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情景化任务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精选

《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精选

《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精选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课文名为《紫藤萝瀑布》。

本课主要内容为作者宗璞对紫藤萝瀑布的描写,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紫藤萝瀑布的壮美和生命的顽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紫藤萝瀑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掌握描写自然景观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描写自然景观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播放紫藤萝瀑布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瀑布的壮观和美丽。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瀑布有什么印象?瀑布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感受?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课文主要描写了紫藤萝瀑布的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对瀑布的喜爱和赞美的?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如动静结合、比喻、拟人等。

让学生讨论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然景观的描写。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例题:以“夕阳西下”为主题,运用动静结合、比喻、拟人等手法,描绘夕阳美景。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分享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紫藤萝瀑布板书内容:动静结合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校园一角”为主题,运用动静结合、比喻、拟人等手法,描绘校园美景。

2. 预习下一课《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紫藤萝瀑布的描写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但在描写细节方面,部分学生还需加强。

下一节课将继续学习描写自然景观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加细腻地描绘景物。

紫藤萝瀑布教案5篇

紫藤萝瀑布教案5篇

紫藤萝瀑布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紫藤萝瀑布》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文章阅读、生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探讨等。

通过学习该章节,让学生了解紫藤萝的生长特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章中生词、短语、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一些生僻词汇和长难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语言表达和情感抒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紫藤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阅读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同时找出文章中的生词、短语和长难句。

3. 课文解析:针对文章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语言表达和情感抒发,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5. 例题讲解:选取文章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讲解。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紫藤萝瀑布》2. 主要内容:生词、短语长难句主题思想语言表达情感抒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文章内容,用词语造句。

结合文章,谈谈你对大自然的认识。

选取文章中的一个段落进行仿写。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阅读指导和词汇讲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推荐相关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章中一些生僻词汇和长难句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语言表达和情感抒发。

《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精选

《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精选

《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对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对紫藤萝的形象、意境进行深入剖析,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2. 通过分析课文,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学习。

难点:对紫藤萝形象和意境的深入剖析,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紫藤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3. 分析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拟人、比喻、排比等。

4. 实践情景引入:以课文中的紫藤萝为例,让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紫藤萝的形象。

5.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例题讲解,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小练笔,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紫藤萝瀑布》2. 内容:a. 课文内容概括b. 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c. 紫藤萝形象和意境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以“春天的校园”为题材,写一篇描绘性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写作水平。

2024年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5篇

2024年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5篇

2024年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紫藤萝瀑布》教材第四章《自然景观的描绘》进行设计,详细内容涉及对紫藤萝瀑布的自然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学习,着重分析紫藤萝的生长环境、瀑布的形态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紫藤萝瀑布的自然特征及其在我国自然景观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景观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紫藤萝瀑布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讲解。

教学重点:紫藤萝瀑布自然特征的理解和描绘,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紫藤萝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紫藤萝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2.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紫藤萝瀑布的自然特征、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课堂互动(10分钟)组织学生针对紫藤萝瀑布的描绘和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讨论。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描绘方法,对紫藤萝瀑布进行简要描绘。

六、板书设计1. 紫藤萝瀑布的自然特征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景观特点2. 紫藤萝瀑布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学作品艺术创作民间传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你心中的紫藤萝瀑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景观的美,提高学生的描绘和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参观实地,深入感受紫藤萝瀑布的魅力,并尝试创作以紫藤萝瀑布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紫藤萝瀑布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讲解。

2. 教学重点:紫藤萝瀑布自然特征的理解和描绘,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分析。

3. 课堂互动环节:组织学生针对紫藤萝瀑布的描绘和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讨论。

