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作家作品阅读练习专题迟子建(三)

合集下载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项-迟子建选文3(word版有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项-迟子建选文3(word版有答案)

2021届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项-迟子建选文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朋友们来看雪吧迟子建先说胡达老人吧。

我脚上穿的毡靴是胡达老人送的,是狍皮做成的,又轻便又暖和。

我被大雪围困在东北冰城已有三天,是胡达老人赶着马爬犁把我接到乌回镇的。

他七十多岁,终日穿着一件山羊皮大衣,胸口处老是鼓鼓的,一个酒葫芦就掖在里面。

我到达乌回镇的当夜,他就醉醺醺地来敲门。

胡达老人来找我的目的是为了看我那只栗色皮箱。

我想起来他接我的时候就对皮箱产生了兴趣。

我就把皮箱从炕上搬到火炉旁,嗒嗒按下锁鼻子,将箱子打开。

那嗒嗒两声响起的时候,他的薄耳朵也跟着微妙地颤动着。

他凑近那个皮箱,先是目不转睛地看,然后便是一样一样地用手拈起里面的东西,放到眼睛下仔细地瞧。

照相机、微型录音机······他看东西的时候表情格外丰富,一会儿惊讶,一会儿扫兴,一会儿又是愤怒(他不满意我把布娃娃掖在里面,认为这是要闷死她)。

我把耳机塞进他的双耳,放了一段音乐给他。

他最初听到音乐的时候吓得一跳老高,“哎哟”叫着,酒葫芦也被甩在地上。

他说:“这音打哪儿来?”不过他听了一会儿就习惯了,当我帮他摘下耳机,他嘟嘟囔囔地说:“这音不好,闹。

”胡达老人看够了我的皮箱,又问我在乌回镇住多久,一个人怕不怕。

我说要呆到开春后才走,我在城市里也一个人住,没什么害怕的。

他便对我说,你要是害怕,我就唤鱼纹来跟你做伴。

对了,他有四个儿子,三个儿媳(大儿媳刚死),一大群孙儿。

他最喜欢的是二儿子家七岁的鱼纹。

第二天早晨,我在门口发现了这双毡靴。

我不知道是谁悄悄送来的。

问邻居大嫂,她一看便说:“这是胡达老人的手艺。

”你们问我照片左上角的那串草编铜钱,它是鱼纹送给我的。

记得是某一个中午,我刚吃完饭,一个小孩子推门进来了(我像当地人一样不锁门),他就是鱼纹。

他穿件蓝布棉袄,脸蛋冻得通红。

他进了门口被热气给熏了个激灵。

他说:“我能换你的东西吗?”我问:“你是谁?”“鱼纹呀。

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迟子建

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迟子建
挂 在帐 篷上

个 司空 见 惯 平 淡 无 奇的




拿起 鼓 梃 抑 扬


夜 晚 我枕 着

片 芦 苇见 到 了周

顿 挫 地 敲 了起
来 然后

又 吹
起 了



那 个 纵 马 驰 骋 英 气逼 人 的

号角

他 陶 醉 着 为 这 战 争之 音

国时的 周瑜
而 沉 迷


身上 的 铠 甲 闪 闪 发
赤 着并 不 秀 气 的
野 上 的周瑜


前的




他 放 下鼓 槌和 号

双 足

漫 无 目 的 地 行 走在河 岸

周 瑜 身披 铠 甲
双 目炯 炯



刽 眉如 飞
角 朝 我走 来

他说



什 么 声音


凉 而 湿 的 水汽朝 我袭来 我

股 逼 人 的英 气令 我
不 令你心 烦
7
不 知 怎地 闻到 了



军 马 安 闲 地 垂 头 吃 着夜 草


周 瑜 转 身走 向 帐 篷 时 我 见
的 铠 甲 你 穿布 衣 会 更 英 俊

隐 隐 的 鼾 声在 大 地 上 沉 浮 就 在
到 了 支在 地 上 的

面 鼓 号 角则

周瑜说


我 不 披 铠 甲 怎有

热点作家02 迟子建-2019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八大热点作家预测(原卷版)

