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创业者的故事

合集下载

创业成功励志故事

创业成功励志故事

创业成功励志故事没有一个创业者是能够轻轻松松就成功的,每一次创业都是无比辛苦的,成功创业需要创业者强大的内心与无畏的勇气。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创业成功励志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创业成功励志故事(一)退休司机养泥鳅年入百万获6项发明专利创业、创客是时下最火热的词汇。

湖南省桂阳县李经武从机关司机岗位退休后,根据自己的爱好转行养起了泥鳅,凭着一股钻劲儿,攻克了养殖泥鳅的一个个技术难题,而今不仅年收入过百万还获得6项国家实用型发明专利。

他的发明专利包括泥鳅捕捞装置、泥鳅种苗孵化池、泥鳅催产注射固定套、泥鳅产卵床、泥鳅种苗亲鳅催产注射器和泥鳅专用饲料发明专利。

谈起创业8年路上的酸甜苦辣,李经武说:“创业选择有很多,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才能苦中作乐,开心充实。

”2007年,时年52岁的李经武在桂阳一机关单位当驾驶员,当年该县下了一个鼓励机关单位人员从事农业的文件。

从农村出来的李经偶然从江苏连云港工作的战友那里得知连云港很多农户从事泥鳅养殖,收入不错。

李经武通过调查本地市场发现,桂阳当地每天需要消耗泥鳅600余斤,价格在22元一斤,而本地没有一家养殖泥鳅的,市场前景广阔。

李经武说干就干,筹资71万元租赁了33亩抛荒地,在桂阳县鹿峰街道新澄村开始了创业。

第一次前往连云港进了100万尾苗,坐汽车、乘飞机、再坐汽车,回到养殖基地后李经武发现只有20万尾苗子存活。

损耗太大,要长期做下去必须自己学会催产自己育苗。

有了这个想法后,李经武整个人就像着了“魔怔”。

“买资料、做实验,那时做梦都是催产育苗,几个月的时间里足足瘦了18斤。

”但试验的结果不是泥鳅不排卵,就是卵孵化不出来,或者是催产药量多了,亲本被打死了;经过10多次的失败,李经武终于掌握了泥鳅催产技术,在产床上泥鳅亲本终于产出了合格的泥鳅卵。

可是,来不及高兴的李经武很快就发现卵虽然产出来了,但由于泥鳅有吃卵的习性,如何避免卵不被吃掉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

名人创业故事十个

名人创业故事十个

名人创业故事十个名人创业故事十个在创业过程中,如果说压力,我认为选择什么不做是非常大的压力。

因为在这过程中受到的诱惑太多了,每一个新的概念都可以做很大的东西。

在商业上的策略不是决定做什么,而是决定不做什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名人创业故事,欢迎阅读。

1、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故事: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次高考,他毫不犹豫地在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下:北京大学。

然而雄心万丈的他,高考的数学成绩只得了1分。

为了生计,他去应聘酒店服务生,因为长得“歪瓜裂枣”,被婉言拒绝。

无奈只好去当搬运工,蹬板车。

大学毕业后,一次讨债经历让他疯狂地迷恋上了互联网,创业初期,他背着包四处忽悠,经常被人骂作疯子、骗子。

他曾连续4次创业失败,最为窘迫的时候银行里只有200元。

如今,谁不知道阿里巴巴,谁不知道马云呢?2、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故事:刚满15岁的王健林从四川绵阳来到东北,成了一名娃娃兵。

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装备,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练的总路程甚至长达上千公里。

从军18年已经成为团职干部的他,却遇上“百万裁军”。

创业初期没资历,没实力,说好的贷款却被银行放了鸽子,为了公司项目,他借过xxx,甚至9天9夜没睡觉。

人人都不想碰的旧城改造他敢接,刚做商业地产的时候,因为不懂,3年之间打了222场官司。

就是这样一个一根筋的人,如今却是无人不知的亚洲首富。

3、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故事:20万,11个人,一间破传达室,当年的柳传志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大流下海创业。

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被认定投机倒把罚款100万,被认定xxx罚款300万,40多岁的他,仍旧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

而如今的联想已经成为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

柳传志说:我当时打死都不会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办成今天这个样子。

4、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的故事:被北大开除后,俞敏洪完全没有了生活来源,为了养活老婆孩子,他只好下海办起了培训班。

