端各进入暗柱一个,第一个过梁箍筋距暗柱边50mm,顶层时过梁入支座全部锚固长度范围内均要加设箍筋,间距150mm。
(P4-6)1.4.4.【顶板钢筋帮扎】 1 一般让靠近模板边的那根钢筋距离板边为50mm。
4北京市开创与评审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实施指南(培训教材之四)P31 3钢筋帮扎的节点和细部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过梁箍筋应有一根在暗柱内,且距暗柱边50mm;楼板的纵横钢筋距墙边(含梁边)50mm;梁、柱接头处的箍筋距柱边 50mm;次梁两端箍筋距主梁50mm;阳台留出竖向钢筋距墙边 50mm;墙面水平筋或暗柱箍筋距楼(地)面 30~50mm;墙面纵向筋距暗柱、门口边 50mm。
( 1)钢筋帮扎接头搭接长度满足 3.3.6要求,帮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错开距离为帮扎接头中心 1.3 倍搭接长度。
帮扎接头范围内应保证三个绑扣和三根钢筋通过。
剪力墙的水平筋

剪力墙的水平筋标题:剪力墙水平筋的设计与施工解析一、引言剪力墙作为建筑结构中的重要抗侧力构件,其构造与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其中,剪力墙的水平钢筋(简称水平筋)在承受和传递水平荷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剪力墙水平筋的设计原则、布置方式及其施工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二、剪力墙水平筋设计原则1. 设计计算: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结合建筑结构类型、地震烈度、墙体厚度等因素,确定水平筋的配筋率、直径、间距等参数。
水平筋主要承担剪切力,设计时需确保其有足够的延性以满足抗震需求。
2. 强度要求:水平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有效抵抗地震或风荷载产生的水平剪力,同时要保证在极限状态下不发生脆性破坏,保持良好的耗能能力。
三、剪力墙水平筋布置方式1. 水平分布筋:通常设置在剪力墙的两端以及中部,形成连续的闭合环状,以均匀分散剪力并防止墙体开裂。
2. 拉结筋和边缘构件:在剪力墙端部及转角部位,需要增设拉结筋或者边缘构件,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和连接强度。
3. 钢筋网片:部分工程中,为提高施工效率和保证结构质量,可采用预制钢筋网片的方式布置水平筋,确保其位置准确、绑扎牢固。
四、剪力墙水平筋施工要点1. 定位绑扎: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定位水平筋,确保其位置准确无误,并使用规定规格的铁丝进行绑扎,保证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会移位。
2. 防止冲突:在布置水平筋时,应注意与竖向钢筋以及其他预埋管线、设备预留孔洞的协调配合,避免相互冲突影响结构功能。
3. 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把控水平筋的焊接质量、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等关键环节,确保其力学性能得以充分发挥。
4. 监理验收:施工完成后,必须经过监理单位的质量验收,确保剪力墙水平筋施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总结,剪力墙水平筋的设计与施工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必须严谨对待,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和精细严格的施工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其在抵御水平荷载、提升建筑抗震性能方面的积极作用。
剪力墙竖向起步筋规范

钢筋的检测方法: 常见的钢筋检测 方法有拉伸试验、 弯曲试验、金相 试验等,可根据 实际情况选择合 适的检测方法。
01
剪力墙竖向起步筋的注意事项
钢筋的选材与质量保证
钢筋材料的选择应符合规范要求, 采用合格的高品质钢筋。
钢筋的质量应经过质量检测,确 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汐学院
感谢观看
汇报人:汐
优化钢筋连接方式,提高结构安全性
优化钢筋连接方式: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方式替代传统的搭接方式,提高 连接可靠性。
增加钢筋直径:适当增加竖向起步筋的直径,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结构安全 性。
调整钢筋间距:合理调整竖向起步筋的间距,使其满足规范要求,提高结 构的整体稳定性。
加强钢筋支撑:在剪力墙转角处等关键部位增设钢筋支撑,提高结构的刚 度和安全性。
01
剪力墙竖向起步筋的优化建议
优化钢筋排布,提高施工效率
优化钢筋排布:根据剪力墙的结构特点和受力要求,合理布置钢筋的 位置和间距,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提高施工效率:通过优化钢筋排布,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钢筋加 工和安装时间,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减少材料浪费:合理的钢筋排布可以有效减少钢筋的用量,避免材料 浪费,降低工程成本。
钢筋的安装与固定
钢筋的加工:按照图纸要求对钢 筋进行切割、弯曲和绑扎等加工。
钢筋的固定:采用焊接、螺丝等 方式将钢筋固定在剪力墙上,确 保在浇筑混凝土时不会发生移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钢筋的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将 钢筋安装到剪力墙中,确保位置 准确、固定牢固。
钢筋的间距和排距:按照规范要 求,确保钢筋的间距和排距符合 设计要求,以保证剪力墙的结构 安全。
住宅工程钢筋起步距离

