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作物病虫害图鉴及防治
叶菜常见病虫害高清图谱

叶菜常见病虫害高清图谱叶菜类包括:上海青、油麦菜、生菜、大白菜、菠菜、甘蓝、芹菜等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灰霉病、菌核病、黑腐病、黑斑病、干烧心、斑枯病等。
主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跳甲、斑潜蝇等。
一、霜霉病该病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病害,所有的十字花科蔬菜均可受害。
其主要寄主有大白菜、青菜、甘蓝、油菜、菜花、萝卜等。
发病症状:霜霉病从苗期的包心期或种株开花到结荚期均易发病危害。
苗期发病子叶或嫩茎变黄后枯死。
真叶发病多始于下部叶背,初生水浸状淡黄色周缘不明显的斑,水浸状持续较长时间后,病部在湿度较大时,长出白霉。
一般品种先在叶面出现淡绿色斑点,逐渐变成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不整形或多角形。
花梗受害,有的稍弯曲,有的畸形肿胀,扭曲似龙头,种荚染病长出白色稀疏霉层严重受害的种荚细小变曲,结实少或不结实。
发病条件:主要发病条件是土质粘重、地势低洼,阴雨连绵,浇水过多,空气湿度、土壤湿度较大,植株间距较小,通风透气性较差,缺少光照,中耕除草不及时,氮肥过量等因素都会引起霜霉病的高发。
适宜发病的温度为16-20℃,相对湿度高于70%,连续阴雨天气或结露时间长,该病易流行。
防治技术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2、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浇水均匀适量降低田间湿度,对已发病的田块可先摘除部分病叶集中处理,减少病原菌并增加通气性。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及时间苗,剔除病弱苗,增加抗病性。
3、尽量挣取在发病的早期立即全田喷药,并把叶面和叶背都全面喷雾。
发病初期可以选择使用40%的百菌清烟剂,也可以选择49%可湿性粉剂烯酰·锰锌、72%可湿性粉剂霜脲·锰锌、每升722克的霜霉威盐酸盐水剂、每升250克嘧菌酯悬浮剂等药剂进行喷雾,或者使用非农药特效杀菌剂霜立健,间隔7-10天,连续2-3次。
二、软腐病白菜软腐病是十字花科蔬菜三大病害之一,所有十字花科蔬菜均可受害。
发病症状:软腐病从莲座期到包心期均易发病,尤以包心期发病较重。
最全小麦虫害(附图)

最全小麦虫害(附图)小麦上的害虫种类繁多,它们给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介绍小麦的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方法。
1.蝼蛄蝼蛄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害虫,对谷物、蔬菜和树苗造成危害。
东方蝼蛄和华北蝼蛄是常见的品种。
蝼蛄喜欢食用刚发芽的种子和植物的根部,危害幼苗。
它们不仅能将地下嫩苗根茎取食成丝丝缕缕状,还能在苗床土表下开掘隧道,使幼苗根部脱离土壤,失水枯死。
防治方法:①夏收后和秋收后进行翻地和大水灌地,破坏蝼蛄的产卵场所,使它们被迫向上迁移,在结冰前深翻,把翻上地表的害虫冻死。
②拌种:使用50%辛硫磷乳油0.2~0.33kg拌种100kg,可有效防治蝼蛄等地下害虫,保苗效果可长达20天。
③诱杀:每亩用40%毒死蜱100到150毫升,拌炒熟的麦麸10到15公斤,堆放在幼苗根部诱杀防治。
④土壤处理:在蝼蛄为害严重的地块,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1~1.5kg,均匀撒于地面,然后进行耙地,也可撒于播种沟内。
⑤生长期被害,也可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喷洒或浇灌。
2.蛴螬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我国有1000多种蛴螬,其中,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和黑绒金龟为优势虫种。
蛴螬的食性很杂,是多食性害虫,为害作物幼苗、种子及幼根、嫩茎。
蛴螬主要在地下为害,咬断幼苗根茎,切口整齐,造成幼苗枯死,或蛀食块根、块茎,造成孔洞,使作物生长衰弱,影响产量和品质。
同时,被蛴螬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诱发其他病害。
成虫金龟子主要取食植物地上部的叶片,有的还为害花和果实。
防治方法:①应抓好蛴螬的防治,如大面积秋、春耕,并随犁拾虫;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减少成虫产卵;合理灌溉,即在蛴螬发生严重地块,合理控制灌溉,或及时灌溉,促使蛴螬向土层深处转移,避开幼苗最易受害时期。
②药剂土壤处理。
