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夫人》赏析

合集下载

《蝴蝶夫人》赏析

《蝴蝶夫人》赏析

四.歌剧《蝴蝶夫人》赏析作者介绍:普契尼(GiaCorno Puccini,1858-1924),意大利作曲家。

意大利教堂乐师的第五代传人,原为当地教堂管风琴师,1880年入米兰音乐学院从巴齐尼与蓬基耶利学作曲。

蓬基耶利发现其有歌剧创作才能后,劝他以他的习作(群妖围舞)(Levili)参加松佐尼奥的独幕歌剧比赛,遭拒绝后,此歌剧却获博伊托好评并于1884年在米兰上演。

普契尼真正成名作是1893年上演的《曼侬·莱斯科》,普契尼最著名的歌剧是《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朵》、《黄金西部女郎》和成名作《曼侬·莱斯科》。

共作10多部歌剧。

普契尼在意大利歌剧中,与威尔第形成了相对比的两极。

也许他缺少威尔第那种戏剧中的庄严与崇高,缺少威尔第戏剧冲突的那种气势,但他充分表现了戏剧性中的多愁善感的魅力,他的歌剧中所体现出的那种歌剧艺术中的柔韧性,及他在配器中那种细腻的柔美也同样征服了全世界的听众。

《蝴蝶夫人》,这部三幕歌剧,作于1904年。

这部作品剧情取自美国作家朗的同名小说,由费科萨与伊利卡根据美国剧作家贝拉斯科的戏剧本撰脚本。

初为两幕,后普契尼于当年修订为三幕。

作品叙述日本女子巧巧桑(即蝴蝶夫人)与美国海军上尉相恋,对他一往情深。

谁知这位海军上尉是位负心郎。

巧巧桑在上尉回国后,拒绝一切求婚者,苦苦思念上尉,盼他归来。

可最后等来的却是上尉与他的新婚妻子,详要带走蝴蝶夫人所生的儿子,蝴蝶是人悲痛欲绝,最后才由剑自剔。

这是一部动人悲婉的爱情悲剧。

剧中人物蝴蝶夫人Cio-Cio-San 日本艺妓女高音苏祖基(铃木)Suzuki 蝴蝶夫人的女仆女中音平克顿 B.F.Pinkerton 美国海军上尉男高音凯蒂KatePiEIderton 平克顿之妻女中音夏普勒斯Shapless 美国驻长崎领事男中音山鸟PrinceYamadori 蝴蝶夫人的求婚者,日亲王男中音和尚Bonze 蝴蝶夫人的伯父男低音五郎Goro 婚姻掮qian客男高音官吏(男低音)、神官(男低音)、蝴蝶夫人之子、母亲、伯母、亲友、佣人及当地男女村民、皇家事务官,登记官等。

歌剧蝴蝶夫人观后感

歌剧蝴蝶夫人观后感

歌剧蝴蝶夫人观后感篇一:歌剧赏析蝴蝶夫人论文蝴蝶夫人歌剧赏析通过老师在课上的介绍,我了解到了蝴蝶夫人这部歌剧,得知剧中的女主角在全球进行海选,最后由中国女高音家赢得了炙手可热的角色,顿时对这部光听名字便让人萌生无限遐想的歌剧有了一探究竟的意思。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部歌剧的创作背景,《蝴蝶夫人》是美国作家约翰.朗的作品,后由意大利著名歌剧大师普契尼改为歌剧而闻名于世。

