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试题六及答案
六年级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认为“仁”的内涵是什么?A. 忠诚B. 孝顺C. 仁爱D. 礼仪答案:C2. 孔子提倡的“礼”指的是什么?A. 法律B. 礼仪C. 礼貌D. 礼节答案:B3.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知之乎D. 不亦乐乎答案:A4. 《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是什么?A. 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B. 要对别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C. 要对自己做别人喜欢做的事情D. 不要对自己做别人不喜欢的事情答案:A5. 孔子对于“知”和“行”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A. 知先行后B. 行先知后C. 知行合一D. 知行分离答案:C二、填空题1.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答案:思而不学则殆2.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君子周而不比,______。
”答案:小人比而不周3. 孔子强调:“温故而知新,______。
”答案:可以为师矣4. 孔子对于“礼”的重要性有如下表述:“不学礼,无以立。
______。
”答案:不学诗,无以言5.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
”答案:三十而立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的“中庸之道”。
答案:孔子的“中庸之道”是指在行为和思想上追求平衡和谐,不偏不倚,适中恰当。
它强调在各种极端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中点,以达到最佳的状态。
2. 孔子如何理解“君子”和“小人”的区别?答案:孔子认为“君子”是指品德高尚、行为端正、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能够以身作则,影响和带动他人。
而“小人”则是指那些缺乏道德修养、行为不端、自私自利的人,他们往往只考虑个人利益,不顾他人。
四、论述题1. 请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案: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有教无类”,认为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不分贵贱。
他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进行教育。
孔子还提倡“学以致用”,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和应用,而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本身。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论语》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20分)1.子曰:兴于《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子言曰:“鸟之将死,___________;人之将死,___________。
”3.子曰:民可使由之,___________。
4.子曰:不在其位,___________。
5.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子曰:___________ ,___________,勇者不惧。
7.子曰:巧言乱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子曰:非礼勿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子曰:其身正,___________ ;其身不正,___________。
10.孔子曰:___________,无以为君子也;___________,无以立也;___________,无以知人也。
二、选择题(选择参考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0分)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直而无礼则绞。
”这句话缺少的部分是()A.天下有道则见B. 勇而无礼则乱C.临之以庄则敬D.人而无礼则乱2.“能以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这句话是()A.孔子评价颜回的B.曾子评价颜回的C.曾子评价子路的D.孔子评价子路的3.曾子说:“有知识的人不能没有广阔的胸怀和刚毅的性格,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且前程远大。
”这句话的原句是()A.不在其位,不谋其政B.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D.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4.“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中的“后生”的意思是()A.忠厚的人B.年轻人C.学生D.后面的学生5.在论语中“过犹不及”本是孔子用来评价子张和子夏的,后来用来形容()A.事情做得过头比做得不够强。
B.做事情要考虑中和之道。
C.做事情不能过头。
D.事情做得过头和做得不够一样,都不合适6.《孔子游春》中,孔子教育他的弟子们做有德行的君子,孔子认为他的学生中有德行的有()(多选)A.颜回B.闵子骞C.冉伯牛D.仲弓7.颜回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的回答是()A.仁者爱人B.刚毅木讷C.温文尔雅D.克己复礼8.司马牛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的回答是君子()(多选)A.不忧不惧B.成人之美C.笃信好学D.守死善道9.下列句子和治理国家有关的句子是()A.立不中门,行不履阈B.人之过也,各于其党C.子温而厉,威而不猛D.居之无倦,行之以忠10.“无说措手足”就是()的意思。
论语试题及答案

