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叱道学》“武邑某公”原文与翻译

合集下载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1董家庄佃户丁锦,生一子曰二牛。

又一女赘曹宁为婿,相助工作,甚相得也。

二牛生一子曰三宝。

女亦生一女,因住母家,遂联名曰四宝。

其生也同年同月,差数日耳。

姑嫂互相抱携,互相乳哺,襁褓中已结婚姻。

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

小家不知别嫌疑,于二儿嬉戏时,每指曰:“此汝夫,此汝妇也。

”二儿虽不知为何语,然闻之则已稔矣。

七八岁外,稍稍解事,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不相避忌。

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锦夫妇并殁。

曹宁先流转至京师,贫不自存,质四宝于陈郎中家——不知其名,惟知为江南人——二牛继至,会郎中求馆僮,亦质三宝于其家,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

郎中家法严,每笞四宝,三宝必暗泣;笞三宝,四宝亦然。

郎中疑之,转质四宝于郑氏,而逐三宝。

三宝仍投旧媒媪又引与一家为馆僮久而微闻四宝所在乃夤缘入郑氏家数日后得见四宝相持痛哭时已十三四矣。

郑氏怪之,则诡以兄妹相逢对。

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遂不疑。

然内外隔绝,仅出入时相与目成而已。

后岁稔,二牛、曹宁并赴京赎子女,辗转寻访至郑氏。

郑氏始知其本夫妇,意甚悯恻,欲助之合卺而仍留服役。

其馆师严某,讲学家也,不知古今事异,昌言排斥曰:“中表为婚礼所禁,亦律所禁,违之且有天诛。

主人意虽善,然我辈读书人,当以风化为己任,见悖理而不沮,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

”以去就力争。

郑氏故良懦,二牛、曹宁亦乡愚,闻违法罪重,皆慑而止。

后四宝鬻为选人妾,不数月病卒。

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

或曰:“四宝虽被迫胁去,然毁容哭泣,实未与选人共房帏。

惜不知其详耳。

”果其如是,则是二人者,天上人间,会当相见,定非一瞑不视者矣。

阅微草堂笔记文言文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文言文翻译

原文:乙丑岁,余自宛赴滇,过马平,夜泊河干。

遥闻楼上笛声,泠泠如秋水。

余疑其别有幽情,遂命小童唤酒,倚楼而听。

既而酒至,楼上人亦至。

一美少年,约二十许,衣锦袍,丰姿秀整。

余谓其必为富贵家子弟,酒阑人散,少年亦去。

越数日,余游西山,遇一老翁,须发皓白,衣布袍,背负药篓,携手行。

余问:“老丈何往?”翁答:“往采药耳。

”余问:“此地多药草乎?”翁曰:“药草虽多,然采之不易。

须识其性,辨其形,方可获真品。

”余喜其言,遂随翁往采药。

行至一处,翁指一草曰:“此为丹参,性温,味苦,能补心气,治心悸。

”又指一草曰:“此为当归,性温,味甘,能养血调经,治血虚。

”余一一细问,翁皆详答。

行至一溪边,翁忽止步,曰:“此间有一异草,名为‘相思草’,能令人相思。

”余曰:“相思草?闻之未见。

”翁曰:“此草生于水边,叶似柳,花似菊,每年春末夏初,花开时,人见之,必相思不已。

”余问:“此草有何灵异?”翁曰:“相传,此草能通灵,凡相思之人,持此草,必能见其心之所思之人。

”余闻之,心生好奇,欲一睹其貌。

翁遂从篓中取出一束相思草,递与余。

余持草而望,果见一美少年,立于溪边,衣锦袍,丰姿秀整,与酒楼中所遇少年无二。

余惊异不已,遂问翁:“此少年何人?”翁曰:“此少年即酒楼中所遇少年,因思念故人,故在此等待。

”余问:“故人是谁?”翁曰:“此少年之故人,已故多年,其魂魄附于此草,故能在此等待。

”余闻之,感慨万分。

翁曰:“人生在世,有情人难成眷属,皆因缘分未到。

此草虽异,然亦不能强求。

人生如梦,缘起缘灭,唯愿君珍惜眼前人,勿负青春岁月。

”余谢翁之教诲,遂与翁告别,携相思草归去。

自此,余每逢佳节,必思念酒楼中所遇少年,然终未再见其面。

然心中所思,如草之相思,绵绵不绝。

译文:乙丑年,我从宛地前往滇地,经过马平,在河边过夜。

远远地听到楼上有人吹笛,声音清脆如秋水。

我怀疑楼上有别样的情感,于是叫小童拿酒来,倚着楼台听。

不久酒来了,楼上的人也来了。

一个大约二十岁的美少年,穿着锦衣,身材秀整。

《阅微草堂笔记》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阅微草堂笔记》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

