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关键问题分析
智能电网模式下220kV变电二次设计要点探析

智能电网模式下 220kV变电二次设计要点探析摘要:变电站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这可以很大的满足用户对电能的需求,在智能电网不断普及的环境下,相关设计人员制定了220kV变电站二次设计方案,设计人员需要结合二次设计的新要求,降低变电站运行的成本,还要保证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我国综合自动化技术越来越成熟,但是也有的设备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及时更换,变电站的管理者需要增加资金的投入,购买一些新型的二次设备,这也是保证变电站高效、稳定、节能运行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智能电网模式;220kV变电二次系统;设计要点前言当前社会,智能电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在智能电网的模式下,需要对220kV的变电站进行二次设计,相关工作人员对这次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对智能变电站进行了介绍,还对变电二次设计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定帮助,从而对变电二次设计方案进行更好的优化。
1智能变电站简介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模式不断普及的产物,在变电站中应用的技术都比较先进,设备的性能也比较优良。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家电网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领导者结合国家电网守则制定出了标准与技术文件,但是由于地区差异,这些标准并不统一。
国家电网为了实现智能电网的推广,对相关技术进行改进与优化,还实行了试点运行,对变电站的运行系统进行优化,还对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这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变电站的可持续发展。
2智能电网模式下220kV变电二次设计的关键技术2.1测控整合以及防护可以通过变电二次设计得抽空整合以及防护达到使平柜数量减少的目的,就产品的开发层面而言,变电站的测控整合以及防护并没有受技术方面的影响。
就工程层面而言,工程的施工、设计、建设都不会存在技术上的问题,相对来说220kV的电压防护功能级数也比较高,对电网的保护主要是利用双套防护和单套测控,达到统一整合测控和防护功能的目的。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网的建设成本,但同时也保证了电网的安全,体现出电网防护的重要性。
220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方案设计核心思路分析

220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方案设计核心思路分析发布时间:2022-05-07T06:42:32.311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年1月2期作者:陈步福、王家庆、黄赞频[导读] 本文以某变电站为例,研究设备开关、设备互感器、监控系统、保护装置、电量计费系统改造要点,陈步福、王家庆、黄赞频中国电建集团海南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南海口 570100摘要:本文以某变电站为例,研究设备开关、设备互感器、监控系统、保护装置、电量计费系统改造要点,并对改造效果进行整理,其目的在于积累相应的改造设计经验,提高220kV变电站运行稳定性。
关键词:220kV变电站;互感器;保护装置电力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其供给稳定性、安全性将直接影响区域发展速度。
220kV变电站作为目前常用的变电站类型,在智能化技术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也需要对其进行智能化改造,使其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用电。
通过整理220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方案中的相关内容,能够积累有价值的改造经验,为同类型变电站改造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
一、220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设计要点该220kV 变电站,有两台12万kV A 主变电站,它们具有三个电压等级,分别为220 kV、110kV、35kV。
其中220kV 在运行中有 3 条线路,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存在电子式互感器、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不稳定现象,而同类型产品已经停产,备品备件缺乏,无法及时维护,为确保该变电站运行安全性,需对其进行智能化改造,具体改造要点如下:1.设备开关改造该变电站整体规模较大,其原有开关模块布置在光缆两侧的室内与室外,数量为偶数,以便于数模转换工作的顺利展开。
为了确保开关模块顺利实现智能化转换,会在保护装置室外单侧配置相应的智能终端,而220kV和变电站主变压器两侧都会配置两套智能终端,以此来优化设备开关的运行环境。
另外,在此次改造活动中,所有开关信息和信号都会通过电缆来进行传输,并由智能终端设备进行处理,提高开关调度过程的灵活性与安全性。
220kV级变电站综自改造面临问题与建议6页

220kV级变电站综自改造面临问题与建议引言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指的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变电站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自动化功能。
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改造过程中,涉及到储多的技术难关,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本文浅议22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过中的一些问题及提出一些建议。
1 改造中问题及解决方法1.1 装置硬件方面(1) LFP-900 系列保护装置配置的CZX-11型操作箱。
