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望洞庭》同步练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理解》复习题及答案

2020年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理解》复习题及答案

2020年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理解》复习题及答案所属频道: 三年级试卷(一)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了,鸟儿不()了,蝴蝶()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孔雀舞、摔跤、()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热闹。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2.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无聊——()喧哗——()冷清——()3.作者写小动物们都很“安静”是为了体现()A.小动物们十分懂事。

B.同学们的朗读十分好听,小动物们被吸引住了。

4.请你在文段中用“”画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用“”画出描写下课时热闹的句子。

(二)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写上合适的表示颜色的词语,这些词让我知道了“五彩缤纷”的意思是()(选一选,填序号)A.五个颜色,非常好看。

B.颜色多,非常好看。

2.用“ ”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想一想,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 ”在选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

4.下列哪个词最能体现秋雨的特点?()A.五彩缤纷B.你挤我碰(三)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望洞庭》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望洞庭》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望洞庭》专项练习含答案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银盘里一青螺。

1.将故事补充完整。

2.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比作
____________,突出了洞庭湖湖面的__________________。

我能写出这两
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通过写湖光和月光互相映衬,突出了洞庭湖的宁静、柔
和之美
B.诗的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洞庭湖比作青螺,写出了湖水的
清澈
C. 这首诗勾勒出一幅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
1.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
2.湖面未打磨的镜子平静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光交
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湖面上没有一丝风,就像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镜子。

3.B
解析:此题考查考查理解古诗的能力。

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故名为“望洞庭”,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古诗的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是正确的,但是是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写出君山的清脆,因此B项是错误的。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课内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课内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课内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一)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寒山:生:坐:红于:_________ 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A.初秋。

B. 深秋。

(二)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和:白银盘:青螺:3.“潭面无风镜未磨”指的是湖面,像。

古代铜做的镜子,需要,才能保持光亮。

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大青树下的小学》片段,回答问题。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了,鸟儿不()了,蝴蝶()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我能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2.读了这段课文,小问号想知道明明是写同学们课上课下的情景,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呢?我来回答:这样写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这些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为学校增添了的气氛;二是突出了孩子们读书读得,读得,读得;三是突出了下课后孩子们引得小动物们心生羡慕,前来看热闹。

3.我能写出这段课文提到的那些小动物。

4.我很喜欢这个小学,因为:三、阅读《灰雀》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

他每天到公园散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同步练习及答案一、联系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句中的“颤抖”说明了阮恒内心的激动。

(_________)2.《太阳》一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_________)3.《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_________)4.《检阅》一文的中心句是“这些小伙子真棒”。

(_________)5.“亡羊补牢”中的“亡”是死亡的意思。

(_________)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停车坐爱枫林晩”一句中的“坐”是“坐下”的意思。

(_______)2.《花的学校》选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

(_______)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中,“金色巴掌”指的是枫叶。

(_______)4.《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_______)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诗出自苏轼的《赠刘景文》,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_______)三、请你来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剃头大师》中“剃头大师”指的是剃头师傅,“害人精”指的是“我”。

(_______)2.《荷花》的作者是叶圣陶,《燕子》的作者是郑振铎。

(_______)3.“舞”“扁”“静”“植”横画多,写的时候要考虑好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

(_______)4.复述故事就是背诵课文。

(_______)5.《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想象的。

(_______)四、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去年的树》一文总共写了五次对话。

(______)2.《那一定会很好》中写了一粒种子长成了大树,之后变成了手推车,接着变成了椅子,最后变成了木地板的经历。

(______)3.学了《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我知道了牛肚子里有四个胃。

(______)4.《一块奶酪》中的蚂蚁队长最终偷偷吃掉了掉在地上的奶酪渣。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优课导学案_2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优课导学案_2

《望洞庭》教学设计授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望洞庭》(唐刘禹锡)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授课教师:授课对象:一、教学目标:1.吟诵古诗,从经典中欣赏祖国河山;2.弄清洞庭,从地名中培养爱国情感;3.把握青螺,从诗眼中体悟古诗新韵。

