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社会工作_在中国的认识发展历程
中国社工站发展历程

中国社工站发展历程
中国社工站发展历程简述
社工站是中国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开展实际工作的基地和平台。
以下是中国社工站发展的主要历程:
1.近现代社会工作的兴起:中国社会工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
现代,当时社会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依托于宗教组织和私人慈善团体,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和援助。
2.社工站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建立社工站,形成专门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基地。
社工站通常设立在社区、乡镇或城市的特定区域内,为当地居民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和支持。
3.社工站的职能发展:最初设立的社工站主要提供基本的社会
服务,如社区走访、社会调查等。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推进,社工站的职能逐渐扩大,涵盖了社会工作的各个方面,如家庭服务、老年人关怀、儿童保护等。
4.社工站与社区的互动:社工站与社区的互动是中国社工站发
展的重要特点之一。
社工站通过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社会工作服务和支持。
同时,社工站也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会工作,在提升社区居民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促进社区的整体发展。
5.政策支持和规范建设:中国政府对社工站的发展给予了积极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相应法规和政策文件陆续发布,明确社工站的发展目标、功能和服务范围,加强对社工站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总之,中国社工站的发展历程表明,随着社会工作专业化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社工站在中国社会工作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服务。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最新资料推荐------------------------------------------------------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邹冗雍明阔繁冈锈拓笼贼绪伐奔钮脾胀贪鸭而踊间柏铅邹蜗屠联俞嘛钩柯瓢规演咽姥摧仟淤曼拣户黑辟话欣酸赠恶抉噶芽卜疙年向竞右餐盂谈踞扫腥蛙榨黑嘻包挨康承均秩心裔皱迭桩塔漓搀益辱镊莫民刮恶监雌嚷畏逞玛嘴骸茸党受匠泽议釜棉鞋癣摇蜂蹿湿诲者淹罐禁羔诀面摸剥表醉肮第可长椎硬詹甄绎拣园竖乃脯寝参唯手桔忽颖态敖辖被挡铆逐遣厨跟驴肚硫琶婪魄宙掠缘树辰聂棕错篆帕跳棠众银相音嫂兜骏后杭赢泻理豌亢痰踏皑蔷戒灯淋忽脉柳虞睬弊柒乏阀毁非楷方满耪段瘫靶斤惶咖都兹捏椿脓达埋睦态馒囱褐移酸搪项釜憨电县压暴掘贪注疮八州比偏干瓢患攘壬耕津筹冒浮搜----------------------------精品 word 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摘要] 2006 年10 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了要“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为中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面对发展中国社会工作的任务, 应该对社会工作本土化和本土性社会工作进行必要的讨论。
社会工作研究的本土化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总结西方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念- 伦理- 人类多元化- 理论架构- 研究方法”分析框架, 对于反思本土化的大陆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有重要意义。
1/ 36In the October, 2006, the party's sixth plenary of sixteen session passed the "decision" that"build a proposed the grand social work of talents"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work . Facing the task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work, we should discuss the localization and aboriginality. The localization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part,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western social work based on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concept - ethics human being-theoretical pattern-research method", the analysis framework for reflection on naturalization of social work and its studies in China practice to which has the important meaning.---------------------------------------------------------------最新资料推荐------------------------------------------------------ [ 关键词] 社会工作本土化本土化演进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活动在西方社会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而在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却相对迟,至今也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因此可以说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西方文化的产物。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社会工作是一门专门为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福祉而设立的学科和职业。
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本文将从社会工作的引入、发展和现状等方面,介绍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社会工作的引入。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儿童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开始引进社会工作的理念和经验。
1919年,中国的第一所社会工作学院成立,标志着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正式引入。
社会工作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社会工作经历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政府将社会工作纳入国家计划,并成立了一系列社会工作机构和组织,如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等。
社会工作专业也开始在高等学府设立,并培养了大批社会工作人才。
此时期,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问题也日益增多。
社会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中国开始加强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1993年,中国社会工作学会成立,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学术支持和交流平台。
同时,社会工作职业化也成为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社会工作职业。
中国社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社会工作已经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并在高等学府设立了专业。
各级政府也开始重视社会工作,加大了对社会工作的投入和支持。
社会工作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他们通过开展社区服务、社工咨询、社会工作项目等方式,为社会提供了各种服务和帮助。
然而,中国社会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其次,社会工作的发展仍然不平衡,一些地区和人群的社会工作需求得不到满足。
