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队野外作业安全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野外作业可参考基本规定

野外作业可参考基本规定

野外作业安全要求一野外作业基本规定1 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流行传染病种、疫情传染源,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交通状况。

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信息和预防措施应及时向野外作业从业人员交底。

2 地质勘探单位,应为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从业人员配备野外生存指南、救生包,为艰险地区野外地质勘探项目组配备有效的无线电通讯设备。

3 禁止单人进行野外地质勘探作业,禁止采、食不识别的野菜、野果。

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人员应按约定时间和路线返回约定的营地。

4 地质勘探单位,应定期为野外地质勘探从业人员进行体检。

野外地质勘探从业人员体质应适应野外工作要求。

5 在疫源地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的从业人员,应接种疫苗;在传染病流行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的从业人员,应注射预防针剂。

6 野外地质勘探施工,应收集历年山洪和最高洪水水位资料,并采取防洪措施。

7 在悬崖、陡坡进行地质勘探作业,应清除上部浮石。

进行两层或多层地质勘探作业,上下层间应有安全防护设施。

2m 及以上高处作业,应系安全带。

8 地质勘探设备、材料、工具、仪表和安全设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

9 野外地质勘探电力线路应采用电缆。

电缆应架空架设,电缆经过通道、设备处应增加防护套。

野外地质勘探电器设备及其启动开关应安装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处。

电器设备熔断丝规格应与设备功率相匹配,禁止使用铁、铝等其它金属丝代替熔断丝。

10 野外电、气焊作业,电、气焊工作点与易燃、易爆物品10m以上。

11 野外地质勘探高架设备应设置避雷装置。

雷雨天气,禁止在树木下、山顶避雨。

12 可能危及作业人员或他人人身安全的野外地质勘探作业,应设置安全标志。

13 地质勘探爆破作业,应遵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4 地质勘探野外工作车辆,应具有良好越野性能,并在野外作业出队前进行车辆性能检测。

野外工作车辆驾驶员,应具有10万公里以上安全行车经历。

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

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

目录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野外安全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野外工作站.........................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野外应急通讯......................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地质调查安全 (22)第一节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22)第二节野外作业基本要求 (22)第三节野外作业准备与装备 (33)第四节专业区域作业安全 (55)第三章野外生存 (77)第一节野外方向判定 (77)第二节水 (88)第三节生火 (1010)第四节可食用植物的识别 (1212)第五节野外露营 (1414)第四章自然灾害与避险 (1616)第一节雪崩 (1616)第二节暴风雨 (1616)第三节水灾 (1717)第四节火灾 (1717)第五章野外救护 (1919)第一节野外救护方法 (1919)第二节常见疾病的防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野外呼救...............................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呼救信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搜寻与营救.........................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西部艰险地区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西藏..............................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野外探险中的安全警示与应对

野外探险中的安全警示与应对

野外探险中的安全警示与应对
一、野外探险前的准备工作
在踏上野外探险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安全。

首先,要仔细研究目的地的地形和气候情况,了解当地的野生动植
物种类和特点。

其次,要检查装备是否完好,包括帐篷、睡袋、食物、水源等必需物品。

最后,要告知亲友自己的行程计划,以备不
时之需。

二、野外探险中的安全警示
在野外探险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警示,避免发生意外。

首先,要避免单独行动,最好结伴而行,以免迷失方向或遭遇危险。

其次,要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受伤或感冒。

最后,要遵守当地的规定和禁令,不可随意破坏环境或捕捉野生动物。

三、野外探险中的应对方法
如果在野外探险中遇到意外情况,一定要冷静应对,不要慌乱。

首先,要尽量保持清醒,寻找安全的避难地点,避免受到更大的伤害。

其次,要及时向同伴或救援人员求助,不可孤立无援。

最后,
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如搭建信号灯、点燃篝火等,以便被发现并获救。

通过以上几点安全警示和应对方法,相信在野外探险中能够更加安全和顺利地完成旅程。

记住,安全第一,预防胜于治疗,让我们共同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地质野外工作风险与防范

地质野外工作风险与防范

地质野外工作风险与防范空气稀薄的雪山高原、空旷荒凉的大漠戈壁、条件艰苦的极地大洋、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这些人迹罕至区域,是地质、测绘、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等工作的主要作业现场。

野外环境瞬息万变,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而脆弱,坚持“生命至上”,统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至关重要。

