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计划(2篇)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计划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____年是实施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关键之年,也是水利改革发展不断深入、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上级部署,科学谋划,积极推进,确保取得阶段性效果。
一、工作思路贯彻落实____,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水资源的科学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遏止局部水生态系统失衡趋势,通过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创建水生态系统规范管理体系,打造“碧水蓝天、魅力”,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一)有效控制地下水开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照“优先使用再生水,充分利用地表水,有效保护地下水”的原则,按区域、分步骤,科学关闭自备井,在____年已关闭10眼的基础上,今年再关闭8眼自备井,实现全部关闭。
并对全县地热井规范管理,切实控制地下水开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合理利用地上水,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突出抓好四项工程建设:1、地表水厂及管网体系建设工程。
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有利时机,投资____万元建设一座日供水能力为____万立方/日的地表水厂及配套管网,该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正在进行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今年____月份可以开工建设,____年底投入使用,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切实增强公共供水能力。
2、环城水系引黄供水工程。
投资____余万元,新建扬水站2座,节制闸10座,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____年可投入使用。
年引黄河水____余万立方米,可有效补充地下水,减少地下水的农田灌溉。
3、渠道治理工程。
自____年开始,利用____年时间,投资____万元对西清临干渠等主干渠进行治理,提高渠道利用系数。
4、尖冢灌区改造工程。
尖冢灌区是卫运河流域最大的灌区,灌区面积____万亩,由于建设时间早,设备老化,计划投资____万元,进行设备维修改造和闸涵建设,工程实施后灌区内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进一步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节约地下淡水资源。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研究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研究【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从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水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水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探讨、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通过对现有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希望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指导我国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开展。
文章最后强调了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的紧迫性,同时也意识到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能实现水资源的长远利用和保护。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修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水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水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探讨、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城市化的推进,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过量开采的挑战。
据统计,全球大约40%的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而且水资源恶化的速度还在加快。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水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以及水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探讨,才能有效地保护和修复水资源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深入研究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的意义不言而喻。
本研究将从多个层面出发,探讨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的相关问题,旨在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成果,为未来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1.2 研究意义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5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范围为网湖湖区。
网湖湖区由富水下游大片低洼湖泊群组成,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主要包含网湖(主湖)、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下木桥湖、赛桥湖、新湖、后背屋湖、门前屋湖、碧山湖、桥东上湖、伍家湖等12个子湖、以及莲花湖群4个子湖。
网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732mm,属长江中游下段南岸一级水功能区——网湖保留区,目标水质为Ⅲ类。
良荐河发源于阳新县黄土塘,自西北向东南流过潘桥镇,经过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后进入网湖,良荐河总集雨面积;良荐河虽不在本次规划湖区范围内,但由于其河水最终流入网湖,对网湖进行水资源保护,就必然离不开对其主要入湖河流的水资源保护,因此良荐河流域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
竹林河、芦家坝河同理一并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
网湖湖区地貌上属于泥沙沉积形成的内陆湖泊,南面为石灰质构造的低山,并沿湖岸分布,北面为砂页岩、砾岩、第四十纪红土,由山地侵蚀堆积形成的丘陵岗地,按长条形土岗和宽窄不等的沟坳相间排列,形成南北高、东西低的峡状湖区。
水资源保护现状(1)网湖湖区围垦情况网湖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解放初期,当水位为时,湖泊总面积为,湖泊容积为亿m。
