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标准养护
混凝土的标准养护

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是确保混凝土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养护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下面将从混凝土养护的时间、方法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混凝土的标准养护。
一、养护时间。
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不少于7天。
在这7天内,混凝土结构必须保持湿润状态,以确保混凝土充分水化和固化。
在高温天气下,养护时间可能需要延长,以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导致开裂。
因此,在养护时间内,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结构的湿润状态。
二、养护方法。
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包括水养护、覆盖养护和化学养护等。
水养护是最常用的养护方法之一,它可以有效地保持混凝土结构的湿润状态。
在水养护过程中,可以使用喷水、铺水膜或覆盖湿棉被等方法,保持混凝土结构的湿润。
覆盖养护是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保湿材料,如湿棉被、麻袋等,以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
化学养护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化学物质的浓度和使用方法,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养护注意事项。
在进行混凝土养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养护过程中必须保持混凝土结构的湿润,避免混凝土过早干燥。
其次,养护过程中要防止外部环境对混凝土的影响,如风雨侵蚀、高温曝晒等。
最后,养护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避免出现养护不到位的情况。
综上所述,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是确保混凝土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养护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进行混凝土养护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条件

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条件
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条件是指在混凝土硬化期间,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外观,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养护。
合理的养护条件有助于混凝土充分反应,形成均匀、紧密的混凝土结构。
1. 养护时间:混凝土拼浇完成后,应尽快进行养护措施。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至少应持续7天,以保证其正常的硬化。
2. 温度控制:养护期间应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混凝土的硬化影响。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应在5℃至35℃之间。
3. 湿度控制: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充分湿润,避免其过早失去水分。
湿润的环境有利于混凝土的水化反应,从而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
4. 养护方式:常用的混凝土养护方式有喷水养护、湿布养护和薄膜养护。
喷水养护是指用喷水器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湿润处理;湿布养护是指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湿润的织物;薄膜养护是指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
这些养护方式都能有效地保持混凝土湿润。
5. 避免机械损伤:养护期间应避免对混凝土进行机械振捣、碰撞或重压等操作,以免影响混凝土的硬化和强度。
6. 防止紫外线照射:混凝土在早期硬化阶段容易受到紫外线的破坏,因此在养护期间应采取措施防止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例如在混凝土表面覆盖遮阳网或遮盖物。
7. 定期检查:养护期间应定期检查混凝土的养护状态,如湿润程度、表面裂缝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综上所述,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条件包括合理的养护时间、温度控制、湿度控制、适当的养护方式、避免机械损伤、防止紫外线照射以及定期检查。
这些条件的严格执行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并提高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混凝土标准养护方法

混凝土标准养护方法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
然而,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经过养护期,否则其强度和耐久性会受到影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因此,正确的养护方法是确保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标准养护方法。
一、养护时间混凝土养护时间是指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要进行养护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养护时间为28天。
但是,具体养护时间可以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气温等环境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养护时间至少应在混凝土达到强度设计值的70%后结束。
二、养护方式1.水养护水养护是指用水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毕后,需要在表面覆盖一层保湿膜,防止水分蒸发过快。
