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2-8 分地区人口的城乡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001-2019

合集下载

全国及各省市出生率

全国及各省市出生率

7.15
4.95
4.31 6.12 6.41 5.83 5.52
4.74 2.63 6.47 4.87 3.65
6.54 5.37 6.03
-0.39 0.36 1.27
5.36 6.99 5.52 6.14 5.73 6.14 6.95
4.20 2.45 4.60 6.86 7.01 7.32 4.95
3-7
分地区人口的城乡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012年)
总人口(年末) 城镇人口 人口数 比重 (%) 乡村人口 人口数 比重 (%) 出生率 (‰)

区 (万人)


135404
71182
52.57
64222
47.43
12.10
北 天 河 山
京 津 北 西
2069 1413 7288 3611 2490
11.87 11.00 13.58 11.60 14.20 14.66
重 四 贵 云 西
庆 川 州 南 藏
2945 8076 3484 4659 308
1678 3516 1269 1831 70
56.98 43.53 36.41 39.31 22.75
1267 4561 2216 2828 238
89.30 63.00 63.20 46.50 59.60 47.51 52.43
255 2930 2016 3204 1514 2364 4607
10.70 37.00 36.80 53.50 40.40 52.49 47.57
9.56 9.44 10.12 13.00 12.74 13.46 11.90
1784 1152 3411 1851 1438

2305-四川省德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305-四川省德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德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一期)德阳市统计局2011年5月13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德阳市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人,减少4.55%,年平均减少0.46%。

全市登记户籍人口为人。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户,家庭户人口为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 2.68 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9人减少0.41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人,占50.53%;女性人口为人,占49.47%。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54下降为102.15。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人,占13.01%;15-64岁人口为人,占75.33%;65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11.6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7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人,占 99.81 %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9182人,占 0.25 %。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增加了0.06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053人上升为6234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677人上升为1196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3262人上升为3809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1913人下降为 33759人。

2023年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排名(公布)

2023年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排名(公布)

2023年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排名(公布)2023年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排名1、广东省(12656.8万人)2、山东省(10162.79万人)3、河南省(9872万人)4、江苏省(8515万人)5、四川省(8374万人)6、河北省(7420万人)7、湖南省(6604万人)8、浙江省(6577万人)9、安徽省(6127万人)10、湖北省(5844万人)注:中国常住人口最多的十大省份排行榜编辑通过检索各省市的统计局官网发布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整理得出,榜单仅供大家参考。

中国城乡人口从城乡构成看,2022年末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104万人,减少731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

中国人口的特点:1、人口总量惯性增长,人口增速有所放缓。

2、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人口抚养比上升。

3、人口素质大幅改善,人力资本不断提升。

4、人口城镇化水平加速提升,人口流动更趋活跃。

5、人口性别比趋于合理,家庭户人口规模持续下降。

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排名及各项数据1、广东省(12656.8万人)据《2022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至2022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12656.8万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8.97%,常住人口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广东户籍人口10049.7万人,增加102.8万人,增长1.03%,成为全国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同时达到过亿体量的省份。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465.40 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4.79%,比上年末提高 0.16 个百分点。

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9.57个百分点,继续位居上海、北京、天津3个直辖市后全国人口城镇化率的省域之首。

2、山东省(10162.79万人)据《202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至2022年末,山东省常住人口10162.79万人,是中国除广东省外常住人口唯一一个超过1亿的省份,也是华东地区常住人口最多的省份。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16)(含答案解析)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16)(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16)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0分)1.根据下表数据和“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某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北京市-0.015 5.292河南省0.5640.562(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由于________引起的。

(2)描述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3)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主要影响因素。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信息,安徽在近年来户籍人口中到省外务工人数日益增加,外出务工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约13.3%。

目的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

(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成为劳务大省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出人口主要迁移方向,并分析其原因(3)图中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的影响3.图1为“某城市规划简图”,图2为近年该城市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1)在城市规划图中,图例②表示的功能区最可能是________,a、b、c、d四地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合适建设钢铁工业基地的是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反映该城市目前发展的人口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

(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3) 在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km2,目前已达13人/km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

