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 区域分析与规划
基于GIS的福建厦门莲花山佛心寺扩建规划

本 文选取福建省厦 门市莲花 山佛心寺扩建规划这一案例 , 试 图以 G S为辅助工具 , I 同时与传统设计方法相结合 。
2 研 究方 法
Absr c : S tc n lg sp oo n l fe t g ted v lp n fpa nn n e in。ep cal h to sfri lme t g t a t GI e h oo y i rf u dyafci h e eo me to ln iga dd sg n s eil t emeh d o y mpe n i n
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标 识码 : B
F xnT mpew i i n F ja rvneE t s nPa nn ae nGI o i e l hc i X a hn me 。 uJ P o ic xe i ln igbsd0 s n n o
W u Yi n f a
(c o l f ci cua adC vl n ier g, i nUnvri 3 0 ) Sh o ht trl n iiE gnei Xa ies y o Ar e n me t 6 0 5 1
Te l mp e
l 概 述
1 1 项 目背 景 .
管 理、 检索表达地理空间资料 , 进而 分析和处 理海量地理 信息 的通用技术 。它是信息 系统 的一种 , 以表征地球表层 空间地理
现象和事物的地 理空间数据 和信息 为特定 的运 作对象[ 。在 1 ]
佛心寺位于福建厦 门国家森林公 园莲花山脚下 , 山临水 倚 而建 , 风景绝佳 。始建 于 民国十年 间 (0世纪 2 代 )距 今 2 0年 ,
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生态景观敏感性评价

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生态景观敏感性评价作者:娄云来源:《绿色科技》2019年第18期摘要:以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对象。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该区的现状选取了相应的影响因子;并在对单一敏感因子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每个因子的权重,对该区生态景观敏感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划分了生态景观敏感性保护的三级区域。
结果表明:该区所选择的6个影响因子,植被、坡度、高程、土壤、水文及水源保护区的权重分剐为0.423、0.251、0.141、0.073、0.073、0.039。
该研究区域整体生态敏感度较小,高敏感区只占区域的12.59%,中敏感区占71.05%,低敏感区占16.05%。
且高敏感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各个山峰以及两侧,对外界的干扰敏感性极强,属于高度保护的地段;低敏感区分布莲花山的平缓地带,可以承受一定强度的人为干扰,适合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等活动。
研究结果可为推进该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GIS技术;长春莲花山;生态保护区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8-0043-051引言生态敏感性分析是指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情况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变化的适应能力。
主要采用生态因子网格分析法和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法进行分析与评价。
目前,关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研究較多属于半定量研究,多采用数学建模、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矢量投影原理的方法揭示研究对象的生态环境敏感性。