上世纪70年代后在围垦良荐湖、赛桥湖(上片)的3基础上,对大网湖(包括子湖)进行了围垦,从明港口至祝家庄修筑围堤。
将良荐湖、赛桥南湖、下司湖等子湖与大网湖分开。
到80年代末期,网湖水位为20m时,仅有湖泊面积,湖泊容积为亿m。
网湖湖区的围垦总面积3.为,其中包含半壁山农场。
围垦的面积中农田占%、围养水面占%、精养鱼。
、其他占26%池占7% )水环境质量现状(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网湖湖区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水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类。
特别是城区莲花湖,水质为劣Ⅴ莲花阳新县水利局委托阳新县环境监测站对网湖、月23日,年20134湖、石灰赛湖、大泉湖、马蹄湖水质进行抽样监测,具体指标见表。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活动方案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活动方案1.背景介绍水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水污染问题的加剧,水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制定一套有效的活动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2.问题分析在制定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
主要问题包括水污染、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这些问题不仅对水生态系统本身造成了威胁,也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3.水生态保护活动方案为了保护水生态系统,我们提出以下活动方案:3.1 水质监测和治理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水体进行监测和评估。
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减少水中的污染物排放,提高水质。
3.2 湿地保护与修复湿地是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缓解洪涝等功能。
我们将加强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工作,限制湿地开发,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修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3.3 河流生态恢复河流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河流生态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们将开展河流生态恢复项目,包括恢复河道的自然流域、防治河流污染等措施。
4.水生态修复活动方案除了保护水生态系统外,修复已经受到破坏的水生态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修复方案:4.1 森林植被修复森林植被对于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将开展森林植被的修复工作,包括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砍伐等,以提供水源涵养和净化功能。
4.2 水域植物修复适当引入水生植物,如睡莲、芦苇等,在水域中进行种植,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并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4.3 湿地生物修复加强湿地保护的同时,我们也将努力保护湿地中的濒危物种和重要候鸟栖息地。
通过保护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5.方案实施和评估为了确保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的有效实施,我们将建立科学的监测和评估机制。
《2024年城市水资源可持续规划与水生态环境修复》范文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规划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水资源管理成为当前重要的社会议题。
如何在保证水资源充足、清洁、可持续的前提下,实现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成为了当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规划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更在于其对于保障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长远意义。
二、城市水资源可持续规划(一)规划原则城市水资源可持续规划应遵循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原则,注重生态保护,强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在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需求的同时,保护好水生态环境,确保水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二)规划内容1. 水资源评估:对城市水资源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可利用量等基本情况。
2. 水资源保护:制定水资源保护措施,包括水源地保护、水体污染防治等。
3. 水资源利用: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水生态修复:针对受损的水生态环境,制定修复措施,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三、水生态环境修复(一)修复目标水生态环境修复的目标是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修复措施1. 生态补水:通过调水、蓄水等措施,增加水体流动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2. 底质改良:改善底质环境,减少底泥污染,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3. 植被恢复:在水域周边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体质量。
4. 生物修复: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水体进行原位修复。
5. 污水处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水排放。
四、实施策略(一)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规划和水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政策支持。
(二)科技支撑:加强科技研发,推广先进的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三)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环境修复的认识,鼓励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城市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方案

城市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方案一、引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生态破坏等问题。
为了保护城市水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城市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方案。
二、城市水生态现状分析城市水生态现状是制定规划方案的基础。