保湿膜可以使用塑料薄膜、麻袋、草帘等材料。
覆盖保湿膜后,需要在膜下面注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注水次数和时间应根据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水养护需要持续7-14天。
2.湿养护湿养护是指在混凝土表面喷洒水或者覆盖湿布进行养护。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防止水分蒸发过快。
与水养护相比,湿养护的保湿膜可以更好地接触混凝土表面,更加有效地保湿。
湿养护需要持续7-14天。
3.化学养护化学养护是指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化学药品进行养护。
这种方法可以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水分和氧气进入混凝土内部,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化学养护需要在混凝土表面完全干燥后进行,一般持续7-14天。
三、养护环境混凝土养护时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
在养护过程中,需要根据环境因素进行调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具体环境要求如下:1.温度在养护初期,混凝土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以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
温度过低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温度过高会导致混凝土表面龟裂。
因此,在养护初期,需要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在5-35℃之间。
2.湿度湿度是混凝土养护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养护初期,混凝土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以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的标准养护

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建筑物的主要结构材料之一。
因此,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养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的养护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下面,我们就混凝土的标准养护进行详细介绍。
一、养护时间。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养护,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为7天。
在严寒地区或高强度混凝土中,养护时间可能会更长。
养护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养护。
二、养护环境。
混凝土养护时,应尽量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特别是在高温天气下,应采取遮阳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过高,导致水分蒸发过快,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在寒冷天气下,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受到冻害。
此外,还应注意避免混凝土受到风吹、日晒和雨淋等不利影响。
三、养护方法。
混凝土的养护方法主要有水养护、湿养护和覆盖养护。
水养护是指在混凝土表面喷水或铺设湿棉被等方式,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湿养护是指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湿润物质,如湿麻袋、湿稻草等,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覆盖养护是指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其他遮盖物,以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
不同养护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气候和混凝土强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四、养护质量。
混凝土养护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因此在养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保持养护环境的稳定,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其次,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养护,不得擅自更改养护时间和方法;最后,定期检查养护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总之,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养护,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希望施工人员能够重视混凝土养护工作,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条件

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条件
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1. 温度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几天内,应尽量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温度。
温度过高会导致混凝土过早干燥和开裂,温度过低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在冷天施工时,应采取加热措施,保持混凝土的温度在指定范围内。
2. 湿度控制:混凝土养护期间的湿度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持混凝土的水分含量,并促进水泥水化反应。
养护过程中应避免混凝土表面的快速干燥,可以采取覆盖保湿的措施,如使用湿布、薄膜或养护剂。
3. 时间控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设计强度。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表面硬化时间为24小时,
