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六年级论语背诵带译文
《论语》原文及译文

《论语》原文及译文1.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也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2. 原文: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孔子说:“我每天都要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谋划策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实?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3.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在实践这些品德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4.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知识的人不如喜爱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的人。
”5.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
”《论语》原文及译文6.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才能。
”7.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8. 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
”9. 原文:子曰:“民无信不立。
”孔子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信用,就无法立足。
”10. 原文:子曰:“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译文:孔子说:“仁者关爱他人,智者了解他人。
”11.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能够和谐相处,即使意见不同;小人虽然意见相同,却不能和谐相处。
”12.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原文及译文

论语原文及译文论语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儒家著作,其中包含了很多充满智慧的话语呢。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哇,这几句话真的是很经典呢。
学习之后还能经常复习,这能让知识更加巩固,当然会让人觉得喜悦呀。
有朋友大老远来相聚,那是多开心的事儿呀。
别人要是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恼怒,这才是有君子风度嘛。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孔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孔子真的是很注重自我反省呢。
每天都要多次想想自己在为人处事、交友、学习这些方面有没有做好,这对自己的成长肯定很有帮助呀。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这就告诉我们呀,复习旧知识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从中发现新的东西,这样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了知识呢。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学习和思考必须得结合起来才行呀。
要是光学习不思考,知识就只是死知识,没有办法融会贯通。
要是光思考不学习,就没有足够的知识基础来支撑思考,也很容易走进死胡同呢。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这一点很重要呢。
不懂装懂是很不好的,承认自己不知道,然后去学习,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呀。
论语里还有好多好多这样充满智慧的话语呢。
这些话语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能给我们提供指导呀。
六年级上册必背论语

六年级上册必背论语- 【注释】-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 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 不亦说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说,同“悦”,愉快。
- 愠(yùn):生气,恼怒。
- 【理解】- 这一章讲了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为人态度。
学习后按时温习,与朋友交往,不被人理解也不生气,体现出一种积极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 【注释】-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 信:诚信。
- 传(chuá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理解】- 曾子每天从多个方面反省自己,强调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在为人做事、交友、学习等方面都要有好的品德。
- 【注释】- 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 不惑:迷惑,疑惑。
- 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 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 【理解】- 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随着年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
- 【注释】-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 【理解】- 强调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在复习中能有新的收获,这样就具备当老师的条件了。
- 【注释】-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 殆(dài):疑惑。
- 【理解】- 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
- 【注释】- 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 堪:能忍受。
- 【理解】- 孔子称赞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颜回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依然能保持乐观的心态追求学问。
- 【注释】- 好(hào):喜爱,爱好。
22则小学生必背《论语》(带译文)MicrosoftWord文档

小学生必背《论语》23则冯新祥为五三班全体同学整理理解、背诵、指导行为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yùn ),不亦君子乎!”孔子说:“求得一种学问,时常去应用、反省,慢慢的生活经验就增加了,这岂不是一件喜悦的事吗吗?有来自远方的朋友和我共聚一堂学习,这不也是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的才学,我也不会生气,这样不就是一位君子吗?”2.曾(zēng)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以三件事反省我自己:替别人办事有不尽心的吗?跟朋友交往有不信实吗?老师教我的有不熟习的吗?”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对饮食不求饱足甘美,居住不求安逸,只求勉力于应做的事情,并且说话谨慎,常常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以纠正自己的言行,这样可可算是好学的人了。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不断地温习所学过的知识,自然而然就会融会贯通地领悟出新的道理来,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孔子说:“只知学习,却不去思考所学的道理,那还是等于一无所知;而单凭空想,却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同样也得不到真正的学问。
”6.子曰:“由!诲女(rǔ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孔子说:“由(子路)啊!我所教导的,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样才是真知啊!”7.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 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zāi)?”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无信,就没法子在社会立足。
这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怎么能走动呢?”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说:“如果早晨懂得了道理,即使晚上死了,也无遗憾!”9.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六则》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六则》原文、注释、译文【原文】《《论语》六则》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③,六十而耳顺④,七十而从⑤心所欲,不逾⑥矩⑦。
”(《为政》)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⑧也! 于予与⑨何诛⑩?”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公冶长》)子曰:“十室之邑(11),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公冶长》) 子在齐(12)闻(13)韶(14),三月不知肉味(15),曰:“不图(16)为(17)乐(18)之至于斯(19)也。
”(《述而》)子曰:“饭(20)疏食(21),饮水,曲肱(2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见本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①有(yòu):同“又”,“十有五”即“十五”。
②立:有自立、成立等意思,引申为说话做事有独立见解,能立足于社会。
③知天命:简言之,谓之“知礼”;细言之,则是指对社会变化和人生道路的应变能力很强。
④耳顺:听人谈话能明辨是非,能听逆耳之言。
⑤从:随。
⑥逾(yú):超越。
⑦矩:规矩。
⑧杇(wū):通“圬”,指泥工抹墙的工具,这里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
⑨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
⑩诛:责备。
(11)邑:古代庶民聚居之所。
(12)齐:齐国。
(13)闻:听到。
(14)韶:传说帝舜时代的音乐名。
(15)不知肉味:指身心得到了调和而消除了物欲。
(16)图:预料、料到。
(17)为:演奏和欣赏。
(18)乐:音乐。
(19)斯:这样。
(20)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21)疏食:即粗粮。
(22)曲肱(gōng):即弯着胳膊。
肱,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并能分辨真假,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论语十则(背诵)(翻译+注释)