1-55,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

1-55,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55,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篇一:统计学第1-2章作业参考答案第1-2章作业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a.凯特勒b.威廉·配第c.康令d.阿亨瓦尔2、统计学研究对象的重要特点是(a)a.数量性b.总体性c.社会性d.具体性3、就总体单位而言(c)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4、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是(a)a.50名学生b.每一个学生c.5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5、对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的职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单位是(a)a.每个职工b.每个企业c.每个个数的职工d.全部工业企业6、某生产班组四名工人月工资收入分别是3200元、3250元、3320元和3560元,这四个数字是(b)a.变量b.变量值c.数量标志d.数量指标7、某工业企业工人的技术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这里的“技术等级”是(b)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8、职工人数是一个(a)变量。

a.离散型b.连续型c.有时是离散型有时是连续型d.无法判断9、一项调查是否属于全面调查,关键看其是否(b)a.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b.对组成调查总体的所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c.制定统计调查方案d.采用多种调查方法10、制定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明确(d)a.统计调查对象b.统计调查单位c.统计调查项目d.统计调查目的11、经常调查与一时调查是按(b)来划分的。

a.调查组织形式b.登记事物连续性c.调查方法d.调查对象包括范围12、下列属于经常调查的是(d)a.对20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b.对近几年来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c.对全国人口每隔10年进行一次普查d.按月上报的钢铁产量13、对某地区饮食业从业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地区饮食业的(c)a.全部营业网点b.每个营业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个从业人员14、某市工商企业20xx年生产经营成果的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xx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15、调查时间的含义是(a)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的时间c.调查工作期限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16、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c)a.处于较好状态的单位b.体现当前工作重点的单位c.就调查标志而言,在单体标志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d.总体中的典型单位17、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c)a.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调查b.人口普查c.工业企业现状调查d.某地区工商企业职工基本情况调查18、人口普查属于(d)a.典型调查b.抽样调查c.全面统计报表d.全面调查19、某灯泡厂生产一批灯泡,欲了解其产品质量,需要采用(c)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20、对某企业职工情况进行调查,则调查对象是(b)a.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情况b.该企业全部职工c.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情况d.该企业所有职工的情况21、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a)a.重叠b.相近c.不等d.无所谓2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c)a.确定组距和组数b.确定全距和组数c.确定分组标志d.确定组距和组中值23、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取决于(c)a.统计总体所处的条件b.分组标志的选择c.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d.变量是连续还是离散24、下列分组属于品质分组的是(d)a.人口按年龄分组b.住户按人口分组c.企业按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产品按等级分组25、对某综合性大学的全体学生,首先按文科和理科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性别分组,其分组结果如下:这样的分组属于(b)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平行分组d.再分组26、某公司职工月奖金额最高为3000元,最低为500元,此资料分为6个组,形成等距数列,则各组组距应为(a)a.400b.415c.416d.41727、某连续变量数列,第一组设置为开口组,其上限为8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88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c)a.700b.710c.720d.74028、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c)a.各组的频数相互之比b.各组分布次数相互之比c.各组分布次数与总次数之比d.各组分布次数与比重之比29、某企业职工按工资水平分为4组:500元以下;500元~600元;600元~700元;700元以上。

人口学复习重点

人口学复习重点

人口学复习我国人口的特点一、人口基数大二、人口转变快三、育龄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数多、比重高四、人口素质低五、人口分布不均匀六、各地区人口状况差别大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66—1834年)于1798年发表了他的著作《人口论》(《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的“两个级数”和“两种抑制”的人口理论,后来被称为马尔萨斯主义。

马尔萨斯及其《人口原理》对以后的人口理论研究乃至进化论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表格、统一的时间对全国(或地区)人口普遍地、逐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是对人口数量、特征、结构等数据进行收集、汇总、评估、分析、发布的全过程。

人口普查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

人口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一、从实际出发探寻人口规律从客观存在着的人口事实和人口周围环境的实际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探寻其固有的规律性。

二、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人口本身各种因素、人口周围各种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内在矛盾中揭示人口的本质和运动。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人口科学,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联系历史上更替出现的各个社会形态以及不同的历史条件,分别研究不同社会制度的人口规律,研究人口发展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正是把人口放到各个具体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去研究,才揭示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口规律,为人口变动作出科学的解释。

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1、出生率;2、死亡率;自然增长率;3、一般生育率(总生育率);4、总和生育率人口再生产的分类(1)、家庭人口再生产。