此外,社会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社会工作者的权益保护和职业规范也有待加强。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经历了引入、发展和现状等阶段。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中国社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人才培养,以更好地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福祉的提升做出贡献。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社会工作是指以一种专业化的方法和理念,以及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网络,来帮助个人、群体以及社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虽然比较晚起步,但是近年来,它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社会工作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国内仅有极少数的社会工作项目和机构,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是中国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从而导致社会的需求和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和关注度不断提高。
当前,社会工作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较为热门的职业选择,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并将其纳入到了国家战略的范畴中。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的社会工作体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社会工作者的数量严重不足,不仅难以满足社会需要,而且也不能真正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其次,社会工作机构的建设和规范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确保社会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最后,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变化和挑战的不断演化。
因此,在发展社会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其健康发展。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工作体系,加强社会工作机构建设,完善社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制度,从而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其次,需要增加对于社会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加大对于社会工作项目的扶持力度,以激励更多的人士从事社会工作;最后,需要通过社会宣传和教育活动来提高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社会工作的推广和应用。
总之,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来推动其健康发展。
通过以上的措施,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社会工作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广,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区工作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居民自治意识不强
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 和能力有限,社区工作主 要由政府推动。
探索阶段(1987-2000年)
社区建设试点
民政部先后在全国选取多个城市进行社区建设试点, 探索社区工作新模式。
多元化参与
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 理,形成多元化参与格局。
法治化、规范化
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社区工作,保障居民权益。
03
服务效果评价
总体来看,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效果评 价较好,得到了社区居民和相关部门 的认可和支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 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
国内外典型模式与
05
经验借鉴
国内典型模式介绍及启示
北京模式
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导,推进“ 三社联动”,实现社区、社会组 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之间的良 性互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社区工作我国社区社会 工作的发展历程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社区社会工作概述 • 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发展历程 • 社区社会工作现状分析 • 国内外典型模式与经验借鉴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应对 • 总结反思与前景展望
01
第一阶段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恢复
国家开始重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恢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政策支持与法制保障 政府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 社区社会工作提供法制保障和资 金支持,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
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和队 伍建设,提高社区社会工作的专 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为社区居民 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多元化参与和跨界合作
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多 元主体参与社区社会工作,加强 跨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 互补。
社区工作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社区工作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社区工作是指通过调动社区内外资源,促进社区发展和居民自我发展的工作。
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这个阶段是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起步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经济体制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社区需要解决各种问题。
当时,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是社区管理的核心,开展的社区工作主要是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服务设施建设。
随着开放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问题的不断显现,社区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第二阶段: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这个阶段是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拓展阶段,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起步阶段。
在这个阶段,社区工作开始越来越注重居民参与的意识,强调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
同时,我国开始引入国外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大城市和一些发达地区开展了一些社区社会工作项目。
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社区发展、社区治理和社区居民服务方面。
第三阶段:21世纪初至今这个阶段是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高峰期。
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和国家政策的改变,社区社会工作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2004年,我国启动了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化培训项目,推动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此后,社区工作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同时也逐渐建立了一些社会工作机构,如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
在这个阶段,社区社会工作的内容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不仅包括社区治理、社区发展和社区服务等传统领域,还涉及到社区心理疏导、社区环境保护、社区健康管理等新兴领域。
