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导学案
《紫藤萝瀑布-宗璞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紫藤萝瀑布-宗璞》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紫藤萝瀑布的形成原理和地理特点;
2. 了解宗璞对紫藤萝瀑布的描绘和赞美;
3. 增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珍爱认识。
二、导学内容
1. 紫藤萝瀑布的形成原理和地理特点
2. 宗璞对紫藤萝瀑布的描绘和赞美
三、导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紫藤萝瀑布的外观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进修紫藤萝瀑布的形成原理和地理特点:
- 紫藤萝瀑布是一种瀑布景观,由于地质构造和水流形成的自然景观;
- 紫藤萝瀑布位于XX省XX市,是当地闻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 瀑布高度约XX米,水流湍急,形成壮观的景观。
3. 进修宗璞对紫藤萝瀑布的描绘和赞美:
- 宗璞是一位闻名的文人,曾在其作品中描绘和赞美紫藤萝瀑布;
- 宗璞在《XXXX》中写道:“紫藤萝瀑布悬崖峭壁,水流如银,声如雷霆,令人心旷神怡。
”
4. 思考讨论:请学生讨论自然景观的重要性和珍爱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爱紫藤萝瀑布这样的自然景观。
5.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亲自感受紫藤萝瀑布的壮美景观,加深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和理解。
四、导学评判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将能够了解紫藤萝瀑布的形成原理和地理特点,了解宗璞对紫藤萝瀑布的描绘和赞美,增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珍爱认识。
同时,通过思考讨论和实地考察,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自然景观的重要性,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珍爱认识。
2023最新-七年级上册 《紫藤萝瀑布》导学设计(4篇)

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导学设计(4篇)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导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2.理解本文借物抒情的特点,学习写景状物的写法。
3.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重点、难点l.重点: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2难点:理解本文借物抒情的特点,学习写景状物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词的音。
迸溅出beng)忍俊不禁(jin)仙露琼浆(qiong)盘虬卧龙(qiu)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的生词。
(l)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
(2)繁密:多而密。
(3)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4)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5)酒酿;江米酒。
(6)挑逗:逗引,招惹。
(7)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忍俊:含笑。
(8)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9)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3.阅读全文,思考预习提示及课后练习。
课堂教学一、导入自然景物是丰富多彩、婀娜多姿的。
它会令人心旷神怡,会令人浮想联篇,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读完《紫藤萝瀑布》我们一定会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命。
本堂课我们主要解决如何读懂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及如何赏析散文语言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
(老师配乐范读,学生听读思考)2.问题设计:A.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概括文章内容。
B.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C.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3.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引导、归纳、明确:读懂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首先要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概括文章的内容,看看写了什么物,从哪些方面写的,突出了物的什么特点等。
如本文写的是紫藤萝,从形、色、态、味几个方面写的,突出了紫藤萝生长的旺盛,生机勃发的特点。
文章又插叙了紫藤萝在十年浩劫中被摧残的不幸命运,结合下文的议论,我们可以理解作者是要表达花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幸,但一旦环境改变,它又会勃发出旺盛的生命力的主题,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其旺盛生命力的赞美。
《紫藤萝瀑布》导学案(精选16篇)

《紫藤萝瀑布》导学案(精选16篇)《紫藤萝瀑布》导学案篇1导学案第 9 周第 2 课时科目语文课题 16.《紫藤萝瀑布》课型新授备课时间:.9.24主备人:审核人________ 授课人_________班级七班级班级_________ 【学习目标】揣摩、品评美丽语句、词语的含义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
【学习重难点】体会文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
【资料预备】1、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予、传达的某种感情、理想和志趣。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2、通感,就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美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相互沟通,相互转化,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加文采的艺术效果。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芳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芳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教学过程】复习巩固说说文章的主旨。
