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论语》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论语》十则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论语》十则习题及答案

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4分)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4分)习题答案1.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家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丘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Lún yùn xǐnɡwǎnɡ dài3.⑴“说”通“悦”,yuè 愉快。

⑵无⑶“女”通“汝”,rǔ你⑷“知”通“智”,zhì智慧4.⑴生气、发怒⑵学过的知识、旧知识⑶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⑷听从,采纳⑸年⑹大概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5.(一日三省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选四项6.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⑵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⑶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⑷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

⑸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9、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

意思相近即可10、略。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小学论语试题及答案

小学论语试题及答案

小学论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仁”是最重要的德行,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所提倡的“仁”的表现?A. 爱人B. 礼仪C. 忠诚D. 勇敢2.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A. 学习之后经常复习,不是很高兴吗?B. 学习之后经常练习,不是很高兴吗?C. 学习之后经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D. 学习之后经常练习,不是很快乐吗?3. 孔子提倡的“礼”是指:A. 礼貌B. 礼仪C. 礼节D. 礼法4. 孔子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含义是:A.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真正的知道。

B.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真正的智慧。

C.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真正的知识。

D.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真正的理解。

5. 孔子强调“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是:A. 勇敢B. 智慧C. 仁爱D. 以上都是6. 《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B. 任何三个人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C.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D. 任何三个人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7. 孔子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含义是:A.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给别人。

B. 自己不喜欢的,不要给别人。

C.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给别人。

D. 自己不期望的,不要给别人。

8.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A. 做事要极端B. 做事要适中C. 做事要极端保守D. 做事要极端开放9. 孔子认为“温故而知新”的含义是:A. 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B. 复习旧知识,发现新知识C. 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D. 复习旧知识,创造新知识10. 孔子提倡的“礼”和“乐”的关系是:A. 礼是外在的,乐是内在的B. 礼是内在的,乐是外在的C. 礼和乐是相互独立的D. 礼和乐是相互补充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孔子说:“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2. 孔子认为:“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3. 孔子说:“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4. 孔子提倡:“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5. 孔子说:“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著作,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思想。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关于______的观点。

答案:1. 孔子2. 学而3. 求知4. 述而5. 教育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一篇?A. 为政B. 学而C. 八佾D. 里仁答案:B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思想体现了孔子的什么原则?A. 仁爱B. 忠诚C. 礼仪D. 智慧答案:A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利益B. 道德C. 权力D. 财富答案:B4.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省”字意思是?A. 反省B. 检查C. 省察D. 节约答案:A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卫灵公B. 雍也C. 述而D. 子罕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2. 解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的含义。

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教育理念?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哪些看法?答案:1. 这句话意味着君子之间可以保持和谐的关系,但不必在所有观点上都一致;而小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和谐。

2.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认为人们不应该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3.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认为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向优秀的人学习,并在看到不优秀的人时反思自己,以促进自我提升。

4.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而小人则常常忧虑和烦恼。

论语考试题及答案五年级

论语考试题及答案五年级

论语考试题及答案五年级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是记录哪位古代思想家言行的著作?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2.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仁乎D. 不亦智乎答案:A3. 《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什么?A. 择其善者而从之B. 择其不善者而改之C. 择其善者而学之D. 择其不善者而教之答案:A4.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的下一句是什么?A. 可以为师矣B. 可以为友矣C. 可以为徒矣D. 可以为学矣答案:A5. 《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下一句是什么?A. 是知也B. 是不知也C. 是智也D. 是愚也答案:A6. 《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下一句是什么?A. 是仁也B. 是义也C. 是礼也D. 是智也答案:A7. 《论语》中“君子成人之美”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成人之恶B. 不成人之善C. 不成人之过D. 不成人之短答案:A8. 《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B. 举一隅不以二隅反C. 举一隅不以四隅反D. 举一隅不以五隅反答案:A9. 《论语》中“君子坦荡荡”的下一句是什么?A. 小人长戚戚B. 小人常戚戚C. 小人常惕惕D. 小人常忧忧答案:B10. 《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下一句是什么?A. 思而不学则殆B. 学而不思则怠C. 思而不学则怠D. 学而不思则惘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______的言论和行为。

答案:孔子2. 《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的下一句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答案:传不习乎3. 《论语》中“见贤思齐焉”的下一句是“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 《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下一句是“______,然后知君子之志也”。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仁乎D. 不亦义乎答案:A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子罕答案:C二、填空题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著作。

答案:孔子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______的重视。

答案:学习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倡导爱人、尊重人、帮助人,以及在个人修养、家庭关系和社会秩序中实现道德的提升。

