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专题二《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优质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精品人教版思政选修五专题2民事权利和义务整合复习课件精品ppt课件

2.行使权利有界限
(1)法律关于对“相邻关系”的规定。
(2)对人身权保护的限制。
(3)对知识产权的限制。
-9-
专题整合
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 民事法律关系就在身边
民事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民事权利的实现 依法维护权利的意识
违反义务须承担法律责任
人身权 生命健康俱可贵
生命健康权
积极维护人身权 姓名肖像受保护 姓名权与肖像权 侵害姓名权、肖像权的法律责任
名誉权与隐私权 名誉隐私不可侵
知识产权
-1-
专题整合
一
二
三
一、民事法律关系
1.含义:是指由民法调整而形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2.特征:是一种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产生的前提是必须 有相应的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社会关系。 3.构成要素:任何民事法律关系都包括主体、客体、内容这三个不可缺 少的组成部分。 4.内容:是法律所确认的主体间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民事权利是在 法律规定范围内,民事主体根据自己的意志进行民事活动,可以要求他人作 出一定的行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并可以请求国家有关机关予以保护的 权利。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必须依据法律或权利人的要求作出或不作出 一定的行为,否则要承担民事责任。
在我国,用益物权主 要包括建设用地使 用权、宅基地使用 权、土地承包经营 权、地役权等
担保物权 财产的所有人 以担保债权的 实现为目的而 产生的一类财 产权
包括抵押权、 质权、留置权 等
-5-
专题整合
一
二
三
3.知识产权 (1)著作权: ①含义:创作者对精神产品——作品享有的支配和获取利益的权利,也 称为“版权”。 ②类别: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前者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 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后者包括复制权、翻译权、出租权等。 ③保护:国家保护著作权人的著作权。除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 整权外,其余权利有保护期限,保护期届满后,任何人可免费使用。
高二政治课件专题二第一框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选修5

探究(tànjiū) 3.甲年过30,未婚,暗恋同事乙。一日,甲在乙 门外拾得一本相册,发现正是乙的影集,如获至宝 。甲将乙的照片悬挂于室内欣赏,并利用电脑合成 技术,将自己的照片与乙的照片合成在一起,制作 成画册,题名为“爱的宣言”,向朋友炫耀。 甲有没有侵犯乙的合法权益?如果甲侵权了乙的合 法权益,应该以什么方式承担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
不具有以自己的独立行为从事民事(mínshì)活
动的能力。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
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mínshì)行为能
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mínshì)活
动。
第二十七页,共43页。
【温馨提示】 在生活中,社会不同主体有着各 自的权利和利益,人们之间可能(kěnéng)产生冲 突。人们必须运用法律来协调和解决这些冲突。 所以社会成员既要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 重他人的权益,使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
第二十四页,共43页。
2.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公 民以其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 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我国民法 将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这是指达到一定年龄 ,智力正常(zhèngcháng)的公民享有的以自己的 独立行为从事民事活动的能力。
第三十二页,共43页。
社会热点链接
走进生活 产品缺陷(quēxiàn)引发车祸 生产者和销售者连带
第一框 认真对待权利(quánlì)和义务
第一页,共43页。
第一框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目标定位
自主预习学案
合作(hézuò)探究学习
社会生活(shēnghuó)链接
速效(sùxiào)提能演练
高中政治 人教版选修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专题2.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课件

C.②③
D.①④
注意:并非所有自然人和法人(或组织)都能成为民事法律 关系的主体。只有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才能成为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名词点击 P20)
• 1.民事权利能力——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 法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强调资格)
• 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止,法人和非法人 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2.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a: 主体、客体和内容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①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之中,并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 务。
②民事主体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 者非法人组织。
A.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 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B.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 行为能力。
不能不还。“拾金不昧”不仅是道德上要求,也是法律上的一项义务。 《民法通则》第79条、92条规定,拾得人应当将遗失物归还失主,如果 据为己有,就构成“不当得利”。
小林捡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证和 现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准备交由老师 处理。当晚电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 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钱包,愿以500元 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捡到的可能是这只 皮包。当小林准备归还失主时,他的父母 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可他觉得, 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
• 2.民事行为能力——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 事民事活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 义务的能力。(强调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根据自然人的年龄和智力状态分):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从年龄上讲: ①年满18周岁、及年满16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补 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②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③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从智力上讲: ①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 理人(监护人)代理民事活动。 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 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 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专题2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专题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第一部分“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教案,依据新人教版选修5教材内容,主要包括:
1. 权利与义务的概念与关系;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权利与义务的基本概念、相互关系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权利与义务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首先,我发现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可能过于抽象,导致学生难以消化。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权利与义务,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权利义务的内涵。
其次,小组讨论的引导工作需要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提问技巧,提出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讨论效果。同时,也会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交流能力。
- 法治思维的培养:学生需要学会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如面对侵权行为时,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而非采取非法手段。
- 案例分析能力的提升:针对具体案例,学生需要学会分析权利与义务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如公共场所吸烟问题,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权利与公共义务的关系。
- 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公共参与能力,如参加志愿者活动、环保行动等。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五专题2.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课件(共17张PPT)