简单来说,这部剧以日本为背景,叙述女主人公乔乔桑与美国海军军官平克尔顿结婚后空守闺房,等来的却是背弃,乔乔桑以自杀了解尘缘的故事。

详细描写一下故事情节来说,开场时是一个女子跳著日本舞,四個黑衣人舞起她身上的大紅綢。

这便是蝴蝶夫人——乔乔桑,她原本生活在一个富有的日本家庭,后来家道中落,被迫以做了艺伎。

总之她爱上了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并在日本结为夫妻。

蝴蝶决定顺从命运,背叛了原有的天皇崇拜,转而信奉了基督教。

这在当时的日本看来是极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了。

她的叔叔知道了这件事,很严厉地痛斥了他,蝴蝶只能是众叛亲离,与平克尔顿相依为命。

但与此同时平克尔顿却不得不离开了日本,回到了美国,并承诺他在筑巢季节就会回来。

可是整整三年了,蝴蝶每天都在等待丈夫的归来,并坚信丈夫必将归来,为此她拒绝了一个又一个求婚者,带着他们的儿子艰苦的生活着。

但她等来的却是领事带回来的离婚申请??领事同情蝴蝶的遭遇,劝她接受爱慕者的求婚,再嫁。

蝴蝶却依然拒绝了。

第二天,平克尔顿带着他的新妻子和领事来了,他们逼蝴蝶把孩子交给自己。

最后,悲愤交加下,蝴蝶夫人走到神龛面前取出短剑,自刎而逝。

整部剧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剧作表现出的一国文化气质十分动人,无论是日本黑衣人挑着日本灯笼的夜晚,还是三个艺妓边转扇边跳舞的场景,都让人感受到了未西化时日本的文化气质,当然,管中窥豹来说,这也是中华文化的分支之一;其次是蝴蝶的死,十分悲壮又十分华美,黑衣人拉起她的紅綢,鋪在了地上,犹如凤凰涅槃一样,满身血污却高傲离开。

《蝴蝶夫人》歌剧赏析

《蝴蝶夫人》歌剧赏析

龙源期刊网
《蝴蝶夫人》歌剧赏析
作者:素心
来源:《青春期健康·上半月》2020年第01期
《蝴蝶夫人》,是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三幕式歌剧。

该剧由雷基·伊利卡及乔赛普·贾科萨撰写剧本,并根据美国作家约翰·路德·朗的短篇小说《蝴蝶夫人》作为蓝本,亦参考了皮埃尔·洛蒂的小说《菊子夫人》,歌剧脚本创作在1902年春完成,它是二十世纪浪漫主义巅峰之作、全球十大歌剧之一。

《蝴蝶夫人》的故事发生在1900年前后的日本长崎。

美国海军上尉平克顿娶了一位日本新娘巧巧桑(蝴蝶),可平克顿只是逢场作戏而已。

婚后不久,平克顿应召归国。

三年后他携美国妻子再次来到日本,平克顿得知巧巧桑给他生了个儿子,遂决定认养他。

忠于平克顿的巧巧桑悲痛欲绝,她让平克顿半小时后再回来要孩子。

她把一面美国国旗放在儿子手中,蒙住他的双眼,自尽身亡。

这样一部伟大歌剧的首演却是以惨败而告终。

据记载,《蝴蝶夫人》的首演变成了一场观众的闹剧,他们的嘲笑和嚎叫声常常淹没了音乐,一些人甚至大喝倒彩、歇斯底里地谩骂,导致演出不得不中途停演。

对此,普契尼非常伤心和失望,但他没有失去信心,他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有他个人对戏剧的处理以及手法运用还不够精炼的缘故,也有观众审美口。

浅析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

浅析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

歌剧
较 为 著 名 的 有 《 术 家 艺
情 悲剧 。 剧 中 直 接 采 用 了 《 江
户 日本 桥 》 《 花 》 等 七 首 日 樱 本 民歌 在音 乐 中渲 染 了日 本 情 调 。 剧 中 的 《 朗 的 一 晴 天 》 是 最 著 名 的 咏 叹 调 唱 段 这 三 段 歌 剧 上 演 后 很
盘 论 日