论语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仁”的内涵包括爱人、克己复礼等,其中“爱人”具体表现为_______。
2. 《论语》中,孔子对弟子子路说:“君子不器”,意味着君子不应局限于某一技能或职业,而应_______。
3. 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其中“三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_______”,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5. 《论语》中提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的重要性。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孔子认为,以下哪项是君子应该具备的品德?A. 勇敢无畏B. 谦逊有礼C. 贪婪自私D. 狡猾多变2. 《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应该:A. 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B. 只重视过程,不重视结果C. 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D. 既不重视过程,也不重视结果3.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A. 极端行事B. 走极端C. 适中行事D. 无为而治4.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温故而知新”,那么他:A. 只能回顾过去B. 只能预见未来C. 既能回顾过去,也能预见未来D. 既不能回顾过去,也不能预见未来5. 《论语》中,孔子对弟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A. 自己不喜欢的,不要给别人B. 自己不喜欢的,要给别人C. 自己喜欢的,不要给别人D. 自己喜欢的,要给别人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对“礼”的理解。
2.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如何理解?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仁政”思想,并结合当今社会,谈谈这一思想的现实意义。
2. 请结合《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谈谈你对现代教育的看法。
《论语》测试题(含答案)

1.《论语》中与“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表达道理相同的成语是()A.适可而止B.恰如其分C.过犹不及(正确答案)D.不疾不徐2.通过成语学而乐之可以想到《论语》中的哪句话?()A.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B.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C.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D.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正确答案)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孔子提出,不符合于道的荣华富贵,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种东西,就如同天上的浮云一般。
B.这句话的解释是:吃粗粮,喝温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是天上的浮云。
(正确答案)C.于:介词,对,对于的意思D.饭:作动词用,吃的意思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B.孔子的弟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
C.《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正确答案)D.士不可不弘毅的弘意思是:广大。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出则弟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出要尊敬师长。
弟同“梯”B.外出要尊敬兄长。
弟同“剃”C.外出要尊敬兄长。
弟同“悌”(正确答案)D.外出要尊敬师长。
弟同“梯”6.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儒家)7.《论语》与《》《》《》并称为“四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大学中庸孟子) 8.下列关于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试题及答案

论语试题及答案孔子的《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它以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为主要内容,对于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道德和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下面是一些关于《论语》的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部经典著作。
试题一:《论语》是哪位思想家的著作?答案:《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试题二:《论语》中的主要人物是谁?答案:《论语》中的主要人物是孔子及其门徒。
试题三:《论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论语》中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涵盖了伦理道德、政治治理、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试题四:《论语》中的"仁"是指什么?答案:《论语》中的"仁"是指人的道德品质,包括仁爱、善良、恻隐之心等。
试题五:《论语》中的"学而"指的是什么?答案:《论语》中的"学而"是指通过学习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试题六:《论语》对教育的观点是什么?答案:《论语》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注重品德与知识的培养。
试题七:《论语》中的"君子"是指什么?答案:《论语》中的"君子"是指道德高尚、修养完善、具有德行和学识的人。
试题八:《论语》中的"学无止境"是什么意思?答案:《论语》中的"学无止境"强调学习是一生的事业,人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品德。
通过对以上试题的答案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和观点,深入思考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论语》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并将其智慧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著作,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思想。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关于______的观点。
答案:1. 孔子2. 学而3. 求知4. 述而5. 教育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一篇?A. 为政B. 学而C. 八佾D. 里仁答案:B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思想体现了孔子的什么原则?A. 仁爱B. 忠诚C. 礼仪D. 智慧答案:A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利益B. 道德C. 权力D. 财富答案:B4.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省”字意思是?A. 反省B. 检查C. 省察D. 节约答案:A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卫灵公B. 雍也C. 述而D. 子罕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2. 解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的含义。
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教育理念?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哪些看法?答案:1. 这句话意味着君子之间可以保持和谐的关系,但不必在所有观点上都一致;而小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和谐。
2.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认为人们不应该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3.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认为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向优秀的人学习,并在看到不优秀的人时反思自己,以促进自我提升。
4.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而小人则常常忧虑和烦恼。
《论语》试题及答案