通过对城市水资源利用状况、水污染程度和水生态系统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可以确定修复与保护的重点和方向。
1. 水资源利用状况城市的水资源利用主要包括供水和排水两个方面。
供水方面,需要评估城市的水资源供应能力、供水设施的状况和供水管网的覆盖率等指标。
排水方面,需要考虑城市的雨水排放和污水处理情况,评估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
2. 水污染程度城市水污染是城市水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评估城市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等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可以确定城市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污染源的主要来源。
3. 水生态系统状况城市水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评估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等指标,可以了解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三、城市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目标基于城市水生态现状的分析,可以确定城市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的目标。
目标应该具体、可行,并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
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城市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基础。
目标应该包括提高供水设施的效率,减少供水损失;加强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降低城市的雨水排放量;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减少污水排放对水体的污染。
2. 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是城市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的重点。
目标应该包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加强城市雨水的处理,减少雨水对水体的污染;加强工业和农业污染的防治,减少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
3.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城市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是城市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的根本目标。
目标应该包括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恢复受损的水生态系统;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提供生态服务。
水资源管理的水源地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水资源管理的水源地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水源地的保护和水生态的修复对于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水源地保护与水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现状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水源地是水资源的重要来源,直接关系到人类生活和产业发展。
水源地的保护涉及水体、土地、植被等多方面因素,只有有效保护水源地,才能确保水质纯净,减少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为人们提供稳定的用水和灌溉资源。
水源地保护的关键在于严格的管理和监测制度。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水源地管理机制,确保水源地周边的土地利用符合规划,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保障水源地的自然景观和水质。
同时,加强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企业和居民减少污染物排放,从源头上控制水质污染。
二、水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水生态修复是修复水体生态系统和改善水质的关键手段,对于保障水源地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水生态修复包括湿地保护、河道治理、水源涵养等多种措施,通过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平衡,提高水质,减少水污染,保护水生物多样性。
为实现水生态修复,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水生态修复项目。
同时,加强对水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水体问题,避免局部水体生态系统崩溃,促进整个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三、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破坏等。
这些问题威胁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危害着人类生态环境的稳定。
为应对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水资源管理的投入,完善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增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同时,引导社会各界加大对水资源管理的重视,提高人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共同努力维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四、水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生态修复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水源地保护规划,明确水源地的范围和重点保护区域,加强对水源地的监测和管理。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的修复分析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的修复分析摘要:我国本来就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点滴的水资源都应该被珍惜,原生的水资源生态系统需要被保护,由此在新形势下以理性视角去审视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价值,并且积极结合对应诉求,建立完善的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首先分析当前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环境修复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对应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修复;环境修复1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1.1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问题的表现方式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方面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许多地区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过度开发、过度抽取及不合理分配等问题,导致水资源的短缺和过度消耗。
