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生产工艺的建立(一)
麻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生产工艺的建立(一)

麻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生产工艺的建立(一)【摘要】目的研制麻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
方法用麻疹病毒长-47株接种人二倍体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并加适量稳定剂后冻干制成疫苗。
疫苗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三部进行检定。
结果麻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三部的要求。
结论人二倍体细胞为基质可以制备麻疹减毒活疫苗,疫苗质量稳定,收获率较高。
【关键词】麻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收获率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主要罹及婴幼儿急性传染病。
在我国麻疹减毒活疫苗应用已有近40年的历史,制备疫苗均以鸡胚细胞为基质,作为异源细胞,具有携带禽病毒的可能,而人二倍体细胞为人源细胞〔1〕,在国外早已用来生产麻疹减毒活疫苗。
人二倍体细胞(2BS 株)现已广泛应用于疫苗生产,如甲肝减毒活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等,已证明其具有安全性。
我们用人二倍体细胞为基质制备出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三部要求的麻疹减毒活疫苗,本文就此做如下报告。
1材料1.1细胞生产用细胞为人二倍体细胞2BS株,用于生产的细胞世代限定在43代以内。
1.2毒种鸡胚细胞为培养基质制备的麻疹减毒活疫苗毒种长47株27代适应于人二倍体细胞,33℃和35℃培养,收获制成,经检定后用于生产,并已有多个代次毒种制备疫苗,证明此毒种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
1.3培养液及维持液MEM为基础液,加入适当比例的灭能小牛血清,碳酸氢钠调pH值。
1.4疫苗液199液,pH值为7.4~7.5。
2方法2.1单层法制备麻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单层人二倍体细胞2BS株按1:2~1:4传代,接种2L克氏瓶,加入细胞培养液,180ml/瓶,置37℃培养。
当人二倍体细胞长成单层时,换成细胞维持液,200ml/瓶,再加入毒种,毒种的感染剂量(MOI)为1:100。
将感染病毒的细胞瓶置35℃培养,此方法称为单层法。
当细胞病变达50%以上时,用400mlEarle’s液冲洗细胞面,去除小牛血清,加入疫苗液,200~500ml/瓶,置35℃培养。
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

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a Sai Feng Lianhe Jiandu HuoyimiaoMeasles,Mumps and Rubella Combined Vaccine, Live本品系用麻疹病毒减毒株和腮腺炎病毒减毒株分别接种原代鸡胚细胞、风疹病毒减毒株接种人二倍体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按比例混合配制,加入适宜稳定剂冻干后制成。
用于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
1 基本要求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材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有关要求。
2 制造2.1单价原液制备2.1.1 麻疹病毒原液制备应符合“麻疹减毒活疫苗”中2.1-2.3项的规定。
2.1.2 腮腺炎病毒原液制备应符合“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中2.1-2.3项的规定。
2.1.3 风疹病毒原液制备应符合“风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中2.1-2.3项的规定。
2.2 单价原液检定2.2.1麻疹病毒原液检定除按“麻疹减毒活疫苗”中3.2项进行外,还应按本标准3.1.1项进行检定。
2.2.2腮腺炎病毒原液检定除按“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中3.2项进行外,还应按本标准3.1.2项进行检定。
2.2.3 风疹病毒原液检定除按“风疹减毒活疫苗”中3.2项进行外,还应按本标准3.1.3项进行检定。
