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工作计划

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工作计划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水库作为重要的水资源供给方式之一,在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水库水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与污染。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有效的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工作计划,对维护健康的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本工作计划的目标是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水库水生态环境的质量,减少水污染物排放,增加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2. 主要任务(1) 强化水库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水库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对水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 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水污染源的管控,推行严格的排污管理制度,减少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排放量,避免在水库中堆积过多的污染物。
(3) 加强水库周边的生态保护:加强对水库周边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采取生态修复手段,恢复受损的湿地、植被等,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完善监测与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水库水生态环境的监测与管理体系,定期对水质、水生物等因素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工作步骤1. 调查研究通过对水库周边区域的实地调查,了解当前水生态环境的现状与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为后续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保护与修复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保护与修复方案,明确具体的工作内容、责任主体及实施时间。
3. 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水库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库保护的认识,鼓励广大市民共同参与水库保护与修复的行动。
4. 加强污染源管控加强对水污染源的监管,建立严格的排污许可制度,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水库水质的持续改善。
5. 实施生态修复采取适当的生态修复措施,恢复水库周边湿地、植被等受损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2023年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计划范文

2023年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计划范文一、背景分析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的压力不断加大,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为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制定2023年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本工作计划旨在实施一系列措施,提升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能力,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目标设定1. 制定并落实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法规政策,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能力;2. 修复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水生态系统,提升水质,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3. 加强公众水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参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4. 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提升,确保国家水资源安全。
三、工作内容1.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1)制定并修订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要求;(2)加强相关技术和经济政策的研究,提供支持和激励措施,促进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2.提升水业管理能力(1)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的统一规划与管理;(2)推进水资源定量评价和动态监测,建立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利用的监测体系;(3)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节约利用技术研究,在源头控制和综合治理方面下功夫。
3.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1)修复和保护湖泊、河流、湿地等水生态系统,恢复植被和生物多样性;(2)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改善水生态系统的物理结构和功能;(3)加强环境监测和水体质量评估,掌握水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
4.加强公众水环境意识(1)开展水环境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水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2)开展环境公益诉讼,推动行政和民事责任追究,提高违法成本;(3)加强媒体的宣传报道,提高公众关注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5.推动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1)制定和完善水资源的配额制度,提高用水效率,降低浪费;(2)加强供水和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提升供水能力和水质;(3)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用水单位效益;(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项目。
《2024年城市水资源可持续规划与水生态环境修复》范文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规划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水资源管理成为当前重要的社会议题。
如何在保证水资源充足、清洁、可持续的前提下,实现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成为了当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规划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更在于其对于保障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长远意义。
