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红墩界九年制学校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教案教学设计序号 6 课题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课时青春有格执教者授课日期授课班级七年级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教学难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教学流程设计教法学法设计二次备课设计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3:止于至善的含义?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的精神状态?多媒体显示对青春的理解,导入新课教师引导提示所学重点教师围绕本节,引导自学大屏展示问题二次备课设计教学流程设计教法学法设计一、交流展示(一):行己有耻(多媒体显示图片)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1)理解“行己有耻”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多媒体显示)勾践卧薪尝胆(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启发他们自己探究出所学知识,培养其学习与思维的能力突破难点:理解行己有有所为,有所不为。
(多媒体显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
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思考:(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提示:纪律、规章、法律、道德(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过渡:我们看一看这个片段耻,止于至善落实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多媒体显示)无人监考活动: 出谋划策我该怎么办?帮我出出主意?提示:看吧,没有老师监督;不看,不管有没有老师我们都要遵守考试纪律。
(二):至于行善(多媒体显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选自《大学》活动:说一说(1) 《大学》这本书的宗旨是什么?阅读---------阅读感悟微尘”(2)谈谈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以后的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入手,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与共鸣。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3.2青春有格课时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3.2青春有格课时练(含答案)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课时青春有格一、选择题(2*13=26分)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是否大方得体,行为举止是否符合学生的身份,言谈话语也开始有所顾忌和选择。
这些都是( )A.自负自傲的表现 B.知廉耻、懂荣辱的表现C.虚荣的表现D.自卑的表现2、中国古话说:人无耻,无自立。
这句话是说()A.因为有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的生活B.自尊心和羞耻心没有联系C.人要没有任何廉耻心,才能自立D.没有了羞耻心,就不能独立3、对下边漫画《年关》中领导干部的评价,恰当的是()A.行己有耻,树立底线意识B.意志薄弱,不能战胜自我C.止于至善,检视自身不足D.敢于说“不”,具有批判精神4、孔子说:“行己有耻、有耻且格。
”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中也讲过:“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
”古代信奉廉耻观的官吏,总能守身如玉地砥砺前行,换得一身清白。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①知廉耻,懂荣辱②树立底线意识③不做违反道德的事情④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下列做法体现出具有一定自控力的是①小枫每天睡到自然醒②小玲信守承诺③小微放学回家总是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④为了上学不迟到,小林常翻越路边栅栏,抄近路上学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6、“君子慎独,立德向善”,这是回族世家伍氏一门代代恪守的祖训。
600多年来,伍氏家族开枝散叶,繁衍生息,留下了“博士官六代”、中国第一位回族探花等家族佳话。
解读伍氏祖训,追求“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我们应( )①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积极调整自己③立志做大事,不管小礼节④放弃自我追求,一心只为社会作贡献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7、俗话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青春有格行己有耻》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重视反思与评价,促进学生自我提升
本案例注重反思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审视,发现不足,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同时,通过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给予学生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行己有耻”的心得体会,不少于300字。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行己有耻”的宣传海报,展示在班级宣传栏。
五、案例亮点
1.结合实际生活,提升道德认知
本教学案例的一大亮点是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真实案例导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悟道德法治的重要性。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行己有耻”的内涵,提升道德认知,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法治原则。
4.强化实践应用,提高道德行为能力
本案例在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注重将道德法治知识与学生实际行为相结合,强化实践应用。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道德法治原则处理问题,提高道德行为能力。
5.人性化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本案例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人性化教学为导向,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这种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个性化成长。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行己有耻”的概念、内涵及其在道德法治教育中的重要性。首先,解释“行己பைடு நூலகம்耻”的含义,即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知耻之心,做到自律、自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接着,通过案例分析、法治知识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行己有耻的具体表现和实际应用。
2020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青春有格》说课稿附教学反思 共三篇

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青春有格》说课稿附教学反思(一)部编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内容《青春有格》,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本课是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内容。
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在学生对青春的身心变化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内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在青春期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言行。
二、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2、过程与方法: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3、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为:如何做到“行己有耻”;难点为:培养学生“至善”的追求。
四、说学情七年级学生乐于展示自我,因此,在教学中,应从贴近他们生活的话题入手,引导他们勇敢地倾诉自己的感悟,展示自己的风采;同时,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容易出现一些误区,应组织全体学生出谋献策,帮助同学走出误区,从而真正正确地理解、把握青春的内涵。
五、说教法学法(一)教法: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以下三种教学策略:媒体创境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示资料,与学生互动交流。
自主探究法:运用教材设置的探究与分享,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法:以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学习方法:本课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由发现问题到思考问题到解决问题,并将合作交流方法穿插其中。
六、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按照以下三个环节进行。
(一)开展活动,导入新课老师在黑板上出示田字格,让学生分别在田字格内和外写相同的字,其他学生辨别在哪写的更规范。
师:小学生写字时,经常会用到田字格小字本,由这个田字格的“格”我们还能联想到什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_2.2青春萌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_2.2青春萌动教学设计
《青春萌动》教学设计
课题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二课青春的心弦第二框青春萌动
小米经常讲话后会偷瞄她一眼,而且有意无意地找她说话,甚至还会揪揪她的头发。为此,小果很苦恼,但是不知不觉地被小米吸引着,不自觉地想引起小米的注意,不自觉地脑海中浮现出与小米相处的情景......小果问自己:“我这是怎么啦?这正常吗?”(教师口述这部分内容)
情境四:有一天,小果收到了小米的一封信,这是一封......