2. 《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诚实面对自己的知识水平,知道的事情要承认知道,不知道的事情要承认不知道,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真正的智慧。

四、论述题1. 论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意义。

答案:《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儒家的“恕”道,即推己及人的原则。

这句话强调在对待他人时,应该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不做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给别人,这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2. 分析《论语》中孔子关于“礼”的教导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礼”,强调礼的重要性。

他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孔子的礼教思想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它教导我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以礼待人,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五、翻译题1. 请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英文。

答案:The Master said, "To learn without thought is labor lost; thought without learning is perilous."2. 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孔子提出的“修己治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旨在强调的是:A. 个人修养和家庭和睦B. 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C. 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D. 个人利益和世界和平答案:B. 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解析:孔子强调个人修养是为了治理国家,只有个人修身齐家,才能治理国家,达到天下太平的目标。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意是:A. 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B. 不要让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C. 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D. 不要对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答案:C. 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解析:这句论语强调了对他人的待遇,我们不应该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要具备尊重和关爱他人的品德。

3.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A. 道德B. 财富C. 知识D. 自由答案:A. 道德解析:孔子主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追求道德的高境界,这才是人生的最高目标。

二、填空题1. 孔子提出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学而时习之”强调了____________。

答案:学习应该坚持不懈并经常复习解析:这句话强调说学习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行为,还需要时常复习和巩固。

2. 孔子认为“人而不学,犹兽”中的“犹兽”意味着____________。

答案:与兽无异解析:这句话表明如果一个人不学习,就跟兽无异,没有区别。

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一段论语,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弟子问孔子:“何谓‘温故而知新’?”孔子回答道:“温故即是通过复习过去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对它的理解和记忆。

而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得更多的新知。

所以,通过温故知新,我们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1. 孔子认为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一个人可以成为什么?答案:成为别人的老师2. 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复习过去的知识做什么?答案:加深对过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解析:通过温故知新,可以巩固复习过去的知识,使其更深入地被理解和记忆。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位是《论语》的作者?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 孔子2. 孔子是中国古代哪个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先秦时期D. 三国时期答案:A. 春秋时期3. 以下哪个是《论语》的主要内容?A. 政治思想B. 伦理道德C. 宗教信仰D. 科学发展答案:B. 伦理道德4. 《论语》中的“仁”指的是什么?A.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人与自然的关系C. 人与神的关系D. 人与动物的关系答案:A.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 孔子的弟子中最得意的是谁?A. 曾子B. 子路C. 子贡D. 子张答案:A. 曾子二、判断题1. 孔子弟子的言行举止是《论语》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2.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方面。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3. 《论语》是一本道家经典著作。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4. 孔子的思想被后来的儒家学派广泛传播并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5. 在《论语》中,孔子的弟子们对触犯了道德规范的人持有宽容和原谅的态度。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论语》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视。

答案:《论语》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

孔子认为,通过修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在与人相处时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并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孔子的弟子们在对待他人时始终秉持着仁爱之心,关心他们的福祉,尽量避免争斗和冲突。

2. 《论语》中有哪些著名的言论?答案:《论语》中有许多著名的言论,例如: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些言论都以简短而有力的方式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诲,成为了后人学习和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

四、论述题《论语》作为古代经典著作之一,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君子乎D. 不亦说乎答案:A2. “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B3. 下列哪句话不是孔子所说?A. 君子和而不同B. 小人同而不和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D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A. 不生气不启发B. 不努力不启发C. 不愤恨不启发D. 不着急不启发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

答案:学习的重要性2. 孔子提倡的“仁”是指________。

答案: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

答案: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描述了孔子的________。

答案:人生不同阶段的修养目标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什么含义?答案:孔子的“中庸之道”是指在处理事情时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不不足,是一种平衡和谐的生活态度。

2. 《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答案: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即知识的理解不如对知识的热爱,而对知识的热爱又不如在知识中找到乐趣。

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3.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礼”是什么?答案:孔子提倡的“礼”是指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它包括了对长辈的尊敬、对朋友的诚信、对晚辈的慈爱等,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手段。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孔子的“仁”与“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孔子认为“仁”是内在的道德品质,而“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4分)
答案
1.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家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丘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Lún yùn xǐnɡwǎnɡ dài
3.⑴“说”通“悦”,yuè 愉快。

⑵无
⑶“女”通“汝”,rǔ你⑷“知”通“智”,zhì智慧
4.⑴生气、发怒⑵学过的知识、旧知识⑶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
⑷听从,采纳⑸年⑹大概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5.(一日三省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选四项
6.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⑵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⑶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⑷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

⑸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
9、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

意思相近即可
10、略。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意思相近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