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论语》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专题01《论语》十二章(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1《论语》十二章(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1 《论语》十二章(一)(2023·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丙】元好问列传(节选)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年十有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①。

淹贯②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

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

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

…… 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③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作,己所当任。

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阻而止。

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④而不传。

”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

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遮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

(节选自《金史》,有删减)【注释】①举业:指科举时代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

②淹贯:深通广晓。

③金源氏:指金国。

④泯:灭,尽。

1.【甲】文出自儒家经典著作《___________》,【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主人日再食.( )(2)因名.曰《野史》 (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的画线句。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根据以上作品内容,完成表格。

5.【甲】文孔子对“不义而富且贵”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中面对同舍生。

文言文《论语》阅读答案

文言文《论语》阅读答案

文言文《论语》阅读答案文言文《论语》阅读答案「篇一」“论语十则”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示例文言文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为己仁,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项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自己”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不亦说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日三省吾身:()死而后已:()2、翻译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说孔子对弟子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愉快;真诚,诚实;反省;停止。

2、(1)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了。

3、告诫弟子,只有不断磨励自己,丰富自己,才能得起时间和困难的考验。

(意对即可)文言文《论语》阅读答案「篇二」《论语》十则节选阅读习题及答案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论语》

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论语》

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一《论语》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论语》颜渊、季路侍②。

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

”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

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

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

③盍:何不。

④裘:轻暖的皮袄。

⑤憾:遗憾。

⑥伐:夸耀。

⑦施:表白。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精选公文范文------------1 ---------2精选公文范文 A.盍各言尔志B.衣轻裘C.敝之而无憾D.无施劳【答案】A 【解析】在盍各言尔志' 中尔”是代词你”的意思11、 下列句子中 之”字的用法,不 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B.愿闻子之志C.策之不以其道D.万钟则不辨礼仪 而受之【答案】B 【解析】A 、B 、C 三项 中之”都是代词 它”的意思,而B 项中 之”表助词的”第U 卷:非选择题12、 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 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答案】使老者安详晚年,使朋友 信任自己,让年轻的子弟们怀念我。

13、 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 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 他们不同的心志。

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 其中一个人3 精选公文范文的性格特点。

精选公文范文【答案】孔子:仁义子路:重情义 颜渊:谦虚忠厚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 阅读理解整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文言文《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6分)10.(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①!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礼记•中庸》)【注】①矫:坚强的样子。

(1)“兼人”在句子的意思是。

孔子的回答体现了其的教育思想。

(2)综合两则材料,简析孔子心目中最强者的品性。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6分)10.(1)①一个人相当于两个人,指敢作敢为。

②因材施教(2)①既不畏缩也不鲁莽;②不一味宽厚包容也不妄用武力;③平和而不随波逐流,保持中立;④不偏不倚,无论顺境逆境,都能持守中道,不改变志向和节操。

这些才是孔子心目中的最强者的品性。

《论语•先进》参考译文:子路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冉有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听到就做。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也问‘听到就做吗’,您却说‘听到就做’。

我很疑惑,请问原因是什么。

”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敢作敢为,所以要约束他。

”《礼记•中庸》参考译文:子路问孔子:怎样才算是强呢?孔子说:“你问的是南方人的强呢?还是北方人的强呢?或者是你自己的强呢?用宽容顺从之道教育人,不报复那些对自己无礼的人,这是南方人的强,是君子的都能够遵循此道。

以盔甲当床,枕戈待旦,直至战死,也无丝毫怨恨,这是北方人的强,强者都尊崇此道。

所以君子和气待人而又不同流合污,那才是真正的强者啊!国家“中庸之道”得到遵循的时候,不改变个人的操守的人,那是真强者!国家“中庸之道”遭到破坏的时候,至死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和节操的人,是真强者!”。

《论语》阅读附答案(集合6篇)

《论语》阅读附答案(集合6篇)

《论语》阅读附答案(集合6篇)《论语》阅读附答案(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罔 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填写完整。

(写在原文上)【小题4】选文中的有些词句现在已成为成语保留了下来,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答案【小题1】(1)生气、发怒。

(2)真诚、诚实。

(3)迷惑。

(4)凋谢【小题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小题3】人不知而不愠其不善者而改之【小题4】温故知新见贤思齐【小题5】略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愠”,动词,生气、发怒。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论语》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