该操作箱因无KKJ 合后继电器须引入操作开关KK 接点,来实现不对应启动重合闸和手分闭锁重合闸逻辑功能。
现有测控装置上采用的是小型操作开关KK 把手( 或按钮),其接点已用完而无法引入新接点。
在不同的变电站由于采用不同的测控装置,配置的操作控制回路不一样,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对于采用PSR651(220 kV)、PSR652(110 kV)型测控系统的变电站,由于该型号测控系统的操作回路中配备了在手动分、合操作或遥控分、合操作均能相应动作的双位置继电器,所以可以利用该双位置继电器的接点表示在执行开关分、合操作,从而解决了此问题。
对于采用PCS-9705C 型测控系统的变电站,由于该型号测控系统的操作回路中没有配置上述的双位置继电器,所以采用在CZX-11 型操作箱中的C 相跳闸插件中增加1 个KKJ 合后双位置继电器,该双位置继电器由C 相手合与手分继电器接点来启动和返回,可利用该接点来表示在执行开关分、合操作,从而解决了此问题。
(2) RCS-900 系列保护装置配置的CZX-12R型操作箱。
该操作箱中已配置了KKJ 合后双位置继电器,不需要引入操作开关KK 接点,本身就能够配合重合闸实现不对应启动重合闸和手分闭锁重合闸逻辑功能。
(3) RCS-941(LFP-941) 系列保护装置配置的自带操作回路。
该操作回路中也已配置了KKJ 合后双位置继电器,本身能够配合重合闸实现上述逻辑功能,但由于该操作回路中没有配置R,Q 接线端子,与母线保护配合时,应将母线保护运用跳闸回路接入手动分闸回路,从而实现母线保护动作跳开断路器闭锁重合闸功能。
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问题关键问题分析及建议

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问题关键问题分析及建议发布时间:2022-10-18T04:24:14.739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21期作者:李慧强[导读] 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智能化变电站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能化变电所的投入与应用,能够对我国电网的运行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电网的损耗,自动化技术能使变电所的功能更加完善,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供电分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摘要:变电所是远程传输的一个较重要的转运站,它能有效地降低传输损耗,提高供电的利用率。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改造也在逐步完善。
作为智能变电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继电保护的调试工作,既是确保变电所安全生产的前提,也是为了确保变电所所用电器的功能与性能的关键测试。
本文以220 kV智能变电所的继电保护调试为实例,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改进意见,以期对电力系统的调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关键问题分析与措施引言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智能化变电站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能化变电所的投入与应用,能够对我国电网的运行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电网的损耗,自动化技术能使变电所的功能更加完善,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
智能变电所是一次、二次侧变电所的主要设备,其控制是以网络通讯平台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数字化信息,实现对站内、外信息的交换,并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对电网的实时监测,是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一个重大突破。
1.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情况与传统的常规变电所相比,智能化变电所在技术和环保方面都要优于传统变电所。
它的首要需求是确保自动化特性的充分运用,如:全站式信息数字化、网络信息共享、通信平台覆盖等。
智能变电所具有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自动、自主地采集一定的数据,及时地进行实时的检测和调节,并能够按照用户的需要,实现对电网的全面控制和在线监测。
浅析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

浅析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摘要】智能变电站是未来变电站系统发展趋势,其信息共享化、通信规约标准化、设备智能化使得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提升。
本文通过对智能变电站结构以及关键技术的介绍,并结合南溪变电站实例,说明了智能变电站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智能电网;变电站;电子式互感器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随之增加,而用户对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性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1]。
电力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节能减排、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2]。
智能电网在欧美的发展始于21世纪初,其安全可靠、高效绿色的特点为世界各国电力行业开辟了更新、更深入的发展空间。
而我国针对世界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也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发展战略: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
1 智能变电站设计概述1.1 智能变电站内涵变电站是输配电系统中变电部分重要的信息源和执行终端,在智能化的过程中,变电站智能化是最为核心的部分之一。