近年来,随着生态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日趋成熟,GIS和RS技术结合的方法在生态环境敏感性研究中逐渐增多,但多侧重于单因子、大尺度范围内的分析研究,关于风景区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
长春莲花山旅游度假区地处长春市东部,东经125°29’~125°48’、北纬43°53’~43°56’之间。
该区东临石头口门水库(莲花湖);南接双阳区、净月经济开发区;西与英俊工业集中区相连。
莲花山开发区政策汇编

莲花山开发区政策汇编起草过程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六城联动”战略部署,从依托莲花山资源禀赋、发挥自身优势等多个角度,寻找契合点和切入领域,着眼精准发力、激发潜力、突出特色、力求突破,谋划提出“六城联创”总体思路,即在莲花山区域全面创建“汽车运动城、观光农业城、森林碳汇城、数智科创城、康美消费城、文化旅游城”,分别对应支撑市级层面的国际汽车城、现代农业城、双碳示范城、科技创新城、新兴消费城、文化创意城,同时对应承载省里提出的“六新产业”“四新设施”。
构建“莲花山版”的“六城联创”产业布局,可作为全市“六城联动”的空间承载和产业支撑,提出的“六城”,也可作为莲花山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发展定位和实践路径。
我们以“六城联创”为新载体、新抓手、新方向,进一步加大对省市争取政策和资金力度,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包装专项债力度,有利于加快扩充总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益,有利于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为全面启动“六城联创”工作,起草了“六城联创”推进方案,元旦前分别向管委会领导和10个责任单位、15个配合单位以及相关单位征求了意见,并根据意见建议进行了修改完善。
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任务分工。
成立“六城联创”谋划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海治书记任组长,海英副主任、敬波副书记、国涛副主任分别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参加。
下设6个工作专班,分别负责“六城”的谋划推进工作。
每个工作专班由2个牵头单位负责,其他单位配合。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改局,具体负责“六城联创”谋划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实施。
二是推进成果。
参照市发改委通知要求,主要包括1月底前形成一套研究报告(各工作专班分别就“六城”目标定位、空间布局、主导产业、龙头企业、项目组群、政策安排等重点问题形成6个专题研究报告,发改局综合形成全区研究报告)、3月中旬前印发一个总体方案、3月底前编制6个专项规划、4月底前出台系列配套政策和5月底前制定系列实施方案等五个方面内容,在时间节点要求上对照市里时间节点错后2-3个月。
莲花山旅游景区调查报告(1)

莲花山旅游景区调查报告(1)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广州莲花山旅游景区调查报告陈永妮黄源梁婷婷莫小璇许嘉勉赵观兰摘要:调查与研究广州莲花山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与现状,对其进行基本类型的分类。
接着,应用定性与定量评价法对广州莲花山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析,拟建了旅游资源定量评价表,其指标总评分得76分,最后对其提出保护和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环境基本类型评价分析保护与开发1前言广州莲花山景区位于番禺市的东郊,距离广州市区20千米。
莲花山主峰方圆5000多公顷,崇山峻岭,千山万壑,奇峰异石,青山绿水,构成了著名的莲花山旅游风景区,因此,我们选择了它作为此次资源调查的对象。
我们在2012年12月8日至9日对广州莲花山旅游景区进行了一个全面的调查,并对其作出了详细、认真的分析。
