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电容器连接时的能量损失初探

合集下载

电容器放电时能量损失的探讨

电容器放电时能量损失的探讨

第 3期
令 c = 12 CC
微波遥感 、雷达、电子对抗等很多领域得到广 泛应用。但是现代雷达 、远距离通信 、空间探 测和卫星技术 目 标信息非常微弱,不利于接收 机 的接 收.利 用微 波混频 器可 以将微 弱的微波 信号和本地振荡信号混合通过二极管或晶体管
Q= o
解 此方 程 ,考 虑到 t O时 q =
的倾斜 来提 供 ( 图 4所 如 示 ,车 辆 右 转 弯 的 向 心
图4
问 :电容 C 电能减少 了多少 ? 电容 C 得 到多 。 :
力) .路面的摩擦力 大,倾斜合适 ,速度 不特 少 电能?c 和 c 储能的总和有无变化? 。 2 解 : 电后电容 c 带 电量 Q= 。 2× 充 。 c u= 别高 ,车辆会平安经过 ;反之由于向心力不足 就会出事故 ,车子向弯内倾侧 ,车轮是向外侧
+ ,其 中 R 为 导 线 电阻 与介 质 损 耗 等 致 电阻 之 r
C 2
电 容 器 孜 宅 tr 量 t能 : -
损 失 的 探 "' i z - t
刘 慧 杰
( 辽宁朝 阳市农 业学校 120 ) 200
和 , 代表因辐射而消耗的能量的等效电阻. r 当 S闭合时 ,有回路电压方程 :
电 C得到电 = 1 J 容 2 能 ÷ =. 二 6

C 和 c 储 存 电能的总 和变化 。 2
A W=W一 一 2 . r=3 6—16= J . 2. 速度稍一高 ,特别是重型货车转弯时需要的向 可见 ,c 放电时释放 的电能没有全部被 。 心力很大.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不足 以提 J 供 车辆 右转 弯所 需 要 的 向心力 就无 法 右转 弯 , C 吸收 ,其 中损 失 了 2 ,即 电场 能 的总 和减 : 强行 右转 就会 向外 侧 翻车并 冲到公 路左 边撞 到 少 了 2 . J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损失呢?即这部分 那 家人 的房子上 去. 电场 能转化 成为什 么形式 的能 了? 各 国在 高速公 路建设 中 ,都是 非常重 视 弯

电容总损耗

电容总损耗

电容总损耗电容总损耗是指在电容器中,由于电容器本身的内阻和电介质的损耗,而产生的能量损失。

本文将从电容器的基本原理、内阻和电介质损耗两个方面来探讨电容总损耗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电容器是一种用于存储电能的被动元件,它由两个导体板和介质组成。

当电容器接入电源时,电容器会存储电荷,形成电场,从而存储了电能。

但是,电容器的内部存在着内阻,这是由于导体板和导体之间的接触电阻造成的。

内阻会导致电流在电容器内部发生损耗,从而产生热量,这部分能量损失就是电容器的内阻损耗。

除了内阻损耗,电容器的电介质也会引起能量损耗,称为电介质损耗。

电介质损耗是由于电介质的非完美性造成的,当电场作用于电介质时,电介质分子会发生摩擦和碰撞,从而导致能量损耗。

不同的电介质具有不同的损耗特性,比如常见的电解质电容器具有较大的电介质损耗。

电容总损耗是内阻损耗和电介质损耗的总和。

在实际应用中,电容总损耗会导致电容器的温升,影响电容器的工作性能和寿命。

因此,对于一些对电容器的损耗要求较高的场合,选择低内阻和低电介质损耗的电容器是非常重要的。

计算电容总损耗的方法可以通过测量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来实现。

等效串联电阻是指在交流电路中,用来表示电容器内部损耗的电阻。

可以通过在电容器两端加交流电压,测量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从而计算出等效串联电阻。