《论语》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提倡的“仁”的内涵?A. 爱人B. 克己复礼C. 以德报怨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C3. “君子不器”一语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子路B. 泰伯C. 卫灵公D. 雍也答案:D4.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学习态度的描述,请问这句话出自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述而D. 子罕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10分,共20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5.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多选)A. 好学B. 知礼C. 好勇D. 知耻答案:ABD6. 下列哪些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教育原则?(多选)A. 因材施教B. 教学相长C. 学以致用D. 有教无类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10分)7. 孔子认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答案:正确8. 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9.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中庸之道”。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中庸之道”是指在行为和思想上寻求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既不过分也不不足,而是恰到好处。
这种思想强调在各种情况下都要保持适度,避免极端,以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10. 解释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对知识的诚实态度。
知道的事情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知道,这种诚实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孔子倡导人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这样才能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论语》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2)

《论语》阅读答案检测试卷一、填空题。
(31分)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的书,与《》、《》、《》一起,被合称为家文化的四大经典作品。
2.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时期_____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 。
3.子曰:“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4.子曰:“弟子入则孝,-______________,谨而信,__________,而亲仁。
行有余力,________________。
”5.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理解书里面的内容,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什么也学不到。
正如《论如》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孔子关于这一意思的言论是:“________,”。
9.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子曰:“性相近也,_______________”12.子曰:“道不同,____________。
”13.孔子关于教育人不应该有贫富贵贱之分的言论是:“______。
”二、选择题。
(20分)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思正确的选项是()。
A.不气愤就不开口,不生气就不发泄。
B.教导学生时,不到他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步,就不要启发他;不到他似懂非懂,想说又说不出来时,就不要开导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试题六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错误的一项( C )
A.“日知其所亡"是知新
B.“月无忘其所能”是温故
C.“日之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结合起来正好是孔子的“可以为师矣”
D. 是孔子的“学如不及,忧恐失之。
”的写照。
2、“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中的“弃”是什么意思?( C )
A.弃养
B.舍去
C.抛弃
D.遗弃
3、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 ( B )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C )
A.道听途说,违背了“敬、诚、慎”等儒家原则,是被有道德的人唾弃的。
B.听到小道消息就四处传播,这是背弃道德的行为。
C.不去区分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败坏道德的小人。
D.在道上听到不可靠的传闻,途中又向别人传说,这是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
5、孔子曰:“君子有九思”。
其中“事思敬”的意思是:( B)。
A.做事的时候要懂得尊敬他人。
B.做事要想想是否谨慎。
C.做事发脾气时要想想是否会不好的结果。
D.做事时要对人怀有敬意。
6、子贡问孔子:“有可以用来终生奉行的话吗?”孔子回答的话是( C)
A.君子求诸己
B.君子矜而不争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君子不以言举人
7、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意思是:( B)。
A.行善事,可以锋利其兵器。
B.工匠要想做好他们的工作,就一定要弄好他们的工具。
C.有善心的人,必然会找到有利的兵器。
D.做事从善心出发,必然成为自己的利器
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五者,指“恭、宽、( B)、敏、惠。
”
A.诚
B.信
C.善
D.真
9、《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 ( B)
A、每篇的主题
B、每篇的开头两个或三个字
C、每篇第一章的主题
D、每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
10、《论语》是“论”字,做何解?( D )
A说 B议论 C通“伦”,人伦道德 D编纂
11、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仁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B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1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二、填空
1.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4.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
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6.不知命, ( 无以为君子);不知礼,( 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7.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8.子曰:“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
9.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0.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
11.子曰:“人无远虑, ( 必有近忧)”
12.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
13.仁者不忧,(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
14.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三、翻译
1、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
孔子说:"君子中也许有不仁的人吧,而小人中却不会有仁人。
"
2、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
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贵而不骄矜很容易。
"
3、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
4、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
5、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
孔子说:“君子使百姓得到好处却不破费;使百姓劳作却无怨言;有正当的欲望却不贪求;泰然自处却不骄傲;庄严有威仪而不凶猛。
”
6、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王公大人,敬畏圣人的言论。
”
7、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孔子说:“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心思也不用,这就难办了!”
8、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不容易相处的,亲近了,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了,他们就会怨恨。
”
9、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
子夏说:“小人犯了错误一定会加以掩饰。
”
10、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
子夏说:“大的道德节操上不能逾越界限,在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