指以家庭为单位的人口世代更替和不断延续的过程。

一个家庭成员数量由于新生命的诞生而增加,由于原人口的死亡而减少,以此形成家庭人口再生产过程。

(2)、社会人口再生产。

指社会总人口不断更新,世代不断更替,人类自身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过程。

社会总人口是由不同年代出生的、不同年龄性别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自然变动必然带来总人口的增加或减少,其世代不断更替,规模与结构都不断变动,这样就形成了社会人口再生产的过程。

中国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分析

中国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分析

中国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分析中国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分析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于一个国家的人口状况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行深入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人口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人口出生率是指每年出生的婴儿占总人口的比例,它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生育水平。

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出生率逐渐回升。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从2016年的10.65‰增长到2019年的10.48‰。

这表明,人们对于生育的意愿有所增加,这可能是因为政策的放松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

然而,人口出生率的回升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口问题已经解决,因为中国仍然面临着老龄化的挑战。

人口死亡率是指每年死亡人数与总人口数之比,它是一个国家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中国的人口死亡率逐年下降。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的人口死亡率从2000年的5.95‰下降到2019年的7.14‰。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能享受到相同的医疗资源和卫生条件,这导致不同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仍面临着较高的人口死亡率,这需要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和医疗资源的发展。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后的差值,它表明了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的速度。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00年的8.14‰下降到2019年的3.34‰。

这主要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生育水平下降。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和工作,对生育的意愿降低。

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已成为中国延缓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较大。

虽然人口出生率近年来有所回升,但仍面临老龄化的挑战。

中国人口的构成

中国人口的构成

中国⼈⼝的构成中国⼈⼝的构成⼈⼝构成指不同类型的⼈⼝相互之间的⽐例关系。

其中的⾃然构成主要指性别和年龄,社会构成则包括民族、⽂化、职业等内容,它们均与社会经济发展、⼈⼝再⽣产以及⼈⼝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分述中国主要的⼈⼝构成,其中职业构成将在第三节中作专门研讨。

⼀、性别构成性别是⼈⼝最基本、最明显、最重要的特征之⼀。

对于⼀个国家或地区的⼈⼝状况来说,性别构成始终起着举⾜轻重的影响,它不仅是涉及⼈⼝的婚姻、⽣育和家庭状况的⼀个基本因素,⽽且与⼈⼝的分布和迁移,以及包括就业结构在内的其他⼈⼝构成也有密切的关系。

性别⽐过⾼或过低都是不正常的,由此可能会导致⼀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在控制⼈⼝增长,对⼈⼝实⾏科学管理的过程中,性别构成⽆疑是⼀个必须加以掌握的重要⽅⾯。

除了⼈⼝总体的性别构成外,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和部门也都有性别构成的问题。

相对于总体性别⽐⽽⾔,各种局部的性别⽐有时具有更为直接的社会经济意义。

旧中国的⼈⼝性别⽐是很⾼的,1946年统计为109.6,即男性⼈数⽐⼥性多9.6%,其基本原因就在于⽣育率⾼,平均寿命短(从低龄到⾼龄性别⽐逐渐降低是⼈⼝学的⼀般规律),尤其是重男轻⼥的社会通病,使妇⼥饱受压迫歧视,从⽽⼤⼤减⼩了她们的存活概率。

新中国成⽴后,上述状况发⽣了根本性的变化,⼈⼝性别⽐因此持续下降:1957年为107.3,1982年为106.3,经⼩幅反弹后,⼜趋于下降,1995年已降⾄104.2。

促成这⼀连续下降趋势的原因,主要是⼈⼝再⽣产类型发⽣重⼤转变,平均寿命⼤幅延长(总⼈⼝平均预期寿命已由新中国成⽴前的34岁增⾄⽬前的约70岁),以及妇⼥社会经济地位的显著提⾼。

