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教案

合集下载

护理创伤急救技术教案

护理创伤急救技术教案

护理--创伤急救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1.1 急救的概念解释急救的含义和重要性强调急救在护理工作中的关键作用1.2 急救护士的角色与职责介绍急救护士的职责和角色讨论急救护士在创伤急救中的重要性1.3 急救护理的基本原则解释急救护理的基本原则,如迅速、准确、全面等强调急救护理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第二章:评估和准备2.1 现场评估介绍现场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强调对伤患意识的评估和呼吸、循环功能的观察2.2 急救设备和个人防护介绍急救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强调急救人员在使用设备时的个人防护2.3 急救药品的应用介绍常用急救药品的作用和应用方法强调药物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第三章:心肺复苏3.1 心肺复苏(CPR)的基本概念解释心肺复苏的含义和重要性强调CPR在创伤急救中的关键作用3.2 CPR的操作步骤和技巧详细介绍CPR的操作步骤和技巧强调按压深度和频率的正确性3.3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介绍AED的作用和操作方法强调AED使用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第四章:创伤急救基本技术4.1 止血技术介绍不同类型的止血方法和应用场景强调止血技术的正确操作和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4.2 包扎技术介绍包扎的目的和基本方法强调包扎的技巧和注意事项4.3 固定技术介绍固定方法和应用场景强调固定的正确操作和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第五章:常见创伤的急救处理5.1 颅脑外伤介绍颅脑外伤的特点和急救处理方法强调观察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的重要性5.2 胸部创伤介绍胸部创伤的特点和急救处理方法强调对呼吸困难和气胸的识别和处理5.3 骨折和脱臼介绍骨折和脱臼的特点和急救处理方法强调正确的固定方法和搬运技巧第六章:开放性创伤6.1 开放性创伤的分类和特点介绍开放性创伤的分类,如枪伤、刀伤、炸伤等强调开放性创伤的紧急处理和预防感染的重要性6.2 清创和缝合技术介绍清创和缝合的目的、方法和技巧强调无菌操作和预防感染的原则6.3 开放性创伤的急救处理介绍开放性创伤的急救处理步骤,如止血、清创、包扎等强调及时转诊和后续治疗的注意事项第七章:闭合性创伤7.1 闭合性创伤的分类和特点介绍闭合性创伤的分类,如骨折、软组织损伤等强调闭合性创伤的诊断和急救处理的重要性7.2 骨折的急救处理介绍骨折的诊断和急救处理方法,如固定、止痛等强调正确的搬运方法和避免进一步损伤的注意事项7.3 软组织损伤的急救处理介绍软组织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如冰敷、加压包扎等强调观察伤情发展和及时转诊的必要性第八章:创伤患者的评估与监测8.1 创伤患者的初始评估介绍创伤患者的初始评估方法和步骤强调评估伤患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的重要性8.2 创伤患者的持续评估与监测介绍创伤患者的持续评估与监测方法强调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的注意事项8.3 创伤患者的病情评估工具介绍常用的创伤病情评估工具,如ABCDE评估法等强调使用评估工具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第九章:创伤患者的护理与治疗9.1 创伤患者的护理原则与方法介绍创伤患者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如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伤情变化等强调护理过程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9.2 创伤患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介绍创伤患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如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强调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和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9.3 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介绍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安慰第十章:创伤急救的团队协作与沟通10.1 创伤急救团队的组成与角色介绍创伤急救团队的组成和各角色的职责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的重要性10.2 创伤急救团队的合作流程与技巧介绍创伤急救团队的合作流程和技巧强调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及团队协作的流畅性10.3 创伤急救中的沟通技巧与注意事项介绍创伤急救中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强调保持清晰的沟通渠道和及时反馈的必要性第十一章:特殊创伤的急救处理11.1 烧伤创伤的急救处理介绍烧伤的分类和急救处理方法强调冷却烧伤部位和防止感染的重要性11.2 枪伤和爆炸伤的急救处理介绍枪伤和爆炸伤的特点和急救处理方法强调控制出血和防止休克的重要性11.3 高空坠落伤的急救处理介绍高空坠落伤的特点和急救处理方法强调颈椎和腰椎损伤的特殊处理和搬运技巧第十二章:创伤急救的设备与技术12.1 创伤急救设备的使用介绍创伤急救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等的使用方法强调设备操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12.2 创伤急救技术,如血管介入、气管插管等介绍创伤急救技术的方法和适应症强调技术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12.3 创伤急救中的模拟训练和操作演练介绍模拟训练和操作演练在创伤急救中的重要性强调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的必要性第十三章:创伤急救的后续处理与康复13.1 创伤患者的术后护理与康复治疗介绍术后护理和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强调患者功能恢复和心理支持的重要性13.2 创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与康复训练介绍康复护理和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康复过程中的个体化和持续性的关注13.3 创伤患者的心理康复与支持介绍心理康复和支持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第十四章:创伤急救的法律法规与伦理14.1 创伤急救的法律法规介绍与创伤急救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急救人员职责、急救操作规范等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和保护患者权益的重要性14.2 创伤急救的伦理问题讨论创伤急救中的伦理问题,如知情同意、资源分配等强调伦理原则和道德决策在创伤急救中的重要性14.3 创伤急救中的法律和伦理教育与培训介绍法律和伦理教育与培训的方法和内容强调提高急救人员的法律和伦理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第十五章:创伤急救的持续改进与研究15.1 创伤急救的质控和改进措施介绍创伤急救的质控方法和改进措施强调持续改进和提高急救护理质量的重要性15.2 创伤急救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介绍创伤急救研究的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强调科研在创伤急救中的作用和意义15.3 创伤急救的国内和国际发展趋势探讨国内和国际上创伤急救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强调合作、交流和分享经验的必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涵盖了护理学科中的创伤急救技术,从基础概念到实践操作,再到后续处理和康复,涵盖了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颅脑胸部和骨折脱臼的急救处理、开放性和闭合性创伤的特点和处理方法、患者的评估与监测、护理与治疗、心理护理、团队协作与沟通、特殊创伤处理、设备与技术、法律法规与伦理以及持续改进与研究等多个方面。