热点作家02 迟子建-2019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八大热点作家预测(原卷版)

热点作家2 迟子建一、人物简介迟子建,女,汉族,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漠河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第九届主席团成员,现担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

著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群山之巅》等;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清水洗尘》《雾月牛栏》《迟子建作品精华》(3卷)。

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随笔自选集》。

另有《迟子建文集》出版80多部单行本。

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

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

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

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

迟子建的作品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奖,部分作品在英、法、日、意等国出版。

二、主要成就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一次获得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三、社会评价迟子建是中国当代具备世俗关怀精神和悲悯情怀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

正是这些来自生活本身的情感体验传达的真实,来自于作家内心的悲悯情怀,赋予作品打动人心的力量。

一个作家能够放低姿态,贴近民众,贴近苦难,贴近被遗忘的角落和遗忘的群体,本身就是一种富有感召力的悲悯精神。

在迟子建的小说中,黑土地小人物形象系列自成谱系。

这些小人物生活在东北黑土地上,他们有不同的职业,有种地的、剃头的、弹棉花的、卖报纸的,也有清扫楼道的、唱丧歌的、刻墓碑的、为别人洗衣服的。

这些小人物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隐忍善良又软弱自负,既淳朴坚韧又安于现状。

他们依靠着一种简单的理想生活着,生活中的一点不幸都能给他们以致命的打击。

迟子建在作品中写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世俗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为他们书写立传。

迟子建赞扬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乐观的品质,用宽恕之心来对待他们的自负、狭隘等弱点,用爱意抚慰他们生活的苦难和不幸,用温情批判他们人性恶的抬头。

中考热点作家之迟子建散文小说

中考热点作家之迟子建散文小说

中考热点作家之迟子建作者印象迟子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中国作协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她的作品多以山村生活为题材,贴近生活,感情细腻又不乏豪爽之气,从不矫揉造作。

创作风格朴实大方,简练凝重,文笔流畅,语气舒缓平稳,不张扬,不拖泥带水。

她常常借物喻人,借助作品抒发自己的情怀,对人与社会的诠释视角独特,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人生启迪。

她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等。

她曾经获过两届鲁迅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各种奖项,作品被译为英、法、日、意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链接中考《是谁扼杀了哀愁》迟子建(入选2007年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时间怎样地行走》迟子建(入选2008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品读演练与周瑜相遇迟子建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

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亮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

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

凉而湿的水汽朝我袭来,我不知怎地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

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

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迟子建《五花山下收土豆的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迟子建《五花山下收土豆的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迟子建《五花山下收土豆的人》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五花山下收土豆的人迟子建这世上最出色的染匠,一定就是秋霜了。

只要它来了,青山就改变了颜色。

初霜来的时候,树叶只是微微转黄,这时节的山峦看上去更像是洋溢着丰收气息的麦田。

到了第二场霜降临之后,浅黄的树叶变得金黄或浅红,山峦有如戴上了一顶顶红黄相间的呢毡帽。

而如果你沐浴着第三场更为浓重的霜走进森林,你是想看到什么颜色就能看到什么颜色。

树叶大多是金黄和金红的,但也有黄中带粉、粉中含翠、翠中生红、红中隐紫、紫中有褐的,这时的山峦分明就是一个春天的花园,五彩缤纷的。

我们把此时的山密称作“五花山”。

五花山簇拥着我们的时候,大雁向南飞了,河水流动得平缓了,天空中的云朵没有盛夏时多了,天显得格外地高、格外地蓝。

人们把形形色色的菜籽吊到山墙上,开始了秋收。

而秋收中最苦最累的活儿,就是起土豆。

土豆既能做蔬菜,又能当主食,还能作为家畜的饲料,在那个粮食需要定量供给的年代,土豆被广泛种植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家种上一两亩,那算是少的了;平平常常的人家都要有三四亩;而那些人口多的人家,种七八亩是很普通的。