如果你不努力,一年后的你还是原来的你,只是 老了一岁;如果你不去改变,今天的你还是一年前的 你,成绩还会是一成不变。欣赏那些勇于尝试不安于 现状的同学,眼光放远,努力当下,收获未来!
2.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考点: 1.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a) 2.实现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c) 3.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a)
2017《民法总则》的七大亮点
1.诉讼时效改为3年 2.胎儿也有继承权 《民法总则》第16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 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 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 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5.做好事救人有保障了 6.个人信息泄露有了保障 7.Q币等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民法总则》第115条:物包 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 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 其规定。
《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五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 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 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 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
的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34.【加试题】王某7周岁的儿子在家里玩打火机引发火灾,消防人员接 警后迅速赶来。因李某的私家车停在小区消防通道,消防车无法顺利进 入火灾现场,导致王某的财产损失扩大。本案中,应对王某的财产损失 承担民事责任的是 ①王某的儿子 ②物业公司和消防部门 ③王某 ④李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调整为8周岁 4.虐待孩子的父母要被“替换” 《民法总则》第36条:监护人有下列情形 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 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 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 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高中政治 2.1 认真对待权利与义务复习 新人教版选修5

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 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和民事行为能力。
相关链接:
• 《民法通则》第九条: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 务。
• 《民法通则》第十一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 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 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民法通则》第十二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 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 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或者征得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
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17最后一段(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
(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的权 利和承担的义务。 (通常是等价有偿和对等互利原则)
【加固训练】 1.近年来,农民工维权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广大农民工的权利意识、法 律意识普遍较弱,法律中关于保护农民工民事权利的 规定也不健全。律师指出,法律秩序的建立既需要制 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更需要人们在思想 观念上有相应的变革。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农民工 如何保证自己民事权利的实现。
•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 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一)、民事法律关系就在身边
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新人教政治选修5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新人教政治选修5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是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责任意识。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刚入社会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权利与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只有在平等、公平和法治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真正享有自己的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
首先,对待权利和义务要具备正确的认识。
权利是公民在法律规定下所享有的合法利益,而义务是公民基于道德和法律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不能片面追求权益而忽视义务的履行。
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自己的权利,而忽略了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
只有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才能保障公民的权利得到充分实现,社会才能有序、稳定发展。
其次,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爱护公共财物,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实则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发展。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心他人的权益,守护弱势群体的权利,不歧视、不欺负他人,以平等和公正待人。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从自身做起,树立起对权利和义务的尊重和认知,社会整体才能够更加和谐稳定。
此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公民作为国家的基本组成单位,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心家乡、关心国家的发展。
可以通过关注时事新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实现对社会发展的参与和贡献。
在职场中,我们也应该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尽职尽责,不偷懒、不推诿责任,不浪费公共资源。
只有每个公民都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并且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才能构建起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
最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还需要通过法治途径来保障。
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懂得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不以暴力或非法手段来解决问题。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保障,只有在法律的庇护下,我们的权益才能得到保护。
同时,我们也要遵守法律,不触犯法律红线,不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高中政治选修5_《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各专题的框架结构和重点

各专题的框架结构和重点、难点问题(一)专题一“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点、难点问题1.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第一, 我国法律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的体现。
第二, 我国法律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我国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第三, 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对我国法律发生着重要的影响。
2.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广泛性现实性平等性一致性(二)专题二“民事权利与义务”的重点、难点问题1. 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构成要素和产生特征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需要一定的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事件和行为2. 物权的种类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三)专题三“信守合同与违约”的重点、难点问题1. 合同的法律特征和合同的订立法律特征:(1)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2)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3)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4)一经成立生效后必须共同遵守。
订立合同:要约和承诺要约条件:(1)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2)要约经受要约人承诺, 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3)要约必须由特定人发出;(4)要约必须向希望与之订立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5)要约应送达受要约人, 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承诺必须具备的条件:(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2)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向要约人作出;(3)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4)承诺要表明受要约人决定与要约人订立合同;(5)承诺的方式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2. 合同重在履行合同履行的原则全面履行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违约责任强制实际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
(四)专题四“劳动就业与守法经营”的重点、难点问题1. 劳动争议的处理含义和类型处理的方式:调解、仲裁和诉讼2. 经营者的义务10项内容(五)专题五“家庭与婚姻”的重点、难点问题1. 如何区分家庭暴力与虐待?定义区别:特征,表现方式2. 关于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事实婚姻”含义无效婚姻(六)专题六“法律救济”的重点、难点问题1. 各诉讼法的共有原则(l)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专题二《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以及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
这一框分三目对本专题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阐述,第一目是从民事法律关系讲起,涉及含义和三个要素,即主体、客体和内容。
主体中公民是学习要掌握的重点,因为它与我们每个人有切身关系。
关于公民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一个难点,但根据学科指导意见只要求学生有所了解即可。
由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二、三两目分点进行介绍。
第二目说明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实现民事权利,不仅需要完善立法,而且需要民事主体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积极地维护自己的民事权利。
社会成员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不仅利己,而且能够促进法治的完备、社会的进步。
第三目主要讲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权利人在实现民事权利、追究他人法律责任时,还应当注意法律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及构成要素,明确民事权利实现的要求,懂得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知道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
能力目标:引导和培养学生从具体的案例材料中,寻找和概括法律争议点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能够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一些简单争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民法,树立民法精神。
3学情分析
高中生的法律意识在增强,初中时已经学过一些基本法律知识,这为学习民法常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对于民事法律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能认识现象但把握不住本质。
4重点难点
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民事内容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涉及民事主体权利的维护和义务的履行。
5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案例教学法与合作探究法结合,以生活中的民事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