通过测量等效串联电阻,可以进一步计算出电容器的内阻损耗和电介质损耗。

为了降低电容总损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选择低内阻的电容器,比如采用导体材料优良的电容器,可以降低内阻损耗;2. 选择低电介质损耗的电容器,比如采用高质量的电介质材料,可以降低电介质损耗;3. 控制电容器的工作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对电容器造成损害;4. 优化电路布局,减少电容器与其他元件之间的影响,降低损耗。

电容总损耗是由内阻损耗和电介质损耗两部分组成的。

了解电容总损耗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对于选择和应用电容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容器,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电容总损耗,提高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换路后两个连接电容电场能量变化分析

换路后两个连接电容电场能量变化分析
t i i n,ho e r,b t h lc r s a i ne gy a a e i ne g v o s sw hih s e st y t m rbuto w ve o h t e e e t o t tc e r nd m gn tc e r y ha e l s e c e m he s s e
p r l 1o wo i d c a c s a e i e is et e h a a io o t g o h n u t n ec r e twi b y a a l r t n u t n e r n s re ,n ih r t e c p ct r v la e n r t e i d ca c u r n l o e e l
i n Two Co e to pa ia e fe wic i nn c i n Ca c t nc s a t r S t h ng
QICh o , a WANG iy YANG n c a QIS i Z—u , Ha -h o , a
( . r i n t “Po eh oo y,Ha bn 1 0 0 , h n ;2 Heln ja gEl ti P we tf nv ri 1 Hn b”I si t f T c n lg t r i 5 0 1 C ia . i g i n e rc o rS a f U i est o c y,Ha bn 1 0 3 , h n ) r i 5 0 0 C ia
Ab ta t Du i r nse ts a e a a y i fCic i The r o s ,a t rs t hi g i t a a ia c s a e i sr c : rng ta i n t t n l ss o r u t o y c ur e fe wic n f wo c p ct n e r n

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能量损失问题的讨论.

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能量损失问题的讨论.
8
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能量损失问题的讨论
三.电容器充电过程的能量损失
如图所示电源对电容器充电,充 电完毕后电容器所储静电能: 1 2 We c 2 在此过程中流过电源的总电量 q cU c
2 电源作功: A q c
所以:
A 2We
能量损失在何处?
分析:设电路的等效电阻为R
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能量损失问题的讨论
电磁学专题——
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能量 损失问题的讨论
1
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能量损失问题的讨论
一.问题的提出
1.设有两个电容器,C1带电量q1,C2带电量q2, 现将 两电容器连成如图所示:
(1)系统在连通前后静电能有何变化。
(2)若静电能减少,分析静电能损失的原因。
u iR
两边同乘以idt并对t从 0 积分(idt=dq)
上一页 下一页
9
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能量损失问题的讨论
分析:设电路的等效电阻为R
u iR
两边同乘以idt并对t从 0 积分(idt=dq)
2 dq udq 0 i Rdt
t 0
2
(u10 [(u10
1 1 1 u 20 )Q ( )Q 2 2 c1 c 2 1 1 1 c1c 2 (u10 u 20 ) u 20 ) ( ) ]Q 2 c1 c 2 c1 c 2
1 (u10 u 20 )Q 2 1 q1 q 2 q1c 2 q 2 c1 ( ) 2 c1 c 2 c1 c 2 (c 2 q1 c1 q 2 ) 2 2c1c 2 (c1 c 2 )
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能量损失问题的讨论
设q为0-t时间内从 c1上流走的电量. u1为t时刻C1上的电压 u2为t时刻C2上的电压 写出回路电压方程

电容器连接中的能量“丢失”问题

电容器连接中的能量“丢失”问题

电容器连接中的能量“丢失”问题
第六图书馆
在贵刊第14卷第1期(2006年3月)中刊登了一篇《电容器连接中的能量问题》一文,该文作者根据电荷守恒定律解题后发现:虽然是一个纯电容电路,而且电容器是一个储能元件,不消耗能量,但C1,C2连接后能量损失了0.09J,我认为可作如下解释。

在贵刊第14卷第1期(2006年3月)中刊登了一篇《电容器连接中的能量问题》一文,该文作者根据电荷守恒定律解题后发现:虽然是一个纯电容电路,而且电容器是一个储能元件,不消耗能量,但C1,C2连接后能量损失了0.09J,我认为可作如下解释。

