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生态修复规划方法(董哲仁)
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实施方案

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实施方案
1. 生态评估与监测,首先需要对河道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评估
和监测,包括水质、水生态系统、岸线植被、水生动物等方面的调
查和评估,以确定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的重点。
2. 生态修复目标与原则,明确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和原则,例
如恢复河道自然生态系统、提高水质、保护稀有濒危物种等,确保
修复过程符合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 生态修复技术与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和修复目标,制定相应
的生态修复技术和措施,包括水生植物种植、河道整治、湿地恢复、沉积物清理等,以恢复和改善河道生态系统。
4. 治理方案实施步骤,明确生态修复治理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表,包括前期准备、实施阶段和监测评估阶段,确保治理工作有条不紊
地进行。
5. 资金保障与政策支持,制定相应的资金保障机制,确保生态
修复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政策支持和
保障。
6. 社会参与与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参与,鼓励公众参与生态修
复治理工作,同时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河道生态环
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实施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生态评估、修复目标、修复技术、实施步骤、资金保障与政策支持、社会参与
与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以期达到恢复和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的综合
效果。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计划方案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计划方案第一部分:项目背景和目的1.1 项目背景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是为了改善、恢复因人为或自然原因受损的河道生态系统而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性工程。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许多河道生态受到破坏和污染,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旨在通过生物和物理治理手段,修复破坏的河道生态系统,保护和改善水域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
1.2 项目目的本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施策,实施有效的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以改善河道周边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系统,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态福祉。
第二部分:项目范围和目标2.1 项目范围本项目选取某市X河道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改善。
2.2 项目目标(1)恢复河道水体的生态功能,提高水质和水量;(2)改善沿岸植被和湿地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3)减少河道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4)促进河道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项目内容和实施方案3.1 水质改善针对X河道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制定水质改善方案。
通过水植物修复、生物滤池建设等措施,提高水体净化能力,减少水质污染。
3.2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河道周边湿地和植被进行保护和修复,促进濒危植物和动物种群的繁衍,提高生物多样性。
在适当的地点进行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增加湿地的面积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
3.3 河道栖息地修复对于破坏或丧失的河道栖息地进行修复,提供生物栖息和繁衍条件。
通过岸线修护、栖息地建设等手段,使河道生态系统得以恢复。
3.4 河道岸线治理对于河道岸线进行合理规划和治理,修复岸线生态环境,保护河道岩溶地貌,减少岸线侵蚀,改善河岸植被。
3.5 河道生态敏感区保护对于河道重要生态敏感区进行保护,禁止采砂、修建和开发等破坏性行为。
3.6 河道污染排放控制制定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加强对河道周边工业、农业和生活排污源的监管,减少河道污染。
3.7 河道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长期的河道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掌握河道环境变化情况,科学评估河道生态修复效果。
河流生态修复实施方案

河流生态修复实施方案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河流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河岸垃圾满目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实施河流生态修复方案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需要对河流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了解河流水质、水生态系统、河岸植被等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病灶。
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修复方案,包括水质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河岸绿化等内容。
其次,针对水质改善,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排,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保障河流水质达标。