如用50%辛硫磷乳油每667m2 200—250g,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知识水稻病虫害及防治水稻是文山州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水稻栽培面积在90万亩左右,在我州发生的病虫害主要种类有稻瘟病、水稻胡麻叶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恶苗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粘虫等。
一、稻瘟病(一)识别:由于病菌侵入的时间和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相同,因此,有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区别。
1.苗瘟三叶期前,芽、芽鞘出现水渍状斑点,秧苗接近地面上的部位变黑,有灰色霉层。
三叶期后在叶片上产生短纺锤形至梭形病斑,或密布不规则的小斑,灰绿色或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生有灰绿色的霉层。
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
2.叶瘟三叶期后的秧苗及成株的叶片上都可发生,初期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
一般在分蘖盛期盛发,严重发生时,远望发病田块如火烧过似的。
病斑有四种类型。
(1)急性型病斑暗绿色水渍状,无光泽,多而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型,叶片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的灰色霉层。
多在阴雨多湿,氮肥施过多,种植感病品种的田块发生。
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
条件不适转化成慢性型。
(2)慢性型最初在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或褐色小点,以后形成梭形病斑,病斑褐色,中心灰白色,外有黄色晕圈,褐色环死线穿过病斑向两头延伸。
天气潮湿时,病斑边缘或背面也常有灰色霉层。
(3)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局限在叶脉间。
多在抗病品种中下部叶片出现。
条件适合时,有的会转化成慢性病斑。
(4)白点型在气温很高的情况下,在感病品种的叶片上产生近圆形或短梭形的白色小斑。
条件适合时可以转成急性型。
3.节瘟一般发生在剑叶下第一、二节,节上生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成环状扩展,最后使整个节部变成黑色,造成茎杆节部弯曲或折断。
4.穗颈瘟初期在穗颈上出现小的淡褐色斑点,边缘有水渍状的褪绿现象。
以后病部向上、下扩展,颜色加深,最后变黑枯死或折断,造成瘪谷甚至白穗。
5.谷粒瘟发病早的病斑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以后使整个谷粒变成暗灰色的秕谷。
史上最全蔬菜害虫高清图谱防治方法

史上最全蔬菜害虫高清图谱防治方法01—地下害虫蝼蛄:多食性,为害各种蔬菜。
防治方法:种子处理:播种前,用辛硫磷拌种,拌种量为种子重量的0.1%~0.3%,晾干后播种。
毒饵诱杀:将90%晶体敌百虫1千克用60~70°C适量温水溶解成药液,或50%二嗪农乳油1千克、或50%辛硫磷乳油1千克用水稀释5倍左右,再与30~50千克炒香的麦麸或豆饼或棉籽饼或煮半熟的秕谷等拌匀,拌时可加适量水,拌潮为宜,制成毒饵。
每亩用3~5千克毒饵施入田间,可诱杀蝼蛄;也可用25%高氯·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灌洞灭虫。
蛴螬:多食性,为害各种蔬菜。
防治方法:种子处理:播种前,用辛硫磷拌种,拌种量为种子重量的0.1%~0.3%,晾干后播种。
或每亩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150克,兑少量水稀释后拌细土15~20千克,制成毒土,均匀撒在播种沟(穴)内,覆一层细土后播种。
金针虫:为害各种蔬菜根及根茎部。
防治方法:可用或25%高氯·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喷灌根部。
种衣剂拌种(同上)。
地老虎:多食性,为害茄科、豆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百合科、以及菠菜、莴苣、茴香等多种蔬菜。
防治方法:3龄前可喷药防治: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高氯·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喷洒。
虫龄较大时,可用25%高氯·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灌根。