所以说秋收在我们那里,等于是“起土豆”的代名词。

人们见了面跟对方说的话往往是“起土豆了吗”,或者是“你家今年能收多少麻袋土豆”。

起土豆的工具是二齿子和三齿子。

当然也有四齿子,但它因为密度高而容易伤着土豆,用它的人家很少。

二齿子和三齿子是铁制的,它们的形状常使我联想到“M”和“N”的拼音字母,一握着它们,就老是想发鼻音。

人们去离家较远的大地起土豆时,要拉起手推车。

去的时候,手推车上放置着二齿子三齿子、空的麻袋、土篮等工具,当然,也要带上水壶和午饭。

回来的时候,饭没了,水壶也空了,先前还明晃晃的铁齿上沾满黑油油的泥土,手推车上满载着用麻袋摞起来的土豆。

若是赶上晴好的天气,车行起来还不吃力,而要是赶上秋雨连绵,路面的水洼一个连着一个的话,车轮往往会陷在泥泞中,几个人合力拉它,它也只是徘徊,最后只得回镇子朝养了牛的人家借牛,把手推车给从泥潭中拖出来。

2020年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边读边练之迟子建初中语文

2020年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边读边练之迟子建初中语文

2020年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边读边练之迟子建初中语文作者印象迟子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阻碍力的女作家之一,中国作协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她的作品多以山村生活为题材,贴近生活,感情细腻又不乏豪爽之气,从不矫揉造作。

创作风格淳朴大方,简练凝重,文笔流畅,语气舒缓平稳,不张扬,不拖泥带水。

她常常借物喻人,借助作品抒发自己的情怀,对人与社会的诠释视角专门,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人一辈子启发。

她的要紧作品有长篇小讲«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讲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等。

她曾经获过两届鲁迅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各种奖项,作品被译为英、法、日、意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链接中考«是谁扼杀了哀愁»迟子建(入选2007年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时刻如何样地行走»迟子建(入选2018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品读演练与周瑜相遇迟子建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

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亮专门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亮度专门高,因此即使是夜晚,我依旧一眼认出了他。

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

凉而湿的水汽朝我袭来,我不知怎地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儿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迟子建作品阅读练习含答案

迟子建作品阅读练习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1 4分)。

斯人独憔悴迟子建1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2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当然也未能免俗。

3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人的生活的。

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

4我出生在北极村漠河,在那里度过了我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

那里有我的外婆和外祖父,他们曾经给我讲过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

我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讲故事的情景来。

5晚饭过后,农人家里忙过了该忙的事情,就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生活太单调,他们疲惫的呵欠声常常同日头一起落山。

而且,那里一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那么,晚饭之后的茶水和故事就是生活中最好的消遣了。

每逢这个时刻,我就带着我心爱的狗(它叫傻子,后来我把它写入第一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和这条狗一起挤入听故事的人中,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

6那便是我最早的启蒙文学。

它不是唐诗宋词,而是来源于民间的那种质朴而又奇诡、光怪陆离的故事。

7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坐在夕阳西下的窗前,看着天边飞涌的那一团团金色的晚霞的时候,我仿佛在绚丽的晚霞中又看到了童年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我的心难以平静,我开始断断续续地记载我的童年生活,二十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发表在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的《人民文学》上。

8从此,我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9这实在不是一条坦途,这实在不是一个美差。

10我需要读大量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我需要走南闯北去看世界,而时间和日常琐事又常常打乱我的计划。

11因而我的创作有它不可否认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它还没有达到从一个宏观领域的高度去把握和观照生活的那种让人叹服的洞察力。

12必须承认,我将来如果不超越自己,只是在我的童话世界里流连忘返,那么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

而超越自己是多么艰难。

它要养精蓄锐几时、苦苦求索几时,才能获得一个瞬间的辉煌。

2022中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专场

2022中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专场

2022中考报刊杂志最新作品阅读训练之迟子建专场作家名片迟子建,一级女作家,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中国的北极村——漠河。