18G901-3-5
执行
楼(屋)面板下部剪力墙
100mm
18G901-1第3-5页
屋面有大于剪力墙梁时
边缘构件
竖向分布筋间距
18G901-1第3-7至3-16页
执行
柱
箍筋
距基础顶面(上、下)
50mm、100mm
18G901-3第1-11页
执行
距底部梁顶
50mm
18G901-1第2-17页
执行
距顶部梁底
50mm
18G901-1第2-28页
执行
梁
框架梁、非框架梁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18G901-1第2-14页至2-35页
执行
执行
执行
悬挑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执行
框支梁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执行
井字粱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执行
柱上板带暗梁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执行
板
楼(屋)面板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梁(墙)边
1/2板筋间距
16G101-1第99页
执行
有暗梁板带
板筋
距暗梁边
1/2板筋间距
18G901-1第5-7页
执行
悬挑板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梁(墙)边
1/2板筋间距
18G901-1第4-25页
执行
时间:2020年8月3日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
部位
构 件
起步钢筋
起步部位
起步距离
剪力墙钢筋绑扎施工工艺

剪力墙钢筋绑扎施工工艺剪力墙钢筋绑扎水平梯子筋剪力墙钢筋绑扎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立2~4根竖筋→画水平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筋、竖筋→预留洞设置→(预留洞附加筋)2、操作要点:2.1墙钢筋的绑扎,也应在模板安装前进行。
2.2立2~4根竖筋:将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筋分档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横筋。
横筋在竖筋里面或外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2.3竖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处需绑3根水平筋,其搭接长度及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4剪力墙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或支撑筋,可用直径10mm的钢筋制成,其纵横间距不大于60mm,钢筋外皮绑扎垫块或用塑料卡。
2.5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如先浇筑柱混凝土后绑剪力墙筋时,柱内要预留连接筋或柱内预埋铁件,待柱拆模绑墙筋时作为连接用。
其预留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的规定。
2.6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以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
2.7墙体钢筋从楼板面或暗柱边起步距离为50mm。
2.8梯子筋、F卡顶模棍长度为:墙厚-2mm,,采用切割锯切割,顶模棍两端涂防锈漆。
2.9预留洞处墙筋切割或调整应规范,按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设置附加筋,固定预留洞盒钢筋不允许焊接主筋固定。
合模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应进行修整,宜在模板上口上200mm左右绑一道水平梯子筋定位,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看管,浇筑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
3、质量要求:3.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及重量偏差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3.2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施工图纸及规范的规定,如有变更,需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剪力墙结构墙体钢筋安装工艺标准(II202)

剪力墙结构墙体钢筋安装工艺标准(II202)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钢筋安装。
2. 施工准备2.1 材料2.1.1 钢筋:其品种、级别、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时间做力学性能检验。
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做化学成分检验。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2.1.2 加工成型钢筋: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尺寸、形状、数量,外加工钢筋还应有半成品出厂合格证。
2.1.3 绑扎丝:可采用20#~22#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绑扎丝切断长度应满足适用要求。
2.1.4 保护层控制材料:砂浆垫块(规格宜为40mm×40mm,厚度同保护层,垫块内预埋20#~22#铁丝(火烧丝)、塑料卡。
2.2 机具设备2.2.1 机械:钢筋连接机械。
2.2.2 工具:钢筋钩、撬棍、扳手、绑扎架、钢丝刷、粉笔、钢尺等。
2.3 作业条件2.3.1 完成钢筋加工工作,钢筋规格、数量、几何尺寸经检查合格。
2.3.2 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墙身尺寸线及模板控制线,并预检合格。
2.3.3 混凝土接茬处应剔除软弱层并清理干净。
2.3.4 按要求搭好操作脚手架。
2.3.5 钢筋机械连接或焊接型式检验及现场工艺检验合格。
3.3.2 操作方法3.2.1 修整预留筋:将墙预留钢筋调整顺直,用钢丝刷将钢筋表面砂浆清理干净。
3.2.2 钢筋绑扎3.2.2.1 先立墙梯子筋,梯子筋间距不宜大于4m,然后在梯子筋下部1.5m处绑两根水平钢筋,并在水平钢筋上画好分格线,最后绑竖向钢筋及其余水平钢筋,梯子筋见下图。
3.2.2.2 双排钢筋之间应设双“F”型定位筋,定位筋间距不宜大于1.5m。
墙拉筋应按设计要求绑扎,间距600mm。
墙拉筋应拉在竖向钢筋与水平钢筋的交叉点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力墙水平钢筋起步间距
剪力墙水平钢筋的起步间距是指钢筋距离墙体底部的垂直距离。
剪力墙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构件,用于承受水平荷载,因此在其设计中要注意水平钢筋的起步间距。
根据相关规范,剪力墙水平钢筋的起步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
1. 钢筋的起点应距离墙体底部不少于200毫米。
2. 钢筋的起点应距离墙体侧面不少于钢筋直径的两倍。
3. 钢筋的起点应距离墙体底端墙缝的最近一侧不少于钢筋直径的两倍。
4. 在水平方向上,钢筋的起点应距离相邻墙体的结构节点中心距离不小于600毫米。
以上规定旨在保证剪力墙水平钢筋的起步间距能够满足强度和
稳定性的要求,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