个人创业故事分享5篇2020

个人创业故事分享5篇2020

个人创业故事分享5篇2020许多成功者不仅是开拓机会,捕捉机会的能手,而且还是发掘机会潜能,高效运用机会的能手。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个人创业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个人创业故事1有一哥们,九几年在广东东莞一工厂打工认识的,2003年我离职回家,他还在那家工厂到2006年他停职,但i没有回家而是与原厂长联系取得一些业务,在另一工厂租厂地、机器做起了代加生产,实现了创业突破阶段。

代工业务做了3年,每处都挣有二、三十万。

可以突然不做了,回老家,说是老婆孩娃在家,在外创业照顾不了家,就不干了。

回家后拆了旧房,盖起了楼房,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时间不长,总感觉到少了点什么。

一着模,才发现整天无所事事,太无聊。

总得干点什么吧。

这日子过得有出无进的,手里的钱要不了几年会花完的,天天这样也不是个事,怎么办?余是就想搞养牛,因为当地养牛的较多,有的养成规模,已形哤当地的小产业了。

他以前也养过几头有点小经验。

建厂房,到各地支买架子牛。

忙了近2个月,养了近70头牛。

经常和养殖户交流取经,养牛时入正规,牛养的也不错,预计当年就能有收益。

当年年底肉牛价格上涨,可他惜售,说是年后三、四月份休价格还会现高点,到那时再卖会多赚点。

可到了3月底肉点价格大降,原因是牛奶价格大跌,奶农的牛奶要么卖不出去,要么价格太低,都i 不够本钱,奶农们就把奶牛当加架子牛卖了,导致了肉牛市场饱和,肉牛价格急剧下跌。

哥们不卖不行了,因肉牛长到一定体重后,就长的很慢了,几乎是只吃不长了,那是浪费饲料。

哥们只能吐血甩卖了亏了二十几万。

这哥们越挫越勇,再加上又有点小经验,知道市场行情,说这年底肯定能赚。

他就又到各地市场找小一点的架子牛,都比年前的架子牛便宜了很多,也是市场被奶牛冲击的,为了创业成功,他又买了近100头。

养了几个月,长式可以,还真被他说中了,肉牛价格还真的有所上涨,年底价格涨的差不多了,哥们也不再惜售,全部出售,挣了有二十几万,二年下来把亏损的补上,还挣了几万块。

创业人物故事5篇精选荟萃

创业人物故事5篇精选荟萃

创业人物故事5篇精选荟萃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都一定是时势造英雄,千万不要英雄造时势。

顺流而上,这是手法。

形势好了,大家才有机会成为英雄。

只有成为英雄后,才有可能去适应时势、改造时势。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创业人物故事5篇精选荟萃,供大家参考。

创业人物故事5篇精选荟萃1余玲兵余玲兵与农业,有着不解之缘。

这位自称“老船长儿子”的“农二代”,既是淘宝农业电商、淘宝特色中国的创始人,也是生鲜B2B独角兽“宋小菜”的创始人。

于是,在时间与身份的不断切换中,他被业界誉为“农业里最懂互联网、互联网里最懂农业的人”。

“农二代”的阿里征程余玲兵来自农村,“我老家是浙江台州的,我是老船长的儿子”,他喜欢这样作自我介绍。

台州,地处浙江中部沿海,东濒东海,是一个港口城市。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戴着黑框眼镜,皮肤晒得黝黑,休闲POLO衫配牛仔裤的余玲兵,给人的感觉很朴素。

他说话的语速很慢,而语调又很平缓,几乎没什么情绪上的波动,笑起来时眼睛在偌大的镜框里眯成一条缝,有种邻家大哥的腼腆与憨厚。

熟悉他的人,开门见山地评价“接地气”。

在那个崇尚知识改变命运的年代,这位“农二代”的童年生活跟大多数同龄人无异,读书考试升学。

从浙江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余玲兵留在城里的电视台做着媒体工作,日子过得按部就班又波澜不惊。

2007年11月,杭州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由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风风火火登陆港交所,无数阿里人随之一夜暴富。

