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教案 (1)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时2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时2

课后作业
1.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B ) A.高锰酸钾 B.蔗糖 C.硫酸铜 D.面粉
课后作业
2.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溶液并且溶质是单
质的是
( C)
A.稀盐酸
B.泥水
C.碘酒
D.洗洁精与水和油滴混合
课后作业
3.蔗糖溶液的甜度取决于溶液中所含蔗糖的量 。现有一杯蔗糖溶液,分别取上部、中部和底部 溶液适量依次进行品尝,结果是 ( A ) A.三份溶液一样甜 B.上部溶液最甜 C.中部溶液最甜 D.底部溶液最甜
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课堂实验,体验溶 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化学用语天天练
根据物质名称写出化学式: 氢气:H2 氧气:O2 水:H2O 二氧化碳:CO2 氯化钠:NaCl 氢氧化钠:NaOH 硫酸铜:CuSO4 氯化亚铁:FeCl2 碳酸钙: CaCO3 硫酸:H2SO4 盐酸: HCl
导学导练
知识点1.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师生合作】 完成教材P29“探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导学导练
小结: 1.物质溶解时常使溶液的温度_发__生__改__变____。 2.(1)溶解时吸热的物质主要有_硝__酸__铵______等; (2)溶解时放热的物质主要有
_浓__硫__酸__、__氢__氧__化__钠__固__体__等; (3)溶解时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物质主要有
_氯__化__钠___等。
导学导练
【小组讨论】
洗涤剂和汽油除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汽油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这是由于汽油能 _溶__解__油污,形成_溶__液__。用加了洗涤剂的水也 能洗去油污,这是由于洗涤剂能_乳__化__油污,形 成_乳__液__。两者去污的原理_不__同__(填“相同” 或“不同”)。

9.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溶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9.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溶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 《溶液在工业中的应用》(专业文章)
- 视频资源:
- “溶液的形成过程”(科普视频)
- “溶液的应用与生活”(科普视频)
- “溶液的制备实验”(实验操作视频)
2. 拓展要求:
-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提高对溶液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学生学习效果
1. 理解溶液的概念: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溶液的定义,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包括均一性和稳定性。
2. 掌握溶液的形成过程: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包括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以及溶液的制备方法。
3. 区分溶液与其他分散系统:学生能够区分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在教学设计中,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教材内容为主线,通过实验、讨论、思考等环节,使学生在理解溶液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溶液的特征及其制备方法。同时,通过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科学探究与实践、证据意识与逻辑思维、模型建构与创新思维、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展开。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溶液的形成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溶液的形成内容,强调溶液的形成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溶液的形成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和溶液的形成重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课件

氯化钠溶液(糖水)是纯净 物还是混合物?
混合物
包含氯化钠、水
氯化钠溶液的任一部分咸度 一样吗?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粒子 有哪些?
Na+ Cl- 水分子
外界条件不变,长期放置, NaCl与水会分离吗?
被溶解的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分散到水分子中, 形成了溶液
20 mL水+ 一匙蔗糖
20 mL水+ 一匙氯化钠
溶液是否都是无色的?
错误
因为……
高锰酸钾 溶液 硫酸铜 溶液
紫红色
蓝色
氯化铁 溶液
黄色
氯化亚铁 溶液
浅绿色
糖水
酒精
稀盐酸
碘酒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蔗糖
固体
酒精
氯化氢