“创伤现场救护技术”教案吴彩敏

“创伤现场救护技术”教案吴彩敏

创伤现场救护技术教案编写者:吴彩敏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创伤现场救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掌握创伤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基本技能。

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进行创伤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操作。

能够判断和处理不同类型的创伤伤口。

3. 情感目标培养对创伤患者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提高在面对创伤事件时的冷静和应对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创伤救护的基本原则讲解创伤救护的基本原则,包括迅速、安全、有效和舒适等。

2. 创伤止血讲解创伤止血的重要性和方法,包括指压法、加压包扎法和止血带法等。

3. 创伤包扎讲解创伤包扎的目的和方法,包括直接包扎、间接包扎和三角巾包扎等。

4. 创伤固定讲解创伤固定的目的和方法,包括直接固定和间接固定等。

5. 创伤搬运讲解创伤搬运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背负法、扶持法和滚动法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创伤救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演示法演示创伤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操作。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创伤救护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对创伤救护技能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创伤救护的理解和思考。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创伤救护教材。

2. 教具:创伤救护演示模型、止血带、三角巾等。

3. 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介绍创伤救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二课时:讲解创伤止血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课时:讲解创伤包扎的目的和方法。

第四课时:讲解创伤固定的目的和方法。

第五课时:讲解创伤搬运的原则和方法。

六、教学内容6. 创伤评估讲解创伤评估的步骤和重要性,包括快速评估和详细评估。

7. 常见创伤类型及处理讲解不同类型的创伤,如切割伤、刺伤、烧伤等,以及对应的处理方法。

8. 特殊情况下创伤救护讲解在特殊情况下,如溺水、中毒、窒息等,的创伤救护方法。

9. 创伤救护的进一步学习介绍创伤救护的进一步学习资源和方法,如参加救护培训课程。

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教案

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教案

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教案【培训课题】:创伤急救技术【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员掌握抢救伤员的基本方法及现场急救的操作技术,在发生事故后或受到创伤时,正确开展自救互救,减小创伤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最大程度地减小损失。