浅 析普 契 尼 的歌剧
文 、崔 焕 珍

… … … … … … … … … … … 一

l I 捕 叠 : 普 契 尼 是 车 誉世 界 的 歌 剧 作 自 大 师 , 他 创 作 的 歌 剧 《 蒜 夫 人 》 更 被 列 为 世 界 十 太 蝴 l 敢 剧 之 一 , 也 为 普 契 尼 带 来 T经 井 上 的 回报 和 极 高 的 荣 誉 。 《 蝶 夫 人 》 的 脚 本 * 称 不 上 是 上 采 蝴 I 之 作 . 但 是 由 外 目 人 作 自 , 写 女 的 带 有 异 碱 风 情 的 作 品 配 上 剧 情 的 发 展 却 是 一 部 催 人 下 、 感 I 人 至 深 的 惊 世 佳作 , 使 世 界 敢 剧 史 上 螬 添 T一 颗 艳 丽 的 奇 葩 这 部 歌 剧 风 格 独 特 ,典 雅 朴 素 , 演 l 特 点 更是 础 八 7 羹 声 唱 法 的 喜 个 音 域 的特 点 , 使歌 剧 的 发 展 表现 曼 为 突 ,使 歌 剧 的 进 行 更 l l 具表现 力,史加 完 美。 关 键 词 :音 乐 主 题 潢 唱 特 点 歌 剧 风 橹 爱 情 悲 剧 创 作 芾 I l
I I
I I I I I I I I I l



浅析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的艺术特色

浅析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的艺术特色

浅析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的艺术特色[摘要]普契尼是19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分析了他的重要代表之作《蝴蝶夫人》的创作背景及其现实性、抒情性与戏剧性的创作特色。

[关键词]普契尼蝴蝶夫人艺术特色普契尼以《蝴蝶夫人》、《波西米亚人》、《托斯卡》、《图兰朵》等歌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观众。

在歌剧《蝴蝶夫人》中他运用丰富生动的音乐语言、优美明媚的旋律、高超的配器与和声技术、细腻而深刻的人物形象、抒情性和戏剧性的唱腔,充分体现了其创作的真实主义倾向和特色。

一、《蝴蝶夫人》的创作背景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出生于音乐世家,在米兰音乐学院随彭凯里等作曲家学习作曲技巧。

1893年发表歌剧《玛侬•莱斯科》之后,被誉为真实主义歌剧作家。

《蝴蝶夫人》为两幕歌剧,1904年2月17日首演于米兰,由普契尼根据美国剧作家贝拉斯科(1854~1931)改编同名小说的剧本创作而成,是一部反映下层市民生活,表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他们的同情为题材的抒情性悲剧。

剧本通过一个纯真、美丽的姑娘悲惨命运的描写,对当时的社会现状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二、《蝴蝶夫人》的创作特色《蝴蝶夫人》女主角巧巧桑是一位天真、纯洁、活泼的日本姑娘,他为了爱情而背弃宗教信仰,最后梦想破灭吻剑自尽。

普契尼以描写女性心理为线索,通过对女主人公巧巧桑(蝴蝶姑娘)细腻的刻画,将抒情性和戏剧性综合起来,突破宣叙调和咏叹调的界限,打破了传统的分曲结构,并充分吸取19世纪以来欧洲歌剧和交响音乐创作的新成果。

1.真实主义和传统主义相结合19世纪意大利歌剧舞台上出现了一种称为真实主义的歌剧,它对人物的塑造鲜活生动,注重心理描写,注重通过语言刻画人物,使人物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故事情节和细节扣人心弦,戏剧冲突尖锐而集中;歌剧大量运用音乐衬托舞台气氛,注重对环境的表现和渲染,场景真实感强。

《蝴蝶夫人》赏析-精品文档

《蝴蝶夫人》赏析-精品文档

《蝴蝶夫人》赏析1903年一月份的一天,也是普契尼看了David Belasco在伦敦的约克公爵剧院上演的《蝴蝶夫人》戏剧之后差不多三年的时间,普契尼跟他的老友Alfredo Caselli正在从一个晚宴赶往回家的路上,他的司机突然对车失去了控制。