地蛆:为害韭菜、大葱、大蒜、莴苣、芹菜、甘蓝等蔬菜。
防治方法:幼虫:种植前和播种前,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稀释灌根或冲施防治,可同时兼治成虫。
成虫:发生期喷洒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或25%高氯·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7天一次,连喷2-3次。
根螨:为害蒜、姜、芦笋、马铃薯等经济作物。
防治方法:可用73%炔螨特乳油2000倍液、5%甲维盐微乳剂8000倍液或25%高氯·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浇灌根部。
02—苗期害虫黑绒鳃金龟:为害各种作物。
大白菜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参考模板

1.大白菜黑斑病大白菜黑斑病发病症状大白菜黑斑病又称黑霉病,各地均有发生。
主要危害叶片。
老叶先发病。
病斑灰褐色至黑褐色,呈圆形,有明显较稀的同心纹,边缘有黄色晕环。
潮湿时病斑有一层黑霉。
病斑直径2-6毫米,发病重时引起叶片变黄干枯。
茎和柄病斑呈纵条形,也生有黑色霉状物。
发病特点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raphani)。
病原菌主要在病残体上、土壤中、采种株上及种子表面越冬,成为初侵染源。
病原菌借气流传播。
当温度在10-35℃的条件下均能引起发病,发病适宜温度为17℃。
病原菌在冷水中存活1个月,在土中可存活3个月。
白菜生长中后期易发病和流行。
病害治疗方法⑴种子处理。
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4%。
⑵农业措施。
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翻晒土地,减少田间菌源;使用充分腐熟的堆肥。
⑶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3-4次。
2.大白菜假黑斑病大白菜假黑斑病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生长衰弱的叶片和种荚易发病。
病斑近圆形,浅灰褐色。
湿度大时生有灰黑色霉层。
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引起叶片干枯。
发病特点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细链格孢(A.tenuis)。
病原菌在留种母株、种子表面、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或越夏,成为初侵染源。
病原菌借气流传播蔓延,形成初侵染源和再侵染。
湿度为17℃左右时大白菜最易发病。
病害治疗方法⑴种子处理。
用种子重量0.4%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
⑵农业措施。
实行轮作;收获后清洁田园;施用腐熟的堆肥。
⑶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其复配剂1000倍液。
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及科学防治方法

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及科学防治方法病虫害是农业生产进程中的重要危害之一,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影响,水稻作为国人赖以生存的主食,其生上进程中也遭到病虫害的庞大影响。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以及科学防治方法。
一、稻黑色菌核秆腐病症状:水稻成株期茎基部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侵害茎基部叶鞘,形成椭圆形或纺缍形黑色斑,后扩大至全部叶鞘,茎秆上也有大块黑斑,后期的茎基部腐烂,植株青枯,茎腔内有大量小球状黑色颗粒状的菌核。
防治方法:以加强肥水管理为主,结合治虫防病,辅以适时喷药。
二、稻白叶枯病症状: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口或水孔侵入稻体,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育危害。
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
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
在感染品种上多显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
防治方法:选栽抗病品种、避免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