二、教学重点1.吟诵古诗,把握诗意,学会生字:和、磨;2.抓住名词,体会诗韵,传承经典。

三、教学难点(谁)(在哪里)(怎么)望洞庭;望洞庭(什么)。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准备:1.毛泽东诗篇《七律·答友人》;2.《中国地图》、《河南省地图》、《湖南省地图》、《洞庭湖示意图》;3.关于描写洞庭、君山、岳阳楼及刘禹锡的著名诗篇及图片。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七律答友人一九六一年毛泽东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诗人领袖毛泽东笔下的洞庭——“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刘禹锡笔下的洞庭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进入古诗《望洞庭》(板书)!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诵读古诗老师范读、老师领读、师生齐读、学生齐读、学生个别读(三)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刘禹锡(1)公元772年——842年,70岁(2)字梦得(3)祖籍河南洛阳人(借用《河南省地图》讲解)(4)唐朝诗人,被称为“诗豪”(5)与柳宗元并称“刘柳”(6)与白居易并称“刘白”(7)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其中《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都属于名篇。

2.写作背景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长庆四年,即公元824年。

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今安徽和县)这一次,是在秋天。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 望洞庭 》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练习及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 望洞庭 》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练习及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二)、反复诵读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相机指导。这首诗里有许多后鼻音,正音:光、风、镜 3.同桌互读。 4.划分诗的节奏,找出韵脚并读出诗的节奏。(二二三节奏,这首诗中押o韵,押韵的字 是磨,螺)
(1)齐读,读出诗的韵律。 (2)吟诵。(平长仄短入声促) (3)镂空背诵。
2.板书课题,读音指导,释题。
3.洞庭湖简介。(洞庭湖在我国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以南,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自 古就有“八百里洞庭”的称呼。洞庭湖风光秀美,湖中有美丽的君山,周边还有很多风 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阳楼,站在岳阳楼上便可俯瞰洞庭湖。)
【设计意图:明确这是一首风景诗,形成从题目入手学习古诗的习惯,加深对洞庭湖的了解, 同时为文本学习做铺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智能目标】理解词义句意,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 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感悟诗歌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望洞庭》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望洞庭》描绘的景色。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 望洞庭 》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一、课文主题: 本文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 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1.《望洞庭》一诗中,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_______、_______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_______图。

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_______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A.宁静、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气度B.宁静、祥和、洞庭夜景、洞庭湖、气度C.壮观、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态度2.下面对《饮湖上初晴后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3.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理解有误的是()A.这句说的是: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B.“两岸青山相对出”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孤帆一片日边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

C.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具静态美了。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中的“和”是_______,“镜”指的是_______。

()A.相安、和谐的意思;一面铜镜B.连词,跟‘同“相同;洞庭湖的湖面C.相安、和谐的意思;洞庭湖的湖面5.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选填序号)①碧水东流至此回A.到这里回旋B.回到这里来②山色空蒙雨亦奇A.云雾迷茫的样子B.空的,没有东西③水光潋滟晴方好A.非常美丽B.波光闪动的样子④山色空蒙雨亦奇A.奇怪B.奇妙6.选择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C.夸张(1)飞流直下三千尺。

(2)白银盘里一青螺。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7.回忆古诗的内容并填空。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朝大诗人。

诗中的“楚江”指的是。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朝大诗人。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课内阅读练习(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课内阅读练习(有答案)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练习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一)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本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寒山: 生: 坐:红于: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 )A .初秋 B. 深秋(二)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和: 白银盘: 青螺:3.“潭面无风镜未磨”指的是湖面 ,像 。

古代铜做的镜子,需要 ,才能保持光亮。

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二、阅读《大青树下的小学》片段,回答问题。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 )了,鸟儿不( )了,蝴蝶( )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我能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唐 杜牧深秋时节的山 产生,生出 因为 比......更红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比二月春花更红。

B 唐 刘禹锡 和谐 比喻洞庭湖 比喻君山 平整却又朦胧 未打磨的镜子 不时打磨遥望洞庭湖美丽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摇 叫 停2.读了这段课文,小问号想知道明明是写同学们课上课下的情景,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呢?我来回答:这样写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这些小动物的出现更加 突 出 了 , 为学 校 增 添 了 的气氛;二是突出了孩子们读书读得 ,读得 ,读得 ;三是突出了下课后孩子们引得小动物们心生羡慕,前来看热闹。

3.我能写出这段课文提到的那些小动物。

4.我很喜欢这个小学,因为:三、阅读《 灰雀》片段,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望洞庭》同步练习
一、默写古诗《望洞庭》。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

1.湖光
...。

..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
...里一青螺
..。

三、写出诗人运用比喻的诗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四、把《望洞庭》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
一、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1.湖面的波光。

