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短歌行》(1)
李白《短歌行》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短歌行》原文|翻译|赏析《短歌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全诗悲叹人生太短,写法上将写实与想象熔于一炉,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大家要想知道更多关于短歌行的古诗资料,可以来看看小编整理的短歌行古诗相关资料介绍了解下。
《短歌行》原文唐代:李白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短歌行》译文白天何其太短暂,百年光阴很快就过去了。
苍穹浩渺无际,万劫之世实在是太长了。
就连以长寿著名的仙女麻姑,头发也白了一半了。
天公和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了千亿次了。
我想驾日车揽六龙,转车东回,挂车于扶桑之上。
用北斗酌酒浆,每条龙都各劝其一觞酒,让它们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驾日出发。
富贵荣华非我所愿,只愿为人们留住光阴,永驻青春。
《短歌行》赏析《短歌行》是乐府相和歌平调七曲之一。
古乐府中有《长歌行》与《短歌行》之分,关于二者的命意,《乐府解题》有两种说法:一是“言人寿命长短,有定分,不可妄求”;一是“歌声之长短耳,非言寿命也”。
在李白之前,以此题为诗者,多为慨叹人生短暂,主张及时行乐。
李白的这首诗,却以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精神,在喟叹生命短促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珍惜,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时间本是个抽象的概念,用“白日”来指代,便成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了。
“短短”两个叠字,强调它稍纵即逝。
由时光的流逝,自然联想到人生易老,年华难驻。
这样,诗意自然而然地转到对光阴的珍惜。
起首两句,貌似平平,实则恰到好处。
既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又为诗意的拓展预留地步,而且格调质补,语势流走,转承自然。
时间永恒,无始无终,漫漫无垠;生命短暂,代谢荣衰,转瞬即逝。
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强烈的反差,进一步驰骋瑰丽神奇的想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上句从“空间”角度极言天宇浩瀚无垠;下句则从“时间”角度感叹光阴的永恒漫长。
第7.1课《短歌行》-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操
行
• “太祖运筹演谋……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 《三 国志》
•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汉末名士许绍《魏书》
•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
足。”
——唐太宗
•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
•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
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 场面。
第四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迎
忧思不绝 宴待贤士
希望贤才来帮助 自己建功立业。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盼
贤才择主 搜揽人才
全诗着眼点:
忧
全诗落脚点:
志
功业
低沉
贤才
昂扬
一统天下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明确:
诗歌塑造了一位求贤若渴,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的诗人 形象。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 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 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 地区,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 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 社会稳定。建安十八年(213年),获封魏公,建立魏 国,定都邺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册封魏王, 位在诸王之上。
了解诗人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去 世,谥号为武。其子曹丕称帝,追赠武皇 帝,庙号太祖。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抒 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 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 师”。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 评为“妙品”。
短歌行原文全文注音版

短歌行原文全文注音版《短歌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全文如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音版如下:duì jiǔ dāng gē, rén shēng jǐ hé! pì rú zhāo lù, qù rì kǔ duō. kǎi dāng yǐ kāng, yōu sī nánwàng. hé yǐ jiě yōu? wéi yǒu dù kāng. qīng qīngzǐ jīn, yōu yōu wǒ xīn. dàn wèi jūn gù, chényín zhì jīn. yōu yōu lù míng, shí yě zhī píng.wǒ yǒu jiā bīn, gǔ sè chuī shēng. míng míng rúyuè, hé shí kě duó? yōu cóng zhōng lái, bù kěduàn jué. yuè mò dù qiān, wǎng yòng xiāng cún.qì kuò tán yàn, xīn niàn jiù ēn. yuè míng xīng xī, wū què nán fēi. rào shù sān zā, hé zhī kě yī? shān bù yàn gāo, hǎi bù yàn shēn. zhōu gōng tǔ bǔ, tiān xià guī xīn.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曹操《短歌行》古诗原文及注释

曹操《短歌行》古诗原文及注释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谈讌 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海 一作:水)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 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 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 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 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 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 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 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 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 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 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注释 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当,是对着的意思。
2.几何:多少。
3.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
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4.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
全 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5.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6.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 ·郑风·子衿》。
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 学识的人。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7《短歌行(其一)》内容主旨

《短歌行(其一)》内容主旨
这首诗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它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全诗本是由眼前的歌舞酒宴生发开来,却又抛开对空间场面的具体描绘,而转为对时间的悠长思索,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由此而引出对贤才的渴慕之情。
作者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歌纵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写心忧天下之情。
貌似对立的二者被作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准确地表达了他独有的气质、个性,诗歌本身也因此而具有了气韵沉雄、笔意恣肆的特点。
此诗以一种高唱与低吟相互为用的形式来倾诉慷慨激昂的情怀。
时而击节放歌,“慨当以慷”;时而沉吟不语,“忧思难忘”;时而因贤才不得而忧心忡忡;时而因贤才归附而喜不自胜。
曲曲折折,一忧一喜,忽徐忽急,全是一片怜才思贤之意。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短歌行(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Leabharlann 来,不可断绝。二忧: 贤才难得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越陌度阡
人才
诗人对既得贤才的欣喜。
第三层诗人为何而忧?