三、稻矮缩病症状:稻苗上的一种病毒病害,水稻生育期均可染病,苗期和分蘖期为感病敏锐期,发病越早,缺失越大。
如在苗期发病,病株明显不分蘖,严重矮化;在分蘖期感病,分蘖增多,显现丛生状,病株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在苗期和分蘖期发病,绝大部分不能抽穗,虽有部分主茎尚能抽穗,但大多显现包穗,而且结实率着落。
防治方法:防治传毒介体昆虫是防病的关键。
四、稻恶苗病症状: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
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辨认。
病株基部节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并有粉红霉层。
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种子带菌。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五、稻纹枯病症状:属于真菌类病害,多显现在水稻分蘖后期至抽穗期,该病害感染部位从最初的水稻茎秆底部逐渐向其他部位蔓延,最严重的会扩大到水稻的稻穗部位。
当水稻根茎部位显现暗绿色水渍状的病斑,且病斑出现由小到大的变化、显现水稻叶片枯死现象时,可以判定是感染了稻纹枯病,要及时针对病害采取措施。
水稻病虫害图谱(完全版)

水稻病虫害图谱(完全版)一、真菌性病害1、稻瘟病叶瘟大田症状,稻瘟病为害造成的白穗苗叶瘟褐点型苗叶瘟慢性型叶枕瘟苗叶瘟病斑连片枝梗瘟穗颈瘟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水稻上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以日照少、雾露持续时间长的山区和气候温和的沿江、沿海地区为重。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叶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
以4叶期至分蘖盛期和抽穗期最易感病。
防治方法:1、采取“狠抓两头,巧治中间”的防治措施。
即狠抓苗叶瘟和穗瘟,巧治叶瘟。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最有效的方法。
水稻生长前期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后期干湿交替,促进稻叶老健;2、孕穗破口期(即有5%左右穗出现时,一般2—3天)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
当苗期或分蘖期,稻叶出现急性型病斑或有发病中心的稻田,或周围田块已发生叶瘟的感病品种田和生长嫩绿的稻田,或在孕穗末期叶病率在2%以上、剑叶发病率的1%以上的田块应及时进行喷药。
常发区应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5天喷药预防苗瘟。
穗颈瘟的防治适期在破口期和齐穗期;3、药剂可选用75%三环唑。
叶瘟掌握在初发病期用药,防治穗颈瘟,一定要在破口初期施用。
2、纹枯病纹枯病枯孕穗纹枯病包鞘叶鞘上不规则病斑纹枯病严重为害状纹枯病前期菌核纹枯病后期蜂窝状菌核纹枯病是水稻常发且为害重的病害,具有发生面广,大发生率高,为害重,损失大的特点。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稻田里越冬,菌核是最主要的初次侵染源。
早稻中后期和晚稻中前期是纹枯病发生发展的盛期,尤以水稻抽穗前后最烈,以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易感病。
纹枯病是高温高湿的病害,也是多肥茂盛嫩绿型病害。
水稻施肥多,生长茂盛嫩绿,天气多雨时,往往发生严重。
长期灌深水,偏施迟施氮肥,造成水稻嫩绿徒长,田间郁闭、湿度增高,都有利于纹枯病的发展蔓延。
防治方法:1、采取“在插秧前消灭菌源,插秧后加强肥水管理,并结合发病初期防治,确保水稻倒三叶完好”的防治策略;2、每季耙田后要打捞漂浮在水面上的菌核,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农作物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害,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对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高度重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以及防治方法。
一、玉米1. 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上最常见的病虫害之一,它会在玉米叶片中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会啃食玉米叶片,导致玉米的减产和品质下降。
