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精选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

2.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2.加强学生对事物观察欣赏的能力。

(三)德育训练点通过文章使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四)美育渗透点领悟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的精神美,以及人类战胜困难的意志美。

二、学法引导通过朗读,感悟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借助挂图或实物照片,加深理解、加强感悟,学生可联系自己的感性经验加深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对景物描写的分析是本文的重点。

2.本文的难点是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理解。

3.解决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紫藤萝花的挂图或照片;2.投影片①生字词;②保尔·柯察金在烈士墓前对生命意义思考的一段话;③随堂练习。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

七、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

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去细心体会,都会从中得到许多启示,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

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他所见所想到的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作者的文中去领略一下。

(二)纠正读音齐读课文,注意读准下列加粗字的音。

迸溅(bèng jiàn)伶仃(1íng dīng)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酒酿(niàng)(三)分析第一段看第1自然段,思考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

《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精选

《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精选

《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精选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课文名为《紫藤萝瀑布》。

本课主要内容为作者宗璞对紫藤萝瀑布的描写,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紫藤萝瀑布的壮美和生命的顽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紫藤萝瀑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掌握描写自然景观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描写自然景观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播放紫藤萝瀑布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瀑布的壮观和美丽。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瀑布有什么印象?瀑布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感受?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课文主要描写了紫藤萝瀑布的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对瀑布的喜爱和赞美的?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如动静结合、比喻、拟人等。

让学生讨论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然景观的描写。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例题:以“夕阳西下”为主题,运用动静结合、比喻、拟人等手法,描绘夕阳美景。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分享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紫藤萝瀑布板书内容:动静结合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校园一角”为主题,运用动静结合、比喻、拟人等手法,描绘校园美景。

2. 预习下一课《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紫藤萝瀑布的描写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但在描写细节方面,部分学生还需加强。

下一节课将继续学习描写自然景观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加细腻地描绘景物。

紫藤萝瀑布的优秀精品教案(精选

紫藤萝瀑布的优秀精品教案(精选

紫藤萝瀑布的优秀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紫藤萝瀑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精读,了解紫藤萝的生长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品味文章语言,分析作者的创作手法和表达技巧;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生字词,了解紫藤萝的生长特点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作者的创作手法和表达技巧,以及对生命主题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紫藤萝的生长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及文章的语言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资料、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紫藤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了解紫藤萝的生长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创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4. 例题讲解:讲解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

5.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紫藤萝的生长特点。

(2)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生命主题的理解。

2. 答案:(1)紫藤萝生长迅速,攀附力强,花朵繁密,色彩艳丽。

(2)例:文章中“紫藤萝的叶子,如同绿色的瀑布”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紫藤萝叶子的繁茂。

(3)生命是顽强的,需要我们尊重和热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紫藤萝的生长特点和文化内涵掌握较好,但对文章创作手法和生命主题的理解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植物的生长特点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和文学素养。

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5篇

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5篇

紫藤萝瀑布优秀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紫藤萝瀑布》章节,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鉴赏以及主题思想探讨。

详细内容涉及对紫藤萝花的形象描绘、作者情感表达、以及通过对自然美的感悟所引发的哲思。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分析文章结构,识别并赏析文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并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理解,修辞手法分析,主题思想领悟。

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将对自然美的感悟拓展到对人生的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黑板。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紫藤萝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其外观特征,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学生描述,教师点评(5分钟)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阅读效果。

自主阅读(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5分钟)3. 生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让学生造句巩固。

生词讲解(5分钟)学生造句,教师指导(5分钟)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修辞手法。

例题展示(5分钟)学生互动,共同解析(10分钟)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教师现场反馈。

练习发放与完成(15分钟)教师反馈与解答(5分钟)6.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从文章中体会生命的意义,展开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中心词:紫藤萝瀑布2. 文章结构:起、承、转、合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4. 主题思想:自然美的赞颂,生命意义的思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然美的短文。

答案要求:至少运用两种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体现对自然美的感悟。

紫藤萝瀑布教案

紫藤萝瀑布教案

紫藤萝瀑布教案紫藤萝瀑布教案紫藤萝瀑布教案怎么写?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紫藤萝瀑布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紫藤萝瀑布教案1教学目的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2、理解本文借物抒情的特点,学习写景状物的写法。

3、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重点、难点l、重点: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2难点:理解本文借物抒情的特点,学习写景状物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词的音。

