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诫子书》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

【部编版】《诫子书》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

【部编版】《诫子书》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专项训练5篇(一)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充成第1-5题。

(20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須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換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

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

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

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

⑥谨敕:谨慎端整。

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

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2分)申父母之戒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①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 ②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③乐.人之乐______________ ④数郡毕.至____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诫子书》阅读训练(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诫子书》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诫子书》阅读训练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8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

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黾勉⑴辞世⑵,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

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⑶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⑷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注】⑴黾勉:勉力⑵辞世:指弃官隐居⑶缅求:远求⑷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⑴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 ⑵年与时驰.,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⑶每以家弊.:_______________ ⑷至心尚.之: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患病以.来,渐就衰损。

B.虽.不能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诫子书》中考阅读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中考阅读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中考阅读练习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③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④则不能励精⑤,险躁⑥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⑦,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集》)注释:①行:操守,品德。

②淡泊:不追求名利。

③宁静:安静,集中精力。

④淫慢:淫,过度;慢,怠惰。

⑤励精:振奋精神。

⑥险躁:暴躁,与“宁静”相对而言。

⑦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

1.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

而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学习和作人。

2.《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年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2004年吉林长春中考试题){二)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④)与时驰(⑤),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 【注释】:①行:品行。

②澹泊:对功名利禄持淡漠的态度。

③淫慢:不专心及骄傲的态度。

④年:年华。

⑤驰:流逝。

10.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俭以养德:用俭朴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B.非学无以广才: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

C.意与日去:意志随着时间消磨。

D.悲守穷庐:悲凉地守着那贫瘠的山峦。

11.你从“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人物,阅读本文后,请你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对诸葛亮作简要评价。

(4分)启示:。

评价:(二)10.D11.启示:淡泊名利方可树立宏伟之志,有志才会好学(1分),而身心宁静才会学有所成,才能实现远大理想(1分)。

《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共8分)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乙】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俭以养德以德报怨学以致用自以为是B.意与日去出其不意词不达意意气风发C.淡泊明志志大才疏志同道合志在四方D.年与时驰心驰神往驰名中外纵横驰骋10.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静以修身翻译:用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

理解:诸葛亮强调提高自身修养,需要屏除杂念和干扰,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如果放纵、轻浮则不能修养身心。

【乙】学须静也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理解:诸葛亮阐明学习要求所处环境安静,不受干扰。

他强调通过学习才能增长才干,对社会有所贡献。

11.上文是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主要阐述了“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深刻道理,这是古人推崇的一种美德。

结合上面文本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分析“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美德在许衡和怀素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4分)【链接材料一】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

其家人化之如此。

”(节选自《元史?许衡传》)【链接材料二】怀素疏放,不拘细行,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

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

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节选自《僧怀素传》)答:答案:(三)阅读《诫子书》(5分)9.C(共2分)10.甲(共2分)11.答案示例:许衡盛夏途经河阳,口渴,众人争着去摘路边一棵无主梨树的梨子,独许衡不吃,他认为不合乎道义的东西,(有教养的人)一丝一毫也不取,这就是他修身立德的体现。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诫子书》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诫子书》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诫子书》含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

为父未尝一日忘汝。

父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

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

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

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

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

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送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

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

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

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

今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

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

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

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

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

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

至嘱,至嘱!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系念。

汝尽心求学,勿妄外骛。

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

(取材于张之洞《诫子书》,有删改)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挟:依仗B.反足贻.堂上以忧贻:赠给C.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炙:熏陶D.即幸.不被人知悉幸:侥幸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言恨不一日离汝汝其.慎之B.然必令汝出门者.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C.治国之.道不一余五旬外之.人也D.诸前辈犹多不以.然以.从事于所学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不要畏惧辛劳,不要自恃高贵,要勇猛刚强坚毅,务必要养成军人的禀赋B.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你纵使忧虑自己不能够成才,也要勿忘忧虑别人对自己的评价C.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这不只是得到学问上的好处,而且可以借此来磨练身心D.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你如果能百尺竿头,天天进步,我也就胸襟宽阔,身体舒泰了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本文虽有对儿子的委婉责备,但更多的是耐心的教导、殷切的期待和深切的想念,写得语重心长,感人至深。

《诫子书》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诫子书》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诫子书》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诫子书诸葛亮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静:屏除杂念与干扰,宁静专一) 将复.何及(复:又)B.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遂.成枯落(遂:最终)C.非学无以广.才(广:増长) 意.与日去(意:意志)D.淫慢则不能励精(励:勉励) 险躁则不能治.性(治:治理)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夫君子之行.(行:操守,品行)非淡泊无以明.志(明:明确、坚定)B.淫慢.则不能励精(慢:懈怠) 静以.修身(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C.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危险) 遂成枯落..(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D.年与时驰.(驰:迅速逝去) 夫学须.静也(须:必须)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友人惭,下车引之.B. 夫.君子之行匹夫.不可夺志也C淫慢则.不能励精学而不思则.罔D 静以.修身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B.非学无以广オ,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放纵怠慢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等到那时悲哀地坐守着穷困的屋舍,还来得及悔恨!5、下列句子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C年/与时驰,意/与日去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6.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诚子书》是一封劝诚、教诲儿子的家书,作者诸葛亮,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

《论语》十二章《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15.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

(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2)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_(3)不逾矩矩:___________(4)静以修身以:___________17.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8.【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字,对比鲜明。

(2分)19.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4分)答案:15.(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各1分,多划不给分)16.(1)坚定(2)疾行,指迅速逝去(3)法度(4)用来,表行为的目的(各1分)17.(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成就。

(每句2分)18. 静躁(每空1分)19.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

诫子书(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

诫子书(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

诫子书(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专题3:诫子书一、(2021·青海·中考真题)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非淡泊无以明志()②险躁则不能治性()③年与时驰()④非学无以广才()2.选出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意与日去/呼尔而与之B.非志无以成学/可以为师矣C.夫君子之行/夫专诸之刺王僚也D.淫慢则不能励精/入则无法家拂士3.下治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宁静/无以/致远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C.险躁/则/不能/治性 D.非学/无以/广才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6.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

《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二、(2022·黑龙江黑龙江·中考真题)【古文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诫子书》)【乙】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2分)
(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乙)《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4分)
A.有朋自远方来
B.温故而知新
C. 人不知而不愠
D.淫慢则不能励精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1.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学习;甲文侧重谈_______,乙文侧重谈_______。

(2分)
(提示:从A.学习方法B.学习态度C.个人修养来选择)
12.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

请你写出关于自己学习的体会:(2分)
答案:
二、阅读(一).同门师兄弟 B.旧的(知识)C.恼怒,怨恨 D.勉励10..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②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11.甲文侧重AC 乙文侧重B 12.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无论做人,还是学习,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思和学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