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常考教学原则
教资教学原则口诀

教资教学原则口诀
教资教学原则口诀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指导原则,它包含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要素和方法。
本文将从教资教学原则口诀的各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教育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原则,它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者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教育和培养。
三、“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按照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因时制宜”
“因时制宜”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根据
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情况。
五、“注重实践”
“注重实践”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通过实践活动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六、“多元评价”
“多元评价”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者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教资教学原则口诀是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指导原则,它包含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要素和方法,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认真贯彻这些原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教育学高频考点7大教学原则

1教育学高频考点7大教学原则
1、活动原则:教育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活动,有效的实现教育目的。
2、发展原则:教育应以发展的思路引导,关注发展,发展内涵有:全面发展,均衡发展,统一发展和古今发展,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3、科学原则: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以及手段都应以科学方法为基础,当前的科学研究成果是教育的基础。
4、效率原则:教育应该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效率意识。
5、实践原则:教育应该以实践为核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实践社会做好准备。
6、社会原则:教育应以服务社会为本,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习社会的道德准则,逐步建立健全的道德观念,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7、变异原则:教育应以变异为原则,不断发展教育的内容,形式和组织的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必会考点之教学原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必会考点之教学原则
4.朱熹的“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心欲言而未能之意”:在教学时,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很长时间但还是想不通,可以去启发他;虽然经过思考并已有所体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才可以去开导他。
5.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也叫“助产术”或“苏格拉底法”。
(二)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1.不陵节而施:不超过所学习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
2.学不躐等:学习不能超越次第,要循序渐进。
3.朱熹的“小学,知之浅而行之小;大学,知之深而行之大”:在幼年的时候,只用学习简单的礼仪和浅显的知识即可,在成年的时候就要学习高深的学问和培养高尚的道德。
本部分知识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尤其喜欢结合古语,常见的可参照如上总结,其他原则考得相对简单,大家可留意做好汇总,相信通过反复练习这部分知识都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第 1 页共1 页。
教师招聘常考知识点之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一)直观性教学原则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
比如在上课时,老师让学生能清楚明了的看见实物结合理论学习。
直观教学可以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三大种类。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实际实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如观察动植物标本。
模象直观即通过对实物的模拟性形象直接感知而进行的方式,如教师上课时为了配合本节课教学内容更好地进行教学可以选择相关的视频、图片、模型等进行教学,如地理老师上课时使用的地球仪,言语直观即老师进行用语言描述性地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言语直观是最常用的。
在实际教学进行过程中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②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言语讲解结合起来③重视运用言语直观(二)启发性教学原则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进行过程中要求: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感。
②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③培养学生地理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的运用于实际。
④发扬民主教学(三)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连续、连贯、系统的进行。
这一原则贯彻的要求是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顺序进行教学,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当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速度、增删内容。
“欲速则不达”,意思就是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到达目的。
在实际教学进行过程中要求:①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难点。
③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④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进行教学(四)巩固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复习,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
如孔子说提出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样的名言就蕴含这样的教学原则。
教育学的八大教学原则

教育学的八大教学原则是:
1.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和个人生活经验,理解所学知识。
3. 直观性原则:要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如实物、模像、语言等,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启发性原则:强调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
6. 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7.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教学活动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
8.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这些原则旨在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效果,并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
教学原则中常考的名言和古语

教学原则中常考的名言和古语教学原则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一个高频考点,各类题型我们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在单选题中尤为常见的是考察到一些古语,这也是让很多考生头疼的地方,因此对这些古语和名言进行了整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帮助。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名言:“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古语: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直观性教学原则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名言:乌申斯基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4.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古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开其意,达其辞;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教人发现真理。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
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古语:盈科而后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幼者听而弗问,学不鬣等也;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不陵节而施之谓孙6.巩固性教学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教育学常考知识点之教学原则

让每一位学员成为社会精英!陕西京佳咨询电话:(029)85205500教育学常考知识点之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的概述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必须以教学规律为依据。
(二)教学原则及运用1. 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荀子:“不闻不如闻之,闻之不如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夸美纽斯:率先提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
他在《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乌申斯基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直观的类型:(1)实物直观(观察实物、标本、参观等);(2)模糊/像直观(图片、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等);(3)语言直观(形象化的语言描述)。
2. 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启发性原则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都是这一教学原则的反映。
第斯多惠曾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让每一位学员成为社会精英!陕西京佳网站: 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3. 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够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教师笔试教学原则考点整理