2023年最新-《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4篇】

2023年最新-《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4篇】

《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4篇】紫藤萝瀑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与优美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多元化解读文体,学习写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提升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教学重点: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文章主旨的显现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感觉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热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请看——瀑布录像1望着眼前的瀑布,我不禁想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关瀑布的著名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好一幅飞流直下的景象,好一派一泻千里的气势自然界的瀑布真是气势恢宏今天我们将要欣赏另外一种瀑布,那就是花的瀑布——紫藤萝录像2你看,盛开的紫藤萝真是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真像一条瀑布难怪作者说是紫藤萝瀑布——紫藤萝和瀑布对照图3今天我们师生一起当代女作家宗璞笔下的优美的散文“紫藤萝”,去欣赏这美丽的花儿,看看它以底美在哪里?二、读花之歌师: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花之歌,看看紫藤萝花美在哪里?同学们边读一定不要忘记了边做记号(师巡视指点)三、赏花之美师:分享是一种快乐,有很多同学已经找到了藤萝美的地方,也做了批注,下面请同学们按屏幕上的方式向大家交流你的看法(幻灯展示:我感受到的藤萝花的美的句子是在课文的第自然段,它们是:这是美在藤萝花的)1、“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美在形状)2、“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美在颜色)3、“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美在情趣)4、“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美在生机)5、“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美在生机)6、“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爱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美在生机)提问:“张满”如何理解?怎样的花才像是“张满的帆”不张满的帆又是怎样的?很形象地表现了花朵已经完全开放的样子,很有生机“笑容”让我们感受到花儿跟人一样有着娇媚、可爱的神态作者的想像很丰富,由花朵想到帆我们也模仿作者的写法发挥你的想像写一句话,看看盛开的花像什么?仿写:例: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只漂亮的蝴蝶,在那里翩翩起舞(天使、少女)每一朵盛开的花像,在那里7、“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师:大家在这个句子有没有发现什么?香气是看不见的,作者却把它变成看得见的颜色“浅紫色”给人什么感觉?(朦胧、淡雅、轻柔)所以我们可以想像紫藤萝的香气就是那种淡雅、朦胧,所以下面说“梦幻般了”师:好的东西我们都想拥有,如果将喜欢的语段背下,该多好!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真正为你所拥有下面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一背,比一比,看谁拥有的美点多(生背诵)四、品花之神师:我们刚才欣赏了花之美,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受的下面我们品花之神眼前的藤萝盛开犹如一条瀑布,而十多年前是什么样的?请从课文中快速搜索一下十多年前的藤萝谁发现了?生:“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申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师:十多年前的紫藤萝花是稀落伶仃的,花经历了兴衰,那么赏花的人呢?是不是一帆风顺呢?我们一起看:(幻灯展示)①“焦虑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上,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

2024年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5篇

2024年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5篇

2024年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紫藤萝瀑布》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展开,详细内容涉及紫藤萝的生长习性、瀑布形态的成因、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紫藤萝的生长习性和瀑布形态的成因,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探讨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瀑布形态的成因分析、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紫藤萝的生长习性、瀑布形态的成因、生态系统的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紫藤萝实物或图片、瀑布景观图、生态系统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紫藤萝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紫藤萝瀑布是如何形成的吗?”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紫藤萝的生长习性,引导学生了解其生长过程。

(2)分析瀑布形态的成因,讲解水流、地形、气候等因素对瀑布形成的影响。

(3)讲解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紫藤萝瀑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分析瀑布形态的成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紫藤萝瀑布的形成原因,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紫藤萝的生长习性2. 瀑布形态的成因水流地形气候3. 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紫藤萝的生长习性。

(2)分析瀑布形态的成因。

(3)谈谈你对生态系统的保护的认识。

2. 答案:(1)紫藤萝生长在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其茎蔓攀附在其他植物上,向上生长。

(2)瀑布形态的成因受水流、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如水流速度、地形的起伏、气候的湿润程度等。

(3)保护生态系统,需要我们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等。

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5篇

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5篇

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语文》教材第八单元《紫藤萝瀑布》。

该章节详细描绘了紫藤萝盛开时的壮观景象,以及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内容包括:词语解析、文章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修辞手法运用、描写方法学习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词、短语,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 分析文章结构,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3. 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入挖掘,以及对生命哲理的探讨。

教学重点:词语解析、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紫藤萝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紫藤萝的美丽,引发兴趣。

2. 词语解析:讲解文章中的生词、短语,让学生做好笔记。

3. 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

4. 主题思想探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主题思想。

5. 修辞手法运用: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6. 描写方法学习: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紫藤萝的美丽。

7.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描述身边的景物。

8.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答题技巧。

9.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图2. 生词、短语3. 主题思想4. 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身边的美丽”为主题,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观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主题思想探讨2. 修辞手法运用3. 描写方法学习4. 实践情景引入5.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主题思想探讨1. 文章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从文章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态度和观点,如“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它是那么美好,又是那么顽强。