二、城市水资源可持续规划(一)规划原则城市水资源可持续规划应遵循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原则,注重生态保护,强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在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需求的同时,保护好水生态环境,确保水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二)规划内容1. 水资源评估:对城市水资源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可利用量等基本情况。
2. 水资源保护:制定水资源保护措施,包括水源地保护、水体污染防治等。
3. 水资源利用: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水生态修复:针对受损的水生态环境,制定修复措施,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三、水生态环境修复(一)修复目标水生态环境修复的目标是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修复措施1. 生态补水:通过调水、蓄水等措施,增加水体流动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2. 底质改良:改善底质环境,减少底泥污染,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3. 植被恢复:在水域周边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体质量。
4. 生物修复: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水体进行原位修复。
5. 污水处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水排放。
四、实施策略(一)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规划和水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政策支持。
(二)科技支撑:加强科技研发,推广先进的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三)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环境修复的认识,鼓励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城市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方案

城市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方案一、引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生态破坏等问题。
为了保护城市水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城市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方案。
二、城市水生态现状分析城市水生态现状是制定规划方案的基础。
通过对城市水资源利用状况、水污染程度和水生态系统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可以确定修复与保护的重点和方向。
1. 水资源利用状况城市的水资源利用主要包括供水和排水两个方面。
供水方面,需要评估城市的水资源供应能力、供水设施的状况和供水管网的覆盖率等指标。
排水方面,需要考虑城市的雨水排放和污水处理情况,评估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
2. 水污染程度城市水污染是城市水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评估城市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等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可以确定城市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污染源的主要来源。
3. 水生态系统状况城市水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评估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等指标,可以了解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三、城市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目标基于城市水生态现状的分析,可以确定城市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的目标。
目标应该具体、可行,并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
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城市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基础。
目标应该包括提高供水设施的效率,减少供水损失;加强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降低城市的雨水排放量;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减少污水排放对水体的污染。
2. 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是城市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的重点。
目标应该包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加强城市雨水的处理,减少雨水对水体的污染;加强工业和农业污染的防治,减少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
3.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城市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是城市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的根本目标。
目标应该包括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恢复受损的水生态系统;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提供生态服务。
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方案

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方案目录一、前言 (3)1.1 编制背景 (3)1.2 实施目的 (4)1.3 实施范围 (5)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现状分析 (6)2.1 水生态保护现状 (7)2.2 水生态修复现状 (8)2.3 存在问题及成因 (9)三、总体要求 (10)3.1 指导思想 (11)3.2 基本原则 (12)3.3 主要目标 (13)四、水生态保护具体措施 (14)4.1 水源保护 (15)4.1.1 保护区划定 (16)4.1.2 生态补偿机制 (17)4.2 水质保障 (18)4.2.1 污染物排放控制 (19)4.2.2 河湖长制度落实 (20)4.3 生态修复 (21)4.3.1 河湖生态修复工程 (22)4.3.2 植被恢复与保护 (23)五、水生态修复具体措施 (24)5.1 河道治理 (26)5.1.1 河道清淤疏浚 (27)5.1.2 河岸整治与绿化 (28)5.2 湖泊保护 (29)5.2.1 湖泊水量调度 (30)5.2.2 湖泊水质监测与改善 (32)5.3 生态农业 (33)5.3.1 绿色农业发展 (34)5.3.2 农田水利建设 (36)六、实施计划与保障措施 (37)6.1 实施计划 (39)6.1.1 时间节点安排 (40)6.1.2 分阶段目标设定 (41)6.2 保障措施 (43)6.2.1 资金保障 (44)6.2.2 政策支持 (45)6.2.3 技术支撑 (46)6.2.4 宣传教育 (47)七、监测评估与调整机制 (48)7.1 监测体系建立 (49)7.2 评估标准与方法 (50)7.3 效果评价与反馈 (51)7.4 调整与优化机制 (53)八、结语 (54)8.1 实施成效预期 (55)8.2 后续工作展望 (56)一、前言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水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影响以及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水生态系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凸显,如水体污染、生态退化、水资源短缺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水资源管理的水源地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水资源管理的水源地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水源地的保护和水生态的修复对于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水源地保护与水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现状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水源地是水资源的重要来源,直接关系到人类生活和产业发展。
水源地的保护涉及水体、土地、植被等多方面因素,只有有效保护水源地,才能确保水质纯净,减少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为人们提供稳定的用水和灌溉资源。
水源地保护的关键在于严格的管理和监测制度。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水源地管理机制,确保水源地周边的土地利用符合规划,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保障水源地的自然景观和水质。
同时,加强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企业和居民减少污染物排放,从源头上控制水质污染。
二、水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水生态修复是修复水体生态系统和改善水质的关键手段,对于保障水源地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水生态修复包括湿地保护、河道治理、水源涵养等多种措施,通过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平衡,提高水质,减少水污染,保护水生物多样性。
为实现水生态修复,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水生态修复项目。
同时,加强对水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水体问题,避免局部水体生态系统崩溃,促进整个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三、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破坏等。
这些问题威胁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危害着人类生态环境的稳定。
为应对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水资源管理的投入,完善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增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同时,引导社会各界加大对水资源管理的重视,提高人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共同努力维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四、水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生态修复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水源地保护规划,明确水源地的范围和重点保护区域,加强对水源地的监测和管理。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实施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实施水是生命之源,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环境,而水资源的保护和修复,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健康与稳定,也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因此,实施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一、水生态系统的保护水生态系统的保护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维护水体的生态完整性和功能稳定性。
首先,需要加强水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评估指标体系,全面掌握水体的污染状况和生态状况。
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推动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有效的保护机制。
另外,还需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不断提升对水生态系统的认知和理解,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生态系统的修复水生态系统的修复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改善和恢复受损水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修复工作主要包括水体污染物的治理、生态系统的重建和濒危物种的保护。
首先,需要加强对水体污染的治理工作,如提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等,使水体得到净化。
其次,要进行湿地保护和河岸带建设,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水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境条件。
此外,还要加强针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保护和恢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三、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挑战与前景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水污染源头控制难度大、生态系统修复成本高等。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正在取得积极的成果。
未来,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综上所述,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实施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通过加大水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加强科学研究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稳定性。
水生态修复重建水生态系统保护水资源

水生态修复重建水生态系统保护水资源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水生态修复和重建水生态系统成为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水生态修复的意义、方法与途径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水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
