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常见防治策略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
为了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增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就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论述,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保护农作物,提高产量。
一、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为了有效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策略,包括物理控制、生物控制和化学控制三个方面。
物理控制措施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来阻止和消灭病虫害。
比如,覆盖农作物的育苗棚、大棚等,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使用各种网罩、粘虫纸等工具,也能有效地减少害虫的数量。
此外,注意清理田间的落叶和病虫害源,定期清洗农具和设施,都是物理控制措施的重要内容。
生物控制措施是通过利用天敌生物等自然生态系统的有益组成部分来控制病虫害。
例如,引进捕食性昆虫或鸟类来捕食害虫,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来控制害虫的繁殖等。
同时,合理调节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增加病虫害天敌的种类和数量,也是生物控制措施的重要手段。
化学控制措施是目前农业生产中最为常用的防治方式之一,即使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
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农药使用应该慎重。
合理选择农药种类、掌握正确的施药方法和施药时机,严格按照药剂说明和推荐剂量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农药等,都是化学控制措施中的重要环节。
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防治不仅仅局限于病虫害发生后的应对,更应该注重预防为主,以综合防治为基础。
首先,合理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选用有病虫害抗性的农作物品种,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侵害。
其次,加强农田管理,保持土壤肥沃,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此外,注意植物疏苗,避免过密种植,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也是预防为主的重要内容。
三、科学施肥,增强植物抵抗力科学施肥是提高植物免疫力和抗病虫害能力的重要环节。
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以及微量元素,能够平衡植物营养,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此外,注意施水、灌溉,保持适宜的水分和湿度条件,也是维持植物健康和防治病虫害的必要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与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与措施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给农民带来很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防治病虫害,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策略与措施。
本文将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三个方面来探讨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生物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这种方法通过引进天敌生物或增加它们的数量,建立自然的生态平衡,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生物防治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措施:1.引进天敌生物: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天敌,如昆虫寄生蜂、捕食性的蜘蛛等,让它们与病虫害进行互动,以控制害虫的数量。
2.增加种类多样性:通过合理的农田生态设计,增加种类多样的作物和植被,吸引更多的天敌生物栖息,形成复合种植系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合理利用微生物:在农田中合理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如利用各种有益微生物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保护作物的健康。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阻断病虫害的传播和繁殖。
这种方法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对环境友好,并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物理防治措施:1.留意排水系统:保持良好的农田排水系统,提高土壤的排水能力,避免农作物出现水渍,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2.清除病虫源:及时清除农田中的病虫源,如稻田中的秧苗残余、遗留的虫卵等,减少害虫的繁殖。
3.设置障碍物:在农田周围建立障碍物,如水沟、电网等,以阻止病虫害的传播。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的效果较为迅速,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如污染环境和农产品。
因此,在实施化学防治时,应慎重选择药剂并遵守使用规程,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以下是几点化学防治的要点:1.科学使用农药:选择经过国家认证的农药产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需要,使用合适的药剂。
2.合理喷洒农药:在喷洒农药前,务必阅读药剂的说明书,按照要求用适量的水稀释药剂,并采取适当的喷洒方式和时间。
3.注意药剂残留:严格遵守药剂的使用间隔和农产品的安全期,确保农产品不含有害残留物。
病虫害的防治方案

病虫害的防治方案第1篇病虫害的防治方案一、背景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确保农作物生长健康,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业产值,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病虫害防治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1. 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农作物损失。
2. 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3.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4.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三、防治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 优先采用生物、物理和农业防治措施。
3.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标准。