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
可以利用昆虫天敌和寄生性昆虫来防治玉米螟,如蜘蛛、蝗虫、蚂蚁等。
(2)化学防治。
可以使用杀虫剂来防治玉米螟,如敌杀死、多菌灵等。
2. 玉米花叶病玉米花叶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玉米叶片发黄、凋谢,严重时会导致玉米减产。
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
可以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来防治玉米花叶病,如拮抗菌、有益细菌等。
(2)化学防治。
可以使用杀菌剂来防治玉米花叶病,如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
二、水稻1. 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水稻叶片发黄、凋谢,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减产。
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
可以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来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如拮抗菌、有益细菌等。
(2)化学防治。
可以使用杀菌剂来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如多菌灵、百菌清等。
2. 水稻螟水稻螟是水稻上最常见的病虫害之一,它会在水稻叶片中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会啃食水稻叶片,导致水稻的减产和品质下降。
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
可以利用昆虫天敌和寄生性昆虫来防治水稻螟,如蜘蛛、蝗虫、蚂蚁等。
(2)化学防治。
可以使用杀虫剂来防治水稻螟,如敌杀死、多菌灵等。
三、蔬菜1. 蔬菜病毒病蔬菜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害,会导致蔬菜叶片发黄、凋谢,严重时会导致蔬菜减产。
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
可以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来防治蔬菜病毒病,如拮抗菌、有益细菌等。
(2)化学防治。
可以使用杀菌剂来防治蔬菜病毒病,如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
2. 蔬菜蚜虫蔬菜蚜虫是在蔬菜上最常见的病虫害之一,它会在蔬菜叶片中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会啃食蔬菜叶片,导致蔬菜的减产和品质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作物病虫害图鉴及防治一、虫害1、鳞翅目害虫2、蛴螬3、地老虎4、蝼蛄5、松毛虫6、毒蛾7、粉蝶8、卷蛾9、叶蜂10、螨类11、蚧类12、线虫13、粉虱14、蓟马15、天牛二、病害类1、白粉病2、锈病3、立枯病4、黑斑病5、灰霉病6、落叶病7、叶枯病8、青枯病9、赤枯病10、软腐病11、炭疽病12、霜霉病13、疫霉病14、腐霉病常见农药种类及病虫害分防治一、杀虫剂1.敌百虫常用剂型:90%原粉,80%可溶性粉剂,25%油剂,2.5%、5%粉剂,30%乳油。
毒性:低毒。
作用方式:胃毒,触杀防治对象:对多种鳞翅目幼虫有效,对绳类特效。
还可防治地下害虫使用方法:喷雾:90%原粉800—1000倍液;毒饵:原粉:水:饵料按1:10:100配制,防治地下害虫。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现配现用。
2.敌敌畏常用剂型:50%,80%乳油毒性:中毒。
作用方式:熏蒸,触杀,胃毒。
残效期1—2天。
防治对象:防治鳞翅目害虫,落叶松花蝇成虫,叶蜂幼虫及蛀干害虫的幼虫。
使用方法:喷雾:80%乳油1500倍液;灌注:5%敌敌畏乳油塞入虫孔用泥封口。
注意事项:对高梁、玉米易产生药害,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3.辛硫磷常用剂型:50%,40%乳油,5%颗粒剂。
毒性:低毒。
作用方式:触杀,胃毒等。
防治对象:对蛴螬及鳞翅目幼虫有特效。
适合防治地下害虫。
使用方法:喷雾:50%乳油1000倍液;撒毒土:5%颗粒剂30kg/hm2注意事项;见光易分解,对铁有腐蚀性,在林木幼苗上慎用。
4.马拉硫磷常用剂型:45%乳油,25%油剂,70%优质乳油(防虫磷)毒性:低毒。
作用方式:触杀,熏蒸防治对象:蝗虫,松毛虫,毒蛾,粉蠂,卷蛾,叶蜂的幼虫,小型昆虫。
使用方法;喷雾:45%乳油1000倍液;超低量喷雾:每公顷用25%油剂2.25—3L注意事项:忌与酸碱性物质混用,注意防火。