(17分)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

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

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

尝倩①董天士作画,倩厚斋公题。

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

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

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②。

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于州官。

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

侧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

或笑之,则欻④隐。

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阿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

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⑤。

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⑥。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倩:请。

②井田谱:据说西周时曾实行过井田制。

后世有些士大夫为了解决现实土地问题,企图恢复井田制,画出图谱,这是复古的愚蠢行为。

③洫:田间的水道。

④欻(xu):忽然。

⑤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语出《周易》。

意思是,具有最高的智慧而能洞察事物,这样的修养和才能只能存在于某些人的身上。

⑥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语出(孟子》。

意思是说,木工能把制作的准则传授给别人,但不一定能使别人技巧高超,那是需要自己寻求的。

17、(4分)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盖规之也 ( ) (3)会有土寇( )(2)自谓可将十万( ) (4)沟洫甫成( )18、(2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块然无与伍 (2)次日伺之,复然(3)几为所擒 (4)人几为鱼A、(1)(2)相同, (3)(4)相同B、(1)(2)不同,(3)(4)不同C、(1)(2)不同, (3)(4)相同D、(1)(2)相同,(3)(4)不同19、(6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精编范文】文言文阅读之阅微草堂笔记节选及答案-word范文 (2页)

【精编范文】文言文阅读之阅微草堂笔记节选及答案-word范文 (2页)

【精编范文】文言文阅读之阅微草堂笔记节选及答案-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文言文阅读之阅微草堂笔记节选及答案
(二)
甲与乙相善,甲延乙理家政。

及官抚军①,并使佐官政,惟其言是从,久而赀财皆为所干没②,始悟其奸,稍稍谯③责之。

乙挟甲阴事,遽反噬④。

甲不胜愤,乃投牒诉城隍。

夜梦城隍语之曰:乙险恶如是,公何以信任不疑?
甲曰:为其事事如我意也。

神喟然曰: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公不畏之,而反喜之,不公之绐⑤而绐谁耶?渠⑥恶贯将盈,终必食报,若公则自贻伊戚⑦,可无庸诉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官抚军:做官至抚军。

抚军,官职名。

②干没:吞没。

③谯:责备。

④反噬:反咬一口。

⑤绐(dai):哄骗,欺骗。

⑥渠:他。

⑦自贻伊戚:自作自受。

8.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

(2分)
A.及官抚军B.乙险恶如是
及郡下,诣太守是进亦忧,退亦忧
C.公不畏之D.渠恶贯将盈
悍吏之来无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9.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
10.从甲的经历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做人道理?(2分)
参考答案:。

[阅微草堂笔记白话版]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

[阅微草堂笔记白话版]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

[阅微草堂笔记白话版]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尝为献县令,良吏也。

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

偶憩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

徒遥应曰:“太守且至。

可引客权坐别室。

”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

”公大骇,日:“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

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

宁独老僧!”叉问:“尔何以识我?”曰:“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问:“尔知我何事出?”曰:“某案之事。

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

彼皆阳不识公耳。

”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僧投地膜拜日:“死罪,死罪!欲得公此问也。

公之为郡,不减龚、黄①,然微不慊③于众心者,日好访。

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

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

至于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又可据为信谳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且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

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

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

孰肯揆地形之大局,为永远安澜之计哉!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

惟公俯察焉。

”公沈思其语,竞不访而归。

次日,遣役送钱米,归报公日:“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曰:‘吾心事已毕。

’竞泊然逝矣。

”姚安公②曰: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龚、黄:龚遂、黄霸,均是方正廉洁,政绩突出的好官。

②姚安公:作者纪昀的父亲,曾任云南姚安府郡守。

③慊:不满,不高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官太平府时,有疑狱狱:案件B.彼皆阳不识公耳阳:同“佯”,假装C.本不应预世间事预:干预D.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竟:竟然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太守且至且夫访之为害B.公之为郡,不减龚、黄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C.则甲直而乙曲竟不访而归D.再寄耳目于他人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3.下列选项中不全属于老僧反对恕斋私访的理由的一项是A.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B.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C.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D.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小民各私其身家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恕斋曾经担任献县县令,后来,升任太平府太守。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