一、水生态修复的意义水生态修复是指通过改善水环境和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水质、复原生态,以达到保护和维护水资源、保证人们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水生态修复的意义在于:1. 保护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修复水生态系统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消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2. 维护生物多样性:水生态系统是众多物种的栖息地,其中包括许多珍稀濒危物种。
通过修复水生态系统,可以恢复物种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3. 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系统可以净化水体,降低水污染物的含量,改善水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更洁净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二、水生态修复的方法与途径水生态修复的方法与途径多种多样,常见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湿地恢复:湿地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恢复湿地可以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
湿地恢复包括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破坏的湿地、重建湿地等。
2. 河流治理:对于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的河流,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理,包括净化水体、恢复河道、改善河岸生态等。
3. 水生态工程建设:通过建设适应水生态系统需要的工程设施,如人工湿地、人工鱼礁等,来改善水生态环境和提高水质。
4. 生态农业发展: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采取生态农业种植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
5. 生态补偿措施:为了保护水生态系统,需要采取生态补偿措施,对破坏水生态系统的行为进行补偿和修复。
三、水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1. 雁荡山湿地生态修复:雁荡山位于浙江,湖泊和湿地资源丰富,但曾受到人为开垦和污染的影响。
通过进行湿地生态修复和湖泊水质净化等措施,成功恢复了湿地生态系统,提高了雁荡山地区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2. 美国休斯敦湿地修复项目:休斯敦市曾因城市发展而导致湿地大面积消失,导致洪水频发和水资源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范围为网湖湖区。
网湖湖区由富水下游大片低洼湖泊群组成,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主要包含网湖(主湖)、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下木桥湖、赛桥湖、新湖、后背屋湖、门前屋湖、碧山湖、桥东上湖、伍家湖等12个子湖、以及莲花湖群4个子湖。
网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732mm,属长江中游下段南岸一级水功能区——网湖保留区,目标水质为Ⅲ类。
良荐河发源于阳新县黄土塘,自西北向东南流过潘桥镇,经过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后进入网湖,良荐河总集雨面积;良荐河虽不在本次规划湖区范围内,但由于其河水最终流入网湖,对网湖进行水资源保护,就必然离不开对其主要入湖河流的水资源保护,因此良荐河流域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
竹林河、芦家坝河同理一并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
网湖湖区地貌上属于泥沙沉积形成的内陆湖泊,南面为石灰质构造的低山,并沿湖岸分布,北面为砂页岩、砾岩、第四十纪红土,由山地侵蚀堆积形成的丘陵岗地,按长条形土岗和宽窄不等的沟坳相间排列,形成南北高、东西低的峡状湖区。
水资源保护现状(1)网湖湖区围垦情况网湖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解放初期,当水位为时,湖泊总面积为,湖泊容积为亿m。
上世纪70年代后在围垦良荐湖、赛桥湖(上片)的3基础上,对大网湖(包括子湖)进行了围垦,从明港口至祝家庄修筑围堤。
将良荐湖、赛桥南湖、下司湖等子湖与大网湖分开。
到80年代末期,网湖水位为20m时,仅有湖泊面积,湖泊容积为亿m。
网湖湖区的围垦总面积3.为,其中包含半壁山农场。
围垦的面积中农田占%、围养水面占%、精养鱼。
、其他占26%池占7% )水环境质量现状(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网湖湖区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水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类。
特别是城区莲花湖,水质为劣Ⅴ莲花阳新县水利局委托阳新县环境监测站对网湖、月23日,年20134湖、石灰赛湖、大泉湖、马蹄湖水质进行抽样监测,具体指标见表。
根据),地表水分类指标限值见表。
网《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实际达到mg/l石灰赛湖总磷达到湖、马蹄湖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地表水;,大泉湖实际达到国家地表水mg/l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大泉湖总磷达到类标V,超出类水标准倍,实际达到劣Ⅴ;Ⅴ类标准莲花湖中心总磷达到l准。
Ⅴ总体上看,网湖湖区总体水质为总磷超标,其中莲花湖的水质为劣类水标准倍)。
莲花湖紧邻阳新类标准,主要是总磷量超标严重(超出V县城,现状情况下居民生活污水、部分城市服务业生产用水及工业用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至莲花湖;同时,莲花湖和大泉湖曾大面积的养殖珍珠,大量的投肥沉积湖底,持续污染水体,导致水体水质不断恶化;另外,由于围垦及渠道淤塞,莲花湖与周边水体流通性差,水体交换功能减弱,导。
、莲花湖污染现状见图、也是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
致水体自净能力减弱,表地表水水质监测成果表点单网湖中莲花湖中石灰赛湖中大泉湖中马蹄湖中项PCODmg/Lmg/L氨mg/L总mg/L总mg/L高锰酸盐指mg/L硫化mg/L挥发DOmg/Lmg/LBOD5mg/L氟化mg/L氰化mg/Lmg/Lmg/Lmg/Lmg/L砷10×mg/L 汞-8-8-8-8-8L L L L L 10×××1010×10 mg/L 六价铬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点位单位Ⅲ类IV类Ⅴ类项目6—9 —9 6—9 6—PH值≤40 ≤30≤20mg/L COD≤≤mg/L ≤氨氮≤≤≤mg/L 总氮≤≤≤mg/L 总磷≤15 mg/L ≤10 ≤6 高锰酸盐指数≤mg/L ≤≤硫化物≤mg/L ≤≤挥发酚≥2≥5≥3DO mg/L≤10mg/L ≤6BOD5 ≤4≤mg/L ≤≤氟化物≤mg/L ≤≤氰化物≤≤mg/L ≤铜≤≤≤mg/L 锌≤≤≤mg/L铅.mg/L ≤≤≤镉≤mg/L ≤≤砷≤≤mg/L ≤汞≤≤mg/L≤六价铬图图图水污染源网湖湖区的污染源分为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点污染源主要为城镇工业、生活排污口。
面污染源主要为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化肥、农药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湖泊形成污染。
(1)点污染源据调查资料,目前网湖湖区排污口主要分布于良荐河、网湖、莲花湖和银山港,良荐河和银山港的污水最终分别流入网湖和莲花湖。