跟普契尼在一起的是他的合法妻子Elvira,还有他16岁的儿子Tonio。

他们乘坐的汽车飞过堤坝发生翻滚,幸运的是,他和其他乘客都没有受重伤。

普契尼暂时隐居在他在Torredel Lago的巨大宅邸,在那里休养了四个月来恢复腿部骨折的伤势。

对于一些人来说,包括普契尼的姐姐,这次事故是上帝对于普契尼的罪恶的干预,对另一些人来说,包括他的出版人Giulio Ricordi,他们相信这是命运对于普契尼过多婚外情的报应。

无论如何,这些都没能阻止普契尼继续写作《蝴蝶夫人》。

自从1901年三月份普契尼获取了改编权之后,这就一直是他的工作重心。

确实,普契尼第一次在Belasco的大作里面看到蝴蝶夫人时,他就爱上了这个角色。

一个在Covent Garden的舞台经理向普契尼建议,让他在伦敦看《托斯卡》首演的时候,去看一下《蝴蝶夫人》的戏剧。

虽然普契尼完全不懂英文,他完全理解他应该怎么做。

David Belasco,是一位美国的剧作家和制作人,从旧金山向普契尼表示欢呼。

他成长于一个天主教的修道院。

他总是穿着白色领子的牧师服装,对大众来说,就像是他在圣化自己。

他的奇思妙想以及对舞台的驾驭,在当时已经是传奇般的水准,而后对美国和欧洲的剧院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尽管他在戏剧方面的兴趣广泛,并且自认为是个剧作家,但他最为人所熟记的还是他创造的舞台上的令人瞠目结舌的效果,并且缔造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上的美的瞬间。

其中之一就是《蝴蝶夫人》,《蝴蝶夫人》最早是由一位费城的律师John Luther Long在1897年出版的短篇故事,后来由Belasco改编成为戏剧。

虽然之后Belasco、普契尼,以及他的词作家所展现的这个故事的细节处理非常重要,这仍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故事。

《蝴蝶夫人》赏析

《蝴蝶夫人》赏析

戏剧众论王燕:《蝴蝶夫人》赏析《蝴蝶夫人》赏析王燕(山东艺术学院成教学院山东济南250000)【摘要】《蝴蝶夫人》(M a d a m a Butterfly),是由意大利剧作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也是普契尼创作的一 部伟大的抒情悲剧。

歌剧脚本由伊利卡和贾科萨根据美国约翰•朗的同名小说和贝拉斯的同名话剧编成。

故事以 二十世纪初日本长崎为背景,美国海军军官平克顿经婚姻掮客介绍,娶了年仅十五岁的日本艺妓巧巧桑(即蝴蝶夫 人)为妻,但这位美国佬对此桩婚事则抱持游戏态度,新婚不久后即随舰队返回美国。

待三年后平克顿返回日本时, 则带来了真正的美国妻子,并且要求带走与蝴蝶夫人所生的小孩,蝴蝶夫人应允“丈夫”的请求,而自己却以自 杀的方式,结束这场婚姻悲剧。

【关键词】歌剧;蝴蝶夫人;普契尼;长崎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3-0023-021903年一■月份的一■天,也是普契尼看了 David Belasco 在伦敦的约克公爵剧院上演的《蝴蝶夫人》戏剧之后差不多 三年的时间,普契尼跟他的老友Alfredo Caselli正在从一个 晚宴赶往回家的路上,他的司机突然对车失去了控制。

跟普 契尼在一起的是他的合法妻子Elvira,还有他16岁的儿子 Tonio。

他们乘坐的汽车飞过堤坝发生翻滚,幸运的是,他 和其他乘客都没有受重伤。

普契尼暂时隐居在他在Torredel Lago的巨大宅邸,在那里休养了四个月来恢复腿部骨折的 伤势。

对于一些人来说,包括普契尼的姐姐,这次事故是上帝 对于普契尼的罪恶的干预,对另一些人来说,包括他的出版 人Giulio Ricordi,他们相信这是命运对于普契尼过多婚外情 的报应。

