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研组长课堂教学展示评课稿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研课评课

小学数学教研课评课

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以下是本次教研课的评课报告。

二、评课内容本次教研课由我校数学教师张老师主讲,课题为《分数的加减法》。

以下是评课的主要内容:1. 教学目标明确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2. 教学方法多样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小组合作等。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过程严谨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逐步揭示分数加减法的本质。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 教学评价及时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予及时反馈。

在课后,张老师还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批改,对学生的进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5. 教学反思深刻张老师在课后及时进行了教学反思,认真分析了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评课意见1. 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2)教学方法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过程严谨,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4)教学评价及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5)教学反思深刻,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

2. 不足(1)课堂气氛略显紧张,可以适当放松,让学生更加放松地学习。

(2)在小组合作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展示课《角的度量》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

小学数学展示课《角的度量》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

小学数学展示课《角的度量》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小学数学展示课《角的度量》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篇一」在教学《角的度量》这一内容时,我正愁不知如何下手。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的单位和学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怎样看量角器是一个难点,什么时候从内圈看,什么时候看外圈,学生很容易混淆,教学中的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的语言,知识点多,又没有旧知识做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四年级学生,是一次手和脑的挑战。

“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我用一个活动角来直观演示,圆规不就是一个现成的活动角吗?这一节课,我借助圆规来教学。

在认识量角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新事物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观察是认真的,汇报也很积极。

紧接着我提出怎样用量角器量自己折的角,激发了学生往下学习的兴趣。

学生尝试量角,探求角的量法。

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

还没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时为什么量角器要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零刻度线对准角的一边,另一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和方向没有建立表象。

读角的刻度显得很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什么时候看内刻度,尽管有的学生会量,也不知所措,说不出理由。

此时,我手拿圆规和量角器进行示范,圆规叉开的大小形成了角。

圆规的顶点对准量角器的中心点,一条边与零刻度线重合,另一边旋转到量角器的另一刻度上,这时圆规的一边对着量角器的刻度就是所叉开角的度数。

由于利用圆规和量角器同时进行示范,看哪个刻度已显得一目了然。

学生也显得跃跃欲试,不由自主地用圆规和量角器在下面比划,我让学生分组操作。

之后再请学生汇报,学生有的说:“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的这边对着的零是内圈的,另一边就看内圈的数字,如果对着的零是外圈,另一边就看外圈的数字。

”还有的说:“我先判断画的角是锐角就认刻度线上的小数,如果是钝角就认刻度线上的大数。

数学组教研活动评课稿(3篇)

数学组教研活动评课稿(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组于近日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评课”为主题,旨在通过评课活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促进教师共同进步。

二、活动内容1. 评课对象:本次评课对象为我校数学组青年教师,共评课4节。

2. 评课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

3. 评课方式:采用集体评课的方式,由各年级数学组长主持,全体数学教师参与。

三、活动过程1. 课前准备(1)各年级数学组长组织教师认真备课,明确评课标准。

(2)青年教师精心准备课堂教学,力求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

2. 课堂教学(1)青年教师按照备课内容进行授课,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

(2)听课教师认真记录,关注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3. 评课环节(1)各年级数学组长主持评课,介绍评课标准。

(2)听课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3)青年教师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4. 总结发言(1)数学组负责人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强调评课的重要性。

(2)对青年教师提出希望,鼓励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

四、活动成果1. 通过评课活动,青年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2. 各位教师积极参与评课,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高了教学水平。

3. 数学组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五、活动反思1. 评课活动应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

2. 评课过程中要注重引导,让青年教师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评课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六、改进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建立健全评课制度,确保评课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本次数学组教研活动评课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数学教研活动评课小学

数学教研活动评课小学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我校于近日开展了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评课为主要形式,旨在通过对课堂实践的反思和总结,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评课总结。

二、活动过程1. 课堂展示本次活动共有两位教师进行课堂展示。

第一节课由王老师执教,课题为《分数的意义》。

王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分数的内涵。

第二节课由李老师执教,课题为《百分数的应用》。

李老师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课环节(1)课堂亮点在评课环节,各位教师积极发言,对两位教师的课堂展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以下是课堂亮点:①教学设计合理。