本次调查源自于旅游资源与开发课堂习题,主要目的是为更多的大众详细介绍莲花山景区的情况,从多角度,多方位全面地呈现出一份完整的景区分析报告,本次报告将会通过合理科学的的实地调查作出报告,确保质量上乘,严格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所规定的内容和方法尽心调查。
调查成员均为本课堂分组成员,此次调查本组成员合理分工安排共同完成。
2莲花山的旅游环境地理位置广州莲花山是珠江三角洲的一座名山,位于珠江口狮子洋畔,是狮子洋西岸的制高点。
地理坐标是:东经113°29′22″~113°30′5″,北纬22°00′3″~22°58′54″,面积313公顷。
它的最高峰海拔108米,距广州市区30公里,距香港60海里,水陆交通十分方便,是一个融古代粗犷和现代秀美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风景名胜区。
地质地貌地质遗迹分类根据《国家地质遗迹调查技术要求》的分类,莲花山地质遗迹可分为3大类4小类。
自然人文本底资源调查方案

柳州市莲花山自然和人文资源调查项目工作方案(初稿)一、项目名称、依据、资金、时间名称:柳州市莲花山自然和人文本底资源调查。
依据:柳州市莲花山保护条例第六条第三点。
资金:万元。
时间:2018年6月起至2020年12月底,共2年零7个月。
二、莲花山保护范围概况柳州市莲花山保护范围位于柳州市主城区和柳东新区之间,总面积为40.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7%,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减缓热岛效应等重要生态功能,是柳州市区不可多得的大型生态功能区、城市“后花园”、“绿肺”。
莲花山保护范围按照功能分区分为核心保护区、现状控制区和综合利用区三大功能分区,其中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核心保护区内,是莲花山保护范围内的知名地标。
三、项目背景为准确掌握莲花山保护范围自然和人文资源本底情况,正确评价保护区自然和人文资源状况,进一步加强野生自然和人文资源保护,为有效保护、利用和科学管理野生自然和人文资源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有必要进行科学性、系统性、彻底性的自然和人文本底资源清查。
四、主要建设内容及要求调查范围:莲花山保护范围由东、东北、北向以柳江河右岸线为界,西至河东路北片区和马鹿山东北片区的规划建设用地外缘,南至楼梯山片区和独凳山片区的规划建设用地外缘,总面积40.9km2为主要调查范围。
总体要求:中标人必需在充分查阅资料基础上,进行充分的野外实地调查,以“科学、合理、准确、全面”为原则,调查方法科学,技术路线具体,调查方案合理、可行。
(一)、植物多样性调查1、野生植物资源调查(1)、调查数量位置:本项目物种资源野外调查分两年不同季节进行。
每年野外调查次数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15天,每天不少于6人,每次调查范围需覆盖保护区不同海拔、不同生境地区;(2)、野外调查重点:植物调查在每年野外调查不少于4次的基础上,应在植物开花、结果较为集中的月份增加对保护区全境范围内的植物进行开花、结果调查,全面采集植物标本,拍摄植物照片,采集、记录区域内植物的生物地理信息、生境信息、地理坐标信息;(3)、标本采集:采用高枝剪、枝剪等工具采集植物标本,标本采集应选择生长正常、无病虫害、具有该种典型特征的植株作为采集对象,力求有花、有果(裸子植物有球花、球果)及种子。
基于系统理论的旅游区发展战略研究——以广州番禺莲花山旅游区为例

单 位 甚 至 政 府 机关 紧 密关 联 ,构 成 了一 个 外 部 系
统 ;在旅游区内部 ,各部门之间又构成了一个相互
协 助且相 对独 立 的内部 系统 。
可 从 三 个 层 面 来 理 解 和 把 握 系 统 的 内涵 与 特 性 。一是耦 合性 。系统是 由若 干要素 组成 ,要素 之
【 键 词 】系统理论 ;系统战略 ;旅行社 ;夜 间露营活动;白水寨 关
【 作者简介 】 余一 明,广 东女子职业技 术学院讲师 ,硕士 ,研究方 向:旅 游战略规 划与人才培养 ;陈琪琪 ,
广州广之旅 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 司财务总部副总经理 ,会计师 ,中国人 民大学经济学院研 究生。
世 界最 高 的箔金 观 音铜 立 像 ,2 0 年3 ‘ 峰观 02 月 莲
海 ”更 被广 州市 政府 评 为 ‘ 世 纪羊 城八 景 ” 新 。尽 管拥 有如此 丰富 的旅游 资源 ,景 区的经 营现状 还是 不 尽如 人意 ,问题 在哪 里 ,出路在 哪里 ?
