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工伤事故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员工工伤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及工伤相关管理办法

关于员工工伤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及工伤相关管理办法

关于员工工伤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及工伤相关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的发生,规范工伤事故处理程序,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和员工的工伤事故风险,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员工工伤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工伤事故,是指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是指员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公司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所发生的轻伤、重伤、死亡事故。

第三条工伤安全事故的种类:按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工伤事故导致的因工负伤可分为轻伤、重伤、死亡等种类。

详见附件(一)《工伤事故分类》。

第四条工伤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原则。

(一)甲单位的员工在乙单位生产工作时发生的工伤安全事故,应该由乙方单位负责报告、调查处理,并于第一时间通知甲单位,其损失应该由受益单位负责。

(二)公司安委会成员和各部门、车间负责人及其同级的安全员、技术人员、有关员工,应该对工伤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的准确性负全责。

(三)工伤事故调查处理,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四)工伤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第二章事故报告第五条工伤安全事故受理部门及责任。

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即生产设备部是本办法规定的安全事故的受理部门。

受理责任执行首问责任制,即公司安委会办公室的任何一个人在首先接到工伤安全事故申报时,为第一责任受理人,必须立即进行登记、报告和施救组织;同时必须参加对工伤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全过程。

第六条公司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重伤、死亡和急性中毒事故必须立即向主管部门、市劳动行政等部门报告。

(一)凡部门、车间发生工伤安全事故,致使负伤者工作中断之时,包括员工本人或事故现场最先发现发生事故者应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班组长、部门、车间安全员、工艺员和负责人、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即生产设备部成员以及公司安委会成员。

工伤风险评估报告(3篇)

工伤风险评估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长,工伤事故也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提高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水平,本报告对某企业进行工伤风险评估,旨在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工伤预防措施和建议。

二、企业概况某企业成立于20xx年,主要从事XX行业生产。

企业占地面积XX平方米,现有员工XX人,其中生产工人XX人,管理人员XX人。

企业主要生产产品为XX,年产值XX亿元。

三、工伤风险评估方法1.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员工对工伤风险的认知程度,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 安全检查法:对企业生产现场、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安全检查,评估企业工伤风险。

3. 事故统计分析法:收集企业近年来的工伤事故数据,分析事故原因和规律,评估企业工伤风险。

4. 专业知识评估法:结合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对企业工伤风险进行评估。

四、工伤风险评估结果1. 工伤风险因素分析(1)人员因素: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技能操作不熟练、违章操作等。

(2)设备因素:设备老化、维护保养不到位、安全防护装置缺失等。

(3)环境因素:生产现场布局不合理、照明不足、通风不良等。

(4)管理因素: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检查不力等。

2. 工伤风险等级评估根据工伤风险因素分析结果,将企业工伤风险分为以下等级:(1)高风险:生产现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

(2)中风险:生产现场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一般人员伤亡。

(3)低风险:生产现场安全隐患较小,对人员安全影响较小。

五、工伤风险控制措施及建议1. 人员因素控制措施(1)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违章操作。

(3)定期进行技能考核,确保员工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2. 设备因素控制措施(1)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及时更换老旧设备,提高设备安全性能。

(3)完善设备安全防护装置,降低设备事故风险。

公司工伤年度分析报告

公司工伤年度分析报告

公司工伤年度分析报告公司工伤年度分析报告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公司工伤现象也逐渐增多。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控制工伤问题,我们对公司去年的工伤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年度分析。

一、工伤总体情况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公司共发生工伤事故50起,其中轻伤40起,重伤6起,死亡4起。

与上一年度相比,工伤事故总数有所增加,特别是死亡事故的发生率有较大程度的上升。

二、工伤原因分析根据对每起工伤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主要的工伤原因:1. 安全管理不到位。

部分员工对安全意识的培养不足,存在随意操作、违规操作的情况。

同时,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也存在不完善之处,对于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2. 设备老化或故障。

有些工作场所的设备存在存在老化、损坏等问题,对员工的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加之维修保养工作不及时,导致设备故障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3. 劳动强度过大。

在一些工作环境中,工人们承受着较大的体力和精神压力,劳动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

三、防范措施建议为了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我们提出以下防范措施建议:1.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

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其能够正确使用设备和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对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明确责任和权限,并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及时处置紧急情况。

3. 配备充足的安全设备。

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

4. 定期维护和检修设备。

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进行检修,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5. 减轻劳动强度。

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适当休息和调整员工的体力和精神状态,降低因劳累引起的工伤事故的发生。