七(下)17《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七(下)17《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理解作者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2.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教学难点】抓住作者的感情变化,感悟人生哲理.【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许多.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这些花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着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借此表达对于人生的追求.下面让我们来一起品读这篇散文,共同探究作者借紫藤萝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追求.(一)自学质疑:【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1. 查找作者有关资料.【设计意图:通过查找作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查找、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为深刻理解文章主题做准备】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设计意图:通过对字词的字形、读音的练习,全面落实双基】3. 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设计意图:通过边听配乐朗读、边观赏优美的紫藤萝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藤萝之美,把藤萝之美一步步烘托到极致,更能突出其被毁之悲,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题】4. 作者为什么把“紫藤萝花”比喻成“瀑布”,这写出了紫藤萝花怎样的特点?【设计意图:对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进行有效的课堂训练】5. 作者是怎样抓住它的特征来描写的? (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写景的角度,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和多角度写景】(二)交流展示:(先由学生提出自学阶段的疑难,由他生解答或小组合作解答,没有疑难后再进行交流展示)1. 宗璞,女作家,出生在二十年代,原名冯钟璞,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只要简要介绍,其他可通过课件展示: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野葫芦引》是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她的这些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宗璞在一系列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特有的意境之美,正如同一缕轻烟,又好似一丝馨香,着意体会时捉摸不出,只有亲身体会过这种生活的人,才能从那似乎非常平淡的描写中领略到作家实际极其浓厚的感情,那种对童年精神生活的无限追忆与留恋.)2. 指明2名学生上黑板写出拼音;请2名学生去批改;要求他生对照学案同位互批,并订正在学案旁;齐读字词2遍,加深印象.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大屏播放的18张图片紫藤萝,同时播放古筝音乐,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紫藤萝的勃勃生机);学生自由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的精美语句,强调语气、重音、停顿等,要求读出感情.4. 因为紫藤萝花开得盛,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和终极,所以像一条瀑布.这个比喻写出了紫藤萝花开得繁密的特点.(大屏出示2张图片,一张是瀑布飞泻而下的图片,一张是一排盛开的紫藤萝图片,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两者的共同点.)5. 从花多、花色、花香(花瀑、花穗、花朵)几个方面描写.(结合相关语句赏析藤萝的繁茂与生机、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的妙处)(学生边赏析,教师边指导朗读,体会紫藤萝的旺盛生命力)教师小结:1、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2、注意合理安排描写顺序3、注意语言的优美,能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三)互动探究1. 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到紫藤萝前的?为什么?(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设计意图:为下文作者被紫藤萝所感动,心情发生变化作铺垫】(焦虑、痛苦的心情.)(这些时关于生死的疑虑、关于疾病的痛苦)教师适当介绍生死谜、手足情的背景:作者有一个小她三岁的弟弟,是一个总工程师,他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了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他在黄土高原上艰苦的工作着.后来由于长期工作的劳累,积劳成疾,在中年的时候就得了癌症,这篇文章就写在她弟弟生命垂危之时.“手足”是比喻兄弟,指的是作者的弟弟.由于当时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生死都是一个谜,所以作者才会说是“生死谜、手足情”.2. 在欣赏了紫藤萝花后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大屏播放紫藤萝盛开的近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其蓬勃的生命力)(由焦虑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被紫藤萝花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所感动)3. 紫藤萝的命运有过怎样的变迁?它的变迁在作者的心头激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大屏播放两张图片,一张是枯萎的紫藤萝花架,一张是盛开的紫藤萝花架,给学生直观感受)【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层层铺垫,由藤萝的枯萎到藤萝的再次旺盛、美丽,引发学生思考人生,从而更好地突破主题】(“十多年前”家门外一株大紫藤萝,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四)精讲点拨1.请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含义的.【设计意图:通过花的不幸和人的不幸的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如何面对人生】(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常压心头,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惧,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2.体会“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一句所包含的哲理.(大屏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一朵开放的紫藤萝花,一张是一排盛开的紫藤萝花,可以直接启发学生联想到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每一个人的拼搏努力才能换来人类社会的繁荣昌盛;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祖国才能灿烂辉煌)(五)自主质疑:在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后,你对本文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列出,我们共同解决(生提问,生答或师点拨,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六)迁移应用: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无众人欣赏,但仍尽情开放;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然历尽磨难,但仍顽强而快乐地生长.请以“生命就像……一样,……”的句式说说你对生命的感悟.(大屏播放一些荷花、竹子、菊花、腊梅、蜡烛、火焰等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空间)(生命就像小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命就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生命就像焰火一样,虽然短暂,但却无比辉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谈自己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同时对仿写语句进行有效训练】教师结束语:生命中会有磨难,但磨难终会过去,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朵朵小小的紫藤萝花,努力张满自己的风帆,绽放自己生命的异彩,为人类生命的长河增添光彩和芳香.【教学反思】此课教学在带领学生欣赏大量的紫藤萝图片和反复朗读充分感受藤萝之美后,再让学生感受藤萝的被毁、凋零,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人生.再次基础上由教师介绍此文的写作背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主题,这样就显得水到渠成了,重难点也就很容易的突破了.《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紫藤萝瀑布》是著名女作家宗璞于1982年所作的散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藤萝瀑布景点介绍
1、紫藤萝瀑布的地理位置
紫藤萝瀑布位于我国云南丽江市华坪县新华乡境内,属于丽江最北端
的地处。