略体系之内,全局把控系统内各要素的贡献 ,化解
和经 济建 设 的各 个 领域 ,学界通 常把 系统 理论分 为
‘ 三论 ” 和 ‘ 三 论 ” “ 新 。 老三 论 ” 是 指 控 制论 ( ob rWi e ,1 4 、系统 论 (et ay 9 8 N ret e r 9 9) n B t l ,1 6 ) af
略 问题 。2 1年4~6 ,笔者 通过调 查 问卷 、游客 00 月
分 歧 ,变竞争 为合 作 ,变 分立 为联 合 ,变不 和谐 为
和谐 ,这 是莲 花 山旅 游 区发展 的惟一 途径 。
制 约景 区发展 的 因素是 多方面 的 。笔者从 战略
莲花山公园介绍

莲花山公园介绍
莲花山公园位于中国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路,是一处融自然风光、
人文历史和现代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公园。
公园占地面积360,000平方米,是广州市内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
莲花山公园内有多个主要景点,包括莲花山、福寿塔、玉兰广场、功德林、竞技花园、游乐场等。
在莲花山上,除了欣赏优美的自然景色,还可以登高远眺广州市区的美景。
福寿塔高42米,建于1929年,是公园的地标性建筑物之一,游客可以登顶远眺广州市区。
玉兰广场
上有一座玉兰亭,周围种有千余株玉兰花,每年春季开花时令人眼花
缭乱。
功德林有清静安祥的佛寺颂禅空间,是游客清心静气的好去处。
而竞技花园和游乐场为游客提供了锻炼身体和休闲娱乐的场所。
除了众多景点,莲花山公园还有多条风景优美的步行道和健身路
径供游客使用。
公园内植被种类繁多,四季景色皆不同,是广州市民
休闲遛狗、散步和观光的好去处。
总之,莲花山公园作为广州市的城市绿地,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
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景点,吸引着广大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是一
处值得一去的旅游胜地。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社区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

前 ,生态旅 游基 础设 施不 断完善 ,服 务质 量 明显提 高 , 得 了一定 的成 绩 , 取 明显带 动 了当地经 济发展 。
态旅游 积极 性较低 , 区经济 贡献 率较 低 , 社 生态 旅游
发展 缓慢 。
2 生态旅游社 区发展 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
R s r e wee s mma ie , n e eo me t o n e me s r swe e p t o w r n t i p p ra olws e t b ihn e e v r u r d a d d v lp n u tr a u e r u r a d i s a e fl z c f h s o : s l ig a s
cmm ntm ae n mm t erg l ig ea i rsucs ti t najsn d s a s utr, ee pn o u i a gme to ie,eua n h v r feo re iz i ,dut gn ut lt c ed vl ig y n c t t b oo u lao i i i r r u o
态旅 游收 入 主要 以门票 为主 , 态旅游 业 吃 、 、 、 生 住 行
1 保 护区生态旅 游开展情 况 . 2
莲 花 山古 称西 崆 峒海 ,早 在 明初就 辟 为佛道 教 名 山 。莲 花 山又是 世界 非物 质文 化遗 产 一 “ 莲花 山 花儿 ” 的发 源地 。 护 区依托优 美 的 自然景 观 和独特 保 的民俗 风情 , 19 于 9 3年在 实验 区范 围内开 展森林 生
22 资源利 用模 式较 为粗放 .
保 护 区 内有 大量 可利 用 的资源 , 如华 山松种 子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莲花山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是2007年4月经吉林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
其位于长春市东端,长吉两市的中间地带,总面积303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余人,城镇人口2万人。
近年来,长春二道区着眼保护好长春市的生态区、水源地,坚持统筹城乡、生态优先、合理布局,选择性抓好重点区域的开发。
他们立足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区位、产业和资源特色,认真研究莲花山的发展思路、方向和定位,先后组织编制了《莲花山生态区发展规划纲要》、《二道莲花山百里生态休闲带要领性规划》等各项规划。
特别是吉林省启动长吉图、长吉一体化战略以来,他们先后聘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澳大利亚五合国际规划设计院等13家国内外顶级规划团队到莲花山实地踏查,完善提升原有规划。
预计今年10月末,《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大纲》等重点规划将完成提升工作。
2009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是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发展纲要》颁布后,“长吉一体化”作为长吉图战略实施的核心,迅速提上日程。
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在莲花山旅游度假区调研时提出莲花山是推进长吉一体化的重要节点。