通过以上的措施,相信公司的工伤问题会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控制。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预防工伤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工作,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

只有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和优化安全管理措施,才能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年度工伤分析报告模板

年度工伤分析报告模板

年度工伤分析报告模板年度工伤分析报告一、工伤情况概述本年度,共发生XX起工伤事故,造成XX人死亡,XX人重伤,XX人轻伤。

工伤事故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工伤原因分析1. 人为原因:人为操作不合规范、操作不当、违反工作纪律等是工伤事故的主要原因。

对此,应对员工进行持续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强化工作纪律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

2. 设备原因:设备故障、维护不当、老化等因素也是工伤事故的重要原因。

对于老化的设备,应及时更换或修理,加强日常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环境原因:工作环境不良,包括通风不好、照明不足、地面湿滑等,也容易引发工伤事故。

对于这些环境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并制定相关的安全规范,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安全。

三、工伤部位分析1. 身体部位:头部、上肢和下肢是工伤事故中最容易受伤的部位。

这些部位的伤害往往会对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

在具体工作中,应加强对这些部位的防护,提高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

2. 内脏部位:内脏器官的损伤也是工伤事故中的重要伤害类型,如头部和胸部的撞击伤、内脏挤压伤等。

对于从事高风险职业的员工,应加强相关防护措施,减少内脏损伤的发生。

四、工伤年龄分析年轻员工是工伤事故的高发群体,其中18-29岁的员工占比最高。

主要原因是缺乏安全意识和工作经验。

针对这一情况,应加强对于年轻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工作技能。

五、工伤性质分析1. 机械伤: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是造成机械伤事故的主要原因。

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查,提高员工的机器操作技能。

2. 高处坠落伤:工人在高空作业时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带或护栏,或者作业平台没有进行足够的安全保护,容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应建立高空作业的具体规范和操作程序,确保员工的安全作业。

六、工伤预防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定期检查设备并进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制度范文(6篇)

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制度范文(6篇)

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伤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确保生产经营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发生的工伤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

第三条工伤事故是指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因工作原因受到的意外伤害或职业病。

第四条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应当依法公开、公正、及时进行,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本制度的执行机构为本单位工会。

第二章工伤事故报告第六条工伤事故发生后,受伤职工应当及时向所在部门报告,并由专责人员及时上报给本单位工会。

第七条工伤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受伤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二)工伤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和部位;(三)伤害程度及损失情况;(四)工伤原因的初步分析。

第八条工伤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情况。

第九条工伤事故报告的提交方式可以是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或者电子报告等形式。

第十条本单位工会应当将收到的工伤事故报告及时报送给劳动保障部门,并向有关部门通报。

第三章工伤事故调查处理第十一条工伤事故发生后,本单位工会应当组织专门的调查组对工伤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工伤事故调查处理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并遵循科学、公正、公平等原则。

第十三条工伤事故调查处理的程序包括以下环节:(一)召集相关人员参与调查;(二)了解事故现场情况并进行勘验;(三)采集有关证据材料;(四)听取受伤职工的陈述和询问目击者;(五)核实相关资料和调查研究;(六)编制工伤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第十四条工伤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工伤事故的具体情况和经过;(二)工伤事故的原因分析及责任认定;(三)对工伤事故的处理意见。

第十五条工伤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应当由调查组组长签字,报送给本单位工会。

第四章工伤事故统计第十六条工伤事故统计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

工伤事故统计报告制度模版(三篇)

工伤事故统计报告制度模版(三篇)

工伤事故统计报告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伤事故的统计工作,掌握和分析工伤事故的情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工伤事故统计报告制度。

第二章报告的分类第二条工伤事故统计报告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统计,主要包括:(一)按照部门分类;(二)按照伤害程度分类;(三)按照事故原因分类;(四)按照工种分类。

第三章报告的内容第三条工伤事故统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事故发生时间、地点、部门、工种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二)伤害程度的描述:轻伤、重伤、致死;(三)事故的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以及相关细节;(四)事故处理情况:包括事故处理的过程、责任追究情况、赔偿金额等;(五)事故原因的分析及改进措施: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六)上报情况:报告的接收单位以及报告的时间。

第四章报告的提交和审核第四条工伤事故统计报告由各部门、工种的主管人员负责填写,并在事故发生后的24小时内提交给公司安全管理部门。

第五条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对收到的报告进行审核和整理。

第六条审核完毕后,安全管理部门将报告汇总并提交给公司领导层。

第七条公司领导层对报告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意见。

第八条安全管理部门根据领导层的指示,对改进措施进行跟进和落实。

第九章报告的保密第九条工伤事故统计报告的内容属于敏感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外传。