电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区域电网的大规模互联以及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给变电站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对变电站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能变电站的智能化体现在设备智能化、网络智能化和功能智能化。
即采用绿色、高效、可靠、集成的智能化设备,通过网络化的通信平台实现信息数字化、共享化和标准化,最终达到电网的实时调节、自动控制、在线分析等高级应用功能。
传统变电站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设备间互操作性弱、信息共享化差、二次电缆接线繁杂,这些问题使得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变差,对继电保护也有很大影响。
传统变电站无法满足智能电网对数据实时性、共享性以及高级功能的需求,因此,智能变电站已经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智能变电站具有以下优势:(1)可靠性。
变电站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可靠性,智能变电站在可靠性方面具有优秀的自诊和自治功能,能够对设备故障进行可靠预警,使得供电可靠性得到大大提高,减少系统损失。
220kV智能变电站不全停二次设备改造方案解析

220kV智能变电站不全停二次设备改造方案解析220kV智能变电站是指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能够对变电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的变电站。
而不全停二次设备改造方案是指对220kV智能变电站中的不全停二次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
本文将对220kV智能变电站不全停二次设备改造方案进行详细解析。
一、改造背景220kV智能变电站是电网运行的关键环节,对电网的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全停二次设备是智能变电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对220kV线路的保护和控制。
由于设备老化、技术跟不上等原因,不全停二次设备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和可靠性问题,需要进行改造升级。
二、改造方案设计针对220kV智能变电站中不全停二次设备的安全隐患和可靠性问题,我们设计了以下改造方案:1.设备更新换代针对老化的设备,我们将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选择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的保护装置和控制器,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更新换代的设备还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提高运维效率和响应速度。
2.故障检出和诊断技术应用引入先进的故障检出和诊断技术,能够实现对设备故障的快速检测和定位,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
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设备的预测性维护,提前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通讯网络建设对智能变电站的通讯网络进行升级建设,提高通讯网络的带宽和稳定性,保障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讯的可靠性,并支持远程监控和控制功能的实现。
4.应急预案制定针对设备故障和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设备故障的快速处理流程、备用设备的调度和应急响应措施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设备故障对电网的影响,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改造方案实施针对以上设计的改造方案,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1.设备更新换代选择可靠性高、性能优越的数字化、智能化保护装置和控制器,并进行设备的替换和更新。
2.故障检出和诊断技术应用引入先进的故障检出和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检测和诊断,并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
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关键问题分析及建议

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关键问题分析及建议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情况:实现互感器优化;拥有完善的网络分析系统,然后分析了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的关键性问题以及相应对策:厂内联调;继电保护需进行测试接线;对光纤进行调试;对检测系统进行调试。
关键词: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关键问题;分析;智能变电站是指以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为数字化对象,以高速网络通信平台为基础,通过对数字信息进行标准化,实现站内外信息共享和互操作,实现测量监视、控制保护、信息管理、智能状态监测等功能的变电站。
相对常规变电站而言,智能变电站的现场二次安装工作量大量减少,但调试工作量增大到常规变电站调试量的4倍。
站内对点、信息上传的工作就要求做的细致准确。
这部分工作量相应也大幅度增加。
因此,有必要总结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方法,提高智能变电站的调试水平,缩短新建智能变电站调试时间。
一、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情况智能变电站与普通的常规变电站相比较,无论是技术性还是环保性都要强于常规变电站。
其主要的要求就是保证自动化特点完全应用,例如全站式信息数字化、网络信息共享化、通信平台覆盖化等。