《论语》有子曰:“礼之用①,和为贵。
先王之道②,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③,亦不可行也。
”翻译:有子说:‚礼的应用,以(遇事做到)和谐为可贵。
古代贤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可贵之处就在于此。
小事大事,都依着这个原则。
如果有的地方行不通,只知道为和谐而和谐,不用礼来调节和约束,那也是不可以的。
‛注释:①礼:指周礼。
周代先王留下的仪礼制度。
②先王:指周文王等古代的贤王。
③节:节制,约束。
子曰:“道之以政①,齐之以刑②,民免而无耻③;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④。
”翻译: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是从心里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改过。
‛注释:①道:通‚导‛。
治理,引导。
②齐:整治,约束,统一。
③免:避免,指避免犯错误。
无耻:做了坏事,心里不知羞耻;没有(或缺乏)羞耻之心。
④格:正,纠正。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何?”翻译: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仁德,如何对待礼呢?一个人不讲仁德,如何对待乐呢?‛注释:①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孔子曰:“不知命①,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翻译:孔子说:‚不懂天命,就无法做君子;不懂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不懂分析辨别别人的言论,就无法了解认识他人。
‛注释:①命:命运,天命。
儒家以为人在一生中的吉凶、祸福、生死、贫富、利害都是上天所主宰,都是与生俱来而命中注定的;人对之无可奈何无力改变。
这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哲学观点。
不过,孔子所说的‚知命‛,也包含有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内涵,如提倡要面对现实,识时务;要了解与顺应客观事物发展规律而不应与之违背;要明确人生的道义与职责等。
颜渊问仁①。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②。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③。
小学必读《论语》经典50句

《论语(lùn yǔ)》经典50句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ù yì lè hū)!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péng you)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3. 子曰:“君子(jūnz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jū wú qiú ān),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6.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9.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求莫己知,未可知也。
”10.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父母在,不远游,有必有方。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与行。
”11. 子游曰:“事君促,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2.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3.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5.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
智者乐,仁者寿。
”1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8.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9.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0.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六年级下册论语内容

六年级下册论语内容一、原文及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翻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翻译】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要求背诵的《论语》内容
班级姓名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
4.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
5.子曰:“敏而好(hào)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
6.子曰:“默而知(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shě)昼夜。
”
孔子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的河水说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
8、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孔子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万一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这里“方”指一定的去处,不让父母担心的去处。
”
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lè)之者。
”
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
10、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
1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 ǐng )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
1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
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 ǎn )》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 ǎi)是最后落叶的。
“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1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
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
15.曾子曰:“吾日三省(x 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几何证明中的几种技巧
一.角平分线--轴对称
1.已知在ΔABC 中,E为BC的中点,AD平分BAC ∠,BD AD ⊥于D.AB=9,AC=13.求DE的长.
分析:延长BD交AC于F.可得ΔABD ≌ΔAFD .则BD=DF.又BE=EC,即DE为ΔBCF 的中位
线.∴
11()222DE FC AC AB =
=-=.
2.已知在ΔABC 中,108A ∠=,AB=AC,BD平分ABC ∠.求证:BC=AB+CD.
B
B 分析:在BC上截取BE=BA,连接DE.可得ΔBAD ≌ΔBED .由已知可得:18ABD DBE ∠=∠=,108A BED ∠=∠=,36
C ABC ∠=∠=.
∴72DEC EDC ∠=∠=,∴CD=CE,∴BC=AB+CD.
3.已知在ΔABC 中,100A ∠=,AB=AC,BD平分ABC ∠.求证:BC=BD+AD.
B
B
分析:在BC上分别截取BE=BA,BF=BD.易证ΔABD ≌ΔEBD .∴AD=ED,
100A BED ∠=∠=.由已知可得:40C ∠=,20DBF ∠=.由∵BF=BD,
∴80BFD ∠=.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40CDF C ∠==∠.∴CF=DF.
∵100BED ∠=,∴80BFD DEF ∠=∠=,∴ED=FD=CF,∴AD=CF,
∴BC=BD+AD.
4.已知在ΔABC 中,AC BC ⊥,CE AB ⊥,AF平分CAB ∠,过F作FD∥BC ,交AB于D.求 证:AC=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