第十章报告的使用第十条工伤事故统计报告可以用于以下方面:(一)制定或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二)评估部门或工种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表现,并采取相应措施;(三)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四)作为职工的工伤认定和赔偿依据。

第十一章补充规定第十一条具体的报告格式和填写要求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制定相应的模版。

第十二条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归属于公司领导层。

第十三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中国船员劳动工伤事故分析报告

中国船员劳动工伤事故分析报告

id sra n re. M ao e s n fftl y e iu nu ya dmisn r n lz d ttsiss o t a h o s— n u tilij is u jrra o so aai ,s ro sij r n siga ea ay e .S aitc h w h tt ep si t bl yo n u til nu yic e sswi g fsaa es it fid sra j r n r a e t a eo e frr.Th cd n ert ih rf rs aa eswo kn nb a d i i h ei ie c aei hg e o e frr r igo o r n s
当 、 章 作 业 以及 海 事 等 。 违 关 键 词 : 路 运 输 ; 国船 员 ; 动 _ 伤 事 故 ; 员 伤 ; 人 死 亡 率 水 中 劳 T 船 千
中 图 分 类 号 : 7 . U6 6 1 文 献 标 志码 : A
An ls fI d sra n i oC ieeS a a e s ay i o n u til j re t h n s e f rr s I u s
摘 要 : 据 国 内某 大 型 航 运 企 业 2 0 - 2 0 根 0 1 0 9年 船 员 劳 动 丁 伤 事 故 资 料 , 比 分 析 了 中 国船 员 与 国 内 、 外 相 关 对 国
部 门 的企 业 员 工 劳 动 l 事 故 千 人 死 亡 率 , T伤 以及 导 致 船 员 死 亡 、 伤 和 失 踪 的 主要 原 因 。统 计 数 据 表 明 : 着 年 龄 重 随 的增 加 , 员 发 生 劳 动工 伤 事 故 的 可 能 性 增 大 . 船 员 发 生 劳 动 工 伤 事 故 的 比 例 要 高 于 内 派 船 员 。船 上 劳 动 工 船 夕派 伤 事 故 发 生 的 主 要 场 所 在 甲板 , 次 为 机 舱 ; 成 船 员 工 伤 伤 害 的 后 果 主 要 是 骨 折 与 骨 裂 ; 发 船 员 劳 动 工 伤 事 故 其 造 引 的 主要 因 素 依 然 是 人 、 、 境 及 管 理 等 因 素 ; 成 船 员 工 伤 伤 害 的 主 要 原 因 有 个 人 不 慎 、 忽 风 险 、 物 环 造 疏 自我 保 护 不

工伤事故调查报告.doc

工伤事故调查报告.doc

第一篇、工伤事故报告书范本工伤事故调查报告关于梅长苏左大腿受伤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发生部门工程部二、事故发生时间2012年4月20日三、事故发生地点彩镀车间四、事故类别机械伤害五、伤害程度轻伤六、受伤部位左大腿七、伤者基本情况有安全教育,设备安全操作经验。

八、事故经过2012年4月20日下午3点20分左右,镀膜操作员梅长苏和蔺晨,两人合力推拉彩镀机转架车,进行换转架作业,在中途拐弯处,转架滑出转架车轨道,二人马上合力顶住转架,但没来得及,转架向前倾倒,在前面的梅长苏躲闪不及,被转架打到左大腿。

事故发生后部门立即把伤者送至公明医院治疗。

经过急诊医生X光拍片分析,为大腿软组织挫伤,开了些消炎消肿药。

但次日,梅长苏自己发觉膝关节不能活动且疼痛,再就医转入骨科,并做CT分析,为膝关节轻挫伤,用石膏包扎,现病情好转。

需休养1周。

九、事故原因分析1、从事故现场发现,限位片掉落,是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在推转架前没确认限位片是否放到位,推拉时没注意转架,推拉速度过快是此事故的原因之一。

3、从事故发生经过来看,镀膜操作员对安全防护意识不够,管理人员对安全操作宣导不够是此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十、预防措施事故发生后公司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当事人做检讨,吸取此次教训,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十一、事故责任分析1、镀膜操作员没有做好作业安全措施,对此事故负直接责任。