这一战略举措必将加快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与建设,使莲花山区域承载着衔接和支撑长吉一体化城市拓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乡双向一体化的重任,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莲花山因此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项目组以生态保护为首要原则,以现代服务业为发展方向,以高端度假旅游为开发重点和优势产业,通过集聚项目落地、城市个性强化、旅游品牌彰显,全面建设山水特征鲜明、城市功能完备、服务要素齐全、现代产业活跃的长吉山水生态新城的总体定位可行、“一环双区双线多点”的总体布局合理,产业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含交通规划)和移民安置规划科学可行,对莲花山旅游度假区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按照规划要求,抓紧做好近期建设功能区的详细规划,推进度假区的有序建设,同时,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同时,此规划也是作为指导莲花山旅游度假区详细规划和各项建设的依据。
这里没有钢铁水泥筑起的高楼大厦,有的是推开门窗,满目山水的园林意境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浮躁,有的是被田园环绕的“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若干个城区成为大地景观的零星点缀多彩的田园景观成为城市的绚丽基底完善的产业配套满足着现代化的生活需求丰富的就业机会实现着每一个人的事业梦想便捷的交通网络串联着每一个角落这里是一个“城田相接,城园相融”的长吉山水生态新城!2011年3月25日,在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组织下,《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规划》迎来了终稿评审,这一举措,不仅是对我方近一年的工作进行审核,同时也是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的一个战略转折点。
评审会出席人员包括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吉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旅游科学研究所、吉林省旅游投资集团、吉林省规划设计院等部门领导和专家,并最终上升到受吉林省发改委委托,吉林省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吉林省工程咨询服务中心进行评估的高度。
2011年4月25日,我司正式收到评估报告,宣布了《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规划》圆满结束。
同时莲花山也成为我国第一个由发改委直接审批立项的项目。
本规划由机构首席顾问刘锋博士、许豫宏教授带队,集合了规划、策划、产业经济、城市设计等多方人员,组成核心项目团队,于2010年5月进场考察,编制过程历时近一年。
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总面积398平方公里。
单从面积上说,这片土地已不是用一个简单的旅游度假区的概念所能诠释的区域,此次的任务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旅游区规划,而是一个涉及旅游、产业、城市空间三重关系的区域复合型战略规划。
随着长吉图、长吉一体化战略的出台,作为长吉连接线的中心节点,未来莲花山所承担的不仅是一个生态旅游区所应具备的旅游功能,还承载着长春东扩、吉林西张的城市空间拓展,长吉区域产业转移及溢出人口吸纳的重任。
也就是说这里要打造的不是一个单纯的旅游区,而是一个有多产业支撑的、多岗位就业的、全新生活方式体验的、宜居宜游宜业的“长吉新城”。
一、阶段回顾鉴于项目地的特殊性,在刘锋博士、许豫宏教授的带领下,项目组首先根据长吉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速度及快速城市化发展对莲花山带来的影响、对莲花山所提出的要求进行深刻的分析,在第一阶段抛出本次发展战略规划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即:如何构造莲花山398平方公里的骨骼——空间布局、激活莲花山迅速成长的血液——产业体系、塑造渲染莲花山多彩吸引力的外衣——旅游这三重核心,如何正确处理这三重核心的关系。
在与甲方沟通后,甲方对区域性发展战略规划所要解决的这三个问题表示高度认可,并及时与各级领导沟通,帮助我们解决疑点和难点。
第二阶段正式进入成果制作,第一阶段双方思想上的一致,减少了制作中的弯路。
甲乙双方加大力度、加快进度,迅速推进项目运作。
中秋节项目组更是放弃休假,赶赴长春,与甲方现场办公,解决细节问题。
在第二轮汇报后,根据第二轮成果内容,我方配合莲花山管委会制作了《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报告简本,并由甲方正式向长春市政府、长春市发改委汇报,使莲花山占据了长吉一体化发展的“头等舱”。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规划》于2011年3月25日进行了终稿汇报,2011年4月25日收到《关于报送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规划(2010-2020年)评估意见的报告》,成为我国第一个直接由发改审批立项的项目。
报告提出:“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规划符合国家关于生态保护及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思想要求,基本符合长春市总体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建设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要求,规划确定的功能目标、战略思想、规划时间及规划布局、规划建设项目基本合理,建议审批机关批复该规划。
”的批示,为《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规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二、成果摘要(一) 雾里看花——高度站位·俯瞰区域价值国际视野下的莲花山2009年,《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发展纲要》出台,长吉图上升为未来我国沿边开发开放的重要区、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的高度。