【授课主要内容】:1、人工呼吸 2、心脏复苏3、止血4、创伤包扎 5、骨折临时固定 6、伤员搬运【重点难点】:掌握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伤员搬运技术要领。

【授课内容及步骤】:按教材根据井下创伤的特点,结合井下创伤的救治经验详细编制本章节教学内容:▪1、人工呼吸技术▪2、心脏复苏技术▪3、止血技术▪4、创伤包扎技术▪5、骨折临时固定技术6、伤员搬运技术一.现场急救概述现场急救包括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

现场救护的基本原则及救护程序1 、安全原则:作为第一反应人或救护员抵达现场后,首先必须评估现场情况,确保自身、伤病员以及在场人士的安全。

2 、无危害原则:确保救护人员的行为对于患者来说是有益无害的,不会加重患者的损伤或病情。

3、寻求帮助原则:寻求现场的旁观者,协助处理伤病员或拨打急救电话。

4、生命支持原则:通过止血包扎,辅助畅通呼吸道,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按压的救护行为来进行。

5、争取时间原则:现场救护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

现场救护的“生命链”第一环节----早期通路:包括第一反应人在现场发现危重病人后,对患者的情况作出基本评估、判断,并立即向专业急救机构求援,这是患者得到专业救治的前提。

第二环节----早期心肺复苏:第一反应人判断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是等待专业人员到达后实施心脏除颤、高级生命支持的最好措施。

心跳呼吸突然停止时的表现:1 、患者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各种场合。

2 、面色苍白或转为紫绀。

3 、瞳孔散大。

4 、部分病人可有短暂抽搐,伴头眼偏斜,随即出现全身肌肉松软,甚至有大小便失禁。

创伤急救教案1

创伤急救教案1

创伤急救教案1创伤急救教案一、背景介绍创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而导致的身体组织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工地意外、自然灾害等情况下。

创伤急救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对受伤者进行初步处理和急救措施,以减轻伤情和保护生命。

本教案旨在培训急救人员对创伤患者进行有效的急救处理,以提高救援效率和减少伤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创伤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类型。

2. 掌握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3. 学习常见创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4. 提高急救人员对创伤患者的救治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创伤的定义和分类创伤是指由外力作用引起的身体组织损伤,可分为机械性创伤、化学性创伤和热能性创伤等。

机械性创伤又可细分为开放性创伤和闭合性创伤。

2. 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现场、确保自身安全、评估伤情、拨打急救电话、进行急救处理、转运伤者等。

创伤急救的步骤包括:检查呼吸、止血、固定骨折、处理伤口、保护伤者等。

3. 常见创伤的急救处理方法3.1 骨折急救处理:保持伤者平静,固定骨折部位,用绷带包扎固定。

3.2 深度创伤急救处理:用干净的纱布或无菌敷料覆盖伤口,用绷带固定,尽快就医。

3.3 外伤性出血急救处理:用干净的纱布直接压迫伤口,如果出血较多,可加压或提高患肢。

3.4 烧伤急救处理:立即将烧伤部位放入冷水中冲洗,覆盖干净的湿敷料,不要涂抹任何药物。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创伤的定义、分类和急救原则,让学员了解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员理解创伤急救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3. 模拟演练:设置模拟场景,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创伤急救的步骤和技巧。

4. 讨论交流: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估1. 理论考核:通过选择题和简答题考核学员对创伤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模拟演练评估:评估学员在模拟场景中的操作技能和应对能力。

3.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员对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伤急救教案1

创伤急救教案1

创伤急救教案1创伤急救教案一、背景介绍创伤是指由外界的物理力量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常见的包括切割伤、烧伤、骨折等。

