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避险防护用品的使用技能及创伤自救互救培训教案2

合集下载

自救互救教案

自救互救教案

自救互救教案自救互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救互救的意义和重要性。

2.掌握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形成自觉遵守自救互救的思想和行为。

二、教学内容:1.自救互救的意义和重要性。

2.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急救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介绍自救互救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师通过举例和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救互救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在紧急情况下自救和互救的价值和作用。

2.讲解和演示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师讲解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逃生技能、自我救护技能、急救技能等,并通过演示示范,让学生了解具体操作方法。

逃生技能包括正确判断火灾等灾害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如寻找安全出口、躲避烟雾等。

自我救护技能包括正确避险姿势、用手绕住脖颈自救、泅水等方法。

急救技能包括如何正确进行心肺复苏、止血、包扎伤口等。

3.小组讨论和展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一个自救或互救的情景模拟,包括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操作步骤。

然后每个小组轮流上台演示自己设计的情景模拟,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同学的评价,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自救互救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等。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火灾事故现场或急救培训机构,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救互救的重要性和实践技能。

2.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和演练,提高学生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3.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对自救互救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学生维护自身安全,积极参与互助救援的意识和能力。

六、教学建议:1.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救互救的意义和重要性,强化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救互救活动,提高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应急避险知识培训教案

应急避险知识培训教案

应急避险知识培训教案引言: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掌握应急避险知识成为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培训,提高大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应急避险意识。

一、概述1.1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将了解应急避险的重要性,掌握常见灾害事故的应急避险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2 教学时间和地点本课程计划为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共计4周。

教学地点为教室或者室外。

二、内容概述2.1 灾害事故的分类与应对措施2.1.1 自然灾害的分类与应对措施- 地震:掌握地震前、中、后的应对措施,如躲避、掩护等。

- 暴雨洪水:了解避免危险区域、寻找高处的方法。

- 台风:学习设立防护措施,如关闭门窗、加固房屋等。

- 火灾:学习使用灭火器、疏散逃生等。

- 地质灾害:了解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的应对措施。

2.1.2 人为事故的分类与应对措施- 交通事故:了解事故发生后的自救措施,如保持冷静、求助等。

- 火灾事故:学习逃生的正确姿势和自救技巧。

- 恶劣天气事故:了解恶劣天气下的驾驶技巧和安全措施。

2.2 应急避险技能与实践2.2.1 灾害逃生技能- 灾害逃生的原则与方法:掌握逃生的基本原则,如迅速离开、选择合适的逃生通道等。

- 高层建筑逃生技能:学习使用安全绳、防护工具等。

2.2.2 自救互救技能- 创伤处理:学习简单的急救方法,如止血、包扎等。

- 灾后互救:学习互救的原则和方法,如团结合作、合理分工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模拟演习等。

学员将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演练,提高应急避险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后测试和实际操作评估,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同时,鼓励学员参加实际应急避险演练,检验学员的应对能力和技能水平。

结语:应急避险知识的掌握是每个。

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教案

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教案

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教案教案标题: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教学目标:1. 了解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掌握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概念和意义。

2. 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

3. 灾害事故常见的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方法。

4. 模拟演练和实践操作。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知识讲解:2. 讲解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如保护自己的安全是第一要务,互相帮助和合作等。

案例分析:3. 分析常见的灾害事故,如地震、火灾、洪水等,讲解在不同情况下的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理解。

模拟演练:4.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技能,例如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如何进行简单的急救等。

总结反思: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评价:6. 设计相关评价活动,如小组讨论、个人写作等,评价学生对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7.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和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该主题的了解。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或黑板等教学工具。

2. 模拟演练所需的相关设备和器材。

3. 相关案例和教学资料。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等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践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引入活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兴趣和思考。

2. 实践操作:通过模拟演练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技能。

教案-外伤自救与互救、伤员搬运、心肺复苏

教案-外伤自救与互救、伤员搬运、心肺复苏

人防演练止血与包扎、伤员搬运、心肺复苏训练实训目标:1.掌握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现场急救方法。