这家如日中天的传奇公司,让很多人趋之如骛,余玲兵就是其中一个。

次年,余玲兵从电视台辞职转投阿里怀抱,这一干就是7年。

众所周知,自2003年淘宝诞生之初起,阿里就有武侠文化,但凡加盟阿里的员工都必须取“花名”。

进入阿里后,余玲兵“入乡随俗”给自己取了一个叫“天舒”的花名,寓意是天天舒心。

余玲兵是在2010年开始关注农业的,缘由是初为人父,他对女儿的饮食特别紧张。

谁也没有想到,这给他的职业生涯带来意外的惊喜。

2011年的某一天,当他在农业领域做了足够多的功课后,碰巧有一个食品农业的内幕需要一个领导者,余玲兵就此活学活用,淘宝农业电商和淘宝特色中国在他手里应运而生。

关于中国成功创业者的故事6篇

关于中国成功创业者的故事6篇

关于中国成功创业者的故事6篇越来越多人加入创业的大军,中国的创业大军中,也有不少创业者成功创业,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中国成功创业者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关于中国成功创业者的故事1:陈光标今年45岁的陈光标,出生于江苏泗洪县天岗湖乡农村。

靠种地为生的父母生育了5个孩子,陈光标2岁时,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因为家庭极度贫困,先后饿死。

牛人陈光标:我的钱是从垃圾里“捡”来的陈光标13岁时,每天骑着自行车跑十几里路去卖冰棒。

后来,陈光标又做起贩粮的买卖,一开始一天赚五六元钱,后来一天能挣到300多元钱。

17岁那年暑假结束时,陈光标挣了2万元钱,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

陈光标并没有荒废学业,他做生意都是利用课余或是节假日。

1985年,陈光标考入南京中医药学院,毕业后,他选择继续创业。

他认为上市不久的耳穴疾病探测仪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却没有直观性,患者不能直观地看到探测结果,就出资请专家提供指导,给耳穴疾病探测仪做了简单的改进,装上显示器外壳,输入生理图像,这样患者只要手握仪器的两个电极就能在显示器上直观地看到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有疾病。

这个被陈光标命名为“跨世纪家庭CT”的新仪器,获得了国家专利,一上市就广受好评。

这样一台成本不足干元的仪器,当年的批发价格约5000元。

陈光标先后打开了江苏和安徽市场,半年时间就卖出了5000多台产品。

1996年,28岁的陈光标创立了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把电子疾病探测仪卖到了全国20多个省区。

至2000年,他赚了几千万元。

这年,陈光标到山东泰安考察,当时的泰安盛产灵芝,且价格较低,200元一公斤。

陈光标发现其中有大商机。

“灵芝好是好,可食用不方便,如果能磨成粉,制成胶囊服用就方便多了。

”带着这个令自己都兴奋的想法,他敲开了南京大学和省各大医院专家的大门,请南京大学专家做广告策划,再请医院做临床报告。

拿到生产许可证后,他又筹款到上海订购生产线,再赴山东泰安大量收购灵芝粉,回来进行深加工和技术处理,制成灵芝胶囊。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精选16篇)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精选16篇)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精选16篇)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篇1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被称为“创业教父”。

以前的创业艰辛、近日的荣耀辉煌,使得这位卓越企业家身上有散发不完的光环在萦绕,下方就来看看马云创业故事吧,听听他的创业经历、伟大梦想、经营哲学和人生感悟。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

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

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

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行前十位!那是1999年。

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

50万,只但是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

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

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车。

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的。

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坐,一向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正因夏利每公里的费用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

阿里巴巴以前正因资金的问题,到了几乎维持不的地步。

8年过去了。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中国大部分想创业的人都是一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他们比马云聪明多了,能想出十分多的创业好点子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去执行过。

正因他们有着太多的借口和理由。

“我没有钱。

”他们都这样想。

于是,他们继续过他们平庸的生活。

这天看到了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俞敏洪在发言的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个性感动,他说: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

成功人士励志创业故事五篇

成功人士励志创业故事五篇

成功人士励志创业故事五篇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现在的人对于创业投资有着更多的选择,并且有很多的创业成功案例,这些成功创业人士不断地激励着人们奋勇向前,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成功人士创业的故事,来看一下吧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1阿里巴巴CEO马云的故事不平凡的少年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12岁时,我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兴趣。