迸溅出beng)忍俊不禁(jin)仙露琼浆(qiong)盘虬卧龙(qiu)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的生词。

(l)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

(2)繁密:多而密。

(3)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4)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5)酒酿;江米酒。

(6)挑逗:逗引,招惹。

(7)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忍俊:含笑。

(8)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9)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3、阅读全文,思考预习提示及课后练习。

课堂教学一、导入自然景物是丰富多彩、婀娜多姿的。

它会令人心旷神怡,会令人浮想联篇,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读完《紫藤萝瀑布》我们一定会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命。

本堂课我们主要解决如何读懂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及如何赏析散文语言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

(老师配乐范读,学生听读思考)2、问题设计:A、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概括文章内容。

B、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C、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3、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引导、归纳、明确:读懂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首先要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概括文章的内容,看看写了什么物,从哪些方面写的,突出了物的什么特点等。

如本文写的是紫藤萝,从形、色、态、味几个方面写的,突出了紫藤萝生长的旺盛,生机勃发的特点。

文章又插叙了紫藤萝在“浩劫”中被摧残的不幸命运,结合下文的议论,我们可以理解作者是要表达“花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幸,但一旦环境改变,它又会勃发出旺盛的生命力”的主题,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其旺盛生命力的赞美。

紫藤萝瀑布获奖教案(通用5篇)

紫藤萝瀑布获奖教案(通用5篇)

紫藤萝瀑布获奖教案(通用5篇)紫藤萝瀑布获奖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紫藤萝瀑布获奖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紫藤萝瀑布获奖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与优美。

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多元化解读文体,学习写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提升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重点: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文章主旨的显现。

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感觉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热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请看——瀑布录像1、望着眼前的瀑布,我不禁想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关瀑布的著名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好一幅飞流直下的景象,好一派一泻千里的气势自然界的瀑布真是气势恢宏今天我们将要欣赏另外一种瀑布,那就是花的瀑布——紫藤萝录像。

2、你看,盛开的紫藤萝真是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真像一条瀑布难怪作者说是紫藤萝瀑布——紫藤萝和瀑布对照图。

3、今天我们师生一起当代女作家宗璞笔下的优美的散文“紫藤萝”,去欣赏这美丽的花儿,看看它以底美在哪里?二、读花之歌师: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花之歌,看看紫藤萝花美在哪里?同学们边读一定不要忘记了边做记号。

(师巡视指点)三、赏花之美师:分享是一种快乐,有很多同学已经找到了藤萝美的地方,也做了批注,下面请同学们按屏幕上的方式向大家交流你的看法。

(幻灯展示:我感受到的藤萝花的美的句子是在课文的第自然段,它们是:这是美在藤萝花的)1、“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七年级下册语文18课《紫藤萝瀑布》教案+课件

七年级下册语文18课《紫藤萝瀑布》教案+课件

七年级下册语文18课《紫藤萝瀑布》教案+课件一、教学内容《紫藤萝瀑布》选自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主要章节为第18课。

文章通过对紫藤萝花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自然的感悟。

详细内容包括:对紫藤萝花的生长环境、外形、颜色、花穗、花香等方面的描绘;由紫藤萝花引发的对生命、时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紫藤萝花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生命、自然的热爱。

2. 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并掌握这些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生命、自然的热爱,学习作者的观察和写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紫藤萝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兴趣。

2. 阅读文章: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文章中对紫藤萝花的描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分析文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说明。

4. 例题讲解:讲解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学生选取课文中的句子,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紫藤萝瀑布》2. 主要内容:紫藤萝花的特点作者的情感表达写作手法: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篇描绘春天景物的作文。

2. 答案要求:结构清晰,语言优美,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物的文章,提高审美情趣和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分析:对文章《紫藤萝瀑布》的深入理解,特别是作者对生命、自然的感悟。

小学六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优秀十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优秀十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优秀十篇紫藤萝瀑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领会作者多层次、多角度、多种修辞手法的生动细腻的描写。

2、学习领会作者蕴含在描写叙述中的情感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3、从与第一课的比较中领会本文对比联想,托物喻理的写法。

【教学设想】1、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2、拟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范读课文,理清结构,讲读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讲读第二.三部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练习指导。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联系第一课引入课文,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1、导入我们通过第一课的《短文两篇》的学习,认识了生命的美好本质和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

今天学习的散文《紫藤萝瀑布》仍是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的,但文章的特点与第一课有所不同。

