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城市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社区建立社区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议和存在困难

社区建立社区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议和存在困难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形象。
为了建立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必须制定合理的管理政策和措施,并克服一系列困难。
首先,建议制定严格的环境卫生管理政策和规定。
社区应该制订清洁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并规定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
政府在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对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的监督,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其次,培养居民的环境意识和卫生习惯。
社区应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居民对环境卫生的认识和重视。
建立定期的社区宣传活动,利用社区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提高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知识。
第三,落实责任主体的管理责任。
社区应明确责任主体,制定详细的运行机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社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环境卫生人员和相关岗位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落实好相关的卫生防疫措施。
第四,加强社区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和维护。
社区应完善环境卫生设施,包括垃圾收集、垃圾分类、垃圾处理设施等。
同时,社区应定期对设施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此外,社区还应鼓励居民参与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
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的责任主体分散。
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包括社区管理部门、城市管理部门、卫生部门等。
由于职责分散,责任边界模糊,导致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的效果不佳。
其次,居民环境卫生意识薄弱。
由于缺乏环境卫生知识和意识,部分居民对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存在乱扔垃圾、乱倒污水等不良行为。
改变居民的不良习惯和提高其环境卫生意识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
第三,社区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维护成本高。
社区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需要一定的投入,包括设施采购、设施维修、运行管理等费用。
对于一些资源匮乏的社区来说,缺乏资金是制约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维护的主要困难。
规范城市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范本(2篇)

规范城市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范本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管理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范城市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规范城市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的范本,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二、建立城市管理协商机制1. 设立城市管理协调委员会,由政府负责协调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工作,保障城市管理各方的权益。
2. 举办定期的城市管理协商会议,邀请各方代表参与讨论城市管理中的问题和挑战,并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3. 建立城市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建议,为城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与制度1. 审查现有的城市管理法规,发现和修正其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
2. 加强城市管理法规的执行力度,提高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
3. 制定细化的城市管理细则,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协同合作。
四、加强信息共享和公开透明1. 建立健全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可视化。
2. 打造城市管理在线平台,方便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向公众公开城市管理的决策过程和结果。
3. 设立投诉和建议热线,鼓励市民积极反映城市管理中的问题和建议。
五、推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1. 开展城市管理知识普及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认知和理解。
2. 设立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和平台,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的决策和执行过程。
3. 支持市民组织成立社区管理委员会,促进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
六、加强城市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1. 提供城市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提高其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
2. 加强城市管理人员的素质评估和选拔,确保其胜任城市管理的工作。
3. 设立城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奖励表现优秀的管理者,并建立失职和违法行为的问责机制。