2.学会包扎、止血、骨折初步固定方法。

3.掌握伤员搬运技术。

实训器材:心肺复苏橡皮人2具,三角巾、绷带、毛巾各25块,担架若干等,多媒体课件实训过程:在战时防空和平时生活中,发生外伤进行就地抢救,属应急救护。

平时学会包扎、止血、骨折初步固定、伤员搬运等自救与互救技术,对减少伤害,提高生存率是十分必要的。

先观看多媒体课件,初步感性认识,再分组实训,按10人一组训练外伤自救与互救、伤员搬运,在橡皮人上实际操作心肺复苏。

一、止血与包扎(一)止血方法:一个成人的血量,大约为5000—6000毫升。

如果失去血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就有生命危险。

因此,当外伤大出血时,必须迅速采取止血措施。

止血越及时,伤亡的可能性越小。

按出血的流向部位分为外出血与内出血。

外出血,即体表看得见的出血。

出血,按身体血管种类可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

伤口的初步处理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了解伤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止血,并防止伤口感染。

伤口初步处理如下:1.暴露伤口:主要看出血部位和创伤位置。

2.制止流血:发现伤口,尤其是大出血,要立即止血。

3.检查伤口:在伤口暴露并止血后,再看有无断骨露出,伤口有无污泥或异物。

4.伤口消毒处理。

普通伤口,可用无菌棉球蘸2—2.5%碘酒消毒后,再用70%酒精将碘酒擦掉,最后用无菌纱布包扎。

动脉出血时,在出血的动脉血管上方压住动脉血管;静脉出血,在出血的静脉血管下方加压即可;毛细血管出血,在出血处加压包扎即可。

以4人一组练习止血法。

1.指压止血法较大的动脉止血,临时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口靠心脏方向的一侧,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上,阻止血液流动,可达临时止血目的。

这是简便有效的紧急止血方法。

(图表:教材P51图6-9或手指止血法1\2)2.加压包扎止血法静脉、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出血时,用消毒纱布垫,或用干净毛巾、布片折成比伤口稍大些的垫,复盖住伤口,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用力包扎,松紧适度。

自救互救培训教案模板范文

自救互救培训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自救互救培训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3. 提高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部分:自救互救基础知识1. 自救互救的概念及重要性2. 紧急情况下的心理调整3. 常见紧急情况的识别与处理第二部分:自救互救技能培训1. 常见意外伤害的处理a. 创伤的处理b. 骨折的处理c. 刺激性物质的沾染2. 心肺复苏(CPR)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a. 心肺复苏的步骤b. AED的使用方法3. 火灾逃生及灭火器的使用a. 火灾逃生的基本原则b.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4. 地震逃生及自救a. 地震逃生的基本原则b. 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方法第三部分:案例分析及模拟演练1. 分析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教训2. 模拟演练,提高实战能力a. 模拟火灾逃生演练b. 模拟地震逃生演练c. 模拟心肺复苏演练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救互救基础知识及技能要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自救互救的重要性。

3. 模拟演练法:通过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4.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自救互救意识。

五、教学时间安排:1. 第一部分:自救互救基础知识(2课时)2. 第二部分:自救互救技能培训(4课时)3.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及模拟演练(4课时)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互动性。

2. 模拟演练表现:评价学生在模拟演练中的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考试或问答形式,评价学生对自救互救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自救互救培训教材》2. 多媒体课件3. 模拟演练道具(如假人、灭火器等)4. 实地演练场地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在模拟演练过程中,确保学生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应急避险,救助自救——2023全国安全教育日主题班会教案

应急避险,救助自救——2023全国安全教育日主题班会教案

在2024年的全国安全教育日上,我们班级以“应急避险,救助自救”为主题,进行了一次特别的班会。

通过这次班会,我们了解了有关应急避险的知识,学习了自救救助技能,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一、应急避险应急避险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采取行动,尽可能地减少人身财产损失的行为。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了解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对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认识。

在应急避险时,安全意识是最重要的,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首要条件。

2.避险方法和步骤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我们需要第一时间避险。

比如,遇到地震,可以迅速撤到支撑结构强的地方躲避;遇到火灾,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着疏散通道走,逃离现场等。