同时,可以引入生物修复技术,如水生植物的种植和养殖,利用它们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改善水质。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我们可以进行河流生态修复工程,重建河流的自然生态系统,恢复鱼类、水生植物等生物的栖息地。
此外,加强对河流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禁止非法捕捞和破坏野生动植物的行为,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
另外,河岸绿化也是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
我们可以进行沿河植树造林,修建湿地公园,改善河岸的生态环境,提升人们对河流的环境意识,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河流生态修复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河流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河流生态修复工作的良好氛围。
总之,河流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参与和合作,才能实现河流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让我们的河流成为清澈、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观。
试论河流生态修复规划的原则

理 论 前 沿
C IA WA E E O R E HN T R R S U C S
试论河流生态修复规划 的原则
董哲 仁
( 国水利 水 电科 学研 究院 ) 中 摘 要 : 指 明 河 流 生 态修 复 的 目 的 、 务 的 基 础 上 , 出 了 河 流 生 态修 复规 划 的 五 条 原 则 . 河 流 生 态 修 复 与 在 任 提 即 社 会 经 济 协 调 发 展 的 原 则 ; 域 尺 度 规 划 原 则 ; 强 空 间 异 质 性 的 景 观 格 局 原 则 ; 生 态 自我 修 复 为 主 . 工 适 流 增 以 人 度 干预 为辅 的原 则 ; 态修 复_程 与 资 源、 境 管理相 结合 的 原则 。 生 T - 环 关键 词 : 流 ; 态修 复 ; 划 ; 则 河 生 规 原
ojcie n ag t o v reooia rs rt n o riae e eome tb ten f e c l i lrs rt n be t s a d tres fr e clgcle t ai :codn td d vlp n e e vr eoo c et ai v i o o w i ga o o
i t r e to s a r i g t r u h c lg c so a i n o k i o i a in wi t e n e v n i n ;c ry n h o g e o o ia r t r to w r s n c mb n t t h ma a e n f r s u c s n l e o h n g me t o o r e a d e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 12 (0 6 1 — 0 1 0 10 — 1 3 2 0 )3 0 1 - 3
生态修复技术

受污染水体的生物董哲仁,刘蒨,曾向辉1 概述对受污染的江河湖库水体进行修复,已是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
特别是南水北调东线沿线的治污工程,量大面广,寻找先进实用、造价低廉的技术迫在眉睫。
我国的江河湖库水体污染主要包括氮磷等营养物和有机物污染两方面。
另外,湖泊水库蓝藻及赤潮给水域生态、人体健康也造成了严重危害。
对于富营养化的控制,发达国家以控制营养盐为主,大多采取“高强度治污-自然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即控制外源磷污染负荷并配合生态恢复措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较大成效。
去除藻类与控制其生长是湖泊水库水体恢复与保护的难题。
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技术主要有三类:1〕化学方法:如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但是易造成二次污染;2〕物理方法: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冲淤等,但往往治标不治本;3〕生物-生态方法:如放养控藻型生物、构建人工湿地和水生植被。
开发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是当前水环境技术的研究开发热点。
实际上,大自然在发展变化的长期过程中,本身已经具备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强大能力,使得自然界得以持续而有序地运行。
其中水体的自然生物净化能力,在人类出现之前的远古时期,就保证了自然界江河湖泊的水体洁净。
目前开发的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实质上是按照仿生学的理论对于自然界恢复能力与自净能力的强化。
可以说,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去恢复自然界的本来面貌;强化自然界自身的自净能力去治理被污染水体,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乎逻辑的治污思路,也是一条创新的技术路线。
生物-生态污水处理技术,是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的技术。
近年来这种技术发展很快,在国外已经达到工程实用化的程度,并且积累了系列观测数据。
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是处理效果好。
其次,生物-生态水体修复的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
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处理 ; 利用 细菌 藻类 、 型动物的生物处理 : 微 利用湿地 、 土壤 、
河湖等 自然净化能力处理 等一 以下重点舟绍几种针对江河湖库 污染大水体 的修复 技术
21 生物膜法处理 技术 .
生物膜法是指用天然材料( 如卵石)台成材料诎Ⅱ 、 纤维) 为载 体, 在其表面形成 种特殊的生 物膜 , 生物膜表面积大 , 可为徽 生 物提供较大 的附 着表面 , 有利 于加强 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其反应 过程 是 :1 (J 基质 向生物膜表面扩散 : ) 【 在生物膜内部扩 2 散 ; 臌 生 物分 泌的酵素 与催化剂发生 化学反应 4代谢 生成 ( 3 [)
理时没有污泥膨胀 和污泥 回流问题 , 且耐 冲击负荷 。 主要工 艺方法有生物廊道 生物滤池 、 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生物膜 浩对于受有机物段氨氨轻度污染水体有明显 的效果 日
本 、 国等 都 有 对 旺 河 九 水体 修 复 的 工 程 实 例 韩
和谐 相处 的台乎逻辑的治污思 路 , 是一条创新的技术路线 。 也
数据 水体的生物一生态修 复技术 具有 下优点 : 首先是处 理
效果 好 一 其次 . 生物
生 态水 体修复 的工程 造价 相对较低 , 不
定条件 下. 对其进行筛选 定向驯化
需耗 能或低耗 能 , 运行 成本低廉 需的微 生物具 有来源广 所 繁殖快 的特 , 如能在 富集 培养 . 可以对大 多数有机 物质实现生 物降解处理 。 另外 .