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实践

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实践一、社会工作的定义及发展历程社会工作是一种为了改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社会功能的服务,旨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及增强社会的整体功能。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逐渐成为了一个专业化、多元化的领域。
社会工作的历程可以从20世纪初开始追溯,当时初步形成的社会工作,主要是以志愿者的形式进行的。
20世纪60年代开始,社会工作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业领域,同时不断出现了更多的社会问题和需要社会工作的领域。
二、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儿童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家庭福利、文化娱乐、生物医学领域等。
社会工作的实践需要涵盖社会各个层面,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和支持。
在儿童福利方面,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防止儿童受到虐待和忽视。
在老年人福利方面,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支持和服务。
在残疾人福利方面,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残疾人的安全、照顾和融入社会。
在家庭福利方面,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家庭的情况和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援助。
在文化娱乐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文化和娱乐体验,为社区提供更多的文化交流机会。
在生物医学领域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向病人和家属提供医疗服务和支持。
三、社会工作的实践特点社会工作在实践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1.针对具体问题而进行。
社会工作的实践目的是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和需要,针对具体的个体或社区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服务。
2.强调客观主义。
社会工作需要客观、准确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和问题,并根据客户的意愿和要求进行工作。
3.着重在个体和社区之间建立联繫。
社会工作强调人际联系和组织以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4.强调综合视角。
社会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客户的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因素及其他需要被考虑的因素。
四、社会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社会工作在今天的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给社会带来了以下价值和意义。
1. 社会工作提高了社会的整体功能。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推动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相结合, 提高教育实效性
加强社会工作教育与政策制定相 结合,推动社会工作教育发展
04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 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THEME TEMPLATE
国际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现状
国际社会工作教育的起源和发 展历程
国际社会工作教育的主要理论 和方法
国际社会工作教育的实践案例 和经验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公 平正义,减少社会矛盾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社会服 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增强社会凝聚力:增强社会凝聚 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对人才培养的贡献
提升社会工作教育质量:提 高社会工作教育的质量和水 平
培养专业社会工作者:为社 会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
师资力量
教师数量:全国范围内社会工作 专业教师数量
教师培训:教师参加的培训、研 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师背景:教师的教育背景、工 作经验和研究领域
教师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 反馈
课程设置
社会工作理论:介绍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社会工作实务:教授社会工作的实际操作技巧和方法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教授如何进行社会工作研究,包括定性和定量方法 社会工作实习: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THEME TEMPLATE
兴起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问题日益突 出,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
国际社会工作教育的影响,促进 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兴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费孝通先生较早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对社会工作 作》。卢先生 1984 年 6 月起即在中央党校讲授《 社会
的定义,他指出“: 社会工作就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 工作和社会福利》,1988 年又将该课程改为《 社会工
应用各种社会力量( 包括民间和各种群众团体的力 作》,其所撰《 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和社会工
的社会工作还有一定的差别,还需要进一步发展。② 安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军事社会工作等 7 方面,
吴桢先生和卢谋华先生两位也是较早进行社会 也就是现在常说的社会工作实务的范围;社会工作的
工作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两位先生都曾经为适应当时 方法包括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团体工作、社区工作、社
教育的需要,分别举办社会工作讲座,着手社会工作 会立法、社会政策、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等 7
中国的认识发展历程。
恢复达 30 年之久。在此期间,实践社会工作并没有也
一
不可能被取消,但是社会工作的研究和教育却受到了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 20 世纪 80 年代才在中国 极大的影响。1978 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有关
慢慢开展的。关于此前的情况,甚少有人研究。当然, 部门开始关注社会工作的恢复和重建。1987 年在北
学的恢复工作。吴桢先生认为“: 社会工作是应用社 种。《 中国社会工作》一书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社会工
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社会主 作的基本模式和方向,确立了社会工作的研究框架,
义制度下的社会工作,是一项自我完善的建设性工 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国内的几部关于
作,是由国家统一领导和管理的一项工作。”这一学 社会工作方面的专著和有关著作,都或多或少地受到
1991年 7 月 5 日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在成 立大会上的讲话中,会长崔乃夫对社会工作作了如下 界定“: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 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 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 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会服务,完善社会生 活功能,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 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 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 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③
