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 第四章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第四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产生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世纪末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其途径:商人、高利贷资本;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小商品经济封建社会的手工业行会在小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作用下两极分化,手工作坊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商人的包买商控制了市场和高利贷资本提供资金原料等,使手工作坊丧失独立生产者地位转变为雇佣劳动力;(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主要途径:(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2)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需要的基本条件:一是大批丧失生产资料的自由人;二是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少数人手中;(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经过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通过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最终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二)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三)价值量和价值规律(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五)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与较低的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1、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A、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B、社会分工(前提条件)和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根本条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社会分工是指将满足人们需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独立不同的部门和行业。

三次社会大分工:1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2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3商人的出现C、社会化生产——物质基础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阶段(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直至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处于次要地位,市场发育程度低,商品交换还未成为社会的重要经济活动,市场配置资源只是局部现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利润下降 减 少 投 资 利润增加 价格上涨 供不应求
追 加 投 资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 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 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技术 水平
劳动生 个别劳 产率 动时间
第 四 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 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 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基础 使用雇工劳动的 经营管理者
——马克思
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 一般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掌 握一定知识和技术才能从事的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 少量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可以等于多倍简单 劳动创造的价值。
⑹ 1895年甲午战争赔款库平银23150万 两,含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的军费2亿两、威 海卫驻军费150万两;《辽南条约》中规定的赎辽 费3000万两。
⑺ 1901年庚子赔款,含《辛丑各国和约》 中规定的偿付诸国赔款关平银4.5亿两;地方赔款 16886708两。 ⑻ 1906年拉萨事件赔款,含中英《续订 藏印条约》中规定的250万银卢比。
4.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枢纽
原因三
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其他一系 列理论和原理如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 产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二是市场竞争生存的外在压力。
2020/3/16
38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
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
资 本 的
技术水平决定 技
由 生 产 资 料 Pm 其数量比例 和劳动力A构成
术 构 成



由不变资本c和 C : V

可变资本v构成
构 成
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 映202技0/3/16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即C : V 39
2020/3/16
12
4、商品的价值量理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决 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的大小 与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 率成反比。
2020/3/16
13
5、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 等的原则进行,即等价交换。
2020/3/16
2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世纪末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其途径:
封建社会的手工业行会在小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作用下两极 分化,手工作坊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
商人的包买商控制了市场和高利贷资本提供资金原料等, 使手工作坊丧失独立生产者地位转变为雇佣劳动力;
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3)货币的本质: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 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020/3/16
18
3、货币的职能
(1) 价值尺度 ▶ 货币可以用来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 。
(2)流通手段 货币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020/3/16
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 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 调节时会产生的消极后果。
(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
•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货币是在长期 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 品。
• 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 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和扩大的价值 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和货币。
• 货币具有的五种基本职能: •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 马克思把商品转化为货币称为 “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条约如果不 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 者。”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15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