2.4 半成品2.4.1配制将检定合格的麻疹、腮腺炎和风疹单价原液根据病毒滴度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其中麻疹和风疹病毒滴度比例应为1:1,腮腺炎病毒滴度至少是麻疹或风疹病毒滴度的5倍。
加入适宜的稳定剂后即为半成品。
2.4.2 半成品检定按3.2项进行。
2.5 成品2.5.1 分批应符合“生物制品分批规程”规定。
2.5.2 分装及冻干应符合“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规定。
分装过程中的半成品疫苗应于2-8℃放置。
2.5.3 规格复溶后每瓶0.5ml。
每1次人用剂量为0.5ml,含麻疹和风疹活病毒均应不低于3.0Lg CCID50,含腮腺炎活病毒应不低于3.7Lg CCID50。
疫苗生产流程

疫苗生产项目简介
2、圆弧转角; 、圆弧转角;
疫苗生产项目简介
3、单圆弧收边; 、单圆弧收边;
疫苗生产项目简介
4、可调式地轨+PVC地面; 、可调式地轨 地面; 地面
44 75
疫苗生产项目简介
5、双层玻璃观察窗; 、双层玻璃观察窗;
疫苗生产项目简介
6、暗架龙骨吊顶; 、暗架龙骨吊顶;
C
A
A B B
疫苗生产项目简介
3、设计中要把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放在重要 位置加以考虑。积极采用节能措施, 位置加以考虑。积极采用节能措施,尽量选用 节能工艺和设备,充分利用地下资源, 节能工艺和设备,充分利用地下资源,搞好水 的循环利 用。 设计中要精打细算, 4、 设计中要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关 键设备上,使资金使用更加合理化。 键设备上,使资金使用更加合理化。 5、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法和有关文件精神搞好 “三废”治理和职业安全卫生设计工作。 三废”治理和职业安全卫生设计工作。
疫苗生产项目简介 生产过程举例1 一. 生产过程举例1:
发酵
纯化Ⅰ
纯化Ⅱ
灭活吸附
疫苗生产项目简介 二、生产过程举例2: 生产过程举例2
发 酵
安全/抑制有效病原体
收集/灭活
安全/尤其产生不稳定病毒
加 工
去除杂质及所需产物特性相近 的外来物质 在辅助剂帮助下完成对大疫苗颗粒 的灭菌过滤滤
配制和灌装
疫苗生产项目简介
疫苗生产项目简介
• 3、细胞培养法 • 不同的病毒选用相应的敏感细胞,采用转瓶培养 不同的病毒选用相应的敏感细胞, •
、多层培养、微载体培养或悬浮搅拌培养等方法, 多层培养、微载体培养或悬浮搅拌培养等方法, 先大量增殖细胞,然后接种一定量的病毒, 先大量增殖细胞,然后接种一定量的病毒,继续培 养适当时间时,冻融细胞后,离心收获上清。 养适当时间时,冻融细胞后,离心收获上清。 以上病毒大量生产后可制作病毒疫苗( 以上病毒大量生产后可制作病毒疫苗(死疫苗或 减毒活疫苗), ),也可用来作干扰素诱生剂或提取 减毒活疫苗),也可用来作干扰素诱生剂或提取 病毒表面抗原成分。 病毒表面抗原成分。
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生产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与无菌灌装

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生产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与无菌灌装摘要】目的:探讨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生产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与无菌灌装。
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9月制作的300支麻疹风疹疫苗,按照制作疫苗的过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无菌操作、灌装进行麻疹风疹疫苗的制作,研究组采用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进行制作。
对两组疫苗成功率进行统计。
结果: 研究组疫苗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在生产过程中保证无菌操作与无菌灌装操作,成功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疫苗的制作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危与健康,应当保证产品的使用安全。