科技手段无法替代亲身到达每当有野外作业人员在工作中遇到危险或发生不幸,总会有人问:既然这么危险,为什么还非得人亲自去呢?如今科技这么发达,只用天上的“眼睛”看不行吗?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多位业内人士,得到的答案都是:科技手段可作为辅助,帮助提高工作效率,但人必须亲自到现场。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青海地质勘查院科技安全部副主任张宏赟说,比如在开展矿产资源调查时,航空遥感、航空物探等技术能够把大的断裂带、矿物蚀变圈出来,为地质工作提供线索,但只能获取一个区域表面的物体形状、分布等特征,看不到微观的层面,并且空间立体感不够。

专业人员必须到现场去仔细观察,对地表参照物有质的了解。

大多数时候,还要用地质锤敲开岩石,通过放大镜观察矿物特征,或者取回岩石样本进行分析。

“如今的地质工作会充分借助科技手段,每次出野外前都要搜集各种资料,目的是明确这一区域内的工作重点,而不是代替人到现场。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矿产资源所地质工程师董涛说。

比如:航空物探显示哪个位置找矿条件最好,就重点去那里调查。

过去可能要调查10条路线,把整个区域都覆盖,现在可能只需要调查2条。

但在重点位置的这2条路线上,调查点会加密。

有时在一个长50米的矿化带上,调查人员需要每隔5米就采集一个岩石样本。

长期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工作的多位人士也告诉记者,构建我国的测绘基准体系,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都离不开测绘队员的脚步。

如今,航空遥感、航空重力可以代替一部分实地作业,但依然需要测绘队员去布设控制点;而当精度要求较高时,必须实地用仪器测量。

比如珠峰高程测量,登顶和前往测量交会点都存在很大风险,但必须如此才能获得精准的高程数据。

野外地质作业(测绘)危险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野外地质作业(测绘)危险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野外地质作业(测绘)危险因素分析野外地质作业点多线长、作业分散、流动性大、且大多数工作环境人烟稀少、地理条件和气象条件复杂多变,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因此对其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有利于地质作业工作的开展及应急处理。

(一)环境不安全因素1、自然灾害在我国境内,野外地质作业面对的自然灾害一般有:地震、水灾、沙尘暴、雷雨、滑坡、泥石流、雪崩、火灾、海啸等。

结合我队所处的环境,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1)洪水湖北省属于雨水较为丰富,特别是夏季,时常会发生暴雨,引发山洪,有时也会发生长时间降雨,而引发山洪,由于地质工作大多在山区,山高坡徒,山洪来的快,且猛,往往会造人员生命和财产损。

(2)雷电雷电是野外地质作业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突发性天气。

(3)雪崩①雪崩通常发生在倾斜度为20°~60°的悬崖处,尤其是倾斜度在30°~45°之间和瞳整崖壁处。

②连续降雪24小时以上地区,极易发生雪崩。

③大雪覆盖的外凸雪崖,极易发生雪崩。

④雪后下雨或气温升高,容易发生雪崩。

⑤雪溶液化时,崖壁更为光滑,容易发生雪崩。

⑥背风面的峭壁,雪没有稳固,也有发生雪崩的可能。

(4)火灾森林大火蔓延,往往无法控制。

森林火灾产生的自然原因(人为因素除外)主要是雷电造成的。

堆集落叶特别是含脂量高的针叶,在潮湿状态下的氧化发热是产生森林火灾的另一自然原因。

2、作业环境①在山区可能突遇大雾、大雨、雷电等突发性天气。

②登山或下山过程中,可能出现摔跤和坠崖事故。

③在积雪、悬崖、碎石堆积地段及不稳定岩石分布的峡谷中可能发生塌方事故。

④可能出现走失事件以及迷路状况。

⑤可能会因为温度低而出现冻伤事故。

(2)林区①自然火灾以及人为因素产生的火灾。

②可能出现树枝回弹伤及后人面行人。

③思考能感染森林脑炎、接触性皮肤过敏症等病症。

④可能受到当地群众狞猎用的弩箭、套索、夹具、陷井、爆炸品等的伤害。

⑤热带森林中可能会被蛇咬伤,潮湿密林中(多蚊虫)可能会被有害小动物叮咬。

野外地质人员遭遇凶猛野兽(狼、熊等)安全防御手册

野外地质人员遭遇凶猛野兽(狼、熊等)安全防御手册

野外地质人员遭遇凶猛野兽(狼、熊等)安全防御手册基本原则:1、野外工作推进要先易后难,现阶段项目组野外作业时,尽量选择在交通比较便利,视野比较开阔,人员出入比较频繁或附近有人居住的村庄地段先行开展地质工作,待地方环境逐步熟悉后往偏远地方推进。