童年在黑龙江畔度过。

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

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

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有四十余部单行本。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清水洗尘》、《雾月牛栏》、《踏看月光的行板》、《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以及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随笔自选集》等。

出版有《迟子建文集》四卷和三卷本的《迟子建作品精华》。

曾获得第一、第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励,作品有英、法、日、意大利文等海外译本。

链接中考《是谁扼杀了哀愁》迟子建入选2022年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时间怎样地行走》迟子建入选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寻石记》迟子建入选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中考语文试题。

美文看台·感受泥泞泥泞迟子建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

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

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然而春风来了。

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

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石记迟子建①我们童年所做的游戏,稍微有点新意的,也不外乎让一个小伙伴扮成白军,我们一伙红军四处去抓他。

一抓总能抓得到,他不是藏在柴垛后面,就是躲在狗窝里。

每次白军垂头丧气地被捉住的时候,我都要想:白军真蠢啊,怪不得胜利的是红军呢!②这些游戏玩得腻了,有一天我们突发奇想,想砸家里的石头玩。

听说石头能砸出火花,火花在白天看时不明显,须等到夜里来砸,才能把那火花看得真切和灿烂。

③一般的人家都有一块大石头,是冬季用来腌酸菜的。

夏季时,这石头闲在院子里,人们就把它当成板凳来使了。

老人们坐在上面吸烟锅,女人坐在那里补衣裳。

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④终于有一个傍晚父母去邻居家串门了。

我便与几个小伙伴砸家中的那块青石。

它方头方脑的,大约有二十斤重吧,我们每砸一下,都要跳起来为迸射出来的银白色火花欢呼一番,直到它被砸碎为止。

⑤次日清晨,我给母亲从被窝中揪出来。

她呵斥我:“你给我去找个一模一样的石头回来,要不我就剁掉你的贱手!”那石头我们家年复一年地用着,成了我们的老熟人了,它的破碎自然要让母亲大发雷霆的。

⑥我就不信我找不到一块石头,那样我不就跟白军一样愚蠢了么!我穿上衣服冲出家门,朝河岸走去,我印象中水里有大石头。

刚到河畔,就见邻村的打渔人在收网,他问我一个小孩子这么早出来干什么,我如实说了。

他就告诉我说,河里的石头动不得,石头底下藏着龙,我要是搬了石头,龙就会伸出尖爪子把我钩住。

⑦我想河里的石头动不得,山上峭壁旁的石头应该能让人动的。

我朝山上走去。

到了那里时,正碰上同村的赤脚医生在采药材。

他问我一个小女孩走这么远的路来这里干什么,我说要搬一块石头回家。

他就笑着对我说,峭壁旁的石头动不得,它们是山神胸脯上的一块块肌肉,你动一块,等于在山神身上割了一块肉。

⑧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⑨母亲根本就不相信她清晨时的一句气话竟然使我独自出去寻石头,更不相信我听到的这些传说。

她嗔怪我说:“我看你不用出去找石头了,你自己就是一块石头!”⑩我真的是石头么?如果是,我可不想做家中的那块石头。

我要做山上的石头听风雨,要做水底的石头亲吻鱼。

(选自《迟子建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略有改动)1.本文开头写“抓白军”游戏,其作用是__________。

(3分)2.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

(4分)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B.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3.第⑥⑦段中打渔人和赤脚医生对“我”说起石头的传说,其目的是什么?(4分)4结合全文,谈谈第⑩段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参考答案:1.提示:如果你写上了“铺垫”二字,恭喜你,你答对了。

如果你答“为下文写寻石作铺垫”,那么你应得更高分。

而如果你还写上了:“以抓白定趣事引出下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提示:答题时有两点要考虑:一是引用原文,否则无以分析;二是效果。