这里是大理、临沧、香格里拉这片区域的合围之处,因此这
里庙会、集市很多。

瀑布长100多米,宽6米,最大流量500余立方米每秒。

2、紫藤萝瀑布的自然景观
紫藤萝瀑布又叫玉水瀑布,依托着巍峨蜿蜒的玉龙雪山和碧绿的明长江,从高山峭壁上飞泻而下。

瀑布呈自西向东倾泻于香格里拉玉湖河
水中,高约20米,宽约15米,水流湍急奔腾由天而降,气势磅礴。

沿着瀑布上溯,可欣赏到瀑布惊险的险象环生和壮观的景色。

3、紫藤萝瀑布的历史沿革
紫藤萝瀑布是在玉湖河上游最美丽的一段河流中一座美丽的瀑布,正
是因为这里瀑布壮丽,风景秀丽,很多游客到这里观赏、游玩、拍照。

早些年,这里还不是景区,村民为了生活捕鱼,洗衣,游泳等在这里,但自从迪斯尼电影《爱之初体验》在这里取景后,渐渐的开始有很多
人慕名而来,而后开发成为现在的风景区。

现在,这里是一个集自然
景色、休闲度假、瀑布观赏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情景化任务式教学设计
任务一:参观紫藤萝瀑布,了解瀑布的特点及地理位置。

1. 学生分组到紫藤萝瀑布景区参观,认真观赏瀑布的飞流直下,气势磅礴的场面。

2. 学生可以寻找相关信息,了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特征,并记录下所见所闻。

3. 学生分组汇报,共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让其他组的同学也能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任务二:了解紫藤萝瀑布背后的历史及文化内涵。

1. 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查找,了解关于紫藤萝瀑布的历史沿革。

2. 学生展开讨论,探讨瀑布在当地的文化地位及意义。

3. 学生撰写小论文,总结瀑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并进行班级共享。

任务三:设计紫藤萝瀑布的宣传海报
1. 学生根据对紫藤萝瀑布的了解,进行头脑风暴,设计瀑布的宣传海报。

2. 学生可以利用图片、文字、图表等形式,突出瀑布的特色和吸引人之处。

3.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改进海报设计,以期获得更好效果。

任务四:举办紫藤萝瀑布主题的文艺活动
1. 学生组织文艺团队,设计紫藤萝瀑布主题的歌曲、舞蹈、朗诵等。

2. 学生进行排练,准备充分,确保活动质量。

3. 学生在学校内举办文艺晚会,展示紫藤萝瀑布的魅力,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通过以上情景化任务式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紫藤萝瀑布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还可以通过实地参观、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创造力,达到教学的多方位目标。

同时激发学生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体验紫藤萝瀑布的生态环境
1. 学生分组进行生态环境考察,了解瀑布周围的植被和生态环境。

2. 学生观察瀑布周围的植物、动物,并记录下所见所闻,了解瀑布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案和措施,并呼吁大家一起保护紫藤萝瀑布的生态环境。

任务五:开展紫藤萝瀑布的科普知识宣传
1. 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如图片、视瓶、漫画等,传播紫藤萝瀑布的科普知识。

2. 学生进行科普知识宣讲,在学校内开展讲座或展览,向师生宣传紫藤萝瀑布的地质形成、水文地质等方面的知识。

3. 学生设计科普知识竞赛,吸引更多同学参与,增强对紫藤萝瀑布科普知识的了解。

任务六:提出对紫藤萝瀑布景区改进的建议
1.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观察,提出对紫藤萝瀑布景区改进的建议,
如环境卫生、游客接待、景区设施等方面。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筛选出合理且可行的建议,并整理提交。

3. 学生将提出的建议整理成书面材料,并寄给相关部门,希望能够得
到重视和改进。

通过这些续写内容,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瀑布周围的生态环境和科普知识,同时也可以为保护和改进紫藤萝瀑布景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样
的任务式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深入体验、积极参与,从
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责
任感。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融入实际生活中,培
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事务的关注和责任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
尊重、感恩和奉献。

这也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一种有益的教
学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