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六年级论语题库

合集下载

论语小学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小学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小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论语》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A2.《论语》中“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君子乎D. 不亦乐乎答案:A3.《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什么?A. 择其善者而从之B.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C.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D.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答案:B4.《论语》中“君子坦荡荡”的下一句是什么?A. 小人长戚戚B. 小人常戚戚C. 小人常戚戚D. 小人常戚戚答案:A5.《论语》中“温故而知新”的下一句是什么?A. 可以为师矣B. 可以为师矣C. 可以为师矣D. 可以为师矣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的内涵是_________。

答案:爱人2.《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_。

答案:学与思的结合3.《论语》中孔子认为君子应该“_________”,以示其不与小人同流合污。

答案:不器4.《论语》中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_________的重视。

答案:自然5.《论语》中孔子提出“_________”,强调了教育的普及性。

答案:有教无类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论语》中孔子对“君子”有哪些基本要求?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的基本要求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强调君子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仁爱、正义、礼仪、智慧和诚信。

2.《论语》中孔子如何论述“中庸”之道?答案: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中庸”之道,认为这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中庸之道强调在行为和思想上不偏不倚,保持适度,既不过分也不不足,以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论语》中孔子关于“礼”的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对“礼”的思想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六年级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认为“仁”的内涵是什么?A. 忠诚B. 孝顺C. 仁爱D. 礼仪答案:C2. 孔子提倡的“礼”指的是什么?A. 法律B. 礼仪C. 礼貌D. 礼节答案:B3.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知之乎D. 不亦乐乎答案:A4. 《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是什么?A. 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B. 要对别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C. 要对自己做别人喜欢做的事情D. 不要对自己做别人不喜欢的事情答案:A5. 孔子对于“知”和“行”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A. 知先行后B. 行先知后C. 知行合一D. 知行分离答案:C二、填空题1.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答案:思而不学则殆2.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君子周而不比,______。

”答案:小人比而不周3. 孔子强调:“温故而知新,______。

”答案:可以为师矣4. 孔子对于“礼”的重要性有如下表述:“不学礼,无以立。

______。

”答案:不学诗,无以言5.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

”答案:三十而立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的“中庸之道”。

答案:孔子的“中庸之道”是指在行为和思想上追求平衡和谐,不偏不倚,适中恰当。

它强调在各种极端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中点,以达到最佳的状态。

2. 孔子如何理解“君子”和“小人”的区别?答案:孔子认为“君子”是指品德高尚、行为端正、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能够以身作则,影响和带动他人。

而“小人”则是指那些缺乏道德修养、行为不端、自私自利的人,他们往往只考虑个人利益,不顾他人。

四、论述题1. 请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案: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有教无类”,认为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不分贵贱。

他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进行教育。

孔子还提倡“学以致用”,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和应用,而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本身。

有关小学论语试题及答案

有关小学论语试题及答案

有关小学论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论语》中提倡的“仁”的表现?A. 爱人B. 敬人C. 利人D. 害人答案:D4. “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哪一位弟子说的?A. 子路B. 子贡C. 颜回D. 曾子答案:D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言行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提出的______思想。

答案:仁爱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强调了学习态度的______。

答案:诚实9. 《论语》中提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里的“周”和“比”分别指的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包容、排他1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向______学习,同时反省自己的不足。

答案:贤者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

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迷茫;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12.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礼”是什么?答案:孔子提倡的“礼”是指一套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一定的礼节和规矩,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13. 请解释《论语》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君子心胸开阔,行事坦荡,而小人则心胸狭窄,常常忧虑不安。

它强调了君子与小人在心态和行为上的差异。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4. 结合《论语》的内容,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六年级下《论语》练习题

六年级下《论语》练习题

编号:003《论语》八则练习题一、加点字解释1.学而时习..之(按时)(实习)2. 不亦说.乎(通“悦”,喜悦) 3.人不知.而不愠.(理解,了解)(生气,怨恨) 4.不亦君子..乎(品德高尚的人) 5.知之为..知之(代词,代知识)(是) 6.是知..也(这)(通“智”,聪明) 7.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爱好)(以……为乐)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定)(老师)(在里面) 9.则其善者而从.之(学习) 10.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成为,做) 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年)(这样)(无意)(凋谢) 12.吾尝.终日不食(曾经)(一整天) 13.以.思,无益.(用来)(好处) 二、加点字注音1. 不亦说乎(yu è)2. 论语(l ún )3. 不愠(y ùn )4. 好之者(h ào )5.乐之者(l è)6.之后凋(di āo )7.终日不寝(q ǐn )三、翻译句子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很快乐吗?2.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择别人好的地方去学习,别人不好的地方去改正。