智能变电站的主要功能在于它能够自主、自动地采集一些信息,并进行适时测量与调控,根据实际所需对电力系统进行全方位调控以及在线监控等。
220kV的智能变电站是现代化电力发展的主要代表之一,主要特点在于:(一)实现互感器优化220kV的配电装置以及低压控制电缆采用地面漕盒,利用光纤将电子互感器的高压低压侧间连在一起,提高其抗电磁干扰能力,同时由于低压侧能够输出弱电信号防止传统互感器出现短路等问题。
220kV智能变电站一般采用的是电子式电流结合电压的组合式互感器,在主变区将主变套管去掉,并优化了中性点的互感器,整个变电站在终端整合部分具备载调压控制的功能。
(二)拥有完善的网络分析系统220kV智能变电站在运行时会配备完善的网络分析系统,整个系统包括GOOSE、T站控层报文监控终端以及故障录波和辅助性设备等。
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化分析

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化分析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趋势的不断推进,220kV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智能变电站采用现代化的继电保护和自动化技术,提高了其运行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可满足电网建设、优化和升级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继电保护和自动化两个方面对220kV智能变电站进行分析。
1. 继电保护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保护组成部分,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0kV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系统应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稳定可靠等特点。
该系统应包括接地保护、过电流保护、差动保护、保护断路器等常规保护,以及跳闸防错、自动重合闸等辅助保护。
接地保护是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中的一项重要功能,可有效保护系统在出现接地故障时的安全运行。
智能变电站的接地保护采用微机型数字接地保护装置,可实现快速响应、精确定位故障点等功能。
2. 自动化自动化技术是智能变电站实现运行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重要手段,可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应具有模块化、可靠性高、易维护、互联互通等特点。
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应包括电力系统监控、数据采集、故障诊断、维护管理等功能。
其中,电力系统监控功能可以实现对智能变电站内各个设备的状态监测、报警信息提示等操作,通过对数据的实时展示和实时处理,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数据采集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对电力系统中各种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关键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03T10:34:10.91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期作者:桑文杰王民现尹发海张永军[导读] 摘要:220kV智能变电站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和技术特征,在实时、在线监测的技术运用和集成化的设备模块条件下,可以较好地保障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安全与稳定。
(云南能鑫电力设计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220kV智能变电站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和技术特征,在实时、在线监测的技术运用和集成化的设备模块条件下,可以较好地保障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安全与稳定。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220kV智能变电站的运行要求,加强设计优化,促进220kV智能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以促进我国的智能电网的建设,提升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效果。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关键问题。
关键词: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
1、智能变电站综述
智能变电站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显现出信息化共享、集成化结构模块的特征,它在运用自动化设备的前提下,实现了对相关信息数据的实时采集、计量检测、控制保护等操作,是基于实时自动控制、在线分析决策的高级智能化调节变电站。
220kV智能变电站是一个复杂的多系统结构,围绕其终极目标而运行。
具体包括以下架构内容:(1)站控层。
在光纤电缆传输的前提下,实现站控层与间隔层的通讯传递,通过其通信子系统、对时子系统、站域子系统模块实现对智能变电站的实时监测、闭锁操作、智能诊断、控制保护等。
(2)间隔层。
它是在站控层的制约和控制的前提下运作的部分,重点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保护控制、故障控制等内容,并且在继电保护装置、测控装置、故障录波等二次设备的应用条件下,可以较好地实现信息数据的传输与接收作业。
(3)过程层。
它也同样处于站控层的控制下,由复合传感器、基于罗科夫斯基的TA、接地开关、隔离开关、分压型VD等一次设备构成。
2、智能变电站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2.1、IEC62850标准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为微型处理器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也是变电站自动化的基础。
变电站在处理通讯信息、保护信息、系统监控信息时,急需一种互操作性强、高效的通讯协议来保证智能变电站各种信息传输的标准化。
