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论语2(含答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2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短文。
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____________(2)何不炳.烛乎?_____________(3)臣闻.之___________(4)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之B.如日出之阳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向点燃听说怎么2.B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
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4.活到老,学到老。
告诫人们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阅读短文。
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未穷.青之技___________(2)自谓.尽之___________(3)秦青弗.止__________(4)薛谭乃谢求反.___________6.翻译句子。
(1)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20篇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20篇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词语。
辩斗:________ 以:________日中:________ 及:________盘盂:________沧沧凉凉:________孰:________ 汝: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②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3)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就为汝多知乎?”(1)用“/”画出朗读时的停顿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2)两小儿辩日时,一儿从_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_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
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3)从上面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各有哪些美好的品质?(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个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呢?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走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ìa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文言文阅读。
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②以为轮,其曲中规③。
虽有④槁⑤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⑥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①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③规:圆规。
④有,通“又”。
⑤槁,枯。
⑥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1.请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1)学不可以已:________ (2)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 (3)虽有槁暴:________ (4)使之然也:________2.《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中“知”的意思是“智慧”,所以文中“知明而行无过”的意思可能是________。
3.请根据节选内容,填写作者表达的观点和运用的事例。
文言文阅读。
怀素练字怀素居零陵①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②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零陵:今湖南零陵。
②庵:住所。
4.联系上下文,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乃种芭蕉万余株_______ 盘板皆穿_______名其庵曰“绿天”_______贫无纸可书_______5.“乃漆一盘书之”中“之”的用法和下面相同的一项是()A.通国之善弈者也B.书之再三,盘板皆穿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6.小学阶段我们欣赏了怀素的草书作品《_____》,还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书法家,如:_______和_______。
7.请写出一个与“盘板皆穿”意思相近的成语,再写下你最想对怀素说的话。
______ ________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春日寻芳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①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
小姊②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④。
寻芳水滨③,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六年级下期末区统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为是其智弗若与?
2.文中提到影响学习效果的三个要素是、和态度。
按照当今的教育理念来看,文章中“”的认识显然值得商榷,现在应当培养学生意识。
(4分)
参考答案
1.(2分)是因为他的智商不如前一个吗?
2.(4分,每格1分)老师、智力;惟弈秋之为听;敢于质疑(交流探讨)。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5——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详细解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5——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详细解析)期末复习专项训练05——文言文阅读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将短文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人/专心致志B.思/援弓缴/而射之C.惟弈秋之为/听D.一人/虽/听之3.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用“√”在音节下面标出)①思援弓缴(jiǎo zhuó)而射之。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yúyǔ)?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 ) ②使弈秋诲二人弈(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 ④非然也( )5.下列句中的“之”具体指什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A.指弈秋的教导___B.指鸿鹄C.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①一人虽听之______,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
②弗若之______矣。
6.“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属于______(选填:设问句反问句),句子的意思是:______。
7.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的观点是()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D.学习成绩是否优秀,与智力水平有很大关系。
阅读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①引:引来;使出现。
②邑:同乡。
③文不识:人名。
④与:帮助。
⑤资:借。
⑥大学:大学者,有学问的人。
8.根据全文意思猜一猜,写出下列带点字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二)(含答案)

六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二常羊学射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1.解释:。
①于: 。
②道: 。
③之: 。
④射: 。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付子已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二鹊救友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①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
未几,一鹳②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③,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④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释:①集:栖,躲。
此处为聚集,会合。
②鹳:一种较凶猛的鸟。
③匝(zā):圈。
④盖:原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悲鸣不已( )(2)顷之( )(3)若相语状( )(4)遂俯冲鹊巢( )2.下列几个选项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项有( )。
例句:鹊巢其上 A.一狼洞其中 B.其一犬坐于前C.斗折蛇行 D.泉而茗者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F.策之不以其道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
部编人教版版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试卷(03)(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试卷(三)一、文言文阅读阅读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②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①菱:即菱角。
②仕:做官。
1.判断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
“设酒杀鸡作食”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
(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与“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意思相同。
( )2.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小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若能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回答就更棒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刘伶纵酒刘伶恒.()纵酒..(),或.()..(不加节制地喝酒)放达脱衣裸形..(赤身露体)在屋中,人见讥.()之.()。
伶曰:“我以.(介词,)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①衣,诸君何为()入我裈.(kūn)中!”【注释】①裈(kūn):裤子。
4.加点字解释,填入文中括号内。
5.翻译。
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kūn)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
某地有一犬,能以主人所寄信,送入路旁之邮筒。
一日,以数函.令往投入,乃街其一而返。
取视之.,则以未贴邮票故也。
——选自《庐隐笔记》6.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①以数函.令往投入___A.封套B.信件①取视之.___A.代指信件B.代指犬7.请把文中表示下面意思的句子找出来,并画上横线。
能够把主人要寄的信件送到路旁的邮筒里。
8.狗为什么会“衔其一而返”?___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通用版(含答案)[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通用版(含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e50cf3581b6bd97e19ea0f.png)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全)一、逸闻十则(一)粟粥荠菜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①遂凝,刀割为四块。
早晚取二块,断荠菜②十数茎于盂③,暖而啖④之。
这样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
[注:①宿:xiǔ,宵,夜。
②荠(jì)菜,一种野菜。
③盂,yú,一种圆口器皿。
④啖,dàn,吃,]1.加黑字解说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惟煮粟米二升惟:只。
B.经宿遂凝遂:就。
C.暖而啖之暖:温暖。
D.谥文正公谥:shì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被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这里用作动词。
2.这段文字表达的要旨是:(二)不展家信宋,胡瑗(yuàn),布衣时,与孙明复、蔡守道为友,念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寐。
十年不归,得家信,见上有安全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
1.判断下边语句翻译能否正确()“念书泰山,攻苦,食淡”——在泰山中念书,攻读刻苦,饭食粗淡。
2.下边词语,哪几项能归纳语段中胡瑗的性格()A.勤劳 B .不怕贫苦 C .锲而不舍D.谦逊 E .不管家室 F .全神贯注(三)铸砚示志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
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
”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
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1以示人曰:“穿易。
”卒以士及第。
1.加黑字解的两是()A.常自奇:子。
B.屡士:推,介绍。
C.官其姓:wù,。
D.或政或:有的人。
E.翰乃自以示人示:人看。
F.穿易。
易:简单。
G.卒以士及第卒:于。
及第:科代考取。
2.下边文意理解有的一是()A.桑翰自己的容颜感觉自卑。
B.桑翰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人。
C.官是一个昏庸的官。
(四)系冢吴,季札,出游上国①,徐君。
徐君好季札,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
使上国,未献。
至徐,徐君已死,乃解宝,系徐君冢而去。
从者曰:“徐君已死,尚与乎?”季子曰:“否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论语2(含答案)
论语2
能力练习一——翻译句子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分)
2、既来之,则安之。
(2分)
能力联系二——加标点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答案见第2页)
练习一答案:
1、他们不担忧百姓太少而担忧财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不安定。
2、使他来了以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练习二答案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