示例:A鸡“叽叽咯咯”地叫着,运用拟声词,使读者如闻其声,语言生动;石头好像它下的“蛋”,富于想象力。

它们都写出了儿童特有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充满童趣。

B天真的人总有奇思妙想,居然相信石头的传说,并且还推理说自己也不蠢,“理直气壮”回家了,充满童真。

3.大人们看到一个小女孩大老早下河里找石头、大老远上山去找石头,意识到会有危险,巧妙地编造传说让“我”回家。

4.参考:无知者无畏。

小女孩在经历了家里砸石头及听到两个石头的传说后,幼稚的心灵里立下壮志,希望做一个不怕风雨、有追求(原文有“听风雨”)的人,让生活更有意义(原文有“亲吻”)。

龙眼与伞迟子建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

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

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

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

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

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

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

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

”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⑤我挂断了电话。

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

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

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⑥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

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

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

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⑦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

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

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

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

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

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⑧雪停了。

黄昏了。

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

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

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

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

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

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

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

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⑩《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

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

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

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

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

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

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

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

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

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

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

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

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⑩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

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

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1、第①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 。

(3分)2、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亢奋”→“__________ ”→“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4分)3、第⑧段中,“妈妈”“又抹眼泪”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分)4、作者“妈妈”“把阴晦留给自己”的具体表现是:(1)母亲默默地回家;(2)__________;“把晴朗留给儿女”的具体表现是:(1)__________;(2)__________ 。

(6分)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体现了母亲乐观开朗的个性。

B.赞美了母亲的慈爱、宽容。

C.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D.表现了母爱的无私、高尚。

参考答案:1、(3分)拟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雪飞舞的美态2、(4分)亢奋不快羞愧3、(3分)“我”的话语让母亲想起了刚才受到的委屈4、(6分)母亲独自在家因委屈而默默流泪母亲在大雪中为“我”送伞为让“我”的心情更好母亲宁可自己受委屈5、B(3分)试题分析:1、赏析句子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在分析效果和情感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才行。

如选文第①段画线句赋予了雪花人的思想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雪飞舞的美态,为下文抒发情感做铺垫。

2、根据文章的情节发展来梳理“我”的情感变化即可。

从“正写得如醉如痴”可以分析出“我”当时“亢奋”的心情;从“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

我懊恼地……”可以分析出“我”的心情已由“亢奋”变为“不快”、“懊恼”;从“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

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

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可以分析出“我”的心情已由“不快”、“懊恼”变为“羞愧”。

3、从文章的第⑧段中的内容“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

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

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可以分析出“妈妈”又抹眼泪的原因是:“我”向母亲道歉的话语让母亲想起了刚才受到的委屈而伤心流泪。

4、根据文章中“妈妈为我送伞受委屈之后的表现”来概括即可。

面对“我”的埋怨“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回家后“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可见母亲“把阴晦留给自己”;母亲之所以默默回家抹眼泪是因为在大雪中为“我”送伞,“我”非但不领情,反而埋怨母亲打扰了“我”写作的兴致,母亲仅用一句“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来数落“我”,可见母亲“把晴朗留给儿女”。

5、从文中“母亲”的言行举止上可以分析出:B最能体会文本的主旨即母亲的慈爱、宽容。

A、C、D三项的叙述,在文中都找不到依据。

玉米人迟子建(1)晚夏时节,玉米成熟了。

街头做烤玉米生意的乡下人多了起来。

(2)有一天,在离我家很近的中山路上,我遇见了一个卖玉米的人。

他占据着很好的地段,背靠着沃尔玛超市和工人文化宫,在过街天桥下,用一个铁皮箍起的炉子,烤着玉米。

玉米被竹签穿着,一穗穗地横在炭火上。

他似乎害了伤风,不时地抽着鼻子。

他的生意真不错,烤好的玉米很快被路人买了去,他便剥了新的玉米,接着烤。

在他旁边,摊开着一个大网袋,那里面装着至少上百穗的玉米。

(3)我不爱吃烤玉米,想买他几穗生的,回家煮。

我指着他烤着的玉米问:“多少钱一穗?”(4)“一块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