2、工作安排尽量做到逐片逐区有序推进,控制相邻项目作业组之间距离(对讲机有效联络距离,工作过程中要随时用对讲机联络确认),并保持通讯畅通,以便遇到紧急情况可以互相呼应。

3、每天工作做到早出早归,尽量避免在野外露营住宿,车辆要在工作区附近待命,遇紧急情况可及时接应。

4、野外作业至少2人以上,工作过程中时刻警惕,关注四周安全情况。

如在猛兽出没频繁区域,可放慢工作进度,各小组人员适当集中行进,或聘请当地牧民或猎户当向导。

5、当发生意外安全事故时,接到小组队员报警的项目组应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程序,第一时间组织自救,并拨打119、120、110、中国地调局拉萨工作站及当地安全救援组织相关电话进行救助,向分院、院领导报告,以便及时开展应急救援措施。

人员装备:应急药品、应急食品、强光手电、辣椒水、刀具、电棒、地质锤、鞭炮(焰火)、北斗野外定位终端、指南针、罗盘、卫星电话、对讲机、烟雾报警信号等。

远距离遭遇时采取的步骤:1、停止前进,远距离观察猛兽行进方向;2、如观察到猛兽活动区域与地质作业区域重叠或临近,请撤回。

较近距离遭遇时采取的步骤:1、点燃鞭炮等制造大的声响,吓跑猛兽;2、猛兽驱离后,人员撤回。

3、狼是群体活动,有报复性,人不要主动攻击。

形成对峙时采取的步骤:1、距离过近时,很可能出现人兽对峙的情况,这时尤其不能惊慌失措,镇定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应当面向猛兽,一点点向后移动,离开危险区域,不要试图转身就跑,这样反而会受到攻击。

如果条件允许,分别安排组员发射烟雾报警信号、按手持北斗定位终端报警等以寻求附近人员救助,以及很突然地制造巨响或火光(如放鞭炮,焰火、火把等),对其有明显驱离效果。

浅谈地质勘查野外作业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浅谈地质勘查野外作业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浅谈地质勘查野外作业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摘要:在能源消耗越来越大,矿产资源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必须加强资源勘查和地质测绘基础方面的工作。

但是,在进行野外资源勘查和地质测绘作业时,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野外宿营安全、野外环境安全等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基于此,本文对于地质勘察野外作业中常见的几种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望对相关人员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地质勘查;野外作业;安全问题引言:地勘行业为了探寻大地的神秘,为了寻找国家的财富,远离喧嚣的都市,走遍了祖国的山川河流,在连绵的丛林中,在陡峭的山崖上,在贫瘠的沙漠中,在狂风暴雨的海洋中工作。

再加上严寒、酷暑、虫豸、毒蛇的侵袭。

在地勘现场施工中,如何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实现安全生产的问题尤为突出。

1营地的选择由于地质勘察野外作业的任务要求,因此常常需要选择在野外搭设帐篷,露营地点要选择地面干燥、地势平坦、水源无污染的地方。

在营区的下风处,离营区5m以上,挖出锅灶或设置厨房。

营房内,要有排水管,并有醒目的标识。

在林区、草原建设营地时,应当设置防火通道。

营地上方不能有滚石、滚木,不在泥石流多发地建营,雷雨天不在山顶、独立大树下和空旷地安营,以免遭到雷击;不在河滩、河床、溪边建立营地,以防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

仔细观察营地周围是否有野兽的足迹、粪便、巢穴以及有无蜂巢,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带和野生动物饮水的必经路上,提前配备驱蚊、虫、蝎药品及防护措施。

营地周围撒些草木灰、硫黄粉、煤油可驱逐蛇、蝎、毒虫侵扰。

清场撤营时必须将燃火彻底熄灭,垃圾废物要尽可能带出,丢放在指定地方,特殊情况无法带走时,可将垃圾掩埋[1]。

2安全过河涉水过河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没有必要,就尽可能的避免。

在生存困境中,当你浑身湿漉漉的就会导致体温过低。

行动前一定要查看地图,寻找河流周围的路线,选择最安全的过河点。

在你下水之前,你要确认你有换穿的衣服,或者是过了河,你有没有办法把衣服晾干。

在严寒的环境中,你可以随时收集一切可以用来点火的物品(引火物、易燃物和干柴)。

野外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野外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野外作业安全管理制度野外作业是指在野外环境中进行的工作活动,如建筑施工、野外勘探等。