随配随用。
对蜂、鱼、瓢虫高毒。
5.乙酰甲胺磷常用剂型:30%,40%乳油。
毒性:低毒。
作用方式:内吸,触杀,胃毒。
防治对象:蚜虫,螨类,蚧类及大袋蛾等多种咀嚼式和刺吸式害虫,还可杀卵。
使用方法;喷雾,用0.05%--0.1%的有效成分。
注意事项:不宜在桑、茶树上使用,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注意防火。
6.氧化乐果常用剂型:40%乳油,18%高渗乳油。
毒性:高毒。
作用方式:内吸,触杀。
防治对象:蚜虫,螨类,蚧类等。
使用方法:喷雾:40%乳油500—1500倍液;刮皮涂药:40%乳油3—5倍;打孔注药:40%乳油5—10倍。
注意事项:不耐贮存,不能库存过久。
不能用于蔬菜,茶叶,果树和中药材等。
7.呋喃丹(克百威、虫螨威、卡巴呋喃)高毒农药,常用剂型为3%颗粒剂。
具强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是一种广谱性内吸杀虫剂、杀螨剂和光线虫剂。
一般使用量为15—30kg/m2用于土壤处理或根施。
果树及食用植物禁用。
严禁兑水喷雾使用。
目前此药已广泛用于盆栽花卉及地栽林木的枝梢害虫。
8.杀螟硫磷常用剂型:50%乳油,25%油剂。
毒性:中毒。
作用方式:触杀,胃毒,有渗透作用。
防治对象:咀嚼式口器害虫和刺吸式口器害虫。
使用方法:喷雾:50%乳油500—1000倍液;堵虫孔:50%乳油,柴油为1:20.注意事项:对蜜蜂、家蚕高毒,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药效期短。
9.溴氰菊酯常用剂型:2.5%乳油(敌杀死)。
毒性:中毒。
作用方式:触杀,胃毒,拒食。
防治对象:对鳞翅目幼虫(如松毛虫,杨毒蛾)及同翅目害虫特效。
使用方法:喷雾:2.5%乳油4000—6000倍液,每公顷有效成分用量56—225g.制成毒绳,毒笔可防松毛虫幼虫。
注意事项:对蜜蜂、鱼类高毒,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对螨类无效。
低温使用增效,高温减效。
1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常用剂型;20%乳油。
毒性:中毒。
作用方式:触杀,胃毒。
防治对象;鳞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幼虫。
使用方法:喷雾:20%乳油2000—4000倍液。
注意事项:对蜜蜂、鱼类高毒,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11.灭糼脲常用剂型:20%悬浮剂450—600g/hm2;20%灭幼脲1号胶悬剂8000—10000倍。
注意事项:有沉淀现象,使用时摇匀后加水稀释。
迟效型,3—4天见效。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12.抗蚜威常用剂型:50%可湿性粉剂毒性:中毒。
作用方式:触杀,熏蒸,内渗。
防治对象:对蚜虫有特效。
使用方法:喷雾:每公顷有效成分为75—180g注意事项:残效期短,不伤天敌。
13.杀螟丹(巴丹)常用剂型:50%可溶性粉剂,2%粉剂。
毒性:中毒。
作用方式:触杀,胃毒,内吸,拒食防治对象:对鳞翅目幼虫及半翅目害虫特别有效,还有杀卵作用。
使用方法:喷雾50%可溶性粉剂500—1000倍液;毒饵:2%粉剂加50份麦麸(防治蝼蛄)注意事项:对蚕毒性大,对鱼有毒性。
14.吡虫啉常用剂型:10%可湿性粉剂,20%可溶性液剂,10%乳油。
毒性:低毒。
作用方式:触杀,胃毒,内吸防治对象:对蚜虫、叶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有效,对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害虫有效。
使用方法:叶面施用对蜜蜂、家蚕有毒,对鸟类较安全,种子处理对鸟有驱避作用,不可与强碱物质混用。
15.苏云金杆菌细菌性杀虫剂。
常见剂型有可湿性粉剂(100亿活芽)/g),Bt乳剂(100亿活孢子/ml),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类的食叶害虫,如用100亿孢子/g的菌粉兑水稀释2000倍喷雾。
30℃以上施药效果最好,苏金杆菌可与敌百虫、菊酯类等农药混合使用,效果好,速度快,但不能与杀菌剂混用。
16.阿维菌素常用剂型:1.8%乳油毒性:低毒。
作用方式:胃毒,触杀,内渗防治对象:松毛虫等叶面害虫,潜叶害虫,螨类。
尤其对常见神经毒剂已有抗性的害虫,害螨防治效果更好。
使用方法:喷雾防治毛虫幼虫可用8000—13000倍液注意事项:对蜜蜂、鸟类低毒,一般施药后2—4天虫螨死亡。
持效期长,杀虫为10—15天,杀螨为30—45天。
施药在日光照射下影响持效期。
17.烟参碱又称百虫杀,是一种植物性药剂。
属于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
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