预习检测通过自读理解,你能从文中找到使用通感的句子吗?出示目标活动设计一、自主学习。
从第2段开头,开头正面描写紫藤萝,描绘特别形象、美丽,同学们读2-6段,要求读顺畅。
①按挨次说说描写的对象。
(这5个自然段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的?)②说说描写的角度和方法。
二、合作探究。
1、品读与沟通:本文从形、色、味、神等多方面对紫藤萝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分别找出一些句子,试着用“运用了__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于__________”的句式说说你的体会。
(1)从未见过开的这样盛的藤萝,之间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体会(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认真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子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相互挑逗。
2023最新-《紫藤萝瀑布》导学案【优秀3篇】

《紫藤萝瀑布》导学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3篇《紫藤萝瀑布》导学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紫藤萝瀑布》导学案篇一教学设计(A)教学设想安排一课时。
突出课文描写上“细”、“美”的特点,课文中的工笔画可作为解决初中生阅读和写作粗疏问题的范例,启发学生领会课文中通过精细的描写、含蓄的抒情、新颖的想象而感悟的人生哲理。
对文中表现出的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芙适当点拨、引导,使年龄小、不注意体会文章内容的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师联系课文背景讲读一、二段,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进而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对比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想象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联系旧课,导入新课,激发爱美的热情。
我们通过第一课《短文两篇》的学习,认识了生命的美好本质和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
今天学习的散文《紫藤萝瀑布》仍是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的,只是文章的形式与第一课有别。
二、指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课文的背景,释题。
“紫藤萝”亦称“紫藤”、“朱藤”、“藤萝”,豆科,羽状复叶,春季开花,蝶形花冠,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种、子供食用。
三、指导自学课文,梳理全文结构。
作者如何在花瀑前,将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宁静。
感悟生命的永恒的,同学们把课文仔细读一遍。
要求:1.读不准的字查字典,弄清字音、字形、字义。
2.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
3.文中从欣赏紫藤萝写到回忆紫藤萝,再思索到人生。
读后分段。
4.提出自己阅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讨论、交流、明确:进溅比创g贮n)仁(zh山虬(q山琼(邮阳)酿(nl呐)分段:第1--6节:看花(第一段)。
第7一9节:忆花(第二段)。
第10-11节:悟花(第三段)。
四、讲读示范,引导学生领会抓住描写对象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紫藤萝瀑布》第二课时(导学案部编版)

第18课《紫藤萝瀑布》导学案第二课时1.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领会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
2.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活动一:听花之歌,品情之美《宗璞作品中的“花”之表达》宗璞笔下的“花”绝非出身名门,二月兰、玉簪花、木槿花等等都是平凡而普通的,她将自然界中的花“人格化”,在她笔下这些普通的花朵呈现出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以花喻人,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花朵所饱含的精神品格,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精神实质。
1.感受生命的美好。
(1)面对繁盛美丽的紫藤萝,作者的内心情感发生了变化。
浏览文章,找出表达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2)结合材料,理解“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是指什么。
材料一: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与作者感情深厚的小弟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
作者的小弟冯钟越,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是我国第一代飞机专家。
但是他三十年奔波在外,积劳成疾,正当盛年,身患绝症,生命之花即将凋落。
材料二: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
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
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哭小弟》(3)英年离世的小弟,迟开早谢的同代人,让作者的内心充满了“疑惑、痛楚”。
而此时伫立花前的作者为什么内心又变得“宁静、喜悦”呢?2.体悟生命的意义。
作者在经历了亲人的离世后,内心是焦虑和悲痛的,但当她看到眼前瀑布似的紫藤萝,心慢慢归于宁静。
花经历不幸还能再开,而且开得如此繁盛,那么人呢?经历不幸后,该如何面对生活,面对生命?作者从而将对美丽的感触升华为对生命的感悟。
(1)在生命的喜悦中,作者想到昔日稀落的紫藤萝,盛衰对比之中,由花及人,她感悟到什么?(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一句中,“不幸”具体指什么?(3)花和人都会遇到不幸,但为什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呢?运用比较阅读法,将花与人的经历、态度、精神进行比照,理解作者的生命感悟。
《紫藤萝瀑布-宗璞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紫藤萝瀑布-宗璞》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紫藤萝瀑布景观的由来和特点;2. 了解宗璞的生平宁艺术成就;3. 分析紫藤萝瀑布和宗璞的联系与共鸣;4. 激发同砚对自然和艺术的热忱,培育审美情操。