由于野外作业的特殊性质,存在许多安全风险和危险因素。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野外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对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依次介绍野外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岗位责任、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应急准备与处置措施以及安全监督与评价。

从而确保野外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进行。

一、岗位责任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在野外作业中都应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

管理人员要制定明确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作业人员理解并遵守。

作业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配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严禁擅自修改或忽视安全管理制度。

在作业过程中有义务及时报告和销号所有的安全隐患,确保野外作业的安全与稳定进行。

二、安全教育培训野外作业人员应该接受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培训内容应包括野外作业的风险评估与防范、安全操作规程、遇险求生技能等。

同时,还应定期进行模拟演练,加强作业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三、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野外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检查内容包括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品是否合格、作业场所的危险物质是否得到妥善处理、建筑设施是否稳固等。

发现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四、应急准备与处置措施为应对紧急情况,野外作业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包含相应的应急准备与处置措施。

应急准备包括制定应急预案、购置必要的应急设备和药品等。

而应急处置措施则要求作业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响应紧急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避免事态扩大。

五、安全监督与评价安全监督与评价是野外作业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

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野外作业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同时,还应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评价过程应客观、公正,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总结:野外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基本知识
1、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正确理解安全生产方针
⑴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⑵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
⑶坚持综合治理
3、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
⑴享受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
⑵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
⑶安全管理的批评检控权
⑷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权
⑸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4、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⑴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
⑵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⑶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⑷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
5、“三违”的具体含义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6、“四不伤害”的具体含义
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我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7、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两大因素
⑴物的不安全状态
①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本身缺陷
②防护设施、安全装置的缺陷
③工作场所的缺陷
④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缺陷
⑤作业环境的缺陷
⑵人的不安全行为
①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和警告
②不采取安全措施
③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修理、调整和清洁等
④造成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拆除或移走安全装置、安全装置调整
失误等)
⑤造成危险状态(超载、物品存放不当等等)
⑥不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具(不使用劳动保护用具、使用不合格
的劳动保护用具等)
⑦冒险进入危险场所(野外多年不采的旧矿巷道等等)
8、安全用电基本要求
⑴自己经常接触使用的配电箱、开关等必须保持完好,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

⑵需要移动某些非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风扇、照明灯等),必须现切断电源再移动,同时导线要收拾好,不得在地面拖来拖去以免磨损。

⑶在雷雨天不要走进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接地导线周围20M 之内,以免有雷击时发生雷电流入地下而产生跨步电压触电。

⑷在遇到高压电线断落到地面时,导线断落点周围10M以内,禁止人员入内,防止跨步电压触电。

如果此时已有人在10M以内,不要跨步奔走,应用单足或并足跳离危险区。

⑸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黄砂、二氧化碳等灭火器材灭火。

切不可使用水或泡沫灭火器。

救火时应注意自己的身体的任何部分及灭火器具不得与电线、电气设备接触,以防止触电。

⑹在打扫卫生、擦拭设备时,严禁用水去冲洗电气设备,或用湿抹布去擦拭电气设备,以防止短路和触电事故。

⒐、灭火的基本方法
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抑制法
10、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⑴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二氧化碳灭火器有手轮式和鸭嘴式两种,使用手轮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只要将手轮逆时针旋转即可喷出二氧化碳,使用鸭嘴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只要拔出保险销,将鸭嘴压下,二氧化碳技能喷出灭火。

在室外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人应站在上风处,在室内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人员应立即撤离现场。

⑵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在距离起火点约5M左右处,放下灭火器。

使用前将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是筒内干粉松动,然后开阀门喷粉,并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摆动。

内装式的使用方法:先拔下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紧握压把和提把用力压下,干粉即喷出。

外装式的使用方法: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向上提起提环,握住提柄,干粉即喷出,将喷嘴对准火焰的根部左右摆动。

干粉灭火器在喷粉过程中应始终保持直立状态,不能横卧或颠倒使用,否则不能喷粉。

11、普查工作安全指引
⑴出队前的准备工作
①工作区确定后,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工作区的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交通状况、治安情况以及疫情、兽情等情况。

