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复习课-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作业
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 (1)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错因:__如__焰_色__试__验__属__于__物__理__变__化__。______ (2)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错因:__原__子__核__内__部__的__变__化__属__于__核__变__化__。_____ (3)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 错因:__如__N_a_H__C_O_3_和__N__aH__S_O_4_反__应__只__生__成__N__a2_S_O__4一__种__新__盐__。______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作业
(5)混合物和纯净物 ①纯净物:由 12 __同__种__物__质____组成。
②混合物:由 13 _两__种__或__两__种__以__上__的__物__质_____组成。
③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14 __有___固定的熔、沸点 15 _无___固定的熔、沸点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作业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转换
1.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01 _颜__色__、02状__态___、03 _气__味__、光泽、密度、04 _熔__点__、
05 _沸__点__、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 06 _还__原__性__、酸碱性、金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作业
角度二 物质的分类 3.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 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戊是包含关系。

指向发展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题式单元复习教学——以“物质及其变化”为例

指向发展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题式单元复习教学——以“物质及其变化”为例

指向发展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题式单元复习教学——以“物质及其变化”为例摘要:以“物质及其变化”单元复习教学为例,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探索内容结构化的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两个重要视角——物质的类别和元素价态,预测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

利用性质和规律,结合生产实际设计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案。

实现人教版新教材第一单元核心概念和观念的关联复习,基于新课标,为新教材提供单元复习教学新方案。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单元复习主题式教学物质及其变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凝练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 宏观辨识,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平衡思想;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科学探究,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社会责任。

这 5 个方面立足高中化学学习过程,各有侧重,相辅相成。

强调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单元复习教学是整合知识、提升能力、诊断并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知识梳理、题型归纳等方法较多,将单元必备知识、关键能力进行整合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很少。

本文以“物质及其变化”全章复习为例,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探索内容结构化的教学在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

一、教学单元分析“物质及其变化”是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内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通过观察能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因此,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研究是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

本单元内容由“物质及其变化”由“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内容组成。

“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物质的分类、物质的转化、电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核心概念能使学生形成基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科素养。

河北省行唐县高二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 复习课 苏教版

河北省行唐县高二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 复习课 苏教版

解析
除去 I-可用沉淀法也可用氧化法,但本题只

能用氧化法,但所选氧化剂只能是氧化 I 而不能氧 化 Fe2+、Cl-。由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氧化 剂的氧化性顺序为:KMnO4>Cl2>FeCl3>I2,所 以 KMnO4 可氧化 Fe2 、I ,而 Fe3 只能氧化 I , 所以仅除 I-加入 FeCl3 最合适,另外加入 FeCl3 也 不会引入新杂质。
镁元素化合价升高数是 2,化合价升高总数是 2×2 =4; 镁原子失电子数是 2,失电子总数是 2×2=4。 (2)氧化剂是 O2,还原剂是 Mg。要注意将“(1)”中 的探究结论应用于这里。 (3)已知 K2Cr2O7 中 Cr 元素被还原,那么被氧化的 是谁呢?Na2SO3 中含有+4 价 S, 元素的化合价最 S 高为+6 价,那就应该是 Na2SO3 中的+4 价 S 被氧 化为+6 价 S。 通过正确地解答问题“(1)”和“(2)” 可知, 2Cr2O7( K )得电子的总数与 Na2SO3( )失电 ) 子的总数相等, 再将其迁移应用便知, 2Cr2O7( K 相等。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化合价发生变化
解析
本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有关概念。 对于
A 选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应是电子转移,而化合价 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B 选项,氧化剂在反 应中得电子;C 选项,还原剂在反应中失电子发生氧化 反应;D 选项正确。
2.下列物质中不能作还原剂的是 A.CO
答案 (1)-2 2 4 4 (2)abcd
(3)+3 价
解析
(1)由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
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由反应① 氧化性:Cl2>H2SO4,还原性:SO2>HCl。由反应 ②氧化性 KMnO4>Cl2,还原性:HCl>MnCl2。综 合比较可知两反应的氧化剂分别为 KMnO4、Cl2, 则氧化性 KMnO4>Cl2; 还原剂分别为: 2、 SO HCl, 则还原性 SO2>HCl。 (2)反应①中氧化产物为 H2SO4,还原产物为 HCl, 由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可知其质量比为 98∶36.5×2=98∶73。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5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1自然界的水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2)粗略了解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3)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5)懂得过滤,蒸发的目的,学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水是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各种水资源的区别2.教学难点: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实验探究:1.水的组成研究2.纯净水与矿泉水的区分教学内容:一.自然界的水[来源:Z#--#]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1)地球表面的分布:在地球表面,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的3/4;(2)其他分布:地层下有地下水,大气里有大约0.03%的水蒸气,动植物体内有大量的水注意:地球表面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