二、导入活动1. 展示图片:展示紫藤萝瀑布的图片,引导同砚沉思:你觉得这幅画面传达了什么样的意境?2. 观看视频:播放宗璞的艺术作品展示视频,让同砚感受他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三、进修活动1. 阅读材料:同砚阅读关于紫藤萝瀑布和宗璞的相关资料,了解其背景和故事。
2. 谈论沟通:同砚分组谈论紫藤萝瀑布景观与宗璞艺术的联系,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悟。
3. 艺术赏析:同砚观看宗璞的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体会其对大自然的奇特理解与表达。
4. 创作实践:同砚以紫藤萝瀑布为灵感,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表达对自然景观和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四、拓展延伸1. 课外阅读:推举同砚阅读关于紫藤萝瀑布和宗璞的更多资料,深度了解其历史和文化内涵。
2. 艺术实践:组织同砚参与绘画竞争或文学创作竞争,展示他们对紫藤萝瀑布和宗璞的理解和表达。
3. 参观展览:组织同砚参观宗璞的艺术作品展览或户外写生活动,亲身感受其艺术魅力和对自然的奇特感悟。
五、总结反思通过进修紫藤萝瀑布和宗璞,同砚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秀丽和力气,也能体会到艺术对人生的启迪和震撼。
期望同砚通过这次进修,能够培育对自然和艺术的热忱,发现美的存在和价值,以更加丰富和深刻的视野看待世界和生活。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紫藤萝瀑布的基本信息和历史背景。
2. 了解宗璞的生平宁主要作品。
3. 理解宗璞作品《紫藤萝瀑布》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4. 分析宗璞的艺术风格和影响。
二、导学内容1. 紫藤萝瀑布的基本信息和历史背景紫藤萝瀑布是中国古代名家宗璞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幅瀑布飞流直下、威势磅礴的壮丽景象。
宗璞是唐代著名画家,擅长山水画,尤其以描绘瀑布著称。
作品《紫藤萝瀑布》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呈现了他奇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
第18课《紫藤萝瀑布》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紫藤萝瀑布》导学案【学情目标】1.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优美语言,学习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3.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怎样由花儿自衰而盛,而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的。
【重、难点】1.重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品味优美语言,学习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2.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怎样由花儿自衰而盛,而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的。
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宜放低要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以“学法指导”作铺垫,在朗读课文、感知文意、品味语言、学用修辞的基础上,让学生逐层渐进地理解文本中“人”“景”“情”之间的关系,进而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
【自主学习过程】一、朗读课文,积累生字难词方法指导:1.初读文章,用笔圈画出生字难词,借助工具书查找字音词义,作好笔记,有意识地识记和积累典范的语言。
2.学习朗读课文,注意把握好语调、语速、语气、节奏、停顿等,做到文从字顺,有感情地诵读。
学习实践:1.默读课文,积累生字难词迸(bèng)溅(jiàn)、船舱(cāng)、一穗(suì)、忍俊不禁(jīn)、伶(líng)仃(dīng)、伫(zhù)立、盘虬(qiú)卧龙、酒酿( niàng)、绽(zhàn)开、沉淀(diàn)、仙露琼( qióng)浆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自学方法指导: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从整体上予以把握。
比如从文章的结构线索、行文思路、主体内容、感情脉络等某一方面切入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学习实践:用短横线画出下面的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的发现。
1.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3.我凑上去,想摘一朵……4.我只是伫立凝望……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5.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6.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7.……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紫藤萝瀑布导学案

紫藤萝瀑布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明标: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1)学习重点:朗读、揣摩、品评优美语句、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2)学习难点:体悟作家对生命的感. 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二:自学互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迸溅沉淀()伫立()伶仃()()仙露琼()浆盘虬卧龙()2 解释下列的词语伫立:迸溅:盘虬卧龙:伶仃:忍俊不禁仙露琼浆:3.走进作者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
“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
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
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
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4. 写作背景建设1966年至1976年,是十年浩劫。
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神州大地重又勃发生机,欣欣向荣。
联系这样的历史背景,就会明白,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这篇散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弟弟,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的总工程师,正当盛年,事业蒸蒸日上,却不幸身患绝症,生命即将失去。
