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语文山东卷及答案解析

2014年高考语文山东卷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生注意: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 进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 第II 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个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 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湛.蓝/斟.酌 崛.起/倔.脾气 提.防/醍.醐灌顶B. 跻.身/犄.角 女红./彩虹.桥 沟壑./豁.然开朗C. 毛坯./胚.芽 蒜薹./跆.拳道 拙.劣/咄.咄逼人D. 劲.敌/浸.渍 咆哮./酵.母菌 着.陆/着.手成春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缠绵 梗概 打寒噤 震聋发聩B. 扼守 晋升 伏卧撑 杞人忧天C. 滥觞 脉博 摇篮曲 大快朵颐D. 伛偻 驯顺 笑吟吟 锄强扶弱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_____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 处置,严防火势_____。

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_____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 ①反映 ②曼延 ③总算B. ①反应 ②蔓延 ③总算C. ①反映 ②蔓延 ③终于D. ①反应 ②曼延 ③终于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试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讪.笑(shàn)陨.落(yǔn)痴.想(chī)头晕目眩.(xuán)B.滞.留(zhì)归省.(xǐnɡ)哺.育(pǔ)鲜.为人知(xiǎn)C.雷霆.(tínɡ)阻遏.(è)觅.食(mì)忍俊不禁.(jīn)D.藩.篱(fān)两栖.(xī)推崇.(chónɡ)油光可鉴.(ji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绝处逢生眼花潦乱鹤立鸡群豁然贯通B.周而复始浑身解数妄下段语恍然大悟C.肃然起敬各得其所人迹罕致重蹈覆辙D.天伦之乐孜孜不倦随声附和化为乌有3.按诗文原句默写。

(共7分,每小题1分)A.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B.?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C.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D.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E.,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F.,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G.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它生长着。

(朱自清《春》)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共4分,每小题2分)冰雪融化、浅草萌发,昭示了早春的来临;、,;天高云淡、黄叶满地,点染出秋天的色彩;雾凇沆砀、寒梅怒放,凝成了严冬的风骨。

从大自然的一幅幅画卷中,让我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A.仿照文段中画“”部分,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形成排比。

冰雪融化、浅草萌发,昭示了早春的来临;、,;天高云淡、黄叶满地,点染出秋天的色彩;……B.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用恰当的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换用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5.名著阅读。

(5分)桑桑(《草房子》)冯歪嘴子(《呼兰河传》)圣地亚哥(《老人与海》)请从上面三个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结合人物的相关故事情节,以“面对磨难,学会告诉自己‘别怕’,希望就会永在”为开头,续写一段话。

2014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试题及答案

2014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试题及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暂时zàn 埋怨mái 谆谆告诫zhūn 引吭高歌hángB.豆豉chǐ踝骨huái 踉踉跄跄cāng 按图索骥jìC.梗概gěn 删改shān 炊烟袅袅niǎo 明眸皓齿móuD.搁浅gē解剖pōu 鬼鬼祟崇suì不屑一顾xiâ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A.⑤③④②① B.①②④⑤③C.③⑤①④② D.④③②①⑤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6、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6、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6、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C.毛坯/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答案】A 【解析】三组读音皆不相同,B“跻身与犄角”;C“蒜薹与跆拳道”;D “着陆与着手成春”这三组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是相同的。

对于字音题,应把握一句话:记住是根本,辨析乃王道。

尤其是些高考中的老面孔如“着陆”“劲敌”“提防”等等更不能等闲视之。

常见而易混的字词仍是复习重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C.滥觞脉博摇篮曲大快朵颐D.佝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答案】D【解析】A 应为“振聋发聩”;B 应为“俯卧撑”;C 应为“脉搏”。

字形题大概是最万变不离其宗的了,其中像“振聋发聩”“脉搏”“滥觞”之类的都是老面孔,复习时,不能只着眼于“偏”“难”“怪”,就得从身边的词语中找问题才是正道。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