因求贤才不得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又 因贤才远道来归附而喜不自胜:“越陌度阡,枉用 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一忧一喜、忽忧 忽喜的矛盾心理,正完满地表现了诗人思贤若渴的 主题。
这首诗立意深远,风格別致。它集抒 情、写景、叙事、说理于一炉,而能相互 映照增辉。
全篇音韵铿锵有力,韵脚或八句一换, 或四句一转,既摇曳生姿,又错落有致, 真能给读者以无穷的审美享受。
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 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 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 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 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 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 情。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 继之以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 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用人要“唯才是举”,
多多益善。
周公吐哺:用典。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
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史记》载周公自谓:“一 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相关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 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 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 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 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 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 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 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 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 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七课《短歌行》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七课《短歌行》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一、课文原文短歌行作者:李白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路。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妾住须成名,才便可相守。
如果不成名,便别莫相误。
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短歌行的内容及情感;3.掌握短歌行的词语和句式。
教学重点1.短歌行的内容及情感;2.短歌行的词语和句式。
教学难点1.短歌行的感情;2.短歌行的词语和句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分组讨论、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小组讨论:你们对李白有什么印象?听过哪些李白的诗词?学习(35分钟)1.知识点讲解:讲授课文原文、逐一解释词语。
2.分组讨论:就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展开讨论,要求每个小组至少表达出一个观点和自己的理由。
3.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句,进行朗诵,并加以诠释。
总结(10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情感和文学的感悟。
课后作业1.李白的诗词欣赏,并写出你的感受;2.完成短歌行习题。
三、知识点1. 词语解释•君家:指对方家庭,也可以用“贵府”、“富家”等表达。
•妾: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自称,与“妻”“嫂”“姨”等同义。
•横塘路:指江南的一条古老水路,是杭州的著名景点之一。
•宣城、望云等地名:宣城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城市,望云在今天的安徽省南部。
•成名:在古代是指考中进士或其他高级官职,也可以指有所成就、有名气。
2. 情感分析短歌行写的是一位女子与男子相遇的情节,女子对男子展开了一系列的表白和希望,表现出了她内心深处深深的爱情和向往。
同时,从诗歌中也可以看出女子内心的矛盾,她希望男子能够守护自己、与自己相守到老,但同时却又有些忧虑和担忧,不知道自己是否合适,是否会引起男子的厌倦。
这种矛盾的情感表现,非常符合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
3. 句式分析•“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路。
”——反问句,对方住在哪里不知道,而自己在哪里则是肯定有所了解。
•“妾住须成名,才便可相守。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7《短歌行(其一)》写作背景

《短歌行(其一)》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余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曹操的选人方面也有精辟见解和独到眼光,可以概括为“唯才是举、不拘一格”。
他曾经多次下令,公开向天下求贤。
他针对东汉选官的积弊,以无畏的胆略,把“德行”、“名节”、“门第”等迂腐无用的选才标准一扫而光,在建安15年春天发布的《求贤令》中,他指出:“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公元217年,曹操已63岁,行将就木,但求贤之心愈切,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更明确指出对那些“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曹操具体实践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爱惜,把人无完人,慎无苛求的思想,把才重一技、用其所长的思想,把只用人才、不用庸才的思想推向了顶峰,充分表现了超越他人的气魄和胆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学案高一年级班教师:孙琳学生:
《短歌行》
【学习目标】