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

余幼时犹及见之,尝求睹其技。

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面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

如是者七、八度,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

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

酒酣,共立河岸。

友曰:“能越此乎?”一士应声耸身过。

友招使还,应声又至。

足甫及岸,不虑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

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

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下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

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

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

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

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求睹其技睹:观看B.不虑岸已将圮虑:料想C.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踊:跃起D.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蹈:用脚踢解析:D项,蹈,“踏,践行”引申为“冒”。

答案:D10.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习:练习,学习B.素不习水习:习惯C.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跃:跳起D.友曰:“能越此乎?”越:跨过解析:B项,“习”应解作“通晓,熟悉”。

答案:B【参考译文】乡里有个叫丁一士的人,强壮敏捷很有力气,兼会格斗、轻功的武艺。

两三丈的高度,可以轻松地跃上;两三丈宽的距离,也可以轻松越过。

我小时候,还见过他,曾请求看看他的本领。

他让我站在过道里,我面向前门,他先站到前门外面对着我;等我转过身子面向后门时,他已经站到后门外面对着我了。

像这样反复了七、八次,原来(在我转身的时候),他一跳就飞过屋顶了。

后来,他路过杜林镇,遇到一位朋友,请他到桥旁酒店中喝酒。

酒喝足了,他们站在河边眺望。

朋友对他说:“你能跳过这条河吗?”丁一士应声一耸身就跃过去了。

朋友招呼他回来,他又应声跳过来。

《阅微草堂笔记》卷八 如是我闻二

《阅微草堂笔记》卷八 如是我闻二

《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先叔仪南公言,有王某曾某,素相善。

王艳曾之妇,乘曾为盗所诬引,阴贿吏毙于狱。

方营求媒妁,意忽自悔,遂辍其谋,拟为作功德解冤,既而念佛法有无未可知,乃迎曾父母妻子于家,奉养备至,如是者数年。

耗其家赀之半,曾父母意不自安,欲以妇归王,王固辞,奉养益谨。

又数年,曾母病,王侍汤药,衣不解带,曾母临殁曰:久蒙厚恩,来世何以为报乎?王乃叩首流血,具陈其实,乞冥府见曾为解释。

母慨诺,曾父亦作手书一札,纳曾母袖中曰:死果见儿,以此付之,如再修怨,黄泉下无相见也。

后王为曾母营葬,督工劳倦,假寐圹侧,忽闻耳畔大声曰:冤则解矣,尔有一女,忘之乎?惕然而寤,遂以女许嫁其子,后竟得善终。

以必不可解之冤,而感以不能不解之情,真狡黠人哉。

然如是之冤有可解,知无不可解之冤矣。

亦足为悔罪者劝也。

*****从兄旭升言,有丐妇甚孝,其姑尝饥踣于路,而手一盂饭不肯释,曰:姑未食也。

自云初亦仅随姑乞食,听指挥而已。

一日同栖古庙,夜闻殿上厉声曰:尔何不避孝妇,使受阴气发寒热?一人称手捧急檄,仓卒未及睹。

又闻叱责曰:忠臣孝子,顶上神光照数尺,尔岂盲耶?俄闻鞭箠呼号声,久之乃寂。

次日至村中,果闻一妇馌田,为旋风所扑,患头痛。

问其行事,果以孝称。