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①反映②曼延③总算B.①反应②蔓延③总算C.①反映②蔓延③终于D.①反应②曼延③终于【答案】B【解析】“反映”是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是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先说“曼延”。

“曼延”跟“蔓延”的区别较大,应该很容易分清。

因为“曼”的本义“引”(使长)的意思,“曼延”指线性伸展延长,一般用于具体的事物。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释为“连绵不断地向远处延伸(多用于山脉、水流、道路等)”;“蔓延”指“蔓草一类植物不断向周围延伸、扩展”“比喻事物像蔓草一样向周围延伸、扩展”(《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蔓”能缠绕攀缘,由根部向四面八方地生长;因此,“蔓延”应该是指围绕一个点向四面八方无规则地扩展,明显有一个动态的过程。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山东卷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山东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1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C.毛胚/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C.滥觞脉博摇篮曲大快朵颐D.伛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__________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灾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_____________。

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______________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①反映②曼延③总算B.①反应②蔓延③总算C.①反映②蔓延③终于D.①反应②曼延③终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精校版】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精校版】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1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C.毛胚./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C.滥觞脉博摇篮曲大快朵颐D.伛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之强烈出乎意料。

○2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灾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

○3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1反映○2曼延○3总算B.○1反应○2蔓延○3总算C.○1反映○2蔓延○3终于D.○1反应○2曼延○3终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山东卷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山东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1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C.毛胚/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答案】A【解析】A读音分别是zhàn/zhēn,júe/jùe,dī/tí;B读音分别是jī/jī,gōng/hîng,hâ/huî;C读音分别是pī/pēi,tái/tái,zhuō/duō;D读音分别是jìng/jìn,xiào/jiào,zhuî/zhuî【知识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C.滥觞脉博摇篮曲大快朵颐D.伛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答案】D【解析】A震聋发聩-振聋发聩,B伏卧撑-俯卧撑,C脉博-脉搏【知识点】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__________之强烈出乎意料。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山东卷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山东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1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C.毛胚/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C.滥觞脉博摇篮曲大快朵颐D.伛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__________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灾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_____________。

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______________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①反映②曼延③总算B.①反应②蔓延③总算C.①反映②蔓延③终于D.①反应②曼延③终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检索号11.(2014·山东卷·T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C.毛坯./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解析】选A。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重点考查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的字音。

A项,分别读zhàn/zhēn,jué/juè,dī/tí;B项,分别读jī/jī,gōng/hóng,hè/huò;C 项,分别读pī/pēi,tái/tái,zhuō/duō;D项,分别读jìng/jìn,xiào/jiào,zhuó/zhuó。

检索号22.(2014·山东卷·T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C.滥觞脉博摇篮曲大快朵颐D.伛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解析】选D。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重点考查同音异形字。

A项,“震聋发聩”应为“振聋发聩”;B项,“伏卧撑”应为“俯卧撑”;C项,“脉博”应为“脉搏”。

检索号33.(2014·山东卷·T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

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①反映②曼延③总算B.①反应②蔓延③总算C.①反映②蔓延③终于D.①反应②曼延③终于【解析】选B。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重点考查近义词的运用。

“反映”与“反应”都可表示外界对机体刺激而引起其活动或变化。

但“反应”表被动,可做动词、名词,“反映”具有主动性,只做动词,根据句意,此处应为名词“反应”。

“蔓延”比喻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如“火势蔓延”“蔓延滋长”。

而“曼延”指连绵不断,如“山路曲折曼延”。

所以第②句横线处,根据句意,应为“蔓延”。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

“总算”表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

第③句横线前有“我的付出”,根据句意,横线处应为“总算”。

检索号34.(2014·山东卷·T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重点考查成语的运用。

D项,“各有千秋”的意思是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A项,“不寒而栗”指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和温度低而感到寒冷没关系,因此该成语运用错误,属于适用对象不当。