可以进行初期养护,但需要等待28天才能达到设计强度。
在
这期间,应避免外力的冲击和负荷,并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
4. 破碎控制: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避免对混凝土进行震动或冲击,以防止混凝土破损或开裂。
特别是在混凝土初凝期和硬化期,更需要注意避免外力的作用。
5. 温度梯度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应尽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避免混凝土因温度梯度过大而引起的开裂和变形。
根据混凝土的不同用途和具体要求,可能还会有其他特殊的养
护条件。
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混凝土的要求和环境条件,制定相应的养护措施。
混凝土 保养时间标准

1、普通混凝土,养护期一般在28天以上。
普通混凝土施工完毕后,12小时左右就可以达到30%左右的强度,注意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用物品将表面遮盖,确保表面湿润,才不会影响强度,如果有必要,施工人员需要在表面进行浇水。
等混凝土施工七天之后,强度可以达到50%左右,此时才能正常在上面行走。
2、防水混凝土,养护期一般在14天以上。
防水混凝土施工完毕后,为避出现脱水的情况,需要要立刻开始养护,值得注意的时候,防水混凝土不适合采用电热法进行养护,而是要采用蒸汽法进行养护,这样才能顺利将内部的冷凝水排出。
3、用大量矿渣、火山灰水泥调制而成的混凝土,养护期一般在21天以上。
据专业人士介绍,这些类别的水泥,内部的熟料比较少,说以在遇水固化的速度会比较慢,因此养护的时间也要相对应延长。
4、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期一般为28天。
需要注意的时候,后浇带施工的时候,至少需要等施工42天以后,才能补浇。
并且养护工作需要非常仔细,比如养护期间,至少要有15天以上的湿润期。
5、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期一般在21天以上。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时候,至少需要保持14天以上的湿润养护,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标。
6、喷射混凝土,养护期一般要在14天以上。
采用喷射方式施工的混凝土,在终凝两个钟头以后,就需要开始进行养护,并且养护的时间必须要14天以上。
混凝土养护方法标准

混凝土养护方法标准混凝土养护是保证混凝土结构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
混凝土在施工后需要通过养护来保持其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以达到预定的强度和耐久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养护的方法标准。
一、混凝土养护时间标准混凝土养护时间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养护,使混凝土达到预定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养护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气温和湿度等因素,通常养护时间为7天至28天。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养护时间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需要的养护时间就越长。
具体养护时间如下:C15、C20:养护时间为7天C25、C30:养护时间为14天C35、C40:养护时间为21天C45、C50:养护时间为28天2.气温与养护时间气温也是影响混凝土养护时间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养护环境温度越高,养护时间越短,反之亦然。
具体养护时间如下:温度在10℃以下:养护时间加倍温度在10℃至20℃:按正常养护时间养护温度在20℃至30℃:养护时间减半温度在30℃以上:养护时间缩短为原来的1/3二、混凝土养护方法标准混凝土养护方法主要包括水养护、覆盖养护和蒸汽养护三种方式。
1.水养护水养护是指在混凝土表面喷水或浸泡,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的一种养护方式。
水养护的具体方法如下:(1)在混凝土浇筑后24小时内进行水养护。
(2)每天养护2-3次,每次养护时间不少于2小时。
(3)在养护过程中,要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可进行覆盖。
2.覆盖养护覆盖养护是指在混凝土表面覆盖防水材料,使其保持湿润的一种养护方式。
覆盖养护的具体方法如下:(1)在混凝土浇筑后24小时内进行覆盖养护。
(2)覆盖材料可以使用塑料薄膜、湿麻袋、湿草帘等。
(3)每天养护2-3次,每次养护时间不少于2小时。
3.蒸汽养护蒸汽养护是指在混凝土表面加热蒸汽,使其保持湿润的一种养护方式。
蒸汽养护的具体方法如下:(1)在混凝土浇筑后24小时内进行蒸汽养护。
(2)使用专业的蒸汽养护设备,保持养护室内的湿度和温度。
混凝土养护期间的标准保养方法

混凝土养护期间的标准保养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养护期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
良好的养护可以使混凝土达到最佳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混凝土养护期间的标准保养方法非常重要。
二、混凝土养护期间的保养方法1、水养护法水养护法是混凝土养护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混凝土浇筑后的24小时内,应立即进行表面的湿润处理,以防止混凝土表面的水分的蒸发。
通常采用洒水、覆盖湿布等方法进行湿润处理。
在此期间,混凝土不应受到强烈的阳光直射和风吹,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干燥龟裂,应尽量保持湿润状态。
此外,要保持水的清洁,避免水中含有油脂等杂质,以免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发展。
2、密闭养护法密闭养护法是指在混凝土的养护期间,对混凝土进行密闭处理,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状态。
通常采用塑料薄膜、湿布等材料进行密闭处理。
在此期间,应注意密闭材料的质量,避免使用对混凝土有害的材料,同时要保证密闭材料的密封性,防止外界空气和水分的侵入。
密闭养护法的优点是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缺点是易造成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和起泡。