3.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贪图速度则质量不高,贪图小利的人,反而做不成大事。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行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一则,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不要不懂装懂。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一则,阐述了学习的三个境界:乐之、好之、知之,由高到低,其中乐之是学习的最高层次,它建立在知之和好之的基础上。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一则,阐述了要虚心上进、随处都要向别人学习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大全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大全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是《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几句?答:第一句2.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下来的对话,被分为多少篇?答:20篇3.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做到“学而时习之”,就要有什么品质?答:恒心4. 孔子认为,有什么品质的人可以为官?答:仁5. 孔子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6.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是《论语·为政篇》中的第几句?答:第一句7. 孔子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是最好的?答:诚实可信、有道德的朋友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是《论语·里仁篇》中的第几句?答:第十三句9.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具备什么品质?答:仁爱10.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这句话是《论语·里仁篇》中的第几句?答:第二十五句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的学说侧重于培养人的哪个方面?A. 知识和技能B. 德行和品质C. 家庭背景和财富D. 政治权力和地位答:B2.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应该如何表现?A. 行善积德,待人诚实可靠B. 拥有大量财富和权力C. 出生于有权势的家族D. 唯利是图,追求个人利益答:A3. 下面哪个不是孔子的弟子?A. 曾子B. 孟子C. 颜回D. 子路答:B4.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A. 提倡了尊重家庭和长辈B. 倡导了儒家礼仪和道德观念C. 鼓励了人们爱国和忠诚D. 以上都是答:D5.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句话意思是什么?A. 政治者应该以德行来引导人民B. 政治者应该依靠武力和暴力来统治C. 政治权力应该由人民共同分享D. 以上都不是答:A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答: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小学论语试题及答案

小学论语试题及答案

小学论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仁”是最重要的德行,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所提倡的“仁”的表现?A. 爱人B. 礼仪C. 忠诚D. 勇敢2.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A. 学习之后经常复习,不是很高兴吗?B. 学习之后经常练习,不是很高兴吗?C. 学习之后经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D. 学习之后经常练习,不是很快乐吗?3. 孔子提倡的“礼”是指:A. 礼貌B. 礼仪C. 礼节D. 礼法4. 孔子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含义是:A.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真正的知道。

B.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真正的智慧。

C.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真正的知识。

D.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真正的理解。

5. 孔子强调“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是:A. 勇敢B. 智慧C. 仁爱D. 以上都是6. 《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B. 任何三个人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C.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D. 任何三个人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7. 孔子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含义是:A.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给别人。

B. 自己不喜欢的,不要给别人。

C.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给别人。

D. 自己不期望的,不要给别人。

8.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A. 做事要极端B. 做事要适中C. 做事要极端保守D. 做事要极端开放9. 孔子认为“温故而知新”的含义是:A. 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B. 复习旧知识,发现新知识C. 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D. 复习旧知识,创造新知识10. 孔子提倡的“礼”和“乐”的关系是:A. 礼是外在的,乐是内在的B. 礼是内在的,乐是外在的C. 礼和乐是相互独立的D. 礼和乐是相互补充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孔子说:“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2. 孔子认为:“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3. 孔子说:“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4. 孔子提倡:“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5. 孔子说:“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A. 学而时习之B.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 温故而知新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答案:D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里仁篇D. 子路篇答案:C3.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什么?A. 做事要极端B. 做事要恰到好处C. 做事要随波逐流D. 做事要与众不同答案:B二、填空题4. “己所不欲,______。

”是孔子在《论语》中强调的待人之道。

答案:勿施于人5. 《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这句话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

答案:思而不学则殆三、简答题6. 请简述孔子关于“仁”的理解。

答案:孔子认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包括爱人、尊重人、帮助人等内涵。

仁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品质,要求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7. 孔子如何描述“君子”的特质?答案:孔子认为君子应具备的特质包括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宽容大度、勤奋好学等。

君子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远大的志向。

四、论述题8. 论述《论语》中“礼”的重要性。

答案:《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礼”,认为“礼”是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础。

礼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和谐。

孔子强调,个人在遵循礼的同时,也要内化于心,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9. 请结合《论语》的内容,谈谈你对“学无止境”的理解。

答案:《论语》中孔子提倡终身学习,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深化的过程。

他本人也以身作则,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学无止境体现了一种持续探索和不断进取的精神,鼓励人们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学习和成长。

五、翻译题10. 请将以下《论语》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答案: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以上为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论语(下半册)课外阅读题库(附答案)

论语(下半册)课外阅读题库(附答案)

六年级《论语》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20分)1.子曰:兴于《诗》,,成于乐。

2.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3.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4.子曰:知者不惑,,勇者不惧5.子曰:巧言乱德。

,。

6.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7.子曰:其身正,;其身不正,。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0分)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直而无礼则绞。

”这句话缺少的部分是()A.天下有道则见B. 勇而无礼则乱C.临之以庄则敬D.人而无礼则乱2.“能以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这句话是()A.孔子评价颜回的B.曾子评价颜回的C.曾子评价子路的D.孔子评价子路的3.曾子说:“有知识的人不能没有广阔的胸怀和刚毅的性格,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且前程远大。

”这句话的原句是()A.不在其位,不谋其政B.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D.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4.“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中的“后生”的意思是()A.忠厚的人B.年轻人C.学生D.后面的学生5.在论语中“过犹不及”本是孔子用来评价子张和子夏的,后来用来形容()A.事情做得过头比做得不够强。