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工业上需要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为原料(2)农业上需要水:农作物需要水灌溉(3)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4)交通运输上:内河及其海洋航运3.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water)——生命之源(1)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组织液等。

水在人体内起这调节体温、溶解食物、排泄废物等作用(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诺贝尔奖两次获得者林德斯•波林医生在《如何活得好》一书中给读者提供了几点养生术,其中有一条就是“每天喝大量的水”4.水污染情况:(1)水污染的来源a.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b.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c.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集体备课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集体备课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大单元集体备课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1.从必修1教材内容结构分析,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而第二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学科。

作为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2.本章内容分三个部分──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都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是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重要的理论工具,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物质性质和化学变化的入门性知识,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章内容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3.从化学基本观念体系分析,本章内容作为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知识,涉及对学生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和分类观的进一步形成和完善。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从本章内容结构框架图可以看出,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的是统领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纯净物的分类—→混合物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物质和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要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

第一节内容主要是对物质进行分类,从已有经验体会“物质分类”的目的和意义,—→从物质分类的实践中领悟“分类”方法的实质是分类标准的确定—→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拓展“化学物质分类”的应用,体会“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拓展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的知识,认识胶体的性质”。

第二第三节内容主要是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主要可以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多少、是否有离子参加和是否有电子转移三个标准进行分类,后两种分类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

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再高中化学学习中将大量涉及,这两种反应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本章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在知识的呈现和方法的学习中都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九年级化学复习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复习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案

教案:九年级化学复习1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物质的性质的分类和变化的种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追求知识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关系;2.物质的性质的分类;3.物质的变化的种类。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关系;2.帮助学生记住物质的性质的分类;3.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的种类。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和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例如: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你们有没有见过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能说说是怎么变化的吗?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1.教师解释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组成和性质的改变,可以是物理变化,也可以是化学变化。

2.教师介绍物质的性质的分类,如固体、液体和气体,有机物和无机物等。

Step 3:案例分析(15分钟)1.教师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和思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之间的关系。

例如:当铁与氧气发生反应后,变成了什么物质?这个变化属于什么类型的变化?2.学生分组讨论,并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分析和思考结果。

Step 4:实验展示(15分钟)1.教师利用一些小实验向学生展示物质的变化。

例如:将硫粉放入玻璃试管中,用喷灯加热,然后与氧气反应,最后观察得到的物质变化。

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在实验结束后进行讨论。

Step 5:知识总结(10分钟)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澄清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认识。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的分类和变化的种类。

Step 6:课堂练习(15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些问题。

第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件)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习题(全国通用)

第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件)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习题(全国通用)

(3)三种常见分散系对照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 高分子或多分 巨大数目的分子
离子
子集合体
集合体
外观 稳定性
均一、透明 _稳___定__
均一 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 不稳定
性质 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___能___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或沉淀
考点三 分散系 胶体 2.胶 体 (1).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__1_~___1_0_0__n_。m (2).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 ①操作图示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名称
含义
元素
单质和 化合物
具有相同 核电荷数 (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自 ⁠
然界中存在 游离态 和 化合态 两种形式


①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②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和 ①纯净物:由同种 单质 或 化合物 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链接高考
链接高考
1. [2022·湖南卷] 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
变化的是
( D)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
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
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
链接高考
2.(2022·浙江6月选考)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 )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高一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教学内容
二、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真情境、真问题、真解决、真研究,在 问题中建立思维模型、在任务中运用思维模型
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对系
以日常生活生产中同学们熟知事物为真实情景 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研究为基本线索
建立认知模型
二、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目标
基于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的认知模型
系 的