IEC61850标准为智能变电站信息共享和交互提供了国际标准并且是实现电力系统无缝通信的基础。
IEC61850标准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实现了信息的互操作性,同时也为变电站功能的扩展和自由分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其功能的实现具有以下技术支撑:智能变电站功能分层、信息模型、数据自描述和配置语言。
2.2、电子式互感器
电子式互感器是智能变电站重要的技术环节。
传统电磁式互感器由于其成本高、绝缘复杂精度低不适用于智能变电站中。
其暂态输出电流的畸变可能导致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受影响,同时PT也会由于电磁谐振而产生过电压,使得电气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智能变电站中的电子式互感器可以适应小功率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输入,其得以广泛应用的基础即IEC61850标准。
目前所用的电子式互感器可以分为两种,包括光电式电子互感器和线圈式电子互感器。
这两种电子互感器的传感原理有所不同。
其中光电式互感器又可以分为光学电压互感器、光学电流互感器和组合式光学互感器。
光电式互感器的技术要点是光纤传感技术。
线圈式电子互感器采用的原理为电容、电感和电阻的分压原理,其主要的技术要点是利用空心线圈或者磁铁芯感应得到二次电流。
电子式互感器具有很多传统电磁式互感器不具备的优点,其抗电磁干扰性强,测量精确、频率响应范围宽、不会出现PT谐振和体积小的优势使得电子式互感器得以广泛应用于智能化变电站中。
2.3、智能化开关
智能开关是智能化变电站中的重要设备。
智能开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电子式互感器以及电力电子技术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高压电器设备组合起来的智能化高压电器。
智能开关是有微机控制的,其执行单元为电力电子器件,智能开关可以测量大量的数字量和模拟量信息,其控制装置必须就地安装。
具有的功能包括:智能感知,波形精确控制的跳、合闸角度和时间,故障预报,运行状态的智能化评估和监测,专家人工智能判定和信息网络化共享。
3、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优化
3.1、解决电子式互感器接入合并单元规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智能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电子式互感器接入合并单元规约问题,当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接入到一起时,会发生延时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解决电流及电压输出问题,将电子式互感器的输出信号与到达合并单元之间的时间控制在2m/s内,在220kV智能变电站中要适当的增加合并单元数量,性控制好智能组件柜的体积。
3.2、优化二次接线方式
为了确保二次回路功能设计的合理性,在对220kV智能变电站进行设计时,应加大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做好优化设计工作,改进后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接线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网络方式来形成网路跳闸方式,通过对二次回路线路进行分析可知,该种方式下的线路较为简单,凸显了网络的共享性,并且网络延时不会对点对点跳闸方式产生任何影响。
另外一种保护线路的方式是光纤线路,能够将跳闸信息快速的传输到智能终端设备中,该种传输形式信息的稳定性较强,提升了信息传输效率。
在对220kV智能变电站进行优化设计时,要做好二次设计及电气施工工作,严格按照标准的施工要求,开展各项施工及设计工作。
3.3、加强细节问题优化
(1)构建全站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高级应用功能
建立全站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顺序控制、智能操作票及全景智能防误、智能告警及事故辅助分析决策、状态检修、经济运行与优化控制、站域控制等高级应用,提高生产运行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为生产运行提供辅助决策。
(2)设置智能辅助控制系统,实现全站联动控制
在220kV变电站利用智能辅助控制系统建立传感测控网络,实现图像监视、安全警卫、火灾报警、采暖通风、运行温度监测等辅助系统的集成应用和联动控制。
整合原有分散的各子系统资源,提高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满足智能变电站无人值班的要求。
(3)采用智能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实现电源系统统一管理
将交流、直流、UPS、通信电源系统统一设计、生产,建立电源系统统一监控平台,统一智能监控。
(4)二次系统功能整合,组屏优化,减少建筑面积
全站二次设备功能整合,组屏优化,屏柜数量较常规站减少约30%。
二次设备整体布置优化,全站仅设置一个二次设备室,合并相似功能房间,各间隔智能终端、状态监测IED均布置于配电装置现场的智能控制柜,减少建筑面积约30%。
(5)优化光缆设计,缩减电缆沟截面,减少敷设工作量
全站采用非金属多模光纤光缆取代大量的控制电缆,同时对户内至户外的长距离光缆按面向间隔原则采用多芯光缆,配ODF进行熔接。
优化后屋外配电装置电缆沟截面压缩27%。
总之,在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时代,220kV智能变电站成为智能电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具有集成化的功能、紧凑的结构模块、信息化的特征和趋势,加强设计优化非常重要,其能够有效的确保运行管理与维护要求,因此需要重点加强对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曾黎琳.浅析220kV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J].低碳世界,2016(20):122-123.
[2]郭勇.22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分析与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3]郑忠民.22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网络结构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