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及个体工商户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个体工商户是指个人以其全部或部分财产为经营资本,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承担责任的经济实体,是一种非公司及非企业组织形式。

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是其经营所得的税收,下面将详细介绍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1.确定纳税人身份: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的纳税人身份一般是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者本人。

对于授权他人经营的情况,纳税人应当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确定是否需要对其经营所得进行纳税。

2.确定所得额:个体工商户的所得额是指其从经营活动中实际取得的收入与合理支出之差额。

所得额的计算主要包括两个步骤:一是计算经营活动的总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经营收入;二是计算合理支出,包括必要的生产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税前扣除项目等。

合理支出需要符合税法规定以及税务机关的相关规定。

3.确定应纳税所得额: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的计算一般采用简化的计税方法,即直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中,适用税率是指根据所得额确定的税率;速算扣除数是根据所得额和适用税率来确定的固定数值。

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可以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

4.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体工商户需要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来计算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金额。

个体工商户在每个纳税期限到期前应根据所得额的计算结果自行办理纳税申报,并根据税务机关的规定履行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义务。

需要注意的是,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具体应根据个体工商户自身的情况和税务机关的相关规定来进行操作。

总结起来,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确定纳税人身份、确定所得额、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和缴纳个人所得税等步骤。

个体工商户在进行个人所得税计算时应遵循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并根据税务机关的相关规定来进行操作。

个税计算公式

个税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是: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速算扣除法(元)1 不超过500元的5 0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 25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 125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20 375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25 1375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30 3375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 6375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40 10375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45 15375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没有起征点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按年度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5%至35%的超额累进税率。

税率表如下: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1 不超过5000元的5 02 超过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10 2503 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20 12504 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30 42505 超过50000元的部分35 6750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上述计税办法适用于查账征收的个体工商户,不适用于核定征收的个体工商户。

残疾人个人就业可享多项免税对残疾人员个人就业,国家也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

一是对残疾人个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

二是对残疾人个人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免征增值税。

三是对残疾人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可以按照省(不含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减征幅度和期限减征个人所得税人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取得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经营所得个税计算公式

经营所得个税计算公式

经营所得个税计算公式一、个税的背景介绍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所得,按照国家规定需要缴纳的税款。

而对于个体经营者来说,经营所得是个体经营活动所得到的纯收入,需要根据相关公式计算个人所得税。

二、经营所得的计算方法个体经营者的经营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税务机关规定的计算公式来确定的。

在我国,经营所得的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两种:1. 季度计税方法:季度计税方法是指将纳税年度划分为若干个季度,每季度结算一次个人所得税。

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营业收入 - 成本费用 - 5000元(起征点)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 速算扣除数其中,税率根据不同的应纳税所得额区间而有所变化。

速算扣除数是为了简化计算而设置的固定值。

假设某个体经营者的某个季度的营业收入为10000元,成本费用为3000元,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该季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是(10000 - 3000 - 5000 = 2000元),根据税率表,找到相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就可以算出该季度应纳税额。

2. 年度汇算方法:年度汇算方法是指将纳税年度的经营所得作为一个整体,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进行汇算。

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累计全年的经营收入 - 累计全年的成本费用 - 累计全年的减免税项目 - 5000元(起征点)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 累计全年已预缴个人所得税使用年度汇算方法计算个人所得税时,需要将纳税年度的所有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后再进行计算。

三、经营所得个税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在个体经营者缴纳个人所得税时,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由国家税务机关依法规定。

一般来说,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与应纳税所得额相关,通常是根据收入水平高低来设定的。

以当前个体工商户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为例:收入在0-1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收入在15000-3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0元;收入在30000-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4050元;收入在60000-1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为6550元;收入在100000-15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为10050元;收入在150000元以上的部分,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为14750元。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

表1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一览表2 表工资、薪金所得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表日执行)年9月1(2011直接乘上最高税率,得计税法中,对计税依据超额累进税率所谓的“速算扣除数”就是:在对于快速到的结果与真实的税额之差,这个差在每一级都是一个常数。