无论如何,这些都没能阻止普契尼继续写作《蝴蝶 夫人》。

自从1901年三月份普契尼获取了改编权之后,这 就一直是他的工作重心。

确实,普契尼第一次在Belasco的大作里面看到蝴蝶夫 人时,他就爱上了这个角色。

爱情悲剧的千古绝唱——歌剧《蝴蝶夫人》剧情音乐分析与女主人公的人物心理刻画及主要唱段演唱提示

爱情悲剧的千古绝唱——歌剧《蝴蝶夫人》剧情音乐分析与女主人公的人物心理刻画及主要唱段演唱提示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爱情悲剧的千古绝唱——歌剧《蝴蝶夫人》剧情音乐分析与女主人公的人物心理刻画及主要唱段演唱提示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音乐学指导教师:***20070418一、《蝴蝶夫人》的诞生1.真实主义歌剧作曲家的代表人物——普契尼十九世纪后半叶,意大利产生了真实主义思潮。

这是由于民族解放运动并未给人们带来幸福,现实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以往那些为了祖国的利益而牺牲的英雄所支撑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于是产生了反对“浪漫主义”的思潮。

这种思想意识最初反映在文学艺术中,很快就流传开来,在音乐和戏剧的领域最为盛行。

真实主义思潮的主要特点在二、《蝴蝶夫人》的剧情与音乐分析《蝴蝶夫人》是部两幕歌剧,第二幕中间有一次落幕将其分成了两个部分。

这部歌剧在音乐方面的显著特点是音乐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发展,非常切合舞台意境。

管弦乐在这部歌剧里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曲调都由管弦乐演奏。

剧中音乐色彩丰富,曲调优美动人,主导主题连贯而层次分明,准确恰当的表现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刻画细腻,极富有艺术魅力。

普契尼在音乐创作中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越后狮子》、《樱花》等日本民歌来刻画蝴蝶夫人的艺妓身份和天真心理,并巧妙的把日本旋律和意大利风格有机的融为一体,丝毫没有给人以不协调的感觉。

音乐烘托了剧情,加强了歌词三、《蝴蝶夫人》中女主人公的人物心理刻画及主要唱段演唱提示1.女主人公的性格分析——强调爱情悲剧主题《蝴蝶夫人》堪称爱情悲剧的千古绝唱。

中国当代知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这样说:“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取得杰出成就的悲剧家也是人间最伟大的天才。

”正因如此,剧中女主人公蝴蝶夫人这一东方女性以其美丽温柔、忠于爱情的艺术形象屹立于世界歌剧舞台上熠熠生辉。

我们在塑造剧中女主人公蝴蝶夫人这一音乐形象时,主要强调的是她的悲剧性,重点表现的是她的悲剧美。

蝴蝶夫人美丽、温柔、善良,对平克尔顿的爱情充满了信任和依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蝴蝶夫人》赏析
作者:王燕
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3期
【摘要】《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是由意大利剧作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也是普契尼创作的一部伟大的抒情悲剧。

歌剧脚本由伊利卡和贾科萨根据美国约翰·朗的同名小说和贝拉斯的同名话剧编成。

故事以二十世纪初日本长崎为背景,美国海军军官平克顿经婚姻掮客介绍,娶了年仅十五岁的日本艺妓巧巧桑(即蝴蝶夫人)为妻,但这位美国佬对此桩婚事则抱持游戏态度,新婚不久后即随舰队返回美国。

待三年后平克顿返回日本时,则带来了真正的美国妻子,并且要求带走与蝴蝶夫人所生的小孩,蝴蝶夫人应允“丈夫”的请求,而自己却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这场婚姻悲剧。

【关键词】歌剧;蝴蝶夫人;普契尼;长崎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3-0023-02
1903年一月份的一天,也是普契尼看了David Belasco在伦敦的约克公爵剧院上演的《蝴蝶夫人》戏剧之后差不多三年的时间,普契尼跟他的老友Alfredo Caselli正在从一个晚宴赶往回家的路上,他的司机突然对车失去了控制。