2、镀膜操作员操作时安全意识淡薄,疏忽大意对此事故负主要直接责任。

3、设备安全人员对安全操作宣导监督不到位,负监督不力责任。

4、彩镀车间负责人对此事故负领导责任。

十二、事故处理意见1、2、工程部2012-4-23公司负责伤者全部医疗费用,部分可用工伤保险填补。

伤者因伤缺勤,工资按相关条例发100%基本工资。

第二篇、2015年-2016年工伤事故分析报告工伤事故调查报告关于2015年至2016年工伤事故分析报告工伤事故调查报告一.工伤事故总体情况2015年公司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经营战略规划调整,同比生产能力比2014年没有很大的提高,为了扩大生产改善管理,2015年7月份导入精益生产管理,2016年进行人员精简整编,2016年11月起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同年引进了少量成型半自动输送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伤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1.工伤事故总体情况
近两年公司各类工伤事故与20RR年之前无明显下降,安全生产形势不是很乐观。

公司小伤比较频繁发生,无法预测、实施防范,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公司共发生工伤事故34起,已发生治疗医药费75868.5元。

2.工伤事故统计,主要通过以下数据表分析:
2.1
工伤程度分析:轻伤占的比例大,小工伤不断,应该加强员工的操作技能的训练,开展定期性安全教育,除安全意识麻痹思想。

有相当数量的工伤事故都是员工安全意识疏忽而导致的,是可以避免的。

2.2工伤事故部门分布:
工伤部门分析:大多数工伤发生在装配部生产线,因装配部人员和生产设备等都较为多,故存在的危险会较大。

对容易产生工伤伤害的人员及岗位,应该对其采取重点监督管理及安全防范教育。

2.3事故类型统计:
事故类型分析:在工伤类型事故中,机械伤害事故最多,主要是操作过程中方法不当给意外割伤、压伤。

因此控制机械事故是安全管理的重点,或在机器的安全技术上及操作工序中改良或更改操作方法来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

2.4按受害部位统计:
受害部位分析:就工伤事故损伤部位来看,工伤累及全身各部位,但以手指损伤为多发。

其主要多为装配部操作机器受害最多,部门在管理操作方式和方法上应多一些监督和指导。

2.5按事故原因统计:
工伤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事故原因的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工伤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占事故比例的达70.8%。

其主要表现为:工作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经验不足、
安全知识欠缺、违反操作规程、忽视安全、蛮干等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环境因素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具体工伤原因体现如下:
3.1人的因素:
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违章违规作业时有发生。

不少员工在工作中重生产、轻安全,存有侥幸心理,贪图一时便利,违章操作、盲目蛮干,结果就酿成了事故。

很多的员工思想认为自己的操作已经很熟练了;不存在什么安全问题。

员工对机械性能、防护措施、防护用品等认识不够,岗位所配备的防护用品,在操作时为图省事,直接不用,加上技术不够娴熟,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重视力度不足。

往往将重心放在了产品生产上,安全生产未能纳入日常工作中去。

就容易发生事故。

3.2物的因素:
设备设施、工具材料不完好,设备设施结构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工具材料有毛刺、毛边。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缺少或有缺陷等物的不安全因素,也是造成工伤事故的一方面。

3.3管理因素:
新员工上岗前缺少一个时间段的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

加上员工流动性很大,车间招到的员工,有时没有培训熟练就上岗操作。

再者是日常管理执行不到位。

车间对员工及岗位管理不规范,班组缺少进行日常管理巡查,员工违反劳动纪律不同程度存在,这些往往都是引发事故因素。

3.4环境因素
部门车间内在忙于生产时,工作环境往往被忽视了。

对材料和工具等物品堆放无序;卡板、货物随意摆放在人行通道的情况时有发生,无疑便产生了不可预料的危险隐患存在。

4.对策及措施:
4.1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能力。

对新员工及换岗员工开展有关技能、安全防范以及紧急避险的岗前培训。

对在岗员工有针对性地分工种、分岗位进行全员培训,切实提高员工劳动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

4.2强化作业现场管理,严格实施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则,使员工有章可循。

对本车间的每一个生产环节进行定期巡查,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整改,杜绝安全生产隐患。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日常管理,对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要予以批评教育,确保员工有操作的警惕性。

4.3强化作业环境控制,不定期对作业环境现场检查,及时完善相应安全措施,工作现场应执行安全确认,每次开工前对作业现场进行一次全面确认,对作业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保证作业现场管理处于安全状态。

4.4落实安全责任,明确安全责任制度,将各部门车间日常隐患的排查及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察,对长期未处理,容易引发事故的隐患加强督促整改力度。

如果隐患未整改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应追究本部门管理人员的责任。

行政安全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