3、热养护法热养护法是指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对混凝土进行加热处理,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通常采用蒸汽加热、水浴加热等方法进行热养护。
在此期间,应注意温度的控制,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防止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引起开裂,或者温度过低导致混凝土强度发展缓慢。
热养护法的优点是可以缩短混凝土的养护时间,缺点是操作难度大,成本较高。
4、化学养护法化学养护法是指在混凝土养护期间,使用化学药品进行养护,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通常采用硬化剂、防水剂等化学药品进行养护。
在此期间,应注意药品的质量和浓度,避免使用对混凝土有害的药品,同时要保证药品的均匀施工,避免出现局部区域强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化学养护法的优点是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缺点是对施工环境要求较高,操作难度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混凝土标准养护的看法作者: 觅花查看次数: 1164 发表时间: 2008/9/4 01:06 【论坛浏览】各国混凝土相关标准规范中都将标准养护作为检测混凝土性能的强制养护方法,并且不遗余力的研究、探索标准养护的最佳方法,以求最大限度的挖掘混凝土自身性能.我国的混凝土标准养护研究工作也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从新确立了具备相当技术水平的标准养护方法.如:《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对标准养护规定:“第5.2.2条: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标准养护室内的试件应放在支架上,彼此间隔10~20㎜,试件表面应保持潮湿,并不得被水直接冲淋.”第5.2.4条:标准养护龄期为28d(从搅拌加水开始计时).新的标准养护方法,为与国际标准ISO接轨并保持一致,在养护要求上比旧有的标准养护更具严格性、精细性:温度要求从“20±3℃”变为“20±2℃”;相对湿度从原来的“90%”提升为“95%”; “20±3℃的不流动水中养护”变更为“20±2℃的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本文在此标准养护自身要求的适用性进行初步分析:一. 标准养护与结构混凝土强度关系:标准养护作为探索混凝土自身性能的诸多研究手段之一,可以说,其所规定的温、湿度条件是一种理想化的要求;实际工程中混凝土构件所处环境错综复杂,不仅受气候条件、天气状况的约束,而且更多受到施工作来的制约;如果要求混凝土构件达到标准标准养护所要求的“20±2℃的温度与95%的相对湿度”或处于“20±2℃的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完全是一种不现实的行为.鉴于标准养护要求的精细度与严格性,以及混凝土构件的现实情况,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202)中提出了比较合理、适宜的“构件养护”方法:“7.4.7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5.混凝土强度达到1.2N/㎜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注:1.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2.采用阿嚏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3.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是,宜涂刷养护剂;4.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作为代表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的养护方法,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0.2.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进行强度试验.……等效养护龄期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试件强度相等的原则确定.D.0.3.同条件自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及相应的试件强度代表值,宜根据当地的气温和养护条件,按下列规定确定:1).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d时所对应的龄期,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2).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代表值应根据强度试验结果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确定后,乘折算系数取用;折算系数宜取为1.10,也可根据当地的试验统计结果作适当调整.”从以上条文看,规范要求的“构件养护”(第7.4.7条)及“同条件养护”(附录D)的温、湿度,远远不能与“标准养护”所要求的湿、温度相比;可以说,二者的养护温度完全受天气状况的制约,而人为的浇水养护也远远不能满足水泥水化所需求的湿度.规范要求的“构件养护”条件基本符合工程构件所处环境的养护要求,然而这种规定却忽视了实际工程中的利益关系;规范规定的“构件养护”是我国现有工程技术水平以及现有经济承受能力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它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施工方延长时期加强作业、降低利润投入资金.工程混凝土构件的养护,在受到天气气候约束的情况下,要达到规范的构件养护要求,就要靠施工单位降低利润改善构件的养护条件;对施工单位而言,对这种做法则是具有相当的排逆性与违愿性.因此,除非重大、重要、且可为施工方带来加类利益的工程,施工才可能将较多资金用于改善构件的养护条件;否则,各施工方不可能也不会降低自身利润来作到规范规定的构件养护要求,尤其是商品混凝土的兴起为施工方找到一种责任推诿的途径.规范规定用于检验混凝土构件强度的试件的“同条件养护”,只是作为检测结构混凝土施工水平的方式之一;其养护要求下的混凝土强度,只能是最高施工技术水平的一种体现.它与工程构件养护情况的差距,反映了施工作业下的混凝土强度与所能且应达到的最高强度的差距;而与标准养护下的混凝土强度差距,则是反映了工程施工最高技休水平与混凝土本身所具有的强度水平的差距.结构构件的养护,如果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构件养护”方式,其强度(“同条件养护”下的试件检测)也只能达到“标准养护”条件下的90%(按D.0.3.条件中的折算系数1.10计算);在现实施工中,混凝土构件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施工作业影响),其强度尚不能达到规范规定的相对严格的“构件养护”要求的强度,更莫论标准养护要求的混凝土强度.