七、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和科技应用1. 鼓励城市管理部门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 推动城市管理创新,鼓励试点和示范项目,为城市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城管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城管环境整治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城市的环境整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城市环境整治中,城管部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有效推进城市环境整治工作,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城管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一、城市环境整治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市城市环境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道路垃圾乱堆乱放、市容市貌不佳、违规占道经营等现象严重,给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带来了不便。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市民的生活质量,亟待解决。
二、城市环境整治的工作目标。
1. 创建整洁、有序、美丽的城市环境;2. 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氛围;3. 加强城市环境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三、城市环境整治的具体措施。
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多种途径,如媒体宣传、社区宣传等方式,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引导市民自觉遵守环境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共同维护城市环境的整洁和美丽。
2. 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加大城管执法力度,对乱堆乱放垃圾、违规占道经营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形成震慑效应,有效整治城市环境。
3. 完善设施设备,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
加大投入,改善城市垃圾处理设施,提升城市绿化、市容市貌水平,为城市环境整治提供有力保障。
四、城市环境整治的保障措施。
1. 健全城市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城市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形成多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城市环境整治格局,确保城市环境整治工作持续推进。
2.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城市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建立健全城市环境整治工作考核评估机制,加大对环境整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城市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3. 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城市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城市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
五、城市环境整治的工作保障。
1. 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城市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
常州市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经验和做法

常州市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经验和做法常州市作为一个二线城市,拥有着较高的城市发展需求,也面临着城市管理的诸多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常州市已经逐步建立起具有长效机制的城市管理系统。
以下是常州市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经验和做法: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注重社会参与常州市注重广大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通过建立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高人民的议事能力和决策参与能力。
市委、市政府将重要决策事项以及城市管理相关问题发布在常州市政府网站上,接受广大市民的监督和建议。
二、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强化综合治理能力常州市采取创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将城市管理划分为市级、区级、街道级三级管理体系,形成了综合管理主体,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
市政府设立了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监督各级管理机构的工作,实现了各级管理机构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三、强化市场监管,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常州市加强市场监管,推行市场主体的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市场主体的联合惩戒和失信黑名单制度。
市场监管局建立了投诉举报中心,接受市民的投诉和举报,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保护市民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城市品质常州市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市政府设立环境保护专项基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市环保局建立了环境监察队伍,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管。
同时,市政府鼓励市民参与环保志愿活动,共同维护环境质量。