【关键词】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结肠癌;无菌操作;无菌灌装【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1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医学不断进行改革,发展成功具有一定成效,无菌操作技术的发展属于医疗发展的独立的领域[1]。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们逐渐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对医疗药物制剂的标准更高,生产中保证无菌制剂更为重要。
在目前医学研究中,利用无菌操作技术为人们制作医疗制剂,更为安全、可靠、高效[2]。
应当加强无菌制剂的研究,提高药物的品质,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我院选取制作的300支麻疹风疹疫苗,随机分组后对采用不同的制作方法,探究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生产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与无菌灌装过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选取2016年2月-2017年9月制作的300支麻疹风疹疫苗,两组疫苗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1.2.1 进行麻疹病毒原液制备,应符合麻疹减毒活疫苗中的相关规定。
进行风疹病毒原液制备,应符合风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中的规定。
进行单价原液检定,麻疹病毒原液检定。
1.2.2 进行半成品配制,将通过检定且合格的麻疹风疹病毒单价原液按同一病毒滴度进行适当稀释后,进行比例混合,加入适宜的稳定剂配制,即为半成品。
麻疹减毒活疫苗国家参考品的制备及标定

( 中国药品 生物 制 品检 定所 , 北京
摘
10 5 ) 0 0 0
要 : 了制备麻疹减毒活疫苗 国家参考 品, 为 选用 国内麻 疹疫苗生产 株沪 1 1 9 制备麻疹 疫苗参考 品。生 产过程 中
严 格 控 制 精 密 性 、 分 含 量 , 候 选 参 考 品 进行 鉴别 试 验 、 分 含 量 、 毒 滴 度 及 无 菌 检 查 等 检 验 。检 验 合 格后 组 织 水 对 水 病
4. 9% . T e sa ii aa i ia e h tt e rf r c v o d tb l y T e r u t olboa ie t y a d sa iiy 1 h t lt d t ndc t d t a h eeen e ha e g o sa ii . h es ls o c la rtv sud n t l b y t f b t su e o tae h tt e naina ee e c o e se a cne i u tb e fris itnd us . tdy d m nsrt d t a h to lr fr n e f rm a ls v c i s s ia l t n e e o
口. N t n lntu fr h ot lf h r aeta adb l i l rdc , ei 00 0 C i ) f( ai a stt o ecnr p am cucl n io c out B i g10 5 , hn o i ie t oo i o g ap s j n a
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说明书

5
MMR-HK/CN-20082473
6.大多数易感者在接种后 7~28 天内会从鼻或咽喉分泌出少量的风疹减毒活病毒。尚 无确切证据表明一般接触会使这种风疹减毒活病毒通过接种者传播给易感人群。然而, 有文献报道,风疹疫苗病毒是可以通过哺乳传播给婴儿(详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 药】)。
* Merck & Co. Inc.注册商标
1
MMR-HK/CN-20082473
【规格】 0.5 ml/瓶。每注射剂量为 0.5ml,内含不少于 1000 CCID5O(50%细胞感染剂量)的 麻疹病毒,20000 CCID5O的腮腺炎病毒及 1000 CCID5O的风疹病毒。 【免疫程序和剂量】 本品接种单一剂量 0.5ml,皮下注射(推荐上臂外侧部)。 对儿童推荐的接种程序:12 月龄或以上首次接种者,应在 4~6 岁再次接种。再次接种 可使首次接种未产生免疫应答的儿童产生血清阳转。 配制指导: 配制本疫苗必须使用所附的专用稀释液(不含可灭活疫苗的防腐剂或其它抗病毒 物质)溶解,加入稀释液后摇动至完全混匀后使用。 本品每次注射和/或配制疫苗时,应采用无防腐剂、杀菌剂和去污剂的无菌注射 器,因为这些物质可灭活本品所含的活病毒疫苗。 当溶液和容器符合条件时,还应在使用前对所注射的疫苗进行目测观察,如果含 有可见的颗粒和发生变色,或本冻干疫苗不能溶解,则弃之不用。 【不良反应】 本品的下列不良反应在每个身体系统分类中按照严重程度降序列出,而不考虑其与 疫苗相关性的程度。它们来自下列情况的报告:临床试验期间、上市后疫苗使用、或含 有麻疹、腮腺炎或风疹的单价或二价疫苗的应用。 全身 脂膜炎;非典型麻疹;发热;晕厥;头痛;头晕;不适;易激惹。 心血管系统 脉管炎。 消化系统 胰腺炎;腹泻;呕吐;腮腺炎;恶心。 内分泌系统 糖尿病。 血液和淋巴系统 血小板减少(参见【注意事项】);紫癜;局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