经 取 得 较 大 成 效
这种 处理技 术不 向水体投放 药剂 . 不会形 成二次污 染 以 . 所
这种廉价实用技 术十分适用 我 国江河湖库 大范围的污水糟理 工作 用生 物一 生恋方法治污 , 还可 与绿 化环境及景 观改 善
河流生态修复的规划与设计方法研究

河流生态修复的规划与设计方法研究董哲仁,孙东亚,赵进勇(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摘要:本文阐述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任务以及时空尺度等基本问题,并对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原则、设计方法和规划技术工具进行了总结和发展,同时提出了河流结构功能整体模型作为河流生态修复的科学基础,最后介绍了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案例。
关键词:河流生态修复,规划,设计1 概述人们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效应反思和总结以后,认为应试图缓解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压力,对于各种胁迫因素给予补偿,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原有面貌,于是出现了“河流恢复(river restoration)”的概念和相应工程技术。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 对于“河流恢复”有以下定义:“河流恢复是这样一种环境保护行动,其目的是促使河流系统恢复到较为自然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河流系统具有可持续特征,并可提高生态系统价值和生物多样性。
”(ASCE,2003)。
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一百多年对于河流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工程建设以后,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把重点从开发利用转向对河流的保护。
从50年代开始以水质恢复为第一阶段,到80年代初期转入第二阶段即河流生态恢复阶段。
80年代初期的特点是建设小型河流的生态恢复工程,到80年代末进入以单一物种恢复为标志的大型河流恢复行动。
90年代开始规划流域尺度的河流生态整体恢复工程并开始若干示范工程建设。
目前发达国家的河流生态恢复建设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形势中。
我国的河流生态修复工作起步较晚。
90年代末我国水利部门开始探索通过应急调水的方法恢复急剧退化的河流生态系统并取得初步成功,这些试点包括塔里木河、黑河和扎龙湿地等。
应急输水缓解生态系统急剧退化是修复河流生态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到21世纪初水利部门开展了水域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的试点,这些试点包括海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水资源保障规划、桂林漓江、武汉、无锡的水生态修复规划。
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型河流的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陆续开展,包括北京市、浙江省、重庆市等。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施工方案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施工方案一、目标与原则我们的目标是恢复河道水体的生态平衡,提升水质,并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为此,我们将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优先:保护和恢复河道生态,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优先考虑生态效益。
2.统筹规划:综合考虑河道及周边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
3.科学治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以数据为依据,进行治理方案的优化。
4.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鼓励公众参与河道治理过程。
二、施工内容1.水质提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减少污染物含量,提升水质。
2.生态修复:恢复河道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水生动物等。
3.河道整理:清理河底的淤泥和垃圾,改善河道形态,增强河流的自净能力。
4.岸线保护:通过植被恢复、土壤加固等措施,保护河岸线,防止水土流失。
5.水环境监测:定期对水质和生态环境进行监测,确保治理效果。
三、实施步骤1.前期调查:对河道的水质、地形、生物种类等进行详细调查。
2.方案设计: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治理方案。
3.施工准备:包括物资采购、人员调配等。
4.施工实施:按照方案进行具体施工。