自是感动,事姑恒恐不至云。

*****旭升又言,县吏李懋华,尝以事诣张家口,于居庸关外夜失道,暂憩山畔神祠,俄灯光晃耀,遥见车骑杂盢,将至祠门,意是神灵,伏匿庑下。

见数贵官并入祠,坐左侧似是城隍,中四五座则不识何神。

数吏抱簿陈案上,一一检视,窃听其语,则勘验一郡善恶也。

一神曰:某妇事亲无失礼,然文至而情不至;某妇亦能得舅姑欢,然退与其夫有怨言。

一神曰:风俗日渝,神道亦与人为善,阴律孝妇延一纪,此二妇减半可也。

佥曰:善。

俄一神又曰:某妇至孝而至淫,何以处之?一神曰:阳律犯淫罪止杖,而不孝则当诛,是不孝之罪重于淫也。

不孝之罪重,则能孝者福亦重,轻罪不可削重福,宜舍淫而论其孝。

一神曰:服劳奉养,孝之小者;亏行辱亲,不孝之大者。

阅微草堂笔记——译文+原文

阅微草堂笔记——译文+原文

阅微草堂笔记——译文+原文送猪赎冤御史胡牧亭说:"他的家乡有人喂养了一头猪,见到邻居老翁就怒睁双目,狂吼凶奔要咬他,见到别人却不是这样。

老翁起初很恼火,想买此猪吃它的肉;不久若有所悟,说:"这大概就是佛经上所说的夙冤吧!世上没有解不开的冤仇。

"于是用优厚价格将猪赎买出来,送往佛寺作为"长生猪"喂养。

后来这头猪再见到老翁,抿着耳朵前来接近,不再有以往那种凶态。

我曾见过孙重画的应真道士伏虎的图像,上面有巴西人李衍的题诗:"至人骑猛虎,驭之犹骐骥。

岂伊本驯良,道力消其鸷。

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

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

"可以作为这件事情的注解。

"狐仙"的畏惧沧州孝廉刘士玉有一书房,被"狐仙"占居。

"狐仙"在青天白日和人对话,投掷砖瓦石块打人,但人们却看不见"狐仙"。

当时,平原人董思任正做知州。

董思任是个清官,闻听此事,亲自前往刘士玉书房驱狐。

他正在高谈阔论人妖异路的大道理,忽然房檐有高声说道:"你为官很爱民,也不贪财,因此我不敢打扰你;然而你爱民是企图博取好名声,不贪财是害怕酿成后患,所以我也不怕你。

你还是回去吧,不要在这里多嘴多舌自找麻烦。

"董思任狼狈而归,好几天闷闷不乐。

刘士玉有一位仆妇,人很粗俗蠢笨,却不怕"狐仙","狐仙"也不打扰她。

有人在对话时向"狐仙"提问这件事情的原因,"狐仙"说:"她虽然是下等仆役,却是真正的孝妇。

鬼神见她还要收敛躲避,何况是我辈呢!"刘士玉便让仆妇居住书房。

"狐仙"当天就迁居走了。

人更可怕朱青雷说:有个逃避仇家的人,窜匿在深山里。

夜晚,月明风清,他见一个鬼徘徊在白杨树下,吓得伏在地上不敢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微草堂笔记·叱道学》“武邑某公”原文与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叱道学》“武邑某公”原文与翻译
武邑某公,与戚友赏花佛寺经阁前。

武邑县某公,与亲友在一所寺院的藏经阁前赏花。

地最豁厂,而阁上时有变怪。

入夜,即不敢坐阁下。

阁前场地非常豁亮宽敞,可是阁上时常发生怪异事情,一到夜晚人们就不敢在阁前继续闲坐。

某公以道学自任,夷然弗信也。

某公自命信奉道学,神情坦然,不信有什么鬼怪。

酒酣耳热,盛谈《西铭》万物一体之理,满座拱听,不觉入夜。

他趁着酒酣耳热,大谈《西铭》所说万物一体的道理,满坐亲友拱手恭听,不知不觉进入了夜晚。

忽阁上厉声叱曰:“时方饥疫,百姓颇有死亡。

忽然藏经阁上厉声喝斥:“目前正闹饥荒,瘟疫流行,百姓死亡很多。

汝为乡宦,即不思早倡义举,施粥舍药;即应趁此良夜,闭户安眠,尚不失为自了汉。

你是一位乡宦,既不想早点倡导义行,施粥舍药,就应该趁此美好夜晚,关起门来去睡觉,还不失为一个自己管好自身的人。

乃虚谈高论,在此讲民胞物与。

不知讲至天明,还可作饭餐,可作药服否?可是你却在这里空谈高论,讲什么‘民胞物与’——世人都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我的同辈,不知讲到天明,还可拿来做饭吃、当药服吗?
且击汝一砖,听汝再讲邪不胜正。

”忽一城砖飞下,声若霹雳,杯盘几案俱碎。

暂且击你一砖,听你再讲什么邪不胜正!”忽地飞来一块城砖,声响好似霹雳,杯盘几案全被打得粉碎。

某公仓皇走出,曰:“不信程朱之学,此妖之所以为妖欤?”徐步太息而去。

某公仓皇跑出寺院,说:“不信奉程朱道学,这就是妖物成为妖物的原因啊!”放慢步子,叹息着走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