两位教师都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结构完整。

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两位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③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两位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改进建议在肯定两位教师的同时,各位教师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①王老师在讲解分数的概念时,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分数。

②李老师在讲解百分数的应用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③两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活动总结1. 活动成果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通过评课,教师们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2. 活动反思(1)加强理论学习。

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展。

数学教研主任评课稿

数学教研主任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担任数学教研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中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

本次教研活动,我们邀请了多位优秀数学教师进行授课,他们精心准备,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数学课。

在此,我代表数学教研组,对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一、课堂亮点1.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本次教研活动中,各位老师都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设计。

他们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启发思维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各位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他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3. 教学评价客观公正,关注学生成长各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们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教学手段先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次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他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1. 部分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够准确,教学设计缺乏创新针对这一问题,建议教师加强教材研究,深入理解教材内涵,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出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方案。

2. 部分教师课堂组织能力有待提高,课堂纪律管理不够严格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建议教师加强课堂组织管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 部分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教学针对性不足针对这一问题,建议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针对性。

4. 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不够熟练,教学手段单一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建议教师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评课(3篇)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评课(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校于近日开展了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探索高效课堂,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为主题,旨在通过评课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活动目的1. 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成长。

2. 分析和总结优秀数学课的特点,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3. 探索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活动内容1. 观摩优秀数学课本次教研活动,我们观摩了两位教师的数学课。

两位教师分别以《分数的加减法》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为课题,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

2. 评课在观摩完两位教师的数学课后,全体教师进行了热烈的评课讨论。

以下是评课的主要内容:(一)优点1.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两位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使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两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过程流畅,注重课堂纪律。

两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紧凑有序,同时注重课堂纪律,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 教学评价及时、有效。

两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不足1. 教学环节设计不够合理。

部分教学环节存在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学内容过多等问题,导致课堂教学节奏过快,学生难以消化吸收。

2. 教学手段单一。

两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部分教学手段运用不够灵活,缺乏创新。

3.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两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评课稿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评课稿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近日开展了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主题,邀请了多位资深数学教师进行观摩和评课。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评课稿。

二、活动过程1. 观摩课展示本次活动共有两位教师进行观摩课展示。

第一位教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分数的加减法》,第二位教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

在观摩课展示环节,教师们认真倾听、仔细记录,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

2. 评课环节在评课环节,各位教师针对两位教师的观摩课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对第一位教师《分数的加减法》的评课优点:1.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良好。

教师善于运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不足之处:1. 部分学生对分数概念理解不够透彻,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适当增加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

2.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变式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对第二位教师《圆的面积》的评课优点:1. 教学设计巧妙,环环相扣。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圆的周长公式,自然过渡到圆的面积公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

2. 教学方法灵活,注重学生思维发展。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课堂评价及时、准确。

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不足之处:1. 部分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理解不够,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适当放慢速度,引导学生一步步推导。

2.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评课稿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评课稿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我校于近期开展了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为主题,旨在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活动过程1. 课前准备活动前,各年级数学教研组根据教研活动主题,制定了详细的教研计划,明确了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

同时,各教研组认真挑选了优秀的教学案例,为评课活动做好准备。

2. 听课环节本次教研活动共听了5节不同年级的数学课。

授课教师们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

3. 评课环节听课结束后,各教研组开展了评课活动。

评课过程中,教师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点评:(1)教学目标:教师们认为,授课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教学内容:教师们认为,授课教师能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教学方法:教师们认为,授课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教学效果:教师们认为,授课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4. 研讨环节在研讨环节,教师们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2)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3)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三、活动总结本次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教师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自身的教学素养。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几点体会:1. 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研组长课堂教学展示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同行:
大家下午好!
董卿的遇见,如诗如画,每每读起她的文字似乎充满了力量,直击心底!今天我们的遇见,冬有了春的暖意,使每个人在数学教学上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思考?这次活动的主
题是“教研组长教学展示及研修活动”在座的各位在教学上都是一把好手,所以接下来我的发言不具权威性,只是和各位同行在一起交流一下我的所感所思!
一、活动安排“别有用心”
1、讲课内容的安排别有用心
一年级数学乐园、二年级观察物体,三年级整理和复习,这些内容恰巧是我们在教学中感到困惑的三个课型。