五、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常州市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了数字城管系统,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
市政府通过数字城管系统,进行城市公共设施的监测、维护和管理,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
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投诉和建议,实现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便利化。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常州市注重培养和引进优秀的城市管理人才,建立了完善的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了城市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市政府每年组织城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城市管理专家。
关于建立路域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

关于建立路域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的实施
方案
为了改善城市道路环境,提升市民出行体验,建立路域环境综合整
治长效机制至关重要。
本实施方案将从制定整治方案、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推动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
开展。
首先,制定整治方案。
在实施整治长效机制中,应当明确责任主体,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时间节点。
对于具体的整治项目,需针对不同
路段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措施,确保整治工作有章可循、
有条不紊地进行。
同时,要注重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力、物力资源,确
保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加强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路域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需要
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
在整治过程中,应当建立
健全监督制度,强化日常监管,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整治工作的实效
性和长期性。
同时,要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市民的意见
和建议,不断完善整治工作。
最后,提高服务水平。
在路域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的实施中,要
注重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为市民解决实际问题。
要加强宣传教育,提
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法治意识,引导市民文明出行,形成良好的交通
秩序。
同时,要加强设施建设,改善道路环境,提升市民出行的舒适
度和便利性。
综上所述,建立路域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只有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才能建立起一个长效运行的整治机制,为城市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建立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维普资讯
赫_嗽 i I
霸 l 瞪 1
建立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口文 / 孙爱平
是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 的内在要求 , 是坚 随 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 提高, 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认识环境问题的产生根 举措 , 人
环 持执政为民、 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 是构 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高, 环保执法 源,因而资源和能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境问题依然突出, 主要表现在: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加强环境保 是环保工作 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 是我国各项环 保方针、 政策得以贯彻与实施的重要保障。就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论述 保护与综合决策, 科学规划, 突出预防为主的
从源 综 明确提出了要转变经济发展方 方针 , 头防治污染和 生态 破坏 , 合运用 张家口市属于老城区,经济发展相对缓 了科学发展观,
慢。 长期以来, 由于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够, 只 式, 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就需要我们把环 法律、 经济、 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 问题; 三是不欠新账, 多还旧账 。 严格控制污染 能停留在排放废物——净化废物——利用废 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 物排放 总量, 所有新建 、 改建和扩 建项 目必须 物的线性思维模式上,没有从经济运行机制、
关于市容环境治理和环卫长效机制建立情况的汇报

关于市容环境治理和环卫长效机制建立情况的汇报检查组各位领导:今天,市政府检查组一行来我县检查指导市容环境卫生和环卫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对我县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
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检查组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把**县市容环境卫生及环卫长效机制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一、市容环境卫生治理情况XX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把城区市容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作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城市经济的重要举措来抓,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面貌不断改善,城市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