5.效果评估:施工结束后,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优化或调整。
6.后期维护:对治理后的河道进行定期维护和监测。
四、技术措施1.水质提升技术:采用高级氧化技术、光催化技术等,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2.生态修复技术:采用微生态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等,恢复河道水体的生物多样性。
3.河道整理技术:根据河道的地理条件和水流特性,采用合适的河道整理技术,如自然护岸、人工湿地等。
4.岸线保护技术:采用土壤加固技术、植被恢复技术等,保护河岸线,防止水土流失。
5.水环境监测技术:采用在线监测设备、生物监测方法等,对水质和生态环境进行定期监测。
五、保障措施1.组织管理:建立专门的治理团队,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2.资金保障: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治理工作的实施和维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50
3915 3141 2820 2691 2625
面积
3000 2000 1000 0
1949年
1954年
1958年
1971年
1983年
现在
年份
中科院南京湖泊所 李世杰 资料
生物入侵 生 物 过度捕捞 狩猎 污 染 水土流失 河流生态系 统 水 围垦 毁林 水利工程 全球变化 生 境 大 气 大气污染 酸雨 城市化 土 地 土地污染 荒漠化
Water Level (m)
46
Yidu
Spawning records
45
44
Jianli
43 31
自从 1956年开始 的长期观测表明, 四大家鱼在水位上 涨时产卵形成高峰
(据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常剑波资料)
Guangji
42 30 23
41 29 22
40 28 21
27 20
26 19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讲话
提
纲
为什么开展河流生态修复? 一 为什么开展河流生态修复? 二 河流生态系统分析与评价
三 规划目标、任务和原则 规划目标、
四 规划内容和工作流程
一、为什么开展河流生态修复
河流生态系统过程、特征、功能 人类对于河流大规模开发 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
河流生态系统
为防止经济活动对于径 流减少引起河流生态退 化,需要在社会经济需 求和生态保护之间寻求 某种平衡点
洪水脉冲
河流- 河流-洪水滩区系统生 物生存、 物生存、生产力和交互 作用的主要驱动力
洪水脉冲
河流-洪泛滩区横断面
洪水脉冲
洪水脉冲
洪水脉冲- 生命节律信号
洪水脉冲
长江的四大家鱼每年5~8 月水温升高到18℃以上时, 如逢洪水,家鱼便集中在 重庆至江西彭泽的38处产 卵场进行繁殖。 家鱼在涨水第一天开始产 卵,如江水不再继续上涨 或涨幅很小,产卵活动即 告终止。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方法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方法
董哲仁 2011年8月 哈尔滨
新理念 新领域 新举措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坚持人水和谐。 继续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
-中共中央1号文件
维护河湖健康生态,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着力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坚持保护优 先和自然恢复为主。
三 规划目标、任务和原则 规划目标、
四 工具箱和工作流程
二、河流生态系统分析与评价 河流生态系统分析与评价
什么是河流生态修复? 在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组织功能的基 础上,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促使河流 生态系统恢复到较为自然的状态,改善其 生态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河流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综合评价 规划范围和年限 规划目标与总体布局 规划任务 工程措施 管理措施 监测与评估 投资估算 效果分析
过程
时机和预见性
生 t
城市河段城市河段-园林化
奇花异草 假山假水 亭台楼阁 水榭船坞 御码头 御桥 御河 寺庙 祠堂 故居
园林化
仿古建筑
牌楼、雕塑
仿洋建筑
喷泉 雕塑
城市河段城市河段-商业化
高级住宅区 河流滩区 房地产开发 高尔夫球场 商业化 沿河发展 餐饮服务业 茶楼酒肆 娱乐场所
对于生物群落的损害
河流生态状况分级系统表
赋值举例
鱼类 1.a.1鱼类类别构成与受到干扰前几乎一致。所有特定类别的干扰敏 感性物种都存在。鱼类群体年龄结构受人类活动干扰微小,物种的繁 殖发育可顺利进行。 1.a.2 由于人类活动对水质和水文过程影响,鱼类的构成和数量与特 定的生物群落相比,发生了一定变化。鱼类群体的年龄结构受到干扰 ,个别物种的繁殖发育失败,某些鱼类的年龄段缺失。 1.a.3 由于人类活动对水质和水文过程影响,鱼类的构成和数量与特 定的生物群落相比,发生了中等程度的变化。鱼类年龄结构受到干扰 的迹象明显,甚至造成个别鱼类物种的消失或数量降低。 1.a.4 由于人类活动对水质和水文过程影响,鱼类的构成和数量与特 定的生物群落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鱼类年龄结构受到严重干扰, 一些珍稀和特有鱼类物种消失或濒危。