事先推出这个常数,计算税额很有帮助,所以这个数叫“速算扣除数”。

快速计算个税的公式是【速算扣除数-计税依据×最高税率最终税额】。

=税率3%对应速算扣除数为+0=105 )(1500*对应速算扣除数为税率10%10%-3%+105=555 (4500*对应速算扣除数为20%税率20%-10%)+555=1005 9000*对应速算扣除数为25%税率)(25%-20%+1,005=2,775)30%-25%(35,000*对应速算扣除数为30%税率.+2,775=5,505 )税率35%对应速算扣除数为55,000*(35%-30%+5,505=13,505 )80,000*税率45%对应速算扣除数为(45%-35%10,000,怎么计算个税呢?例二:如果某人扣保险后工资10,000-3,500=6,500元。

555 ,速算扣除数之间,使用税率20%6,500介于4,500和9,0006,500*20%-555=745表3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表(2011年9月1日执行)表4 劳务报酬所得三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工资薪3超额累进税率在个人所得税中使用的有个税目,一是个体工商户和企事业承包级超额累进税率,二是的,适用金3-45720-40劳务报酬级超额累进税率,的5-35适用承租所得,5三是,适用工资薪金是按月、而且要注意计税依据的差异,级超额累进税率,的3 劳务报酬按次、个体户及承包承租按年。

+速算扣“而是根据税法推算出来的一个方便计算的系数。

速算扣除数并非税法规定,所谓的直接乘上最高税率,得到的结果与真实计税依据超额累进税率”就是:在计税法中,对除数对于快速计算税额很有帮事先推出这个常数,的税额之差,这个差在每一级都是一个常数。

个体工商户所缴的个人所得税应该怎么计算

个体工商户所缴的个人所得税应该怎么计算

个体工商户所缴的个人所得税应该怎么计算个体工商户个税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起征点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试行)>的通知》规定,个体工商户的收入包括:个体户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营运收入、劳务服务收入、工程价款收入、财产出租或转让收入、利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及损失包括:个体户从事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损失是指个体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

具体如下:1、直接支出和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是指个体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等直接材料和发生的商品进价成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折旧费、修理费、水电费、差旅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低值易耗品等以及支付给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的工资。

2、销售费用是指个体户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委托代销手续费、广告费、展览费、销售服务费用以及其他销售费用。

3、管理费用是指个体户为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劳动保险费、咨询费、诉讼费、审计费、土地使用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无法收回的账款(坏账损失)、业务招待费、缴纳的税金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4、财务费用是指个体户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中的其他财务费用等。

5、个体户的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赔偿金、违约金等。

上述各项直接支出、间接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营业外支出准予扣除的项目和标准,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

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一、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起征点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二、法律依据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试行)>的通知》规定,个体工商户的收入包括:
个体户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营运收入、劳务服务收入、工程价款收入、财产出租或转让收入、利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及损失包括:个体户从事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损失是指
个体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

具体如下:
1、直接支出和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是指个体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等直接材料和发生的商品进价成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折旧费、修理费、水电费、差旅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低值易耗品等以及支付给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的工资。

2、销售费用是指个体户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委托代销手续费、广告费、展览费、销售服务费用以及其他销售费用。

3、管理费用是指个体户为管理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劳动保险费、咨询费、诉讼费、审计费、土地使用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无法收回的账款(坏账损失)、业务招待费、缴纳的税金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4、财务费用是指个体户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中的其他财务费用等。

个人所得税计算

个人所得税计算

个人所得税计算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个人所得税计算考虑到很多人对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不是太清楚,要想很好地对个人所得进行纳税筹划,有必要对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计算做一下初步了解。

一、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计算(一)工资、薪金所得纳税的一般纳税计算计算公式:(月工资、薪金所得-800/40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1]某纳税人2000年6月份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收入4800元,请计算其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4800-800=4000(元)应纳税额=4000×15%-125=475(元)因此该纳税人6月份应纳税额为475元。