3.物资准备在生活中,很多人对于应急物资的准备都是直到事情发生了,才寻找物资,这是非常危险的。

在我们的班会中,老师提醒我们要提前准备急救箱、饮用水、食品、药品等等,以方便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快速运用。

二、救助自救救助自救是指人们在受伤或者危险情况下,利用自身能力,或者与他人合作,进行自我保护、救助或者抢救。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了解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是现代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急救措施。

在班会中,老师专门请来了一位急救员,为我们讲解和演示了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

在演示后,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提高了心肺复苏术的应用能力。

2.疮口处理我们身体上的一些小伤口,在处理不当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感染等后果。

在班会中,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处理小伤口的方法,如清洗伤口、敷药等。

三、总结通过这次班会的学习,我们更加明白了应急避险和救助自救的重要性,掌握了有关应急避险和救助自救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学会避险、自救、救助,做一个关注安全的优秀公民。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学习教案-2024鲜版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学习教案-2024鲜版
二次伤害。
2024/3/28
18
05
应急避险策略及实践应用
2024/3/28
19
自然灾害应对方法
01
02
03
地震
寻找坚固物体躲避,保护 头部和颈部,避免靠近窗 户、玻璃等易碎物品。震 后迅速撤离到开阔地带。
2024/3/28
洪水
向高处转移,避免涉水行 走。制作简易木筏等逃生 工具,保持通讯畅通,等 待救援。
学习基本的自救技能,如 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 。
掌握紧急呼救的方法和技 巧,如拨打急救电话、使 用求救信号等。
2024/3/28
了解各种紧急情况下的自 救方法和策略,如地震、 火灾、溺水等。
10
03
互救原则与方法
2024/3/28
11
互救意识培养
01 强调互救的重要性
在紧急情况下,互救往往比等待专业救援更加及 时有效,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和损失。
02 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人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救助他人的责任和义 务,通过互救可以共同抵御风险、渡过难关。
03 树立互救的自信心
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每个人相信自己具备互救的
能力,从而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
2024/3/28
12
现场互救技巧
识别危险源
在紧急情况下,首先要迅速识别危险 源,判断事故性质和危害程度,从而 采取相应的互救措施。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 救学习教案
2024/3/28
1
目录
2024/3/28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自救基本知识与技能 • 互救原则与方法 • 现场急救常识及操作技巧 • 应急避险策略及实践应用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2

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教案

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教案

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基本的创伤急救技术,提高其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医学专业人士、救援人员及普通大众。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创伤急救的重要性及原则。

2. 掌握创伤急救的基本技术,如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

3. 学会判断和处理常见创伤类型,如出血、骨折、烧伤等。

4. 提高学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创伤急救原则及注意事项1.1 急救原则1.2 注意事项2.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2.1 止血技术2.1.1 指压法2.1.2 加压包扎法2.1.3 止血带使用2.2 包扎技术2.2.1 三角巾包扎2.2.2 绷带包扎2.3 固定技术2.3.1 骨折固定2.3.2 关节固定2.4 搬运技术2.4.1 滚动搬运法2.4.2 背负搬运法2.4.3 担架搬运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创伤急救原则、注意事项及基本技术。

2. 示范:现场演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操作。

3. 实操:学员分组练习,教师现场指导。

4. 讨论: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教学评价1. 理论知识考核: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等。

2. 实操考核:评估学员在现场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度。

3. 综合能力考核:通过案例分析,评估学员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手册2. 教具:人体模型、假肢、绷带、三角巾、止血带、骨折固定器材等。

3. 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markers 等。

七、教学安排1. 第一天:创伤急救原则及注意事项讲解,止血技术示范与实操。

2. 第二天:包扎技术讲解,固定技术示范与实操。

3. 第三天:搬运技术讲解,综合案例分析与实操。

4. 第四天:理论知识考核,实操考核。

八、教学步骤1. 第一天:1.1 讲解创伤急救原则及注意事项。

1.2 示范止血技术,学员跟随操作。

1.3 实操考核止血技术。

2. 第二天:2.1 讲解包扎技术,学员跟随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避险防护用品的使用技能及创伤自救互救培训教案12现场创伤急救搬运及紧急处理要点第一章现场急救一、现场急救技术现场急救技术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等技术。