能量问题 电容器 连接 电荷守恒定律 电容电路 储能元件 能量损失 耗能量技术物理教学董世云安徽省肥西师范学校,合肥2312002007第六图书馆
第六图书馆
第六图书馆
第六图书馆。

关于电容器连接中能量损失问题的讨论

关于电容器连接中能量损失问题的讨论

( + +U2o ) ≠ 0 不 满足基 尔霍 夫 电压定律 ; o) (+ = , 因而
图1
在上 述 电容器 C 和 连接的 电路 中, 略 了导线 和开关 1 忽 元件 的电阻得到了纯电容 电路 , 而导致 电路模 型存在 缺 从
故作者得出疑 问 , 电路为 纯 电容 电路 , 该 电容器 是储
能元件 , 不损 耗能 量 , 么损 失 的能量 到哪 儿 了?若 能 量 那 守恒, 电容器 并 联后 所 带总 电量 大 于连 接前 电容器 的电
量 , 么 , 出 来 的 电 量 又 从 何 而 来 ?是 否 在 电 容 器 中连 那 多 接 中存 在 电 量 守 恒 和 能 量 守 恒 的矛 盾 。 1 关 于 电容 器 充 、 电 过 程 的 讨 论 放
U1 3 0 电 容 器 的 电压 为 一 0 由 换路 定 律 得 , — 0 V, 。 换 路 后 电容 器 C 1的 电 压 为 U,O 一U O 一U 电容 器 ( +) ( ~) ,
那么 , 1 式和( ) 可知电容器 C 与 连接前后 由( ) 2式
能 量 损 失 了 o o J .9。
作 者 简 介 : 荣龙 (9 4 ) 男 , 程 1 6 一 , 副教 授 , 究 方 向 : 工 电子 及 自动 检 测 技 术 。 研 电 收 稿 日期 :0 0O —2 2 1 一10
36
程 荣龙 , : 于 电容 器连 接 中能 量 损 失 问题 的 讨 论 等 关
陷 , 出能量不守恒的矛盾结 果 。 得 在 电容器 C 和 C 连接 电路 中, 1 2 考虑 到导线和 开关元
关于 电容器连 接 中的能量 , 文献 E i l 以程守 洙教 授 主 编的《 普通 物理 学 》 第二 册 中的 一个 电容器 连接 的题 目为 例, 讨论 了电容器连接 中的 电量 和能量 守恒 问题 。其原题

电容器能量损耗说明

电容器能量损耗说明

电容器能量损耗说明电容器能量的损耗分为介质损耗和金属损耗两部分。

介质损耗包括介质的漏电流所引起的电导损耗以及介质极化引起的极化损耗等。

金属损耗包括金属极板和引线端的接触电阻引起的损耗。

由于各种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不同,金属损耗随频率和温度增高而增大的程度也不同。

电容器在高频电路中工作时,金属损耗占的比例很大。

由于电容器损耗的存在,使加在电容器上的正弦交流电压,与通过电容器的电流之间的相位差不是π/2 ,而是稍小于π/2 ,形成了偏离角δ.δ称为电容器的损耗角。

电容器损耗因数是衡量电容器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各类电容器都规定了在某频率范围内的损耗因数允许值.在选用脉冲、交流、高频等电路使用的电容器时应考虑这一参数。

电容器的损耗是电容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衡量电容器品质的重要标志,决定着电容的使用寿命和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效果。

定义:电容器在工作过程因发热而消耗的能量叫电容器的损耗。

电容器的能量损耗来自两方面:介质损耗与金属损耗介质损耗包括1、介质漏电流引起的电导损耗2、介质极化引起的极化损耗金属损耗包括1、金属极板与引出线接触电阻产生的损耗2、金属极板电阻产生的损耗3、引出线电阻产生的损耗金属损耗随频率和温度的增高而增大,在高频电路工作时,金属损耗占的损耗比例会很高,这点在电容器应用及生产工艺上特别注意。