5在心底留一空间,给“思恋”以一席合理之地,允许自己每天去想自己喜爱的人或在日记里抒发一下自己真挚的情感,他就不会搅得自己心神不宁。
⑹我不想让自己的小船过早的搁浅,所以,请收回你热烈的目光。(学会拒绝)
以生活中常见的这种心理学现象导入,学生能很快认同,也增长了知识
学生阅读,认识到青春萌动的表现
学生思考并回答
青春的滋味有时就象这些未成熟的水果,过早的去尝试,我们感受到的只能是涩味。我们可以这样做:
1对自己的主要任务有正确的认识;
2转移注意力,可以发展多方面的兴趣;
3把这种念头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4把它冷藏起来,使它成为自己人生中一段美好的记忆,把我连同青春的心事一块儿,尘封进那粉红色的记忆吧(学会等待、学会冷处理);
点拨:异性之间交往注意什么?
真诚大方,内心坦荡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1、相互尊重,自尊自爱,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2、开放自己,掌握分寸;
3、主动热情,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详细教案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能力目标: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惯,做到慎独。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认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重难点: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复回顾:1、自信的作用?2、怎样做到自信?3、自强的作用?4、怎样做到自强?导入:笑话一则:我批评我的学霸同桌:“你看看你,上课不闹,下课不吵,作业不抄,考试自考,回家复完就睡觉,你就不能做一点出格的事情?”同桌说:“能”我惊奇道:“是什么?”同桌淡淡地回答:“写作文。
”请问:这个笑话的笑点在什么地方?点拨:同桌眼中的“格”是作文纸上的方格,而笑话中我眼中的“格”则是规则、纪律、品格的意思。
总结:写汉字需要方格规范,那么我们飞扬的青春需不需要规范呢?(生答:需要)青春也需有格。
可见,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
正课讲授:环节一: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出示研究方针: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2、知耻之心、羞恶之心有什么作用?3、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4、什么是“止于至善”?5、怎样理解“止于至善”?6、怎样追求“止于至善”?7、好的榜样有什么作用?过渡:本节课主要讲两个关键词: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
什么是行己有耻呢?这个词是谁说的呢?生答:略XXX说:“行己有耻”。
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这个词是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比如我认为上课不听讲、说话是可耻的,所以我上课认真听讲、全身贯注。
所以,这是个褒义词,我们要做到行己有耻。
XXX对这四个字做了进一步说明:XXX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意思是说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克不及做。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青春有格》课件新人教版

C
初中生小陈经常参加课外活动,他认为课外活动有益于培养 自身的各项素质,包括道德情操,他慢慢发现在自己热爱帮 助他人,能自觉抵制住很多诱惑,别的同学喜欢做的,例如 到网吧打游戏,戏弄别的同学,他都不愿意做。而其经常制 止他们,有的同学说他“假正经”。 小陈是真的假正经吗? 你觉得小陈是什么样的人?
同学丁:小勇真棒,换做是我,不一定能做到。
小勇每周都抽空到敬老院做志愿者,陪老人聊聊天,读读报纸, 并且一做就坚持了两年时间,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 校号召向小勇学习,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
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榜样的作用?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 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 的而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 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国家 才会变得更好。
止于至善
含义
需要我们怎么做 榜样的作用
课堂同步练习
谚语;人无耻,无自立。这是说( ) A 因为有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 B 人只有无耻,才能自立自强 C 人要没有任何廉耻心,才能自立 D 没有了羞耻心,就能独立
A
成功人生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反思,学会自省。 下列名言能体现自省的有() A.吾日三省吾身 B.小信成,则大信立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止于至善
含义: 止于至善是人 的一种精神境界 ,是一种“虽不 能至,心向往之 ”的实践过程, 是一种向往美好 、永不言弃的精 神状态。
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 “至善”?