水污染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愈加突出。
主要表现为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及污水等等。
水生态环境恶化,拦河筑坝、过度开发水电等措施对河流、湖泊和水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导致生态水位下降、湿地减少、河岸堤坝滑坡等问题。
法律法规不完善,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法规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制度建设仍需加强。
同时,对于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也需要加强,保持严厉打击态势,形成有效的威慑作用。
缺乏科学决策,水资源保护和修复工作需要科学决策、创新思路和技术手段,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地方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缺乏科学性、权威性。
1.2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工作问题在进行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水资源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水资源短缺。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的推进,人们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很多地区的水资源却十分有限。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多种水源供给途径,如开发新的水资源、合理利用雨水等,以满足人们对水的需求。
同时,也需要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意识。
其次,水环境污染是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5.1 水资源保护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范围为网湖湖区。
网湖湖区由富水下游大片低洼湖泊群组成,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主要包含网湖(主湖)、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下木桥湖、赛桥湖、新湖、后背屋湖、门前屋湖、碧山湖、桥东上湖、伍家湖等12个子湖、以及莲花湖群4个子湖。
网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732mm,属长江中游下段南岸一级水功能区——网湖保留区,目标水质为Ⅲ类。
良荐河发源于阳新县黄土塘,自西北向东南流过潘桥镇,经过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后进入网湖,良荐河总集雨面积111.7km2;良荐河虽不在本次规划湖区范围内,但由于其河水最终流入网湖,对网湖进行水资源保护,就必然离不开对其主要入湖河流的水资源保护,因此良荐河流域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
竹林河、芦家坝河同理一并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
网湖湖区地貌上属于泥沙沉积形成的内陆湖泊,南面为石灰质构造的低山,并沿湖岸分布,北面为砂页岩、砾岩、第四十纪红土,由山地侵蚀堆积形成的丘陵岗地,按长条形土岗和宽窄不等的沟坳相间排列,形成南北高、东西低的峡状湖区。
5.1.1水资源保护现状(1)网湖湖区围垦情况网湖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解放初期,当水位为20.0m时,湖泊总面积为81.9km2,湖泊容积为4.23亿m3。
上世纪70年代后在围垦良荐湖、赛桥湖(上片)的基础上,对大网湖(包括子湖)进行了围垦,从明港口至祝家庄修筑围堤。
将良荐湖、赛桥南湖、下司湖等子湖与大网湖分开。
到80年代末期,网湖水位为20m时,仅有湖泊面积43.8km2,湖泊容积为2.79亿m3。
网湖湖区的围垦总面积为28.8km2,其中包含半壁山农场。
围垦的面积中农田占54.8%、围养水面占12.2%、精养鱼池占7%、其他占26%。
(2)水环境质量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网湖湖区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水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特别是城区莲花湖,水质为劣Ⅴ类。
2013年4月23日,阳新县水利局委托阳新县环境监测站对网湖、莲花湖、石灰赛湖、大泉湖、马蹄湖水质进行抽样监测,具体指标见表5.1-1。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分类指标限值见表5.1-2。
网湖、马蹄湖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地表水;石灰赛湖总磷达到0.088 mg/l,实际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大泉湖总磷达到0.114 mg/l,大泉湖实际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莲花湖中心总磷达到0.641mg/l,超出V类水标准3.2倍,实际达到劣Ⅴ类标准。
总体上看,网湖湖区总体水质为总磷超标,其中莲花湖的水质为劣Ⅴ类标准,主要是总磷量超标严重(超出V类水标准3.2倍)。
莲花湖紧邻阳新县城,现状情况下居民生活污水、部分城市服务业生产用水及工业用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至莲花湖;同时,莲花湖和大泉湖曾大面积的养殖珍珠,大量的投肥沉积湖底,持续污染水体,导致水体水质不断恶化;另外,由于围垦及渠道淤塞,莲花湖与周边水体流通性差,水体交换功能减弱,导致水体自净能力减弱,也是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
莲花湖污染现状见图5.1-1、5.1-2、5.1-3。
表5.1-1地表水水质监测成果表表5.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图5.1-1图5.1-2图5.1-35.1.2水污染源网湖湖区的污染源分为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点污染源主要为城镇工业、生活排污口。
面污染源主要为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化肥、农药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湖泊形成污染。
(1)点污染源据调查资料,目前网湖湖区排污口主要分布于良荐河、网湖、莲花湖和银山港,良荐河和银山港的污水最终分别流入网湖和莲花湖。
污染物主要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网湖周边有2个排污口:太张屋排污口(阳新富川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湖山港排污口(阳新亿利碳素有限公司),向网湖排放的年排污量达到3.5万t。
良荐河周边有2个排污口:莲花陈桥排污口(阳新县金瓶山矿业有限公司)、古楼山排污口(中粮集团),向良荐河排放的年排污量达到5万t。
莲花湖周边有6个排污口:一中排污口、上钟排污口、国际大酒店排污口、莲花湖1号排污口、莲花湖2号排污口、下钟居民排污口、帝州冶炼厂排污口和双港米厂,向莲花湖排放的年排污量达到4.04万t,其中工业废水4万t、生活污水0.04万t。
因此网湖湖区点源污染总的年纳污量达到12.54万t,其中工业废水12.5万t。
(2)面污染源网湖湖区耕地面积10.38万亩,养殖禽畜数量约为5.61万头(折算成猪),化肥年使用量1.18万t,其中氮肥年使用量0.48万t、磷肥年使用量0.24万t,农药年使用量31.92万t。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聚集,网湖的排污量会逐年增加,湖泊水质面临进一步恶化的威胁。