由于电容器损耗的存在,使加在电容器的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夹角(相位角)不是理想的90度,而是偏离了一个δ度,这个δ角就称为电容器的损耗角。

习惯上以损耗角正切值表示电容器的损耗,实际就是电容器消耗的无功功率,于是也可以这样定义:电容器的损耗也指电容器在电场作用下,消耗的无功功率与消耗的总功率的比值其表示式为:电容器损耗角正切值=无功功率÷总功率或电容器损耗角正切值=无功功率×100÷总功率(得出的值为百分比)式中,总功率=无功功率+有功功率有功功率=I有功平方×xc无功功率=I总平方×R=(I漏+ I有功)平方×RR=金属极板与引出线接触电阻+金属极板电阻+引出线电阻。

电容并联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电容并联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峰 为 坊 ・第
峰 为蒽


R 一 r

.… c

6 4 3 I 5/CH CN t j mM 5 MES混台 流 动相 F在 OD S拄上 分 离 中性 物 的 电色谱 图
3 讨 论 l I 从 表 数 据 投 电色 谱 圈 可 见 j 5 c CN 与 3 GI . i 6 H j 5 mM E M S混 合 做 流 动 相 可 实 现 中 性 多 环 芳 烃 馄
维普资讯
第: 2卷 第 4期
2 01年 8 月 0
昭 乌进 蒙赣 l J 学报 ( 千专 自然 科 学 版 )
J 0 Z a ,da M o g ia r a h r C ̄U .f h ̄ u a  ̄[ e c e s《 电磁 学 课 程鹄 教 学过 程 中 发现 , 生对 电容 器 并联 后 的能 量损 失有 一 些模 糊 的 认识 .下 而就 造 学
阿 题 进 行 论 。 寸
设 硝 电 , 带 量 别 Q Qg N N. 、 并 假 > 有 个 容 其 电 分 为 . N #  ̄ c 且 定 导 、 J c
台 佯 的 完 令 分 离 且 柱 效 高
3 实 1 验过程中 的电 较小, 流 根稳定, 是相『 约 司 体秘比 晴与 乙 硼砂混 台流动柏下电 专 , 有断流班 流的 故没
象 熊 生