(一)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者。

如果伤员呼吸停止不久,大都能通过人工呼吸抢救过来。

在施行人工呼吸前,先要将伤员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点,将伤员领口解开,放松腰带,保持体温,腰背部下垫放柔软的衣服等。

各种有效的人工呼吸必须在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应先清除伤员口中异物,把舌头拉出或压住,防止舌头堵住喉咙妨碍呼吸。

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仰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3种。

1.口对口吹气法口对口吹气法是效果最好、操作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操作前使伤员仰卧,救护者在伤员头部的一侧,一手托起伤员下颌,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将其鼻孔捏住,以免吹气时从鼻孔漏气。

救援人员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紧伤员的口将气吹入,使伤员吸气;然后,松开捏住鼻子的手,并用手压其胸部以帮助伤员呼气。

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4~16次。

注意吹气时切勿过猛、过短,也不宜过长,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3为宜。

其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口对口吹气法(a)捏鼻张嘴;(b)贴紧吹气;(c)放松换气2.仰卧压胸法仰卧压胸法为让伤员仰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两手拇指向内,其教学方法及提示3余四指向外伸开,平放在伤员胸部两乳头之下,借助上半身重力压伤员胸部,挤出伤员肺内空气;然后,救护者身体后仰,除去压力,伤员胸部依其弹性自然扩张,使空气吸入肺内。

如此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16~20次。

其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仰卧压胸法此法不适用于胸部外伤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中毒者,也不能与胸外心脏按压法同时进行。

3.俯卧压背法俯卧压背法与仰卧压胸法在操作上大致相同,只是使伤员俯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两大腿外侧。

因为用这种方法做人工呼吸有利于伤员排出肺内水分,因而用于对溺水人员的急救较为适合。

其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俯卧压背法4(二)心脏复苏心脏复苏操作主要有心前区叩击术和胸外心脏按压术2种方法。

〖1.心前区叩击术心前区叩击术是指伤员心脏骤停后救护者立即叩击心前区,叩击力应中等,一般可连续叩击3~5次,并观察伤员脉搏、心跳。

若心脏恢复则表示复苏成功;反之,应立即改用胸外心脏按压术。

操作时,应使伤员头低脚高,施术者以左手掌置其心前区,右手握拳,从距患者胸部上方约40~50 cm处,向左手背上叩击。

2.胸外心脏按压术胸外心脏按压术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跳骤停者。

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前,应先用心前区叩击术,如果叩击无效,应及时正确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其操作方法是:首先将伤员仰卧于木板上或地上,解开其上衣和腰带,脱掉胶鞋。

救护者位于伤员左侧,手掌面与前臂垂直,将另一手掌压于其上,使双手重叠,置于伤员胸骨中下1/3处(其下方为心脏),以双肘和臂肩之力,有节奏、冲击式地向脊柱方向用力按压,使成人胸骨压下陷至少5 cm;按压后,迅速抬手使胸骨复位,以利于心脏的舒张。

按压次数以每分钟80~100次为宜。

按压过快,心脏舒张不够充分,心室内血液不能完全充盈;按压过慢,动脉压力低,效果也不好。

使用胸外心脏按压术时的注意事项:(1)按压的力量应因人而异。

对身强力壮的伤员,按压力量可大些;对年老体弱的伤员,力量宜小些。

按压时要稳健有力、均匀规则,重力应放在手掌根部,着力仅在胸骨处,切勿在心尖部按压,同时注意用力不能过猛;否则可致肋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引起气胸等。

(2)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吹气法最好同时施行,无论单人心肺复苏还是双人心肺复苏,均为每按压心脏30次,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

(3)按压显效时,可摸到伤员颈总动脉、股动脉开始搏动,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口唇、皮肤转为红润。

(三)止血止血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指压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和加压包扎止血法。

1.指压止血法在伤口附近靠近心脏一端的动脉处,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以阻断血流。