4. 坚持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病虫害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四、防治措施1. 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虫害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作物抗逆性。
(3)合理轮作,降低病虫害发生。
(4)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传播。
2. 物理防治(1)利用害虫天敌防治害虫。
(2)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方法。
(3)使用防虫网、遮阳网等设施隔离病虫害。
3. 生物防治(1)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2)引进和释放天敌昆虫。
(3)采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
4. 化学防治(1)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2)严格执行农药使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安全。
(3)合理混用农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用量。
五、防治方案具体实施1. 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
2. 制定防治预案,明确防治时期、防治对象和防治措施。
3. 加强农民培训,提高病虫害防治技能。
4. 加大农业投入,保障防治措施落实。
5. 强化农药市场监管,确保农药质量。
6. 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提高防治效果。
六、效果评估与调整1. 定期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防治措施。
2. 对防治效果显著的措施予以推广,对效果不佳的措施进行改进或淘汰。
3. 结合当地实际,不断优化防治方案。
七、总结本方案旨在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操作指南,以降低病虫害发生,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如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如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作为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农作物病虫害对农民的产量和收益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一、合理的田间管理做好田间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第一步。
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1. 良好的土壤管理: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通风,定期施肥补充营养。
2. 合理的种植密度:避免农作物过密造成株间通风不良,增加病虫害的发生。
3. 轮作和休闲:定期轮作作物,尤其是与同一科目的作物进行轮作,以减轻土壤中的病虫害种群。
冬季休闲土地,使病虫害得不到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减少种群数量。
4. 清除杂草和残根:清除田间的杂草和残根,减少病虫害的温床。
二、合理施用农药当农作物病虫害已经出现时,农民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以下是一些使用农药的要点:1. 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类型和农药效力,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2. 控制农药使用量:按照农药的推荐剂量使用,不要过量施药,避免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
3. 设定施药时间:根据病虫害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施药,增加防治效果。
4. 规范施药方式:正确使用农药喷洒器具,确保农药均匀喷洒到农作物表面,避免漏施或浪费。
三、利用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一种环境友好且可持续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利用天敌、寄生生物或病原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控制方法:1. 天敌引入:为了控制害虫数量,可以引入天敌来捕食害虫,例如蜘蛛、寄生蜂等。
2. 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制剂,如细菌、真菌等,制作农药用于防治病虫害。
3. 保护性植物:在农田周围种植一些能够吸引天敌的花草植物,吸引更多天敌来控制病虫害。
四、科学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对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科学的灌溉管理措施:1. 控制灌溉水量: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含量,控制灌溉水量,避免土壤过湿导致病害的滋生。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策略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策略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重大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需要综合施策,采取多种手段。
本文将从预防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策略。
预防措施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
首先,选择优质种子是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关键。
农民在选用种子时应选择病虫害抗性较强的品种,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其次,合理密植、轮作轮种和间套作物,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繁殖,保持土壤肥力平衡,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
此外,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虫害灾害源,保持作物生长环境整洁,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物理防治是一种无污染、环保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段。
在实际生产中,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包括覆盖、包括、拔除、疏通等。
例如,覆盖地膜可以减少土壤温度波动,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包括人工捕捉器、黄板和粘虫球等可以有效控制害虫数量;拔除病虫害患部、定期清除田间垃圾等可以清除害虫滋生地。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危害,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生物防治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病原体和抗性作物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环保、无毒、无残留等优点,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在实际生产中,生物防治可以有效降低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化学防治是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具有速效、广谱、便捷等优点。