麻疹减毒活疫苗

麻疹减毒活疫苗Mazhen Jiandu HuoyimiaoMeasles Vaccine, Live本品系用麻疹病毒减毒株接种原代鸡胚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加入适宜稳定剂后冻干制成,用于预防麻疹。
1 基本要求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材料及辅料、水、动物等应符合“凡例”有关规定。
2 制造2.1 生产用细胞毒种制备及疫苗生产用细胞为原代鸡胚细胞。
2.1.1 细胞管理及检定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用动物细胞基质制备及检定规程”规定。
2.1.2 细胞制备选用9-11日龄鸡胚,经胰蛋白酶消化、分散细胞,用适宜的培养液进行培养。
来源于同一批鸡胚、于同一容器内消化制备的鸡胚细胞为1个细胞消化批。
源自同一批鸡胚、于同一天制备的多个细胞消化批为1个细胞批2.2 毒种2.2.1 名称及来源生产用毒种为麻疹病毒沪-191株、长-47株或经批准的其他麻疹病毒减毒株。
2.2.2 种子批的建立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规定。
沪-191主种子批应不超过第28代,工作种子批应不超过第32代;长-47主种子批应不超过第34代,工作种子批应不超过第40代。
采用沪-191生产的疫苗代次应不超过第33代,采用长-47生产的疫苗代次应不超过第41代。
2.2.3 种子批检定主种子批应进行以下全面检定,工作种子批应至少进行2.2.3.1-2.2.3.4项检定。
2.2.3.1 鉴别试验将稀释至500-2000 CCID50/ml的病毒液与适当稀释的抗麻疹病毒免疫血清等量混合后,置37℃水浴60分钟,接种FL细胞或Vero细胞,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7-8天判定结果。
麻疹病毒应被完全中和(无细胞病变);同时设血清和细胞对照,均应为阴性;病毒对照的滴度应不低于500 CCID50/ml。
2.2.3.2 病毒滴定毒种作10倍系列稀释,每稀释度病毒液接种FL细胞或Vero细胞,置适宜温度下培养7-8天判定结果。
病毒滴度应不低于4.5 LgCCID50/ml。
疫苗生产工艺及其工艺要点

疫苗生产工艺及其工艺要点疫苗是预防疾病或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一种生物制品。
疫苗的生产工艺是指将病原体或疫苗候选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加工过程,制成安全、有效的疫苗产品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疫苗生产工艺及其要点。
疫苗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病原体培养:疫苗的生产通常需要从源头获取病原体。
病原体可以是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病原体在合适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迅速扩增,以达到大规模生产的要求。
2. 病原体净化:经过培养的病原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净化过程,以去除杂质,如细胞碎片、蛋白质等。
通常采用离心、超滤、柱层析等技术进行病原体的净化。
3. 抗原制备:抗原是疫苗的关键成分,可以产生免疫反应。
抗原制备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基因工程等技术获得。
在这一步骤中,抗原需要经过纯化和活化等处理,以获得高纯度和活性的抗原。
4. 疫苗制备:将净化后的病原体和抗原进行混合,加入适当的稳定剂和辅助剂,制成疫苗。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疫苗进行调配和加工,以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5. 疫苗灌装:将制备好的疫苗进行灌装,通常采用无菌填充技术,以确保疫苗在灌装过程中不受到污染。
以上是疫苗生产的主要工艺步骤,下面将介绍一些疫苗生产过程中的要点:1. 严格的质量控制:疫苗生产需要高度重视质量控制,确保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对原材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品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检验。
2. 无菌操作:疫苗生产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止疫苗产品被细菌或其他污染物污染。