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创伤情况,因此了解创伤的急救方法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向大家介绍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以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创伤的分类和特点。

2. 掌握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3. 学会正确处理创伤伤口,止血和包扎。

4. 能够应对常见创伤急救场景,如切割伤、烧伤、骨折等。

三、教学内容1. 创伤的分类和特点创伤可分为机械性创伤、烧伤和化学性创伤等。

机械性创伤包括切割伤、挫伤、撞击伤等;烧伤可分为热烧伤、化学烧伤和电烧伤等;化学性创伤主要是因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导致的伤害。

了解不同类型创伤的特点有助于进行正确的急救处理。

2. 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快速、安全、有效”。

具体步骤如下:(1) 确保自身安全:在进行急救前,要确保自己的安全,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2) 判断伤情:对伤者进行初步的伤情判断,确定创伤的严重程度和紧急性。

(3) 住手出血:对于出血较多的创伤,要迅速止血,可采用直接压迫、提高伤肢、使用止血带等方法。

(4) 清洁伤口:用清水或者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去除杂质和污垢。

(5) 包扎伤口:使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保护伤口,防止感染。

(6) 定位固定:对于骨折等创伤,需要进行定位固定,以减少进一步损伤。

(7) 安抚伤者:在急救过程中,要赋予伤者适当的安抚和心理支持,减轻其紧张和痛苦。

3. 创伤急救的具体操作技巧(1) 切割伤急救:对于切割伤,首先要用干净的布或者纱布直接压迫伤口,然后用胶布或者绷带固定,尽快送医院处理。

(2) 烧伤急救:对于热烧伤,要即将用冷水冲洗伤处,冷却伤口,然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对于化学烧伤,要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尽快送医院处理。

(3) 骨折急救:对于骨折,要保持伤者的肃静,不要挪移受伤部位,用固定物如木板或者绷带固定骨折处,然后送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创伤急救培训教案

创伤急救培训教案

创伤急救培训教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创伤急救培训教案一、现场创伤急救技术现场创伤急救技术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等。

(一)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的患者。

如果呼吸停止不久大都能通过人工呼吸抢救过来。

在实施人工呼吸前,要先将伤员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点,并将伤员领口解开,放松腰带,注意保持体温;腰背部要垫上软的衣服等。

应先清除口中脏物,把舌头拉出或压住,防止堵住喉咙,妨碍呼吸。

各种有效的入工呼吸必须在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

人工呼吸常用的方法有口对口(鼻)吹气法、仰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三种。

1 、口对口(鼻)吹气法口对口(鼻)吹气是效果最好、操作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操作前,先要使伤员仰卧,救护者在其头的一侧,一手托起伤员下领,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将其鼻孔捏住,以免吹气时,从鼻孔漏气;自己深吸一口气,紧对伤员的口将气吹人,促使伤员吸气,如图10 一3 所示。

然后,松开捏鼻的手,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伤员呼气。

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应吹气14 一16 次。

注意吹气时切匆过猛、过短,也不宜过长,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 / 3 为宜。

当患者有严重的下领和嘴唇外伤、牙关紧闭、下领骨折等,难以做到口对口不漏气时,可用口对鼻人工呼吸。

抢救者用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上使其头部后仰,用另一只手抬起患者的下颌并使口闭合。

抢救者作深呼吸,用嘴唇包绕封住患者鼻孔;再向鼻孔吹气,然后抢救者口部移开,让患者被动地将气呼出,如此反复。

2、仰外压胸法该方法是让伤员仰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两手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伸开,平放在其胸部两侧乳头之下,借上半身重力压伤员胸部,挤出伤员肺内空气;然后,救护者身体后仰,除去压力,伤员胸部依其弹性自然扩张,使空气吸人肺内。

创伤急救课程培训教案-d

创伤急救课程培训教案-d

《创伤急救》课程培训教案备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班 级课 时教 具上课日期课 题 创伤急救目 的 要 求 掌握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