此法可作为四肢大出血的暂时性止血措施。

在指压止血的同时,应立即寻找材料,准备换用其他止血方法。

各部位的止血压点及其止血区域如下图所示。

5指压止血法(a)手指止血;(b)手掌止血;(c)前臂止血;(d)肱骨动脉止血;(e)下肢股动脉止血;(f)前头部止血;(g)后头部止血;(h)面部止血;(i)锁骨下动脉止血;(j)颈动脉止血2.加垫屈肢止血法当前臂和小腿动脉出血不能制止时,如果没有骨折和关节脱位,这时可采用加垫屈肢止血法止血。

在肘窝处或膝窝处放入叠好的毛巾或布卷,然后屈肘关节或屈膝关节,再用绷带或宽布条等将前臂与上臂或小腿与大腿固定。

其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加垫屈肢止血法63.止血带止血法当上肢或下肢大出血时,在井下可就地取材,使用胶管或止血带等材料采用止血带止血法压迫出血伤口的近心端进行止血。

加垫屈肢止血法(1)止血带的使用方法:①在伤口近心端上方加垫。

②急救者左手拿止血带,上端留13~17 cm,〖JP〗紧贴加垫处。

③右手拿止血带长端,拉紧环绕伤肢伤口近心端上方2周,然后将止血带交左手中、食指夹紧。

④左手中、食指夹止血带,顺着肢体下拉成环。

⑤将上端一头插入环中拉紧固定。

⑥在上肢应扎在上臂的上1/3处,在下肢应扎在大腿的中下1/3处。

其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止血带止血法(2)止血带使用注意事项:①扎止血带前,应先将伤肢抬高,防止肢体远端因淤血而增加失血量。

②扎止血带时要有衬垫,不能直接扎在皮肤上,以免损伤皮下神经。

③前臂和小腿不适于扎止血带,因其均有2根平行的骨骼,骨间可通血流,所以止血效果差。

但在肢体离断后的残端可使用止血带,应尽量扎在靠近残端处。

④禁止扎在上臂的中段,以免压伤桡神经,引起腕下垂。

⑤止血带的压力要适中,以既达到阻断血流又不损伤周围组织为度。

⑥止血带止血持续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h,时间太长可导致肢体坏死;太短会使出血、休克进一步恶化。

因此,使用止血带的伤员必须配有明显标志,并准确记录开始扎止血带的时间,每0.5~1 h缓慢放松1次止血带,放松时间为1~3 min,此时可抬高伤肢压迫局部止血;再扎止血带时应在稍高的平面上绑扎,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绑扎。

使用止血带以不超过2 h为宜,应尽快将伤员送到医院救治。

4.加压包扎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主要适用于静脉出血的止血。

其做法是:首先将干净的纱布、毛巾或布料等盖在伤口处,然后用绷带或布条适当加压包扎,即可止血。

压力的7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而不影响伤肢血液循环为宜。

其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四)创伤包扎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和创面,减少感染,减轻痛苦。