每天早上,不管刮风下雨,我都要骑车40分钟,到杭州西湖旁的一个小旅馆去学英语,这一学就是8年。

那时,中国已经逐渐对外开放,许多外国游人到杭州旅游观光。

我经常为他们充当免费导游,带他们四处浏览的同时练习英语,这8年的学习深深改变了我。

外国游客带给我的知识和从老师、书本学到的很不一样,我开始比大多数人更具全球化的视野。

另一件使我发生根本改变的事发生在1979年。

我遇到了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家庭,这家有两个小孩,我们一起玩了三天,后来变成了笔友。

1985年,他们邀请我暑假到澳大利亚去,我于是7月份去了那里,住了31天。

在我出国之前,我以为中国是世界上富裕、幸福的国家。

当我到了澳大利亚,我才发现,我以前的想法并不正确。

屡遭挫折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我高考考了三次,才被当时杭州差的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录取。

在大学里,我有幸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后来还成为杭州大学生联合会主席。

但那时,我的未来基本上被圈定在了中学英语老师。

毕业时,我成为500多名毕业生中唯一一位在大学教书的教师。

我的工资是每月人民币100至120元,相当于 12至15美元。

在5年的教书生涯中,我一直梦想着到公司工作,比如饭店或者其它什么地方。

我就是想做点儿什么。

1992年,商业环境开始改善,我应聘了许多工作,但没有人要我。

我曾经应聘过肯德基总经理秘书职位,但被拒绝了。

接着在1995年,我作为一个贸易代表团的翻译前往西雅图。

一个朋友在那儿首次向我展示了互联网。

我们在雅虎上搜索啤酒这个单词,但却没有搜索到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我们决定创建一个网站,并注册了中国黄页这个名称。

创业奋斗故事5篇

创业奋斗故事5篇

创业奋斗故事5篇创业的人在春天里容易陶醉,迷失方向,创业者要敢于在夏天烈日下赤膊上阵,在秋天面对成功硕果,创业者要立刻着手下一轮播种,遇到冬。

创业奋斗故事你知道有哪些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创业奋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创业奋斗故事1:女大学生村官张天然的打拼经历未来不是靠计算的,而是靠踏踏实实走出来的。

——本文主人公语她是一名英语专业的大学生。

然而,她却放弃了城市的工作,选择到农村当村官。

从大学到农村,她克服了哪些困难?从学生到村官,她如何完成角色的转换?1 放弃城市来到农村2007年5月底,即将毕业的常州工学院外贸英语专业的张天然,由于成绩优秀,找到了一份令她的同学羡慕的工作——到北大青鸟,徐州校区做班主任。

6月,辅导员找到她说:“现在咱们省有个政策,大学生可以到农村当村官!你可有兴趣?”“到农村啊?可是我已经在徐州找到工作了啊!”“你是学生会主席,又是党员,人家去西部的,那么辛苦都去了,你这个学生会主席是怎么当的啊?”一向不服输的张天然被激将得当时就说:“去就去!谁怕谁啊!”可当她把这个想法跟家人一说,立刻遭到了妈妈的反对,“我们送你上大学就是想让你留在大城市,坚决不能回到农村!”爸爸说:“虽然到农村锻炼锻炼是好事,可你吃不了那个苦啊!你现在说要到农村,可你根本就不知道农村是什么情况。

等新鲜劲一过,你就会打退堂鼓了。

”“城里的工作没了,可以回去再找,但当村干部的机会可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如果没有省里的这个政策我恐怕永远也没有机会到农村当干部。

而且毛主席说过,农村是个广阔的大舞台,大有作为,我就是要去看看是不是这样。

”张天然竭力劝说父母。

最终,张天然说服了父母。

2007年7月23日,张天然和其他几百名大学生村官在南京集合。

在动员大会上,看到几百人身穿统一T 恤,一张张青春的面庞让张天然感觉热血沸腾,她恨不得马上就到农村大展身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创业者的故事
A 创建了一家药物研发外包公司,自任CEO。

他是个很容易被新机会吸引的人,无论看到什么机会,他都会像飞蛾扑火那样兴奋地扑上去,不管希望多渺茫,他都认为成功八九不离十,所以他总是八面出击,浅尝辄止,无法专注。