2、作者和背景简介宗璞,当代女作家。

宗璞一家,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心头。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XX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XX月作者的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二.范读课文。

三.正音释词。

(让学生课内作在作业簿上,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做,以便评讲。

)解释词语并为加点字注音:迸溅:繁密:稀落:伶仃: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酒酿:四.理清文章结构。

(指导学生按写作内容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6段)看花(○1花瀑○2花穗○3花朵)第二部分:(7—9段)忆花(○1赏花的感受○2忆花的劫难○3颂花的生机)第三部分:(10—11段)悟花──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五.赏析第一部分。

1.叫学生先读第一部分,注意体会文中的写作顺序、角度、方法及作用。

2.提问讨论: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和层次描写的?〖按花瀑──花穗──花朵,从大到小、从整体到部分再到个体的顺序和层次来写的。

〗问: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的?〖主要抓住色彩、形象、情态几个方面来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藤萝瀑布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2.理解作者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感情。

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加强生活中的观察意识和想象意识。

4.体会紫藤萝花的独特意蕴。

教学重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

2.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山的那一边》,我们懂得了人不能没有理想;于是,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战胜了生活中的艰难险阻,懂得了人不能没有信心;后来,我们在挣扎的小飞蛾身上,感悟到了生命在于奋斗;今天,我们将驻足于紫藤萝花面前,体会一份宁静和喜悦。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来自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二、课文朗读,整体感知:紫藤萝花何以能让作者得到一份宁静和喜悦呢?——请同学们跟着屏幕一起朗读课文。

朗读完之后,先正音:迸溅(bèng jiàn)伶仃(líng dīng)盘虬(qiú)卧龙仙露琼(qióng)浆酒酿(niàng)再请同学起来谈谈,你想到了什么?——花很美丽,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困难,等等。

三、分析景物描写方法:为什么我们能从这篇描写紫藤萝花的课文中想到那么多呢?这是因为作者有出色的景物描写技巧,她通过自己仔细的观察和体会,写下了这一篇含义隽永的散文。

那么作者是如何来描写紫藤萝花的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家宗璞描写了紫藤萝花哪几方面的特点?(提示:有三方面,或者比如花的颜色等)——花形,花色和花香。

1.花形。

在文中,哪些语句是用来描写花形的,她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只要找出一部分就可以了。

)比喻: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

通常的说就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比拟:就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

区分比喻和比拟:(1)“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比喻:把整片垂下来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

)(2)“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比拟: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予了紫藤萝花的动态美。

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

)(3)“像迸溅的水花。

”(比喻:既写出了花的形状,也让人感受到了它的质感,是像水一样晶莹剔透的。

同时,“迸溅”两字,也赋予了花动感,让人感觉到它是在跳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4)“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比拟:这里同样是以动态写静态,把一朵一朵,一串一串的花拟化为人,甚至是一群小孩子在相互推挤,玩闹,生动地写出花的多,也就是它开得很茂盛。

同时她也写出了花的可爱,像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一样可爱,我认为这是一种童话般的美。

)(5)“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比喻:形象、生动并且具体地写出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这里面作者不仅有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应用,也有整体描写和局部描写的分别,还有先写和后写的分别。

描写整体的——(1)(2)描写局部的——(3)(4)(5)作者描写紫藤萝花的形状的顺序——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2.花色。

描写花的颜色的:“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等。

3.花香。

描写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提问: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引导:感到花的香用的是人的嗅觉,浅紫色是一种颜色,需要人的视觉,这里作者要写的是花香,是嗅觉,却用视觉的浅紫色来形容,这就使作者所描写的紫藤萝花更加具体可感,使读者对紫藤萝花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

同时也使其语言更加的清晰灵动。

这种手法称之为通感。

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各种感觉相通。

四、借景抒情:作者在文章中还加入了自己的感情,她是饱含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看待这些花的。

其中有她自己的联想、想象和感受。

这种写法称之为借景抒情。

也就是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那么这篇文章在哪些地方是作者在抒情,是融入了作家深刻的人生体验的呢?请你们找出文中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可以与周围的同学相互交换意见。

预计将找到如下几个:1.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介绍生死谜、手足情的背景:作者有一个小她三岁的弟弟,是一个总工程师,他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了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他在黄土高原上艰苦的工作着。