一是全力提高环卫保洁水平。
XX年,我县在完成环卫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了环卫关系,完善了环卫体制改革。
以新华路、人民路为轴线,分为四个保洁公司、一个清运公司、一个清掏公司、一个收费公司和一个监理公司,对城区内主干要道、背街巷和水面进行无缝隙、全天候管理。
明确了环卫、执法、工商、公路、交通、交警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
环卫经费实行县财政统一管理,保证了经费投入。
目前,城区道路实现了全天保洁,城区保洁达到了“三净四无”标准,城区水面保证了无漂浮物,沟内无杂草;垃圾清运达到了上门收集,日产日清,保证了无抛撒、无污水、无蚊蝇、无恶臭。
并配有10人的监理队伍,全力做好环卫监督工作,聘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担任监督员,确保了工作实效。
二是狠抓了城区绿化管理工作。
XX年以来,我们以“绿化城市,建设家乡”为目标,新建花冠路、北园路、北环路、巨富路等街头绿地6处,增加绿地面积3公顷;直径6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东环岛建设顺利完工,环岛外周边绿化及人行道铺装8000平方米;北环路长度7000米、两侧各宽7米的绿化带建设也已基本完工;城区道路新植行道树约XX棵,绿化带补栽苗木8000株。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绿地率为 %,城区绿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规范城市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规范城市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长效的城市管理机制是实现城市规范管理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几个方面:
1.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与城市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城市管理的权责和法律责任,为城市管理提供合法依据。
2. 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升全民的法律意识和规范意识,使广大市民自觉遵守城市管理规范。
3. 加强执法力量:完善城市管理执法机构建设,加强执法力量的配备和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和效能,确保城市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建立监督机制: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城市管理监督机制,包括公众监督、媒体监督和政府内部监督等,提高城市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度,确保城市管理工作的公正和高效。
5. 加强数据管理和利用: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的数据采集和管理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和利用,发现和解决城市管理问题,为科学决策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
6. 加强协作合作: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城市管理工作。
同时,积极引导和促进社会力量的参与,形成共治格局,共同推动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发展。
建立长效机制需要政府、市民和各界的共同努力,是一个长期而系统性的工作。
只有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城市管理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城市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市容市貌篇(上)-------------------------------------------------------------------------------- 四川在线( 2009-4-23 9:34:27 ) 来源:眉山日报市容整洁需要“六归一进”抓环境就是推动发展,就是营造民生。
通过多年来的精心建设,特别是“城市大变样”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千载诗书城越来越美丽。
要永葆这份美丽,必须构建城市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而这种长效机制的基石是让文明生活成为一种市民习惯,让净化、绿化、美化和爱护环境成为一种都市生活方式。
最近,记者就市民应当掌握的这些文明习惯和有关的城管法规,采访了市城管执法局负责人。
记者:什么是“六归一进”,店铺、商家应做到什么?城管:六归一进是指“摊点归区、座商归店、广告归栏、农贸归市、停车归点、建筑归线、炉灶进店”。
店铺、商家应做到店内经营,物品不能齐门或在店外摆放。
记者:临街空调外机该怎样放置?城管:临街空调外机应距离地面2.5米高,且空调机排出的废水应妥善处理,不影响行人。
记者:申请占道经营该怎么办?下岗工人、困难家庭需要占道经营有何优惠政策?城管:申请占道经营,当事人应向城管部门递交书面申请并附相关证件,由城管人员按城区占道经营规划要求到现场勘查、定点,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经调查属实的特困户,免收占道费用;困难户、下岗工人、失地农民凭证件,在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减免10%。
记者:批准的占道经营摊主对摊区内卫生、秩序有什么义务?城管:经批准的占道经营摊主要自备垃圾装置,保持摊区范围卫生整洁,占道经营要在城管人员划定界线内经营。
记者:摊主在摆摊过程中应该亮挂什么证件?城管:应到城管部门办理和在摊位醒目位置亮挂《占道经营许可证》。
记者:哪些路段可以设置跨街彩虹门?城管:除环湖路、红星路、诗书路、南北干道、106线以外都可以设置跨街彩虹门。
记者:为什么不能跨街拉横幅广告?城管:因为跨街横幅广告,设置在路灯杆上,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且横幅广告经日晒雨淋后严重影响市容市貌。
记者:店主可以在自己门市外放置移动广告牌或悬挂设置布标广告吗?城管:不能放置移动广告牌。
设置布标广告须向城管部门申请,经许可后方可按规定悬挂。
记者:申请设置灯箱、喷绘等户外广告需要审批吗?城管:需要。
根据《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设置灯箱、喷绘等户外广告须向城管部门申请,经审批后方可设置。
记者:在什么地方可以张贴小广告?乱贴小广告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城管:在城区规定的广告栏内可以张贴小广告,比如:丁字口、为民巷广告栏等。
对违规张贴小广告的行为,每处可处以50元以下罚款。
记者:街上哪些地方可以停放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停放标准是什么?城管:街上设置的非机动车停放点内可以停放非机动车,停放标准是顺街而停,停放有序。