B.做事情要考虑中和之道。

C.做事情不能过头。

D.事情做得过头和做得不够一样,都不合适6.《孔子游春》中,孔子教育他的弟子们做有德行的君子,孔子认为他的学生中有德行的有()(多选)A.颜回B.闵子骞C.冉伯牛D.仲弓7.颜回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的回答是()A.仁者爱人B.刚毅木讷C.温文尔雅D.克己复礼8.司马牛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的回答是君子()(多选)A.不忧不惧B.成人之美C.笃信好学D.守死善道9.下列句子和治理国家有关的句子是()A.立不中门,行不履阈B.人之过也,各于其党第1 页共4 页C.子温而厉,威而不猛D.居之无倦,行之以忠10.“无说措手足”就是()的意思。

A.不慌不忙B.措手不及C.手足无措D.猝不及防11.“言必信”的下一句是()A.必有邻B.未知生C.不尤人D.行必果12.“小人长戚戚”的上一句是()A.君子坦荡荡B.三思而后行C.君子求诸己D.君子耻而言13.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句子是()A.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B.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D.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14.《孔子游春》中孔子的志向原句是()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C.愿无伐善,无施劳D.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1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B.不践迹,亦不入于室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论语》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20分)
1.子曰:兴于《诗》,,成于乐。

2.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3.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4.子曰: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5.子曰:巧言乱德。

,。

6.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7.子曰:其身正,;其身不正,。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0分)
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直而无礼则绞。

”这句话缺少的部分是()
A.天下有道则见
B. 勇而无礼则乱
C.临之以庄则敬
D.人而无礼则乱
2.“能以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这句话是()
A.孔子评价颜回的
B.曾子评价颜回的
C.曾子评价子路的
D.孔子评价子路的
3.曾子说:“有知识的人不能没有广阔的胸怀和刚毅的性格,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且前程远大。

”这句话的原句是()
A.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B.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D.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4.“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中的“后生”的意思是()
A.忠厚的人
B.年轻人
C.学生
D.后面的学生
5.在论语中“过犹不及”本是孔子用来评价子张和子夏的,后来用来形容()
A.事情做得过头比做得不够强。

B.做事情要考虑中和之道。

C.做事情不能过头。

D.事情做得过头和做得不够一样,都不合适
6.《孔子游春》中,孔子教育他的弟子们做有德行的君子,孔子认为他的学生中有德行的有()(多选)
A.颜回
B.闵子骞
C.冉伯牛
D.仲弓
7.颜回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的回答是()
A.仁者爱人
B.刚毅木讷
C.温文尔雅
D.克己复礼
8.司马牛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的回答是君子()(多选)
A.不忧不惧
B.成人之美
C.笃信好学
D.守死善道
9.下列句子和治理国家有关的句子是()
A.立不中门,行不履阈
B.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C.子温而厉,威而不猛
D.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10.“无说措手足”就是()的意思。

A.不慌不忙
B.措手不及
C.手足无措
D.猝不及防
11.“言必信”的下一句是()
A.必有邻
B.未知生
C.不尤人
D.行必果
12.“小人长戚戚”的上一句是()
A.君子坦荡荡
B.三思而后行
C.君子求诸己
D.君子耻而言
13.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A.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B.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D.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4.《孔子游春》中孔子的志向原句是()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C.愿无伐善,无施劳
D.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
1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B.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16.“益者三友”中“三友”指的是()
A.友直,友谅,友多闻
B.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
C.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
D.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
17.在《论语》这本书中()这些称呼指的都是孔子。

(多选)
A.夫子
B.子
C.曾子
D.子贡
18.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多选)
A.有教无类
B.死而后已
C.温故知新
D.成人之美
19.“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道听途说,违背了“敬、诚、慎”等儒家原则,是被有道德的人唾弃的。

B.听到小道消息就四处传播,这是背弃道德的行为。

C.不去区分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败坏道德的小人。

D.在道上听到不可靠的传闻,途中又向别人传说,这是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

20.下列句子中,和学习相关的句子有()(多选)
A.学犹不及,犹恐失之。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30分)
1.孔子认为尧舜禹都是崇高的天子,舜和禹为一心百姓着想,而尧能够恩惠天下。

()
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意思是学习不怕赶不上,更不怕遗忘。

()
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这句话是颜回感叹孔子理论高深,教学有方的。

()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是说人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
5.“食不语,寝不言。

席不正,不坐。

寝不尸,居不客。

”这句话是说我们做事要符合礼制,讲究礼仪。

()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强调了做领导要品行端正。

()
8.“欲速则不达”告诉我们做事要追求速度。

()
9.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回“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

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10.《论语》并不是孔子的著作,而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以记言为主,“论”是一串的意思,“语”是话语。

《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四、连线题(10分)
博学而笃信不知为不知智者乐水非道弘人
知之为知之切问而近思学而不厌勿施于人
君子喻于义入则事父兄不在其位仁者乐山
贫而无怨难小人喻于利人能弘道诲人不倦
出则事公卿富而无骄易己所不欲不谋其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