液体
气体
固体
溶剂



酒精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液体
液体
液体
液体
总结
•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 溶质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
• 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为溶剂 • 溶剂通常为液态
A
C A = B
D 不能确定
B
2.许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B )
A 操作简便、设备简单 B 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 C 节约原料,节省成本 D 固体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现 象 固体 消失 ;
蔗糖 能 被水溶解 结 论 形成 蔗糖溶液;
分 析 蔗糖为什么会消失? 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 散,最终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 一种混合物──蔗糖溶液。
蔗糖溶液(糖水)是纯净物 还是混合物?
混合物
包含蔗糖、水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3.组成: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Nhomakorabea溶液
溶剂 溶质
水 蔗糖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3)m溶液= m溶质+ m溶剂 (4)V溶液≠V溶质+V溶剂
练习1:烧杯中有100毫升NaCl溶液,请比较A处和B处密度
的大小( C )
A:A > B C:A= B
生活小常识
用洗涤剂去油污 洗涤剂是乳化剂,能使油分
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 的油珠。这些小液滴能随水流走。 达到洗净衣物的目的。
【问题】 1.洗涤剂有什么功能? 它的去污原理是什么?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将油污分散 成无数小液滴,然后随水流走。(这种现象称为洗涤剂的乳 化作用。) 2.修汽车的工人,当他的手上沾满油污时,他常用汽油洗去手 上的油污。这说明汽油与洗涤剂一样能去油污,那么二者去油
结论
水 乙醇 分层
混合均匀 不分层 乙醇与水互溶
注意: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例题 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
氯化钠注射液
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 [规格] 100ml 0.9g。
化钠注射液。如图是某药业公司 [注意]使用前发现溶液中
有絮状物、瓶身细微破裂
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标签上的部 等均不可使用。
(无洗涤剂) (有洗涤剂)
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 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化作用
试管内加入的 物质
振荡前
现象 振荡后
静置后
把液体到掉 后试管是否
干净
水和植 物油
分层
浑浊
分层
不干净
水和植物油及 洗涤剂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2.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实验。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对学生的疑惑给予解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将食盐、糖等溶质分别加入水中,观察溶解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溶解实验中的观察结果,探讨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小组讨论:为什么溶质在溶剂中能溶解?溶解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变化?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溶液概念、特征、溶质溶剂判断等知识点的掌握。
3.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实验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交流展示:鼓励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发现,通过小组交流和全班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思维碰撞。
5.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融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练习题:区分溶液、悬浮液、乳液;判断下列物质中的溶质和溶剂。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梳理溶液的形成过程、特点和实验操作方法。
-总结:溶液的形成过程、溶液的基本特点、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悬浮液:由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不具有均一性,静置后会分层。
-乳液:由液滴分散在液体中,不具有均一性,静置后会分层。
2.讲解溶质、溶剂的定义,通过实例演示判断溶质和溶剂的方法。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九单元课题1饱和溶液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九单元课题1饱和溶液教案

《饱和溶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知道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会运用观察、归纳等方法形成自己的结论,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表述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化学的乐趣,感受化学在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饱和溶液概念的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三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和实验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复习上节学习内容,预习本节教学内容。

实验准备:试管(20×200)烧杯量筒(10mL)胶头滴管酒精灯药匙试管夹试管架火柴氯化钠硝酸钾(氯化钠和硝酸钾先称量好,2 g一份,用纸包好)高锰酸钾熟石灰检测准备:选取与本节教学内容有关的习题,供课堂上学生练习。

内容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联系中考。

五导学过程【复习引入】少量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哪些可以形成溶液?面粉氯化钠硝酸钾植物油高锰酸钾泥土蔗糖【问题展示1】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某种物质是否是无限的?【活动与探究1】(根据学生数每4人一组,分组探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水,然后分别加入2 g氯化钠和硝酸钾,等氯化钠和硝酸钾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

(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可由小组内同学同时操作,以节省时间)【学生结论】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的溶质是有一定限度的。

【教师点拨】要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必须确定“一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这两个条件,当这两个条件确定后,多数物质的溶解是有限度的。

当溶质溶解达到限度时,溶液就处于饱和状态,这时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溶质溶解未达到限度时就是不饱和溶液。