跟普契尼在一起的是他的合法妻子Elvira,还有他16岁的儿子Tonio。

他们乘坐的汽车飞过堤坝发生翻滚,幸运的是,他和其他乘客都没有受重伤。

普契尼暂时隐居在他在Torredel Lago的巨大宅邸,在那里休养了四个月来恢复腿部骨折的伤势。

对于一些人来说,包括普契尼的姐姐,这次事故是上帝对于普契尼的罪恶的干预,对另一些人来说,包括他的出版人Giulio Ricordi,他们相信这是命运对于普契尼过多婚外情的报应。

无论如何,这些都没能阻止普契尼继续写作《蝴蝶夫人》。

自从1901年三月份普契尼获取了改编权之后,这就一直是他的工作重心。

确实,普契尼第一次在Belasco的大作里面看到蝴蝶夫人时,他就爱上了这个角色。

一个在Covent Garden的舞台经理向普契尼建议,让他在伦敦看《托斯卡》首演的时候,去看一下《蝴蝶夫人》的戏剧。

虽然普契尼完全不懂英文,他完全理解他应该怎么做。

David Belasco,是一位美国的剧作家和制作人,从旧金山向普契尼表示欢呼。

他成长于一个天主教的修道院。

他总是穿着白色领子的牧师服装,对大众来说,就像是他在圣化自己。

他的奇思妙想以及对舞台的驾驭,在当时已经是传奇般的水准,而后对美国和欧洲的剧院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尽管他在戏剧方面的兴趣广泛,并且自认为是个剧作家,但他最为人所熟记的还是他创造的舞台上的令人瞠目结舌的效果,并且缔造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上的美的瞬间。

其中之一就是《蝴蝶夫人》,《蝴蝶夫人》最早是由一位费城的律师John Luther Long在1897年出版的短篇故事,后来由Belasco改编成为戏剧。

虽然之后Belasco、普契尼,以及他的词作家所展现的这个故事的细节处理非常重要,这仍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故事。

而Long的故事的灵感,则来源于Pierre Loti出版于1887年的小说《菊花夫人》。

Loti是一个水手,他就像是Long的故事中的反面角色一样,叙述了他19世纪末期在日本剥削掠夺以及性爱的经历,并且在这里他与一位年轻的日本姑娘结了婚。

Belasco对于蝴蝶夫人故事的改编,以及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蝴蝶夫人》这部歌剧,是关于一个美国海军军官Pinkerton的故事。

Pinkerton驻扎在Nagasaki,驻扎期间发现,这里的女人就像是奴隶一样。

他与15岁的艺伎Cio-Cio San,也就是蝴蝶夫人结了婚,也是进入了一段在那时候根本不值得写到纸面上的合约。

当他得知在当时的日本法律里,他可以随时毁约解除婚姻的时候,他租了一个房子给蝴蝶夫人住,并在蝴蝶夫人的亲朋好友面前结婚并举行了婚礼。

对Pinkerton来说,与蝴蝶夫人的事情仅仅就是逢场作戏。

但对于蝴蝶夫人来说,Pinkerton就是她世界的全部了。

她在这段让人看不到希望的关系中爱着Pinkerton,而她的善良和对人信任的天性又蒙蔽了她的双眼使她看不到Pinkerton的本性。

为了Pinkerton,蝴蝶夫人放弃了她的宗教与文化,使她的家庭被逐出教门。

三年过去了,Pinkerton自从婚后几天就出海驶离日本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甚至没有写信给蝴蝶夫人。