污染物主要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阳新富川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网湖周边有2个排污口:太张屋排污口。
t湖山港排污口(阳新亿利碳素有限公司),向网湖排放的年排污量达到万、2个排污口:莲花陈桥排污口(阳新县金瓶山矿业有限公司)良荐河周边有。
莲花湖古楼山排污口(中粮集团),向良荐河排放的年排污量达到5万t个排污口:一中排污口、上钟排污口、国际大酒店排污口、莲花周边有6号排污口、下钟居民排污口、帝州冶炼厂排污口1号排污口、莲花湖2湖、生万t和双港米厂,向莲花湖排放的年排污量达到万t,其中工业废水4,其中工业废水t活污水万t。
因此网湖湖区点源污染总的年纳污量达到万万。
t 2()面污染源网湖湖区耕地面积万亩,养殖禽畜数量约为万头(折算成猪),化肥,农药年使用量万、磷肥年使用量万年使用量万t,其中氮肥年使用量万tt。
t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聚集,网湖的排污量会逐年增加,湖泊水质面临进一步恶化的威胁。
3()内污染源由于多年来未进行过有效治理,部分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进入湖体后逐年沉积,加之曾经的大范围水产养殖投肥,导致湖泊底泥总磷、总氮、.重金属等严重超标,并持续向湖中释放,不断污染水体。
近年来水产养殖范围有所缩小,但仍为向水中投肥的养殖方式,水质仍持续受到污染。
水功能区划根据《湖北省水功能区划报告》,本次规划范围涉及一级水功能区划网湖保留区,范围为网湖湖区,因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划为保留区。
水质管理目标为Ⅲ类。
纳污能力分析按照《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中的相关规定,保留区水域纳污能力主要采用污染负荷计算法。
网湖湖区水功能区划为保留区,水质目标是维持Ⅲ类水质,其纳污能力则采用其水质目标所允许的污染物入湖量。
根据网湖、莲花湖现状水质检测中COD、氨氮、TN、TP的浓度(详见表)与Ⅲ类水质相应指标的浓度(详见表)差值,以及网湖的湖泊容积,可以求得现状情况下网湖湖区纳污总量COD为1048t/a,氨氮为68 t/a,TN为51t/a,TP为-20t/a,即TP指标已经超出了目标Ⅲ类水质的该污染物浓度。
详见表。
表网湖湖区纳污能力计算成果污染物流域COD(t/a)氨氮(t/a)TN(t/a)TP(t/a)-20 51 1048 68 网湖湖区其中:莲花湖上述计算成果说明,在维持网湖和马蹄湖、石灰赛、大泉湖以及莲花湖水质管理目标Ⅲ类水质的情况下,网湖湖区所能容纳的COD、氨氮、TN总排放量上限分别为1048t/a、68t/a、51t/a,而TP污染物总排放量已经超标20t/a。
其中莲花湖在维持Ⅲ类水质的情况下,所能容纳的氨氮总排放量上限为a,而COD、TN和TP污染物总排放量分别超标a、a和a。
水资源保护对策与措施类。
为了更好地保Ⅲ网湖湖区的水功能区为保留区,水质管理目标为护网湖湖区水资源,从流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高度出发,在限制排污总量的基础上,制定出流域内水污染防治工程、湖泊岸线管理、地表水水质监测等水资源保护措施,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强化水资源管理工作。
使网湖湖区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水污染基本消失,水生态良好并不断趋向平衡。
针对上述水资源污染问题,考虑以下三方面水资源保护对策和措施:(1)水污染防治①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网湖湖区范围内,由于城镇污水集中处理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城镇生活污水未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而直接排入网湖湖区,对部分湖泊的水类。
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其中莲花湖最为严重,致使其水质达到劣Ⅴ为了有效削减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应制定网湖湖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规划,优化布局,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加快截污工程建设。
对于城镇),近期新城区采用雨污分流排点源污染,根据《城市总规》(2007-2020水体制,旧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远期全部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所有污水必须经污水处理厂治理达标后排放,严禁未经治理直接排放。
网湖湖区点源污染治理工程(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已纳入《城市总),由市政部门统一规划实施,本次规划不再计列。
2007-2020规》(工业污染源整治②加快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关停或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企业排放废水的污染物浓度与总量必须达标,对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在企业中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制度,鼓励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
③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农业污染源主要包括农田面源、禽畜养殖面源、水产养殖面源等。
近年随着各类农药、化肥和饲料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禽畜粪便和废水随意排放导致部分河段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威胁了网湖湖区水生生态安全。
.对于农村面源污染,建议从源头和末端同时治理。
从源头通过对禽畜粪便等农业有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如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及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将这些本来是污染源的废物变废为宝。
提高有机肥的施用率并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推广生态农艺技术。
在末端,即湖泊周边有面源污染的地方新建截流沟和人工湿地,使农田面上来水先进入截留沟,再汇入人工湿地,通过生物净化后再进入网湖,保护湖泊水质。
网湖湖区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截流沟和人工湿地),已纳入《网湖湿地规划》,本次也不再计列。
④内源污染整治对湖泊进行底泥疏浚,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连续三年晒湖,改善底泥成分,防止底泥继续污染水体。
取消传统围网养殖和珍珠养殖,倡导农户开展生态养殖。
内源污染治理措施已纳入生态修复工程,在此不再计列。
)水质监测体系建设(2水功能区水质水量监测是地表水资源保护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网湖湖区水功能区水质水量监测充分应用自动监测、移动监测、动态监测、应急监测等手段,加大信息系统开发力度,提高快速反应和信息处理能力。
完善流域范围内水质监控体系建设,优化监测断面,为准确、及时地提供水质现状基础资料提供保障。
加强水环境信息管理及系统工程建设包括标准化体系建设、信息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水质评价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系统能力建设。
建立水质评价信息系统,逐步发展为能够进行趋势分析、预测模拟、实时显示、预警预报等深层次数据分析的决策辅助支持系统。
建立分布式水环境综合数据库,对地表水、地下水等水质及其重要影响因子信息进行全面、统一的管理。
制定突发性水质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的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