酒精分子 水
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分类:
浑浊,静置沉淀 浑浊,静置分层 澄清 透明 均一 稳定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 归纳总结的能力
【倾听 思考】分 散系的分类方法。
1m
10-1m
10-2m 10-3m
10-4m
10-5m
10-6m
10-7m
10-8m
10-9m
1cm 1mm
1um 100nm
的标准对分类的结果的
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 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思维能力。
分组汇报展示。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类比溶液的 定义,思考 分散系的定 义
分散系根据 什么分类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 体系。
根据物质的分类,可以更好地认识某类物质的性质,以及不同类 别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从而制备新物质。
认识
物质的分类
认识
物质的性质
制备
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新物质
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制备
三,单元目标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有没有离子反应?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研究一下!
实际应用
物质的分类----学会科学方法。 离子反应-----认识反应实质,学会物质的鉴别

利用离子反应除去溶液中的杂质。在生活中涉及到离子
反应的是工厂污水问题。通过利用离子反应得出新物质, 从而达到净化污水,变废为宝。


氧化还原反应-----燃料燃烧、酿酒、食物的
腐败、食物的消化、呼吸、金属 的冶炼、石油化工、日用化工、 植物的光合作用、电池等。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实际问题

家里有食盐、面碱(碳酸钠),都是白 色粉末, 你能用厨房中的物质将其鉴别 吗?

铁铜还原性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铁的还原性比铜的强?
与盐酸 置换

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应用
电子对偏向 还原反应

升失还
降得氧
学生设计的分类图
置换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的关系: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黄媛媛”的分类图
氧化还原反应 化 合
非氧化还原反应
分 解
置换
复分解
思考与联系

探究结果
一定存在的是:
Cl- 、 CO32-。 NO3-
可能存在的是: K+、 Na+、
不存在的是:
Cu2+、 SO42-
我们还需要学习去解决这些
一些学生想深入研究的问题
1、电解质饮料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如何改变胶体的介稳性? 3、学完本章后,我们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化学是如何改变人 们的事,还有其它的反应类型吗?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复习课
物质的分类
交叉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
化合物



氧化物
分散系的种类及胶体的性质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 子直径 外观
能否透过 滤纸 稳定性
<1nm
均一透明 能 稳定
1~100nm
基本均一透 明 能 较稳定
>100nm
不均一不透明 不能 不稳定
化学反应分类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溶液中进行的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有沉淀
有气体
有水
O
氧化还原反应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实质:电子转移



凡是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是~。
得氧----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还原剂 电子对偏离 氧化反应


失氧----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氧化剂
反应物生成物类别:置换反应、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反应中的离子: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电子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 化合价升降 如:Zn+H2SO4=ZnSO4+H2

离子反应
电解质-----电离------离子------酸碱盐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及其意义
不仅表示一个化学反应实质, 还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4、河流入海处,为什么易形成三角洲?
5、豆浆里放入盐卤或石膏,为什么可制成豆腐?
6、氯化铁和硫酸铝溶于水形成胶体,它们为什么具有净水 作用? 7、实验时,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氯化铁溶液止血,为
作业
各小组同学: 不会的问题请想办法解决,或研究, 或问老师,然后就大家找出的本章易错 和不会的问题每人出一份试卷,共10道 小题,5道选择题,其余为填空、实验或 计算,准备进行交叉测试。出题人要写 出班级姓名并附评分标准。 十六开 星期五上交。

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是氧化还原 反应,是不是离子反应? 如:Zn+H2SO4=ZnSO4+H2

Zn+2H++SO42-==Zn2++SO42-+H2
Zn+2H+==Zn2++H2
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 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拓展性思考
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化合反应、分解
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 经 询 问 老 师 知 道 可 能 含 有 K+、CO32—、Cl-、 SO42-、Cu2+、Na+、NO3- 中的一种或多种,为 了确定粉末的成分,他做了一系列实验。请各 小组通过探究实验活动也来确定该粉末中一定 含有的离子,有没有不能确定的离子?我们现 在已有的知识是否能解决这个问题? 药品:稀盐酸、硝酸银、硫酸钡。 仪器:点滴板 探究步骤:将粉末溶于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