但突然有一天,Pinkerton突然出现了,与他一同出现的,还有他的美国妻子Kate。

蝴蝶夫人在这期间为Pinkerton育有一子,而Pinkerton和Kate则要求蝴蝶夫人把儿子交给他们抚养。

她服从了,但因为背叛以及完全认清了现实,精神扛不住压力,她选择了以切腹的方式自杀了。

这个故事对于普契尼来说非常合适。

他预感到这会是一个机会来同时从多个层面探索激情与背叛。

他对于Pinkerton的描写完全没有掩饰对于美国文化的潜意识中的鄙视,但他又通过塑造智慧又有修养的美国领事Sharpless充满同情心的形象来平衡了一下。

与普契尼之前塑造的冷峻尖锐的蛇蝎美人不同,蝴蝶夫人是一个受害者,是男权主义的受害者,是美国贪婪的人性恶受害者,是误解的受害者。

尽管可能命运掌控着她,但她是普契尼的作品中唯一一个他花精力拓展的女性抗争者形象。

不像Manon、托斯卡,或者Mimi,她的命运并不是预先确定的,也不是她将自己置于必须自杀的悲剧情景之中。

实际上是,普契尼让她从一个无辜的小孩成长为一个受折磨的妇女和一位母亲;她的旅程,就像普契尼的音乐和剧情表达的,是既仁慈又凶险的。

Belasco的戏剧只有一幕,普契尼一开始也是想模仿这样别开生面的结构。

实际上,在米兰的La Scala剧院举行毁誉参半的首演时,《蝴蝶夫人》只有两幕,而第二幕远比第一幕长得多。

但是,事实证明,两幕戏对于观众来说压力太大,最终观众通过嘘声来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普契尼当时相信,《蝴蝶夫人》的失败,是由于好友Guilio Ricordi的竞争对手,出版人Edoardo Sonzogno的下流诡计而导致。

因为他之前是La Scala剧院的终身总经理,他曾经公开诋毁过这部歌剧。

但是,如果当时真的有针对普契尼的阴谋来毁掉这部歌剧的话,它失败了。

第二次上演的时候,普契尼重新策划了一下,把第二幕分成了两个场景,实际上是分出了第三幕。

这一次,就如历史所示,大获成功,并且开启了世界巡演之路,成为了最经久不衰最受人喜爱的歌剧之一。

当普契尼创作《蝴蝶夫人》的时候,日本文化已经在欧洲风靡几十年,在法国尤为突出。

在其他作曲家中,Claude Debussy尤其喜欢日本的音乐与艺术,用精湛的技艺将这些融会贯通到他自己的作品当中。

尽管Debussy充满异域风情的歌剧《Pelleaset Melisande》在1902年就在巴黎首演了,普契尼当时在写《蝴蝶夫人》的时候并没有听说过这部歌剧。

但这位法国作曲家充满创作创新的管弦乐《夜曲》也令普契尼着迷并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

《蝴蝶夫人》是普契尼众多歌剧作品中,唯一一个在同一个位置,也就是同一个场景展开的。

同样非同寻常的是,虽然并不是仅此一家,这部歌剧展示了女主人公家里的内部景观。

普契尼投入了大量精力来展现这部歌剧带来的文化场景,这是他的其他作品所无法企及的。

在日本,以及在这部歌剧里,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舞台上,家这个元素具有它独特的意义。

房子,在那个年代,代表的是家庭与美德,一个道德价值观的符号,一个家庭纽带的圣地。

蝴蝶夫人的家是属于她自己的。

Pinkerton因为不足为人道的原因而租下了这个房子对此并无影响。

虽然非常天真幼稚,但对于蝴蝶夫人来说,他们两人就是由道德和法律联系在一起的真正的夫妻。

这部歌剧在最开始的时候,故事看起来非常简单。

但实际上,从一系列的音乐方面和其他方面的细节已经暗示了故事的发展,甚至这里面最小的互动都对整个故事产生了深远影响。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伴随的动机元素,每一段独白都影响着整个故事和音乐的走势。

确实,基本上每一个事件都是之前元素的有机结果。

《蝴蝶夫人》中,普契尼通过场景来表现动机并将这些场景作为提示或者预测的元素,这仍然是非常复杂的构造。

除此之外,任何从美学或者技术层面解构这部歌剧,其仍然是音乐史上以及歌剧史上最生动,最具表达性,最具情感宣泄的创作。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杨名望.世界名曲欣赏[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3]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张承谟.西欧十大名歌剧欣赏[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