他虽然是个管理者,却特别热衷于科学。

无论到哪里,他都带着厚厚一摞枯燥的科学杂志读,他尤其痴迷于药物研发的新发现,对新靶点和新的生化路径津津乐道。

他公司的主业是外包服务,所以只要把客户照顾好就行了,并不需要自己研发什么新东西,也不需要读那些科学杂志。

因为A 的心思完全不在客户上,所以公司服务质量很差,他烧掉了投资人很多钱,最终由于业绩糟糕而被董事会炒了鱿鱼。

接着他又创建了另一家公司,圈了政府许多钱,还是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了。

A 老是失败,许多人认为他是个永远做不成事的大忽悠。

第二个公司倒闭时资产需要变卖,碰巧美国的B 公司需要一些A 正在卖的设备,但B 公司正为新药研发烧钱,手头拮据,于是和A商量要用B公司的股票换设备,A欣然答应了。

周围的人都嘲笑A把好端端的设备换了一
堆废纸,但他不这么认为,因为他钻研了B 公司所研发的新药,觉得是有前景的。

三年后, B 公司研发的药成功了,股票大涨,A 一夜间成了亿万富翁。

有人会说,A 的成功完全是靠运气,但我仔细分析后发现并非如此。

有趣的是, A 的成功和他的缺点是分不开的。

降低追逐机会的门槛
A 最刺目的缺点有两个。

首先,他追逐机会的门槛太低,对新机会过于热烈,所以不够专注。

但假如A 不是这样,就不会创建一个又一个公司,
也不可能遇上B 公司而赚很多钱。

在创建公司以前, A 是一个国际知名的非盈利机构的副总裁,工作保险,待遇优厚,换个更加理智的人也许不会舍弃这样的工作去创业。

一般人追逐机会的门槛是很高的,因为他们很理智。

遇到新机会时,他们容易想到风险和困难,对新的机会抱着一种怀疑或旁观的态度,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也就不去干。

他们就像把头埋在沙里的鸵鸟,只是他们并非遇到危险才把头埋进沙子,而是他们的头本来就在沙里,当有巨大机会从身边路过的时候,他们因惰性或惯性不愿把头拔出来看看这机会是否值得追寻。

但如果永远理智,就无法突破理智所构筑的天花板;如果永远遵循常理,就不可能获得比平常更大的成功。


如乔布斯所说,只有疯子才会创业,理智的人会因为机会小而放弃。

永远说“no只会停滞不前,多说“ yes才能进步。

表面上,失去机会似乎没有损失,但其真实损失是我们因此无法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生活中可能的最大失败,不是某次努力没有如愿以偿,而是那些本来可以干成而没去干的事。

巴菲特说,他最大的失败,不是某次投资亏了钱,而是那些本来可以赚很多钱,可以投但没有投的项目。

所以,对于机会,我建议一个新的策略:可追可不追的,还是追吧。

坚持痴迷
A 的另一个缺点是过于热衷于科学,但恰恰是这个缺点救了他。

这种痴迷让他能够比其他人更早看到
B 公司新药研发的前景,并在别人都没意识到B 公司股票价值时接受其股票。

人在往前看的时候,往往看不出坚持痴迷有什么好处。

乔布斯刚上大学就辍学了,但他对书法着迷,所以他离开学校前选修了书法课程。

当时他穷困潦倒,没有工作,学书法似乎是浪费时间,没想到多年以后,他在书法课学到的知识对苹果产品的设计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坚持自己痴迷的事,就像沙漠迷途者坚持自己相信的方向一样:你没有足够的理由证明该方向就正确,问题是如果你在许多个方向中摇摆不定而团团转,你就死定了。

与其乱撞而死,还不如为追寻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而死。

许多人虽然知道自己对什么痴迷,但因为觉得不切实际或怕人笑话而埋藏在心里,反而去干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情,这样的人做什么都缺乏热情,很难在生活的长跑中获胜。

没有绝对的缺点
A 的两个大缺点却成了他成为亿万富翁的原因。

世上并没有绝对的缺点,所以人不应该专注于为自己的缺点烦恼,而应努力把缺点变成优点。

生活像一部漫长的小说,中间有许多因错误所导致的惨痛章节,但它只有到了封底才会结束。

在那之前,别因为自己的缺点而宣告失败,继续追寻机会,坚持做自己痴迷的事,生活自会柳暗花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