指湖光和秋月。

和谐,优美。

指湖面。

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诗句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2.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诗句的意思: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3.把洞庭湖面比作铜镜。

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白银盘里的青螺。

四、《望洞庭》改写
秋高气爽,明月当空,大诗人刘禹锡乘着马车去来到了洞庭湖边。

刘禹锡静静地站在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月光洒在洞庭湖湖面上,那皎洁的月光和洞庭湖湖水交相辉映,形成一道美丽的景色。

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诗人远远望去,在皓月银辉下,湖中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白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刘禹锡被眼前这美景陶醉了,于是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卡
一、听两遍朗读录音,并回答下列问题。

1.()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

A.《见字如面》
B.《朗读者》
C.《开讲啦》
2.《开讲啦》节目在()年播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系列特别节目。

A.2015
B.2016
C.2017
3.《开讲啦》荣获第()届上海电视节最佳周播电视节目奖。

A.23
B.24
C.25
二、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富饶.(ráo)建设.(shè)瑰.丽(ɡuī)
B.海鸥.(ōu)相宜.(yì)凤凰.(huánɡ)
C.侧.身(cè)每逢.(fénɡ)理睬.(cǎi)
D.融.化(rónɡ)未.来(wèi)膝.盖(xī)
三、拼写乐园。

1.看拼音,写词语。

2.根据语境写字词。

(1)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很yán shi(),dǎnɡ zhù()了人们的shì xiàn()。

(2)去年暑假,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了美丽的三yà(),脚cǎi()在jié bái()而又róu ruǎn()的沙滩上,我兴奋极了。

(3)shǔ()不清的lónɡ xiā()ɡǔ ()着圆圆的眼睛,在yán shí()上爬来爬去。

四、补充词语。

风景()()()()无比成()结()
()()丰富()()不平()()辈辈
五()十()银光()()()种()样
五、选词填空。

(填序号)
A.静悄悄
B.懒洋洋
C.乱糟糟
D.慢腾腾
1.海参在海底()地蠕动。

2.考试时,教室里()的。

3.我放学一回家,就发现原本整洁的房间变得()的。

4.蜗牛在墙上()地爬着。

六、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B.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C.秋天的小兴安岭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D.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七、句子乐园。

1.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
...分枝的
...绽开的花朵,有的像鹿角。

(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鼠在枝头散步。

(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用关联词
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仿写比喻
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这句话说明了西沙群
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
2.《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是按照空间顺序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的。

()
3.《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抓住了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各个季节的
小兴安岭的美丽。

()
4.“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轻”虽然写出了船的轻快,但从另一方面衬托
了诗人沉重而悲伤的心情。

()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苏东坡赞美道:“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

”于是,杭州西湖有
了“西子湖”的美称。

2.“遥望洞庭山水翠,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描写了洞庭山水的美丽。

3.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__________。

4.《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通过介绍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____之情。

5.《海滨小城》一文描写了海滨小城的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海滨小城
的______之情。

6.《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按照___________的时间顺序,介绍了小兴安岭的
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7.完成下列练习。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轻舟已过万重山。

(1)将上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诗人______(时间)离开,乘船一日就到达了______。

下列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A.傍晚白帝城江陵
B.清晨白帝城江陵
C.清晨江陵白帝城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的心情。

参考答案
一、听力材料:
开讲啦
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开讲啦》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创办于2012年。

每期节目由一位知名人士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

节目每期有八至十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青年代表,向演讲嘉宾提问互动。

另有300位大学生作为观众现场观看这场有思考、有疑问、有价值观、有锋芒的思想碰撞。

每期演讲嘉宾选择的主题,均为当下年轻人心中的疑问,讲述青年最关心、最困惑的话题。

2015年该节目登陆英国,威廉王子应《开讲啦》的邀请,在伦敦国王学院开启文化、商业、创意间的高端对话;2016年再度走出国门,“海上丝绸之路”系列特别节目走访了埃及、希腊、新加坡,掀起了一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热”。

2017年6月16日,《开讲啦》荣获第23届上海电视节最佳周播电视节目奖。

1.C
2.B
3.A
二、B
五、1.B 2.A 3.C 4.D
六、C
八、1.√ 2.√ 3.√ 4.×
九、1.淡妆浓抹总相宜 2.白银盘里一青螺
3.碧水东流至此回
4.美丽的景色富饶的物产赞美
5.美丽景色喜爱
6.春夏秋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7.(2)B (3)愉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