B项,“反戈一击”指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具有背叛的意思。

因此该成语运用错误,属于适用对象不当。

C项,“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不是广泛议论的意思。

因此该成语运用错误,属于望文生义。

检索号45.(2014·山东卷·T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B.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C.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

重点考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意不明类病句。

A项,“担任”与“岗位”不搭配,可把“岗位”改成“职务”;C项,表意不明,“个性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是指现实中的他,还是指银幕上的他,不明确;D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可删掉“随着”或者在“引起了”前面加上“这种现象”。

二、(每小题3分,共9分)检索号14(2014·山东卷·T6~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的心理才行。

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若能如此,才算是真进步。

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皆因人类有一种优越的力量,能改变外界,创造东西。

要有此改变外界的能力,必须本身不是机械的。

人类优长之处,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

这从何处见出呢?就是在于他能自觉;而更进步的,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

我们对外面的东西,都知道调理他,譬如我们种植花草,或养一个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他,就必须调理他。

又如自己的寝室,须使其清洁整齐,这也是一种调理。

对外界我们尚需调理,对自己则忘记调理,是不应该的。

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方面。

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条理清楚。

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

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条理来驾驭的。

而心思之清楚有条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

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

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

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也没有。

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而来。

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且心理。

一有这心理,便字不成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

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会成样儿。

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

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

因其都是一种机械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的变化,改造环境。

然则如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就要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

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

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平气稳地去说去做。

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有成就。

所以我们的东西不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

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

有的同学还更差些。

这不是小事体,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选自梁漱溟《朝话》,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学会心理的调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进步。

B.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是因为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

C.说话和写文章时,要想表达清楚明白,心思必须先有条理。

D.调理自己的心情,使之平和有力,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题干是要求“对本文主旨的概括”,因此,这就要求选项的表述角度必须得是站在全文的角度,否则就是“答非所问”。

A项对应原文第一段,为“引论”部分,提出全文的中心观点,是从全文的角度来谈的,正确;而其他三项只是针对某一段,是“分论”,不是站在全文的角度,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因而错误。

7.根据文意,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是()A.备考要拟订周密的学习计划,拟订计划前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安定。

B.教室黑板上方的墙壁上,张贴着“净”“静”“敬”“竞”四个大字。

C.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

D.学习遇到困难时,冷静思考,多方请教,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C项张冠李戴,根据文章第四段,“调理心情”是指做事要避免“懈”和“乱”,其中“懈”是指“苟且心理”,“乱”则是指“心情不平”;而根据文章第三段,“调理心思”则是指“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达到“条理清楚”。

据此可知,C项属于“调理心思”的做法。

【知识拓展】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题常见的十类设题误区:(1)夸大其词。

即命题者随意夸大某一事物的功能、发展趋势等。

(2)以偏概全。

即命题者故意把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

(3)曲解原意。

即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4)混淆范围。

即故意夸大或缩小事物的范围、作用、程度,或者任意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等。

(5)弄错条件。

主要表现为:一是条件不充分,二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且必要条件,三是条件与结果颠倒。

(6)张冠李戴。

即把与甲有关的说成与乙有关,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乙的特点。

(7)因果不明。

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因果关系;另一种情况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原因说成结果,把结果说成原因。

(8)无中生有。

即选项中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推断出来。

(9)偷换概念。

即表述概念时,故意用一些相关或相近的概念加以置换。

(10)弄错时态。

即故意将已经发生的(或还未发生的)说成还未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学会回头看自己,健全自己的心思心情,是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B.心思与心情是密切相关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要想调理心思,就得先调理自己的心情。

C.心情的暴乱与散懈,两者看似不同,但都能使我们陷于一种机械性,从而导致行事不顺。

D.调整心理,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无中生有,因为原文最后一段“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中的“这”和“这不是小事体”中的“这”的指代是一样的,指的都是倒数第二段结尾“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还更差些”等内容,强调的是写文章不能“随便苟且”之意,而没有强调“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显然该项属无中生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