这⾥有两点值得强调指出:⼀是旧中国溺婴成风,且溺杀的绝⼤部分是⼥婴,成为⼲扰性别平衡的突出的破坏性因素,新中国成⽴后,这⼀陋习已⼤⼤减少。

⼆是旧中国⼥性妊娠⽣育频繁,且孕产妇平均死亡率⾼达15‰,⽣育成了⼥性⼈⽣路上的⼀道“⿁门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人口 (年末) (万人)
城镇人口
人口数
比重 (%)
乡村人口
人口数
比重 (%)
140005
84843
60.60
55162
39.40
2154 1562 7592 3729 2540
1865 1304 4374 2221 1609
86.60 83.48 57.62 59.55 63.37
289 258 3218 1508 931
1572 1363
271 279 1214
40.57 51.51 44.48 40.14 48.13
139538
83137
59.58
56401
40.42
2154 1560 7556 3718 2534
1863 1297 4264 2172 1589
86.50 83.15 56.43 58.41 62.71
10.94
8.24 6.67 11.26 9.63 8.35
6.39 6.62 5.98
7.20
7.13
3.81
5.58
2.66
5.42
1.25
6.38
4.88
5.32
4.31
5.95
2.40
7.39
-1.00
6.26
0.36
6.67
-0.6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40
1.80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7 2017 2017
13.40 16.52 42.38 40.45 36.63
4352 2691 3751
2964 1568 2284
68.11 58.27 60.90
1388 1123 1467
31.89 41.73 39.10
2428 8070 5850 6366 3973 4666 10070
2144 5698 4095 3553 2642 2679 6194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2017 全国
8051 5737 6324 3941 4648 10047
9605 5917 6899 11346 4926
934
3102 8341 3600 4830
344
3864 2637
88.30 70.61 70.00 55.81 66.50 57.42 61.51
284 2372 1755 2813 1331 1987 3876
11.70 29.39 30.00 44.19 33.50 42.58 38.49
9640 5927 6918 11521
5129 3615 3959 8226
2-8 分地区人口的城乡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数据年度
地区
2019 2019 全 国 2019 2019 北 京 2019 天 津 2019 河 北 2019 山 西 2019 内蒙古 2019 2019 辽 宁 2019 吉 林 2019 黑龙江 2019 2019 上 海 2019 江 苏 2019 浙 江 2019 安 徽 2019 福 建 2019 江 西 2019 山 东 2019 2019 河 南 2019 湖 北 2019 湖 南 2019 广 东
53.21 61.00 57.22 71.40
4511 2312 2959 3295
46.79 39.00 42.78 28.60
成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10.48
8.12 6.73 10.83 9.12 8.23
6.45 6.05 5.73
7.00 9.12 10.51 12.03 12.90 12.59 11.77
11.02 11.35 10.39 12.54
7.14
3.34
5.49
2.63
5.30
1.43
6.12
4.71
5.85
3.27
5.66
2.57
7.25
-0.80
6.90
-0.85
6.74
-1.01
5.50
1.50
7.04
2.08
5.52
4.99
6.04
5.99
6.10
6.80
6.03
6.56
7.50
111
66.80 53.79 49.02 48.91 31.54
2304 1284
337 416 1309
59.43 48.49 55.52 59.86 51.87
2426 385
48.91 40.77
1037 3870 1847 2482
240
33.20 46.21 50.98 51.09 68.46
全国
2018
2018
北京
2018
天津
2018
河北
2018
山西
2018
内蒙古
2018
2018
辽宁
2018
吉林
2018
黑龙江
2018
2018
上海
4960 945
3124 8375 3623 4858
351
3876 2647
608 695 2523
2534 560
51.09 59.23
2087 4505 1776 2376
603 688 2487
5604 3953 3459 2594 2604 6147
69.61 68.90 54.69 65.82 56.02 61.18
4.27
6.84
4.18
7.08
4.27
7.28
3.11
4.46
8.08
2019 广 西
2019 海 南
2019
2019 重 庆
2019 四 川
2019 贵 州
2019 云 南
2019 西 藏
2019
2019 陕 西
2019 甘 肃
2019 青 海
2019 宁 夏
2019 新 疆
2019
2018
2018
291 263 3292 1546 945
13.50 16.85 43.57 41.59 37.29
4359 2704 3773
2968 1556 2268
68.10 57.53 60.10
1391 1148 1505
31.90 42.47 39.90
2424
2136
88.10
288
11.90
13.31 12.87
10.48 10.70 13.65 12.63 14.60
10.55 10.60 13.66 13.72
8.14
6.14
7.17
6.11
6.76
7.57
2.91
7.09
3.61
6.95
6.70
6.20
6.43
4.46
10.14
6.28
4.27
6.75
3.85
6.08
7.58
5.69
8.03
4.45
3.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