(由此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问题展示2】说饱和溶液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呢?如果这两个条件发生变化,会怎样呢?【活动与探究2】:在上述实验中溶解氯化钠的试管中再加入5mL水,振荡,观察氯化钠溶解情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课时 溶液的概念、特征和组成课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课时 溶液的概念、特征和组成课件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 不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 你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 样去爱自己。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冲冠一怒为红颜,英雄难过美人关。只愿博得美人笑,烽火戏侯弃江山。 宁负天下不负你,尽管世人唾千年。容颜迟暮仍为伴,倾尽温柔共缠绵。 ►蜜蜂深深地迷恋着花儿,临走时留下定情之吻,啄木鸟暗恋起参天大树, 转来转去想到主意,便经常给大树清理肌肤。你还在等待什么呢?真爱是 靠追的,不是等来的!
溶液中没有水存在时 固+液 液体为溶剂 液+液 量多的为溶剂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例 在进行碘与高锰酸钾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
下列条件必须控制的是(C )
①温度 ②溶质颗粒大小 ③溶质质量 ④溶剂质量 ⑤溶剂种类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⑤
提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的性质、溶剂 的性质、温度。
硫酸铜

碳酸钠溶液
碳酸钠

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钙

医用酒精
乙醇

生理盐水
氯化钠

3. 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合格的生 理盐水是无色透明的。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 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为什么?
解:不会出现浑浊。因为溶液具有稳定性。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你的梦里就不会有我的出现,我们都在不断地 和陌生人擦肩;如果人生不曾相遇,我的生命里就不会有你的片段, 我们都在细数着自己的日子。 ►当离别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我们注定分散两地,继续彼此未完的 人生,如果我说放不下,短短一个月的光景,你是否愿意相信,我的 真诚,我的执着,只源于内心深处那一份沉沉的不舍。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2)、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3)、能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溶剂,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意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建立有关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三者的关系。

2、难点:对溶解过程的微观认识。

四、教学流程:1、新课导入【情境创设】展示多媒体“旋转的地球”、“海洋的图片”、“海水为什么是咸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带着兴奋的情绪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这样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实验入手,有利于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也将学生引入到了愉快的学习中去。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海洋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宝库?海水为什么是咸的?海水里含有80多种元素,你是如何理解的?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入溶液的概念。

学生激趣、感知,带着兴奋的情绪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引导探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要将物质与水混合,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例如用氯化钠溶于水配成盐水来选种;将碘分散到酒精中制成碘酒;将农药分散到水中形成喷洒的药液等,除此之外你还知道那些?【活动与探究】实验9-1溶液的形成(在教材提供的演示实验1蔗糖的溶解基础上,再增设学生实验2食盐的溶解进行对比,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溶液基本特征的理解)将食盐分别放入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搅拌溶解,静置观察现象。

然后,与教师的演示实验现象对比。

【引导】(1)、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分析讨论实验1、2中溶液的形成过程,组织学(2)、溶剂、溶液的概念及溶液的基本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了解溶液的一般用途。

(2)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溶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求甚解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分析讲解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1、课件2、实验及相关器材
【教学设计】:
[引入课题]我们发现,在严寒的冬天,水容易结成冰,而盐水却不容易结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盐水是溶液,是混合物。

那么什么是溶液,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讲解]下面请大家完成探究学案(附后)中探究活动一,探究溶液是如何形成的?
[实验]探究学案(附后)中探究活动一
[提问]讲解现在能不能看见蔗糖吗? [学生回答] 不能
[设问]为什么蔗糖会消失呢?
[讲解]蔗糖溶于形成的混合物就是蔗糖溶液。

蔗糖溶于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以分子状态扩散,最终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溶液
[提问]如果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蔗糖与水以及氯化钠与水都会不会分离?
[学生回答]不会
[提问]如果从小烧杯取出部分蔗糖溶液,与
剩下的溶液相比它们的甜度、浓度、密度是否一样?
[学生回答]一样
[讲解]下面请大家完成第3个问题中的实验
[学生实验记录]
[讨论]请大家相互应怎样来定义溶液?
[板书]一、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讨论]请大家相互讨论分析一下溶液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思考]
[投影]溶液的特点:稳定性均一性
[投影]思考: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2、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溶液?3、溶液一定是液体吗?
[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蔗糖和水组的体系都称做溶液,那么蔗糖溶液是由哪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