止于至善我们该怎样做?
1、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 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 德。
榜同学甲:他能坚持一辈子,我才不信呢! 同学乙:虽然我没做过,但是小勇做了,我也想试试。 样同学丙:我也当过志愿者,而且去过好多次呢!
(新)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2《青春有格》练习题(带答案)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青春有格一、行己有耻1.含义和原因:(1)含义:“行己有耻”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__可耻__的就不去做。
这告诉我们要__知廉耻__,__懂荣辱__;有所为,有所不为。
(2)原因:青春的我们,__乐于实践__,__敢于尝试__,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__肆意放纵__,总有一些__基本规则__不能违反,一些__基本界限__不能逾越。
2.要求:(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__知耻之心__,不断提高辨别“__耻__”的能力。
“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__是非善恶__,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它在我们行动之前,__审查愿望__;在行动之中,__监督调节__;在行动之后,__反思效果与影响__。
(2)我们的行为在__证明__并__塑造__着我们自己。
“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__真诚面对自我__,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__触碰__道德底线的事情__不做__,__违反__法律的事情__坚决不做__。
(3)“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__磨砺意志__,拒绝__不良诱惑__,不断增强__自控力__。
二、止于至善1.含义:(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__精神境界__,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__至善__”追求。
(2)“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__实践过程__,是一种向往美好、__永不言弃__的精神状态。
2.要求:(1)从__点滴小事__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__积少成多__,积善成德。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在生活中寻找“__贤__”,将他们作为榜样。
(3)“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__自我省察__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__自责__,积极__调整自己__,通过__自省__和__慎独__,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3.榜样的作用: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试牛刀
1、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灿烂的
B ,我们应当 ( )
A.尽情享受青春而不必努力 B.要更加的珍惜青春 C.肆意放纵也没有关系 D.法律底线不能触碰,触碰道德 底线没事
2、“青春让每一个人都开花一次,但不担 保每个人都开一次果。能不能结果往往取决 于当你还是一朵花的时候”这句名言启示我
B 们( )
行己有耻要求:
1.需要我们有羞耻之心 不断提高辨别“耻”的 能力。
畅所欲言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 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 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 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班规、校规; ◆医院、火车站等 公共场所的规定;
◆交通法规;
孔子说:“行己有耻。”
意思:一个人行事,凡自 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朱熹说:“人有耻, 则能有所不为。”
意思:人只有知道什 么是可耻的,才知道 什么事不能做。
要知廉耻,懂荣 辱;有所为,有 所不为。
P28 阅读感悟
◆卢梭当年做的对么? ◆内心隐隐作痛说明卢梭 是个怎样的人?
◆行己有耻 要求我们怎 么做?
止于至善的要求:
2)在生活中寻找“贤”并 将他们作为榜样。
擦亮眼睛 寻找榜样
止于至善的要求:
3)养成自我省察 的习惯,通国富;少年
报
身 强则国强,少年独 国
为 立则国独立;少年 为
本 自由则国自由,少 重
年进步则国进步。
修炼青春
青春需要去经历,去体 验,行走在“止于至善”的 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 长中收获,这是对青春最好 的证明。
格:规矩,规则
青春 有格
学习目标
• 知道“行己有耻”的含义和要 求。
• 认识到“止于至善”需要养成 自我省察的习惯。
• 认识到处于青春期的我们需要 以修身为本。
青春的我们,乐于 实践,敢于尝试,希 望证明自己,但青春 并不意味着放纵,总 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不 能违反,一些基本的 界限不能逾越。
1、止于至善的含义
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 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 弃的精神状态
2、生活中怎样才能做 到“至善”?
2.止于至善的要求:
1)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 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好的榜样昭示着 做人、做事的基本 态度,激发我们对 人生道路和人生理 想的思考,赐予我 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①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 ②要弹奏好青春 协奏曲,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需要人才 ③ 每个人都会在青春年代成为有才华的人④青 春是盛开的花朵,我们不仅要让她散发芬芳, 更要让他结出累累硕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行己有耻要求:
2.树立底线意识, 触碰道德底线的事 情不做,触犯法律 的事情坚决不做。
行己有耻要求:
3.需要我们磨砺 意志,拒绝不良 诱惑,不断增强 自控力。
《大学》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意思:大学的主旨在于 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 在于鼓励天下人革除自 己身上的旧习,使人达 到完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