在长吉图区域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端产业经济的同时,如何加强东北亚的文化交流,开发配套的商务会议论坛、休闲度假区域成为重要问题。
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地处长吉图的地理中心,交通便利、四季分明、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是长吉图开放开发先导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东北亚休闲市场的重要载体。
国家视野下的莲花山2009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是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其核心在于东北三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在区域工业城市大力发展高新产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大趋势下,莲花山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现有的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基础,预示着其应寻求差异化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型、外向型高端服务业,成为区域服务中心、长春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突破口。
区域视野下的莲花山在《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发展纲要》颁布后,“长吉一体化”作为长吉图战略实施的核心,迅速提上日程。
至此,埋没多年的,处于长吉连接线中心位置的,拥有389平方公里区域范围的莲花山生态旅游区迅速转变角色,由“后腰”变为“前脸”,跃于世人眼前,成为长吉区域发展的焦点和热土。
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在莲花山旅游度假区调研时提出莲花山是推进长吉一体化的重要节点;是长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突破口;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是体制创新的实验区。
这一战略举措必将加快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与建设,使莲花山区域承载着衔接和支撑长吉一体化城市拓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乡双向一体化的重任,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莲花山因此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二) 拨云见日——精准把脉·诠释发展定位四大优势交通区位——双港、双道、一网络距长春国际机场最近直线距离5公里,是长春的东大门。
航空港现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30余条。
同时,紧邻吉林省唯一的国家级陆路口岸——长春铁路内陆港。
紧邻双港的区位使莲花山成为人流、商流、资金流的汇聚区。
主干道交通方面,东自由大路东西连接长吉两市,劝农大街南北贯穿九台、双阳,地铁、轻轨、高速网络交通初具雏形,莲花山处于便捷的交通网络中。
产业环境——处于步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的区域中周边区域除净月经济开发区外,主导产业均为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格局。
根据工业化水平的评价标准,莲花山周边区域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第二产业的发展,亟待服务业做配套支撑。
长春市第三产业总量目前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还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服务业发展空间广阔。
莲花山的生态基底和产业基础恰好填补了服务业发展的缺失,与周边差异化发展潜力巨大。
资源条件——距离城市最近的生态处女地莲花山位于大黑山脉中段,背靠长春第一水源地“石头口门水库”,森林覆盖率达20.12%,是长春市的“天然绿色氧吧”。
欧式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景观层次明显,适宜开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英俊镇、劝农山镇,景观组合度最好的区域位于劝农山镇及四家乡。
最热月平均气温23℃,5-10月温湿指数在16.1-25.0之间,凉爽宜人。
11月-次年3月平均气温为-8.6℃,凉而不冷,积雪期4-5个月,积雪平均20cm,雪质极优。
全年优良天数350天,占总天数的95%以上。
年平均日照2866小时左右,无霜期140-150天左右,平均降雨量567.0mm。
是良好的避暑胜地和冰雪天堂。
优越的生态资源使莲花山具备打造高端休闲度假、绿色宜居产业的条件。
土地储备——土地存量丰富,土地管理灵活.已有上级批复的用地指标20平方公里。
3000公顷农民宅基地可以利用土地挂钩政策置换,已经完成68公顷土地挂钩试点。
土地采取“总额控制、台帐管理”的土地路径,灵活度高,有利于优化项目布局,形成集聚开发效应。
三块短板产业结构——经济横向比较较为落后,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需继续优化2009年,莲花山GDP达到8.5亿元,较2008年增幅明显。
但相较于周边各区仍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化率较低,至2008年,仅达到30.25%。
在产业结构方面,工业、农业、商贸、旅游成为莲花山四大主体产业。
但其中,工业仍占主导地位,2009年经济贡献率达到了40%;农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未实现向高效、现代农业的升级。
商贸业和旅游业随发展迅速,特别是旅游业,2010年,旅游业收入达5亿元,游客量达80万人次,年均递增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