河流生物群落结构连续性
河流4维 连续体模型
物质流、能量流、 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的连续性
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动态性
筑坝对于河流连续性的影响示意图
流态 物质流 信息流 H 河床纵剖面 岸边植物带 L
(a)
1 2 3 4 流态 物质流 信息流 河床纵剖面 岸边植物带 L
H
(b)
H/L—河流纵坡降 河流纵坡降
生态系统功能
物种流动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流动 自我调节 生物生存
系统整体性 正负反馈
过程-结构 功能 过程 结构-功能 结构
河流栖息地特征
1 河流的连续性 2 水文情势的周期性和脉冲性 3 河流地貌的复杂性 4 生物群落多样性
河流4维连续体模型 河流连续体模型
Vannote等1980年提出河 流连续体概念(River Continuum Concept, RCC) 从河流源头到下游,河 流系统内的宽度、深度、 流速、流量、水温等物 理变量具有连续变化特征 连续变化特征
水利工程的生态胁迫
筑堤引起河流侧向非连续化
自然河流非连续化
筑坝引起顺流方向非连续化
水网阻隔 河湖阻隔 直线化 裁弯取直 自然河流渠道化
水利工程胁迫
河床断面规则化
护坡材料硬质化 调水区胁迫效应
跨流域调水工程
受水区胁迫效应
运河沿线胁迫效应
河流渠道化
人工渠道化
断面规则化
直线化
护坡硬质化
1)河流的非连续化 )
(a)自然河流 自然河流
(b)筑坝河流 筑坝河流
水文循环与生物过程
水文情势的周期性和脉冲性
水文循环过程始终与生物过程交织在一起。
水文情势- 水文情势-河流生态过程耦合模型
水文情势(hydrological regime ) 5个要素:流量、频率、 个要素: 水文情势 个要素 流量、频率、 出现时机、持续时间和水文条件变化率。 出现时机、持续时间和水文条件变化率。 水文情势对河流生态系统具有重要驱动力作用。 水文情势对河流生态系统具有重要驱动力作用。 河流系统的生物过程对于水文情势的变化呈现明显 动态响应。 动态响应。
响应
侵蚀和/或淤积;敏感物种丧失;海藻和有机物受冲刷力度被改变;生命周 期被改变 能量流动改变; 外来物种入侵或生存风险增加,导致:本地物种灭绝、本土物种 受威胁、生物群落改变; 河漫滩区植物获得的水和营养物质减少,导致:幼苗脱水、无效 的种子散播、植物生存所需的斑块栖息地和二级支流丧失、植被 侵入河道 扰乱鱼类活动信号:产卵、孵卵、迁徙;鱼类无法进入湿地或回水区;水生 食物网的结构改变;河岸带植物的繁衍程度降低或消失;外来河岸带物种入 侵;植物生长速度减慢 有机物浓缩;植被覆盖减少;植物生物多样性降低;河岸带物种组成荒漠化; 生理胁迫引起植物生长速度下降、形态改变或死亡 下游漂浮的卵消失 改变植被覆盖的类型 植被功能类型改变;树木死亡;水生生物失去浅滩栖息地 水生生物被淘汰及搁浅 秧苗无法生存
河流生态状况分级系统
河流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是对河流生态现状及演 变趋势的综合评价。为开展河流生态系统综合评 价,需要建立河流生态状况分级系统。 (董哲仁 2010) 河流生态状况分级系统既可以用于河流生态现状 评价,也可以用于制定河流生态修复目标,使之 定量化。
河流生态状况分级系统
在分级系统中,生态状况划分为:优、良、中、 差4个等级。 评价对象是主要生态要素,包括生物质量、水文 、物理化学和河流地貌4个方面。主要生态要素层 次下设立11项指标。 规划的特定流域或河流需要结合自身情况,给上 述11项指标的4种等级赋值。
河流脉冲驱动力效应
自然水文过程的年丰枯变化,引发物种的不同行为特点, 自然水文过程的年丰枯变化,引发物种的不同行为特点, 与物种的生物过程相耦合。 与物种的生物过程相耦合。 Q
洪
触发鱼类产卵 触发树种散布 河漫滩植被 侧向漫溢 (漫滩流量 漫滩流量) 漫滩流量
水 脉 冲 效 应
自然水文 水 生物 变, 的 变, ,
17
Month.date 4.30
5.10
5.20
5.30
6.10
6.20
6.30
河流地貌复杂性(空间异质性)
蜿蜒性 连通性 3维复杂性
上游
深泓
中游
砾石
砾石
下游 深泓
河滩宽度 主河槽宽度 2倍最大水深
河流廊道生态系统示意
河流生物群落多样性
正负反馈
营养结构 河流生态系统 结构
层级结构
空间与时间 结构
河流现状描述表
河流现状描述表(续)
生态现状与历史对比
胁迫因子的识别-多变量决策问题
在相同的时间尺度内,各生态因子的变化率是多少?哪些 是变化较大的生态因子? 这些变化较大的生态因子对河流生态系统是否产生了重要 胁迫效应? 进而分析哪些外界因素导致这些生态因子产生变化,是自 然因素还是人类活动因素?具体的外界因素影响是什么? 如果消除或减轻这些外界因素是否就能够部分地恢复河流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是由植物、动物和 微生物群落以及无机环境相 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动态、 复杂功能单元。 -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 2005
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动态、 非平衡和非线性系统。 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河流生态系 统的本质特征。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结构
营养结构 空间与时间结构 层级结构
流量和频率
流量稳定
出现时机 出现时机
季节性流量峰值丧失
低流量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