1、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把握诗中情调的起伏、断续、变化的特点。
2、反复诵读,感知情调;讨论分析,鉴赏形象。
3、引导学生珍惜光阴、树立远大志向,培养高尚的情操。
【学习重难点】
1、探究诗歌的主旨。
2、体会诗歌情感。
【学习过程】
一、作者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
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
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
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很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
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动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二、诗文与酒
中国诗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酒文化。
陶潜的菊花酒是人格高洁的标志,其《饮酒》诗云: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
从早喝到晚,喝得何等痛快。
但阮籍大醉六十天为了避婚,又喝得何其痛苦。
酒与名士的关系在魏晋风流名士之中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如,历史上著名的小酒徒集团——竹林七贤,更是常常一群人闭门哄饮,那可谓是大盆大缸的罐。
在古今超一流的为因酒出豪语的大诗人是谁——李白。
其饮酒的豪语无人能比,“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一曲将进酒更是闻名千古。
“与尔同销万古愁”,豪放浪漫,激情澎湃,夸张得不可思议,但也夸张得令人心悦诚服,五体投地。
诗圣杜甫,饱经沧桑深沉忧郁的他也唱出“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苏轼有着“把酒问青天”的纯真,也有“一樽还酹江月”的无奈。
古今第一女词人李清照有“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销残酒”的欢乐与温馨。
范仲淹有“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思乡之情,王维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等等。
中国的诗酒文化的源远流长由此可见一端。
能够说中国古代第一流的诗人很多都与酒有着极深的情缘。
他们借着酒尽情的挥洒着诗兴,写下了无数美丽的诗篇
三、精读全诗,赏析诗中的情感基调。
1、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2、探究诗歌的主旨。
3、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四、课堂小结
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英雄的慷慨悲歌
五、课后作业。
(一)诗歌鉴赏
碧瓦范成大①
碧瓦楼头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注】范成大,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反对和议,力主抗金,收复失地。
1.请合理补充相关内容,将此诗第三、四句所写之景描述出来。
(3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表面写景,实则别有兴寄,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4分)
(二)语言文字使用(21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每年的3、4月份是孙文纪念公园杜鹃花的盛花期。
春暖花开时节,整个杜鹃园近3万棵杜鹃花枝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
....的花蕾。
B.张艺谋的武夷《印象大红袍》这部融入神奇武夷山山水的艺术盛宴,如今已走过四年。
四年来,艺术团不孚众望
....,在风吹雨打中一如既往为国内外游客献艺。
C.当前,有些地方存有着“会议依赖症”,满足于开会发号施令,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
件传达文件,以讲话重复讲话,习惯于讲空话套话,做官样文章
....。
D.当世界上第一只手表在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展出时,男士们对它侧目而视
....,认为手腕上带上它就像狗带着颈圈一样,非常可笑,甚至被人斥为“戴手铐”。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万企帮万村”行动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以贫困村为帮扶对象,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协助1万个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
B.中英双方教育交流合作已全面覆盖当前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推动中英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C.这是一届规模空前的国际艺术盛会,96个参展国家的数量打破了国际艺术双年展的纪录,688件参展作品,其整体艺术水平也比往届有所增大。
D.生态文明是全面、科学、系统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新理念,是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重大战略抉择,集中体现了我们党长期执政。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5)《关雎》中“,”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10、空中,杨柳飞絮,漫天飘舞;地下,梨花铺地,洁白如雪。
(3分)
11、同意。
(1分
)首句作者虽未明说,却用“碧瓦”“绣幕”含蓄地暗示了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统治者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情景(1分)。
后两句表面上是在描写一番风雨之后,春匆匆归去(1分),实则以此暗喻南宋小朝廷偏安局面的岌岌可危(1分)。
(回答不同意,若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4分)
16、B
思路点拨:在语境中选填词语,能够同一位置的几个词语比较,结合上下文辨析前后语句的语义与逻辑关系。
①处根据上下文,缺主语,排除C。
②处上下文构成“是……(而)不是……”,排除D,③处上下文看,“屏弃功利性”是“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只能填“能”。
答案已经得出B。
④处是主观认为,填“认为”,⑤处,前后句构成倒置的因果关系,所以填“因为”,⑥处后面两句为假设的让步关系,所以填“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