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

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
• 封建社会初期:与较低生产力基本相适应的以 铁器工具为特征的封建生产关系。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第一节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第一节解析
大地主和资产阶级借助野蛮的暴力加速资 本主义迅速发展所需两个条件的形成。
主要 途径
用暴力手段 剥夺农民土地
用暴力手段 掠夺货币财富
(1)用暴力掠夺农民的土地,是 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 在英国表现得最 为典型: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
国家颁布各种血腥法律
• 国家颁布了各种血腥法律,用鞭打、监禁以至处死 禁止农民流浪,强迫他们成为雇佣劳动者。
• 1830年南部脱离尼德兰独立,成立比利时王国。
• 尼德兰革命是通过民族解放战争在历史上第一次 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普遍处于封建专制 统治的时期,荷兰共和国的出现,使人类历史的 前景出现一抹灿烂的曙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英国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掌握政治权利,进一步 发展资本主义。国王查理一世的专制普遍引起不满。17世 纪,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同国王展开斗争。
封建主对农民的剥削的途径
(1)依靠土地所有权
的中
(2)采取超经济的强制迫
受国 压封
使农民为他劳动
迫建 农社
民会Biblioteka 封建社会 农民受酷刑• 超经济的强制,是指在农民 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的基础上,封建主对农民人 身的强制。超经济强制在 封建制度下不可避免。
封建地租是封建主阶级 对农民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
封建土地 所有制
封建主 阶级
农民 阶级
占有基本生产资料 不完全占有农奴或农民
完全没有 或只有很少的土地
小私有经济是农民区别于奴隶的主要标志
农民通过一定条件取 得土地使用权, 必须建 立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 小私有经济。
它在一定程度上剌激农民的劳 动兴趣,提高劳动生产率;同 时,它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 利于封建主对农民的剥削和 统治。这是封建经济能够存 在的条件。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什么是价值规律?
小 结
价值规律的影响有哪些? 我国如何发挥价值规律的 积极作用,削减消极影响
思考题
请根据所学知识谈一谈把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对全面 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思考三:我国在实践中如何发挥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削减其消极影响
十 四 大
十 五 大 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 作用。
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80万亿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 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 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 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 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54万亿
过百分之三十。
2014 2015 2016 2017
20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优越性和 强大生命力就在于:不仅能够将社会主义和 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在一起,而且留有很大 空间,可以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通过深 化改革不断优化这种结合。
十 六 大
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思考三:我国在实践中如何发挥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削减其消极影响
十 七 大 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 八 大
十八 届三 中全 会
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 作用。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 用
思考三:我国在实践中如何发挥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削减其消极影响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必须更好地 发挥政府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交换价值: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旦进入交换就具有交换价值。 它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的交换比例。例: 一只羊与两把斧头相交换,两把斧头就是一只羊的交换价值。 因此,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但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因为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
各不相同,不具可比性。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价值
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 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 自然属性,是交换价值 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的表现形式
凝结(或物化)在商品 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交 换价值的基础。
辩析一: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 没有价值。
❖ 正确。因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会有人 要,因而不是商品,所以没有价值。
❖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通常 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中所耗费 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 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即劳 动生产率)成反比。——马克思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类别
商品数 量(个)
耗费时 间(小
时)
总价值( 万元)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及其基本矛盾
❖ 1、商品经济的内涵及其产生的条件
❖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 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 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3、价值量和价值规律 ①价值量的决定
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 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 的劳动时间

马原第四章总结

马原第四章总结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年代和地区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

2,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形式(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扩大再生产←富有者←条件好的←小商品生产者——雇佣劳动者←破产←贫困者←条件差的←←(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包买商←商人→控制→小商品生产者←依赖←小商品生产者——雇佣劳动者←失去独立性←(二)资本的原始积累1、资本原始积累的含义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过程。

2、资本原始积累的起止时间在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于15世纪后30年,经过16世纪的高潮,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才告结束3、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富有者←掠夺货币财富←←——资本原始积累——雇佣劳动者←无产阶级←剥夺农民土地←(1)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2)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4、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在于它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条件(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1、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1)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2)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3)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由小商品生产发展而来三大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社会主义社会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1)社会分工: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
命运 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
私人劳动
私人劳动: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进行的,是具
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社会劳动:每个商品生产者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某一种商品的生产,生产者之间相互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贯穿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有制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
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决定着 首先,私人劳动—G—W(生产以 为目的)
联系、相互依存、彼此交换,表现出社会性质
商品拜物教
商 人们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克思称之为 品拜物教
商品拜物教的原因
其一,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只有采取商品的形式才能进行交换,人类劳动的 等同性只有采取同质的价值形式才能在交换中体现出来
其二,劳动量只有采取价值量这一物的形式才能进行计算和比较
其三,生产者的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质只有采取商品之间即物与物之间相交换的形式才能
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使人们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具有了拜物
教性质
制度困境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矛盾的不断运动, 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必然被社会
主义制度所取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