l RJ Bo g tl r,T U n e w o d, CJ p t ro c r ma o r p a, I 9 u h fwe d a r ae sn h o l g a h[ 5, 4 ( ) :2 O 2 9 9 0 5 3 5 2 c a y h Da e s h u e Frt Emi J u n l o Ch 0 a。 r p y , 1 9 ho a . ntd c a f ] i z o r a f r m tg a h A 4, 6 0: 1 9 7 5— 2 3 3 Th ma E , Kl u k, Un e e a. Fr s n u J An c m , 1 9 o s as gr t 】 ee i s d he 9 5, 3 2 {6 9— 6 3 5 4 5 4 Bo g fo r BJ Un e woo T , M a dn . c r u ht] we , d r d d iJ h oma o r p i. 1 9 — 4 3 8 4 2 t g a ha 9 5 1 9 - 0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U1
1 2
C2
( 0+ )
U1 (0- ) -U1 (0+ ) - C 0- ) U2 (0+ ) -U2 (0- ) (9) 2U 2 (
在 t = 0 时刻其值为无穷大 , 它的物理意义是 : 在 0 - 到 0 + 的无穷小时间内运送的电荷量为 Q , 即冲 激电流的强度是一常数 ,冲激电流具有如下性质 : ( 4) Qδ( t) = 0 + ∞ δ( t) dt = Q ( 5) ∫ - ∞ Q 由 i =c
)
t
( 2) ( 3)
Us R
e
- Rc
图 2
由上两式知 t = 0 时电流值 i ( 0 ) =
Us 为有限 R
值 , uc ( 0 + ) = uc ( 0 - ) = 0 , 即在换路时刻 ( t = 0 ) 电容电压不发生跃变 。 若在图 2 中没有电阻 R ,而是一个理想电压源 和纯电容器组成的电路 ,设 K闭合前 uc ( 0 - ) = 0 , 则 K闭合后 , uc ( 0 + ) = U s , 可见在换路时刻电容 电压发生了跃变 ,即在 t = 0 时刻 ,电容电压从零突 然跃变到 U s, 该电容电压为一阶跃电压 。根据电 容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及阶跃电压的微分性质 ,电路 中电流 i ( t) = c
摘 要 : 两个带电电容器在连接前后的能量发生变化 , 论述了换路过程中 , 在理想和实际两种情况下电容电 压是否发生跃 , 并解释其能量损失原因 。 关键词 : 电容器 ; 电场能量 ; 换路 ; 能量损失 中图分类号 : 044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 - 6125 ( 2009 ) 02 - 0010 - 03
Hale Waihona Puke C2 在接路过程中充电 ,获得的能量 Δ W 2 =
1 2
∫ 0-
0 +
V2 ( 0 + ) - V2 ( 0 - ) i2 ( t) dt
2 1 C2 U 2 ( 0 + ) - U 2 ( 0 - ) 2 1 Δ W′ =| Δ W1 | - Δ W2 = C1 U1 (0- ) - U1 (0+ ) 2
i1 ( t) = Q 1δ( t) = U 1 ( 0 + ) - U 1 ( 0 - ) C1δ( t)
当 i为有限值时 uc ( 0 + ) = uc ( 0 - ) 当 i = Qδ( t) 为冲激电流时由 ( 4 ) , ( 5 )两式得
Q uc ( 0 + ) = uc ( 0 - ) + C
3收稿日期 : 2009 - 03 - 20 作者简介 : 祁 翔 ( 1972 - ) , 男 ,湖北黄冈市人 ,湖北黄冈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物理学教学研究 。 基金项目 : 黄冈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 ( 08CB026) 。
— 10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3 理想情况下换路过程中电容的能量损失
将电容量分别为 C1 , C2 两电容器分别充电到 U1 ( 0 - ) , U2 ( 0 - )后并联 ,设 U1 ( 0 - ) > U2 ( 0 - ) ,如 图 1,则 C1 向 C2 充电 , 换路过程中回路瞬间产生 冲激电流 ,电容电压发生跃变 。换路前电容器储存 的能量为 : 1 1 2 2 W 1 (0- ) = C1 U1 (0- ) ,W 2 (0- ) = C2 U2 (0- ) 2 2 换路结束瞬间电容储存的能量为 : 1 1 2 2 W 1 (0+ ) = C1 U1 (0+ ) ,W 2 (0+ ) = C2 U2 (0+ ) 2 2 换路过程中能量损失为: Δ W = W1 (0- ) +W2 (0- ) W1 (0+ ) +W2 (0+ )
C1 C2 ( U 1 - U 2 ) 2 ( C1 + C2 )
2
图 1
并联后损 失的 能量 为 : Δ W = W前 - W后 =
( 1)