加压包扎有止血作用。

用夹板固定骨折的肢体时,需要包扎,以减少继发性损伤,也便于将伤员运送到医院。

1.布条包扎法(1)环形包扎法。

该方法适用于头部、颈部、腕部及胸部、腹部等处的包扎。

将布条作环行重叠缠绕肢体数圈后即成。

(2)螺旋包扎法。

该方法用于前臂、下肢和手指等部位的包扎。

先用环形法固定起始端,把布条渐渐地斜旋上缠或下缠,每圈压前圈的1/2或1/3,呈螺旋形,尾部在原位上缠2圈后予以固定。

其具体操作如图11-9所示。

螺旋包扎法(3)螺旋反折包扎法。

该方法多用于粗细不等的四肢包扎。

开始先做螺旋形包扎,待到渐粗的地方,以一手拇指按住布条上面,另一手将布条自该点反折向下并遮盖前圈的1/2或1/3。

各圈反折须排列整齐,反折头不宜在伤口和骨头突出部分。

(4)“8”字包扎法。

该方法多用于关节处的包扎。

先在关节中部环形包扎28圈,然后以关节为中心,从中心向两边缠,一圈向上,一圈向下,2圈在关节屈侧交叉,并压住前圈的1/2。

2.毛巾包扎法(1)头顶部包扎法。

将毛巾横盖于头顶部,包住前额,两前角拉向头后打结,两后角拉向下颌打结。

其具体操作如图11-12所示。

或者是将毛巾横盖于头顶部,包住前额,两前角拉向头后打结,然后两后角向前折叠,左右交叉绕到前额打结,如果毛巾太短可接带子。

(2)面部包扎法。

将毛巾横置,盖住面部,向后拉紧毛巾的两端,在耳后将两端的上、下角交叉后分别打结,在眼、鼻、嘴处剪洞。

(3)下颌包扎法。

将毛巾纵向折叠成四指宽的条状,在一端扎一小带,毛巾中间部分包住下颌,两端上提,小带经头顶部在另一侧耳前与毛巾交叉,然后小带绕前额及枕部与毛巾另一端打结。

(4)肩部包扎法。

单肩包扎时将毛巾斜折放在伤侧肩部,腰边穿带子在上臂固定,叠角向上折,一角盖住肩的前部,从胸前拉向对侧腋下,另一角向上包住肩部,从后背拉向对侧腋下打结。

(5)胸部包扎法。

全胸包扎时将毛巾对折,腰边中间穿带子,由胸部围绕到背后打结固定。

胸前的2片毛巾折成三角形,分别将角上提至肩部,包住双侧胸,两角各加带过肩到背后与横带相遇打结。

6)背部包扎法。

该方法与胸部包扎法相同。

(7)腹部包扎法。

将毛巾斜对折,中间穿小带,小带的两头拉向后方,在腰部打结,使毛巾盖住腹部。

将上、下两片毛巾的前角各扎一小带,分别绕过大腿根部与毛巾的后角在大腿外侧打结。

(8)臂部包扎法。

该方法与腹部包扎法相同。

3.包扎注意事项(1)在包扎时,应做到动作迅速敏捷,不触碰伤口,以免引起出血、疼痛和感染。

(2)不能用井下的污水冲洗伤口。

伤口表面的异物(如煤块、矸石等)应去除,但伤口深部异物须由医院处理,防止重复感染。

(3)包扎动作要轻柔,松紧度要适宜,不可过松或过紧,结头不要打在伤口上,应使伤员体位舒适,绷扎部位应维持在功能位置。

(4)脱出的内脏不可拿回腔内,以免造成体腔内感染。

(5)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5~10 cm。

(五)骨折临时固定骨折临时固定可减轻伤员的疼痛,防止因骨折端移位而刺伤邻近组织、血管9和神经,也是防止创伤休克的有效急救措施。

1.操作要点(1)在进行骨折固定时,应使用夹板、绷带、三角巾、棉垫等物品。

手边没有上述物品时,可就地取材,如使用树枝、木板、木棍、硬纸板、塑料板、衣物、毛巾等代替。

必要时也可将受伤肢体固定于伤员健侧肢体上,如下肢骨折可与健侧绑在一起,伤指可与邻指固定在一起。

如果骨折断端错位,救护时暂不要复位,即使断端已穿破皮肤露在外面,也不可进行复位,而应按受伤原状包扎固定。

(2)骨折固定应包括上、下2个关节,在肩、肘、腕、股、膝、踝等关节处应垫棉花或衣物,以免压破关节处皮肤。

固定应以伤肢不能活动为度,不可过松或过紧。

(3)搬运伤员时要做到轻、快、稳。

2.固定方法(1)上臂骨折。

于患侧腋窝内垫以棉垫或毛巾,在上臂外侧安放垫衬好的夹板或其他代用物后开始绑扎。

绑扎后,使肘关节屈曲90°,将患肢捆于胸前,再用毛巾或布条将其悬吊于胸前。

其具体操作右图所示。

(2)前臂及手部骨折。

用衬好的两块夹板或代用物,分别置放在患侧前臂及手的掌侧及背侧,以布带绑好,再以毛巾或布条将前臂吊于胸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