但是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导致病虫害耐药性的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宜剂量、遵守用药周期、减少滥施滥用,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综合而言,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需要综合运用预防、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四种手段。
仅靠单一防治措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多手段结合,灵活运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防治方案。
2024年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2篇)

2024年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一、背景介绍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对国家的农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水稻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给产量和质量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病虫害当前水稻种植中主要的病害包括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主要害虫包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三、防治策略1. 病害防治策略(1)合理选择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抗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病害抗性的品种进行种植,利用抗性品种提高植株对病害的抵抗力。
(2)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植株的养分供应能力,增强抵抗力,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施肥时要注意适量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避免施肥过量。
(3)合理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有助于维持土壤水分平衡,减少病菌在水中的传播。
避免在高湿度条件下灌溉,减少病害的发生。
(4)定期病害监测和防控:定期对水稻病害进行监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防止病害扩散。
2. 害虫防治策略(1)生态控制:通过调整田间生态环境,增加天敌的数量,减少害虫的繁殖和生存能力,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可采取种植一些具有结构和花期不同的农作物,利用害虫天敌的天敌效应,降低害虫密度。
(2)农药合理使用:在害虫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适量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但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避免给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3)轮作休闲:适时采用休闲轮作措施,利用低风险的轮茬作物种植休闲农田,使害虫无法在种植面积内连续繁殖和生长。
(4)精准施药:通过精准的施药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
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精准施药,减少农药损耗和环境污染。
四、管理措施1. 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病虫害防治意识,推广科学的防治技术和方法。
2. 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定期对水稻种植区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农业病虫害防治策略操作手册

农业病虫害防治策略操作手册第1章病虫害防治基础 (3)1.1 病虫害类型与危害 (3)1.1.1 病害类型与危害 (3)1.1.2 虫害类型与危害 (4)1.2 防治原则与方法 (4)1.2.1 农业防治 (4)1.2.2 生物防治 (4)1.2.3 化学防治 (4)1.2.4 物理防治 (5)第2章农业防治措施 (5)2.1 农业耕作防治 (5)2.1.1 轮作与间作 (5)2.1.2 深耕与晒垡 (5)2.1.3 土壤改良 (5)2.2 农业栽培防治 (5)2.2.1 品种选择 (5)2.2.2 种子处理 (5)2.2.3 合理密植 (5)2.2.4 灌溉与排水 (5)2.3 农业生物防治 (5)2.3.1 天敌昆虫利用 (5)2.3.2 寄生性微生物利用 (6)2.3.3 植物源农药 (6)2.3.4 生物制剂应用 (6)第3章生物防治策略 (6)3.1 天敌昆虫的应用 (6)3.1.1 概述 (6)3.1.2 常见天敌昆虫种类 (6)3.1.3 天敌昆虫的释放与效果评价 (6)3.2 病原微生物防治 (6)3.2.1 概述 (6)3.2.2 常见病原微生物种类 (7)3.2.3 病原微生物的使用方法 (7)3.3 植物源农药防治 (7)3.3.1 概述 (7)3.3.2 常见植物源农药种类 (7)3.3.3 植物源农药的使用方法 (7)第4章化学防治技术 (7)4.1 农药的选择与使用 (7)4.1.1 农药种类选择 (7)4.1.2 农药剂型选择 (7)4.2 喷雾技术要领 (8)4.2.1 喷雾器选择与维护 (8)4.2.2 喷雾时机 (8)4.2.3 喷雾方法 (8)4.3 农药混用与轮用 (8)4.3.1 农药混用 (8)4.3.2 农药轮用 (8)4.3.3 农药混用与轮用的注意事项 (8)第5章物理防治方法 (9)5.1 人工捕杀与诱杀 (9)5.1.1 人工捕杀 (9)5.1.2 诱杀 (9)5.2 防虫网与色板诱杀 (9)5.2.1 防虫网 (9)5.2.2 色板诱杀 (9)5.3 灯光诱杀与辐射防治 (9)5.3.1 灯光诱杀 (9)5.3.2 辐射防治 (10)第6章病虫害监测预警 (10)6.1 监测方法与设备 (10)6.1.1 田间调查 (10)6.1.2 遥感技术 (10)6.1.3 电子监测设备 (10)6.2 预警系统与数据分析 (10)6.2.1 预警系统建立 (10)6.2.2 数据分析 (10)6.3 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11)6.3.1 预防措施 (11)6.3.2 应急预案 (11)第7章主要作物病虫害防治 (11)7.1 水稻病虫害防治 (11)7.1.1 病害防治 (11)7.1.2 虫害防治 (11)7.2 小麦病虫害防治 (11)7.2.1 病害防治 (11)7.2.2 虫害防治 (12)7.3 玉米病虫害防治 (12)7.3.1 病害防治 (12)7.3.2 虫害防治 (12)第8章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 (12)8.1 棉花病虫害防治 (12)8.1.1 棉花主要病虫害种类 (12)8.1.2 防治方法 (12)8.2.1 蔬菜主要病虫害种类 (13)8.2.2 防治方法 (13)8.3 水果病虫害防治 (13)8.3.1 水果主要病虫害种类 (13)8.3.2 防治方法 (13)第9章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14)9.1 生物工程技术应用 (14)9.1.1 基因编辑技术 (14)9.1.2 微生物防治 (14)9.1.3 生物农药研发 (14)9.2 遥感技术与GIS应用 (14)9.2.1 遥感技术监测病虫害 (14)9.2.2 GIS空间分析与应用 (14)9.2.3 遥感与GIS结合的病虫害防治决策支持系统 (14)9.3 精准农业与智能化防治 (14)9.3.1 精准农业技术 (14)9.3.2 智能化防治设备 (14)9.3.3 信息化管理平台 (15)9.3.4 农业物联网与大数据分析 (15)第10章病虫害防治管理与评估 (15)10.1 防治效果评估 (15)10.1.1 评估方法 (15)10.1.2 评估指标 (15)10.1.3 评估流程 (15)10.2 防治成本分析 (15)10.2.1 成本构成 (15)10.2.2 成本计算方法 (15)10.2.3 成本控制策略 (16)10.3 防治政策与管理措施 (16)10.3.1 防治政策 (16)10.3.2 管理措施 (16)第1章病虫害防治基础1.1 病虫害类型与危害农业病虫害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病害和虫害两大类。