防治各种蚜虫、粉虱、叶蝉、尺蠖等害虫,使用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
18.速扑杀又称杀扑磷、速蚧克。
属高毒、广谱性有机磷杀虫剂。
具有触杀、胃毒和渗透作用。
可防治多种刺吸性和咀嚼式口器害虫,尤其对各种介壳虫有特效。
使用40%速扑杀乳油1000—2000倍液可有效地防治槐坚蚧、石榴毡蚧、桑白蚧、日本龟蜡蚧、草履蚧等多种介壳虫。
二、杀菌剂1.波尔多液常用剂型:1%等量式(硫酸铜:生石灰:水为1:1:100)。
作用方式:保护。
防治对象:多种植物病害,但对白粉病、锈病效果差。
使用方法:1%等量式,每隔15天喷1次,共1—3次注意事项:现配现用,对金属有腐蚀。
不宜在桃,李,梅,杏,梨,柿树上使用。
2.石硫合剂常用剂型:29%水剂,30%固体剂,45%结晶毒性:低毒。
作用方式:杀菌,杀虫,杀螨。
防治对象:防治多种病害,尤其对锈病、白粉病最有效,对蚧类、卵和一些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不能防治霜霉病使用方法:喷雾:生长季节0.2—0.5Be,植物休眠3—5Be,南方可用0.8—1Be.注意事项:不宜与其他乳油剂混用,气温32℃以上不宜使用,不耐贮存。
3.代森铵常用剂型:65%、80%可湿性粉剂毒性:低毒。
作用方式:保护防治对象:防治多种植物病害使用方法:喷雾:65%可湿性粉剂200—500倍液,15天喷1次,共2—3次。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与铜汞制剂混用。
4.敌磺钠(敌克松)常用剂型:95%、75%可溶性粉剂,50%可湿性粉剂,2.5%粉剂毒性:中毒。
作用方式:保护兼治疗,有内吸作用。
防治对象:防治多种病害,如松杉苗的猝倒病等。
使用方法:药土:每公顷75%可溶性粉剂7.5kg 拌细土300kg;拌种:100kg种子。
用95%可溶性粉剂150—360g防猝侄病,溶解慢。
注意事项:现配现用,避免光照。
5.五氯硝基苯常用剂型:40%、70%粉剂。
毒性:低毒。
作用方式:保护。
防治对象:丝核菌引起的立枯病,紫纹羽病,白纹羽病,白绢病。
使用方法:拌种:用种子量的0.3%--0.5%.拌土:40%粉剂5—6g/m2覆盖在种子上、下两面。
6.多菌灵常用剂型:25%、40%、50%、80%可湿性粉剂,40%悬浮剂。
毒性:低毒。
作用方式:保护治疗。
防治对象:对一些子囊菌和大多数半知菌引起的病害有效。
使用方法:喷雾:1000—1500倍液。
土壤消毒15kg/hm2.涂刷树木伤口:25%可湿性粉剂100—500倍液。
注意事项:药粉不能与幼苗接触。
7.甲基托布津常用剂型:50%、70%可湿性粉剂。
毒性:低毒。
作用方式:保护治疗。
防治对象:白粉病、黑斑病、灰霉病、立枯病等。
使用方法:喷雾浓度500—1000倍,灌根浓度800—1000倍液。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及铜制剂混用,不宜连续使用。
8.三唑酮(粉锈宁)常用剂型:15%、20%乳油,25%可湿性粉剂,15%烟剂。
毒性:低毒。
作用方式:保护治疗。
防治对象:锈病,白粉病等。
使用方法:喷雾:25%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注意事项:用于拌种时,应严格掌握用量,防止产生药害。
9.百菌清常用剂型:75%可湿性粉剂,10%油剂,2.5%烟剂。
毒性:低毒。
作用方式:保护。
防治对象:防治落叶病,枯梢病等多种病害。
使用方法:喷雾:75%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10%油剂超低量喷雾,每公顷3—3.75L;放烟:2.5%烟剂15kg/hm2.注意事项:对鱼类有毒,对果树敏感,对人的皮肤、眼睛有刺激作用。
10.白涂剂常用剂型:生石灰5kg,石硫合剂0.5kg,兽油0.1kg,水20kg.作用方式:保护。
防治对象:减轻冻害,日灼而发生的损伤,避免病菌侵入。
使用方法:一般在10月下旬或6月间涂刷树干,离地1—2m高。
注意事项:配制时生石灰要消化透。
11.三福美(退菌特)常用剂型:50%可湿性粉剂。
毒性:中毒。
作用方式:保护。
防治对象:防治赤枯病、叶枯病、软腐病等多种病害,对炭疽病效果显著。
使用方法:喷雾:50%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注意事项:禁止在茶叶、蔬菜上使用,不宜与含铜药剂混用。
12.高锰酸钾为紫红色至紫黑色结晶,易溶于水,是强氧化剂。
常用0.5%--1%的浓度作表面消毒用;用0.3%液浸苗;用0.5%水溶液喷苗防治立枯病,20min后喷清水洗净苗上药水;用0.5%液浸种可防种子霉烂。
13.甲霜灵(瑞毒霉、灭霜灵)具内吸和触杀作用,在植物体内能双向传导,耐雨水冲刷,残效为10—14天,是一种高效、安全、低毒的杀菌剂。
对卵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有特效,如各种霜霉病、疫霉病、腐霉病等,对其他真菌和细菌害无效,常见剂型有:25%可湿性粉剂、40%乳剂、35%粉剂、5%颗粒剂。
使用浓度为25%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