(3)内污染源由于多年来未进行过有效治理,部分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进入湖体后逐年沉积,加之曾经的大范围水产养殖投肥,导致湖泊底泥总磷、总氮、重金属等严重超标,并持续向湖中释放,不断污染水体。
近年来水产养殖范围有所缩小,但仍为向水中投肥的养殖方式,水质仍持续受到污染。
5.1.3水功能区划根据《湖北省水功能区划报告》,本次规划范围涉及一级水功能区划网湖保留区,范围为网湖湖区,因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划为保留区。
水质管理目标为Ⅲ类。
5.1.4纳污能力分析按照《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中的相关规定,保留区水域纳污能力主要采用污染负荷计算法。
网湖湖区水功能区划为保留区,水质目标是维持Ⅲ类水质,其纳污能力则采用其水质目标所允许的污染物入湖量。
根据网湖、莲花湖现状水质检测中COD、氨氮、TN、TP的浓度(详见表5.1-1)与Ⅲ类水质相应指标的浓度(详见表5.1-2)差值,以及网湖的湖泊容积,可以求得现状情况下网湖湖区纳污总量COD为1048t/a,氨氮为68 t/a,TN 为51t/a,TP为-20t/a,即TP指标已经超出了目标Ⅲ类水质的该污染物浓度。
详见表5.1-3。
表5.1-3网湖湖区纳污能力计算成果上述计算成果说明,在维持网湖和马蹄湖、石灰赛、大泉湖以及莲花湖水质管理目标Ⅲ类水质的情况下,网湖湖区所能容纳的COD、氨氮、TN 总排放量上限分别为1048t/a、68t/a、51t/a,而TP污染物总排放量已经超标20t/a。
其中莲花湖在维持Ⅲ类水质的情况下,所能容纳的氨氮总排放量上限为2.67t/a,而COD、TN和TP污染物总排放量分别超标16.56t/a、0.04t/a 和2.39t/a。
5.1.5水资源保护对策与措施网湖湖区的水功能区为保留区,水质管理目标为Ⅲ类。
为了更好地保护网湖湖区水资源,从流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高度出发,在限制排污总量的基础上,制定出流域内水污染防治工程、湖泊岸线管理、地表水水质监测等水资源保护措施,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强化水资源管理工作。
使网湖湖区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水污染基本消失,水生态良好并不断趋向平衡。
针对上述水资源污染问题,考虑以下三方面水资源保护对策和措施:(1)水污染防治①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网湖湖区范围内,由于城镇污水集中处理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城镇生活污水未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而直接排入网湖湖区,对部分湖泊的水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其中莲花湖最为严重,致使其水质达到劣Ⅴ类。
为了有效削减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应制定网湖湖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规划,优化布局,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加快截污工程建设。
对于城镇点源污染,根据《城市总规》(2007-2020),近期新城区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旧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远期全部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所有污水必须经污水处理厂治理达标后排放,严禁未经治理直接排放。
网湖湖区点源污染治理工程(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已纳入《城市总规》(2007-2020),由市政部门统一规划实施,本次规划不再计列。
②工业污染源整治加快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关停或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企业排放废水的污染物浓度与总量必须达标,对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在企业中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制度,鼓励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
③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农业污染源主要包括农田面源、禽畜养殖面源、水产养殖面源等。
近年随着各类农药、化肥和饲料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禽畜粪便和废水随意排放导致部分河段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威胁了网湖湖区水生生态安全。
对于农村面源污染,建议从源头和末端同时治理。
从源头通过对禽畜粪便等农业有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如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及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将这些本来是污染源的废物变废为宝。
提高有机肥的施用率并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推广生态农艺技术。
在末端,即湖泊周边有面源污染的地方新建截流沟和人工湿地,使农田面上来水先进入截留沟,再汇入人工湿地,通过生物净化后再进入网湖,保护湖泊水质。
网湖湖区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截流沟和人工湿地),已纳入《网湖湿地规划》,本次也不再计列。
④内源污染整治对湖泊进行底泥疏浚,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连续三年晒湖,改善底泥成分,防止底泥继续污染水体。
取消传统围网养殖和珍珠养殖,倡导农户开展生态养殖。
内源污染治理措施已纳入生态修复工程,在此不再计列。
(2)水质监测体系建设水功能区水质水量监测是地表水资源保护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网湖湖区水功能区水质水量监测充分应用自动监测、移动监测、动态监测、应急监测等手段,加大信息系统开发力度,提高快速反应和信息处理能力。
完善流域范围内水质监控体系建设,优化监测断面,为准确、及时地提供水质现状基础资料提供保障。
加强水环境信息管理及系统工程建设包括标准化体系建设、信息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水质评价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系统能力建设。
建立水质评价信息系统,逐步发展为能够进行趋势分析、预测模拟、实时显示、预警预报等深层次数据分析的决策辅助支持系统。
建立分布式水环境综合数据库,对地表水、地下水等水质及其重要影响因子信息进行全面、统一的管理。
制定突发性水质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的用水需求。
本次规划在城区湖泊莲花湖支流竹林河入湖口处、网湖主要入湖口(沙嘴闸、良荐河、赛桥湖)以及网湖出湖口(祝家山闸)等断面处设立水质监测站,共计5处,并设立水质监测自动测报中心站1处(可与网湖水雨情信息化系统中心合并);同时建议阳新县政府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强制要求各重点污染源企业在排放口设置在线监测设备,并统一纳入网湖湖区水质监测自动测报系统进行管理。
购置流动监测车1辆,对湖周有可能发生水质危险的地段进行巡回监测。
5.2 水生态修复5.2.1水生态现状(1)水环境现状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湖泊中,造成县城区主要水体超出了水功能区划的管理目标,网湖湖区尤其是莲花湖水污染问题日渐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