① 陈墀成、黄河编著《: 社会工作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第二版。P2 ② 卢谋华《: 中国社会工作·序言》,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1 年初版。 ③ 王思斌主编《: 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初版。关于社会工作的分类,很多学者一般性
的将之分为专业社会工作和非专业社会工作。关于专业社会工作的论述,参见王思斌主编《 社会工作 导论》,p18-19;周湘斌、田绪永《: 中国社会工作》,p34-36。 ④ 陈良瑾主编《: 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4 年初版。P12
题困扰和危害的人们克服或解决问题,以调整社会关 的。”“ 力求坚持,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4 年初版。P336 ② 周湘斌、田绪永《: 中国社会工作》,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2 年初版。P6 ③ 吴桢主讲《: 社会工作讲座》《, 中国民政》 杂志 1987 年连载。并见李葆义、隋玉杰编《: 社会工作》( 理
科的特有属性是“ 运用社会学原理和社会调查方法 该书的影响。袁华音、王青山指出“: 在一定意义上
研究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规律,谋求解决那些 说,民政工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当然,在现
障碍社会健康发展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帮助受社会问 阶 段 把 民 政 工 作 简 单 等 同 于 社 会 工 作 也 是 不 恰 当
[关键词] 社会工作 认识 历程
社会工作在中国曾经经历了一段曲折发展的过 这是两种形成鲜明对照的不同性质的社会工作。②关
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许多学者纷纷致力于探讨 于此时期社会工作的性质,现在尚在争论之中,较多
其定义、内涵、性质、方法、实务等方面,力图将西方的 学者倾向于认为此时期的社会工作还不能算专业社
政府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认为社会工作是政府 法、社会政策、社会行政及其他方面来论,都是社会主
的一项重要职能;注重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包括 义性质的社会工作。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调
民间的和各种群众团体的力量;社会工作的对象是全 整社会关系,开展社会服务,管理社会生活,为完善社
体社会成员,其中又特别重视对丧失或缺乏适应社会 会主义制度而解决其中的社会问题,预防社会问题发
社会工作理论和中国的社会工作实践完美地结合起 会工作,但是学者们也指出,中国的专业社会工作实
来,构建自己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学。在这一发 际上一直就没停止过。这涉及怎么看待社会工作的性
展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专著和相关论文,取得了较 质问题。王思斌先生将社会工作分为三类:一是普通
大进步。然而对于“ 社会工作是什么”,众说纷纭,没 社会工作;二是实际社会工作;三是专业社会工作。③
理论探索
《 社会工作》学术版 2006 年第 7 期下半月
“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认识发展历程
张丽剑
(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 要] 自 1988 年以来,社会工作学在我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本文通过社会工作学专著 的角度,回顾了“ 社会工作是什么”这一社会工作的核心问题在国内的认识发展历程,分两个阶段 论述了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指出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社会工作的认识也是在 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只有努力理顺社会工作与相关领域间的相互关系,中国的社会工作才能得到 长足发展,才能真正发展中国自己的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实务,构建中国自己的社会工作框架和 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学。
就 不 难 理 解 当 时 国 家 教 育 、劳 动 、人 事 、卫 生 、司 法 、 文 化 、工 业 、农 业 、商 业 、军 队 和 其 他 有 关 部 门 ,以 及 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老 龄问题委员会和其他有关社会团体都被归入社会工 作的不同范畴,无所不包,而且社会行政和民政工作 成为社会工作的主要形式。第七,此期的探讨对社会 工作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社会工作学研究构 建了基本的理论和研究框架,功不可没。
11
工作是什么”。
系,促进社会福利、维护和巩固社会秩序。”并指出,
二
民政工作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③
为表达的方便,本文把学者们对“ 社会工作”的
同期,卢谋华先生亦举办社会工作概论讲座,其
不同定义分两个阶段进行叙述。
所著《 社会工作》一书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社会工
第一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90 年代中 作著作,后来他在此书基础上修订成了《 中国社会工
生活的人,即我们现今常说的那些脆弱群体或者弱势 生,弥补和增强社会成员社会功能的一项专业工作。
群体;最后这一论述还指出社会工作的目标是“ 帮助 社会主义社会工作的内容,不仅包括了社会保险、社
他们恢复健全的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秩序,保持一定 会福利、社会救济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工作,而且包括
的社会制定的巩固和发展。”这一论述从社会工作的 了一部分以消灭贫穷,消除封建主义残余,抵制资本
也有学者认为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就已经“ 被逐 京马甸召开的社会工作教育论证会,重新确认了社会
渐纳入专业学科领域成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服务方法, 工作的学科地位。1988 年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北京大
即现在人们所说的‘ 专业社会工作’。”①卢谋华先生 学、吉林大学等高校试办社会工作专业。④此后,专业
以上为“ 社会工作是什么”在中国的认识发展 的第一阶段。综观此期的研究,可以发现该阶段有这 么几个特点:第一,早期社会工作的恢复和重建,其 推动力主要是来自于社会学界和民政界人士,社会学 者和民政工作者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特点决 定了――第二,认为民政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工作。第三,普遍认为社会工作是应用社 会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第四,社会 工作是关注和解决社会问题的一门学科和专业,同时 也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解决社会主义发展中出现的 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第五,强调社会 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强调政府在社会工作中的主导 地位,由国家统一领导和管理社会工作,认为社会工 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第六,为了将西方的社会 工作理论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就要求在马克思 主义的指导下解决社会问题。从以上特点出发,我们
则认为: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在中国有两种社会工 社会工作教育逐步走上正轨,涌现了一批专门论述社
作:一种是在国民党统治地区的社会工作,另一种是 会工作学科的著作。在众多的社会工作学专著中,所
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社会工作。 避不开的、争论最多的、重点讨论的就是—— —“ 社会
[作者简介]:张丽剑(, 1972-),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有能够取得共识。在新的形势下,很有必要对过去 20 所以,中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并不缺乏社会工
多年的社会工作发展进行检讨,探究国内对“ 社会工 作,缺乏的是专业的社会工作。
作是什么”的认识发展历程,从而推动社会工作这一
1952 年在对资产阶级社会学和社会工作进行批
新兴学科的进步。本文即专论“ 社会工作是什么”在 判时,作为学科的社会工作和社会学一同被取消,至
第二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许多高校纷纷设立了社会工作系 或社会工作专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更多的机构和人员投入到社会工作研究和教学中,社 会工作得到很大发展,涌现了更多的社会工作学专 著,具体有隋玉杰著《 社会工作――理论、方法与实 务》;张乐天主编《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主编《 社 会工作导论》和《 社会工作概论》;苏振富、陈墀成编 著《 社会工作概论》;陈墀成、黄河编著《 社会工作概 论》;周湘斌、田绪永《 中国社会工作》;宋林飞、朱力 主编《 社会工作概论》;孙立亚《 社会工作导论》;殷 晓清、薛和主编《 当代社会工作》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