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一)

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一)引言概述: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它们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防治病虫害,农民和农业专家们总结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一),包括增强作物抗病虫能力、灭杀病虫害的手段、保持农田环境卫生、定期检查病虫情况和控制病虫害传播途径。
正文:一、增强作物抗病虫能力1. 选择抗病虫品种:选用抗病虫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首要步骤,经过选育的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能够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2. 种植绿肥作物:绿肥作物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养分和水分含量,增强农作物的免疫能力,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3. 合理施肥:根据农作物的需要,合理施肥可以保持作物的生长健康,并提高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4. 调整作物密度:通过合理调整作物的密度,可以避免作物间的过于拥挤,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的机会。
5.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虫害源,如枯叶、病体等,使病虫害无法繁殖,从而减少害虫的发生。
二、灭杀病虫害的手段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菌等生态措施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这种方法能够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但需遵循使用农药的技术规范,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的伤害。
3.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手段,如粘虫板、黄色粘质液、灯光等,吸引和捕捉病虫害,减少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4. 栽培措施防治: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如适度修剪枝叶、整地、松土等,改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 防治措施组合:根据具体病虫害的情况,采取多种措施的组合进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三、保持农田环境卫生1. 农田清洁:及时清除杂草、残株残茬等有害物质,保持农田的清洁整洁,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2. 病害虫害物处理:将病虫害源进行彻底的销毁或深埋,在处理过程中注意防止二次污染。
3. 病虫害防治设施的清洁:对防治病虫害的设施进行定期清洁,如温室内的排水沟、病虫害监测设备等,以防止病虫害在设施中滋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病虫害常见防治策略
摘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主要是由一些具备
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服务组织,并借助先进技术和设备对病虫害进行专业化防治。
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实施,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还能够降低化学农
药对环境的污染,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对农作物病虫害采取专业化
防治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策略
1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原因
农作物病虫害传播流行过程中,主要会受到气候、环境、土壤、理化性质、病虫害耐药性、温度、湿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使得农作物病虫害呈现进
一步加重趋势,危害日趋严重。
另外很多农民群众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作物处于
最佳的生长环境,长期过量的使用磷肥导致土壤出现了大面积的板结硬化、盐碱,土壤耕作
层变浅,多种药物的防治效果变差。
另外农药的过量使用破坏了土壤的内部结构,导致土壤
当中的微生物死亡,土壤的抵抗能力逐渐变差。
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种植同一个农作物,
使得同一块土地没有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这也是造成病虫害逐年上升的一个主要因素。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
2.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不高
我国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相对于国外而言较为薄弱,人们缺乏有效的防治意识。
现
阶段我国农业病害虫的防治方法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防治方法的单一性,与国外先进的、多样化的防治方式相比,我国病虫害防治工作尚需完善。
相关技术部门没有农作物病虫害防
治工作意识,导致种植农作物的农民不重视,甚至不知如何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民作
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主体,若缺乏该方面的意识,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2农药不合理使用
近年来,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无公害防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但从整体
的推广应用范围来看,应用面积相对较少,大多数地区所采用的防治手段主要以化学农药防
治为主。
通过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能够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如果长期使用
同一种农药或者大剂量多种类使用农药的话,会对农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使得农田