从式 ( 1 ) 可看出 , 两电容器并联后能量损失 了 ,似乎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 在大多数物理教材 中解释为在导线中转化为焦耳热而损失了能量 ,而 我们从式 ( 1 )可知损失的能量 Δ W 与电阻 R 无关 , 即当电路在理想和实际两种情况下能量的损失总 是存在的 。能量损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 损失的
∫ 0-
0 +
U1 ( 0 - ) - U1 ( 0 + ) i1 ( t) dt = 1 C1 U 1 ( 0 - ) - U 1 ( 0 + ) 2
2
— 11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U1 ( 0- ) - U2 ( 0- )
边后两项则正好体现了两个电容器在换路过程中 由于电压跃变引起静电场本身变化而导致能量的 [4] 改变 。由于以上分析是在理想情况下电路中没 有电阻的存在而得出的能量损失 , Δ W 是不会转变 为热能的 ,能量到底以什么形式损失掉呢 ? 由于回 路中产生了冲激电流 ,而电路最高频率对应的波长 远大于电路自身尺寸 ,我们只有用电磁场理论才能 解释能量的损失 。对于图 1,可认为回路导线这一 1 匝线圈组成电感 L. 因 L 很小 , 由 ω0 = 可知
2
-
2 1 C2 U2 (0+ ) - U2 (0- ) 2 Δ W′ 为式 ( 9 )右边前两项 , 它表示出在换路过 程中电场力移送电荷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 式 ( 9 ) 右
同理 U2 ( ∞) = U2 ( 0 - ) +
U2 ( 0- ) + C1 C1 + C2
1 ∞ ∫ i ( t) dt = C2 0
=
当电路达到稳定状态时 1 ∞ U1 ( ∞) = U1 ( 0 - ) ∫ 0 i ( t) dt = U1 ( 0 - ) C1 1 1 ∞ U1 ( 0 - ) - U2 ( 0 - ) - τ t ∫ e dt 0 C1 R
= U1 ( 0- ) C2 C1 + C2 U 1 ( 0- ) - U2 ( 0- )
并联后两电容器上储存的总能量为 :
1 问题的提出
如图 1,两电容器 C1 和 C2 分别充电至 U1 和
U2 (U1 >U2 )后并联 ,在开关 K闭合前 ,两电容器上 储存的总能量为 : 1 1 2 2 W前 = C1 U 1 + C2 U 2 2 2 当开关 K闭合后 , 两电容器并联 , 总电容 C = C1 + C2 ,两电容器上的电压相同 , 根据连接前后电 荷守恒有 :
( t) dt
duc 1 δ 积分有 uc ( t) = uc ( t0 ) + ∫ tQ c t0 dt
而在换路过程中由 ( 6 )式知 : 1 0+ U1 ( 0 + ) = U1 ( 0 - ) + ∫ 0 - Q1δ ( t) dt = C1 Q1 U1 ( 0 - ) + C1 则 Q 1 = U 1 ( 0 + ) - U 1 ( 0 - ) C1
能量到哪里去了 ? 对于这些疑惑 ,我们可以电器原 理和电磁场理论来分析两电容器在换路过程中能 量损失的原因 。
2 换路过程中电容电压的跃变
在图 2 所示的 RC 电路中 , 当开关 K 闭合后 , 电路中有电流 i通过电容器 C, 由基尔霍夫定律并 求解一阶微分方程 ,得电容电压和电路中电流的表 [ 1, 2 ] 达式为 :
2
e τ dt
2
-
2
t
ω0 极大 ,根据天线原理 , 此电路结构是开放性的 , 可看作是发射电磁波的天线 , 因此在换路过程中 , 损失的能量应转换成电磁波的能量向空间辐射出 去。
4 实际情况下换路过程中电容能量的损失
在实际电路中始终是有电阻存在的 ,如图 3 在 换路过程中 ,充放电过程将在 0 → ∞时间内完成 , 回路中 电 流 不 再 是 冲 激 电 流 , 由 换 路 定 理 知 U ( 0 + ) =U ( 0 - ) ,式 ( 9 ) 中 Δ W = 0 , 即换路结束瞬 间能量没有损失 ,而在换路结束瞬间到电路达到稳 定状态这个暂态过程中 ,能量才会以焦耳热的形式 RC1 C2 损失 ,我们知道在 RC 电路中 τ = RC = C1 + C2 (此时 C1 , C2 与 R 为串联关系 )
电容器是现代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中的重要元 件 ,在各种物理教材中都阐述了电容器的充放电过 程。我们知道两带电电容器在连接前后 ,电容器上的 电压、 电量和能量都发生了变化 ,而电容器连接过程 中能量守恒问题容易被忽视了 ,大多数物体教材中也 很少讨论电容器连接前后的能量损失问题。
Q = C1 U 1 + C2 U 2 = CU = ( C1 + C2 ) U
( 6) ( 7) ( 8)
同理 i2 ( t) = Q2δ( t) = U2 (0+ ) - U2 (0- ) C2δ( t)
C1 在换路过程中放电 ,减少的能量 Δ W 1 = 1 2
Q 即 uc ( 0 + ) - uc ( 0 - ) = ≠ 0这意味着电容电 C
压在 t = 0 - 到 t = 0 + 之间发生了跃变 ,根据 ( 8 )式 知 Q = C uc ( 0 + ) - uc ( 0 - ) ] 。
L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