教师笔试教学原则考点整理●【1】名:教学原则●含义1.基本原理:●有效教学●必须遵循2.总结和概括3.反映特点和规律4.指导:(教、学、应该贯彻)●类型:我国现阶段●【2】简:教学原则●名:基本原理教育经验反映学生指导贯彻于●(助记:不是让你背,而是让你有了逻辑噢~知道该答出什么内容)1.因为教学生,所以首先就是要科学和思想正确,2.科学和思想正确,就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来检验3.检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使用直观性的道具4.直观性的道具可以启发学生的思想5.启发思想的过程中我们要循序渐进的进行6.循序渐进进行中肯定就会发展学生的能力7.发展的能力需要不断地巩固,才能够牢牢地记住8.巩固中,不同学生的记忆方法不同,所以要因材施教●(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1.以-指导;结合(对进行)2.要求:培养人才;建设社会主义3.反映:规律4.体现:根本、质量●(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以-主导将-应用于;学以致用2.发展能力;理解;领悟●(3)直观性教学原则1.引导(观察所学聆听语言)2.形成(有关表象以便于)●(4)启发性教学原则1.教师(激发学生引导他们)2.自觉地(掌握学会树立)3.看似更注重引发也称●(5)循序渐进原则1.原则又称2.教学(按照 -来进行:系统和顺序)3.使学生(掌握形成)●(6)发展性原则1.也称:或2.教学的(既要适合又要)3.激励-经过努力以便有效地●(7)巩固性原则1.教学(引导牢固地掌握)2.长久地(保持以便于根据运用)●(8)因材施教原则1.从-出发(实际个别个性)2.有的方式(进行有使每个学生能获得)●【3】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1)含义:1.以-指导结合对进行2.培养:人才社会主义3.体现:规律4.反映:根本质量●(2)贯彻 - 基本要求1.保证教材的科学性●用-分析●遵循规律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教学:思想品德3.重视补充:4.主要靠:教师(不断:专业思想)●【4】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1)含义1.以-主导应用于2.发展能力理解领悟●(2)贯彻要求1.书本知识(注重联系激活已有激发主体)2.重视引导(运用养成如:解决)3.逐步培养:能力4.面向;对策●【5】名简:直观性原则●(1)含义1.教师引导(观察聆听)2.形成表象便于理解●(2)贯彻要求1.(助记:观察——教具和手段;聆听——言语讲解和语言直观)2.1、正确选择(教具手段)3.2、结合(直观+言语讲解)4.3、重视运用5.4、防止直观的●(2)简:贯彻要求1.1、正确选择:教具和手段●直观教具有三类●实物●模象:各种●多媒体教学:运用●无论选择都要注意其●典型代表●科学思想●以适合符合形成有关以便于2.2、结合:直观和言语讲解●不是、而是、或者●不是:自发地●而是:指导下有目的地●或者:配合讲解●教师通过(提出引导去发现)●教师(鼓励解答以便于更)3.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生动活泼能够起到4.4、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根据来决定(需要—作用)●不能把不能为(目的直观)●【6】名简:启发性原则●(1)含义1.教师(激发引导)2.学生(自觉地学会树立)3.看似启发实际引导又称●(2)贯彻要求1.(助记:因为善于提问,所以就调动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反思教学是否民主)2.1、善于(提问引导教学)3.2、调动主动性4.3、注重通过(解决启发获取)5.4、引导反思6.5、发扬教学民主●(2)简:贯彻要求1.1、善于(提问引导教学)●作为教师(善于因势启发)●从而引导(学生认识获取新知并使他们的)2.2、调动主动性●在调动:教师发挥●善于运用(提问、讲述、显示、以便激发、投入学习)3.3、注重通过(解决启发获取)●组织和引导:实际问题●具有挑战性:会使(进行完成)4.4、引导反思●了解:程序和方法●寻找形成:原因●克服:失误●使 - 简捷有效达到5.5、发扬教学民主●创造:课堂氛围重要条件●只有这样:心情聪明才智●【7】名简:循序渐进原则●(1)含义1.又叫:系统性2.教学按照(系统和顺序)3.系统地(掌握形成)●(2)贯彻要求1.1、按照教材2.2、抓主要矛盾3.3、由:浅易简4.4、将系统的●(2)简:贯彻要求1.1、按照教材的●按照 - 逻辑体系(标准、教科书)●要求教师(领会结合本班编写设计)●以组织和指导教学的进程2.2、抓主要矛盾●教学(要并不意味)●而是要求(区别分清详略)●进行 - 启发(合作保证掌握)●难点(重点不同针对性)3.3、由:浅易简●欲速则不达●应该(进行基础打好学习效率)4.4、将系统的●教学(艺术教师认真)●课堂(变数若教师不顾机械陷入)●因此:机智的结合完成●【8】名:巩固性原则●(1)含义1.教学(引导牢固地)2.长久地(保持以便根据)●(2)贯彻要求1.理解:巩固2.把握:1503.组织:复习4.在中:积极●【9】名:发展性原则●(1)含义1.又称:量力可2.教学的(既要适应又要难度)3.激励通过有效地促进●(2)贯彻要求1.1、了解从实际●是教学的是学生的●教学过程:最近发展(设置调动)2.2、与时俱进时代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个常考教学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基本涵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王充施用累能;荀子闻见知行;刘向耳闻之不若目见之,目见之不若足见之
2、直观性教学原则
基本涵义: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例子:荀子不闻之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乌申斯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夸美纽斯,凡是需要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
3、启发性教学原则
基本涵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例子: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产婆术;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第斯多惠坏老师奉送真理,好老师教导真理;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朱熹,开其意,达其辞
4、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基本涵义: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
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例子:拔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不躐等;盈科而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巩固性教学原则
基本涵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例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6、量力性教学原则
基本涵义:也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例子: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随人分限所及
7、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基本涵义: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例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大有大成,小有小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深其深,浅其浅,尊其尊,益其益;量体裁衣;西邻有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