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病虫害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多种药物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
逐渐陷
入到多种类使用药物防治病虫害,病虫害危害日趋严重的趋势。
此外,在农药选择和使用过
程中,需要按照病虫害的种类综合确定,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不能严格按照农药的使
用规范,科学选择农药,使用农药,这也是造成农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污染的一个主要因素。
2.3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率不高
现阶段大多数农民群众都是自行选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加上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模
式相对较为分散,农作物种植不集中,不能够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统一用药,统一防治。
以
家庭为单位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模式,不仅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同时也会
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3新时期农村病虫害中药防治措施
3.1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病虫害防治的一种预防性措施。
伴随着农作物品种的不断增加和外来新物种
的引进,在未经检疫的情况下尤其是外来物种是携带未知病虫害的最大因素,极大的提高了
人为传播农作物病虫害的几率,而外来未知病虫害的入侵将会给农作物的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最基本措施就是加强对农作物植物在育种、运输、销售和种植等环
节进行严格的病虫害检疫工作。
要对农作物种植当地的病虫种类、威胁程度、环境的影响作
用等进行实地严谨地调查,确定农作物检疫的病虫害目标对象,确定检疫的目标主体,一旦
检疫中发现病虫害传染源则禁止进行推广播种,并需要及时采取退回、销毁等病虫害防疫措施,严格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将病虫害威胁遏制在源头阶段。
3.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措施和策略,利用农作物生长
的规律和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配合的耕种技术、农作物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技术等,对农作
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进行优化,改变病虫害滋生的条件,从而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发生
的概率,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
首先,要根据农作物生长地区的环境选择适合的农作物种植种类,选择适合当地环境、
抗病虫害能较强的农作物品种,选择质量符合标准的种子进行在栽培。
其次,要在农作物的
生长培育环节加强肥水管理,对土壤承载量进行综合控制,确保农作物能够有更大程度的营
养系或许,提高农作物的病虫害防疫、身体自能力的提高。
幼苗期的农作物需要时刻观察,
并且为幼苗及时施加绿肥、化肥等,促进农作物的又好又快的成长,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和
抗病虫害的能力。
第三,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要及时对田间进行清理,及时清除病虫作物植
株以及病虫果等携带有病虫害传染源的农作物并且转移出种植区域进行集中焚烧和深埋处理,防止病虫害的传染扩散以及清理不彻底而造成的再次入侵的几率。
另外,也可以在农作物播
种之前对种植土壤和种子进行处理。
对土壤进行消毒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经土壤残留或者繁
殖而产生的病虫害,而对种子进行处理鞥能够通过人工的方式提高种子的免疫能力和作物抗
逆性,增强种植在发芽过程中字体对抗病虫害的能力。
3.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病虫害自身自然天敌或者人工培育的天敌、有益生物、病原微生物、
农用抗生素或者其他生物制剂等来进行“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的病虫害控制和防
治措施,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和扩散的几率,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是
一种无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药的
使用,是现代农业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的防护措施。
生物防治中的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为例,人工繁殖并且释放的广赤眼蜂能够有效地防
治菜青虫、瓜绢螟等病虫害,螟黄赤眼蜂则能够感知棉铃虫、烟青虫;自然界本身存在的病
虫害天敌就需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例如瓢虫、食蚜蝇、捕食螨等就是蚜虫的有效天敌,
抑制蚜虫的繁殖与数量的增加,而多种甲虫、蜘蛛或者蛙类能够在水田中进行害虫的捕食。
因此,需要注意化学药剂的使用来保护自然界存在的病虫害的天敌生物,充分发挥这些天敌
的有效防护作用。
而病原微生物治虫的生物防治方式中,目前主要的方式有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制剂来
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玉米螟等鳞翅目、双翅目等害虫的幼虫,将病
虫害从源头进行有效防治,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微生物杀虫剂。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可以
利用蚜霉菌这种真菌来有效抑制蚜虫的繁殖与增长。
白僵菌、绿僵菌产生的白僵素、卵孢霉
素和草酸钙结晶,能够使200多种昆虫和螨类例如松毛虫、玉米螟、蛴螬、蝗虫、马铃薯甲
虫等中毒死亡。
3.4化学防治
化学药物的喷洒是目前病虫害防治的最主要防治方法,也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在化学药物的使用中要注意药品使用剂量和药物配比的科学性。
由于药物过度使用而导致的病虫抗药性的增加而造成的病虫害防治效果降低,病虫害大面积爆发的情况屡有发生,因此需要加强对药物使用的科学指导,提高药物防治的效果。
结论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及生活质量。
因此,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综合利用农业防治法、物理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等各种方法,加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力度,可以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增加农作物产量,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强英琴.探究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9(4):16-17.
[2]张美芝.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2019(3):33-34.
[3]陆显华.绿色植保理念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9(7):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