②出队前要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学习野外地质普查的安全防护知
识,如登山、攀岩、涉水、定向等知识,学习危情的基本急救
方法,如中暑、蛇咬、摔伤等。

③每个普查组必须配备保健箱及有关药品,按规定向普查工作人
员配发安全防护用品。

④野外作业人员不得少于2人。

特别边远地区或山区不得少于4
人,并配好通讯工具。

⑵野外营地的选择
①借住民房,应先消毒处理,搞好住房周边环境卫生。

对年久失
修的住房,要作必要的修缮。

②野外营地应选择地面干燥,地势平坦,水源无污染的背风场地。

挖掘锅灶或建临时厨房应在营地下风处,距营地5米以上。


地周围应挖排水沟。

③在林区、草地上建营地,应开辟防火道。

⑶山区普查
①在大于30度的陡坡或悬崖工作时,应使用保险绳和安全带。

②在野外遇到雷雨时,应选择安全有利的地方躲避,不能在高地、
水边、孤独树木下躲雨避雨,也不能在电线杆、高压线和滑坡
区下停留。

③在山区普查,工作人员间距应不超出视线范围,遇到特殊情况
应相互通告。

⑷林区普查
①开展工作之前,应先了解林区中有无群众狩猎的弩箭、套具和
陷阱。

②在林区开展地质普查,应遵守林区防火规定。

③要带好个人防护用品及药品,防止蛇、蚂蝗、毒蚊虫的叮咬。

④严禁在林区中烧饭烤火。

在林区发生火灾时,工作人员应迅速
撤至安全地带,并及时报警。

参加灭火时,应注意人身安全。

⑸水上或水系发育地带普查
①在水上工作之前,应了解工作区的气象情况,配备个人救护用
品。

②当水面雾幕很大,视域差,或暴风雨、飓风即将来临时,应停
止工作离船上岸。

③在水源发育地带工作,必须随时注意上游的洪流,遇到暴风雨
时,必须停止工作,撤离工作区。

④不要在水深超过0.7米、流速3米/秒以上的河流中徒步涉水
工作。

如必须通过流速高、水深的河流,应架设临时性过河便
桥,不能冒险过河。

⑹岩溶发育区及旧矿、老窿地区普查
①工作前,应通过访问群众,了解工作区内溶洞、旧矿坑、老窿
的分布情况。

②当调查旧矿老井、老窿、竖井时,应事先解决照明和通风问题,
经过对有害气体的检测和对坑壁、井壁的观察,确认没有危险
后,方能开展工作。

③对斜井和竖井进行地质、物探测量和取样时,应设置绞车升降
作业台或吊桶,确保人员进出安全。

④进行洞穴调查,工作人员应有安全防护措施,洞口必须预留人
员警戒观察,若发现洞中有异常情况,应及时联络,采取救助
措施。

⑺沼泽地区普查
①在沼泽地区工作,要有两人以上同行。

工作人员应戴皮手套,
扎紧袖口和裤脚,随身携带探测棒和救生用具。

仪器设备要套
上防潮袋。

②普查过程中,如遇到被植被覆盖的沼泽地段、浮动草地和沼泽
深坑时,应绕道通行。

③若不慎落入沼泽泥潭内,遇险者应保持镇定,尽量借助探测棒
支撑,减缓下陷速度,搭救者应从安全地方传递木棒或绳索将
遇险者拉出。

12、普查常见事故处理及预防措施
⑴常见事故
①毒蛇咬伤。

在南方山林地区和沼泽地多有蛇类(毒蛇)出没,
野外普查人员容易被蛇咬伤。

②高处堕落。

在险崖峭壁和老矿井开展普查,容易发生坠落事故。

⑵事故处理及预防措施
①被毒蛇咬伤时应立即绑住血管,迅速用干净小刀刮开伤口将毒
血挤出,并用碘酒消毒后敷上蛇药,尽快前往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预防蛇咬的简单有效方法是打草惊蛇,随身携带蛇药。

②当人员发生坠落受伤时,应立即组织抢救,对伤者伤口进行消
毒止血,发现骨折应就地取材,用竹木片当夹板将骨折部位夹好绑紧,送医院治疗。

为预防坠伤,上下险崖陡壁和老矿井应系好安全带,壁顶和井口要留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