后来由于长期工作的劳累,积劳成疾,在中年的时候就得了癌症,这篇文章就写在她弟弟生命垂危之时。

“手足”是比喻兄弟,指的是作者的弟弟。

由于当时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生死都是一个谜,所以作者才会说是“生死谜、手足情”。

表现出了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她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

正是遇到了这样的不幸,作者宗璞才会感到焦虑和悲痛。

但是展现在她面前的是紫藤萝花,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富有生命的活力。

在这些跳动的生命的感染下,作者深深地感悟,她获得了面对不幸的勇气,她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悲痛慢慢地被紫藤萝瀑布的力量带走了,她已经能够平静地看待这些不幸,将焦虑和悲痛转化成了精神的宁静。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说明了这些花长得很茂盛,很有活力,体现出了生命的可爱,正是在这些富有生命气息的花面前,她深深地思考了生和死的关系,最终她领悟到了一种生的喜悦。

2 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先来看上下文,这句话是如何引出来的。

作者写到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后来拆掉了,改种了果树。

是因为喜欢种果树吗?不是的,是因为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句话如何理解?是因为时隔久远,作者已经记不起来是什么关系,也是因为这种言论太荒唐了,她已经不太想重提此事。

因此,这句话换种说法就是那时的人认为花和生活腐化有关系。

为什么有关系呢,而且是必然关系?我们来看写作的年代,课文最后标明了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是1982年,这正是中国人民在经历了十年动乱,粉碎四人帮,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就说明了紫藤萝花所遭遇到的不幸是十年动乱人们将花与生活腐化挂上钩的原因。

而写这些紫藤萝花十多年前的稀落,也正是为了反衬它现在的繁茂,使之形成对比。

同时作者将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感悟到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这些不幸最终都将过去,因为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就是第10段中作者的一番感触。

3.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谁能根据课文更加具体地来解释呢?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这样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而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然身患绝症,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不幸而停止流动。

“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但是作者下面却说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后面说,“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里似乎也有象征意义,似乎也有哲理,如果确是这样,那么象征什么?包含什么哲理呢?确有象征意义。

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中国人民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那时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甩开膀子大干”,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又像千舟竞发,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

这两句话又表达这样一个哲理: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理解了这个哲理,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加快了脚步”。

4.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作者从花中得到感悟,心中的失弟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和前进的动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这也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呼应。

前面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这里是“加快了脚步”。

这说明了作者在观察紫藤萝花的过程中已经有所感有所悟,并且获得了一种以新的姿态创造新生活的力量。

这也启发了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有所观察,有所感悟,从而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第二课时一、检测字词:以P19的为主。

二、检测对课文的理解:出一道大题,让学生能够主观发挥。

如何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句话?三、回顾:宗蹼的《紫藤萝瀑布》开篇首句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句话明白地告诉读者:作者对眼前景物的注意开始了。

接着,作者仔细观看了这一片茂盛的藤萝和每一穗盛开的藤萝花甚至是每一朵花蕊,这是一个观察的过程。

在观察中联想到了瀑布、水花、帆船等形象,并且寄予了宁静和喜悦的情感。

而后,作者又联想到了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稀疏的藤萝,从而扩展了时空境界。

作者从藤萝的衰败和茂盛的变化中又进一步悟出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这一人生哲理。

这是文章的升华。

最后,作者在美好的藤萝面前,摒弃了“生死的疑惑。

疾病的痛苦”,情感得到了净化,在一片光辉和芳香中,她得到了解脱,似乎所有的问题都想开了,看透了,于是“不觉加快了脚步”,朝着目标继续前进。

四、讨论:宗璞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或者说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前后桌之间进行讨论。

一般来讲可以有如下几个:第一,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议论。

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章。

情与理,如果有两三层更好。

这篇散文,说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之后,又有一层新意,就显得丰富。

第二,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

我们看,作者既写一树,又写一穗一朵,可以想见她既综观总体,又细察局部,观察得多么周到细致。

第三,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拟人、比喻之类,并非作文时想到要用什么修辞手法才写出来的,而是事物在心中就是这个形象,这个感觉。

一树紫藤萝花,在作者心中,像瀑布,像人,它在流动,它在欢笑,它在和阳光挑逗,写出来,紫藤萝花就显得分外美好可爱。

大凡写作,总得有想像和联想,才能妙笔生花。

第四,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

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第五,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感触,作为积累,不仅能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提高作文水平,也能让自己从无数的感悟中领会生活的真谛,从而成为生活的主人。

也可将其视为心灵的成长历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