在标准养护与同条件养护以及实际构件养护之间处于一种相互脱节,以及规范要求的“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强度尚不足以真实体现构件混凝土强度的现状下,我国相关标准中依然有“采用标准养护方式的混凝土试件检测评定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规定,未尚不是一种遗憾,其所引发的错误指导工作造成的危害,将不堪设想.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7.1.2条,以及《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第3.0.5条、第3.0.6条(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中还有采用“同条件养护下的混凝土试件强度检测评定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规定,如:第10.1.3条、处10.1.4条、第10.1.6条的规定,此处暂且不谈其条文之音的矛盾性)工程质量的优劣,就是混凝土构件自身质量的优劣,而非试件强度的优劣;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不能无视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与标准工艺之间的差异性;标准工艺下制作、养护的试件强度不是结构混凝土强度,不能代替或等同于近似工程情况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对构件本身进行的破损或非破损的检测工作,也正说明了这一问题.因此,标准养护对工程施工完全不适用,而且对工程混凝土强度的检测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如果采用标准养护来要求混凝土构件,则是一种不现实的主观要求,即标准养护只能作为一种对混凝土构件养护要求的意愿目标出现,而不能作为规则要求来实施.二.标准养护的适用情况:标准养护自身的精细度与严格性,决定了它作为养护方式所使用的局限性;然而其自身的存在,又是诸多材料性能得以检测体现的统一的养护依据.其适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向方面进行:1.对胶凝材料及混凝土质量性能的控制:组成混凝土的胶结材料,如:水泥、粉煤灰、混合物等,其性能受外界养护因素影响很大,不同养护条件下,检测结果都不相同,为了判定材料性能的优劣性,就要使用材料性能具有可比性;因此,试验材料就必须在一个较为理想的统一而标准的养护条件下进行养护,否则,如果没有一个统一而标准的养护手段,必然导致检测结果的混乱与取用的不便;相对严格、精细的“标准养护”,正是尽可能减少了外界因素的干拢影响,使材料性能得以真实体现,并且有相对真实的可比性.同样,对混凝土自身性能的检测也需要一个统一而标准的养护条件,因此,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力学性能、耐久性能以及长期性能,也应以标准条件下的性能为依据.我国相关标准规范对养护要求的标准性也进行具体规定.如:《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第4.1试验室:……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试体养护池水温应在20±1℃范围内……(由于新的标准养护规定在2003年实施,故1999年版的《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中的温湿度与新标准养护略有不同,此处应视作标准养护论)《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第2.0.1条;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第2.0.2条: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普通混凝土长期性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85第2.0.7条:按各试验方法的具体规定,长期性能及耐久性能试验的试件有标准养护、同条件养护及自然养护等几种养护方式……另外,阿嚏混合材料,如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粉煤矿灰等的“水泥胶砂28d 抗压强度比”试验方法,都是与水泥胶砂护压强度试验方法一样,依标准养护下的检测结果为依据.2.为混凝土生产与施工提供参考指导:混凝土强度等级、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的检测,都是在统一的标准养护条件下进行的;在某种意义上讲,都算是一种理论性的性能指标.混凝土受诸多因素影响,在生产过种中的性能波动不可避免;检测经规定龄期标准养护的生产取样混凝土试件性能,才能与混凝土理论上的性能指标进行比较,从而控制生产管理水平,减少波动幅度;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经济损失.对工程施工方面,如前所说,标准养护下的混凝土强度,只是材料自身能力的体现,它与构件养护条件的差异,反映在强度上,则是体现了施工作业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平;因此,在施工现场随机取样,并采用与工程施工相同的工艺制作试件,经规定龄期标准养护后检定的试件强度,可作为衡量评定施工水平优劣的方式.三.结束语:标准养护使混凝土本身强度(非构件混凝土强度)得到真实体现,为混凝土抵抗荷载提供了精确有效的依据,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说, 养护条件的要求与实施,反映一个国家的建筑技术水平.然而标准养护对结构混凝土强度的指导作用,才是其真正的目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水平的提高与完善,就是尽可能与规范要求的标准试件作业相接近,缩减二者的强度差距.从养护方面而言,则是实际构件的养护条件尽可能与规范规定的“构件养护”相接近,同条件养护与标准养护相接近.只有在经济能力与工程技术都提升的情况下,采用科学、便利、有效的手段,才能有效缩短工程施工水平与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否则,标准养护体现的强度只能是一种不实用的理论数据.现今混凝土标准养护的要求,已是极其严格、精细、完善,将混凝土抵抗荷载的能力体现于极致;在研究并完美混凝土标准养护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现有标准规范要求的实施工作,减少与实际施工状况的差距,使混凝土所具有的强度得以充分体现,则是我国建筑行来当前所面临的迫切问题.鉴于诸多著作资料对混凝土材料养护缺乏应有分析研究,只是按照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着不合实情的套用说明;因此,本文在此作对标准养护的适用性进行初步分析,只是希望标准养护的适用性这一问题得到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