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论者皆云:“孔门之徒,七十子之才,胜今之儒。

”此言妄也。

彼见孔子为师圣人传道必授异才故谓之殊。

夫古人之才,今人之才也。

今谓之英杰,古以为圣神,故谓七十子历世希有。

使当今有孔子之师,则斯世学者,皆颜、闵之徒也;使无孔子,则七十子之徒,今之儒生也。

何以验之?以学于孔子,不能极问也。

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形。

不能辄形,宜问以发之;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

皋陶陈道帝舜之前,浅略未极。

禹问难之,浅言复深,略指复分。

盖起问难此说激而深切、触而著明也。

孔子笑子游之弦歌,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

自今案《论语》之文,孔子之言多若笑弦歌之辞,弟子寡若子游之难,故孔子之言遂结不解。

以七十子不能难,世之儒生,不能实道是非也。

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

问难之道,非必对圣人及生时也。

世之解说说人者,非必须圣人教告,乃敢言也。

苟有不晓解之问,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谓问孔子之言,难其不解之文,世间弘才大知生,能答问、解难之人,必将贤吾世间难问之言是非。

(王充《论衡·卷九》)材料二: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②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篇》)[注]①武城:鲁国的城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南。

《论语·雍也》中说“子游为武城宰”,即做那里的县长。

②子游:孔子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文言文阅读一、(2022秋·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乙】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②矣;独下帷③绝编④,迨⑤能倍诵⑥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

②游息:玩耍休息。

③下帷:指汉代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这里指专心读书。

④绝编: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多次翻阅,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指读书勤奋。

⑤迨:到,等到。

⑥倍诵:“倍”同“背”,背诵。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学而时习.之(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迨能倍诵乃止.(4)患记问不若.人1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用力多者收功远。

20.语段【甲】中孔子给我们讲了哪些学习方法?语段【乙】中司马光有什么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21.读了语段【乙】,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

(不少于两条)【答案】18.温习、复习。

以……为快乐。

停止比得上。

19.(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2)(因为)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

20.示例:【甲】要按时温习;学思结合。

文言文《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

文言文《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

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四)(二)根据要求,完成11题。

(共6分)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请结合对以上选文的理解,分别阐述文中三个“乐”的含义。

(6分)【答案】第①个“乐”指颜回追求提升内在修养之乐。

第②个“乐”指孔子遵道秉义之乐。

第③个“乐”指孔子好学进取、追求仁道之乐。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活”。

从颜回不以贫苦生活为忧可知,他看重的是内在修养的提升,故第①个“乐”指颜回追求提升内在修养之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吃粗粮喝水,把手臂当作做枕头,乐意也在其中了,用不道义的手段弄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

从孔子安于简朴的生活并轻视用不义的手段谋求富贵的做法,可知他看重为人行事之“义”,故第②个“乐”指孔子遵道秉义之乐。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意思是“他的为人,发愤用功到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如此等等”。

从孔子述说自己“发愤忘食”的状态可知,第③个“乐”指孔子好学进取、追求仁道之乐。

参考译文:孔子说:“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用一个竹筐盛饭,用一只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活。

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孔子说:“吃粗粮喝水,把手臂当作做枕头,乐意也在其中了,用不道义的手段弄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论语》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文言文《论语》阅读答案,由语文网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语意用/为下面这句话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标一处)。

(1分)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分)
(1)卒用其人( ) (2)未有其比( )
(3)及为相( ) (4)普又以其人奏( )
3、翻译下列句子。

(3分)
跪而拾之以归:
太祖常劝以读书:
4、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
(2)读书给赵普带来了的好处是:
5、你喜欢赵普这个人吗?为什么(至少写两点)?(2分)
参考答案:
1、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2、终于、他(赵普)、等到、把
3、跪着拾起撕碎的奏牍而回。

/太祖经常劝他多读书。

4、(1)普少习史事,寡学术。

(2)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1)好学(2)以天下为己任(3)不顾个人安危(4)刚毅果断(立足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古文《赵普》,完成14题。

(共12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①普少习吏事 ( ) ②读之竟日 ( )
③普颜色不变 ( ) ④他日补缀旧纸( )
2. 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 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2 分)
A、闭门读书
B、半部《论语》治天下
C、凿壁借光
D、闻鸡起舞
4. 仔细研读下面几句话,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③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参考答案:
1. 熟悉整日脸色、神色修补
2. 赵普性情深沉,为人严肃刚正,虽忍对嫉妒而好胜,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3. B
4. 这些句子是细节描写,(1分);作用:表现出赵普勤奋刻苦读书(1分),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的品质。

(1分)(作用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