也是这还是我们学校校本研修的课题,刚好通过这四位老师的展示,为我们指出了后期研究的方向。

这次也难为这四名执教老师了。

上周五接到通知后,我们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小,课堂教学难以组织,总不能把这个难题抛给外校来的客人吧!于是我们一年级的年级组长吴琼老师接过这个任务,当时定讲什么内容时老师说了这样一席话:后面只有3个内容,20以内进位加法、认识时间我们这儿的老师都讲过而且在全县都拿过一等奖再讲没意思。

但数学乐园没有人讲过,这次我就尝试一下,挑战一下吧!这话着实让人激动!
2、讲课老师的安排“别有用心”
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终于见到了“资深大男人”,在我们学校1-3年级孩子想上一节男老师的课,难啊!因为我们学校都是“娘子军”。

昨天那两个班的孩子绝对兴奋的很,两位男神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阳刚之气,再配上两位美女老师的课那叫锦上添花。

这次活动这是珠联璧合。

二、听课感受
分别从4节课的课堂教学来谈一谈听课感受。

第一节课实验一小吴琼老师的《数学乐园》,在前面我谈到这节课从来没有人讲过,因为不好讲,“数学乐园不仅停留在表面上这个“乐”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来体验乐趣,把握不好的话课堂会失控,但是从吴老师的课堂上可以看出老师从教具、奖品,课件到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和预设。

吴老师用她的智慧把课堂驾驭的张弛有度,可以说老师的这次挑战是成功的!但是从学生课堂上反映出部分孩子他们认为赢了是玩游戏赢了,而我们老师的意图是通过答题谁先走到终点谁赢了,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偏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讲规则,发出指令的时候要更精准!下去以后,我将和老师,我的团队一道把这节课的一些细节再次打磨,争取打造成理想中的精品。

第二节课河夹袁秀信老师讲的《观察物体》,本节课袁老师首先用“盲人摸象”这个故事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如果袁老师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故事就更好了!例如:听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你们为什么笑了?他们为什么说法不一呢?老师选用学生熟悉的喜爱的物体作观察物。

例如:熊猫、大卡车、数学书等这能调动学生观察的兴趣,而且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通过想象和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

老师在课堂提过观察方法,观察者转动位置观察或转动观察物的方式观察,那如果观察图片上的物体怎么办呢?这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一单元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也很关键!
第三、四节课观音李双老师和涧池王恋老师指教的《整理和复习》,同课异构。

我想说“姜还是老的辣”,虽然年龄不老,但你的教学驾驭能力可是老道。

这节课妙在哪里,他导学案上习题的设计层层递进,基础题知识的迁移训练,有促进能力的发展题,可惜时间不够没能一一展示。

例如:
35+36+37+38+39+39+40=
51+52+53+48+49+47+46=
把这两题放到一起多好啊,第2题当时就把娃给弄住了嘛。

这个复习有别基本训练的教学活动,二复习课型的设计那真是需要老师用心,不是随随便便找两边题做做的。

老师这节课先进行知识梳理,把这单元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结构化,利用知识树形象,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敢说孩子们有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将王老师和李老师归纳整理,将李老师的知识迁移能力提升,你说这是不是很完美的复习课了。

当然本单元的学习不仅仅是口算和笔算,还有一个就是“解决问题”,李老师题目设计的有。

感谢教研室为我们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本次活动,我们不仅见识了授课老师们驾驭课堂能力,学习了新颖的教学方法,同时本次活动给我们学校今后的数学教研也指明了方向。

我们收获满满,虽然今年雪花飘落时我们也许不会再见,期待明年山花烂漫时我们再次遇见!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