课 题 新授课 教 法 讲授法、演示法教学环节课 堂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时 间 分 配1、环视教室 稳定秩序2、导入新课自我介绍,相互与学员有个初步的了解;简要说明授课的时间安排等事项,要求学员安静,准备上课。

利用我矿事故案例,介绍创伤急救基本知识与操作方法,保护自己,救助他人,加大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本课程学习中来。

现场急救一、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伤员的抢救措施1、当感到有刺激性气体,有臭鸡蛋气味或有毒气体中毒症状产生时,除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外,所有人员应立即戴好防护装置迅速将中毒人员抬离现场,撤到通风良好而又比较安全的地方,并就地立即进行抢救。

2、对中、重度中毒的人员应立即给予吸氧、保暖,严重窒息者,应在给予吸氧的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3、有因喉头水肿致呼吸道阻塞而窒息者,医疗救护人员应速用环甲膜穿刺术,以确保呼吸道畅通。

4、若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5、经抢救后,应快速运送升井并立即转送至医院进行综合救治。

二、溺水伤员的抢救措施1、立即将溺水者救至安全、通风、保暖的地点,首先清除口鼻内的异物,确保呼吸道的畅通。

将救起的伤员俯卧于救护者屈曲的膝上,救护者一腿跪下,一腿向前屈膝,使溺水者头向下倒悬,以利于迅速排出肺内和胃内的水,同时用手按压背部做人工呼吸。

2、如上述抢救效果欠佳,应立即改为俯卧式或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至少要连续做20min不间断;然后再解开衣服检查心音,抢救工作不要间断,直至出现自主呼吸才可停止。

3、心跳停止时,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术。

4、呼吸恢复后,可在四肢进行向心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的恢复;神志清醒后,可给热开水喝。

5、经抢救后,应快速运送升井并立即转运至医院进行综合治疗。

三、触电伤员的抢救措施1、立即切断电源,或以绝缘物将电源移开,使伤员迅速脱离电源,防止救护者触电。

创伤急救教案1

创伤急救教案1

创伤急救教案1创伤急救教案一、背景介绍创伤是指由于外部力量作用于人体而导致的身体损伤,常见的创伤包括骨折、切割伤、烧伤等。

创伤急救是指在创伤发生后的紧急救治措施,旨在减轻伤者的痛苦,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提高伤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二、目的本教案旨在培养学员对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正确、迅速地进行创伤急救,保护伤者的生命和健康。

三、教学内容1. 创伤的分类和特点创伤可分为机械性创伤、烧伤、化学性创伤等。

学员需要了解不同类型创伤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2. 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现场、保护伤者、迅速救治和综合施救。

学员需要掌握这些原则,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3. 创伤急救的具体步骤创伤急救的具体步骤包括判断伤情、止血、固定伤处、清创消毒、包扎敷料等。

学员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掌握这些步骤。

4. 常见创伤急救技能学员需要学习常见的创伤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骨折固定、烧伤处理等。

通过模拟训练,提高学员的操作技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员介绍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创伤案例,让学员了解创伤急救的实际应用,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模拟训练在模拟场景中,让学员进行创伤急救的实操训练,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4. 讨论交流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和经验交流,促进学员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五、教学评估1. 理论考核通过笔试形式,测试学员对创伤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操作考核在模拟场景中,对学员进行创伤急救的实操考核,评估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教材,包括创伤急救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

2. 模拟器材提供创伤急救模拟器材,用于学员的实操训练。

3. 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内容,如图片、视频等。

七、教学时间安排本教案的教学时间为3天,每天6个小时,共计18个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教案【培训课题】:创伤急救技术【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员掌握抢救伤员的基本方法及现场急救的操作技术,在发生事故后或受到创伤时,正确开展自救互救,减小创伤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最大程度地减小损失。

【授课主要内容】:1、人工呼吸 2、心脏复苏3、止血4、创伤包扎 5、骨折临时固定 6、伤员搬运【重点难点】:掌握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伤员搬运技术要领。