带着焦虑和悲痛,作者在一棵盛开的紫藤萝花面前,她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那淡紫色如瀑布般的藤萝闪烁着生命的光辉,仿佛在向她倾诉着什么,“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藤萝瀑布》导学案
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及作者的感情变化,感悟中心。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掌握生动的词汇。
3、体会文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
4、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5、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学习重点:
1、朗读;揣摩、品评优美语句、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2、体悟作家对生命的感悟和赞美。
●学习难点:通过想象,将抽象的写景文字感知为生动的景物描写;
揣摩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扫除字词障碍,初读感知,理清结构层次,感悟主旨。
课前自学
一、自学内容及要求:1、了解作者及背景,熟读课文,弄清字音、字形、字义;
2、感知文意,读懂作者的感情变化及对生命的感悟。
二、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精华,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1994年出版的《宗璞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散文集。
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2、相关背景:
宗璞家人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
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衰及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于是在其弟逝世前写成此文。
三、学法指导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三、知识积累
陶渊明—菊花: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
周敦颐—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四、自学检测
1、文学常识检测:
本文选自《》,作者,原名,本文体裁是。
2、字词积累
①给下列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迸.溅伫.立伶.仃.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酒酿.嚷.嚷.沉淀.
依傍.笼.罩.挑.逗船舱.繁望稀围蝶阵
②多音字、形近字辨音组词。
伫绽浆槐
禁嚷桨魅
贮淀奖魁
③结合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忍俊不禁:伶仃:
盘虬卧龙:挑逗:
课堂探究
一、自主探究
1.世界上的花儿千姿百态,说说你喜欢哪种花儿,为什么喜欢?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提示:作者围绕什么写?接着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第一段( - 自然段):先写之美;
第一段( - 自然段):然后写之美;
第二段( - 自然段):再写之美;
第三段( - 自然段):最后写之美。
二、合作探究
快速浏览课文,小组合作解决:
a.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b.作者对生命感悟到了什么?
c. 试着找出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说说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d.从全文
..来看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行文的?
三、研读中间及首尾
1、本文还特别写到十年动乱中藤萝的情形,这有何用意?
2、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要独立成段?
3、结合全文意思品味最后一段的含义及作用。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揣摩、品评优美语句、词语的含义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
课前自学
一、自学要求
1、从修辞方法入手,重点品读课文2-9段内容。
二、学法指导:修辞方法——通感
通感,就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美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举例子来说吧: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举个例子:
通过自读理解,你能从文中找到使用通感的句子吗?
课堂探究
一、研读赏析2-6段
从第2段开始,作者开始正面描写紫藤萝,描绘非常形象、优美,同学们读2-6段,要求读顺畅。
1、合作探究:
按顺序说说描写的角度和方法。
(这5个自然段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的?)
按到的顺序描写藤萝花的、、
2、品读与交流:
本文从形、色、味、神等多方面对紫藤萝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分别找出一些句子,试着用“我欣赏的佳句是,它运用了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于”的句式说说你的体会。
(1)整体形状——“我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也不见其终极。
”
体会:它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表现出了藤萝“瀑布”气势
非凡,给人生命绵远流长之感。
(2)局部形状——
体会:
(3)整体颜色——
体会:
(4)局部颜色——
体会:
(5)香气——
体会:
(6)神情——
体会:
二、独立分析“忆花”部分
请同学们自己欣赏、分析“忆花”部分,赏析时要注意:
弄清描写顺序、角度、语言,重点分析一两个精彩的句子,谈体会。
1、作者回忆起十多年前的紫藤萝采用了什么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
2、试理解“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一句。
三、体验反思——倾心美读,交流感受。
作者由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或不幸?四、拓展延伸,妙笔生花。
1、写法总结:{
2、课后练笔:
学习作者,细细观察一种花(梅花、玫瑰花、菊花、荷花、梨花、栀子花等),写出对生命、对人生的一点感悟吧!
题为“我看花”,不少于300字。
. .
花→不幸→藤萝瀑布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