在城区划有临时停车泊位的地方可以停放机动车,停放标准是:在停车泊位内规范并顺向停放。
记者:城区公共区域停放机动车收费标准和依据是什么?城管:城区公共区域停放机动车实施收费,为了聘用专人,规范停车秩序,其收费依据是《眉山市中心城区临时停放泊位管理暂行办法》及眉价函2008[33]号文件,收费标准是:每辆每次2元(十五分钟内不收费)。
记者:商铺店家及员工的车辆(含机动车、非机动车)应停放到哪里?城管:应停放在商铺内及商铺自己的停车场内,确有停放不下的应停放在城管部门规范设置的非机动车停放点内,顺街而停,停放有序,自行看管。
记者:为什么不能在自己门市外晾晒衣物?城管:根据《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不得堆放、吊挂影响市容的物品。
因此,不能在自己门市外晾晒衣物。
2004年,闸北区市容局(简称区市容局)围绕区委、区政府年初确定的开展中小道路市容综合整治的工作目标,开展以加强执政能力为主题的"高兴、放心"活动,抓重点、建制度、强管理、重监督,市容环境综合建设和管理、环卫事业及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
按照市容环境示范区域"平面整洁、立面统一空间美观"的创建标准,建成临汾路街道市容环境示范区域。
完成40条中小道路市容综合整治任务(包括和田路、恒丰路、共和路、汉中路4条景观路段,32条示范路段和4条专项整治路段)。
完成天目(东、中、西)路、共和新路、中山北路、恒丰路、西藏北路、河南北路、宝山路和沪太路等10条交通主干道的整治任务,整治总评比得分列全市第七名。
基本攻克历次整治都未能解决的拆除违法建筑、清理"摊亭棚"和整治"居改非"等三大顽症,全年拆除违法建筑23万余平方米,拆除“摊亭棚”432个,对共和新路、西藏北路等交通主干道两侧115处破墙开店"居改非"予以恢复原样。
环卫业务工作以"便民利民"为抓手,整改成效显著。
成立环卫质监相投诉中心,向全区公开投诉电话,形成快速反应机制。
新建6座生活垃圾小型压缩收集站,超额完成市政府实事项目。
积极稳妥地推进市容环卫行业市场化改革,实施环卫"管理与作业分开"改革。
政风行风建设在巩固中不断提高,获市市容环卫系统政风行风建设鼓励奖。
全区市容面貌较上年有较大改观。
(屠宝迪)市环卫处系市建设局下属全额事业单位,负责执行各级政府颁布的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规,行使一级环卫管理职能,组织实施一级环卫的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粪便的运输和处理工作,兼管城市公厕。
1991年,全处有职工137人,临时工占46%;2005年有职工689人,临时工568人,占82%,行管人员4%。
2002年2月接收市垃圾处理厂,雇临时工89人,聘用管理人员5人。
西昌市于1992年6月和1994年5月先后施行《西昌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暂行规定》、《西昌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试行办法》。
1996年国务院颁发《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根据国家法规及西昌市前述两部规定办法的实践,2002年3月8日,市六届人民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西昌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15年间,市环卫处积极筹资增添环卫设施,并在公厕管理、街道清扫保洁、垃圾处理几方面依法采取种种措施,确保城市整洁。
一、公厕管理粪便及时清运,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公厕有偿使用,清洗保洁实行承包制,每天一次清洗,全天保洁,达到“七无,七净”:即无积沉、无蛛网、无臭味、无蝇蛆、无尿垢、无牵足泥,不乱刻乱画;墙壁净、设施净、隔板净、尿槽净、管理间净、内外环境净,基本无臭。
二、清扫保洁1991年,清扫城区主要街道29条,日清扫保洁面积17.6万平方米。
实行岗位责任制,定员定岗,人员、岗位、时间三落实。
1992年,清扫街道34条,日清扫保洁面积23.69万平方米。
每天一次大清扫(早7:30前完成),全天保洁(9:00—18:00)。
工作做到五个一样:绿化带与路面一样,快车道与慢车一样,公路交界处与街面一样,节假日与平时一样,检查与不检查一样。
1995年,日清扫街道43条,清扫保洁面积46.12万平方米。
城乡结合部新村路、四袁公路、长安西路由原来的每周两次清扫变为每日清扫。
1998年,日清扫城区主要街道47条,日清扫保洁面积47.59万平方米。
专业清扫工162人,分为16个清扫组,采取承包责任制,分片、分段包干。
根据不同路面情况,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和标准要求:洒水车日洒水3次;主要街道实现无污物、污水、果皮、纸屑、砖头瓦块、沉积泥沙。
2000年,日清扫街道53条,日清扫保洁面积101万m2,实行每天一次大清扫,全天保洁。
22个清扫组全部实行定员定职定经费的“三定”试点改革,在经过重新丈量清扫、保洁面积及道路等级的划分后,定员定额自由组合,组长自行推选产生,提高了工人积极性,保洁力度增强,做到了减员增效。
2001年,日清扫街道54条,日清扫保洁面积101.4万平方米,由原来每天一次大清扫调整为二次普扫,全天保洁。
成立二所一队(清扫一、二所和车队)、安全保卫股、环境卫生管理股,加强环卫综合管理能力。
2002年,日清扫街道58条,日清扫保洁面积104.9万平方米,实行二次普扫,全天保洁。
2004年,日清扫街道91条,日清扫保洁面积233.5万平方米,比2003年增加清扫保洁面积118.6万平方米,实行2次普扫,全天保洁。
2004年8月12日起,西昌市的城区绿化带卫生由环卫处统一管理。
为适应城市发展,保证城市卫生,从2004年11月起,清扫人员由以前每人每天两次出勤(即凌晨大清扫全部出来,白天分两班保洁),改为每人每天一次出勤(即早班6:00—12:30分,下午班为12:30—19:00),减少职工上下班脱节现象,又使职工有更充足的休息时间。
为解决下班后白色垃圾多的问题,从2004年12月开始,主要街道清扫、清运的三轮垃圾车人员每天延长两个小时(即19:00—21:00)工作时间。
行管人员轮流值班,采取不定时检查、督促的办法来纠正个别职工“双休日”上班懒散和迟到早退的现象。
随着城市的发展,到2005年底日清扫保洁街道94条,日清扫保洁面积252.8万平方米,实行二次普扫,全天保洁。
部分背街背巷移交二级环卫管理。
三、垃圾清运(一)、生活垃圾市环卫处负责清运城市生活垃圾,范围包括城区沿街及单位院内垃圾桶、垃圾亭、垃圾箱,实行有偿服务。
1997年接收原州清运公司遗留的垃圾清运工作,范围扩大到三岔口东路、文汇南路、健康南路、航天路、长富路、凯乐路等。
1996年,对部份不再设置垃圾桶的地段(长安路、三岔口西路)实行定时用翻斗车收运,日清运城区垃圾170吨。
1998年,日清运200多吨,做到“日产日清”,垃圾桶基本无“穿裙戴帽”现象。
2002年,车队设立袋装车,小组、集装车小组、485车小组,各小组明确自己的清运任务和清运时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质保量完成清运任务和各种突击性工作,日清运垃圾300吨左右。
2004年,清运工作安排在凌晨3:00开始,7:30前结束,下午15:00安排沿街收集垃圾的垃圾车,方便市民投放垃圾。
从8月份起又增开一台夜间垃圾收集车,21:00开始,凌晨1:00结束,负责主要街道夜间垃圾的清运,保证街道卫生,避免垃圾二次污染。
日清运垃圾300多吨。
2005年,在城市综合整治中,严禁城乡结合部乱倒垃圾;许多乡镇也与环卫处签定垃圾处置合同,新增长安村、南坛村、河东、高枧、小庙等30多处垃圾清运点,垃圾量增加很多。
环卫处在环卫车辆较少的情况下,加强车辆的维修和保养,使之保持良好的车况,充分发挥机器设备作用,采取人休息车辆不停的方法,保证垃圾及时清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