所有设备和容器必须进行灭菌处理,并采取适当的无菌操作措施。
3. 装备和设施的要求:疫苗生产需要使用符合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装备和设施,确保生产环境卫生和生产工艺的可控性。
4. 稳定剂和辅助剂的选择:稳定剂和辅助剂在疫苗生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疫苗的稳定性和免疫原性。
选择合适的稳定剂和辅助剂对于生产高质量的疫苗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生产工艺的建立(一)
【摘要】目的研制麻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
方法用麻疹病毒长-47株接种人二倍体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并加适量稳定剂后冻干制成疫苗。
疫苗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三部进行检定。
结果麻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三部的要求。
结论人二倍体细胞为基质可以制备麻疹减毒活疫苗,疫苗质量稳定,收获率较高。
【关键词】麻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收获率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主要罹及婴幼儿急性传染病。
在我国麻疹减毒活疫苗应用已有近40年的历史,制备疫苗均以鸡胚细胞为基质,作为异源细胞,具有携带禽病毒的可能,而人二倍体细胞为人源细胞〔1〕,在国外早已用来生产麻疹减毒活疫苗。
人二倍体细胞(2BS 株)现已广泛应用于疫苗生产,如甲肝减毒活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等,已证明其具有安全性。
我们用人二倍体细胞为基质制备出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三部要求的麻疹减毒活疫苗,本文就此做如下报告。
1材料
1.1细胞
生产用细胞为人二倍体细胞2BS株,用于生产的细胞世代限定在43代以内。
1.2毒种
鸡胚细胞为培养基质制备的麻疹减毒活疫苗毒种长47株27代适应于人二倍体细胞,33℃和35℃培养,收获制成,经检定后用于生产,并已有多个代次毒种制备疫苗,证明此毒种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
1.3培养液及维持液
MEM为基础液,加入适当比例的灭能小牛血清,碳酸氢钠调pH值。
1.4疫苗液
199液,pH值为7.4~7.5。
2方法
2.1单层法制备麻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
单层人二倍体细胞2BS株按1:2~1:4传代,接种2L克氏瓶,加入细胞培养液,180ml/瓶,置37℃培养。
当人二倍体细胞长成单层时,换成细胞维持液,200ml/瓶,再加入毒种,毒种的感染剂量(MOI)为1:100。
将感染病毒的细胞瓶置35℃培养,此方法称为单层法。
当细胞病变达50%以上时,用400mlEarle’s液冲洗细胞面,去除小牛血清,加入疫苗液,200~500ml/瓶,置35℃培养。
当细胞病变达90%以上时,收到4℃冷库。
在4℃冷库释放病毒1周,按0.3%加入人血白蛋白作保护剂,抽样检定。
检定合格后,加入蔗糖明胶稳定剂及长8号微量保护剂,采用适宜的冻干曲线冻干。
2.2同时法制备麻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
单层人二倍体细胞2BS株按1:2传代,毒种的感染剂量(MOI)为1:1000。
将细胞、病毒和培养液同时分装到10L瓶中(即同时法),2000ml/瓶,置35℃旋转培养,转瓶机转速为7~8r/h。
当细胞病变达50%以上时,用3000mlEarle’s液冲洗细胞面,去除小牛血清,加入疫苗液,2000~5000ml/瓶,置35℃旋转培养。
当细胞病变达90%以上时,收冷到4℃冷库转瓶机上。
在4℃冷库释放病毒1周,按0.3%加入人血白蛋白作保护剂,抽样检定。
检定合格后,加入蔗糖明胶稳定剂及长8号微量保护剂,采用适宜的冻干曲线冻干。
2.3无菌试验、鉴别试验、异常毒性试验、水分、物理检查
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三部进行常规检定〔2〕。
2.4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检测
采用放射免疫法。
应不高于50ng/剂。
2.5病毒滴度及热稳定性试验(37℃7d)
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
成品病毒滴度及37℃放置7天前后均不低于3.3LgCCID50/ml,37℃放置7天后病毒滴度下降不得超过1.0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