【授课内容及步骤】:按教材根据井下创伤的特点,结合井下创伤的救治经验详细编制本章节教学内容:▪1、人工呼吸技术▪2、心脏复苏技术▪3、止血技术▪4、创伤包扎技术▪5、骨折临时固定技术6、伤员搬运技术一.现场急救概述现场急救包括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

现场救护的基本原则及救护程序1 、安全原则:作为第一反应人或救护员抵达现场后,首先必须评估现场情况,确保自身、伤病员以及在场人士的安全。

2 、无危害原则:确保救护人员的行为对于患者来说是有益无害的,不会加重患者的损伤或病情。

3、寻求帮助原则:寻求现场的旁观者,协助处理伤病员或拨打急救电话。

4、生命支持原则:通过止血包扎,辅助畅通呼吸道,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按压的救护行为来进行。

5、争取时间原则:现场救护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

现场救护的“生命链”第一环节----早期通路:包括第一反应人在现场发现危重病人后,对患者的情况作出基本评估、判断,并立即向专业急救机构求援,这是患者得到专业救治的前提。

第二环节----早期心肺复苏:第一反应人判断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是等待专业人员到达后实施心脏除颤、高级生命支持的最好措施。

心跳呼吸突然停止时的表现:1 、患者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各种场合。

2 、面色苍白或转为紫绀。

3 、瞳孔散大。

4 、部分病人可有短暂抽搐,伴头眼偏斜,随即出现全身肌肉松软,甚至有大小便失禁。

心搏呼吸停止与否,应做综合性判断,因时间宝贵,可先判断意识,此后再做进一步处理。

二.徒手心肺复苏(CPR)操作方法1 、判定病人有无意识轻轻拍击病人肩部,高声喊出“喂,你怎么了?”如果认识,可直接呼喊其姓名。

2 、呼救求援一旦初步确立病人神志不清,应立即招呼周围的人前来协助抢救,如大声呼喊“来人哪!救命啊!”3 、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常用的体位有两种,即仰卧位(复苏体位)和侧卧位(昏迷体位)。

仰卧位:抢救者跪于患者一侧,将患者同侧的手臂向上伸直,对侧手臂自然下垂紧贴身体,拉直双腿后交叉,一手拖住患者的颈部,另一手扶着髂部,使患者平稳地转动至仰卧位。

心肺复苏时患者的背部应平躺在平整而坚实的地面或木板上,操作时才能有效而又部损伤患者。

如果患者无意识,但仍有心跳及呼吸,就需要将患者置于昏迷体位,即侧卧位。

侧卧位抢救者跪于患者一侧,将患者同侧的手臂肘关节屈曲成90度角置于头部侧方,将对侧的手肘弯曲置于胸前,手背垫于患者另一侧的脸部,再将远离救护员一侧下肢屈曲至小腿与地面垂直,一手保护患者的颈部,另一手抓住膝部,使患者平稳地转动至侧卧位。

4 、畅通气道按额举颌法:救护员跪近患者头部,一手小鱼际肌部置于患者前额,将另一手的中指及食指置于患者的下颌处,双手同时用力时患者头部后仰。

使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成人为90度,儿童为60度,婴儿为30度。

5 、检查呼吸通过用眼睛观察患者胸腹部有无起伏;用耳朵聆听患者有无气流进出的呼吸音;用脸颊去感觉有无气流从口鼻中呼出。

6 、口对口人工呼吸7 、检查脉搏当做完两次人工呼吸后,应检查患者有无脉搏。

保持患者气道通畅,用食指及中指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然后旁移2—3公分,于气管软组织深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时间5—10秒。

8 、胸外心脏按压(1)按压位置:胸骨中下1/3处;(2)施术者上身前倾,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身体的重量,结合腰、肩、臂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3)按压深度:成人4—5公分,儿童2.5—4公分;(4)按压频率:100次/分(5)每做15次胸外按压,需做2次人工呼吸,(这是一人,俩人的话5:1),在2分钟内完成5个循环,然后检查生命体征,以确定患者是否恢复自主呼吸及脉搏;以后每间隔4—5分钟检查一次,时间不超过10秒。