(二)同时取得两处(及以上)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计算同时在多处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合并计算应纳税额。

[例2]某纳税人同时在中国境内两家企业任职,2000年7月份在该两公司分别取得工资类所得2000元、2200元,试计算该纳税人7月份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2000+2200-800=3400(元)应纳税额=3400×15%-125=385(元)因此该纳税人7月份应纳税额为385元。

(三)雇佣和派遣单位分别支付工资、薪金的纳税计算在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工作的中方人员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凡是由雇佣单位和派遣单位分别支付的,支付单位应代扣代缴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为了便于征管,税法规定,对于雇佣单位和派遣单位分别支付工资、薪金的采取由支付者一方减除费用的方法,即只由雇佣单位在支付工资、薪金时,按照税法的规定减除费用,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派遣单位支付的工资、薪金不再减除费用,以支付金额直接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例3]刘某为中国某公司的雇员,1999年12月被公司派遣到某外商投资企业工作。

2000年7月该纳税人获得派遣公司工资2000元,外商投资企业工资收入2500元。

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减免税额如何计算

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减免税额如何计算

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减免税额如何计算首先,根据个体工商户所得额进行计算。

个体工商户所得额是指个体工商户的销售额减去直接费用后的净利润。

直接费用包括采购成本、雇员工资、租金、水电费等费用。

个体工商户所得额计算公式为:所得额=销售额-直接费用。

然后,根据个体工商户所得额确定应纳税率。

个体工商户的所得额可按照以下税率进行分档计税:-若个体工商户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不含30万元),适用5%的税率;-若个体工商户所得额超过30万元但不超过90万元(不含90万元),适用10%的税率;-若个体工商户所得额超过9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不含300万元),适用20%的税率;-若个体工商户所得额超过300万元,适用30%的税率。

最后,根据不同的所得额和税率计算减免税额。

减免税额是指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按照一定的比例减少应纳税额。

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政策是指减免税额为应纳税额的50%。

减免税额计算公式为:减免税额=应纳税额×50%。

需要注意的是,个体工商户可以在年度汇算清缴时享受减免税额的政策,即个体工商户在每个纳税年度结束后,可以在下一个纳税年度进行汇算清缴,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减免税额,并在纳税申报时享受减免。

此外,个体工商户在享受减免税额的同时,仍需要按规定缴纳其他税费,如增值税、印花税等。

所以,在计算个体工商户的减免税额时,应考虑综合纳税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总之,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减免税额是根据个体工商户的销售额、直接费用、所得额、应纳税额以及政策规定的税率进行计算的。

减免税额可以在个体工商户年度汇算清缴时享受,并按照规定在纳税申报时进行减免。

同时,在计算减免税额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税费的规定并进行相应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征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税起征点原来是1600,现在是2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2000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扣除标准:2008年3月份起,个税按2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年终奖缴纳个税计算公式
税前工资-2000
a:若>0,则直接用年终奖金额/12 = 应税额,得出相应的税率
计出的税率 * 年终奖金额 = 应扣个税
b:若<0,[用年终奖金额 - (2000-税前工资)]/12 = 应税额,得出相应的税率
计出的税率 * (年终奖金额+税前工资-2000)= 应扣个税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一不超过500元 5 0
二超过500元至2000元10 25
三超过2000元至5000元15 125
四超过5000元至20000元20 375
五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25 1375
六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30 3375
七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35 6375
八超过80 000元至100000元40 10375
九超过100000元45 15375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
营所得适用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一不超过5,000元的 5 0
二超过5,000元到10,000元的部分10 250
三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20 1,250
四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30 4,250
五超过50,000元的部分35 6,750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一不超过20,000元的20 0
二超过20,000元到50,000元的部分30 2,000
三超过50,000元的部分40 7,000
解析:国家规定,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

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是指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

对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