CPR有效的征兆及终止的条件1 、CPR有效的征兆:(1)患者恢复可探知的呼吸及脉搏。

(2)面色(口唇)好转,如由紫绀转为红润。

(3)瞳孔由大变小,并可由对光反射。

(4)患者出现知觉反应,甚至有呻吟及四肢活动等。

2 、停止做CPR的条件(1)患者的呼吸及循环已有效的恢复。

(2)有专业的医疗急救人员到场接替抢救。

(3)医师判断患者已死亡。

(4)现场出现威胁急救人员安全的情况。

(5)急救人员已筋疲力尽而无法继续进行CPR操作。

三.创伤救护的基本技能包括: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

注意事项1 、尽早识别气道异物梗塞的表现,作出判断。

2 、确认气道异物梗塞后,立即求助。

3 、实施腹部冲击,定位要准。

4 、注意胃返流导致误吸。

5 、预防为主。

止血止血目的:控制出血,保存有效的血容量,防止休克,挽救生命。

止血方法1 、包扎止血:适用于出血量少的表浅小血管、毛细血管出血。

2 、加压包扎止血: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

3 、指压止血: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血运,能有效地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仅作为临时急救止血。

4 、止血带止血:四肢有大血管损伤,或伤口大、出血量多时,采用以上方法仍不能止血,方可采用。

5 、加垫屈肢止血:用于外伤出血量大,肢体无骨折的伤员。

6 、填塞止血:对于伤口较深、大,出血量多,组织损伤严重的现场急救。

指压止血的部位及方法(1)颞浅动脉压迫点:适用于头颞顶部出血,一侧头顶出血时,在同侧耳前,对准耳屏前方1·5厘米处,用拇指压迫。

指压止血的部位及方法〈2〉肱动脉压迫点:适用于前臂及手部出血,在肱二头肌内侧处触摸到肱动脉搏动后用拇指将其按压在肱骨上。

指压止血的部位及方法〈3〉桡、尺动脉压迫点:适用于腕及手出血,同时按腕部掌面两侧桡、尺动脉方可止血。

〈4〉股动脉压迫止血点:适于下肢大出血,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向下触到搏动后,用双拇指向下压迫,或用手掌小鱼际于股动脉处向下压迫。

〈5〉手指动脉压迫点:用拇指、食指压迫手指根部两侧。

布料止血带----绞紧止血法1 、将布料折成宽、扁形带状(约三指宽)2 、抬高上肢,选择上止血带的位置并垫好衬垫3 、位置:上肢---上臂的上1/3段;下肢---大队中上段。

4 、放布带于衬垫上加压绕肢体一周,两端向前拉紧后打一活结。

5 、放绞棒于布带外圈内,提起后绞紧至伤口不出血或出血明显减少。

6 、将绞棒的一端插入活结的小圈内,拉紧固定于肢体上。

7 、最后在明显部位记录安放时间,每隔50分钟放松3—5分钟。

止血带止血操作要点1 、止血带的部位要正确:上臂的上1/3段或大腿的中上段。

2 、上止血带的部位要有衬垫。

3 、上止血带的时间要有记录,每隔50分钟需要放松3---5分钟。

4 、放松止血带期间,要用指压法或直接压迫法止血,以减少出血。

加垫屈肢止血可用于前臂(肘窝加垫)、上臂(腋窝加垫)、小腿(腘窝加垫)部分的出血。

包扎包扎的目的: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污染,减少感染机会;减少出血,预防休克,预防休克;保护内脏和血管、神经、肌腱等重要组织。

包扎时的注意事项:伤口要加盖敷料,不要将绷带缠绕过紧,经常检查肢体末端血循环,如有过紧的体征,立即松开绷带,重新缠绕。

包扎的方法(一)绷带包扎包括环形包扎法、回返包扎法、“8”字包扎法、“人”字包扎法、螺旋反折法。

绷带包扎的方法(1)环形法:常用于肢体粗细较均匀处伤口的包扎。

(2)回返包扎:用于头部或断肢伤口的包扎(3)“8”字包扎法:用途广泛,可替代螺旋法和螺旋反折法。

(4)“人”字包扎法:用于包扎肘、膝关节处伤口。

(5)螺旋包扎法:适用于上下肢粗细不等的部位及躯干。

(6)螺旋反折法:适用于上下肢粗细不等的部位固定1、骨折固定的目的:减少疼痛;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血管、神经;防止闭合性骨折转化为开放性骨折;便于搬运病人。

2、骨折的类型(1)闭合性骨折(2)开放性骨折3、骨折的判断:损伤处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骨擦音、骨擦感)。

固定原则及要点:(1)首先检查意识、呼吸、脉搏及处理活动性出血。

(2)开放性骨折禁止冲洗,上药;骨折断端暴露,不要将其送回伤口内。

(3)超关节放置夹板,即夹板的长度应能将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一同加以固定;夹板与皮肤、关节、骨突出接触部位需加衬垫。

(4)先固定骨折的上端,再固定骨折的下端,再自上而下打结固定,不可在骨折处打结或加压包扎,打结于夹板一侧或健侧的肢体上。

(5)放置肢体于功能位置,肢体如有畸形,可按畸形位置固定。

(6)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运及皮肤感觉。

上肢骨折(一)上臂骨折(肱骨干骨折)1、小夹板固定时一块位于上臂外侧,从肘部到肩部,另一块置于上臂内侧,从肘部到腋下;要在骨折处加厚垫保护,以防桡神经损伤;肘部屈曲90度,将前臂悬挂于胸前。

2、躯干固定时上臂与躯干间加软垫,三角巾折叠成宽带后通过骨折部绕胸廓在对侧打结固定,曲肘90度将前臂悬挂于胸前。

(二)前臂骨折(尺、桡骨骨折)1、用小夹板或两块木板固定,曲肘位悬吊于胸前,也可用书本垫于前臂下方直接悬吊于胸前。

2、充气夹板固定。

3、衣服固定。

下肢骨折(一)大腿骨折1、夹板固定时,用一块长夹板从伤侧腋窝至足跟,在膝关节、踝关节骨突部放棉垫保护,空隙处用软物填实。

将健侧下肢与伤侧并拢,用7条宽带固定(骨折上、下、腋下、髋关节、膝关节、小腿、踝关节部将足尖向上“8”字固定暴露患侧趾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2、健肢固定时,在两膝、两踝及两腿间隙之间加垫,用5条宽带固定(骨折上、下、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部将双足尖向上“8”字固定暴露患侧趾端)(二)小腿骨折1、夹板固定时,放夹板从大腿中段到足跟。

用5条三角巾或绷带固定(骨折上、下、大腿、膝关节、踝关节部将双足尖向上“8”字固定暴露患侧趾端)2、健肢固定时,用5条三角巾或绷带固定(骨折上、下、大腿、膝关节、踝关节部将双足尖向上“8”字固定暴露患侧趾端)颈椎骨折1、颈托固定:放置颈托、固定2、用毛巾、衣物、沙袋等制成颈套,从颈后围于颈部固定。

3、注意:救护员先稳定自己身体,再固定患者颈部,固定后不能影响伤员呼吸。

骨盆骨折三角巾向下从臀部向前绕骨盆,在一侧打结固定,将伤员平托放在硬担架上。

膝部屈曲以减轻骨折处的疼痛。

搬运一、创伤的搬运:包括如何将伤病员从受伤的现场搬出,以及现场救护后如何搬运到救护车或其他运送工具内的过程。

如搬运方法不当,容易加重伤员痛苦,甚至加重损伤、致残、致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